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及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化工设备塔釜成群,压力管道纵横交错,化工设备中存在着较多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介质。

“连续性强、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资金和技术密集”是石化行业的特点,其生产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完成的,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性,生产工艺操作复杂、连续性强,具有生产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几率高的特点。

因此,研究化工火灾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对整个化工生产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石油化工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以福建炼化公司为例,福建炼化现拥有4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和7万吨/年聚丙烯生产能力,建有炼油化工生产装置13套以及相应的公用工程、油品储运、钳电仪检维修等配套设施。

主要生产过程全部由DCS进行控制,生产经营管理采用CIMS系统。

自建海运码头位于著名的湄州湾南岸,设有包括10万吨级原油泊位在内的泊位4个,已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生产工艺流程危险性较高的主要有常减压装置,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两脱装置(气体脱硫、汽油脱硫醇装置)、催化重整装置、柴油加氢装置、延迟焦化装置、硫磺回收装置、气体分馏装置、MTBE装置等。

(火灾案例)1996年4月21日,当时的福建炼油厂由于操作工违章操作,引起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非净化风罐爆炸,造成催化裂化主风机厂户外系统主管道和MTBE装置反应器液化管线断裂起火,后经消防官兵全力扑救,避免了发生更大的恶性爆炸,但火灾仍造成了69条输油管道遭破坏。

此次火灾,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也为福建炼化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敲响了警钟。

本文着重介绍常减压蒸馏装置和储油罐的火灾危险性及防火对策。

(一)常减压蒸馏装置的火灾危险性常减压蒸馏装置是原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石化企业的“龙头”装置,它为后续的装置提供原料,在石化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该装置主要包括电脱盐、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柴油电精制等四个系统。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制对策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制对策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制对策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是不可忽视的,因为石油化工生产中涉及到各种易燃物质和高温高压的工艺过程。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污染。

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消防控制对策,以减少火灾风险并及时控制事态发展。

下面将对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以及消防控制对策进行详细阐述。

1.易燃物质:石油化工企业中常用的原料和产品都属于易燃物质,如石油、天然气、煤油、汽油、柴油、甲醇、乙醇等。

这些物质一旦泄漏或遭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高温、高压、火源等,就会引发火灾。

2.高温高压: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许多工艺都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如裂化、重整、氢化、烷基化等。

这些工艺过程不仅容易引发火灾,而且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并造成严重后果。

3.设备故障: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火灾,如泄漏、短路、过热、爆炸等。

设备故障往往会导致火源的产生,从而引发火灾。

4.人为操作失误:人为操作失误也是石油化工生产火灾的一个重要原因。

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疏忽大意,导致泄漏、溢出、接触火源等情况,从而引发火灾。

针对以上火灾危险性,石油化工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消防控制对策,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扩散。

1.合理的设备设计和选择:石油化工企业在设备选型和设计上应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选择符合要求的防火设备和材料,如防爆电器、阻燃管道、耐高温耐压的设备等。

2.设备维护和检修: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3.泄漏和溢出的防控措施: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强对泄漏和溢出的防控措施,如采用双重密封、防爆设备、泄漏报警系统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情况,防止火灾的发生。

4.操作人员培训和管理: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人为操作失误。

石油化工火灾及预防

石油化工火灾及预防

石油化工火灾及预防石油是我们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而石油化工是对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加工的重要产业。

然而,由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高温、高压等,石油化工火灾的发生危害严重,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加强石油化工火灾的预防非常重要。

1. 火灾的原因和危害石油化工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电气短路、静电火花等。

火灾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石油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现场大量储存的燃料和化学品,往往会导致火势迅速扩大,火势难以控制,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 火灾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石油化工火灾的发生,石油化工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2.1 优化设备和工艺:通过优化设备和工艺,减少火灾的发生机会。

例如,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合理布局设备和管道,确保生产过程的流畅和安全。

2.2 加强培训和管理: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例如,培训员工正确使用消防设备和应急救援措施;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和救援。

2.3 安全设施和装置: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安装和使用各种安全设施和装置,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

例如,安装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提前发现和扑灭火灾;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和防爆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除燃气和有害物质。

2.4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石油化工企业需要严格执行各种安全规程和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例如,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操作失误;按照法规要求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

3. 火灾应急救援即使在石油化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火灾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火灾应急救援机制。

3.1 建立应急预案: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建立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包括各种应急措施和救援流程。

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

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

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
石油化工生产是一项高危、高风险、高能耗的行业,一旦发生
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和影响。

因此,预防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减少火灾隐患是十分
必要且紧迫的。

石油化工生产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设备老化:石化设备设计寿命一般为20-30年,长期运营
容易导致设备老化、结构松散,增加了设备故障的几率。

二、设备泄漏:石化生产中涉及的大量化学品,对管道、设备、阀门等容器的密封要求极高,一旦出现泄漏情况,就会造成潜在的
火灾隐患。

三、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差:石化行业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对
操作要求熟练及时,对应变化要有能力做出正确反应。

四、火灾预警系统不完善:火灾预警系统是及时发现火灾、防
止火灾扩散的重要设备,如果火灾预警系统不完善,就很难及时处
理火灾事故。

为了减少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隐患,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
一、加强设备的检修及更新: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更新,及
时更换出现老化、损伤较多的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

二、完善设备泄露检测机制:建立检测机制,对石化生产的管道、设备、阀门等容器,加强密封性的检查,预防泄漏出现。

三、进行操作人员培训及加强管理: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加大操作人员的管理力度。

四、完善火灾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火灾预警系统,及时监测火灾风险,及时解决突发事件。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大幅度预防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隐患,维护正常、安全、稳定的石油化工生产。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安全措施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安全措施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安全措施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很容易出现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加强火灾危险性预防和消防安全措施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火灾危险性
1.易燃易爆物质:石油化工生产中涉及的各种原料、产品、介质、溶剂等均属于易燃易爆物质,不但具有高度的火灾危险性,同时还会引起爆炸。

2.高温高压: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很多步骤都需要进行高温高压反应,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设备、管道等的破裂,进而引起火灾。

3.静电积聚:由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原料和介质的输送、储存等操作中会出现静电积聚的现象,这样就会给火灾的发生提供可燃物质。

二、消防安全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石油化工企业要从源头上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管理,做到教育员工思想,强化安全意识,制定完善的安全规范和制度,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2.改造升级设备:对于一些老化、磨损的设备,需要及时进行更换、维修,新设备要尽可能地选用防火阻燃材料,减少设备的火灾危险性。

3.加强安全检查:定期对设备、管道、电气线路、消防器材等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4.提高员工素质:要求员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工作技能,清除设备周围的杂物,不在生产场所吸烟、乱丢燃料等行为。

5.配备完善消防设施:配备完善的灭火器材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保障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和扑灭。

总之,石油化工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火灾危险性和安全问题,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消防标准进行管理和操作,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员工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生产。

石油化工生产中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石油化工生产中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空管的布置区域,就会在放空物料的过程中导致物料与温度较高的物体相接触,从而产生燃烧。

此外,若维修人员没有定期对管道进行维修,就会导致低沸点介质与高温设备接触,也会诱发燃烧。

1.4 反应装置中混有新介质,形成新的化学反应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生产装置通常比较安全可靠,但在化学反应或存储过程中,一旦混入新的介质,就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部分副反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会产生许多危险物质,一旦环境比较高,与物质进行接触,就会产生爆炸或燃烧。

比如,在生产聚氯乙烯的过程中,若没有充分考虑磷酸钙含量合理值,导致其含量超标,就会产生危险系数较高的磷化氢,从而产生事故[2]。

1.5 产生爆炸混合物,诱发爆炸在进行石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大部分生产工艺系统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事故,可有效保障生产安全。

一旦生产工艺装置出现问题,或者由于人工操作不完善,没有正确投放物料,就会产生爆炸事故。

比如,在化工生产中对浓硫酸设备施焊时,在冲洗酸罐的过程中,由于罐体材料和稀硫酸所生成的氢气在水的作用下并没有完全消除,就会产生爆炸。

2 石油化工生产消防安全控制措施2.1 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为了避免出现火灾等危险事故,在进行石油化工生产时,需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温度不仅会对生产过程造成影响,还是诱发许多安全事故的源头。

相关人员要对温度的范围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现爆炸和火灾等事故。

进行物理操作时,一旦温度超过预定值,就会加速液态物料的沸腾,从而产生爆炸或物料喷出的情况,还会诱发部分干燥物料产生自燃现象。

如果温度比较低,在管路或设备中的物料就会逐渐凝固,对管路形成堵塞,导致设备不断膨胀和开裂。

对温度进行控制时,要合理选择传热介质,进行均匀而持久的搅拌,对反应热及时进行转移,避免传热面结垢。

2.1.1 合理选择传热介质传热介质是否得到合理选择,将直接关系到温度能否得到进一步控制。

要合理选择冷热载体,确保加热和冷却过程的操作更加安全。

企业经常会将明火、电阻丝、热水和水蒸气等作为常用的热载体;企业会将空气、水和制冷剂等物质作为冷载体。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制对策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制对策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与消防控制对策引言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事故屡屡发生,给生产和环境带来极大的损失。

因此,对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并制定消防控制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火灾危险性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与液体均有着很高的易燃性,而且这些物质通常是在高温、高压情况下被处理的。

此外,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通常存在着大量的管道、储罐、反应器等器材,这些器材的破裂或泄漏也很容易引起火灾爆炸。

另外,石化企业通常都有着较为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庞大的车间面积,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及时发现和控制。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温高压处理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反应,引发火灾爆炸;2.燃料和氧气的混合比例过大,易引发燃烧或爆炸;3.大量石化工艺设备的存在,破裂或泄漏很容易导致火灾;4.生产车间环境复杂,容易出现漏检漏查和设备损坏等问题。

火灾事故应对措施针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采取合理的灭火和消防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火灾事故应对措施。

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设计阶段,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消防控制策略:选择适当的材料、结构和设备配置,以确保装置的防火性能;利用可靠的火灾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设计合理的防火墙和防爆板,以防止火势扩散。

安装阶段在安装石油化工装置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合理的消防设施的建设和配置。

首先,需要对阀门、泵、管道、压力容器等设备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它们的安全性。

其次,需要安装可靠的防火和防爆设施,排除一切潜在的火灾隐患。

最后,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生产阶段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消防控制措施:•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生产车间的巡视和监管,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定期对设备、管道等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排除潜在火灾隐患;•安装可靠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如消防水泵、水炮、灭火器等;•建立消防演练机制,定期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应急能力。

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

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

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及预防对策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是一种常见的隐患,它的危害性非常高,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1. 设备不合格一些设备在使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检修,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可能会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火灾。

2. 电气设备故障电气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老化和故障,如果没有及时检修,就会引发火灾。

3. 不当储存危险品石油化工生产中使用的一些危险品如果储存不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甚至引发火灾。

4. 周围环境不良石油化工生产场所周围环境如果存在易燃材料或者存在明火,也会引发火灾。

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预防对策针对石油化工生产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火灾的发生率:1. 设备全面检修在设备使用前对其进行全面检修,有效降低设备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2. 加强电气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尽早发现和排除故障,提高其运行安全性。

3. 危险品储存规范对于石油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危险品,应该按照规范进行储存,对于易燃物品应该严格限制储存数量,并要求进行分类储存。

4. 建立安全规范针对石油化工生产现场,应该建立严格的安全规范,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常规演练,提高现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5. 加强周围环境管理定期检查周围环境情况,及时发现和清除周围可能会引发火灾的物品,避免周围环境对生产场所造成危害。

结论石油化工生产场所存在火灾隐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为生产场所和员工的安全保障。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实行责任落实和教育培训,才能够有效防范火灾隐患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及防控措施
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及防控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并提出了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灾危险防控措施
一、前言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化学制品、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有机化工原料的新型产业。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完成的,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性,生产工艺操纵复杂、连续性强,具有生产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几率高,发生事故易形成连锁性反应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化工生产所固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二、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
1.温度过高或加料过量导致反应失控与介质分解
石油化工生产中如果温度过高,导致化学反应速度过快引起更高的热量,使一些低沸点介质突然气化,产生冲料现象或造成某些不稳定物质的分解,导致系统内压升高,甚至引起超压爆炸。

例如:美国克恩县地震时,某油厂两个球罐破损,355耐液化丁烷气流出,3而n后即着火爆炸。

1965年大庆炼油厂加氢厂房高压管路破裂,引起爆炸,当场42人丧生,厂房顶盖冲出。

在石油化工企业,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一触发就是接踵而至的突发性灾害。

2.低沸点介质进入高温系统气化造成系统超压
低沸点介质常见的有水及某些有机溶剂等,由于沸点较低达到沸点以上温度时就会变成蒸气,有机溶剂多数具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在高温系统中可能气化超压而爆炸。

如某厂催化裂化装置,由于误操作将分馏塔底部冷凝水打入炼油罐,水接触到高温的油立即气化,造成系统内部超压爆炸。

3.易燃性
石油工业的灾害事故儿乎都与火有关,随后发生爆炸。

油气物料
易挥发,怕高温、摩擦、振动、碰撞、雷击、静电等引发起火。

1986年某油田一口井发生井喷,天燃气喷出40m高,在更换井口装置时引起着火爆炸,井架烧塌,钻台上的全部设备烧毁,死亡2人,受伤13人,附近7个村庄几千亩农田遭受污染。

究其原因是因为,反应装置内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某些设备在正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如果在反应及贮存过程中潜入某些新物质,特别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副反应,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接触明火或受到高温作用就会发生火灾、爆炸。

4.广泛性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系统内不允许存在爆炸的条件,但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损坏,有可能导致物料的窜流、错投等,产生爆炸性混合物引发事故,例如:某企业在对浓硫酸罐施焊前,用水清洗酸罐,以致罐体材料与稀硫酸产生氢气没有排空,在对罐体动焊时发生了爆炸,结果造成2名操作工当场死亡。

就火灾、爆炸、溢毒而言,从长输管道到油库区,从装置区到生产车间,几乎都可能发生。

由于石油产品为液态或气态燃料,流动性大、扩散性强,其污染范围更广。

唐山地震时,秦京输油管有1万吨原油流入滦河,对土地、水域造成了严重污染。

三、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防控措施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进入生产岗位,进行生产操作前,必须事先采取安全预防措施,才能实现本质安全。

1.消灭火源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促成火灾爆炸的因素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要预防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首先就是加强对点火源的控制,防止与助燃物形成燃烧爆炸系统,严格控制一切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

点火源主要有明火、高热物及高温表面、磨擦和碰撞、绝热压缩、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

明火包括吸烟和生产中的明火。

因此,在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应严令禁止吸烟。

另外要严格控制明火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例如,加热时应避免采用明火设备;明火加热设备应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液体的储罐区;在
火灾危险区域不得使用普通电灯、蜡烛等照明,必须使用防爆照明设备等等。

2.控制温度
温度是石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控制参数之一。

正确有效地控制温度范围,是防火防爆工艺控制的一项重点。

物理操作过程温度超过控制指标,会造成液态物料的急剧沸腾,导致溢料或爆炸;如果温度过低,会使某些物料在管路中凝固或冻结而堵塞管路,使设备胀裂。

所以在实施操作温度控制的过程中,应正确选择传热介质、持续均匀、转移反应热等。

2.1正确选择冷、热载体
石油化工企业常用的热载体有明火、电阻丝、热水、熔盐、熔融金属、矿物油等;冷载体主要有空气、水、制冷剂等。

在冷热载体的选用中,应避免选用与反应物料性质相抵触的物质作为加热或冷却介质。

热载体在使用中处于高温状态,如遇高热热载体会立即气化使系统超压产生爆炸危险。

因此,热载体应该以防水压实验时积存水或其他低沸点物质,必要时应进行脱水处理。

2.2持续均匀
机械搅拌不仅可以使反应物料混合均匀、反应平稳,还可以加速热量传递,如果机械搅拌突然中断,可使局部反应剧烈发生危险。

因此,要采取双回路供电、增设人工搅拌装置、保证搅拌的连续运转。

2.3及时转移反应热
基本有机合成中的各种氧化反应、氯化反应、水合和聚合反应等均为放热反应,必须有防止热量积聚和及时转移反应热的措施。

移出反应热的方法主要是:夹套冷却,内蛇管冷却,冷料循环,淤浆循环,稀释剂循环回流,惰性气体循环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结构的反应器或采取一些工艺措施如在系统中通入水蒸气带走热量等,也是常见转移反应热的方法。

3.防高热物
高热物是指在一定环境中能够向可燃物传递热量,并能导致可燃物着火的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

属于高热物及高温表面的有:高温蒸气管道表面,高温气体、干燥炉炉壁,裂解炉、加热釜、沸热锅等,
这些高热物体温度高,体积大,散发热量多,都是燃烧爆炸的点火源。

要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防止其与易燃物料接触,防止可燃物及其粉尘落于上面。

四、结论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形式复杂,包含易燃易爆物质较多,对其火灾危险性以及火灾事故防控措施进行研究,可指导企业消防能力配置与建设,增强企业火灾防控技术水平,提高灭火救援效率,加速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技术水平。

总之,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防控工作,采取正确的预防对策措施,才能在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美磊;石油化工行业典型火灾事故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临分公司 " 7.28" 爆炸事故的通报[R]. 北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06.
[3]贾占军;;浅谈大型石油储罐消防设计[J];安防科技;2010年08期.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