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 第六章简答题
大学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电子在原子核内运动C.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组成D. 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组成答案:A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是:A. 按原子量递增B. 按原子序数递增C. 按电子层数递增D. 按电子数递增答案:B3.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ClB. CaOC. H2OD. NaOH答案:C4. 酸的通性包括:A. 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B.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D. 以上都是答案:D5.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蔗糖B. 酒精C. 硫酸D. 醋酸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______原则。
答案:能量最低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吸热、放热3.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______。
答案:电子数4.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的是______转移。
答案:电子5. 溶液的酸碱性通常用______值来表示。
答案:pH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什么是化学键,并举例说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答案: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如NaCl;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如H2O。
2. 解释什么是摩尔,并说明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答案: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6.022×10^23个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的物质。
摩尔质量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相等,但单位不同。
3.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例如,HCl(盐酸)与NaOH(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氯化钠)和H2O(水)。
基础化学练习题(打印版)

基础化学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1. 化学中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依据是什么?A. 原子量B. 原子序数C. 电子数D. 质子数2. 下列哪个不是化学元素的符号?A. OB. FeC. AuD. Hg3. 以下哪种化合物不是酸?A. HClB. H2SO4C. HNO3D. NaOH4. 什么是化学键?A. 原子之间的吸引力B. 原子之间的排斥力C. 分子之间的吸引力D. 分子之间的排斥力二、填空题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__________的增加顺序排列。
2. 化学式H2O表示的是__________。
3.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表示的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并给出一个例子。
2. 描述一下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并解释其原理。
四、计算题1. 如果有1.5摩尔的氢气(H2)与1摩尔的氧气(O2)反应,计算生成水(H2O)的摩尔数。
2. 给定一个化学反应:2HCl + CaCO3 → CaCl2 + CO2 + H2O,如果反应中消耗了0.25摩尔的HCl,计算生成的CO2的摩尔数。
五、实验题1.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确定一个未知溶液是否为酸性。
2. 说明如何安全地进行氢气燃烧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D4. A二、填空题1. 原子序数2. 水3. 水的合成三、简答题1.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氧化是指失去电子,还原是指获得电子。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铁被氧化,氧气被还原。
2.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过程。
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H+)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同时酸根离子和碱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盐。
四、计算题1.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1摩尔的氧气可以与2摩尔的氢气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
因此,1.5摩尔的氢气可以与0.75摩尔的氧气反应生成1.5摩尔的水。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基本技能及简答题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基本技能及简答题1、有机化学反应加热有哪些方法?答:有机反应一般不能直接用明火加热,因为许多有机物易挥发、易燃,容易造成安全问题;另外仪器也容易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如果要控制加热的温度,增大受热面积,使反应物质受热均匀,避免局部过热而分解,石棉网加热仍很不均匀,故在减压蒸馏、或回流低沸点易燃物等操作中不能适用,最好用适当的热浴加热。
(1)水浴:适用于加热温度不超过100℃的反应。
如果加热温度在90℃以下,可浸在水中加热。
如果加热温度在90-100℃时,可用沸水浴或蒸汽浴加热。
2)油浴:加热温度在100℃-250℃时,可用油浴。
油浴的优点是可通过控温仪使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容器内的反应物料受热均匀。
容器内的反应温度一般要比油浴温度低20℃左右。
常用的油类有液体石蜡、植物油、硬化油、硅油和真空泵油,后两者在250℃以上时仍较稳定。
(3)砂浴:当加热温度必须达到数百度以上时,往往使用砂浴。
将清洁而又干净的细砂平铺在铁盘上,反应容器埋在砂中,在铁盘下加热,反应液体就间接受热。
(4)熔盐浴:当反应温度在几百度以上时,也可采用熔盐浴加热。
熔盐在700℃以下是稳定的,但使用时必须小心,防止溅到皮肤上造成严重的烧伤。
(5)电热套:电热套加热已成为实验室常用的加热装置。
尤其在加热和蒸馏易燃有机物时,由于它不是明火,因此具有不易引起着火的优点,热效率也高。
加热温度可通过调压器控制,最高温度可达400℃左右。
2、沸石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加沸石?答:沸石就是未上釉的瓷片敲碎而成的小粒。
它上面有很多毛细孔,当液体加热时,能产生细小的气泡,成为沸腾中心。
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加热时产生过热现象,防止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
一般加热回流、蒸馏、分馏、水蒸汽发生器产生水蒸汽都需要加沸石。
但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电动搅拌反应不需要加沸石。
在一次持续蒸馏时,沸石一直有效;一旦中途停止沸腾或蒸馏,原有沸石即失效,再次加热蒸馏时,应补加新沸石。
化工基础知识点(带答案)

化学工程基础—李德华编著(第三版)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掌握:1. 化工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三传一反)。
可以为一个空或四个空。
2. 化工生产过程可认为是由(化学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所组成。
第7页。
3. 化工数据: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所有物理量都可以由(7)个基本单位导出。
会简单的换算。
了解:1.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化工以化学学科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化学通过化工来实现其研究价值。
区别:规模:“三传”(传动、传热、传质)对反应的影响;实现原料预处理和产物的后处理涉及了“单元操作”;经济性;安全性;环保;等等工程问题。
2. 化工过程开发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放大法第二章 流体流动过程第一节 概述 知识点: 1. 流体是什么?流体是气体与液体的总称。
2. 流体具有哪些性质? 具有压缩性;无固定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化; 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知识点: 1. 概念:密度,比体积,重点是压力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习惯上称之为压力,用符号p 表示。
2. 压力中需掌握单位换算,以及绝对压力、真空度、表压、当地大气压之间的关系。
atm 1(标准大气压)O mH mmHg Pa 2533.1076010013.1==⨯=3.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适用条件,19页2-9。
(1)适用于重力场中静止、连续的同种不可压缩性流体;4.静力学方程在U形管上的压力测量。
重点是会选取等压面,等压面选取的条件是(静止的,连通的,同一种流体的同一水平面)。
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1.体积流量,质量流量,体积平均流速及它们之前的关系,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公式22页的2-15,2-16。
2.定态流动时的连续性方程,即为质量流量为常数。
23页的2-20。
3.背过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并理解每一项的物理意义。
初中化学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化学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一、单选题1.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B.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D. 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3.如图,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此时将火柴靠近管口处,再迅速移开火柴,火柴立即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沸腾时,水分子体积增大B. 管口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 火柴完全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说明火柴中一定有碳、氢元素4.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5.2020年3月31日西昌发生森林火灾,在扑救这场森林火灾时,有19名灭火队员英勇牺牲,震惊全国。
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A. 隔绝空气B. 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C. 隔离可燃物D. 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6.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比②③,可以得出白磷、红磷的着火点不同B. 对比①③,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C. 对比①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D. 水可以用来灭火,所以即使给②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剪掉蜡烛的烛芯使蜡烛熄灭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B. 柴油发动机通过喷油嘴将柴油气化进入气缸,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 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D. 地铁的自动喷淋系统,喷水灭火原因主要是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8.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A. 降低温度B. 隔绝空气C. 使水分解D. 清除可燃物9.下列场所中,不应张贴标志的是()A. 化学实验室B. 加油站C. 煤矿工地D. 面粉厂10.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A. 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是因为会提供充足的氧气B.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C. 扑灭森林火灾铲除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是因为清除了可燃物D. 在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材来引燃煤,是因为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1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 在高温条件下,C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 CO2中混有少量CO,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D. 水墨画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二、填空题12.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8g,完全燃烧后生成35.2gCO2,则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___g.13.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
生物化学题库

生物化学题库基础生物化学考试大纲一、大纲原则生物化学是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着重阐述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注意反映现代生物化学的新进展,并注意适当联系农业生产实际,为其它学科提供必要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教学质量,根据农林院校本科《基础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一章核酸化学核苷酸的化学组成, DNA的分子结构(一、二、三级结构,重点是Watson-Crick双螺旋模型),RNA的分子结构(tRNA,rRNA,mRNA的结构特点,重点是tRNA的三叶草结构),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应用(两性解离、紫外吸收、变性、复性、沉降特性等)。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蛋白质的概念及生物功能,氨基酸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分类(按R 基团极性分类),20种基本氨基酸的名称和缩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与应用(两性解离及等电点的概念,茚三酮反应),蛋白质的结构(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及维持键),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概念,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应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紫外吸收、变性、复性、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结合蛋白分类的概念。
第三章酶化学酶的概念及催化特点,酶的组成,酶的重要辅因子及作用(烟酰胺、核黄素、吡哆醛、辅酶A、硫胺素、金属离子),酶的EC分类,酶的活性中心,诱导契合学说,中间产物学说,分子活化能与酶促反应高效性有关的因素(重点是共价催化和酸碱催化的概念),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米氏方程、米氏常数的意义,别构酶、同工酶、单体酶、寡聚酶、酶原、多酶体系等概念。
第四章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组成(膜脂、膜蛋白和膜糖),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第五章糖代谢蔗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及生物合成,糖酵解的概念、生化历程、生物功能及调控位点,发酵;三羧酸循环的概念、细胞定位、反应历程、有关的酶和辅因子、调控位点、生物功能;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总反应式、特点及生理意义;糖异生作用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底物水平磷酸化、丙酮酸氧化脱羧、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等概念。
基础生物化学复习题目及问题详解

第一章核酸一、简答题1、某DNA样品含腺嘌呤15.1%(按摩尔碱基计),计算其余碱基的百分含量。
2、DNA双螺旋结构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试述其结构模型。
3、DNA双螺旋结构有些什么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最重要的生命现象?4、tRNA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何功能?5、DNA和RNA的结构有何异同?6、简述核酸研究的进展,在生命科学中有何重大意义?7、计算(1)分子量为3 105的双股DNA分子的长度;(2)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体积;(3)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螺旋圈数。
(一个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残基对的平均分子量为618)二、名词解释变性和复性分子杂交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回文结构TmcAMPChargaff定律三、判断题1 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苷3’位没有羟基。
错2. 若双链DNA 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pCpTpGpGpC,则另一条链为pGpApCpCpG。
错3 若属A 比属B 的Tm 值低,则属A 比属B 含有更多的A-T 碱基对。
对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 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错5 核酸的紫外吸收与pH 无关。
错6 生物体内存在的核苷酸多为5’核苷酸。
对7 用碱水解核苷酸可以得到2’与3’核苷酸的混合物。
对8 Z-型DNA 与B-型DNA 可以相互转变。
对9 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 多为负超螺旋。
对11 mRNA 是细胞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错14 目前,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多存在于tRNA 中。
对15 对于提纯的DNA 样品,如果测得OD260/OD280<1.8,则说明样品中含有蛋白质。
对16 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存在减色效应。
错18 在所有的病毒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即含有RNA 又含有DNA 的病毒。
对四、选择题4 DNA 变性后(A)A 黏度下降B 沉降系数下降C浮力密度下降 D 紫外吸收下降6 下列复合物中,除哪个外,均是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D)A 核糖体B 病毒C端粒酶 D 核酶9 RNA 经NaOH 水解的产物为(D)A 5’核苷酸B2’核苷酸C3’核苷酸 D 2’核苷酸和3’核苷酸的混合物10 反密码子UGA 所识别的密码子为(C)A、ACUB、ACTC、UCA D TCA13 反密码子GψA 所识别的密码子为(D)A、CAUB、UGCC、CGU D UAC五、填空题1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
生物化学习题脂类代谢部分

第六章脂类代谢脂类化学部分一、概念:1、必需脂肪酸:人体和哺乳动物不能够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两种脂肪酸对人体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有膳食提供,因此被称为必需脂肪酸。
2、简单脂质:脂肪酸与甘油或高级一元醇结合形成的酯。
3、复合脂质: 分子中除含有脂肪酸和醇组成的酯外,还含有其他非脂成分的脂质。
二、填空题:1、生物膜所含的脂类包括()、()、()。
(磷脂、糖脂、胆固醇)2、脂类化合物具有的共同特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2、固醇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
(环戊烷多氢菲)3、按化学组成,脂质大体分为( )、( )、( )三大类。
(单纯脂、复合脂、衍生脂)4、必需脂肪酸包括( )、( )。
(亚油酸、亚麻酸)三、选择题:1、下列有关甘油三酯的叙述,哪一个不正确?( B )A.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所组成的酯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个相同的脂酰基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2、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C )A.酯化 `B.还原C.皂化D.氧化3、下列哪种叙述是正确的? ( C )A.所有的磷脂分子中都含有甘油基B.脂肪和胆固醇分子中都含有脂酰基C.中性脂肪水解后变成脂酸和甘油D.碳链越长,脂酸越易溶解于水4、卵磷脂含有的成分为( B )A.脂酸,甘油,磷酸,乙醇胺B.脂酸,磷酸,胆碱,甘油C.磷酸,脂酸,丝氨酸,甘油D.脂酸,磷酸,胆碱E.脂酸,磷酸,甘油6、亚油酸是( A )。
A.十八碳二烯酸B. 十八三烯酸C. 十六碳一烯酸C. 十八碳一烯酸7、下列关于脂类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B )A. 它们仅仅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B. 它们可以作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C. 它们都能够被皂化,生成盐D.它们在常温下既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态8、下列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是( A )A、油酸B、软脂酸 C. 硬脂酸 D. 月桂酸9、下列关于类固醇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础 B、大多数具有生物活性a)它们不能被皂化 D. 它们能被皂化10、不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 B )A、亚油酸B、油酸C、亚麻酸 D.花生四烯酸四、判断题:1、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编号: 0607 第 6 章 节 题目: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质量分数, wB
nB mB n ;物质的量浓度, c B B ;摩尔分数, x B ; m V nB n A
质量摩尔浓度, bB
nB ,主要有上述四种。 mA
答案关键词: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
题目:表面活性物质结构有何特征? 答案:表面活性物质具有两亲特性,由极性的亲水基团和非极性的疏水基团共同组成,是具有双重 亲液结构的分子。 答案关键词:亲水基团 疏水基团 题目编号: 0603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题目:胶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高度分散的多相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 答案关键词:多相性 不稳定性
题目: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是什么? 答案: 从微观上来说,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无作用力,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答案关键词:作用力 体积
题目编号: 0610 第 6 章 节 页码 题目:如何定义气体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难度系数: B
答案: 能够使某气体液化的最高温度,称为该气体的临界温度。在某气体的临界温度下,能 够使该气体液化的最低压力,称为该气体的临界压力。 答案关键词: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题目编号: 0611 第 6 章 节 页码 题目:处于临界点的各种物质有何共同特性?
难度系数: B
答案: 处于临界状态的物质气液不分,这时 Vm(g) = Vm(l) 答案关键词:临界状态
编号方法:题目编号按章编号:章号在前占 2 位,共用四位数。如简答题第十一章第二题: 1102 答题卡请同时提供电子版文档,如果某种类型题没有,就不用填该类型卡。如果提供卡中有没有所须类型,可仿照设计
试题库出题卡 4
简答题
教材名称
基础化学
作者
题目编号: 0612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A 简单,C 最难) 题目:为什么将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等性质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答案: 对于指定溶剂,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等性质只与溶液中溶质的质点数有关,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故称这些性质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答案关键词:稀溶液 沸点 凝固点 依数性
题目编号: 0605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A
题目:范德华方程式是根据哪两个因素来修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 答案: 范德华方程是考虑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自身所占的体积两个因素来修正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的。 答案关键词:作用力 题目编号: 0606 体积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题目:分压和分体积定律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吗?能否适用于真实气体? 答案: 不只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物。还适用于低压下的真实气体混合物。
题目编号: 0604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题目:理想气体存在吗?真实气体的 pVT 行为在何种条件下可用 pV=nRT 来描述? 答案:事实上,理想气体不存在。当真实气体在高温、低压下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 分子本身看作没有体积。 此时, 可以近似的看作把这样的真实气体看作理想气体, 可以用 pV=nRT 来描述真实气体的 pVT 行为。 答案关键词:高温、低压
试题库出题卡 4
题目编号: 0601
简答题
节
教材名称
页码
基础化学
作者
第 6 章
难度系数: A (A 简单,C 最难)
题目: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哪几方面? 答案: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依数性主要包括: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现象。 答案关键词:蒸汽压 沸点 凝固点 渗透 题目编号: 0602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题目:由水的相图可知,水的三相点对应的温度为 0.01 C 、压力为 0.610kPa (准确值应为 4.579mmHg)。水的冰点为 0 C 。试说明水的三相点所对应的温度高于水的冰点的原因。 答案: 纯水在 101.325kPa 的大气压力下的凝固点,称为冰点。由于压力的变大和空气在水中 的溶解,这两个因素皆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故出现三相点高于冰点的现象。 答案关键词:三相点 冰点
题目:由水的相图可知,水的三相点对应的温度为 0.01 C 、压力为 0.610kPa (准确值应为 4.579mmHg)。水的冰点为 0 C 。试说明水的三相点所对应的温度高于水的冰点的原因。 答案: 纯水在 101.325kPa 的大气压力下的凝固点,称为冰点。由于压力的变大和空气在水中 的溶解,这两个因素皆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故出现三相点高于冰点的现象。 答案关键词:三相点 冰点 题目编号: 0615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编号方法:题目编号按章编号:章号在前占 2 位,共用四位数。如简答题第十一章第二题: 1102 答题卡请同时提供电子版文档,如果某种类型题没有,就不用填该类型卡。如果提供卡中有没有所须类型,可仿照设计
题目编号: 0608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题目: 胶粒带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由于吸附和电离而引起的。吸附: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在电解质溶液中会选择吸附某种离 子,而获得表面电荷。电离:胶体粒子表面上的分子与水接触时发生电离,其中一种离子进入介质 水中,结果胶体粒子带电。 答案关键词:吸附 电离 题目编号: 0609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A
题目编号: 0613 第 6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题目:若在纯 A(l)中加入 B 物质,在何种条件下才会出现既使溶液的沸点升高,又能使溶液 的凝固点降低的现象? 答案: 一定的外压下,在溶剂 A 中加入不挥发的溶质 B,而且 A 和 B 不能生成固溶体,所形 成的稀溶液才会出现既使溶液的沸点升高,又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的现象 答案关键词:沸点 题目编号: 0614 凝固点 第 6 章 依数性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C
答案关键词:理想气体 真实气体
编号方法:题目编号按章编号:章号在前占 2 位,共用四位数。如简答题第十一章第二题: 1102 答题卡请同时提供电子版文档,如果某种类型题没有,就不用填该类型卡。如果提供卡中有没有所须类型,可仿照设计
试题库出题卡 4简答题Fra bibliotek教材名称
页码
基础化学
难度系数:
作者
B (A 简单,C 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