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同步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时作业 5 山水田园诗四首

合集下载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5. 山水田园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5. 山水田园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doc

“绵里藏针”还是“海底捞针”?毕淑敏文集《心灵处方》(作家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中有一篇叫《钻影》的小说,其中写了这么一段话:鉴赏家是在成堆的真品中,慧眼剔识闯入者。

编辑是在成百上千以至上万的草稿当中,挑选出尚堪打造的毛坯。

这种沙里淘金绵里藏针的性质,日复一日,编辑越来越具有同情与兼容的好脾气……作者写这段话旨在赞扬编辑们的辛苦工作和牺牲精神,但是“绵里藏针”一词实在是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绵里藏针”的意思是丝绵里面藏着针。

形容柔中有刚。

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无论“绵里藏针”是作为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来用,写的都是人的性格。

与从众多稿件中挑选出可堪加工的稿件不搭界。

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把小说中的“绵里藏针”改为“海里捞针”或“大海捞针”就妥当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陈两森走近作者(续上表)相关知识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

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杜甫《江村》。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王维《过香枳寺》。

6.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

识记字音渚.(zhǔ)膏腴..(ɡāo yú)晦暝.(mínɡ)葵藿.(huò) 霁.色(jì) 畋.渔(tián)“田”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外部有表示田地范围的大长方块,里面是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或沟渠。

本义为农田,后泛指耕地,又引申为主管农业的田官、田猎,还引申为动词,耕种。

“田”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田”的字大都与田地或耕种有关,如“畴”“畔”“畦”“界”等。

“田”也可以作声符,如“佃”“畋”“甸”“钿”等。

宿建德江阅读《宿建德江》,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文档: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这四首诗,了解孟浩然、祖咏、储光羲、孟郊的生平及其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2.体味这四首诗在写景、状物、抒情各个方面的独到之处。

3.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领悟诗的意蕴。

4.在诗歌鉴赏分析中,领略这四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

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

不须①飞盖②护戎装。

注①须:用。

②飞盖:飞车之盖。

诗意解读十里田畴,稻谷已经成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味;农家的疏篱上,点缀着朵朵鲜活的槿花。

果实累累,有的青,有的黄,显示出璀璨的色泽,勃勃的生机。

从秋之晨那润泽的雾气中感到秋的降临,一抹淡淡的浮云遮住太阳,树林深密处已觉凉爽宜人。

驾车行驰于江村道中,倾心于这自在清新、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不用留恋荣耀的仕途。

名句识记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

考点演示该词寄托了作者的哪些感情?答案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对奔走仕途,而不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碌碌生涯的厌倦和对回归到质朴的田园生活中的渴望。

一、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即所谓“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

他是不甘隐沦而以隐沦终老的诗人。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恬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有《孟浩然集》,存诗两百余篇。

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

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

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

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

《全唐诗》编诗一卷。

祖咏的诗现存不多,诗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他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又促使他写出了自己甘愿弃笔从戎、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练习及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练习及答案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山水田园诗四首单元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基础巩固1.填空(1)《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体裁)。

诗的后两句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终南望余雪》的作者是祖咏。

诗的后两句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3)《田家杂兴八首(其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储光羲。

诗的最后两句是: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4)《游终南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代表诗作,选自《全唐诗》。

2.选择题(1)下列对《宿建德江》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在短短的20个字中却包含了大量信息:日暮江畔夜景,游子旅客愁情。

B.前两句是景物描写,为游子创设了一种凄凉哀怨的意境,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似写景,却是写情,达到情景交融、水乳一体的统一。

D.诗人善于用字:一个“低”字,一个“近”字,十分传神,堪称“诗眼”。

答案 B(2)下列对《终南望余雪》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祖咏的一首应试诗。

从体裁上看,当是五言绝句。

B.这是一首纯写景诗,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能力,独到的眼光,描绘了终南雪景的壮丽。

C.诗的语言在平淡中见深奇,这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D.诗的结尾一句,含意丰富,有弦外之响、韵外之旨。

答案 B(3)下列四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顶峰,它的繁华与唐代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

B.储光羲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思想与晋代陶渊明有相通之处。

C.孟浩然的诗,有一种“隐士”情结,可见他是一位甘于平淡的作家。

D.贾岛的诗与孟郊的诗风格相近,多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

答案 C(4)下列对《游终南山》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B.“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显然不符合事实,有损诗的艺术特色。

C.这首诗在写景中抒情,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一单元5山水田园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习题:第一单元5山水田园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5山水田园诗四首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登池上楼》)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洲西涧》)7.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储光羲《钓鱼湾》)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美字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美文终南山居山里的早晨是如此清冷,风如水,拂过我冰凉的面颊。

我裹了件极宽大的棉斗篷,在院子里晃悠,它盖住了我的脚面,几乎要拖到地上。

在师父的吩咐下,满院的落叶已经被我打扫干净,可满山飘荡的寒意并不会就此扫除。

其实照我的想法,我宁愿叫落叶一片片飘落在我的脚下,在院子里铺上厚厚的灿烂的垫子,走在上面发出欢快的“嚓嚓”声,像落叶回归大地的吟唱,像深秋最后的道别。

道别。

人生就是一次次场景不同、对象不同的道别,如果我们能像对待落叶、对待季节一样,任它们远去,虽有留恋、感伤但不执着不放,想来人生便不会这么辛苦。

冬天还是来了。

下雪了,好大的雪,记忆里只有小时候曾有过。

我在院子里堆起了雪人。

可是雪太干燥了,想在手里捏个雪球都是徒劳,只好胡乱堆了个丑丑的怪物。

可这丝毫没有打击我的兴致。

我兴冲冲地跑进跑出,拿来小小的圆锥形的檀香,插在脑袋正中做鼻子;翻出一颗红尖椒做嘴唇;又拾来两枚杏核,摁在脑袋上方做眼睛;然后拿来我平时戴的斗笠赠予他,并递了根翠绿的竹竿,插在他的身上。

装扮完毕,我颇为得意,叫来师兄一起欣赏我的雪地艺术。

古板的师兄虽然不能理解我总是来无影、去无踪的莫名情绪,但对于我心血来潮的原创雪人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天寒地冻,喝酒驱寒。

用灵芝、枸杞、石榴子泡制而成的药酒,拿滚水烫好,斟入雪白的酒杯中。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我们相视而笑,饮下永恒的情谊,饮下无尽的悲伤;饮下终南山千万年的孤独,还有你我的相遇和别离。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5+山水田园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5+山水田园诗四首+Word版含答案.doc

5山川田园诗四首课时训练 5 山川田园诗四首一、夯基训练1.补写出以下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日暮客愁新。

( 《宿建德江》) (2) 终南阴岭秀 ,。

( 《终南望余雪》) (3) 我情既浩大 ,。

( 《田家杂兴八首( 其二 ) 》 ) (4), 翔集依我庐。

( 《田家杂兴八首( 其二 ) 》 ) (5) 《田家杂兴八首( 其二 ) 》中“,”两句写出了诗人以酒为伴而与南山终老的梦想。

答案 :(1)移舟泊烟渚(2) 积雪浮云端(3)所乐在畋渔(4) 禽雀知我闲(5)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2. 填空。

山川田园诗分红和两类。

山川诗主要以山川作为描绘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川诗源于南朝( 宋 ), 田园诗源于晋代, 以唐朝、为代表。

这种诗以描绘自然风光、乡村光景以及安适淡泊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 风格安静淡雅, 语言清丽洗炼, 多用手法。

答案 : 山川诗田园诗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白描二、延长阅读3.阅读下边这首唐诗 , 达成第 (1)~(2) 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1) 诗人是如何描述洞庭湖水的?请联合首联、颔联剖析。

参照答案 : 一个“平”字 , 可见湖水涨溢, 漫出堤岸 , 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情景, 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大气概。

此时 , 诗人面对洞庭, 极目眺望 , 则不单水岸相平, 并且表现出水天相接的情景 , 仰观俯瞰 , 天空照耀湖中, 仿佛是湖水包孕了天宇。

“涵虚”, 足见其大 ; “混太清” , 足见其阔。

这样壮阔的湖面, 自然风云激荡 , 波浪汹涌 , 古老的云梦泽仿佛在惊涛中沸滚蒸腾 , 宏伟的岳阳城仿佛被巨浪触犯得摇荡不已。

一个“蒸”字, 一个“撼”字, 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拥有了自觉的意识, 静态的景致由此获得了飞扬的动势, 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成效。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5山水田园诗四首含答案

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5山水田园诗四首含答案

5山水田园诗四首课时训练5山水田园诗四首一、夯基训练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 (2)终南阴岭秀, 。

(《终南望余雪》) (3)我情既浩荡, 。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4) ,翔集依我庐。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5)《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中“, ”两句写出了诗人以酒为伴而与南山终老的愿望。

答案:(1)移舟泊烟渚(2)积雪浮云端(3)所乐在畋渔(4)禽雀知我闲(5)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2.填空。

山水田园诗分成和两类。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 ,田园诗源于晋代,以唐代、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手法。

答案:山水诗田园诗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白描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人是如何描绘洞庭湖水的?请结合首联、颔联分析。

参考答案: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溢,漫出堤岸,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

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

“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

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

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致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解析:这首诗的前两联写景,其中“平”“混”“蒸”“撼”这四个动词是关键,从中不难领会出壮观的景象和雄伟的气势。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5.山水田园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1)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5.山水田园诗四首 Word版含解析 (1)

“绵里藏针”还是“海底捞针”?毕淑敏文集《心灵处方》(作家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中有一篇叫《钻影》的小说,其中写了这么一段话:鉴赏家是在成堆的真品中,慧眼剔识闯入者。

编辑是在成百上千以至上万的草稿当中,挑选出尚堪打造的毛坯。

这种沙里淘金绵里藏针的性质,日复一日,编辑越来越具有同情与兼容的好脾气……作者写这段话旨在赞扬编辑们的辛苦工作和牺牲精神,但是“绵里藏针”一词实在是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绵里藏针”的意思是丝绵里面藏着针。

形容柔中有刚。

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无论“绵里藏针”是作为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来用,写的都是人的性格。

与从众多稿件中挑选出可堪加工的稿件不搭界。

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把小说中的“绵里藏针”改为“海里捞针”或“大海捞针”就妥当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陈两森走近作者(续上表)相关知识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

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杜甫《江村》。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王维《过香枳寺》。

6.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

识记字音渚.(zhǔ)膏腴..(ɡāo yú)晦暝.(mínɡ)葵藿.(huò) 霁.色(jì) 畋.渔(tián)“田”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外部有表示田地范围的大长方块,里面是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或沟渠。

本义为农田,后泛指耕地,又引申为主管农业的田官、田猎,还引申为动词,耕种。

“田”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田”的字大都与田地或耕种有关,如“畴”“畔”“畦”“界”等。

“田”也可以作声符,如“佃”“畋”“甸”“钿”等。

宿建德江阅读《宿建德江》,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

《终南望余雪》 本诗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 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 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 风姿横亘关中,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 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 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抒写了这首忧国忧 民、清奇冷峻的小诗。
山水田园诗
所谓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 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 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 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 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 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 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 或者情景交融。
5.我情既浩.荡. 6.所乐在畋.渔.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阴: 山之北,水之南 霁色:雨雪初晴时的阳光 尚: 崇尚、喜好 膏腴: 肥沃,此泛指富贵 浩荡: 坦荡 畋渔: 打猎,捕鱼
7.山泽.时晦.暝. 8.绕屋树.桑榆 9.兀.然.倾一壶 10.南山塞.天地 11.高峰夜留.景. 12.声拂万壑清.
[悟情感] 5.“城中增暮寒”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它是全诗的点题句。诗人遥望终南山余雪,想到“下雪不冷 化雪冷”,想到长安还有千万贫穷百姓缺衣少食,不知他们能否在饥寒 中渡过难关,流露出关心人民疾苦之意。
三、阅读《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6.“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四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五)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诗句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C.所愿在悠游,州县莫相呼D.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C [“悠”应该写作为“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林表..明霁色(树梢)B.相与尚膏腴..(肥沃,此泛指富贵)C.高峰夜留景..(残留着日光)D.山泽时晦暝..(隐晦曲折)D [“晦暝”应该解释为“昏暗”。

]3.下列对《宿建德江》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在短短的20个字中却包含了大量信息:日暮江畔夜景,游子旅客愁情。

B.前两句是景物描写,为游子创设了一种凄凉哀怨的意境,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似写景,却是写情,达到情景交融、水乳一体的统一。

D.诗人善于用字:一个“低”字,一个“近”字,十分传神,堪称“诗眼”。

B [“凄凉哀怨”分析不当,这里流露出的是“愁”。

]4.下列对《终南望余雪》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祖咏的一首应试诗。

从体裁上看,当是五言绝句。

B.这是一首纯写景诗,诗人以独特的审美能力,独到的眼光,描绘了终南雪景的壮丽。

C.诗的语言在平淡中见深奇,这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D.诗的结尾一句,含意丰富,有弦外之响、韵外之旨。

B [“终南雪景”不当,诗人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

]5.下列对《游终南山》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B.“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显然不符合事实,有损诗的艺术特色。

C.这首诗在写景中抒情,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D.作者在语言上追求“硬”“险”,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B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是“奇险”。

在同一地方,“夜”与“景”(日光)互不相容;作者硬把它们安排在一起,突出一个“奇”字。

但细玩诗意,“高峰夜留景”,不过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还留有落日的余辉。

极言其高,又没有违背真实。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顶峰,它的繁华与唐代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

B.储光羲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思想与晋代陶渊明有相通之处。

C.孟浩然的诗,有一种“隐士”情结,可见他是一位甘于平淡的作家。

D.贾岛的诗与孟郊的诗风格相近,多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

C [“甘于平淡的作家”分析不当。

](教师用书独具)根据文意,依照画线句的句式,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翻开古往今来的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

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关心民间疾苦读陆游、辛弃疾,你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教师用书独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

一张百圆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①______________。

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的价值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②______________,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

③________________,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是对“得到它”的原因分析,主要是因为有价值;②结合后面关于“土地”在不同地方的价值不同,总结为位置决定价值;③句结合“最大价值”可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答案★]①就是因为它有自身的价值②位置决定价值③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渡湘江①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①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不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

A [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A项,“回想它秋天时荒芜和破败”是没有依据的,“迟日园林悲昔游”,从诗中来看,景依旧是迟日繁华,而从注释中可以知道,人的处境却已变为流放赴边,此句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

]8.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

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今春花鸟作边愁”。

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

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

(答“以乐景写哀情”“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抓住从薄暮到深夜的特征,描绘了一幅“山间初夜图”:夕阳西下、群壑蒙烟、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欲归、烟鸟栖定。

B.“孤琴候萝径”写诗人独抱古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长满藤萝的小径上,痴痴期盼友人丁大的到来,期待知音之象跃然纸上。

C.诗人运用视觉、感觉、听觉等写景,笔意在若有若无间挥洒自如,点染空灵,将暮后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

D.从表面上看,前六句只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才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人一开始就在写候友,只是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

A [A项,“樵人欲归”分析不当,“归欲尽”的意思是差不多走尽了。

]10.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抒发了对丁大归宿的期盼之意和对丁大的挂念与信任之情。

抒情主人公不心焦,不抱怨,表现出异常平静的心态。

(教师用书独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感讽·其五李贺①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晴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释】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

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

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写石。

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的啜泣的景象。

B [B项,“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理解错误,只是写月色迷人。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是以张仲蔚自况,委婉地表达感情,抒发了诗人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读诗书,书案都快朽烂了,还是一事无成的苦闷之情。

“案将朽”三字极为沉痛,把自己满肚子的委屈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表达了不愿局促一隅,碌碌无为,希图见用于时的强烈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