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学生学案

合集下载

2024《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精选2024

2024《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精选2024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目录•教学过程设计•课堂互动与练习安排•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学会珍惜和回报母亲的关爱。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等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01教学难点02注03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情感表达030201《我的母亲》内容概述文本特点与风格语言特点写作手法文本风格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年龄阶段认知水平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联系针对性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设计通过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有序引导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情感距离。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播放与母爱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营造情感氛围。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圈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为后续的深入讨论做铺垫。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探讨其含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组织学生开展以“母爱”为主题的演讲或征文比赛,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提问交流,引导思考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对母亲的印象是什么?”“母亲在你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描绘,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分析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3. 讨论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3. 运用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单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我的母亲》。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

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母亲节特别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艺、写信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与母亲的故事或经历,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交流。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或《茶馆》,了解老舍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2. 写一篇读书笔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八、课程进度安排1. 第二课时:继续分析课文《我的母亲》,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第三课时:进行母亲节特别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母亲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我的母亲》学案

《我的母亲》学案

《我的母亲》学案《我的母亲》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

通过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了解文章背景。

(2)精读课文,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3)联系学生生活,讨论母亲的为人和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情境回顾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

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再现亲情齐背《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二、走近名人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

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

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

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

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三、疏通字词:(读出下列字音)糜()嬉()文绉绉():佃()户轻薄:质问:面红耳赤:侮辱:四、默读课文,感悟真情自由朗读,感悟文章内容。

《我的母亲》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的母亲》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我的母亲》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我的母亲》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我的母亲》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母亲对我们的重要性2. 掌握生词:母亲、伟大、陪伴、宠爱、爱护、慈爱3. 掌握描述人物的语言和技巧二、教学重点1. 掌握生词:母亲、伟大、陪伴、宠爱、爱护、慈爱2. 掌握描述人物的语言和技巧三、教学难点1. 理解母爱的内涵和特点2. 掌握描述人物的语言和技巧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15分钟)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的母亲》第一课时,课文主要介绍了母亲对我们的无私宠爱与慈爱,对我们的伟大地陪伴与照顾。

请你们想一想,母亲对你们的帮助和影响有多大?她们为你做了哪些事情?2、阅读课文(20分钟)(1)请学生各自独立阅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理解生词:母亲、伟大、陪伴、宠爱、爱护、慈爱(2)老师进行课文讲解,向学生讲述母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感恩母亲对我们的付出;母爱的内涵和特点,并且讲解描述人物的语言和技巧3、语言技巧训练(30分钟)(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母亲,并运用本课所学语言技巧描写自己的母亲(2)请学生进行分组,互相描述对方母亲,并请组长将所描述的内容记录下来,现场展示4、情感体验(20分钟)请学生在家中为母亲做一件小事,例如帮母亲做饭、收拾屋子等,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展示五、教学总结及反思本节课是母爱的一课,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怀。

在教学中加强了对生词的理解,同时对于描述人物的语言及技巧进行了训练,加深了学生对于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但是,因为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老师需要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指导,导致实机互动感不够强。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更新、完善教学过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课文阅读、语言技巧训练和情感体验等环节,深入探讨了母亲的伟大与慈爱。

学生们在听课过程中认识到母爱的深刻含义并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回报母亲的爱与关注。

通过分组互相描写对方母亲的环节,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团结性。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我的母亲》一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写作能力;(3)通过对比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的美好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和睦相处的家庭观念;(3)培养学生感恩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我的母亲》一文;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3. 运用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2. 运用文中句子或段落表达情感;3. 创作具有个性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母亲》全文;2. 相关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3.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母亲》,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2)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与母亲的美好回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母亲》,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结合课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5. 表达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尊敬母亲。

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我的母亲》;(2)结合自己的生活,创作一篇表达对母亲感激之情的作品。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积累成语:蹑手蹑脚一饱眼福娓娓动听热泪盈眶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配以《苏格兰摇篮曲》)学生边听读,边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板书)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眼泪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四、布置作业: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导入:1.学生活动: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2.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参考答案: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怀念、赞美3.教师小结:“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通过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人物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学习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和重点语段;培养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避免由于作品的时代性与当代学生生活条件的反差导致的学生在体会情感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消极因素。

教学方法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

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同学:是老舍吧?老师:对,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

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和话剧比如,《骆驼祥子》《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你读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吗?一样地道优美的北京话,一样平实朴素的语言,一样浓厚纯朴的情感,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叙事散文《我的母亲》。

二、请同学们先初读一遍课文1.认识文章中比较生疏的字词;2.结合阅读提示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1.解决生字词。

2.落实字词。

⑴肥美:意指肥沃丰美⑵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⑶家谱: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⑷出阁:地方语,出嫁⑸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⑹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⑺绞脸: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⑻庚子闹“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⑼撑持:支撑维持之意四、请同学再次精读课文。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7篇)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7篇)

我的母亲语文教案(优秀7篇)《我的母亲》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巧。

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

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查字典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殷勤揣在怀中撮土挨打掂量丧事殷红揣摩一撮子挨家挨户惦念廿位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

参考:母亲的身世;母亲的出嫁、生“我”;母亲的勤俭持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保护儿女;爱子情深;母对儿的理解、牵挂;儿对母的想念;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

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

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

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参考: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第二课时三、探究研读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二、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三、交流展示(字词、搜集材料、课文理解)
四、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以这种形式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五、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

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

3、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老舍:《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一、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3、把握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标记出疑点)
1、本文既是写母亲,开头为什么用了整整三段话来写童年自己的性格特点?
2、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三、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找出包含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1、找出你认为母亲最感人的细节,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2、谈谈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说说母亲的感人之处。

A、“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

B、“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3、作者感人至深的爱戴、感激之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加以表现的?
4、仿句:请续写两句,与前文构成排比。

母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母爱是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母爱是。

四、拓展延伸:(在母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阳光下,母爱在平凡中温暖着我们的心,更有感天动地的母爱令我们难以忘怀,你还清晰的记得在汶川大地震中,那个用自己的身体搭成弧形,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女儿的母亲吗?手机短信上“孩子,假如你还活着,请你记住,妈妈爱你!”感动了亿万个中国人民!也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首母爱的颂歌,说说你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

致母亲
母亲,你知道吗?
我伴着春雷把你呼唤!
母亲,你知道吗?
我伴着春雨把你赞美!
母亲,你在我心中如此高大,
高大得像一座山峰!
高大得像一座丰碑!
忘不了,你在灯下穿针引线的倩影;
忘不了,你在深夜伴我读书的情景;
忘不了,你送女儿进城读书的目光;
忘不了,你在村头翘首企盼的眼神。

如今,你老了,
虽给不了女儿过多的物质财富,
却时时给女儿富足的精神食粮。

从你电话中一声声关切的话语中
使我明白什么是温馨与关爱;
从你一句句“谢谢女儿你这样孝敬”
使我明白不能吝啬溢美之词。

如今,你老了,
甚至步履艰难,眼神迟钝,
但不迟钝的是牵挂女儿的心。

如今,你老了,
甚至两次躺在医院的病榻上,
但你还一次次地对我说:我行!
我能自理,少来看我,不要耽误——工作!
这就是母亲,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母爱!
这就是母亲,
一个朴实而无华的母亲,
用自己的灵魂抒写着母爱!
让我懂得善良,
让我懂得感恩,
让我懂得回报,
此时此刻,我泪水沾襟,
我知道那是对你的深深依恋;
此时此刻,我思绪万千,
我知道那是对你的不胜感激;
此时此刻,我奋笔疾书,
我知道那是对你的深深祝福:
妈妈!
祝你健康!
祝你幸福!
祝你长寿!
2、大爱无边,母爱是春风,是细雨,是阳光,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
的恩情。

胡适母亲的事迹令人震撼,你同样也拥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同样是功不可没的,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的母亲,说说母亲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