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汇总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汇总
汽车及挂车侧标志灯配光性能Phot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side-marker lamps for motor vehicles and their trailers
2001.01.01
CMVDR191
ECE R91-1993,MOD
12
GB 11564-1998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Retro refletor for motor vehicles
2000.07.01
CMVDR107
EC/ECE/324,MOD
EC/ECE/TRANS/505-1994,MOD
ECE R7-1994(02系列修正本增补件2),MOD
4
GB 15235-1994
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Phot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reversing lamps for motor vehicles and their trailers
8
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Passenger car--Internal protrusions
2000.08.01

74/60/EEC,MOD
78/632/EEC,MOD
9
商用车驾驶室后围板前面外部凸出物External projections forward the cab of commercial vehicles
1995.05.01
CMVDR123
ECE R23,MOD
正在修订
5
GB 15766.1-2000
道路机动车辆灯丝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Filament lamps for road vehicles--Dimensional,electrical and luminous requirements

汽车行业国家标准与世界标准的对比及应用

汽车行业国家标准与世界标准的对比及应用

汽车行业国家标准与世界标准的对比及应用谢伟东,张鑫磊(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的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标准日渐完善。

为了扩大市场,国产车必须遵守国外的法规出口售卖,和国外的标准相比,我国汽车标准在部分领域稍有欠缺,阻碍了汽车的出口。

文章主要分析了国家标准以及国外标准的现状,帮助企业规避贸易壁垒,并采取相应对策,促进我国汽车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对比;应用中图分类号:U4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8-0202-01——————————————作者简介: 谢伟东(1998—),男,广东揭阳人,本科,研究方向:车辆工程。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国内市场各类龙头企业作为市场竞争者涌入汽车行业,进口车关税下调20%,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将导致国内汽车市场趋于饱和,这样一来,为了扩大市场,部分车企把目光投向国外。

据中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我国汽车出口量呈现快速增长,相比2015年,2018年增长约60%,出口金额达接近150亿美元,可见,汽车出口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然而,汽车制造商制造的汽车若不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要求,无法在国际市场中进行售卖,对这一部分制造厂商来说,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任务在整个市场扩张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我国标准现状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的大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汽车标准,因国而异,各国标准之间的差异性,容易给国际间贸易往来带来不小的阻碍,我国汽车标准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向国际标准靠拢。

我国有关汽车的标准体系中,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推荐性国家标准(GB-T)、行业标准(QC),以及推荐性地方标准,大多数企业还有自身的企业标准,而强制性国家标准由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一般安全,以及节能环保几个部分构成,内容上对汽车的灯光、操控性、防火、防盗等详细要求。

世界主要汽车安全技术法规

世界主要汽车安全技术法规

三、日本保安基准(道路车辆安全标准)
法规特点:
1955年根据《道路车辆运输法》制定,到1995年底有车辆构 造、装置标准95条(含安全标准68条),试验标准88条(含安全标 准76条)。 日本汽车工业以出口为主,其生产汽车执行的标准 法规大多为FMVSS和ECE等标准法规。 日本道路车辆法律、法规及其管理制度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 全法规相比差距很小,做法基本一致。机动车政府管理模式比 较科学、合理。
车速表允许误差范围(3.10条款):+20% ~-5%
2、转向轮侧滑量检验要求
5.12条款:用侧滑仪检验时汽车转向轮的侧滑量值应不大于5m/km
四、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主要条款(续) 3、制动性能检验要求(路试、台试)
行车制动性能检验 制动试验台上测试制动力要求:
表6-1 台试检验的制动力要求
制动协调时间:汽车和无轨电车单车应≯0.6s;列车应≯0.8s
车轮阻滞力: 制动力检测时车辆各轮的阻滞力不得大于该轴轴荷的5%
驻车制动性能检验
驻车制动力试验台检验时:车辆空载、乘坐一名驾驶员,使用 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 重量的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1.2倍以下的车辆此值为15%
为确保国家对汽车产品安全性、环境保护和节能三方面的有 效控制,今后我国(可能)将逐步实现强制性标准向技术法规 的过渡,并将现行的汽车新产品定型办法向型式认证制度过渡。 参照EEC指令和ECE法规制订的我国强制性标准有助于与国际 市场接轨,将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三、我国机动车强制性国家标准
款(续)
检验时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要求:
空载检验时: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压力≤600kPa

欧洲法规项目与我国标准的对比

欧洲法规项目与我国标准的对比
23
76/761/EEC
机动车辆远光和/或近光前照灯以及这些前照灯装用的白炽灯泡
ECER1-01
ECER2
关于批准发射不对称近光和/或远光并装有R2或HS1类灯丝灯泡的机动车前照灯的统一规定
GB4599-1994
GB 4599-XXXX
汽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照灯》
(报批稿)
GB4599-1994为采用标准欧洲光束制定的标准
第1阶段实施范围:2002年10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出厂的汽车
2、第2阶段实施范围:2005年1月1日以后出厂的汽车
2
70/221/EEC
机动车辆及其挂车液体燃料箱和后防护装置
ECER58-01
后下部防护装置认证的统一规定
GB11567.2-2002
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
后下部防护参照采用ECER58的全部技术内容,与其主要差异在于增加了具有吸能性能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技术要求和移动壁障追尾碰撞试验条件与程序;针对的车型是:N2/N3/O3/O4(与轿车无关).
ECE R112-2001
考虑到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对汽车照明的要求,本标准还参考ECE R112的2004版增加有关弯道照明的内容。
ECER5-02
关于批准发射不对称近光和远光机动车封闭型(SB单元)前照灯的统一规定
ECER8-04
关于批准发射不对称近光或远光且装有卤素灯(H1、H2、H3、HB3、HB4、H7、H8、H9、HIR1、HIR2和/或H11)的机动车前照灯的统一规定
GB1495-2002标准中限值要求共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标准限值以ECE R51/00版和ECE R51/01版为基础,结合我国情况,在小型车的限值上采用ECE R51/01版的限值;在大型车的限值上采用ECE R51/00版的限值。

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汽车安全法规与标准

内容构成
标准与技术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在技术法 规经常要直接引用标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二 者又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如都要以技术和科研成 果为基础,但二者在内容上仍有十分明显的差别: 标准一般只包括“纯”技术的内容。而技术法规 除了技术的内容外,一定还包括有为管理需要而 由行政部门制定的行政规则,如内容中包括有便 于法规贯彻而设置的管理程序和违犯时的制裁措 施等。
1. 2. 3. 4. 5. 6.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共有21个欧洲国家参 加,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以观 察员身份参加其活动。ECE法规是由ECE下属的 道路运输工作组的车辆结构专家组(WP29)负责起 草。 WP29下设有6个专家小组: 一般安全性规定专家组(简称GRSG) 被动安全性专家组(简称GRSP) 污染与能源专家组(简称GRPE) 灯光及光信号专家组(简称GRE) 噪声专家组(简称GRB) 制动及底盘专家组(简称GRRF) 这些专家组分别负责有关汽车安全、环保、节能 领域内的ECE汽车技术法规制订、修订工作。
2.中国现行强制性安全标准
强 制 性 标
汽 车 、 摩 准 托 构 车 成
1)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
安 全
环 保 与




无 线
污 主 动 安 全 全 安 全 放
噪 声



被 动 安 般
一 染

油 经

物 排与Βιβλιοθήκη 济 性视 碰动

车 示 辆 与 结 信 构 号 与 装
照 带




明 、





与 光

第2章 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

第2章 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与标准

l
补充:美国加州汽车排放法规 美国在对汽车产品的市场准入管理上 ,除了联邦政府这一级管理外,州政府也 涉及管理,在汽车排放的立法和控制方面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加州率先制定了汽 车尾气排放标准,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 一个实施对尾气排放控制的地区,加州至 今是美国唯一有权制定自己的汽车尾气排 放标准的州。加州制定并实施比联邦法规 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
2.2.1 美国汽车技术法规体系
l
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 FMVSS)
1966年9月制定,1968年1月实行,分为三个部分: • 100系列编号:防止事故发生 29项 • 200系列编号:减轻事故时乘员伤害 22项 • 300系列编号:撞车防止灾害性事故发生 4项
03:43
29
2.2.2 欧洲汽车技术法规体系
l
2. EEC汽车技术法规
•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 欧洲经济共同体,12个成员国 • 指令一经下达,共同体成员国内必须强制执行, 并优先于本国法规。 • EEC指令的构成:6条(见P15) • 已颁布实施66项与汽车有关项目 • 按年度+修订指令号进行编号,使用不便。
2.2.2 欧洲汽车技术法规体系
l
1958年ECE在日内瓦签订《关于采用统一条 件批准机动车辆和零部件并互相承认批准的协 定书》。缔约国制订一套统一的汽车法规, 采用统一的法规对汽车产品进行认证,并且各 成员国的认证互相承认,促进了国际间技术交 流和贸易。
03:43
27
2.2.2 欧洲汽车技术法规体系
03:43
14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 是美国运输部下的一个执行机构。 NHTSA的工作包括编写和执行机动车辆相关的 安全性、防盗、燃油经济标准相关标准。汽车 制造商和进口商的授权也是由NHTSA发放。 在《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授权下, NHTSA制定了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 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 FMVSS)。

汽车标准件标准和国标

汽车标准件标准和国标

汽车标准件标准和国标
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具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标准件是汽车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的制定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的制定可以促进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
量的提高。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国标,可以规范汽车标准件的生产和使用,提高汽车标准件的质量水平,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提升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的制定可以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制定科
学合理的标准和国标,可以规范汽车标准件的生产和使用,避免因为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的制定还可以促进汽车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汽车标准件标准和国标,可以提高我国汽车标准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汽车标准件产品的出口,推动汽车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总之,汽车标准件的标准和国标的制定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国标,规范汽车标准件的生产和使用,才能促进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推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汽车标准件标准和国标的制定,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概况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概况

除了强制性标准外,中国还制定 了一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如 《汽车环保技术规范》、《电动 汽车电磁辐射指南》等,这些标 准为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者提供 了更加详细的指导。
汽车节能标准
汽车节能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汽 车节能标准体系,包括对汽车 的燃油消耗、排放等方面进行 规定,旨在提高汽车的能效, 减少能源消耗。
汽车新技术标准
汽车新技术标准
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新兴汽车技术 的标准,包括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等。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制 定工作,包括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通信协议、
数据安全、人机交互等方面进行规定。
电动汽车标准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电动汽车标准 体系,包括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电池、 电机等方面进行规定。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概况
目录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历程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现状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未来发展趋势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的完善建议
01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历 程
起步阶段
总结词
基础建设、模仿学习
详细描述
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利用是一个重要 的环保问题。中国将制定相关法规, 规范电池回收、再利用和处置,推动 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网联化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 施、其他车辆以及行人的信息交互,提 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中国将制定相关 法规,促进车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VS
数据安全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ECE/EEC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

本文将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建立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

这是因为汽车产品不同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产品,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效益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可能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浪费不可再生的能源,给当代人及其后代子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这不仅涉及汽车产品的使用,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更是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汽车工业已不仅仅涉及一个产业的利益问题,而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已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而已转化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和规。

因此各国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单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各自国家主管运输和工业的政府部门作为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制度,即以欧洲为代表的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汽车产品自我认证制度,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我国从1988年开始,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将汽车标准在属性上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将涉及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标准划归为汽车强制性标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确保我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性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提升其水准。

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ECE/EEC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

本文将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1. 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以及与国际典型技术法规的关系
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已日趋完善,已制定发布的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包括按照国际惯例所划分的汽车一般性安全项目)共计52项(包括已经报批,即将发布的标准2项),表1列出了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关系。

表1 我国汽车主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关系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主动安全标准体系发展已比较完善,大部分项目在技术容上参照欧洲ECE/EEC(EC)技术法规制定,有少数项目,如汽车制动软管、汽车罩(盖)锁系统、车辆识别代号(VIN)、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等由于欧洲没有相应的法规项目,因此我国在制定强制性标准时参照了美国、日本汽车安全技术法规或国际标准。

2. 我国汽车被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以及与国际典型技术法规的关系
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被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也已日趋完善,已制定发布的汽车被动安全强制性标准共计28项(包括已经报批、即将发布的标准1项)。

表2列举出我国汽车被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的关系。

表2 我国汽车被动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关系
3. 我国汽车环保与节能强制性标准以及与国际典型技术法规的关系
截止到2013年11月,我国汽车环保与节能领域已制定发布的汽车强制性标准共计16项(包括已经报批、即将发布的标准2项)。

表3列举出我国汽车环保与节能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的关系。

表3 我国汽车环保与节能强制性标准体系以及与国际汽车技术法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