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平方根立方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5

合集下载

平方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3篇

平方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3篇

平方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3篇平方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平方根》教学设计PPT课件导学案教案课题: 10.1 平方根〔1〕教学目的 1.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2.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3.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严密联络着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才能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知识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情境导入同学们,20xx年10月15日,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同时出示“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的画面〕.那么,你们知道宇宙飞船分开地球进人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是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米/秒〕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米/秒〕.、的大小满足 .怎样求、呢?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请看下面的问题.“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平安着陆,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顶峰的征程上又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此内容有感染力,使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应用价值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这里的计算实际上是幂和乘方的指数求底数的问题,是乘方的逆运算,学生以前没有见过,由此引出了本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这些内容的大体思路.提出问题感知新知多媒体展示教科书第160页的问题〔问题略〕,然后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考虑并交流解法〕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练习:教科书第160页的填表.练习:教科书第160页的填表.这个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正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的边长,这与学生以前学过的正方形的边长求它的面积的过程互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这种互逆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平方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平方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平方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会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算术平方根,那么什么是平方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根。

2.自主探究(1)写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4,9,16。

(2)观察上面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我发现,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生2:我还发现,0的平方根是0,而负数没有平方根。

3.例题讲解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49(2)0.01(3)0.25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1:对于(1)49,我们可以直接写出它的平方根为±7。

生2:对于(2)0.01,我们可以先求出它的算术平方根,再写出它的平方根为±0.1。

生3:对于(3)0.25,我们同样可以先求出它的算术平方根,再写出它的平方根为±0.5。

生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生2:0的平方根是0。

生3:负数没有平方根。

5.练习巩固师: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巩固平方根的知识。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①64②0.04③1(2)判断题:①9的平方根是3。

()②0的平方根是0。

()③负数有平方根。

()6.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方根,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1:我学会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生2:我会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了。

生3:我对平方根有了更深的理解。

7.作业布置(1)教材P20习题1、2。

(2)预习下一节内容:立方根。

四、课后反思重难点补充:1.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平方,比如2的平方是4,那么你们能告诉我,哪个数的平方是4吗?生:2的平方是4。

七年级数学下《平方根》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平方根》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平方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平方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他们认真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正方形的面积,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8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同时,强调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3.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平方根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探究活动可以包括求一些数的平方根、比较不同数的平方根的大小等。

4.应用实践: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求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平方根等。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与提升:总结平方根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通过综合性题目,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方根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同时,注重实例教学,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PPT演示、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

同时,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初中平方根与立方根(教案)

初中平方根与立方根(教案)

初中平方根与立方根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

2. 学会计算平方根与立方根。

3. 能够应用平方根与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

2. 计算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应用。

二、平方根(10分钟)1. 讲解平方根的定义。

2. 演示如何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根。

3. 练习计算平方根。

三、立方根(10分钟)1. 讲解立方根的定义。

2. 演示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立方根。

3. 练习计算立方根。

四、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平方根与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练习应用平方根与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布置作业:练习计算平方根与立方根,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演示计算方法,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业布置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将继续深入讲解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和应用。

六、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10分钟)1. 讲解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

2. 演示如何应用性质计算平方根与立方根。

3. 练习应用性质计算平方根与立方根。

七、平方根与立方根的乘除法(10分钟)1. 讲解平方根与立方根的乘除法规则。

2. 演示如何应用规则计算平方根与立方根的乘除法。

3. 练习应用规则计算平方根与立方根的乘除法。

八、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综合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综合应用平方根与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练习综合应用平方根与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九、平方根与立方根在科学中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平方根与立方根在科学中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平方根与立方根在科学中的应用。

101平方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10套-平方根教案1

101平方根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10套-平方根教案1

这个关系说出1,4,9的平方根.
时,为使各次方根的
注意: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建立平方根的概
说法协调起见,常采
念,先不引入平方根的符号,给出的数是完全平方
用二次方根的说法.
数.
±3表示+3和一3两个数.这种写法学 生不太习惯,在以后 的教学中宜不断提
例1:
(课本165页的例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
至叽
根。
V196
方数时,可用计算器
应用
(4) 丁562,©56$
建议:要让学生明白各式所表示的意义;根据 平方关系和平方根概念的格式书写解题格式。平方 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两者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而 它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联系在于正数的负平方 根是它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根据它的算术平方 根可以立即写出它的负平方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 算术平方根来研究平方根.
建议: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x2=a中的a和x
有理数的平方根有一 个全面的认识•也是 平方根概念的进一步
的取值范围和取值个数得出.
根据上面讨论得出的结果填课本166页的表.
注:学生刚开始接触平方根时,有两点可能不 太习惯,一个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进行开 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这与学生过去遇到的运算结
7
教学目标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算和乘方运 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重点
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数的平方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平方根与立方根教案

平方根与立方根教案

平方根与立方根教案章节一:平方根的定义与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2. 掌握平方根的性质;3. 学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教学内容:1. 引入平方根的概念,举例说明;2. 引导学生探究平方根的性质;3. 讲解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平方根的概念,举例说明;2. 引导学生探究平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的平方根是虚数等;3. 讲解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如利用平方根的性质,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时,可以先找到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该正数,再求这个数的平方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平方根的概念;2. 学生能掌握平方根的性质;3. 学生能学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章节二:立方根的定义与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2. 掌握立方根的性质;3. 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教学内容:1. 引入立方根的概念,举例说明;2. 引导学生探究立方根的性质;3. 讲解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立方根的概念,举例说明;2. 引导学生探究立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立方根有两个,零的立方根是零,负数的立方根是虚数等;3. 讲解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如利用立方根的性质,求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时,可以先找到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该正数,再求这个数的立方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立方根的概念;2. 学生能掌握立方根的性质;3. 学生能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章节三: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运算教学目标:1. 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运算方法;2. 学会运用平方根与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运算方法;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平方根与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讲解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运算方法,如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时,可以先求该数的立方根,再求其平方根;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平方根与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先求其面积的平方根,再求其边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平方根、立方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平方根、立方根(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基本概念。平方根是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数的非负数解,立方根则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给定数的解。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如面积、体积计算中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即√(2^2)=2。
2.探索与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和求法,培养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将平方根、立方根与图形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4.数据观念与推理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5.数学交流与反思: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反思和总结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探讨了实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及其应用。整体来看,学生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时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从直观和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这两个概念的实际意义。例如,可以多举一些与面积、体积相关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应用。
-立方根的求法:学会计算简单实数的立方根。
举例:讲解平方根时,强调正数平方根的互为相反数性质,如√9=3和√9=-3,但通常情况下我们默认平方根为正数。在立方根方面,举例计算∛8,得出∛8=2,强调立方根的结果唯一性。
2.教学难点
-平方根的理解:学生容易混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难以理解负数没有平方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求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形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教案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教案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教案4一. 教材分析《平方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平方根的概念、求平方根的方法以及平方根的性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实数系统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学习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等概念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2.理解平方根的性质,能够运用平方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和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方根的概念,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完全平方数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巩固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平方根的应用,如在几何、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平方根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己总结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 ,请同学再试试看 可以怎样解?
(2)小组学习:课本第17页的第9题,探索从上面计算结果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立方根和开立方的定义.
2.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的特征.
3.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异同.
布置作业
课本第16页习题5.2第1、3、5、6题;
例题着眼于弄清立方根的概念,因此不仅用立方的方法求
立方根,且在书写上采用了语言叙述和符号表示相互补充的方
式,让学生学会从立方根与立方是互逆运算中寻找解题途径.
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探索并总结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立方根之间的关系。
拓展新知
(1)学生独立研究课本第14页的探究题,并不妨请同学再举几个例子,探索从上面的计算结果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学生联系开平方的概念,给出开立方的概念。
联系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根据上述问题类比地给出立方根的概念,初步体会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练一练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16页习题5.2的第2题.
(2)请学生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64, ,1,-1
体会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因此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这就是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8.
因为 =8,
所以x=2.
即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为2 m.
这个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成
问题的,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了新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会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试一试
(1)学生回忆平方根的概念,并联系上面的问题,请学生归纳得出立方根的概念。
知识重点
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情境导入
问题(1):某工厂要制作一个容积为8 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但不知道包装箱的边长应该取多少?请你帮帮他们。
(学生小组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板演.)
解:设容积的边长为x m,则
问题是什么数的立方会等于8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后反思:
深入探究
完成课本第13页的探究题:
(1)对于 ,可以进一步追问学生,除了2以外是否有其他的数,它的立方也等于8呢?对于下面几个问题可以类似设问.
(2)思考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并追问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一个负数有几个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什么?(学生独立探究,再小组合作交流,给出立方根的性质)
(3)尝试用符号给出数a的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并问a可以取什么数?)
填写课本第14页归纳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让学生感受任何一个数都有立方根,以及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
巩固新知
例1(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0
(2)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0,-1,-343,-0.729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5) ;(6)
(7)
请学生思考数的平方根与数的立方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学生小组讨论后,请学生相互补充.)
例3:判断题:
(1)64的立方根是 = ()
(2) 是- 的立方根()
(3) ()
(4)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和1()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
4、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5、使学生理解“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即 .
6、渗透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