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骺软骨骨折的影像诊断
骨骺损伤的影像学表现

骨骺损伤的影像学表现骨骺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一、骨骺损伤的定义骨骺是指长骨的生长端,包括骨骺板和骨骺融合线。
骨骺损伤是指影响骨骺结构的各种伤害和疾病。
骨骺损伤可以包括骨骺骨折、骨骺软骨损伤、骨骺变性等。
二、骨骺骨折的影像学表现⒈ X线片表现(1)骨皮质断裂线:骨骺骨折的关键特征,可表现为一条或多条骨皮质连续断裂线。
(2)骨骺断面移位:骨骺骨折后,骨骺的两个端部之间会出现移位现象。
(3)骨骺断柱平骨形态畸形:断点附近的骨骺可能会出现骨形态畸形,如扁平、棒状等。
⒉ CT扫描表现(1)横断面成片:CT图像可以提供横断面成片,清晰显示骨骺的形态和解剖情况。
(2)三维重建:通过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可以进一步观察骨骺的立体结构和移位情况。
三、骨骺软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⒈ MRI表现(1)T1加权成像:软骨损伤可呈现低信号或等信号。
(2)T2加权成像:软骨损伤可呈现高信号或等信号。
⒉关节镜下表现(1)软骨表面损伤:可表现为软骨裂隙、软骨溃疡、软骨软化等。
(2)软骨下骨损伤:除了软骨损伤外,还可能伴有软骨下骨质损伤。
四、骨骺变性的影像学表现⒈ X线片表现(1)骨骺体积增大:骨骺变性时,骨骺的体积通常会增大。
(2)骨骺密度改变:骨骺变性后,骨骺的密度可增加、减少或不均匀。
⒉ CT扫描表现(1)骨骺CT值改变:骨骺变性后,骨骺的CT值可增加、减少或不均匀。
⒊ MRI表现(1)T1加权成像:骨骺变性可呈现低信号或等信号。
(2)T2加权成像:骨骺变性可呈现高信号或等信号。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骨骺:长骨生长端的部分,包括骨骺板和骨骺融合线。
⒉骨皮质断裂线:骨骺骨折的关键特征,表现为一条或多条骨皮质连续断裂线。
⒊移位:骨骺骨折后,骨骺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错位现象。
⒋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提供骨骺的横断面成片等信息。
⒌ MRI: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软骨损伤的详细信息。
儿童骺软骨骨折的影像诊断

儿童骺软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综述)北京积水潭医院屈辉骨骺及软骨板损伤是儿童期常见的骨骼创伤,有时诊断比较困难,临床容易误诊和漏诊,主要原因是骨骺部的软骨在X 线片上不显影。
骨骺软骨板是儿童期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软骨组织,有骨骼生长的功能,随骨骼的发育成熟而与原始骨化中心融合,因其结构的力学强度较弱,易于受损伤。
骨骼长度的增长是骺软骨板增殖发育的结果,因而骨骺软骨板的损伤有可能影响到骨骼的生长发育,所以早期诊断骺板损伤是影像学的主要任务,继而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骨骺软骨板的解剖及病生理:[1-3]1、儿童关节软骨的组织结构儿童关节由骨端软骨和骺软骨组成,周围有关节囊和韧带。
关节周围韧带比骺板软骨坚强。
儿童骺板软骨包括生发细胞层,增生层,成熟层,肥大细胞层等,各层细胞不断分化、增生、退化、成骨,此过程不断进行,形成骨的生长发育(图1),直至骨骺与干骺闭和。
文献认为,外力导致骨骺损伤造成骨折或撕脱占80%,分离或压缩占20%;动物实验及尸检认为骺软骨板骨折复杂多样,各层软骨层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有时骨折线穿过其他软骨细胞层可进入干骺端。
X线检查可见干骺端骨折线,而骺板内骨折线则不可见。
生发细胞层是骨骼生长发育的原始细胞层,此层细胞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不管任何类型的骨折,只要损伤了生发细胞层即可能严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导致骨骼畸形。
全身大多数部位干骺端中心的血液供应来自本身的营养动脉,其周围的血供来自外周骨膜的分枝;骨骺的血液供应来自关节周围不同部位骨膜的营养分枝。
例如股骨和桡骨近端骨骺位于关节囊内,部分血液供应源于干骺并环绕骨骺。
因此,骨骺损伤累及相应血管同样会影响生长发育。
2、儿童关节的影像特点:儿童关节由骨端软骨和骺软骨组成,周围有关节囊和韧带,骨端软骨和骺软骨在X线不显影。
骨骺生长期间出现骨骺核,X 线可显影。
骨骺与干骺端之间为骺板软骨。
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X线不显影,为阴性。
骨骺骨折鉴定案例

骨骺骨折鉴定案例骨骺骨折是一种在儿童期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其发生部位和生长板的存在,治疗和康复需要特别注意。
以下是一个骨骺骨折鉴定的案例:患者小明,男,14岁,因右踝关节扭伤到医院就诊。
医生初步检查后发现小明的右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X线检查显示右胫骨远端骨骺骨折。
骨骺是骨骼生长的部位,骨骺骨折可能导致骨骼生长障碍、肢体畸形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骨骺骨折的鉴定需要特别谨慎。
在本案中,医生首先对小明的伤情进行了初步检查,发现其右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接下来,医生进行了X线检查,结果显示右胫骨远端骨骺骨折。
为了进一步明确骨折的性质和程度,医生还可能需要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得出鉴定结论。
本案中,医生认为小明的右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属于闭合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考虑小明的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生长板的情况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骨骺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骨折、稳定性骨折等情况,而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骨折、不稳定性骨折等情况。
在本案中,医生决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对小明进行治疗。
手术中,医生对小明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将骨折部位固定稳定,并促进骨骼愈合。
手术后,小明需要接受康复治疗和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骨骼的正常生长。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骨骺骨折的鉴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伤情、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因素。
治疗方案的制定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对于骨骺骨折的患者,术后康复和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骺软骨骨折X线平片的诊断价值

l i 一般资料
擅集 经临 床诊断为 儿童骺 软 骨骨折 3 1
伤可通过 X线显影的部位所 出现 的征 象同接 诊断 。儿 露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3期 20 0 2年 6月
i n
临
床
要
医
杂
志
C I C O  ̄NA F ME C FI E L NI AL J L _ L O UIAL OF C R
t n h tpc5 e l ia r,f aefu d t n frda n ssa】 r n n .M eh d Sxen ai sⅥ盯ed tc e ,a d ta r ̄dA c nci eef c o n ai o ig o i 【 tt e t L o d  ̄u to s ite p tmt _ eetd e
儿 童骺软骨骨折 x线平片 的诊断价值
洗玮求, 橱晓美 . 光戚 井, 伍伯玉. 韩荣 莉, 刘正痒 ( 解放 军 7 2 7 E 医虎 , 11 部 L 山东 莱- 25 0 ) 目 6 20
摘要 : 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讨 X绽 平片对儿童骺 软骨骨折的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
对 3 例儿童骺软 骨骨折 的 X线平 片表现 . t 进
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重 要 的 临 床 意 望。
车组涉 受 u 个部位 6 个关节 , 中肘关节 t 其 2例, 腻关节 8例 ;at - a 分 型: Sl rH ms e I型 7例 , Ⅱ型
X线平 片检查是率病首进 的影 像手段 , 对制 定治疗方案 和判定其 预后 具有
9剥 .I 4例 . 1型 I Ⅳ型 8倒 . V型 3倒 结论
儿童骨骺损伤的影像诊断

股骨头骨骺I型损伤(骨骺分离)
Ⅱ型:骨骺分离骨折(I型+干骺端骨折片)最常见
的类型,特点是断裂的平面先沿着骺板分离,然后带 上三角形部分干骺端,骺板分离的部分与Ⅰ型相同, 在肥大区和钙化区,然后转向干骺端,三角形骨片可 大可小,该侧骨膜完整,而对侧骨膜撕裂,损伤机制 由剪切力加上弯力量造成,占75%
Ⅴ型骨骺损伤骨桥形成
Ⅴ型骨骺损伤后骨 桥形成
病例一 男 1岁 右肘关节外伤1天。
肱骨外髁骨折(IV型)? 肱骨外髁骨折伴脱位?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II)
儿童肘关节正常X线表现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指肱骨远端包括全部骨骺的软骨块和干骺 端之间的分离错位。在婴幼儿时一般只可见 肱骨小头骨骺,其他骨骺化骨中心尚末出现。 骨折线开始于外侧,横行贯通骺线,带有内 侧干骺端的小骨片或较大骨块。
桡骨远端骨骺II型损伤
指骨近端骨骺II型损伤
股 骨 头 骨 骺 II 型 损 伤
男,7岁,摔伤后
股骨远端骨骺损伤 II型
伤后5个月,骨折 端修复塑形,股骨 远端后侧骺早闭
伤后1个月,跛行
Ⅲ型:亦称骨骺骨折,属关节内骨折,从关节面
经过骨骺,先后通过骺板的静止、分裂、柱状到 肥大和钙化区,在该区骨骺分离即关节内骨折加 骨骺分离。这种损伤不常见,占8%,由关节内切 剪力引起,常出现在胫骨远端
内踝骨骺Ⅲ型损伤
胫骨远端骨骺Ⅲ型损伤
Ⅳ型:亦称骨骺和干骺端骨折(III型+干骺端骨折
片),也属关节内骨折,骨折线涉及到关节面、骨骺、 全层骺板和部分干骺端,即关节内骨折加骺板和干 骺端骨折,占12%。
股骨远端4型骨骺损伤
5年后股骨远端外侧骨桥形成, 膝外翻畸形
肱骨外髁骨折 (IV型骨骺损伤)
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附182例分析

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82例分析骨折是常见的儿童运动损伤之一,特别是在肱骨远端骨骺区域。
肱骨远端骨骺区域包括肱骨的外髁和内科,通常由于跌倒或者运动出现骨折现象。
X线检查建议在儿童运动损伤的检查中,X线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怀疑患有肱骨远端骨骺区域损伤的患者,X线检查的确诊更可靠。
X线检查能够提供以下信息:1.患者年龄、性别和器官成熟度。
2.骨骼成长板的状态和可封闭状态。
3.骨的形态、骨折的部位及类型。
4.骨折旁边软组织损伤的情况。
5.核头或者肱骨关节偏移程度。
鉴别诊断对于骨折患者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首先需要区分肱骨远端骨骺区域的骨折和其他软组织损伤,比如扭伤或者肌肉拉伤等。
如果患者有神经或者血管损伤的症状,需要及时排除神经血管損傷等其他类型的损伤。
对于肱骨远端骨骺区域的骨折,也需要进一步鉴别。
通常情况下,肱骨髁突骨折多发生在小儿,特别是5-10岁之间。
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也是常见的骨折类型。
此外,肱骨远端骨骺骨折也可能影响到尺骨,特别是伴随着尺骨变形的情况。
因此,在骨折鉴别诊断中,尺骨也需要被常规检查到。
182例分析应用X线检查对182例肱骨远端骨骺损伤患者进行包括鉴别诊断在内的分析。
其中,48例病例为内侧髁突骨折,38例为外侧髁突骨折,42例病例为内上髁骨折,47例病例为外上髁骨折,而余下的5例患者则存在与尺骨有关的骨折问题。
对于内侧髁突骨折患者的病情,通常发生于5-10岁之间的儿童。
短期之内,肘部时常存在肿胀的情况,进而出现酸痛的感觉。
而对于外侧髁突骨折患者,则是常见于带有额外的损伤,而疼痛感比内侧髁突骨折更为显著。
对于内上髁和外上髁骨折患者,通常是小儿时运动引起。
当然,也包括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
对于内上髁骨折患者,肘关节活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而对于外上髁骨折患者,则是肘关节过度伸展往往伴随着疼痛。
对于肱骨远端骨骺骨折影响到尺骨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下臂活动受限的情况。
儿童长骨骨骺损伤的X线诊断

作者单位:610300成都市,攀成钢青白江医院放射科儿童长骨骨骺损伤的X 线诊断李世凯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长骨骨骺损伤的X 线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方法 采用S alter H arri s 分类法回顾性分析32例儿童长骨骨骺损伤的X 线资料,女性9例,男性23例;平均年龄10 3岁,最大16岁,最小3岁。
结果 全组儿童长骨骨骺损伤最常见为 型22例(68 8%),腕部骨骺损伤共22例(68 8%),主要X 线表现为继发骨化中心位置改变(75 0%)。
结论 熟悉骨骺损伤的X 线表现及准确分型对治疗和判断预后十分重要。
关键词 关节损伤;骨骺;X 线摄影中图分类号:R 681 R 814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956(2009)05-0609-02骨骺及软骨板损伤是儿童期常见的骨骼创伤,据文献统计约占儿童长骨骨折的6%~15% 1 ,但骨骺部的软骨在X 线片上不显影,骨骺损伤有时诊断比较困难,临床容易误诊和漏诊。
覃佳强等 2 认为医生对儿童骨折特别是骨骺的骨折缺乏认识,延误治疗或采取了不正确的治疗是造成儿童骨折骨不连、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本文探讨儿童长骨骨骺损伤的X 线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的儿童四肢关节损伤的X 线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有骨骺损伤32例的X 线表现。
女性9例,男性23例;年龄3~16岁,平均10 3岁。
腕部桡骨骨骺损伤22例(合并尺骨骨骺损伤2例),肘部桡骨头骨骺损伤2例,肱骨外髁骨骺损伤3例,踝部胫骨骨骺损伤2例,腓骨骨骺损伤3例。
1 2 X 线检查方法 常规取正侧位,或再取斜位或加健侧对照X 线摄影。
1 3 X 线征象分析 参考Salte r H arris 分类制定的标准 1 重新读片,全部X 线摄影片由2位从事影像诊断10年以上的医师盲法阅片,影像征象判断不一致的少数X 线片经阅片医生共同讨论确定。
儿童骨骺损伤影像诊断

X线: 正位片:肱骨远侧干骺端骨片连同骺软骨
向尺侧移位,尺挠骨与之相应关系不变一同 移向尺侧。
侧位片: 该骨片和尺桡骨一同向后移位。
这些征象很象肘关节脱位,但有两点可供鉴 别:
1.婴幼儿关节囊韧带之韧性结实性强于骺 软骨,所以损伤多经过骺线,发生骺分离, 而极少为关节脱位。
2.如肱骨小头骨骺巳出现,则能够根据小 头骨骺旳移位来判断是骺分离而不是关节脱 位。
软骨膜环
小朋友长骨影像解 剖
骨骺损伤旳分型
Foucher分型(1863) Poland分型(1898) Weber和Brunner分型 Salter-Harris分型(1963) Salter-Harris-Rang分型(1994) Ogden分型(1981) Peterson分型(1994)
Peterson骨骺损伤分型(1994)
Ⅰ型:骨折线延伸到骺板旳干骺端横行骨折 Ⅱ型:SalterⅡ Ⅲ型:SalterⅠ Ⅳ型:SalterⅢ Ⅴ型:SalterⅣ Ⅵ型:部分骺板缺如旳骨折(除草机等开放性伤)
术后六个月
术后1年
术后2年,有内翻
Peterson Ⅵ型部分骺板缺如(开放性伤)
小结
桡骨远端骨骺II型损伤
桡骨远端骨骺II型损伤
指骨近端骨骺II型损伤
股 骨 头 骨 骺 II 型 损 伤
Salter-Harris分型(1963)
Ⅲ型:亦称骨骺骨折,属关节内骨折,从关节面经过骨骺,先后经过骺
板旳静止、分裂、柱状到肥大和钙化区,在该区骨骺分离即关节内骨折加骨 骺分离。这种损伤不常见,占8%,由关节内切剪力引起,常出目前胫骨远端
临床易误诊、漏诊以及对预后估计不足,影响小朋友旳骨骼发育
小朋友长骨解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骺软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综述)北京积水潭医院屈辉骨骺及软骨板损伤是儿童期常见的骨骼创伤,有时诊断比较困难,临床容易误诊和漏诊,主要原因是骨骺部的软骨在X线片上不显影。
骨骺软骨板是儿童期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软骨组织,有骨骼生长的功能,随骨骼的发育成熟而与原始骨化中心融合,因其结构的力学强度较弱,易于受损伤。
骨骼长度的增长是骺软骨板增殖发育的结果,因而骨骺软骨板的损伤有可能影响到骨骼的生长发育,所以早期诊断骺板损伤是影像学的主要任务,继而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骨骺软骨板的解剖及病生理:[1-3] 1、儿童关节软骨的组织结构儿童关节由骨端软骨和骺软骨组成,周围有关节囊和韧带。
关节周围韧带比骺板软骨坚强。
儿童骺板软骨包括生发细胞层,增生层,成熟层,肥大细胞层等,各层细胞不断分化、增生、退化、成骨,此过程不断进行,形成骨的生长发育(图1),直至骨骺与干骺闭和。
文献认为,外力导致骨骺损伤造成骨折或撕脱占80%,分离或压缩占20%;动物实验及尸检认为骺软骨板骨折复杂多样,各层软骨层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有时骨折线穿过其他软骨细胞层可进入干骺端。
X线检查可见干骺端骨折线,而骺板内骨折线则不可见。
生发细胞层是骨骼生长发育的原始细胞层,此层细胞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不管任何类型的骨折,只要损伤了生发细胞层即可能严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导致骨骼畸形。
全身大多数部位干骺端中心的血液供应来自本身的营养动脉,其周围的血供来自外周骨膜的分枝;骨骺的血液供应来自关节周围不同部位骨膜的营养分枝。
例如股骨和桡骨近端骨骺位于关节囊内,部分血液供应源于干骺并环绕骨骺。
因此,骨骺损伤累及相应血管同样会影响生长发育。
2、儿童关节的影像特点:儿童关节由骨端软骨和骺软骨组成,周围有关节囊和韧带,骨端软骨和骺软骨在X线不显影。
骨骺生长期间出现骨骺核,X线可显影。
骨骺与干骺端之间为骺板软骨。
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X线不显影,为阴性。
CT亦难显示。
关节造影由于有造影剂的对比,常常能显示出关节软骨,但效果不佳。
MRI对软骨显示较好,T1W1为中等偏低信号,梯度回波T2W1为高信号,但MRI难以广泛应用。
所以软骨损伤的检查方法仍是难题。
关节软骨的损伤常以骺板软骨的损伤的情况决定其损伤类型。
3、儿童关节创伤与成人的区别及特殊性:儿童有些骨折类型与成人相同,但儿童有自己的特点。
主要是儿童骨骼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儿童关节周围韧带比骺软骨坚强,因此儿童容易发生骺板软骨骨折,韧带不易损伤;成人则相反,骨骼较坚硬,不易损伤,易发生韧带损伤。
儿童有骺软骨和骺板软骨,骺板软骨是儿童生长的部位。
骺软骨板为骨的最薄弱区,是骨折好发部位。
而且,骺软骨和骺板软骨骨折后可引起骨生长和发育畸形。
骺板软骨和骺软骨的骨折X 线检查有重要意义。
二、儿童骺软骨损伤的流行病学及分布情况:[4] 文献报道,16岁以下的儿童中骨骺损伤占长骨骨折的6%~30%,骨骺损伤好发年龄在男孩为9-12岁,女孩为8.8-11岁。
儿童骨骺损伤好发的部位为桡骨远端(28%),指骨(25.8%),胫骨远端(9.4%),趾骨(7.1%),肱骨远端(6.8%),尺骨远端(4.5%),桡骨近端(4.5%),掌骨(4.2%),腓骨远端(3.4%),肱骨近端(2%),跖骨(1.4%),胫骨近端(1.1%),锁骨(0.9%),股骨远端(0.3%)。
按关节则以肘关节和腕关节最为常见。
三、儿童骨骺软骨板损伤的分型及影像学诊断:[6-16] 根据解剖及影像学显示骨折线累及的部位不同,Salter及Harris 最早进行研究并分类为5型,在实践中受到广泛应用,后由Ogden又有发展。
不同类型的骨折有各自的特点,与骨折的外力和部位有关。
(一)、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各自特点:X线平片目前仍是儿童骨骼创伤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主要表现为骺板增宽、骨骺移位及干骺端和骨骺相对缘模糊,有时可见先期钙化带分离的碎骨片靠近骨骺。
其他检查方法诸如CT扫描、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MRI及关节造影、血管造影等在对损伤的定位及程度的显示方面临床价值不一。
1、X线平片:是儿童骨骼创伤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大部分创伤可通过X线诊断。
X线平片对未钙化的软骨不显影,骨骺和先期钙化带可显示。
未钙化的软骨损伤可通过X线显影的部位所出现的征象间接诊断。
2、关节造影:为有创性检查,基本不使用。
MRI在很大程度上可替代其检查。
3、超声检查:超声已用于对未钙化的的骨骺的显示,特别是在肘关节,可显示骨折、脱位、骺板分离及骨折碎片中的软组织等情况。
但钙化骨影响超声的影像,且超声显示范围有限,广泛应用受限。
4、CT平扫:薄层CT结合2维及3维重建有助于复杂损伤的诊断及显示,同时对于创伤后骺板早闭、骨桥形成及其范围的显示有重要价值。
特殊创伤选用,有帮助。
5、CAT:临床应用价值同关节造影。
6、MRI:由于MRI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楚显示骨骺和骺软骨及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在T1WI中呈均匀中等偏低信号,T2WI中呈均匀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去除了脂肪信号的影响,图象比T2WI更为清楚。
一般成像层面应与骺板垂直,其多方位成像能多角度的显示复杂的解剖结构,能显示骺板早闭骨桥形成及软骨的缺血坏死。
T2WI中与周围骨骺和干骺端相比骺板呈均匀高信号,软骨骨折显示为不规则线状低信号改变,并可能与干骺端的骨折线相连。
闭和的骺板呈带状低信号并一直持续至成人。
骺早闭及骨桥形成在MRI中呈线状或不规则低信号带穿过呈高信号的骺软骨,有时骺早闭的骨桥由于其内部出现骨髓而在T1WI中呈高信号改变。
另外,对于单纯软骨创伤,选用MRI检查,可诊断一些X线正常的软骨创伤。
(二)、骺板骨折分型如下(Salter-Harris分型为主,图2):1、I型:骨折线仅穿过骺板软骨,骺分离无骨折。
由剪力或拉力造成。
骨折线可穿过干骺端,但累及很少,有时与2型混淆。
因干骺端骨片很小X线常常骨质重叠而不显示。
如:肘关节内外髁骺分离,肱骨头,股骨头骺分离,由于长跑可造成坐骨结节骺撕脱骨折。
此型骨折占骺板骨折的5%,常见于5岁以下幼儿或新生儿产伤引起。
此型骨折易漏诊,X线不显示,尤其是髋关节骺滑脱,常常需拍水平侧位片诊断。
另外对于婴儿和无移位的骨折,双侧对比检查是良好的方法。
骨骺出现以前发生骨折更难诊断,常常数日以后,损伤处出现骨膜新生骨时才发现有损伤,提示有骨折,但此时需与骨髓炎鉴别。
骺板骨折出现分离和骺与骨干成角时,X线诊断不难。
表现为骺板间隙扩大或骺板成角变形。
此型骨折预后良好。
此型骨折是牵引延长术的理论基础。
2、II型:骨折线穿过骺板再向干骺端延伸,即骺分离加干骺端骨折。
此型最常见。
由剪力和拉力造成。
如:腕关节的桡骨远端骺分离。
干骺端骨折片大小不等,称角征。
预后良好。
下肢踝关节胫骨远端也是好发部位,因骨折线穿过生发细胞,可能产生骺早闭,但很少见。
X线表现为骨折线通过部分骺板软骨进入干骺端。
由于软骨X线不显影,故X线检查见干骺端三角形骨片,骨片大小不等,骨片常与骨骺一起移位,移位程度不等,骨干皮质成角。
此时不能诊断单纯的骨干干骺端骨折,实际上是骺和干骺端骨片在一起与骨干分离。
有的三角形骨片较小,成片状,如肘关节的全骺分离。
移位不明显者易漏诊,3周左右复查可发现骨膜反应。
诊断困难时可与对侧对比。
3、III型:骨折线由关节面穿过骨骺达骺板软骨肥大细胞层,然后沿骺板软骨到周围。
不累及干骺,但累及部分骺板,即骨骺部分骨折、分离,分离的骨骺软骨常有移位。
骨折可累及关节面,但较少见,多由剪力造成。
因其累及的软骨X线不显影,故诊断困难,尤其无移位者更难诊断。
多方向投照有助于诊断。
骨骺内骨化中心出现者,骨折线显而易见,部分骨骺可见移位。
MRI有助于单纯软骨骨折的诊断。
骺移位者,但整复良好者,愈后好,否则关节面不整,关节病必然发生,但生长停止和畸形罕见。
Ogden又分为2个亚型:a..骨折线累及骺板和骨骺一部分。
b.骨折线穿经骺板及骨骺全长,将骨骺分为两块,常发生于胫骨上端。
4、IV型:骨折线自干骺端穿过骺板软骨进入骨骺,即骨骺干骺端骨折,累及关节面,将骨骺干骺端一分为二。
肘关节肱骨外髁骨折及胫骨远端最为常见。
X线可见干骺端和骨骺骨片,骨片分离并向外移位。
因其损伤生发细胞,常引起生长停止和成角畸形。
故整覆非常重要。
5、V型:骺板压缩骨折,非常罕见,仅占1%。
常为垂直压迫损伤。
膝关节和踝关节常见。
垂直重力造成骺板的全部或部分软骨损伤。
此种损伤的发生损伤了骺板软骨,生发细胞层也受损伤,骺板软骨X线不显影,诊断困难。
此型损伤愈后极差,常于肢体短缩后,方能发现,双侧对比照相有助于诊断。
骺早闭后,常发生肢体短缩,骨骺锥状变形及成角畸形。
X线检查即可。
CT冠扫有意义,可确定骺早闭的部位及范围。
但必须冠扫或矢状位扫描,轴扫无意义。
对于X 线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骺板损伤者MRI检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6、骺板边缘Ranvier区损伤。
此种骨折可在骺板一端形成骨桥,而另一段继续生长,导致骨生长不均衡,形成骨干弯曲畸形。
7、骨折线仅累及骨骺软骨。
少见。
儿童踝关节的内踝骨折较常见。
骨折线穿过骺软骨或骺骨化中心。
并未累及骺板。
骨化中心未出现者,X线诊断困难,骨骺出现者诊断较易。
上述各类型的损伤并非都是单独存在,可交叉并存,因此应结合临床,对每一类型损伤的诊断及预后的估计不能绝对。
四、骺板损伤的诊断要点:[1,4,9,11-13] 1、骺板损伤占儿童长骨骨折的6%~30%,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儿童关节部的韧带和关节囊的机械强度比骺板大2~5倍。
因此,在成人引起韧带损伤及关节脱位的情况,在儿童应考虑骨骺损伤。
2、骺板损伤的好发部位依次是:桡骨远端、肱骨内上髁、肱骨外髁、肱骨上端、桡骨头、胫骨远端、肱骨远端全骺等。
按关节分以肘关节和碗关节常见。
3、影像学诊断要点:(1)、熟悉正常骨骺继发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及愈合时间。
有助于辩别是正常骨化中心或是骨折片。
由于肘关节有3个受牵拉的骨骺和3个受压力的骨骺,各个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干骺端闭和的时间又先后不一,而肘部骨骺损伤占全身的首位,所以要特别了解肘部骨骺发育的情况。
(2)、X线片中要仔细观察继发骨化中心与干骺端的对位关系,以及与关节上下相应骨端的关系。
对无干骺端骨折的骨骺损伤,主要根据骨骺的位置来确定损伤。
(3)、观察干骺端的三角形骨片。
X线片中可见三角形骨折者,则可诊断骨骺损伤。
但仍需鉴别Ⅱ型或Ⅳ型损伤。
(4)、对无明显X线征象的患者,特别是高度怀疑Ⅴ型损伤者,可行MRI检查,了解软骨的压缩或其他损伤情况。
五、骺板损伤的并发症及预后:[17-20] 在上肢,Salter-Harris 1~3型预后较好,4型应高度警惕,5型预后差;相对而言,下肢由于承重,其骨骺损伤并发症较上肢发生率高,且预后与Salter-Harris分型无明显关系,主要与受损部位及程度有关,畸形主要为成角与短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