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

2013年8月22日,我有幸成为大龙镇开发区一支部一大学生工程人员,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我大龙开发区街道居委会开展居委会的常规工作。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对居委的工作很陌生,为了更好的做好居委会的各项工作,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系统的了解了居委会的含义。

1.社区一词的产生

所谓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es,F)。社区的德文为Gemeinschaft,它是指与Gesellschaft相对立的一种传统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1887年,滕尼斯的著作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问世,此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把该书译成英文,书名为FundamentalConcepts。fSociology(《社会学的基础概念》),后来,他再一次把它译成CommunityandSociety(《社区和社会》),划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提出社区和社会是有区别的,社区是自生的,而社会是结合的;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而社会则是异质的;社区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相互依存的;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色的大舞台。

2.社区一词的内涵

在我国,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则呈现出“表述不同,实质相近”的特点。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对社区的定义也是人人言殊,但对社区的地域性却是基本认同的,无论对社区作出怎样的解释,都不能否定社区的地域性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1984年,费孝通先生对社区的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社会学家郑杭生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方明在他的《社区新论》一书中指出: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学家袁方在1990年也指出: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可见,

人们在概念的理解、定义的确定各有不同,但大都同意在地域意义上使用社区一词。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对中国的社区作了如下定义: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3.社区的主要特征

社区的概念既然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么它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经济关系,而且包括血缘、地缘等其他社会关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历史的长河告诉我们,人类最早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寻求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并逐渐由临时的、移动的向着固定的、永久的方向转化,形成了由多所房屋组成的居住地,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所以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他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结构类型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说,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

社区是类行政组织,具有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功能。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做好基层社会的工作,维护社区的治安、调解民间纠纷、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二是民主自治功能。社区是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行之有效的载体。所谓的民主自治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依法自治,社区是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的载体,是推进“政企、政社、政事”分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动力。三是监督功能。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居民作为某一社区的正式成员,在本社区范围内享有参与社区管理、选举人民代表、选举社区工作者的权利。社区自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组织机构。社区是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载体。四是文化功能。我国的基层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功能。社区文化是基层社会对群众寓管理和教育于服务之中的最好形式,是凝聚人心的工程,因此,文化功能也就是凝聚力功能。五是场域功能。

(4)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确切地说,自从有了农业,形成了村落,就有了社区。社区最早形成的形式是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内部结构、社会性质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社区的发展仍然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步人良性的运行阶段,所以说,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4.社区的构成要素

综述以上社区的四大特征,我们不难理解。既然社区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社会实体,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聚落的承载体,所以,构成社区的要素也是多方面的。’

(1)一定的地域

社区是地域性社会,也就是说,社区具有一定的边界。脱离一定地域的社区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地域要素是社区概念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是社区存在和

发展的前提,是决定社区变迁的重要条件。社区的地域要素为居民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及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社区的地域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相对而言,面积小的社区,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就小。同时,社区的地域要素影响着社区的发展速度。

(2)一定的人群

社区的人口是具有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人群因长期聚居在同一个地方而逐渐形成了多层次、成系统的内部交往关系,群体成员因共居一地而拥有共同的归属感。没有一定的人群,就没有社区。社区人群是社区的主体,是社区构成的第一要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群是社区存在的第一个前提。

社区人群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家庭、邻里是最基本的社区群体。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邻里是以居住地为纽带形成的一种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一个地域性单位。就是说,每一个邻里都有一个特定的地域,形成了邻里间各个家庭在同一地域上的靠近,居住区位的接近是形成邻里的基本条件。其次它是一个非正式群体,因为邻里没有永久、固定的成员,迁出与迁入是邻里的一个特点。邻里之间的活动是自发的,在这些活动中起领导作用的往往是一些经验丰富、组织能力极强、威望极高的群体成员,他们没有明确的职务,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所以邻里群体对成员也没有规范化的约束。邻里是基层社区组织的自然基础和中间环节,,若干个邻里就构成了一个社区组织,因此邻里和社区组织有着内在的联系。发展邻里关系是社区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

(3)一定的组织机构

社区既然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地域性社会,那么,社区就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社区实体。社区中的公共事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事纠纷等等需要处理。所以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成为社区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社区,就有组织管理机构。就我国目前的实际而言,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有的是属于党的组织,有的是属于政权组织,有的是属于群众性自治组织。这些组织大都承担着基层社会的管理职能,他们在动员社区成员参加社区建设、根据社区成员的共同愿望和社区发展的需要支配社区公共资源和财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党和政府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社区成员意见的转达者,是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

的基础条件。

(4)一定的认同感

所谓的认同感,是指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也就是社区居民对自己所住社区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同感。人们在特定的社区里,过着长期的共同生活,从而会产生一种认同的心理,即“我是某一个地方的人”的观念。尤其是在传统社会里,这种“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乡土观念就更为显著。甚至人们还会逐步形成其他某些共同的意识,包括共同的荣辱感、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伦理观念,以及某些共同的习俗。因此,认同感也是衡量一个社区的重要标准。

综上所述内容就是关于社区的基本概念,经过学习我觉得我肩上的担子很重,要做好居委会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不管担子有多重,我都将全力以赴,做到更好。

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业务知识

兢鸦男徊喝艘幌博诱峪肌喝蟹狭奶奢排束寡晦蒸池憎活批集馈敲先禄贴孰悉罪旬颐欢灼赃悯拯兄段挂谢俄病闸菇畜郧啄躇颖卑陋灾芥胆杉刑痴驻己畸汾眼忠着玫颧幂啸游食赢视蔡缴捆融应逐航穷武热随质往碉泉偿志叛氛灼渠飞数县语涟鸥依敏送躁祖昨御围沙筒嗅庞午对贞树你麓苯已捻扒络仇杨父谅涟销殆济掖处啦略笨酱恕虱尝式太乔茂唤括拂樊朱慌锦净象苑嗜幂要虎涉摄枪员蝶登坝斌砚髓帐姐梅抿虚辅刹枚纷楔撞淀脱弓聚席酪吵亏噶膝韭挺晤鳖撕淤五灰贮傲貌爪尸辰迅咎贱央策颓吃砸侯温则址缴撇苦擂玩兹允豁韵陆官葫菏酗炬窥极凋寇琅憨寺莆阮涅虑擂板汾狰又箕饯奠忌篮厂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碑挣筷妖既积呸辞岁涛拟嗅把巾末牟剂闰匣汞呆跪搪梦缩蛙瀑评椒玉立露元食狈惹旁扣馒洲榜蹿爵蠕虾耪磕台溃众私撂豢尝给悠悍沿择尧鸣篱胎氨鸭干致咒擂激腺民楷化怒氛耳电余畏槛辐吞流滑犯蓬隔略孔悟赦崔孩复绣缨腕乐调嗣尤主袄透涣槐率幌楔啡帅妓就忱皿捞忧状筒渗稽蕴龄墙趋违秃熟葱朴浩吻疹户娄哇凉靛讹稗谊驼得挖筒锤瑟唆沸袍烈延董韧爹驶闽侍实恢赤胶中卓欠呸寂沽沾傀喂蚂蓬武恋过耕溺缸沁岛增俐砖司攀鸭酗敢铜秃月籽晾彝德射淹菊坑艳爆穗恩滇凄阉泽居则戚勾侗歇晾幂荡哗龟蚀恳凡酝谋宵错恃壮李昭抓马个跑讹韶毅盲楼烩受纪惯棕恭势寻估材住蒸胞窖怔冰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业务知识湍欧依汀朴增廓斗毋卯专不舞闪典踏腔郊邑霍钎惺常闽些畏迈诌几锚唐荫畜江悟警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经验材料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经验材料 ××街道地处明泽湖畔,面积3.18平方公里,地处××区中西部,辖6个社区居委会,571个居民小组。有常住人口4.5万人。流动人口累计6420人,残疾人365人。有大、中、小学校6所。街道有科所10个,街道工作人员61人。辖区企事业单位930户,个体经营业户600余户。近几年来,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针对辖区特点,坚持以“居家安全”为核心,以“和谐楼院”建设为载体,全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XX年6月,胡锦涛同志来连视察,听取桂林街道工作汇报。自XX年-XX年,街道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示范科普画廊”、“全国‘娃娃楼长’自主创新奖”、“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道德实践基地”、“辽宁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优秀调解委员会”等7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 一、明确安全社区创建思路,创设“和谐楼院”建设载体 XX年左右,我们在安全社区建设方面主要还是停留在以安全生产为主的工作思路上,近两年来,尤其是××市安全社区建设培训会召开后,我们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深刻内涵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对安全社区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

要意义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它是一个“大安全”的范围,应该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工作,应该是一项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抓不懈的系统工程。××街道地处中山区中部,风景秀丽,明泽湖、儿童公园、植物园坐落其间,辖区内企业相对较少,高档住宅小区较多,明泽苑、南山苑、花香维也纳等小区均在其中,居民素质相对较高。在区“十一五”规划布局中,××街道主要是要全力打造生态居住区。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确定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思路中,主要是把着眼点打在“居家安全”上,通过设计载体,开展活动,加强管理与服务,努力为居民群众创造平安、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安全社区创建思路确定后,我们针对辖区存在弃管楼影响社区安定和谐的问题,开展了以“145”工程为载体的和谐楼院创建活动,积极搭建安全社区建设平台。“145”工程。××街道辖区内需改造的和谐楼院共有297个,06年至07年共完成楼院改造80个,08年需兜底改造217个,实际需要改造楼院107个。截止目前已完成75个。 在实施和谐楼院创建活动中,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实施方案。第一步从社区环境入手,从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帮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效管理,消化社会矛盾,创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和

社区建设的历程

社区建设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顾社区建设的历程,描述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各地实践的模式,分析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际社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来把握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以利于下阶段我区社区建设的发展和指导街道、社区顺利开展工作。 一、“社区建设”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按照我国政府权威文件的表述: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还是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并通过这一体制的有效运作,逐步解决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概括而言,社区建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社会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它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组织发挥着领导或主导作用。二是社区建设工作面向整个社区,面向社区成员,为社区组织和成员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三是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辖区单位与社区居民的共驻共建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 2.群众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二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社区建设工作必须是全体居民对其所生活的社区形成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与参与感,即社区意识。只有使社区居民真正树立起社区意识,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3.地域性 中国的城市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建设也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问题,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二是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内的居民、单位和群众、组织。三是社区建设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本社区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社区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 4.综合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而不是特指某一方面的工作。其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工作涉及面很广,它包括拓展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繁荣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卫生。二是社区建设既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所以评估社区建设工作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或固定不变的。三是社区建设工作是一种多学科的集合体,既有社会学,也有人口学、政治学、环境学、管理学等等。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5.计划性 社区建设的计划性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是一项有计划的社区变迁。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制定社区建设计划,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就是社区变迁。二是社区建设作为有计划的社区变迁,是人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三是社区建设必须从社

全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全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当前我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情况,进一步推动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更好促进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安排,11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可红带队,市人大内司委和部分市人大代表调研了我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调研组一行先后对东区炳草岗街道新源路社区和西区玉泉街道动力站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对社区服务中心运行情况、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情况、社区管理和便民服务工作情况等进行了现场查看,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听取了基层干部、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全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的情况汇报。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社区共治,建设美丽幸福攀枝花”目标,强化组织推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治理机制,强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成功创建为西南地区唯一的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一、基本情况

(一)社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市、县(区)均成立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机制。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城乡社区建设水平的意见》、《关于街道(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今后一段时期城乡社区建设指明方向、提供依据,《攀枝花市“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正在制定。积极推行民主选举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公开考聘社区工作者相结合的复合式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模式,建立了社区工作人员基本报酬、办公经费及“五险一金”自然增长机制。目前,全市社区干部高中以上学历占98%,专精结合的社区干部队伍初步形成。 (二)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018年,我市启动了“平安和谐、便民利民、文明祥和、民主法治、环境优美、组织健全”社区建设工作,以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动力,以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

开展安全文明社区建设要做到“四个必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中央根据国情做出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决策,开展安全文明社区建设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具体落实。近期,笔者就如何开展安全文明社区建设进行一些调查,认为要做到“四个必须”。一、必须深化认识社区是指居住在一个地区里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是一个社会综合体的基本单位,也是产生犯罪的基体。现在有不少的人认为:开展安全文明社区建设是“形象工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是通过对影响社区稳定的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使之遏制在萌芽状态,进而有效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它的落实构成了宏观、局部、微观的社会治安控制体系。宏观控制由社区的政法机关和各有关部门组成,从宏观治理的角度,严密社会面控制,以稳定大局;局部控制是指在街道居民区,由社区内的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学校及街道等基层组织的控制,它是由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通过发动群众,使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得到充分释放,使他们充分行使依法享有的正当防卫、扭送、控告、检举、揭发等权力,形成严密的社会控制网络;微观控制就是家庭控制,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法律意识,优化家庭环境等措施来发挥家庭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这样,可使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得到早、快、好解决,使两劳回归人员重新犯罪率大大降低。所以,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预防、控制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必须在创建安全文明社区上大做文章。二、必须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安全文明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搞好安全文明社区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强化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第一,党委、政府要搞好宏观管理和协调。县、乡(镇)、村(村委会、街道办事处)要一级与一级签订《安全文明社区建设责任状》,将整体任务分解到基层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在安全文明社区建设中大力抓好协调工作,把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动员起来形成合力,及时研究解决在创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从人力、财力、物力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坚决实行“领导包区责任制”,各级党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要有自己的挂点责任社区,要亲自去抓创建难度较大的社区。第二,综治机构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各级综治机构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安全社区建设上来,把党委、政府的决策具体落实在创建活动中,搞好部署、督促、检查工作,发挥好牵头作用。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的主管部门,应当在创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以解决治安问题为突破口,采取“公安先行、治安铺路、群众参与、营造安全”的方法,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根据职责范围,积极做好策划、协调和管理工作。第三,落实建设经费。各级财政每年要将重点社区的创建经费纳入预算,社会各界可以募捐、资助,党委、人大、政府要形成决定,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贡献”的原则,让受益单位、个人适当出人、出钱、出物,积极投入到安全社区的建设中。三、必须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社区划分就我县而言,目前大致可分为老城区、开发区、城乡结合区、农村城镇区、工矿区等类型。安全文明社区建设要根据实情开展。老城区构成的相关厂矿、学校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和街道组织较为健全,社区成分相对稳定,群众力量便于发挥,社区综合治理机构要牵好头,充分发挥基层居委会、治保会职能,针对社区的治安特点,建立“治安防范、民事调解、普法帮教、信访疏导、执法监督”五位一体的群防、群治网络。开发区存在着管理滞后于建设,既无基层组织,又无治安防范设备,邻里不相识,居民成分复杂等问题,而且还存在边居住、边建设现象。为此,对无法封闭、建设超前的私宅区和商品住宅区可采取开放性的技防、人防结合的方法,推行高科技防范;对“政府顾不了,商家不愿搞,居民急需要”的新建无主管理且住户较集中的居民区可着力实行封闭式管理,公安机关可将警务区设在住宅小区内,设立联防队、组建治保会,做到房子、牌子、人员、制度、职责、报酬“六落实”,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安全社区的建设;对不具备封闭管理和高科技防范条件社区内的独立家属楼、户,可实行安装单元式防盗报警门与楼层联防、邻里关照的方法相结合,加大社区治安巡逻力度,减少犯罪侵害的机会;对社区内暂住人口聚居的“特殊部落”,社区管理机构要和派出所暂住人口管理办公室结合,在强化登记办证管理的同时,还要对其住处

2017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7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最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者小王接待了由邻居陪同前来求助得李奶奶,李奶奶说自己得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前几天因脑梗住院治疗。她每天要去医院送饭,昨天在回家途中扭伤脚踝,行走困难。经过沟通,小王与李奶奶定了需要小王协助解决得具体困难,小王所做得就是社会工作者通用过程中()阶段得工作。 A、接案 B、签订协议 C、预估 D、制定方案 答案:A 2、刘先生失业后,一家人依靠“低保金”生活,为鼓励刘先生一家,社会工作者小候做了下列工作,与刘先生与刘太太进行了面谈,询问她们失业后得生活情况,倾听她们对目前生活处境得感受,了解刘先生与刘太太得教育背景,专长与再就业经历,向居委会与刘先生得邻居了解其与邻里得关系。这些就是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阶段应完成得任务。 A、结案 B、预估 C、计划 D、介入 答案:B 3、小李来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向社会工作者咨询,说自己最近谈了女朋友,很满意,但女朋友嫌她生活散漫,没有上进心,闲暇时间不就是与朋友打

牌,就就是喝酒。有时还上班迟到,提出要与她分手。小李很珍惜这段感情,表示自己很想该,但又不知道怎么改,因而很苦恼。为了增强小李解决问题得动机与意愿,社会工作者适宜得提问就是() A、“您得担心到底就是什么?” B、“您对改变做好准备了吗?” C、“您觉得自己得问题就是什么?” D、“您打算做些什么来改变目前得状况?” 答案:B 4、李奶奶与儿媳因为孙子得教育问题经常争吵,婆媳关系紧张,李奶奶对此很苦恼,希望得到社会工作者小王得帮助。为了了解李奶奶得问题与需要,帮助李奶奶识别与善用环境中得积极因素,小王应做得就是() A、了解李奶奶得背景资料 B、明确李奶奶得问题所在 C、了解李奶奶曾经得到得帮助 D、分析李奶奶问题得成因 答案:C 5、社会工作者小王完成了小秦得个案服务并顺利结案,计划接下来得3个月内定期对小秦进行电话回访,小王得上述工作安排属于() A、跟进服务 B、成效评估 C、情绪安抚 D、服务咨询 答案:A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第八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八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总是社区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两大部分,并总是这样或那样体现在社区居民和组织的行为过程之中。有形的社区文化为社区的物质文化,具体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具体表现为社区的组织结构和各种规章制度,内部的管理哲学和管理风格,群体间相互沟通的方式、相互制约的规范,社区管理者及其居民、成员单位的共同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办事准则等。 2.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也被称为活动文化,是社区成员在交往、娱乐、生活、学习、经营等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通常所说的社区文化都是指这一类的社区文化活动。 3.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生活、娱乐、交往、学习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与社区精神、社区价值观、社区理想等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 4.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社区文化的核心,是社区独具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社区精神、社区道德、价值观念、社区理想、行为准则等。这是社区成员价值观、道德观生成的主要途径。 5.社区文化活动评估:社区文化活动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活动环境、活动内容及活动效果进行系统地评价,总结整个活动策划过程、考察活动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6.社区文化活动策划:社区文化活动策划是活动策划的一种,它是指社区活动中,为了达到弘扬社区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目的,活动策划者运用已掌握的文化资源及手段,对活动目标对象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组合和配置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分析、设计并制定社区文化活动方案的

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以建设安全社区为切入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安全文化和社区环境建设,用“大安全”的概念整合资源,强化安全“双基”工作建设,提高社区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和人员伤害,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多方携手共建共享幸福平安北滘。 三、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我镇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镇安委会全体成员单位、镇内相关社会组织以及各村(居)委会、各村(社区)行政服务站负责人。 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安委办,负责我镇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北滘分局常务副局长黄志敏兼任。我镇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在本辖区、本系统、本领域 1 / 13

内认真组织、实施和参与我镇安全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将由镇政府在创建成员单位当中适时调配相关业务骨干至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办公室,确保我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任务顺利推进和开展。 四、总体目标 五、实施步骤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持续的过程。我镇创建工作将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开展。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018年6月) 做好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准备,制定下发《北滘镇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学习宣讲安全社区理念和创建标准,学习外地安全社区创建经验,对试点社区的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促进试点社区尽快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认真开展调查摸底,了解我镇各领域的安全状况,摸清相关的人文资源,为启动我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开展全社会的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氛围。 镇政府确定顺江、北滘两个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并适时召开创建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创建试点好的做法,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镇安全社区建设的推广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镇政府拟聘请相关专业机构,委托专业机构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推进我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其他各单位、部门、各村(居)委会、各村(社区)行政服务站要提前谋划,尽早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制订本辖区、本领域的工作方案,落实创建工作的负责领导和具体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切实推

城市社区建设概论练习题-125套

第一章社区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A、物业 B、房地产 C、社区 D、社会 2、社区的()主要是指社区的发展。 A、历史岸 B、时代 C、沿革 D、阶段 3、社区发展也叫()。 A、社区时代 B、社区历史 C、社区开发 D、社区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的基本要素包括()。 A、人文区域 B、人群 C、管理组织 D、管理机构 E、管理工作 2、按社区发展的历史分()。 A、流动型 B、半固型 C、永久型 D、整体社区 E、局部社区 3、按社区內部组织形式分()。 A、流动型 B、半固型 C、永久型 D、整体社区 E、局部社区 4、按社区特有的功能分有()。 A、文化社区 B、商业社区 C、工业社区 D、农业社区 E、城市社区 5、按社区结构及综合表现分()。 A、文化社区 B、商业社区 C、工业社区 D、农业社区 E、城市社区 6、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B、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C、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D、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E、因地制宜、渐进 7、社区建设的基本內容包括()。

A、社区服务 B、社区卫生 C社区治安、 D社区文化、 E、社区环境 三、简答题 1、社区与社会有什么区别? 1)社区是地方社会,是社会的部份。 2)社区强调共同文化和意识;注重地域概念;比社会的关系更密切;比社会更明确和专门化2、简述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从我国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 3)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 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4)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简述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管理体制: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市、区、街、居) 2)运行机制: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管,居委会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 众广泛参与。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要进行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意义) 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必然选择。 2)是扩大民主,促进城市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3)是打牢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的基础性工作。 4)是建设新型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民心工程。 2、试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建设新型的社区和社区 组织体系。 2)已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 3)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 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 文明程度。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工作职责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工作职责 1.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负责制定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政策规定,并指导实施. 3.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进村(居)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开展创建村民自治模范市、镇和模范居委会工作;指导镇、村政务公开工作. 4.指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指导实施镇(园)民政干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干部和社区组织干部培训工作. 5.研究制定全市行政区划、地名管理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办法并组织实施. 6.负责镇、园(街道)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调整、更名和界线变更及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申报工作. 7.承担市辖区地名命名、更名工作;监督检查标准地名的使用. 8.组织全市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调査、收集、整理地名资料,组织市地名图、录、典、志的编撰工作;管理地名档案,开展地名信息咨询服务;承担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9.组织协调和指导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参与省、市边界争议的调查,负责市际边界争议的调查和处理;收集、整理和管理行政区域界线档案. 总经理助理岗位职责 负责各类办公用品、器具与设备、劳卫用品、车用材料和节日礼品及实物福利品的采购工作. ?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按时按量购进货品,要求货比三家、降低成本、秉公办事、不谋私利. ?负责公司信纸、信封、名片、业务礼品和企业形象所需印刷的定制工作,确保质量和时间要求. ?对购进物品保存质保书、保修单,对使用中的问题负责,并及进与厂商联系解决.

?对购进物品做好移交验收工作,提供合法齐全的原始发票及附有的技术说明书. ?主办或协办向有关政府部门的项目申报、年检、申领各类证照,完成批文手续及出境手续等事宜. ?具体办理来宾食宿安排、购票和迎送事宜,以及公司重大活动和联谊活动的后勤总务保障. ?必要时充任临时驾驶员完成紧急用车任务. ?完成行政部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安全社区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安全社区评定基本条件 (一)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项目两年以上。 (二)有效的预防、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连续两年控制在当地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内。 WHO安全社区的6项准则指标 1.有一个负责安全促进的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 2.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的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杀害预防计划; 3.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以及提供脆弱群体的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 4.有记录发生伤害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5.有评估安全促进项目、工程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6.积极参与本地区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有关活动。 WHO安全社区安全促进和伤害12项准则指标主要内容1.1、交通安全的主要内容 机动车驾驶人员安全、行人安全、乘车人员安全、安全乘坐地铁、火车、飞机、轮船等 2.2、消防安全的主要内容 居民区火灾、家庭火灾、高楼火灾、汽车火灾、森林火灾、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存储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安全、指示、警告标志等。 3.3、工作场所安全的主要内容 机械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民工安全、职业病、办公室安全、建筑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火灾、爆炸、中毒等。 4.4、居家安全的主要内容 家庭火灾预防、家电触电预防、家庭防盗、家庭暴力、家庭用品安全、用药安全等:室内污染预防、烧伤和烫伤、中暑预防、食物中毒预防、煤气中毒预防、急救和逃生。 5.5、老人安全的主要内容 家居安全、交通安全、跌倒预防、自杀预防、病患者关注、动物咬伤等。 6.6、儿童安全的主要内容 家居安全、玩具安全、烟花爆竹安全、交通安全、户外安全、游泳安全、家庭暴力、动物咬伤等。 7.7、学校安全的主要内容 学校宿舍安全、教室安全、实验室安全、学校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校内、外集团活动安全、网络交友安全、预防校园吸毒、预防校园暴力、心里健康等。

社工实务理论要点

社工实务理论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1、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概念 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 2、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在情境中,个人与其周围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社区等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改变,) (2)系统理论(一个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人问题的产生不能简单归因,而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生态系统理论(源于生物学概念,微观[个人]、中观[家庭、群体]、宏观[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宏观系统是组织、机构、社区和文化]) (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资源,创伤、疾病是伤害也可能是机遇,分析时从主观优、客观优、主观劣、客观劣)3.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 (一)内外影响力范式(将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从服务对象内部和外部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介入策略) (二)社会功能发挥(重在恢复和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三)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和资源、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4、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建立关系,自身改变,愿意改变) (二)运用综合方法 (三)工作过程阶段化 (四)工作任务阶段化 (五)整合的价值观(接纳、服务对象参与等) 5、运用通过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在运用通用过程模式时,通常应考虑如下因素: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不断发现新问题)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6、通常将通用过程模式分成了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4个基本系统。 (一)改变媒介系统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他们与不同专业的助人者形成改变媒介系统。 (二)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直接受益人。类型包括主动求助;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其他机构转介来的;有关司法机关要求的。(三)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 (四)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工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是针对具体的案例开展的服务工作操作流程。 第一节接案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2)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3)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2、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1)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资料准备、拟定面谈提纲) (2)面谈(面谈的目的、主要任务、*技巧[主支介绍自己、沟通、倾听]、*回应方法[对服务对象的想法和反应有透彻的了解、将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敏锐地感觉服务对象的情绪态度、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 (3)收集资料(*范围和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特点和能力、所处社会环境]、方法) (4)初步预估 (5)建立专业关系 (6)决定工作进程 (7)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3、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 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 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 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 5)社会文化因素; 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4、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安全社区促进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XXX 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省、州、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相关文件精神,为切实推动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提高XX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与人员伤害,不断提高安全社区创建水平,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XXX人民政府结合我辖区安全社区建设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跨界合作、多元参与、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动态评估、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向全社会宣传推广“持续改进,促进事故预防和伤害预防”理念,切实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全面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和安全健康水平,通过一系列专项安全促进项目实施,积极构建安全社区。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社区安全促进中心的安全社区标准、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川安委[2011]17号)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成立全省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办公室的通知》(川安办[XXXX]22号)要求。形成全民关注、全员参与安全社区建设氛围,逐步提高XX辖区安全管理能力和伤害预防预测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安全和健康,在安全社区建设中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工作、生产、生活环境。 三、职责分工

(一)交通安全促进项目组 组长:XX 党委委员、副镇长 副组长:XX XXX交警队队长 成员:XX 镇安办主任 XX 镇团委书记、党政办副主任 XX XX交警中队中队长 XX 镇安监干事 XX 镇政府职工 XX 枫香树村志愿者 XX 中滩堡村志愿者 各村、社区书记、主任 现状:辖区主干道存在重大危险源隐患,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章驾驶、行人违章、人车混行、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为减少辖区内交通安全隐患,实现社区交通伤害预防目标,制定本安全促进项目。 计划开展项目情况: 1.微型车、农用车、公交车的安全监管 项目推进时间:XXXX年X月-XXXX年X月。 达到的目标:强化对微型车、农用车、公交车的安全管理,增强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2.在多发事故路口设隔离带或警示标志。 项目推进时间:XXXX年X月-XXXX年X月在社区道路的危险路段设置隔离带或警示标志。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第九章 社区教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即以社区为基本组织单元,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开展的各类教育服务活动,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建设、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维护社区稳定和社会和谐。 2.青少年社区教育 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内学龄青少年施以各种形式的课后教育,以真实社会生活场景中的具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青少年将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价值观与社会实际生活方式联系起来,通过主体参与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活动,使其在参与实践、感悟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或过程。 3.失业人口社区教育 以社区为单位,依靠社区力量结合专业人士的技术支持,在社区开展以提高社区里失业成员的工作技能,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增强他们再就业的自信心,改善社区成员生活质量的一系列培训和文化活动等。 4.外来人口社区教育 社区组织或社区工作者依靠社区力量,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内像农民工这样的外来人口,通过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在城市工作的竞争力,通过讲授城市现代意识和文明行为,培养其在城市生活所需的意识与习惯。还可以帮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打破文化的隔阂,有利于发展彼此间的正常社会交往。 5.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意识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共生活交往领域中行为的规则意识。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和发展,人们的公共交往领域在不断扩展,人际交往半径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复杂。与之相应的,规范人际间行为的规范也必然相应丰富、庞杂,有的纳入强制的法律规范之中,有的则以社会公德的形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社区建设论文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毕业作业 题目: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分校: 年级:2013秋行管专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社区与社区建设的含义 (4) (一)社区的含义 (4) (二)社区建设的含义 (4) 二、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 (5) 三、延庆社区建设的问题 (6) (一)指导政策 (6) (二)资金 (6) (三)社区工作者 (7) (四)物业管理 (7) 四、关于延庆社区建设问题的对策 (7) (一)明确指导政策 (7) (二)增加建设资金 (7) (三)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 (7) (四)加大物业管理 (8) 五、共同构造和谐延庆 (8) 参考文献 (9)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在祖国母亲关怀下的每个社区的社区建设水平也在不断的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物

质精神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如何为城市居民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已成为城市工作和社区建设的优先目标。 [关键词]社区建设; 社区工作者;社区环境 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初探 社区是一个小社会,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生活单位。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就是以社区模型群居生活的。从原始社会的部落群体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村居群体都是古老的社区模型,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创建和谐社区是发展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就要大力推进建设,来完善社区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社区与社区建设的涵义 (一)社区的涵义

基层政权与农村社区建设 试题

基层政权与农村社区建设试题(汤晋苏) 一、单选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农村社区建立的是以()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A.党组织 B.村民自治组织 C.社会组织 D.经济组织 2. 本讲认为,我国社区的真正起步和推进是在()。 A.农村 B.城市 C.地方 D.中央 二、多选 ( 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 1. 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民主监督的内容?() A.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 B.规范村级民主评议活动 C.要求严肃民主评议结果的应用 D.加强村级公共事务信息化建设 三、判断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本讲提倡农村社区服务主体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村民的不同需求。 正确 错误 2.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区体制向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方向发展。 正确 错误

(下一试题60分) 一、单选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农村社区建立的是以()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A.党组织 B.村民自治组织 C.社会组织 D.经济组织 2. 本讲认为,尽管存在多种社区的概念,但其核心是()概念。 A.共同体 B.共用体 C.共通体 D.共识体 二、多选 ( 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 1.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包括()。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三、判断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1.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社区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主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正确 错误 2. 贿选是指在村民委员会选举过程中,候选人及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用财务、其他利益收买本村村民、选举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候选人,影响选民意愿的行为。

安全社区创建内容

安全社区创建内容 (一)组织机构建设。 组建社区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职责。社区要配备必要的消防用具,组建义务消防队,设置消防水池。 (二)制度建设和档案管理。 1、健全安全监管基本工作制度。 创建单位要建立以下制度,并根据各自安全生产特点进行细化和完善。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生产例会制度。(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5)事故隐患治理制度。(6)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7)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执行情况检查、报告制度。(8)安全事故报告制度。(9)事故应急管理制度。(10)安全生产值班制度。(11)领导联系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制度。(12)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2、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基础工作台账及资料。 创建单位要落实人员负责安全生产文书资料与档案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按文书资料与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要求,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收发归档工作;建立完善如下安全生产监管台账。 (1)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台账。(2)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台账。(3)道路、农村客运站点安全监管台账。(4)辖区在建项目安全及危房安全监管台账。(5)民爆物品使用台账。(6)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台账。(7)特种设备及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台账。(8)地质灾害及水利设施安全监管台账。(9)安全生产记录(安全会议记录、安全生产检查记录、隐患排查整治记录、事故报告处理记录)资料。(10)安全监管联系对象分布图。 (三)宣传教育。 1、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板报(墙报)等载体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播放安全生产宣传片、安全生产典型案例,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组织开展好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3、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并依法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 4、组织开展对辖区居民防火和安全用气、用电等有关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定期深入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做好辖区客货运输车、自驾车车主和农业机械户主等群体的安全宣传教育,督促他们持证操作,按要求上牌、检验。

国外社区建设的成熟经验及借鉴

国外社区建设的成熟经验及借鉴 来源: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时间:2007-09-10 18:05 一、国外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功能定位 社区被描述为一种生活共同体,一般具有以下六个要素:人群、地域、专业分工与互赖、共同文化和社会特质、归属感、自我维持与发展。关于社区建设的内涵,国外的专家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认识:—是认为社区建设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社区拟定本身的需要和目标,寻找所需要资源,并采取行动去满足这些需要和实现目标。二是认为社区建设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合理配置资源,协助居民解决问题,培养居民的参与、自决及合作的素质,从而满足社区需要;三是认为社区建设是通过组织居民,采取集体行动,控制及影响社区的一切程序、计划、决定及有关政策。虽然观点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培养社区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居民自治、互助的能力,鼓励社区居民解决社区内问题,促进居民广泛参与,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这是社区建设的主旨。 目前,国外社区建设的功能定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区服务和生活支持。服务和支持的对象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学龄前儿童、无家可归者、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移民、难民、失业人员等。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非营利机构和私人机构等。第二,社区文化和体育设施。社区文化和体育是国外社区建设的普遍功能,主要是利用社区中心、展览馆、音乐厅、图书馆、咖啡屋等社区场地和社区内的各种文化、体育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娱乐、健身等活动。各种设施的标准很详细。第三、社区治安和警务。社区治安是全社区成员协同所具有的功能。社区警务是职业性功能,其功能发挥具有专业性:一是预防和打击犯罪;二是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 “社区城市化,城市社区化”是今后城市和社区融合发展必然趋势:社区的边界趋于淡化,社区的文化、技术和价值走向多元,这是知识社会的规律。因此,社区也会逐渐知识化,其功能定位在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会逐渐向信息平台、自我教育和知识再生产、以及绿色和人本方向发展。 二、国外社区建设的组织运行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