平板运动试验

合集下载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exercise test,TET)就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与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就是最易被接受与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1903年, 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就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与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与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与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

平板运动试验的注意事项

平板运动试验的注意事项

平板运动试验的注意事项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平板运动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平板,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具有较大面积、平整度较高的平板进行试验。

其次,需要选择适当的平板运动装置,以实现平板的运动。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测量设备,例如计时器、测量尺等,以便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

最后,要确保试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二、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严格按照试验设计进行操作,遵循试验步骤和要求。

其次,要注意观察试验现象,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在观察试验现象时,要保持专注,并注意排除外界干扰因素。

同时,在记录数据时,要准确记录,并注意标注每次试验的时间、条件等信息。

此外,还需要注意试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例如避免触摸试验装置的运动部件,避免试验装置的倾斜等,确保试验的安全性。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

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将相关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

其次,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以减小误差,并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的图表展示,以直观地表达试验结果。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对结果的合理解释,并注意排除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偏差。

四、结果的讨论和结论在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后,需要得出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对试验结果的合理解释,并与相关理论进行比较。

同时,还需要对试验结果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法。

最后,要对试验结果的科学意义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五、实验中常见的注意事项1. 在试验过程中,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避免因紧张或焦虑而影响试验结果。

2. 在操作试验装置时,要注意力量的控制,避免过度施力或力量不足导致试验失败。

运动平板试验报告

运动平板试验报告

运动平板试验报告1. 引言运动平板在现代运动训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运动平板的试验结果,并分析其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2. 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标是评估运动平板在运动训练中的效果。

通过对参与者进行一系列运动测试和数据收集,我们将分析运动平板对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核心力量和灵敏度的影响。

3. 试验设计3.1 参与者选择我们选取了30名身体健康、具有一定运动训练经验的男女参与者作为试验对象。

参与者的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

3.2 测试项目我们进行了如下测试项目: - 平衡能力测试:参与者在运动平板上进行不同难度的平衡动作,如单脚站立和双脚跳跃。

- 核心力量测试:参与者进行一系列核心力量训练,如平板支撑和仰卧起坐。

- 灵敏度测试:参与者进行敏捷性测试,如侧向跳和纵跳。

3.3 测试过程参与者在熟悉运动平板的基本操作后,进行了上述测试项目。

每个测试项目都进行了多次尝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试验结果与分析4.1 平衡能力通过对参与者进行平衡能力测试,我们发现使用运动平板进行平衡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平衡能力。

在进行了2周的平衡训练后,参与者的单脚站立时间平均增加了20%,双脚跳跃距离平均增加了15%。

这表明运动平板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4.2 核心力量通过对参与者进行核心力量测试,我们发现使用运动平板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核心力量水平。

在进行了4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参与者的平板支撑时间平均增加了30秒,仰卧起坐次数平均增加了25次。

这表明运动平板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

4.3 灵敏度通过对参与者进行灵敏度测试,我们发现使用运动平板进行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灵敏度。

在进行了3周的训练后,参与者的侧向跳距离平均增加了10%,纵跳高度平均增加了8%。

这表明运动平板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度。

5. 结论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运动平板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首先,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

然而,对于不同的参与者来说,阳性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姿势稳定性,参与者在进行平板运动时,身体姿势是否稳定,特别是核心部位的稳定性。

如果参与者在进行平板运动时出现明显的摇晃或者姿势不稳定,那么可以认为其未达到阳性标准。

2. 持续时间,平板运动的持续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一般来说,阳性标准要求参与者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平板姿势,例如1分钟或更长时间。

如果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坚持平板姿势,那么也可以认为其未达到阳性标准。

3. 肌肉参与度,平板运动主要是锻炼核心肌群,因此阳性标准还应该考虑参与者的肌肉参与度。

如果参与者在进行平板运动时,无法充分激活核心肌群,那么也可以认为其未达到阳性标准。

在实际的平板运动试验中,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来评估参与者是否达到阳性标准。

如果参与者未达到阳性标准,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其运动方案,帮助其更好地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

总之,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对于评估参与者的身体状况和指导其运动方案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设定阳性标准,并及时评估参与者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健康管理效果。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04
缺点
01
存在风险
虽然平板运动试验安全性较高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需要 医生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
02
受患者身体状况影响
患者的身体状况如肥胖、体力 不足等会影响平板运动试验的 结果,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 的实际情况。
03
费用较高
平板运动试验需要使用专业的 设备和试剂,因此费用相对较 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心肌梗死后患者的运动耐量评估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和指导药物治疗。
心绞痛诊断与评估
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心绞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运动过程中心绞 痛发作和心电图变化,有助于诊断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平板运动试验可以评估心绞痛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有助于发现心肌缺血和预测心 血管事件风险。
动态调整
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运动康复方案需及时调整,以适应患者 的需求和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电图表现
诊断与治疗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观察心电图变化, 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并指导进一步 的治疗措施。
心肌缺血时,心电图上可能出现ST段 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
03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诊断
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运动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可以 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多模态数据采集
未来平板运动设备将融合多种生理 参数的采集,如心电、呼吸、血压 等,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运动耐 力和健康状况。
平板运动试验与其他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
心电图监测
平板运动试验可与心电图监测联 合应用,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心 电变化,更准确地评估心脏功能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比较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比较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比较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所致。

早期诊断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而心电图是一种经济、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是常用的心电图检查方法之一,它们在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估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对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比较进行探讨。

一、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lectrocardiogram Treadmill Exercise Test,ETT)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在这种测试中,患者必须在心电图监控下在跑步机上进行运动,医生会记录患者在运动中的心电图变化。

通过检测运动时心电图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尤其是对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冠心病。

在临床实践中,ETT通常用于筛查冠心病和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检查方法。

二、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 Monitor)是通过患者长时间佩戴便携式心电图仪器来记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电图变化。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数据,能够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心脏状态,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动态心电图可以发现短暂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问题,有助于及时诊断冠心病,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临床比较1. 诊断效能从诊断效能来看,ETT和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各有所长。

ETT能够评估患者对运动的耐受程度,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肌缺血的敏感性有着较好的表现,但是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低,尤其对于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效能有限。

而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电图数据,通过长时间的监测能够发现短暂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2. 适用人群ETT适用于对运动耐受性评估较差的患者,尤其是有症状的心绞痛患者,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在运动中的心电图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 exercise test,TET)就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得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得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与评价冠心病得严重程度,TET仍然就是最易被接受与相对廉价得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得第一选择。

1、1 运动试验得发展简史1903年, Einthoven 发明得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得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得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得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得研究,并推出标准得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得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得就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得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得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得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与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得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得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与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得活动范围与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得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得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得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得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得运动未有一公认得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得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得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得90%时作为标准。

运动平板和直立倾斜实验

运动平板和直立倾斜实验

健康教育
试验结束后电话回访,并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因病而异: (1)室性早搏是生理性的,指导门诊复查EKG; (2)室性早搏是病理性的,指导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定时、定量,不可多服、漏服; (3)心肌炎的恢复期:复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指导患儿注意休息,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剧 烈运动。
感谢您观看!
1.血压下降 收缩压≤80mmHg和(或)舒张压≤50mmHg, 或 平均动脉压下降≥25%。 2.心率减慢 窦性心动过缓(<50/min),窦性停搏代以交界性 逸搏心律,一过性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长达3s以上的 心脏停搏。罕有长时间的心脏停搏,一旦遇到必须静脉注射阿托 品或进行短暂的心肺复苏,但结果必能完全而快速的恢复。 3.接近晕厥 指试验中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胸闷、过度换气, 继之黑蒙、听力减退、反应迟钝,但无意识丧失,恢复平卧位后 症状立即消失,如不恢复平卧位,可能很快发生意识丧失。 4.晕厥、突发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伴不能维持自主体位, 晕厥前 可伴有或不伴有接近晕厥的先兆症状,恢复平卧位,意识可在几 秒后自行恢复,5min内应完全恢复正常。

的顺利开始)。
d. 部分患儿在试验进行至10min时出现气紧、大汗淋漓等情况,此时

(2)消除试验中潜在的不良因素
应鼓励患儿坚持完成试验。
察 及 护
a.患儿稍做运动后可能因劳累导致紧张程度加重,提前出现双下肢 e. 针对心肌炎恢复期的患儿,在运行中常诱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成
极度乏力、气急等症状,不利试验的继续进行。
(2)患儿准备:
心理护理 、熟悉环境、禁食2小时 更换衣服,穿布鞋,清洁皮肤并固定好导线(以免运动中脱落从而干扰心电图,影
响判断 )
临床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率达到预计标准 出现典型心绞痛 ECG出现阳性结果(ST: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mV
或损伤型抬高 ≥2.0mV) 收缩压较运动前下降≥10mmHg, 或上升至≥210mmHg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出现头晕、紫绀、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步态不稳等 下肢无力不能继续运动 ST段抬高≥1.0mm 仪器故障
3
3
6
5
9
7
12
10
15
13
18
16
21
级别
1 2 3 4 5 6 7
速度 (mph)
3.2 3.2 3.2 3.2 3.2 3.2 3.2
坡度 (%)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时间 (min)
耗氧量 代谢当 ml/kg.min 量(METs)
2
15.1
4.3
2
姓名、病例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检查日期 试验指征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治疗药物、休息时心电图表现 运动试验结果
运动方案 血流动力学资料:静息和峰值心率、血压,峰值METs,总运动时间
心肌缺血证据:出现ST段改变或心绞痛的时间和恢复时间
最大ST段压低值 异常ST 段改变的导联数 收缩压异常反应
结论
缺血型ST段下降:J点后80ms处ST段水平型、下 斜型下降>0.10mV,持续> 2min
原有ST段下降者,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 0.10mV,持续> 2min
ST段弓背状急性抬高> 0.20mV ST段上斜型下降> 0.20mV,同时 avR导联ST段
抬高> 0.10mV 出现一过性异常高耸T波伴对应导联T倒置 出现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束支传导
阻滞、心脏停搏等。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0 mV 持续时间<2min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05-0.10 mV ST段似水平型下降0.10-0.20mV T波转为倒置、负正双向或正负双向。倒置T波呈箭
头样 U波倒置
一直到目标心率 达到10MET以上 无缺血性胸痛 心电图各波、段、间期和形态与运动前比较无明
运动
冠心病患者
失代偿
缺血性ST-T 改变
帮助诊断胸痛原因。
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
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 的原因。
诊断CAD 判断CAD预后 AMI后(判断预后、活动能力、药物治疗效
果、指导康复治疗)
心律失常诊断及病因 无症状者特殊需要 (如运动员,飞行员).
Bruce方案:健康个体
级别 1
速度
Km/h
mph
2.7
1.7
坡度 (%)
10
2
4.0
2.5
12
3
5.5
3.4
14
4
6.8
4.2
1658.0 Nhomakorabea5.018
6
8.8
5.5
20
7
9.7
6.0
22
时间 (min)
3
耗氧量 代谢当 ml/kg.m 量(METs)
in
16.5
4
总运动 时间 (min)
3
3
24.8
77%
66% 53%
运动中, ST段下降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下斜或水平下降, 低运动量出现等均提示多支病变
康复科
是一种让受检者在活动 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 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 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 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 受检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
分析运动前、中、后 的心电图变化作出实验结果,来评定心脏情况。
运动时
冠脉血 流量增 加3-5倍
无心肌缺 血表现
健康人
心肌耗氧 量增加
AMI (2天) 不稳定性心绞痛,休息时胸痛 未经治疗的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 高度AVB 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 重度阿-斯综合征 严重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未控制的高血压 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
• 试验前准备:
1. 采集病史、体格检查; 2. 审查适应症、禁忌症; 3. 签署知情同意书; 4. 心肺复苏设备和药物; 5. 试验前禁食2小时以上; 6. 建议停用β-受体阻滞剂48小时; 7. 解释、避免精神紧张。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突然过度运动
心肌病 心律失常 血管迷走反应 左室流出道梗阻 服用降压药 低容量 长时间剧烈运动
达不到运动终点 服用β受体阻滞剂 服地高辛
左心室肥大、复极异常、左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人工起搏器
肌肉骨骼疾病
症状限制性运动时间<6METs 运动中血压不能≥120mmHg或下降≥10mmHg或处于静息
显异常变化 不出现缺血性心律失常。常伴有早搏、短阵心动
过速等心律失常发生
严重阿斯综合征 严重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心肌病 过度通气 贫血 二尖瓣脱垂 低血钾
室内传导阻滞 严重低氧血症 预激综合征 应用洋地黄
严重容量负荷过渡 (二尖瓣、主动脉返流)
Bruce方案
分级运动,自动调节平板坡度和转速
预测心率(次极量):最大心率的85%
(相当于195-年龄) 进餐前或餐后2h以上进行 运动前记录卧立位12导ECG,运动中每3min记录一次,并持续ECG
监测,达到运动终点后立即平卧,记录运动后即刻、2、4、6min的12 导联ECG。直至恢复原状 运动前测卧立位血压,运动开始后3min复测1次,运动终止后2、4、 6min再测血压,直至恢复到接近运动前水平
19.0
5.4
2
22.4
6.4
2
26.0
7.4
2
29.7
8.5
2
33.3
9.5
2
36.7
10.5
主要特点是运动的起始负荷低,每级运 动时间为2min,耗氧能增加1METs,它的总 做功量小,对健康人或可疑冠心病患者显 得运动量较轻,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预期 心率,但重患者较易耐受,也能较精确的 判断缺血阈值。
7
6
3
35.7
9
9
3
47.3
13
12
3
60.5
16
15
3
71.4
19
18
3
83.3
22
21
改良Bruce方案:老年人、冠心病
级别 1
速度 (mph/h)
1.7
坡度 (%)
0
时间 (min)
3
2
1.7
5
3
3
1.7
10
3
4
2.5
12
3
5
3.4
14
3
6
4.2
18
3
7
5.0
20
3
代谢当量 (METs)
2
总运动时间 (min)
状态水平 ST 段下降≥2mm(水平、下斜)
<6METs即开始,累及≥5个导联 持续时间≥5min 运动诱发ST 段升高(V1除外) 低运动负荷时发生心绞痛
持续(>30s)或症状性VT
1支血管病变 多支血管病变 左主干或 3支血管病变
敏感性
68% 25%~71%
81% 86%
特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