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忠诚内涵探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合集下载

宋世风俗 日知录原文加翻译之令狐文艳创作

宋世风俗 日知录原文加翻译之令狐文艳创作

《宋史》言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

宋之初兴,范质、王溥犹有馀憾。

艺祖首褒韩通,次表卫融,以示意向。

真、仁之世,田锡、王禹、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

于是中外荐绅知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

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

及宋之亡,忠节相望。

呜呼!观哀、平之可以变而为东京,五代之可以变而为宋,则知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也。

《剥》上九之言硕果也,阳穷于上,则复生于下矣。

令狐文艳《宋史》上说,当官的忠诚和豪义的气概,到了五代的时候,都改变得差不多了;宋朝刚建立时,范质、王溥仍有遗憾。

赵匡胤最褒奖韩通,挨下来就是卫融了,用来表达他的意愿。

宋真宗、宋仁宗的时候,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众位贤能的人才,在朝廷倡导正直的言论,从此之后,朝廷内外的缙绅,知道用高尚的名节、正直而知耻崇尚对方,完全消除了五代的丑陋的风气。

因此靖康之变时,有志之士奋发而起义为皇帝献身,面临危难也不屈服,所在的各地都有这样的人。

等到宋朝灭亡,忠义有气节的人士互相指望扶持。

啊!我看西汉哀帝和平帝可以被王莽所灭并定都东京,五代可以灭亡变为宋朝,就知道了世上没有不可以改变的风俗了。

《周易》《剥》卦上多次说炼丹时,上面的火星灭了,那么又会在下面重燃。

人君御物之方,莫大乎抑浮止竟。

宋自仁宗在位四十徐年。

虽所用或非其人,而风俗醇厚,好尚端方,论世之士谓之君子道长。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骤奖趋媚之徒,深锄异己之辈。

邓绾、李定、舒、蹇序辰、王子韶诸奸,一时擢用,而士大夫有“十钻”之目。

干进之流,乘机抵隙。

驯至绍圣、崇宁,而党祸大起,国事日非,膏育之疾遂不可治。

後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

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位而不可反矣。

李应中谓:“自王安石用事,陷溺人心,至今不自知觉。

人趋利而不知义,则主势日孤。

36首中国经典古诗词之令狐文艳创作

36首中国经典古诗词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中国经典古诗词令狐文艳郭瑞喆2018.0101.《将进酒》·李白{乐府诗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

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

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02.《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词好句大全之令狐文艳创作

好词好句大全之令狐文艳创作

1令狐文艳我们为相遇,举起晶莹的酒杯,却不知过去的生活,其实就是这次邂逅的准备。

夜,张开黑色的帷幔;月,洒下温柔的清辉。

雾袅袅,风微微。

涌进心头的是潮水,溢出眼眶的是泪水。

2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乐曲虽然结束了,却用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

3宁静的夏夜月朗风清,总是能给我一种清逸娴静的感觉。

明净清澈如柔水般的月色倾洒,清光流泻,意蕴宁融。

月色柔和而透明,轻盈而飘逸。

4我喜欢借月色沉淀心情,如水月色,可饮。

推开窗户,任月色静静流泻在肌肤上,轻盈飘逸的韵致,清新蕴涵的情调自然流淌在心际。

月华如练,心情在月色中变的清朗而柔软,恍然间生命中的种种感动和美丽灵动浮若。

5栀子花沐浴在月光下,寒凝带露,如一帘清远的幽梦。

竹影随韵轻舞,如水月色轻轻穿过,回映着明月的清辉。

万物都在月色中丰盈灵动起来。

俗世的喧嚣与浮躁,犹豫与彷徨都消融在这如水月色中。

顿然心悟,豁然开朗。

6曾经,天真烂漫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数星星,悠然欣赏着乡村清澈而恬静的月色。

曾经,在菁菁校园里和同学在清朗月色中促膝谈心,感悟似水年华的美丽与忧愁。

7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相约莺莺,待月西厢下,古琴传幽思,月下待佳人。

一份古典的美丽。

淡月染西窗,淡淡的思绪亦弥漫。

8喜欢看盛夏里的草长莺飞,小草在炽热的阳光爱抚下,将生命里所有的美丽一起释放,无边无际的绿色原野,把各色怒放的花朵衬托得鲜艳欲滴,蓝天在视野里也变低了,似乎弯了腰屈尊来与小草亲近。

9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

10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如一棵树。

应该多一些新鲜的翠绿,少一些凋零的枯萎。

紫微斗数各星古诀整理之令狐文艳创作

紫微斗数各星古诀整理之令狐文艳创作

紫微斗数令狐文艳各星古诀整理[紫微]紫微居子午,科权禄照最为奇。

紫微守命丑宫,前有吉曜来呼号,必当大权之职。

紫微居午,无羊陀,甲丁己生人,位至公卿。

紫微男亥女寅宫,壬甲生人富贵同。

紫微居卯酉,遇劫空四煞,多为脱俗僧人。

紫微无辅弼同行,则为孤君,美中不足。

紫微遇凶星,虽获吉而无道。

紫微天府,全依辅弼之功。

紫府同宫,终身福厚。

紫府同宫,无煞凑,甲生人享福终身。

紫府朝垣,食禄万钟。

紫府朝垣活禄逢,终身福厚至三公。

紫微与天府、左右、昌曲、禄马三合,极吉,食禄千钟,巨富大贵。

紫府日月居旺地,断定公侯器。

紫府夹命为贵格。

紫微贪狼同宫于卯酉,不忠不义,暱近奸人。

紫微贪狼为至淫,男女邪淫。

女命,紫微与贪狼同宫,男女邪淫。

紫微守命,天相左右来夹拱,为君臣庆会,有治国经邦之才。

紫微七杀化权,反作祯祥。

紫微七杀加空亡,虚名受荫。

紫微七杀同宫会四煞,不贵,孤独、刑伤。

紫破命临于丑未,再加吉曜,富贵堪期。

紫微破军,无左右,无吉曜,凶恶胥吏之徒。

紫微辰戌遇破军,富而不贵有虚名。

紫微辰戌遇破军,君臣不义。

紫微遇破军在辰戌丑未四墓宫,主为臣不忠,为子不孝。

紫微昌曲,富贵堪期。

紫微辅弼同宫,一呼百诺,居上品。

辅弼夹帝为上品,桃花犯主为至淫。

(身命紫微与贪狼同宫,男女邪淫,奸诈巧语。

得辅弼夹帝,贪狼受制,则不拘此论)紫微禄存同宫,贵不可言。

紫微与诸煞同宫,诸吉合照,君子在野,小人在位,主人奸诈假善。

紫微权禄遇羊陀,虽获吉而无道,主为人心术不正。

紫微居财帛,更兼化禄富奢翁。

或遇禄存亦可。

紫微遇武曲破军羊陀,欺公祸乱,只宜经商。

女命紫微在寅午申宫,吉贵美,旺夫益子。

女命紫微在子午酉及巳亥,加四煞,美玉瑕玷,日后不美。

运衰限衰,喜紫微之解凶恶。

[天机]天机与天梁、左右、昌曲会合,文为清显,武为忠良。

天机在丑未陷地守命,遇四煞冲破,下局,宜经商习艺。

天机巳亥逢,好饮、离宗、奸狡重。

机月同梁作吏人。

(命在寅申方论。

此四星必三合曲全,方准刀笔功名可就。

《红星照耀中国》(7—9章)-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之令狐文艳创作

《红星照耀中国》(7—9章)-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令狐文艳主要讲了斯诺在去往红军驻地的路上发生的事情,主要是与农民的谈话,探访苏区工业,以及他对工人生活的一些感受。

书中有个小插曲值得关注,就是那个牢骚最多的贫民会主席老头向傅锦魁要鸦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并非所有农民心怀纯粹地支持红色事业的,而是觉得有利可图而异。

所以,红色教育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他们看重的是谁得到的好处多。

苏区红色工厂里工业生产的条件并不好,但工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待遇都还不错,工人们的精神状态很好,这在当时环境下难能可贵。

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红军是一只战无不胜、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人民军队,这无疑在长征中得到了证实。

红军的领导人习惯说“兄弟们,跟我冲”而不是说“兄弟们,向前冲”;八路军实行官兵平等,就连朱总司令一个月的薪水也才五个大洋;新四军更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军部队,主要是由支援红军主力长征而留在长江以南八省的游击队、赤卫队组成。

项英领导着他们艰苦顽强地与数十倍力量的敌人作斗争,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时。

国军曾无数次地宣称他们已经彻底剿灭了这支部队,然而正如多数领导人一样,它却无数次地死而复生,且拥有巨大的革命力量。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这不仅是红军自己说的,也是农民百姓、人民群众说的。

当时红军紧急情况是比较差的,但是战士们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红军教育的重点主要在政治方面——甚至最小的儿童初识字时也是通过简单的革命口号来学的。

这说明共产党是讲究实际的。

红军也是相当年轻的,如“红军大学自称有一个班的学员全是老战士,平均年龄27岁,平均每人有八年的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可以看出红军很多战士都是特别年轻但是参军时间不短,经历的作战也不少,在“战争与和平”的红小鬼甚至是11岁就参军的,并且还经历了长征。

书中在描写彭德怀时,主要是针对为什么当红军这一问题。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可以看出彭德怀的坦率的性格。

痕迹检验学资料之令狐文艳创作

痕迹检验学资料之令狐文艳创作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令狐文艳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梁碧波纪录片论文之令狐文艳创作

梁碧波纪录片论文之令狐文艳创作

论文令狐文艳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有关梁碧波九十年代纪录片代表作品的解析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纪录片的转型阶段,这一时期,大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纪录片存在的社会状态发生了巨大的迁移,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旋律文化、甚至还有边缘文化,多种文化状态并存,这便决定了这一时期,中国的纪录片品质各异、风格多样,矛盾而又丰富。

梁碧波的优秀作品大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因此时代所赋予影片的内涵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作品巧妙的融合了多种文化状态所带来的复杂情绪,同时也彰显自己独特的魅力,深具人文精神,他将自己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用含蓄的语言和手法展现在大众面前。

关键词:纪录片梁碧波诗意栖居人文精神正文:一、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状态2二、梁碧波作品的具体阐释5三、梁碧波纪录片的特点11一、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梁碧波的优秀纪录片大多数是在20 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同时那个时期的中国纪录片具有非凡意义的标志性作用,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纪录片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比之前五十多年的发展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一段时间内,中国纪录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从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所达到的传播效果,还是从所表达的价值观念与所采用的创作手法等各个方便都经历了迅速而深刻的变化。

然而,这所有的变化,除了创作者本身对艺术的理解追求和影片质量的提高,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密不可分。

九十年代,社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是整个中国的转型期,经济全球化、WTO、现实主义、大众主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权衡等等各种观念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社会图景以其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呈示在世人面前。

此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异质性成为社会的显著特征。

八十年代为人们所接受的是思想启蒙“单一化”,在九十年代“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互渗、价值的并行,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多元景观”1。

总的来看,有三种文化在九十年代中国文化领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即官方主流文化、民间大众文化及精英文化。

(2020年整理)人民警察忠诚内涵探析.doc

(2020年整理)人民警察忠诚内涵探析.doc

人民警察忠诚内涵探析第24卷第2期XXXX年3月江苏警官学院学报JOURNALOFJlPdqGSUP0LICE0FFICERCOLLEGEV o1.24No.2Mar.XXXX?警事学研究?人民警察忠诚内涵探析和玉恋摘要:忠诚作为人民警察职业精神的核心,不仅仅是行为上对所在组织和上级领导的服从和尽责,更是精神情感上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一种尊重,崇敬乃至信念.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忠诚,寓于在警务工作所履行的对组织和上级领导的服从和尽责之中.政治忠诚通过行政忠诚表现出来,行政忠诚是政治忠诚的具体体现.关键词:人民警察政治忠诚行政忠诚中图分类号:D03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1020(XXXX)02-0142—03在物质财富快速积累,观念飞速变化的时代,忠诚是什么?什么才是能主导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民警察忠诚?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忠诚内涵无论是儒家文化绵延的中国,还是极具理性精神的西方,忠诚都体现了无穷的魅力.在我国古代,忠诚内涵也被不断地发展和演绎.从孔子强调忠诚双方同时同质同量的交付,依赖和依靠的人际对等性与权力双方都担负责任和义务的政治对应性,到孟子"性善说"为基础的不尽忠就会遭到报应的政治对等性,到荀子强调"人驭己,己如此"的政治强控的单向度的忠诚关系,到董仲舒的人际尊卑性和君臣等级性的历史演变.这种董氏忠诚合乎统治者所需,且又具实际可操作性,终于成为了几千年封建社会士大夫从政的指导思想.④据《现代汉语词典》经典解释的意思,忠诚是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忠诚作为基本的职业精神,归纳起来可以认为忠诚是指对一些特定的事业,组织和领导尽职尽责."尽字的现代汉语意义是力求达到最大的限度.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来看,忠诚包含了这样两层意思: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080XXXX2收稿日期:XXXX.02.09作者简介:和玉恋(1954.),女,河北曲阳人,汉族,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教育和研究石家庄,050091.①李建华,李好:《中西方行政忠诚的思想渊源及其比较分析》,《船山学干0》XXXX 年第4期...142..首先表现为强烈的归属感.一个人只有产生了归属感,才会有心灵的寄托,才会对归属对象产生忠诚的情感态度,这种归属感越强烈,对归属对象忠诚的情感就会越热烈.其次表现为对归属对象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使命感和责任行为.一个人一旦有了忠诚的品质和状态,就会产生相应的责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升华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从而自觉地承担起这种责任,甚至视这种责任为生命的一部分.④忠诚作为基本的职业精神,尽职尽责是忠诚在行为上的标志.因此,忠诚不仅是一种政治品质,一种坚定信念,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二,人民警察的忠诚人民警察的忠诚是人民警察对上级权力主体和更高价值主体的服从,尽责和尊崇.人民警察的忠诚包括行政忠诚和政治忠诚两个方面.行政忠诚是人民警察对所在组织和上级领导的忠诚.行政忠诚主要是工作上的忠诚,服从于组织和上级的指挥,尽职尽责地协助组织和上级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去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政治忠诚是人民警察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忠诚.政治忠诚是一种政治信念,政治追求,是最高层次的忠诚,是人民警察忠诚的最高原则和最根本尺度,行政忠诚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忠诚.②(一)人民警察的政治忠诚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的性质和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决定人民警察追求的政治信念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的忠诚.正是每一位人民警察具有政治忠诚的品质,公安机关的权利才得以正常运转,行政命令才得以贯彻,行政的效率才得以实现和提升.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强调指出:"要把坚持政治建警放在公安队伍建设的首位,把忠诚作为警魂,保证公安队伍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党是人民警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在思想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组织上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在行动上成为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忠实力量.公安队伍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对党忠诚是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和最高精神境界,也是公安队伍的本质属性.忠于国家是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核心是对祖国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情感.人民警察只有忠诚于国家,才能突显其忠于祖国的责任意识,以强烈的使命感积极开展工作,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忠于人民是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职业精神和忠诚行为.人民警察只有忠诚于人民,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会转化为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自觉行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任才能在公安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忠于法律是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应毫不动摇地按照法律的要求行事,使执法行为始终以法律为准则,而不以法律赋予的职权谋取私利,更不能以个人的情感代替法律.忠诚于法律是人民警察的制度要求和职业规范,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制度保障,也是人民警察政治本色的具体体现.立足"四个忠于"的要求和公安机关的政治责任,人民警察必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其中,忠于党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前提,是实现祖国强盛,维护人民利益,扞卫法律权威的政治基础;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忠于党的利益归宿,是党的意志的价值体现.因此,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就是要求人民警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①孙照红,周文翠:《论党员忠诚与党性化建设》,《中共lt)/省委党校学报》XXXX 年第2期.②罗能生:《行政忠诚及其冲突的化解》,《湖湘论坛》XXXX年第1期...143..(二)人民警察的行政忠诚在警务活动中,政治忠诚通过行政忠诚表现出来.人民警察的行政忠诚是对所在组织和上级领导的忠诚.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先生对这一忠诚有一个十分独特的解释:当我们争论一个问题时,忠诚意味着你把真实想法告诉我,不管你认为我是否喜欢它,意见是否一致.一旦作出了决定,争论终止,忠诚意味着按照决定去执行,就像执行自己的决定一样.根据鲍威尔先生对忠诚的解释,忠诚问题应划分为两个阶段:决策阶段和执行阶段.在决策阶段作为下属最大的忠诚是提供情况和观点,而不应该顾及上司的喜欢与否;在执行阶段,作为下属最大的忠诚是对决策坚定不移的执行上.①人民警察行政上的忠诚,就在于服从组织和上级的指挥,尽职尽责地协助组织和上级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去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对组织和上级的忠诚,是公安系统内在的要求,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当人们选择了警察职业,担任了人民警察的角色,也就应该选择对组织,对上级服从和忠诚的行为方式.然而,人们在具体履行忠诚义务时,却常常面临一些矛盾和冲突.如,当人们忠诚的上级发出的指令是错误的时候,是信守忠诚,顺从上级意志,还是坚持自己的道德良知和社会正义而拒绝上级意志,甚至与上级抗争?当多个层次的上级指令或者意愿不一致时,人民警察个体应该去忠于谁?这些矛盾和冲突常常使人们的忠诚行为陷入困境.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忠诚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是人民警察正确履行忠诚义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当人民警察面对多种选择情景和多方面的忠诚要求时,他们应该根据人民警察忠诚最高原则和根本尺度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最高准则,行政忠诚归根到底应该服从,服务于政治忠诚.②在正常的情形下,人民警察个体应该坚持对上级命令的绝对服从,没有人民警察的服从与忠诚,公安体系就无法有效运行.但是,对于上级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下级不仅没有服从的义务,还应该坚决地抵制,揭发和反对.也就是说,下级有责任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积极影响上级修正或改变他们已作出的错误的或违法的决定和命令.根据《人民警察法》第32条规定,人民警察对于上级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可以提出建议,但无权修改或拒绝执行,只是由上级承担领导责任而已,这样,人民警察的忠诚(服从)义务可能演变为对上级的服从,因为服从上级,可以免除自己的责任.但是,《公务员法》第54条规定"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命令时,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人民警察个体对上级命令的有限忠诚是以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可能违法这一假设为前提的.它需要警察个体在服从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之前对之进行合法正当性的理性判断和谨慎鉴别.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它有赖于人民警察个体的政治自主性,行政判断能力和政治伦理品德等诸多政治素质,也依赖于社会政治生活环境的健康和有序.当然,从终极的或根本的意义上讲,在人民警察个体对其上级命令的服从过程中,人民警察个体的政治伦理品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只要是一个有健全和高尚政治品德的人民警察个体,无论外在的政治环境或条件如何,最终让其做出忠诚行动的不是外在的或上级的强制和命令,而是他们内心的政治良知,所谓"出污泥而不染"讲的正是这个道理.总之,忠诚作为人民警察的职业精神的核心,不仅仅是行为上对所在组织和上级领导的服从和尽责,更是精神情感上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一种尊重,崇敬乃至信念.因此,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信念,政治追求,寓于在大量的日常警务工作中所履行的对组织和上级领导的服从和尽责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仅1980年以来,全国公安系统共有7000多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l3万多名公安民警因公负伤.可以说"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新时期的人民警察以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扞卫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愧于坚强的"共和国之盾",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①许晓平:《领导?组织?战略》,红旗出版社XXXX年版,第97页.②罗能生:《行政忠诚及其冲突的化解》,《湖湘论坛》XXXX年第1期...144..[责任编辑:孙勇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警察忠诚内涵探析令狐文艳第24卷第2期2009年3月江苏警官学院学报JOURNALOFJlPdqGSUP0LICE0FFICERCOLLEGEVo1.24No.2Mar.2009?警事学研究?人民警察忠诚内涵探析和玉恋摘要:忠诚作为人民警察职业精神的核心,不仅仅是行为上对所在组织和上级领导的服从和尽责,更是精神情感上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一种尊重,崇敬乃至信念.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忠诚,寓于在警务工作所履行的对组织和上级领导的服从和尽责之中.政治忠诚通过行政忠诚表现出来,行政忠诚是政治忠诚的具体体现.中图分类号:D03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1020(2009)02-0142—03在物质财富快速积累,观念飞速变化的时代,忠诚是什么?什么才是能主导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民警察忠诚?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忠诚内涵无论是儒家文化绵延的中国,还是极具理性精神的西方,忠诚都体现了无穷的魅力.在我国古代,忠诚内涵也被不断地发展和演绎.从孔子强调忠诚双方同时同质同量的交付,依赖和依靠的人际对等性与权力双方都担负责任和义务的政治对应性,到孟子"性善说"为基础的不尽忠就会遭到报应的政治对等性,到荀子强调"人驭己,己如此"的政治强控的单向度的忠诚关系,到董仲舒的人际尊卑性和君臣等级性的历史演变.这种董氏忠诚合乎统治者所需,且又具实际可操作性,终于成为了几千年封建社会士大夫从政的指导思想.④据《现代汉语词典》经典解释的意思,忠诚是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忠诚作为基本的职业精神,归纳起来可以认为忠诚是指对一些特定的事业,组织和领导尽职尽责."尽字的现代汉语意义是力求达到最大的限度.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来看,忠诚包含了这样两层意思: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08020042收稿日期:2009.02.09作者简介:和玉恋(1954.),女,河北曲阳人,汉族,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教育和研究石家庄,050091.①李建华,李好:《中西方行政忠诚的思想渊源及其比较分析》,《船山学干0》2004年第4期...142..首先表现为强烈的归属感.一个人只有产生了归属感,才会有心灵的寄托,才会对归属对象产生忠诚的情感态度,这种归属感越强烈,对归属对象忠诚的情感就会越热烈.其次表现为对归属对象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使命感和责任行为.一个人一旦有了忠诚的品质和状态,就会产生相应的责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升华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从而自觉地承担起这种责任,甚至视这种责任为生命的一部分.④忠诚作为基本的职业精神,尽职尽责是忠诚在行为上的标志.因此,忠诚不仅是一种政治品质,一种坚定信念,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二,人民警察的忠诚人民警察的忠诚是人民警察对上级权力主体和更高价值主体的服从,尽责和尊崇.人民警察的忠诚包括行政忠诚和政治忠诚两个方面.行政忠诚是人民警察对所在组织和上级领导的忠诚.行政忠诚主要是工作上的忠诚,服从于组织和上级的指挥,尽职尽责地协助组织和上级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去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政治忠诚是人民警察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忠诚.政治忠诚是一种政治信念,政治追求,是最高层次的忠诚,是人民警察忠诚的最高原则和最根本尺度,行政忠诚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一忠诚.②(一)人民警察的政治忠诚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的性质和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决定人民警察追求的政治信念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的忠诚.正是每一位人民警察具有政治忠诚的品质,公安机关的权利才得以正常运转,行政命令才得以贯彻,行政的效率才得以实现和提升.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部分代表座谈时强调指出:"要把坚持政治建警放在公安队伍建设的首位,把忠诚作为警魂,保证公安队伍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党是人民警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在思想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组织上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在行动上成为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忠实力量.公安队伍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对党忠诚是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和最高精神境界,也是公安队伍的本质属性.忠于国家是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核心是对祖国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情感.人民警察只有忠诚于国家,才能突显其忠于祖国的责任意识,以强烈的使命感积极开展工作,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忠于人民是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职业精神和忠诚行为.人民警察只有忠诚于人民,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会转化为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自觉行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任才能在公安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忠于法律是人民警察在警务活动中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应毫不动摇地按照法律的要求行事,使执法行为始终以法律为准则,而不以法律赋予的职权谋取私利,更不能以个人的情感代替法律.忠诚于法律是人民警察的制度要求和职业规范,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制度保障,也是人民警察政治本色的具体体现.立足"四个忠于"的要求和公安机关的政治责任,人民警察必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其中,忠于党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前提,是实现祖国强盛,维护人民利益,扞卫法律权威的政治基础;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忠于党的利益归宿,是党的意志的价值体现.因此,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就是要求人民警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①孙照红,周文翠:《论党员忠诚与党性化建设》,《中共lt)/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②罗能生:《行政忠诚及其冲突的化解》,《湖湘论坛》2005年第1期...143..(二)人民警察的行政忠诚在警务活动中,政治忠诚通过行政忠诚表现出来.人民警察的行政忠诚是对所在组织和上级领导的忠诚.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先生对这一忠诚有一个十分独特的解释:当我们争论一个问题时,忠诚意味着你把真实想法告诉我,不管你认为我是否喜欢它,意见是否一致.一旦作出了决定,争论终止,忠诚意味着按照决定去执行,就像执行自己的决定一样.根据鲍威尔先生对忠诚的解释,忠诚问题应划分为两个阶段:决策阶段和执行阶段.在决策阶段作为下属最大的忠诚是提供情况和观点,而不应该顾及上司的喜欢与否;在执行阶段,作为下属最大的忠诚是对决策坚定不移的执行上.①人民警察行政上的忠诚,就在于服从组织和上级的指挥,尽职尽责地协助组织和上级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去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对组织和上级的忠诚,是公安系统内在的要求,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当人们选择了警察职业,担任了人民警察的角色,也就应该选择对组织,对上级服从和忠诚的行为方式.然而,人们在具体履行忠诚义务时,却常常面临一些矛盾和冲突.如,当人们忠诚的上级发出的指令是错误的时候,是信守忠诚,顺从上级意志,还是坚持自己的道德良知和社会正义而拒绝上级意志,甚至与上级抗争?当多个层次的上级指令或者意愿不一致时,人民警察个体应该去忠于谁?这些矛盾和冲突常常使人们的忠诚行为陷入困境.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忠诚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是人民警察正确履行忠诚义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当人民警察面对多种选择情景和多方面的忠诚要求时,他们应该根据人民警察忠诚最高原则和根本尺度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最高准则,行政忠诚归根到底应该服从,服务于政治忠诚.②在正常的情形下,人民警察个体应该坚持对上级命令的绝对服从,没有人民警察的服从与忠诚,公安体系就无法有效运行.但是,对于上级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下级不仅没有服从的义务,还应该坚决地抵制,揭发和反对.也就是说,下级有责任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积极影响上级修正或改变他们已作出的错误的或违法的决定和命令.根据《人民警察法》第32条规定,人民警察对于上级错误的决定和命令,可以提出建议,但无权修改或拒绝执行,只是由上级承担领导责任而已,这样,人民警察的忠诚(服从)义务可能演变为对上级的服从,因为服从上级,可以免除自己的责任.但是,《公务员法》第54条规定"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命令时,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人民警察个体对上级命令的有限忠诚是以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有可能违法这一假设为前提的.它需要警察个体在服从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之前对之进行合法正当性的理性判断和谨慎鉴别.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它有赖于人民警察个体的政治自主性,行政判断能力和政治伦理品德等诸多政治素质,也依赖于社会政治生活环境的健康和有序.当然,从终极的或根本的意义上讲,在人民警察个体对其上级命令的服从过程中,人民警察个体的政治伦理品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只要是一个有健全和高尚政治品德的人民警察个体,无论外在的政治环境或条件如何,最终让其做出忠诚行动的不是外在的或上级的强制和命令,而是他们内心的政治良知,所谓"出污泥而不染"讲的正是这个道理.总之,忠诚作为人民警察的职业精神的核心,不仅仅是行为上对所在组织和上级领导的服从和尽责,更是精神情感上对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一种尊重,崇敬乃至信念.因此,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信念,政治追求,寓于在大量的日常警务工作中所履行的对组织和上级领导的服从和尽责之中.据有关部门统计,仅1980年以来,全国公安系统共有7000多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l3万多名公安民警因公负伤.可以说"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新时期的人民警察以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扞卫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愧于坚强的"共和国之盾",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①许晓平:《领导?组织?战略》,红旗出版社2003年版,第97页.②罗能生:《行政忠诚及其冲突的化解》,《湖湘论坛》2005年第1期...144..[责任编辑:孙勇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