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公司的全球战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作业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分析一克莱斯勒与通用---信息技术能否扭转美国的汽车工业第组发言人:组长: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成员:克莱斯勒与通用---信息技术能否扭转美国的汽车工业这个案例描述了美国克莱斯勒与通用两大汽车公司是如何试图使用信息技术与国内外同行业者展开竞争的。
本案例在于探索每个企业中的管理战略、组织特点及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
由此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信息技术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美国汽车工业所面临的问题?1992年10月26日,罗伯特·斯坦普尔辞去了通用汽车公司主席及执行总裁的职务。
斯坦普尔的被迫辞职是由于没有及时采取变化措施,以确保这个汽车巨人的生存。
早在十个月以前,为挽回巨大的财务亏损与直线下降的市场份额,斯坦普尔曾宣布在三年之内关闭其北美的21家工厂并从37万名员工中裁减掉7,4万人。
代替斯坦普尔的是一个以杰克·史密斯为首的更年轻、更具决断力的管理小组。
通用汽车公司的困境反映了80年代末曾一度繁荣的美国汽车工业正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
由于美国人越来越认为美制汽车性能差,造型亦不合潮流,买主们每年所购买的美国汽车越来越少,而大部分则以日本货取而代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乎就在同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1992年第三季度公司获得了2.02亿美元的巨额收入。
肋年代,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一直在规模巨大的轿车市场上与不断上升的成本和持续下降的市场销售额做斗争。
同时它的迷你型封闭货车及大马力吉普车大切诺基的需求量却很大。
通过实行一项削减成本的重大举措,公司在三年中减掉了400万美元的运作成本。
而其余的美国汽车厂商仍在持续的经济萧条中徘徊,继续把市场份额拱手让与日本人。
十年前,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濒临破产,而通用汽车公司则拥有大量资金。
克莱斯勒是否最终转危为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开始走向它的末日?在这两大汽车公司的兴衰中,以及未来的美国汽车工业中,信息系统担当着一种什么角色?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通用汽车的全球战略(1)

通用汽车的全球战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是世界上最老的跨国公司之一。
GM建立于1908年,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第一家国际企业。
现在GM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公司以及2000年收入为1850亿美元的全型号汽车制造商。
公司每年销售800万辆汽车,其中320万辆是在北美本土以外的地方生产和销售的。
2000年,GM占有北美市场份额的27%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市场份额的9%。
从历史上来看,GM大多数的国外经营集中在西欧。
当地的品牌名称,如欧宝、Vauxhall、Saab和Holden,帮助公司在2000年赢得了12%的市场份额,仅仅次于福特。
虽然GM一直也活跃在拉丁美洲和亚洲,但直到最近,在那里的销售仍只占公司整个国际销售的一小部分。
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GM计划要很快改变这一点。
觉察到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可能是汽车工业发展市场,1997年,GM着手实施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阿根廷、波兰、中国和泰国的4家新制造厂投资22亿美元。
这一扩张同GM对国际经营管理理念的改变密切相关。
一直以来,GM把发展中世界看做是倾销过时技术和过时模式的场所。
例如,就在几年前,GM的巴西工厂还在费力地制造北美多年前就已不再生产的美国设计的Chevy Chevettes 汽车。
GM在底特律的管理人员将其视为一种从公司在过时的技术投资上榨出最大的现金流的方法。
不过,GM在发展中国家的管理人员却认为这表明总部把在发展中国家的活动看得不重要。
这一看法还受到这样一个事实的支持,即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活动是实施底特律公司总部的制造和销售计划,而不是制定自己的计划。
与此相对照,GM在欧洲的经营活动一直是不受底特律控制的,在各国的工厂通常被允许设计自己的汽车和建立生产设施并形成自己的营销战略。
这种区域性和国别性自主权使得GM的欧洲企业可以生产适应欧洲顾客需要的汽车。
然而,这也导致了高成本的重复设计与制造,而且不能分享各子公司有价值的技术、技能和生产实践。
通用汽车公司的全球性战略联盟

( ) 一 全球性竞争的深化
在世界经济 中, 司间缔结 战略联盟 的浪潮正在受到强力 公
信联盟会给他们带来好处, 就象公司所强调的:
“ 联盟有时候是公司 的唯一选择 。相 当简单 ,在商业竞争 的推动而向前发展。全球化趋势给公司带来许多新的商机, 同 中, 我们并 不是 去 占有一个公 司, 我们也 不仅仅是简单 的伙伴 时也引发 了残酷 的世界性竞争。 司在激烈 的全球竞争中必须 公 因为在汽车制造业 , 与其他公司的竞争是相 当困难 的。 我 十分清楚 自己在技 能和竞争力方 面存 在 的差距 ,尽快迎 头赶 关 系 , 上。在这一过程 中, 司经 常会发现缩 小差 距最便捷 的途径就 们也发现我们 的合作者 和我们一样希望结成联盟 。 公 联盟能够使企业的每个人 。 包括企业的管理人员。 都积极 是借助战略联盟 的力量。 的投入工作 。我们需要 从其他企业得 到管理经验 , 特别是 日本 争夺未来 的竞争有三个特点 。 决定 了公司必须走联盟 它们 企业 的管理经验 。 我们也很高兴能与菲亚特这样的公 司结成联 之路。 一是信 息时代许多重大的商机都要求融合各种技能和资 盟。 通过联盟 。 我们 可以管理它 的品牌 , 同时也可以发挥 我们双 源。 现在很少有公司能够独家拥有所需的全部技能和资源。 二 方的能力 , 为双方 带来增效 。 是新兴的工业革命与上次工业革命不同, 它不是建立在一类企 联盟能够避免大量的文化和市场进入的障碍。 这点和并购 业 的垂直整 合体 系上 , 而是越来越多地以必须在更广阔的范 围 有所不 同。 我们避免 了那种典 型的只关注 于谁 并购 了谁 , 谁获 内和相互配 套完善 的应用 中实现标准化 的“ 无缝” 网络 为基 础。 三是信息经 济内在的不确定性要 求联盟不 仅要达到优 势互补 得了最终的胜利等问题 。而把问题集 中于获得市场份额上 。 最后, 联盟使得资金的利用更加有效。使得资金可以大量 的常规 目的 , 而且还要 实现集思广益 、 减少 不确定性 和加快学 习进程等 目标。 在过去 十几 年中 , 汽车业成为一 种全球性 的产业 , 全球化 的用在产品的创新和服务上。”
国际经济合作 课本第二章案例分析(共10张PPT)

3.1
旗下品 牌
凯迪拉克 雪佛兰
五菱
别克
GMC
3.1
按划分的不同
全球型的跨国公司
母子公司
生产经营的空间分布范围
通用公司
混合型
加工制造型司:全球性混合结构的管
理组织形式
通用汽车北美地 区
通用汽车欧 洲地区
通用汽车国际运 营部
通用汽车南美地 区
通用汽车金融 业务
汉高公司的发展始终与并购和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分不开,从1913年在其境外设立子公司以来,汉高公司不断成长壮大,其中很多子公司都是通过
并购当地企业设立的。
汉高没有使用其最拿手的并购方式?
旗下品
牌
案列3-2 德国汉高公司的并购扩张模式
汉高公司实行的是横向多元化战略。汉高公司
从最早生产清洁剂和洗涤剂开始,到后来发展到
德国汉高公司的并购扩张模式
汉高公司的发展 和扩张有什么特
点?
汉高公司的发展始终与并购和从事跨国经营活动
分不开,从1913年在其境外设立子公司以来,汉高公司
不断成长壮大,其中很多子公司都是通过并购当地企业设 立的。
汉高没有使用 其最拿手的并 购方式?
汉高公司的并购行为是谨慎的、有节制的和有
选择的。新建企业能更多的利用中国对外资的 优惠政策,且能更多的服从汉高的全球化战略。
在采用地区产品结构战略时,通用公司制定出地区针对性强的产品营销策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其中,其中,通
用汽车公司在中国建立了12家合资企业和2家全资子公司,在中国进口、生产和销售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欧宝、
宝骏、五菱及解放等品牌的系列产品,所提供的产品系列之丰富位居所有在华跨国汽车企业之首。
3.2
中央电大《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作业三:索尼公司通过“创造需求”开发新产品
答:企业新产品的创意主要来源于购买者、专家、批发商、零售商、竞争者、企业的营销人员及各级决策人员。本案例则通过索尼公司“创造需求”开发出新产品——walk man 的例子来说明技术人员对新产品创意的重要贡献。这则案例给我们一个启发,企业在发掘新产品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研发人员的灵感,可以突发奇想发明新产品后再去引导消费者消费。“投其所好”与“创造需求”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投其所好”是基础,“引导消费”也是必须的。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应该看到,盛田邵夫之所以能够突发奇想发明walkman,也是受到井深需求的影响。因此,在开发新产品中,既要调查消费者的需求,也要充分发挥研发人员的创造性,前瞻性。
作业四:派克钢笔:全球一体化
答:美国营销大师劳特朋所创设的4C理论指出,企业的产品定位和销售应以消费者为导向,即市场营销活动的初衷应是研究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求,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最好的沟通;企业产品的定位源于产品本身和顾客的认可。派克以不变的策略和定位去对待不同国家的市场显然是有悖于此原理的。
第七章:案例二:三鹿集团的目标市场策略该策略实施条件及局限性是什么?
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无差异营销策略,无细分市场;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集中性营销策略,母乳化奶粉取得成功;20世纪90年代为差异化策略,同心多角化战略。
第二章:“炭”里寻商机
1、李晶为什么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答:因为她找准了市场,抓住了市场机会。
2、通过这个故事谈你对市场黊的理解,为什么识别和选择市场机会是企业首要任务?
答:寻找市场机会是各类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和首要的任务,找准了市场机会,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成功了一半,”企业市场机会=顾客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企业营销人员要积极寻找,善于发现,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确定自己的市场机会。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案例1-1 通用与本田汽车公司的管理风格通用汽车公司每次新总裁上任都带一份“见面礼”,似乎不弄出一套全新的改革方案将公司折腾一番就不足以显示其能力。
1992年,在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的操纵下,一次突然袭击,原公司总裁斯丁贝尔下了台,取而代之的是新总裁史密斯。
据说这次人事变动的理由是为了加速公司的管理变革。
在此之前,斯丁贝尔曾宣布过一项全球化管理的改革新方案,重点推行团队管理。
然而,对于通用汽车公司的普通工人来说,这次高层人事变动究竟意味着什么并不清楚,他们只是隐约地感到:一切似乎徒劳,成功希望渺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名雇员菲里罗小姐道出了一般员工的感受。
她说:“到车间去吧!你会看到那里的所作所为,头儿们一心想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停地向车间打去一个又一个的电话,但就是不下车间去实际体验一下那里所发生的一切。
他们更关心短期能进账的钞票!的确那更有吸引力。
但我们来车间是抱着长远的考虑,因为那毕竟是我们的饭碗,我们希望为用户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
”工人们似乎关注着他们的未来,而管理当局却被他们认为是短视的。
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还说:管理当局对制造一辆车少花6-7秒钟的兴趣要胜过造好它的兴趣,因此,质量缺陷不是工人造成的,而是他们的头儿造成的,而这些头儿们不得不迫于更高上司的压力。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一部分工人成了新官上任后公司“消肿”裁员的牺牲品:工人们反映,在车间一级,几乎看不到团队管理项目实施的迹象,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很少接触,在车间更是难以看到他们的踪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设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本田汽车厂,气氛却绝然不同。
在那里,雇员与公司主管在同一个自助餐厅里就餐,汽车停车位向公司全体员工开放,而不区分职务等级对待,雇员与老板言谈随意,甚至在同一个研讨班接受培训。
雇员可以随时直接约见老板,谈问题,提建议,甚至言谈中还可以直呼其名。
本田生产线上的一位女工介绍说:“有一天她坐在老板旁座就餐时,向老板提出了一项公司对员工资助的建议方案,老板认真地听着,以后这项方案竟真的得到了执行。
通用汽车破产的案例分析

通用汽车破产的案例分析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于1908年9月,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
在2008年以前,通用连续77年蝉联全球汽车销量之冠。
2009年6月1日,由于经营管理失误以及债务等问题,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式递交破产保护申请。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四大破产案,也是美国制造业最大的破产案。
一、通用汽车的百年历程作为全球历史超过百年的为数不多的汽车厂家,通用汽车由杜兰特创建于1908年9月16日。
而且,从一开始,通用汽车就通过联合兼并等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奠定了汽车产业的经济规模性。
通用汽车组建当年不久后的10月份,别克(Buick)加入通用,随后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也并入通用汽车。
1909年,庞迪亚克(Pontiac)和凯迪拉克(Cadillac)也加盟通用汽车。
1911年,通用汽车组建了出口公司。
1919年,为向经销商的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通用汽车承兑公司(即GMAC的前身)成立。
通用汽车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1910年至1929年“快速发展期”、1930年至1959年“黄金年代”、1969年至1979年“改革期”、1989年至1999年“全球化”、2000年至破产保护之前“创新与变革交错”等五个时期。
除了销量上从1931年即成为全球“老大”之外,除了因设计和技术上的创新引领全球汽车工业数十年之外,通用汽车还因上个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小艾尔弗雷德·斯隆的领导为现代公司管理奠定了最全面的基础,从而成为现代公司管理的范本。
1955年,通用汽车的全球产销量超过500万辆,并于当年取得超过10亿美元的净利润,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年盈利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
1967年,通用汽车的累计销量超过了一亿辆。
百年历史中,伴随美国经济和全球局势的潮起潮落,通用汽车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次危机与机遇的轮回。
从公司早期的争权风波到扩张危机、从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到二战时的“战争机器”化、从1973年至1974年及1979年至1980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冲击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衰退、从“911”到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通用汽车也曾有过销量大幅回落200%以上的时期,如1928年到1932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其销量就从190万辆下跌至56万辆;亏损也曾有过超过40亿美元的时期,如1991年的亏损就高达44.5亿美元。
战略分析案例

战略分析案例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外部战略环境分析案例主要包括竞争分析和环境的监测与预测。
首先从总体上说明汽车工业的竞争状况,然后说明汽车工业中六家主要公司对竞争的反应;在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得出福特公司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SWOT)的分析。
一、行业竞争主要力量在竞争对手、新加入者的威胁、供应商和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及替代品的威胁之中,这些控制行业竞争的主要力量在于争取有利位置。
1.在竞争对手中争取有利位置下列几家公司构成了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三家主要的美国大公司——福特(Ford)、通用汽车公司(GM)、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和三家主要的日本公司——本田(Honda)、丰田(Toyota)、尼桑(Nissan)。
(1)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汽车工业增长较为缓慢,人们采用折扣和其他的优惠政策以刺激消费增长。
(2)日本公司以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吸引了许多美国顾客。
(3)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相比较而言,日本的汽车公司使用了高技术从而控制了成本。
然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却在生产系统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并与外国公司合作以使公司变得更有效率。
例如,福特与马自达合资生产Probe;克莱斯勒与法国雷诺公司合资生产微型车;克莱斯勒与现代公司将生产一种新型的中型车。
(4)美国公司正采取措施收购以国外为基地的小公司,以使产品线更加多样化,并且利用小公司的独立精神和创造力。
(5)日本公司正在大量投资美国工厂以避开进口限制;欧洲的公司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来避开在1992年欧共体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市场后那些新的严厉的贸易制度。
2.新加入者的威胁(1)此时,规模经济限制了任何主要竞争者加入汽车工业。
(2)汽车生产的资金要求极大地增长,使得新进入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望控制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通用汽车公司的全球战略
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跨国公司之一。
该公司成立于1908年,并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首家国际企业。
现在通用汽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公司与全系列汽车制造商,其2002年收入为1 860亿美元。
该公司每年销售汽车850辆,其中320万辆汽车的生产与销售在其北美的基地之外。
2002年,通用汽车公司在世界汽车市场所占的份额为15%。
过去通用汽车公司绝大多数的外国运营点都集中在西欧,当地的品牌诸如欧宝(Opel)Vauxhall、saab及Holden等,帮助公司在2002年获得了12%的市扬份额,仅次于福特汽车公司。
虽然通用汽车公司早已进入了拉丁美洲与亚洲,但是,直至最近其销售在公司全部国际业务中仍只占相对的一小块。
然而,通用汽车公司打算在今后几年中迅速改变上诉状况。
它意识到,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在21世纪初可能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市场,在1997年,通用汽车公司已着手雄心勃勃的计划。
它计划投资22亿美元,分别在阿根廷、波兰、中国和泰国建立四家新的制造厂。
这一扩张行动使通用汽车公司在国际经营管理哲学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通用汽车公司把发展中国家看作倾销过时技术和老式车型的场所.例如,就在几年前,通用公司在巴西分厂辛辛苦苦制造的由美国设计的Chevy Chevettes轿车实际上在北美数年前就不生产了。
通用汽车公司总部底特律的管理者们认为,这是公司对已投资的旧技术榨取最大现金流的一种方法。
然而,发展中国家的通用汽车公司的经理们却把它当作公司的一种暗示,即总部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营业务是无足轻重的。
在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经营业务都是由底特律的公司总部制定制造与营销计划,然后指示分部去贯彻执行,总部对分部发展自身的计划并不信赖。
这一事实更加剧了上述的那种感受相反,通用汽车公司的欧洲经营部门却一贯在管理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公司在各国的运营点通常能自行设计汽车和制造设备,并制定它们自已的营销战略.这种区域和国家的自治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欧洲运营点能严格按照当地用户的需要来设计和生产汽车.可是,它也导致了设计和制造部门昂贵的重复设置,及宝贵的技术技能和实践没能在各个子公司间分享.这样,通用汽车公司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控制过严,另一方面对欧洲的子公司的控制却过于宽松.其结果造成了公司国际经营整体战略上缺少一致性。
自1997年起,通用汽车公司设法改变这一状况,正把它的以底特律为中心的世界观转变为以优势为中心的哲学,无论该优势位于公司全球业务点的何处.公司正努力开发这些核心优势,向其全球的各业务点提供最新的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建造的四家新的制造厂即是这一新思路的具体表现.每家工厂都是同样的,它们都吸纳了当前最新的技术,而且都不是美国人设计的,而是由一组巴西和德国的工程师共同设计的.通过建造相同的工厂,通用汽车公司将能模仿丰田公司,该公司的工厂是如此雷同,以至于在日本汽车的每一项改变都能迅速到在其世界各地的分厂复制。
这些通用汽车的新厂仿照了欧宝子公司管辖的德国Eisenach工厂,通用汽车公司正是在Eisenach厂构想如何实施由丰田公司倡导的精益生产系统的。
该厂现在是欧洲效率最高的汽车制造企业,也是通用汽车公司中首屈一指的,其生产率至少是多数北美装配厂的两倍。
每一家新厂都将生产最先进的汽车供当地消费。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通用汽车公司也设法设计与制造能共享全球技术平台的汽车。
在德国、底特律、南美与澳大利亚的工程小组正在设计这些共同的汽车标准。
地方工厂被允许对这些车的某些特征作适当的修改,以迎合本土用户的审美与偏好。
同时,坚持一个共同的全球技术平台,使公司能以更大的产量来摊薄其设计成本,以及在制造共同的部件上实现规模经济。
从而有助于通用汽车公司降低其总成本构成。
这一努力的最初成果包括1998型凯迪拉克Seville
牌的汽车,该车被销往40多个国家。
通用汽车公司的系列前轮驱动的小型货车也是围绕一共同的技术平台加以设计的,该车在全球多个运营点生产。
通用汽车公司在欧洲的畅销车1998型欧宝Astra车也一样。
最终,通用汽车公司希望用这一全球协调的方法设计汽车,以使开发新车的成本降低15%~25%。
通用汽车公司也希望在通用的汽车上共享一般的零部件,能在其每年1 000亿美元的零部件账单中节支35亿美元。
尽管通用汽车公司正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大踏步地前进,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与丰田公司相比,通用汽车公司仍然受到高成本、可察觉的低质量,以及车型太多的困扰。
再说它雄心勃勃进入新兴市场是基于理性的假设,即这些地区的需求将变得很强烈,然而其他汽车公司也在同一市场扩大它们的生产厂,这使入产生了对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与价格战的担忧。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通用汽车公司内部有些人认为推行“全球车”是错误的构想。
特别是在欧宝公司拉塞尔谢赫(Russelsheim)设计中心的驻德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领导设计了许多主要的全球车型,担心在大力推动设计看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的“全球车”的过程中,是否会丢掉独特的欧洲工程特色,这一特色对于他们在当地取得成功是不可或缺的。
案例分析:
1.你认为1997年前的战略对竞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1997年前,通用汽车公司采取的是多国战略,通用汽车公司把发展中国家看作其倾销过时技术和老式车型的场所。
在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业务都是由底特律的公司总部制定制造与营销计划,然后指示分部去贯彻执行,总部对分部发展自身的计划并不信任。
相反,通用汽车公司的欧洲经营部门却一贯在管理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公司在各国的营运点通常能自行设计汽车和制造设备,并制定他们自己的营销战略。
这样,通用汽车公司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控制过严,另一方面对欧洲的子公司却又过于放松。
其结果造成了公司在国际经营战略上缺少一致性。
2.通用汽车公司在1997年后追求的是哪种战略?
答:1997年后通用汽车公司实行的是全球化战略,它把以底特律为中心的世界观转变为以优势为中心的哲学,无论该优势位于全球业务点的何处。
公司努力开发核心优势,向其全球的各业务点提供最新的技术。
它在各国的工厂都是一样的,都吸纳了当前最新的技术,而且都不是美国人设计的,而是由一组巴西和德国的工程师共同设计的。
通过建造相同的工厂,它能模仿丰田公司,甚至在日本汽车的每一项改变都能迅速地在世界其他各地的分厂复制。
每一家新厂都将生产最先进的汽车供当地消费。
采用这种战略,公司实行一个共同的全球技术平台,使公司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并以更大的产量来摊薄其设计成本,从而有助于通用汽车公司降低其总成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