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RH点定义及校核
汽车R,H点定义及校核

曲率半经r值要求:
I,I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200, 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800.
IV类后视镜(广角外后视镜):
V类后视镜(补盲外后视镜)
4.2 光反射原理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对平面镜和曲面镜都适用.
图9: 左右单眼通过内后视镜观看后方区域原理图
4.3 内后视镜(I类)的视野要求
Y轴沿汽车左右方向,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Y轴基准平面(0点)为汽车的对称中心平面; Z轴沿汽车高度方向,向下为负,向上为正, Z轴基准平面(0点)为汽车满载时地板下表面(或纵梁上表面)最长平直一 段所在的水平面.
图0: 汽车整车坐标系
1. 座椅H点介绍
座椅H点是标准人(三维H点装置)的躯干和大腿的铰接中心. H点是通过三维H点装置测量出的.
表3: 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8mm时P点的校正值.
表4: 当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 V点,P点的坐标修正值.
E点:是指驾驶员眼睛的中心(简称“眼点” ) ,E1,E2 (E3 ,E4)分别为头部中心点P在 P1,P2位置时的左,右 两只眼点,它们用于评价A柱视野障碍。
图4: E点相对于P点的位置
பைடு நூலகம்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4.1 后视镜的种类 4.2 光反射的基本原理 4.3 内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I 类后视镜(内后视镜):
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底边长为a,高为40的矩形.
r为曲率半经.
II,III 类后视镜(主外后视镜):
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底边长为a,高为40的矩形, 与矩形高平形的线段长度为b, a, b的最小值为:
汽车R,H点定义与校核

3.3 前风窗玻璃校核
图5: V点的位置和前风窗玻璃基准点
3.4 A 柱双目障碍角校核
图6: P点的位置和S1, S2截面位置
将E1和E2的连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 与E1和E2的连线成直角,从E1向左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 E2向左A柱S1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作前一切线的平行线, 与后一切线形成的夹角即为A柱双目障碍角.
图10: 内后视镜视野要求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图11: 主外后(II,III类)视镜视野要求
图12a: 广角外后视镜(IV类)视野要求
图12b: 补盲外后视镜(V类)视野要求
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观看!
设计靠背角为25°时, V点相对R点位置如表1所示.
若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按表4对X、Z坐标
进行修正.
P点: 是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以P1,P2点的铅垂面与P1,P2连线的交点.
设计靠背角为25°时, P点相对R点位置如表2所示. 表3给出 的是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8mm时P点的校正值。当设计 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按表4对X、Z坐标进行修正。
汽车座椅H点介绍, R点定义, 驾驶员视野校核方法
梅魁银 2006年10月7日
主要内容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1. 汽车座椅H点介绍
2. 座椅R点定义
3. 汽车前方视野校核方法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汽车整车坐标系是三维正交右手坐标系(图0):
X轴沿汽车长度方向,向前为负,向后为正, X轴基准平面(0点)为前轮中心线所在的垂直于X轴的平面;
曲率半经r值要求:
I,I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200, 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800.
汽车的人机工程学

汽车的人机工程学汽车驾驶座椅布置设计H 点人体模型中的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跨点(Hip Point) ,它是与操作方便性及坐姿舒适性相关的车内尺寸的基准点。
驾驶员以正常姿势入座后,其体重的大部份通过臀部由座椅和坐垫来支撑,一部份通过背部和腰部由靠背来经受,另一部份通过左右手作用于方向盘上。
在这种特定的约束坐姿下,驾驶员在操作时身躯上部的活动必然是绕过实际H 点的横向水平轴线的转动。
人机工程学专家从多方面研究说明为了减轻驾驶员驾驶时的疲劳,驾驶员躯体各部份之间的夹角应当维持在某一合理的范围之内, 这些角度称为舒适角(见图1 )H 点的散布区域的约束条件有如下几方面:( 1 ) 下肢舒适性约束:以驾驶员下肢的关节角度的舒适性作为约束来计算H点散布区域。
( 2 ) 上肢舒适性约束:以驾驶员上肢的关节角度的舒适性作为约束来计算H 点散布区域。
( 3 ) 视野约束:以保证驾驶员视野舒适性为约束条件计算H 点散布区域。
依照人体关节与驾驶室之间的几何关系,推导出舒适角计算公式, 以舒适角在舒适范围内和方向盘与躯体不发生干与为约束条件,确信合理的跨点高度、座椅水平调剂量、靠背椅调剂范围和方向盘位置及倾角, 然后利用计算结果绘制驾驶员上下视野极限,进行校正,找到适合点, 如图2 所示。
驾驶员在驾驶室中的坐姿几何关系如图3 所示。
A 点为驾驶员的脚和地面的接触点, B 点为人的膝关节点, C 点为人的肩关节点, H 点为人的胯关节点, D 点为人的肘关节点, E点为人的腕关节点, F 点为方向盘的中心,α1 为小腿和脚的夹角,α2 为大腿和小腿的夹角,α3 为大腿和躯干的夹角,α4 为躯干和铅垂线的夹角,α5 为大臂和小臂的夹角,αk 为大臂和躯干的夹角, X 为踏板和胯关节点距离, Z 为胯关节点的高度, L 为转向杆的长度, XE 和ZE 别离为腕关节到转向器的水平和垂直距离, XF 和ZF 别离为方向盘中心到转向器的水平和垂直距离,αF 为转向杆和水平线的夹角,人体尺寸关于特定的百分位是常量。
W、H、R、S点定义

W、H、R、S点定义-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H点:又称停检点,指对产品安全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检验项目,该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下道工序不得进行。
监造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见证,并在受检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造人员进行确认,并在受检单位提供的相应的工作见证(检验或试验报告﹑表卡﹑记录等)上签字。
只有在监检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厂方才可以进行该项检验。
W点:又称见证点,指影响产品质量的重点检验项目,监造人员一般应到现场进行监造,并在受检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造人员进行确认,并在相应的工作见证上签字。
如果监造人员因故未到,则该检验承制厂可自己进行,但监造人员事后应对受检单位提供的工作见证文件进行审查确认。
R点:又称资料审查点,指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检验项目,监造人员难以到现场进行见证,由监造人员对制造单位提交的检验报告、原始凭证、或资料进行审查,确认检验合格、有效后,给予签字认可。
资料的真实性由制造单位负责。
S点:又称任意抽查点,指影响产品质量的检验项目,监造人员随时在现场巡回检查或对制造单位检验结果进行审查,必要时予以签字确认。
有的监造单位将见证点(W点)和任意抽查点(S点)合并在一起,统称为见证点(W点)
2。
汽车R,H点定义及校核

V类后视镜(补盲外后视镜)
4.2 光反射原理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对平面镜和曲面镜都适用.
图9: 左右单眼通过内后视镜观看后方区域原理图
4.3 内后视镜(I类)的视野要求
图10: 内后视镜视野要求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图11: 主外后(II,III类)视镜视野要求
图12a: 广角外后视镜(IV类)视野要求
汽车座椅H点介绍, R点定义, 驾驶员视野校核方法
梅魁银 2006年10月7日
主要内容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1. 汽车座椅H点介绍
2. 座椅R点定义 3. 汽车前方视野校核方法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汽车整车坐标系是三维正交右手坐标系(图0): X轴沿汽车长度方向,向前为负,向后为正,
的是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正。
表3: 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8mm时P点的校正值.
表4: 当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 V点,P点的坐标修正值.
E点:是指驾驶员眼睛的中心(简称“眼点” ) ,E1,E2 (E3 ,E4)分别为头部中心点P在 P1,P2位置时的左,右 两只眼点,它们用于评价A柱视野障碍。
和通过V2的三个向下成4度角的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
后视镜,三角窗,雨刮器,细丝线等,无其它障碍物.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4.1 后视镜的种类
4.2 光反射的基本原理
4.3 内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I 类后视镜(内后视镜):
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底边长为a,高为40的矩形.
图12b: 补盲外后视镜(V类)视野要求
设计靠背角为25°时, V点相对R点位置如表1所示.
汽车RH点定义及校核

曲率半经r值要求:
I,I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200, 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800.
IV类后视镜(广角外后视镜):
V类后视镜(补盲外后视镜)
4.2 光反射原理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对平面镜和曲面镜都适用.
图9: 左右单眼通过内后视镜观看后方区域原理图
4.3 内后视镜(I类)的视野要求
3.3 前风窗玻璃校核
图5: V点的位置和前风窗玻璃基准点
3.4 A 柱双目障碍角校核
图6: P点的位置和S1, S2截面位置
将E1和E2的连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 与E1和E2的连线成直角,从E1向左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 E2向左A柱S1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作前一切线的平行线, 与后一切线形成的夹角即为A柱双目障碍角.
图7: 确定A柱双目障碍角的示意图
3.5 驾驶员前方180度内视野校核
V1 V2
图8: 驾驶员前方180度内视野要求
3.6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必须满足的要求
前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包含前风窗玻璃基准点a,b,c,a’,b’,c’
所包围的面积(图5). 两个A柱的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度(图7). 图8中驾驶员前方视野180度内,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 和通过V2的三个向下成4度角的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 后视镜,三角窗,雨刮器,细丝线等,无其它障碍物.
.
R点是指设计H点. 为了确定R点的位置, 首先需要定义G点:
G点是在座椅对称中心面内, 座椅靠背的铅垂切线与座垫的 交点. R点对于G点的相对坐标为(-100,0,75), 即: 从G点向前 100mm, 向上75mm. (图3)
图3: 座椅R点的位置
W、H、R、S点定义

进行见证,并在受检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造人员进行确认,并在受检单位提供的相应的工作见证(检验或试验报告﹑表卡﹑记录等)上签字。
只有在监检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厂方才可以进行该项检验。
W点:又称见证点,指影响产品质量的重点检验项目,监造人员一般应到现场进行监造,并在受检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造人员进行确认,并在相应的工作见证上签字。
如果监造人员因故未到,则该检验承制厂可自己进行,但监造人员事后应对受检单位提供的工作见证文件进行审查确认。
R点:又称资料审查点,指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检验项
告、原始凭证、或资料进行审查,确认检验合格、有效后,给予签字认可。
资料的真实性由制造单位负责。
S点:又称任意抽查点,指影响产品质量的检验项目,监造人员随时在现场巡回检查或对制造单位检验结果进行审查,必要时予以签字确认。
有的监造单位将见证点(W点)和任意抽查点(S点)合并在一起,统称为见证点(W点)。
汽车设计的基准h点代表什么终审稿)

汽车设计的基准H点代表什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汽车设计的基准H点代表什么首先这个H点并不是那个H点, 我要说的是汽车设计的基准点.一, H点的设计及其意义H点(Hip Point)是指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
在人体模板中为髋关节。
它表示驾驶员入座后髋关节的中点在汽车中的位置。
H点在车身设计中的意义驾驶员的大部分体重通过臀部由座椅座垫支撑,一部分通过背部腰部由座椅靠背来承受,另一部分通过脚下作用于汽车地板。
在这种坐姿的约束下,驾驶员操作时身体上部活动必然是围绕H点转动的。
驾驶员在车中的位置(H点的位置)决定了驾驶员身体各关节角度、眼椭圆、头廓包络线和手部伸及界面在车身中的位置。
因此H点决定了驾驶员的舒适性、操纵性、安全性和视野性。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H点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分为设计H点(DESIGN H-POINT),实际H点(ACTUAL H-POINT)以及座椅参考点(SGRP)。
1.设计H点(DESIGN H-POINT):指在汽车总布置时的设计基准点。
最前和最后设计H点可确定座椅的水平区域和垂直区域。
“最前设计H点”表示5%女子人体模型在可动范围内最前位置的胯点。
“最后设计H点”表示95%男子人体模型在可动范围内最后位置的胯点。
2. 图1. 实际H 点(ACTUAL H-POINT):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车座椅中,实际H点即为人体模型左右跨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
它表示汽车驾驶员或乘员入座后胯关节在车身中的位置。
汽车的实际H 点在车身总布置设计中有重要意义。
由于“H点三维人体模型”各构件均以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因此它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入座后的实际的H 点位置。
3. 座椅参考点(SGRP):指座椅的设计参考点,它是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基准点。
考虑到座椅的所有调节形式(水平、垂直和倾斜),座椅参考点确定了在正常驾驶或乘坐时座椅的最后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1. 汽车座椅H点介绍 2. 座椅R点定义 3. 汽车前方视野校核方法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0. 汽车整车坐标系
▪ 汽车整车坐标系是三维正交右手坐标系(图0): ▪ X轴沿汽车长度方向,向前为负,向后为正,
X轴基准平面(0点)为前轮中心线所在的垂直于X轴的平面; ▪ Y轴沿汽车左右方向,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Y轴基准平面(0点)为汽车的对称中心平面; ▪ Z轴沿汽车高度方向,向下为负,向上为正,
Z轴基准平面(0点)为汽车满载时地板下表面(或纵梁上表面)最长平直一 段所在的水平面.
图0: 汽车整车坐标系
1. 座椅H点介绍
▪ 座椅H点是标准人(三维H点装置)的躯干和大腿的铰接中心. ▪ H点是通过三维H点装置测量出的. ▪ 测量H点时,座椅应调到最后,最低位置. ▪ 安装三维H点装置时, 必须严格遵守三维H点装置的安装程序
图4: E点相对于P点的位置风窗玻璃基准点
3.4 A 柱双目障碍角校核 图6: P点的位置和S1, S2截面位置
将E1和E2的连线绕P1旋转,使E1至左A柱S2截面外侧的切线 与E1和E2的连线成直角,从E1向左A柱S2截面外侧作切线,从 E2向左A柱S1截面内侧作切线,从E2作前一切线的平行线, 与后一切线形成的夹角即为A柱双目障碍角.
图3: 座椅R点的位置
3. 汽车前方视野校核方法
▪ 3.1 适用范围: M1类汽车驾驶员前方180度范围内直接视野 的要求和校核方法.
▪ 3.2 基本定义: 座椅靠背角,V点,P点,E点. ▪ 座椅靠背角: 是指座椅靠背(三维H点装置躯干线)与铅垂
线的夹角. ▪ V点: 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通常用 V1,V2点表示V
设计靠背角为25°时, P点相对R点位置如表2所示. 表3给出 的是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8mm时P点的校正值。当设计 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按表4对X、Z坐标进行修正。
表3: 座椅水平调节范围超过108mm时P点的校正值. 表4: 当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 V点,P点的坐标修正值.
▪ E点:是指驾驶员眼睛的中心(简称“眼点” ) ,E1,E2 (E3 ,E4)分别为头部中心点P在 P1,P2位置时的左,右 两只眼点,它们用于评价A柱视野障碍。
图7: 确定A柱双目障碍角的示意图
3.5 驾驶员前方180度内视野校核
V1 V2
图8: 驾驶员前方180度内视野要求
3.6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必须满足的要求
▪ 前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包含前风窗玻璃基准点a,b,c,a’,b’,c’ 所包围的面积(图5).
▪ 两个A柱的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度(图7). ▪ 图8中驾驶员前方视野180度内,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
执行.
三维H点装置
2. 汽车座椅R点的定义
▪ R点是“乘坐基准点” .
▪ R点是指设计H点. ▪ 为了确定R点的位置, 首先需要定义G点:
G点是在座椅对称中心面内, 座椅靠背的铅垂切线与座垫的 交点. ▪ R点对于G点的相对坐标为(-100,0,75), 即: 从G点向前 100mm, 向上75mm. (图3)
▪ V类后视镜(补盲外后视镜)
4.2 光反射原理
▪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对平面镜和曲面镜都适用.
图9: 左右单眼通过内后视镜观看后方区域原理图
4.3 内后视镜(I类)的视野要求
图10: 内后视镜视野要求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图11: 主外后(II,III类)视镜视野要求
图12a: 广角外后视镜(IV类)视野要求
图12b: 补盲外后视镜(V类)视野要求
r为曲率半经.
▪ II,III 类后视镜(主外后视镜):
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底边长为a,高为40的矩形, 与矩形高平形的线段长度为b, a, b的最小值为:
▪ 曲率半经r值要求:
I,I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200, II 类后视镜, r值不小于1800.
▪ IV类后视镜(广角外后视镜):
点的不同位置. 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R点及设 计座椅靠背角有关, 此点用于检察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
▪ 设计靠背角为25°时, V点相对R点位置如表1所示. 若设计座椅靠背角不是25°时,按表4对X、Z坐标 进行修正.
▪ P点: 是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以P1,P2点表示驾驶 员水平观察物体时P点的不同位置. Pm点是指通过R点的铅垂面与P1,P2连线的交点.
和通过V2的三个向下成4度角的平面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 后视镜,三角窗,雨刮器,细丝线等,无其它障碍物.
4. 汽车后视镜视野要求
▪ 4.1 后视镜的种类 ▪ 4.2 光反射的基本原理 ▪ 4.3 内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 4.4 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
▪ I 类后视镜(内后视镜):
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底边长为a,高为40的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