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习作:他____了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习作:他__________了 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习作:他__________了 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他__________了”。

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练习使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词汇量,能够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词汇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人物的细节。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完成习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和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准备习作范例,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人物神态、动作和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习作主题“他__________了”,让学生猜测空格处应填的动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观察他的神态、动作和情感,然后用合适的动词填空。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听后判断填空的动词是否合适,并进行修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动词填空,描述同一个人物的不同神态、动作和情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现,强调动词在描述人物神态、动作和情感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成员或朋友,完成一篇类似的习作,用合适的动词描述他们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8.板书(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神态”、“动作”、“情感”、“动词”,以便学生随时参考。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 他_____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 他_____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他了教学目标1.审明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具体。

2.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

(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出示课文中示例:(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

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

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

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

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题。

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

出示课题:他了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

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

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一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习作4他----了》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习作4他----了》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习作 4 他—-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 4 他—-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材以一种新颖的填空方式出现,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学会观察人物、捕捉细节,并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通过本篇习作,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但部分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观察不够细致、描写不够生动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捕捉细节,并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兴趣广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教材中填空的意义,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提高人物描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增强信心,勇于表达自我。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人物,捕捉细节,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做到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写作心得,提高写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习作要求,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习作,让学生初步了解习作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__了》这篇习作,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和亮点,用文字描绘出来。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善于观察,想象力丰富,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写作过程中,难以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作内容空洞,缺乏具体事例支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挖掘他们的亮点,并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好品质。

2.培养学生用文字描绘人物特点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观察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的美好品质,并用文字描绘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具体事例,使写作内容具有吸引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

2.范例教学: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学会借鉴和运用。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优秀范文,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和写作心得。

3.教师准备相关写作素材,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描绘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观察心得,讨论如何描绘人物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写作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开始写作。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2.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4.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2.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独立完成习作。

三、教学难点1.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出习作的主题。

第二步:理解文章(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他____了》,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创作准备(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习作的主题和结构,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准备素材。

第四步:习作撰写(2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习作的创作,教师适时提醒和引导。

第五步:分享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习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展示优秀作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创作习作时展现了较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但也存在词汇和句式运用不够丰富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式,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语感和写作水平。

另外,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历展开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句子;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展开想象,写出一篇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短文;3.培养学生综合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为例,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和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掌握关键词语,提升写作表达能力;2.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构建故事情节,提升语言表达流畅度。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出本次写作的主题:“他_______了”。

让学生展开关于这一主题的联想和想象。

第二步: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解释生词生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难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第三步:写作练习1.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写作要求,“他”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展开写作练习;2.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结构,头、身、尾的合理连接和衔接,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

第四步:互相检查和反馈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相检查和反馈,找出表达不清晰、逻辑不连贯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意见。

第五步: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写作要点和技巧,引导学生日常多练习、多写作。

五、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学生互相讨论、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2.示范教学:教师对写作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示范和讲解;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和积极性。

六、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作文质量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本次写作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同时,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不断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了》教学设计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__了》(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__了》(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__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__了》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教材提供了习作的框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把事情写具体、写生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能够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但在写作中,部分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还不够具体、生动,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指导。

此外,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选取典型的、有趣的事例来进行写作。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半命题作文的要求,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选取典型、有趣的事例进行写作。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选取典型、有趣的事例进行写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事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事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习作框架,向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个典型、有趣的事例,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读自己写的习作,大家对习作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审明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具体。

(重点)2.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难点)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

(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颐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出示课文中示例:(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

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

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

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

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趣。

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

出示课题:他_____了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

谁感动、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越目补充完整。

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

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

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他______了▶教学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4.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2.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教学策略1.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首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通过回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指导学生选择典型性材料。

2.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自觉积极地进入习作状态,活跃思维,诱发情感,调动积累,完成取材。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通过切身体验,学生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构建起自己的思路。

3.完成初稿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落实习作要求。

作文的修改也要体现合作互助,将自改、他改、互改有机结合起来,在修改中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教学过程板块一补充题目,明确要求1.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的事让我陶醉,有的事让我生气,有的事让我伤心,有的事让我兴奋……这些事令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这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他______了。

板书习作题目。

(板书:他______了)2.首先我们要确定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

(课件出示熟悉的人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熟悉的身边人,也可能是陌生人。

(课件出示陌生的人有哪些)3.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学生自由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指导学生说)5.把题目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6.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

课件出示●写一件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最重要的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事是由人做的,也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

一波三折,写好事情的起伏。

●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通常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来写。

●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教师引导: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上,更需要同学们在最平凡的事情当中悟出一些人生道理,人生的真谛。

要以小见大,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一件小事也要见真情。

所谓新意,就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选取刚出现的材料写,具有新意,要时尚。

还可以从旧材料中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大放异彩。

7.写出一件事的深意和新意,选材很重要。

例如,写“他陶醉了”这个题目,“陶醉”就是习作的文眼,那么选的材料一定是他因某件事而陶醉的样子。

因此习作题目不同,选择写的事情也就不同。

课件出示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题材要力求新颖,能吸引人,避免落入俗套。

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根据题目选择写一件什么事情?(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8.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要写的一件事情,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板块二例文引路,学习方法1.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关键是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2.读下面这个片段,注意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课件出示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3.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4.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就要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

5.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内心?首先说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课件出示《清贫》相关语段)6.语言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服务的,怎样才能让语言描写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课件出示《军神》第18~23自然段)教师引导:这是刘伯承在手术后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这段对话表现出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军神。

这样的语言描写才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7.动作描写也是为体现人物特点服务的。

课件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8.怎样才能通过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课件出示●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教师引导:这里的“轮、劈、揪、按、踢、提、打”等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这样的动作描写才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9.神态描写专门指脸部表情,是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变化。

课件出示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10.怎样将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或语言描写相结合呢?课件出示她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你的种子呢?”我问。

她的脸唰的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教师引导:神态描写常常同语言、动作描写相结合,它的独立性很弱,但相比之下可造性很强。

11.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就是要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

板块三运用方法,练习写作1.为了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如:课件出示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什么样的?(每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2.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所写的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3.学生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回顾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安静习作。

(老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取长补短。

2.学习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方法,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板块一佳作欣赏,师生点评1.谈话导入。

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而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说过:“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

”好的文章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半命题作文《他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修改习作。

2.复习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

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全班齐读习作要求。

3.提出全班习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这次习作主要有两大问题:(1)选择的事例不够典型,无法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没有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无法反映出他的内心。

今天就针对如何选材和如何把人物写具体来讲评这次习作。

4.佳作欣赏。

课件出示他生气了生活中,弟弟生气的样子特别有趣。

他很小气,牛脾气一上来谁也挡不住。

正因为这样,一家人都不敢惹他,谁知道他却遇上了一个不懂事的小表弟,这下可有好戏看啰!有一次,伯伯买了一个玩具琴,弟弟和小表弟争先恐后地抢。

伯伯摸摸弟弟的头,笑眯眯地说:“你就让给小表弟吧,你最听话了。

”没想到弟弟把脸一沉,撇起嘴,瞪了一眼小表弟,不情愿地走回他的房间。

我悄悄跟在他后面,透过门缝看见他拿着枕头出气。

他挥着小拳头,使劲地打枕头,然后咬着下唇,把那被他打得扁得不像样的枕头往旁边一扔,一屁股坐在床上,气呼呼地喘着粗气。

我捂着嘴巴,偷偷地笑了。

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还不见弟弟出来。

于是,我和伯伯一起去叫弟弟来吃饭,走到弟弟的房间门前,我敲了敲房门,说:“弟弟,吃午饭了,菜都凉了。

”谁知道弟弟的气还没消,竟然使出了“狮子吼”!他十分大声地嚷道:“我不吃了,你们把饭菜都给小表弟吃吧!”我被吓了一跳,差点跌倒。

我说:“弟弟,你别生气了,以大让小,这是应该的!”弟弟没有作声,直到伯伯开口说道:“好了好了,我再给你买个更好的吧!”弟弟这时才打开了门,虎着脸,缓缓地走到饭桌前。

他一把拿起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显然是饿坏了。

忽然,他看到小表弟想夹鸡腿,马上伸出了筷子,抢在小表弟前先夹了鸡腿。

小表弟用可怜巴巴的、委屈的目光看着弟弟,可弟弟全然不顾,又狠狠瞪了一眼小表弟,脸上颇有得意的稚气。

大家都哈哈大笑,弟弟望望大家,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进碗里。

他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进他的房间,砰的一声,房门又关上了……虽然弟弟脾气不好,但是他的牛脾气又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这篇佳作哪里写得好?(学生自由交流)5.教师小结:要想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

板块二指点习作,共评互改1.这篇习作,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帮他修改一下。

课件出示他伤心了他是我的好朋友,可前一段时间我们俩发生了冲突——因为我的自私。

我一直想找机会与他和好,可又鼓不起勇气。

今天放学的时候,他邀请我到他家一起拼模型。

我心想:他会不会想借机来报复我?可转念一想,是他主动约的我,应该不会这样吧。

我来到他家,尴尬地和他打了个招呼。

我们一言不发地开始拼模型。

模型有两个,我们一人一个。

我对着图,仔细分辨着每一个零件,小心翼翼地拼着,生怕出错。

“呼——”我长吁一口气,终于拼好了!我准备上个卫生间再来欣赏自己的作品。

“啪——”我听见了一声脆响,随即听见了他明显压抑着的一声“啊”。

我一惊:怎么回事,不会是模型给摔了吧?我急匆匆跑出来,看到的是散落一地的零件,他低着头,似乎准备弯腰去捡。

我愤怒极了,想都没想,冲上去把他的模型抄起来,往地上狠狠一摔。

“哗啦啦”,他的模型应声落地,粉身碎骨。

“你!我是不小心碰掉的。

可你……你故意摔的模型……我还想把它当作你的生日礼物呢!”什么?他还记着我的生日?我愣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