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洗涤剂的生产》教案3

合集下载

苏教版选修化学与技术《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说课稿

苏教版选修化学与技术《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说课稿

苏教版选修化学与技术《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是苏教版选修化学与技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合成洗涤剂的生产原理、原料的选择、工艺流程等相关知识。

2. 学科地位和作用化学与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洗涤剂的生产过程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合成洗涤剂的生产原理、合成反应机理和工艺流程等基础知识;了解洗涤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和安全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洗涤剂的使用安全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合成洗涤剂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洗涤剂中主要成分的选择和作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措施和环保要求2. 教学难点•合成反应机理的理解和解释•实验操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三、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洗涤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洗涤剂的认识和疑问。

让学生思考洗涤剂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以及洗涤剂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知识讲解与实验示范•通过课件或板书,对合成洗涤剂的生产原理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合成反应的机理和主要原料的选择。

•展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实验示范,如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 实验操作与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实验结束后,辅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合成洗涤剂的生产过程的理解。

4. 学习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合成洗涤剂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回答一些问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洗涤剂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环保建议。

高二化学合成洗涤剂的生产

高二化学合成洗涤剂的生产



对生态而言,未分解或是残留的化学物质, 随着家庭废水的流出,进入地下水道,污 染水质、土壤,甚至毒害水体、土壤中的 动植物。 若在厕所水箱内装置消毒液,会杀死化粪 池内的厌氧菌,不利于粪便分解,绝对不 宜使用。 不少化学物质具有不易分解的特性,一经 长时间的累积,再加上食物链的作用,将 对人体及环境造成更大的伤害。
一、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后,一定要用清水充分冲 洗。 二、家居应慎选清洁剂品牌,最好选用无磷、无 苯、无荧光增白剂的清洁剂,但使用时一定要漂 洗干净。
三、存放或使用各种清洁剂应单独存放, 单独使用,不可混合使用。 四、注意使用方法。因为再好的清洁剂,若使用不当,也会给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洗蔬菜、水果时 用洗洁精洗蔬菜、水果时,洗涤液浓度 应为0.2%,浸泡时间 以5分钟为宜;浸 泡后还需反复用流动清水冲洗。
不少人以为增加洗洁精的用量可以清
除餐具上的细菌,其实是一种错误想 法。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普通餐具洗洁精不 具有消毒作用,它只能机械地消除餐 具上的一部分细菌,且清除率非常低。 相反地,它还极易感染细菌,这些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随时依附碗碟上的洗涤剂残液进入 人体。
有人把多种洗涤剂、消毒剂混合使用,
棉布
棉布的耐碱性强,不耐酸,可用各种肥皂或 洗涤剂洗涤。洗涤前,可放在水中浸泡几分钟, 贴身内衣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使汗渍中的蛋白 质凝固而粘附在服装上,且会出现黄色汗斑。 用洗涤剂洗涤时,最佳水温为40~50℃。
毛料 羊料不耐碱,故要用中性洗涤剂进行洗涤。 且易缩水,一般采用干洗。
涤纶织物 先用冷水浸泡15分钟,然后用一般合成洗涤剂洗 涤,洗液温度不宜超过45℃。领口、袖口较脏处可用 毛刷刷洗。洗后,可轻拧绞,置阴凉通风处晾干,不 可曝晒,不宜烘干,以免因热生皱。 腈纶织物 基本与涤纶织物洗涤相似。先在温水中浸泡15分 钟,然后用低碱洗涤剂洗涤,要轻揉、轻搓。厚织物 用软毛刷洗刷,最后脱水或轻轻拧去水份。纯腈纶织 物可晾晒,但混纺织物应放在阴凉处晾干。 锦纶织物 先在冷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一般洗涤剂洗涤 (含碱大小不论)。洗液温度不宜超过45℃。洗后通 风阴干,勿晒。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化学与技术》3.《合成洗涤剂的生产》精编教案 苏教版选修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化学与技术》3.《合成洗涤剂的生产》精编教案 苏教版选修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化学与技术》3.2《合成洗涤剂的生产》精编教案苏
教版选修2
[知识回顾]
2肥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钠,它是如何制取的?
3简述肥皂的去污原理?
4叙述苯、甲苯的化学性质及不同之处。

[知识归纳]
苯环上连有某些取代基(如—OH、烷基时),在苯环上取代基的邻位、对位被活化,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的基团进入苯环上的位置取决于苯环上原有基团的性质和反应物的性质。

当原取代基体积较大时,则新的取代基只能进入原取代基的对位。

[知识学习与探究]
5苯的磺化: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硫酸(H2SO4,即HO—SO3H)分子里的磺酸基—SO3H)所取代,硫原子直接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这种浓硫酸和苯发生取代的反应成为磺化反应。

可以在苯环上引入磺酸基。

磺化反应在现代化工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合成多种有机产品的重要步骤。

6苯环上引入烷基的方法:
7苯环与烯烃加成
8氯苯与格式试剂反应
9苯环与氯烷反应
根据前面学习的合成知识,试讨论探究由十二烷合成洗衣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烷基
苯磺酸钠的步骤,并指出哪些反应是取代反应。

十二烷 一氯十二烷
十二烷基苯 十二烷基苯磺酸 反应类型:
SO 3Na
C 12H 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练习]
3 说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去污原理,指出其亲油基、亲水基。

4 画出由硬脂酸甘油酯制取硬脂酸钠的实验装置,简述实验步骤,并用方程式表示。

5 查阅资料,了解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不同。

【化学课件】合成洗涤剂的生产

【化学课件】合成洗涤剂的生产

B .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应以带有支
链的为宜 C.在合成洗涤剂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洗涤效果 D.在合成洗涤剂中应以无磷助剂代替含磷助剂
【解析】
选项 A ,烷基是亲油憎水基,故碳原
子数不宜太多或太少,以12~18为宜,正确;选 项 B ,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应以直链 为宜,因为支链很难被细菌降解而使水体污染,
5~9,比较适中
洗涤效果不受影响
在酸性水中 洗涤效果降低
在硬水中
洗涤效果不受影响
生物降解性 可被微生物降解
无支链的可被微生物降解; 有支链的不易被微生物降解
例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常用洗涤剂的主要 成分。其结构可用 表示,左端为链烃基, 右端为极性基。根据这一结构特点,试分析和回 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分子在其水溶液表面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应 是 图 中 的 __________ 图 ( 填 写 序 号 ) 。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磺酸基除去,即可得到所需的化合物。
苯磺酸是有机强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在有机
分子中引入磺酸基后可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合成洗涤剂是烷基苯磺酸的钠盐,烷基是亲油部 分,磺酸基是亲水部分,其合成路线如下:
例2
下列有关合成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含碳原子的
个数以12钠,其结 构简式为 ,其中 疏水基 , —SO3Na 为 _________ 亲水基 为 __________ ,主要 合成路线如下:
发生上述变化的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思考感悟 (1)合成洗涤剂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用洗涤剂洗涤油渍和用纯碱刷锅利用的原理相 同吗? 【提示】 (1)①有的合成洗涤剂十分稳定,难以 被细菌分解,污水积累,使水质变坏。 ②有的合成洗涤剂含有磷元素,造成水体富营养 化,促使水生藻类大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降低,也使水质变坏。 (2)不同。洗涤剂洗涤过程中利用的是物理变化, 而纯碱刷锅则利用纯碱的碱性使油脂水解,是化 学变化。

高中化学专题三让有机反应为人类造福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教案苏教版选修22

高中化学专题三让有机反应为人类造福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教案苏教版选修22

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知识回顾]2肥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钠,它是如何制取的?3简述肥皂的去污原理?4叙述苯、甲苯的化学性质及不同之处。

[知识归纳]苯环上连有某些取代基(如—OH、烷基时),在苯环上取代基的邻位、对位被活化,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的基团进入苯环上的位置取决于苯环上原有基团的性质和反应物的性质。

当原取代基体积较大时,则新的取代基只能进入原取代基的对位。

[知识学习与探究]5苯的磺化: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硫酸(H2SO4,即HO—SO3H)分子里的磺酸基—SO3H)所取代,硫原子直接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这种浓硫酸和苯发生取代的反应成为磺化反应。

可以在苯环上引入磺酸基。

磺化反应在现代化工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合成多种有机产品的重要步骤。

6苯环上引入烷基的方法:7苯环与烯烃加成8氯苯与格式试剂反应9苯环与氯烷反应根据前面学习的合成知识,试讨论探究由十二烷合成洗衣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烷基苯磺酸钠的步骤,并指出哪些反应是取代反应。

十二烷一氯十二烷十二烷基苯十二烷基苯磺酸反应类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练习]3说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去污原理,指出其亲油基、亲水基。

4画出由硬脂酸甘油酯制取硬脂酸钠的实验装置,简述实验步骤,并用方程式表示。

5查阅资料,了解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不同。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高中化学 3.2 合成洗涤剂的生产课件3 苏教版选修2

高中化学 3.2 合成洗涤剂的生产课件3 苏教版选修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普通洗衣粉的
主要成分。其结构可用图形 来表示, 端为链烃基, 端为极性基。根据
这一结构特点,试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
(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在水溶液表面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应是下列各图
中的
图(填序号),理由是

(2)进入水内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可能会以下列结构形式中的 存在(填序号)。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原料
肥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成洗涤剂
(以硬脂酸钠为例)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例)
动植物油脂(属于生物质原料,成 石油产品(属于化石原料,价格便宜,
本较高但可再生)
但不能再生)
分子 结构
C17H35COON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水溶 液 pH 在酸性 水中 在硬 水中 生物降 解性
肥皂 (以硬脂酸钠为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 肥皂和洗涤剂不同,尽管两者都可以去除油渍。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 和碱制成的,而洗涤剂则是人工合成的材料。 1.合成洗涤剂的优点。 (1)肥皂不适合在硬水中使用,而合成洗涤剂的使用不受水质的限制。因为 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会跟肥皂生成高级脂肪酸钙、镁盐类沉淀,使肥皂丧失 去污能力。而合成洗涤剂在硬水中生成的钙、镁盐类能够溶于水,不会丧失 去污能力。 (2)合成洗涤剂去污能力强,并且适合洗衣机使用。 (3)合成洗涤剂原料便宜。制造合成洗涤剂的主要原料是石油,而制造肥皂 的主要原料是油脂,石油比油脂更价廉易得。
第二单元 合成洗涤剂的生产
1.认识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与去污原理。 2.应用有机化学知识理解并掌握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反应。 3.了解洗涤剂的其他辅助成分,如助剂、泡沫促进剂、织物柔顺剂等的作用。

初中化学做洗涤剂教案

初中化学做洗涤剂教案

初中化学做洗涤剂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洗涤剂的作用原理
2. 掌握制作洗涤剂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
1. 洗涤剂的作用原理
2. 制作洗涤剂所需材料和步骤
教学准备:
1. 实验用具:玻璃烧杯、搅拌棒等
2. 实验材料:肥皂碱、酒精、水等
3. 教学ppt
教学步骤:
1. 介绍洗涤剂的作用原理,让学生了解洗涤剂是如何起到去污、分散污渍、乳化油脂等作用的。

2. 展示制作洗涤剂的材料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肥皂碱、酒精、水等材料在洗涤剂中的作用,并说明制作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洗涤剂的制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让他们思考洗涤剂的制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

5. 结合实际应用,讨论洗涤剂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洗涤剂的作用原理,掌握制作洗涤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苏教版选修化学与技术《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化学与技术《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化学与技术《第二单元合成洗涤剂的生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合成洗涤剂基本原理及生产过程;2.能够独立进行洗涤剂的生产实验;3.学生能够思考洗涤剂生产对环境、健康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素材、设计配方,使产品达到最佳的运用效果。

##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单元主要内容涵盖以下五个方面:4.合成洗涤剂的工业生产与生产原理;5.了解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品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6.分析原料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7.学习洗涤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8.探究洗涤剂生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所带来的影响。

## 三、教学时间安排本单元教学总时间安排为6个课时,其中理论课3个课时,实验课3个课时。

## 四、教学方法及顺序本单元教学采用前置教学、实验辅导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首先讲授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原理、生产过程和日常运用,进而为后续实验探究活动提供基础知识。

实验辅导环节中,教师通过现场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以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次洗涤剂生产,提高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本单元教学顺序安排如下: ### 第一课时: #### 上午: 1.自我介绍。

2.学生问答互动,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洗涤剂?”“你知道什么是合成洗涤剂吗?”为引出本单元学习主题。

3.教师讲解“合成洗涤剂的工业生产与生产原理”,并介绍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化学物质。

#### 下午: 1.课堂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洗涤剂生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2.学生听取洗涤剂相关实验要点及注意事项,为后续实验做好准备。

### 第二课时:#### 上午: 1.复习上节课内容,梳理原理和产品种类。

2.讲解“原料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重点讲解原料比例、配方及不同原料组合的性能差异。

#### 下午: 1.实验辅导,教师现场演示生产方法,并讲解实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洗涤剂的生产》教案
知识要点
1.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2.了解合成洗涤剂的结构特点。

3.通过实例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知道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1.肥皂的主要成分是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极性的 基,二是非极性的 基。

2.写出肥皂(硬脂酸钠)水中加入氯化钙和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 。

3.在洗涤衣物时,肥皂是通过 、
、 三种主要作用达到去污目的的。

4.皂化反应是指 。

5.合成洗涤剂的生产原料是 、 、 。

在合成洗涤剂的分子中同时具有 基和 基。

6.表面活性剂又称 。

精细化学品除了表面活性剂、 外,一般按用途可分为多种。

精细化学品及其生产特点有 、 。

方法导引
1.肥皂的去污原理:肥皂的去污是高级脂肪酸钠起作用。

从结构上看,它的分子可以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极性的-COONa 或-COO -,它可以溶于水,叫做亲水基;另一部分
是非极性的链状的烃基-R ,这一部分不溶于水,叫做憎水基。

憎水基具有亲油的性质。

在洗涤过程中,污垢中的油脂跟肥皂接触后,高级脂肪酸钠分子的烃基就插入油滴内。

而易溶于水的羧基部分伸在油滴外面,插入水中。

这样油滴就被肥皂分子包围起来。

再经摩擦、振动、大的油滴便分散成小的油珠,最后脱离被洗的纤维织品,而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从而达到洗涤的目的。

2.合成洗涤剂:合成洗涤剂是根据肥皂去污原理合成的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的物质。

主要有烷基磺酸钠(R -SO 3Na)、烷基苯磺酸钠()等。

3.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比较
⑴制造肥皂需要消耗大量油脂,但是油脂是可以再生的。

制造合成洗涤剂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可以节省食用油脂,但是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⑵肥皂在自然界能被微生物分解,不会累积污染水源。

有些合成洗涤剂很稳定增长,不能被除微生物分解,能积累而污染水源。

近年来用直链烃基来代替洗涤剂分子中的支链烃基,SO 3Na R
而具有直链烃基的洗涤剂是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的。

⑶肥皂在硬水中使用时能跟Ca 2+和Mg 2+
形成不溶于水的钙盐和镁盐,浪费了部分肥皂。

合成洗涤剂跟Ca 2+和Mg 2+不能形成不溶性盐,所以它可以有效地在硬水中使用。

⑷肥皂经长时间储存容易变质,合成洗涤剂不易变质。

4.肥皂的工业制法
⑴生产原理:利用皂化反应制肥皂
⑵生产流程:动、植物油NaOH ───→皂化反应混合物食盐───→盐析
高级脂肪酸钠加工───→肥皂 ⑶盐析: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的过程叫肥皂的盐析。

⑷注意事项
①食盐的作用:一是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盐的溶解性;二是使肥皂胶体容易凝聚而析出。

②制取肥皂时,还要加入多种形式填充料、抗氧剂、香料、着色剂、杀菌剂等。

【例题1】热的饱和肥皂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不会析出固体或产生沉淀的是( )
A .氯化钙
B .稀H 2SO 4
C .食盐
D .酒精
【解析】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将氯化钙加入肥皂水中会产生沉淀:Ca 2+
+2RCOO -→(RCOO)2Ca↓。

稀H 2SO 4加入肥皂水中会产生不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沉淀:RC OO -+H +→RCOOH↓。

食盐加入肥皂水中会发生盐析,使肥皂析出;酒精与肥皂水互溶。

【答案】D
【例题2】可以判断油脂的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是( )。

A .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 .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 .反应静置后,反应液分为两层
D .反应静置后,反应液不分层
【解析】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要判断反应有无基本完成,关键要看反应后有无油脂存在或根据生成物的性质加以判断。

油脂跟氢氧化钠未反应前分层,发生完全反应皂化后,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盐、甘油和水的混合物,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所以C 项错误;高级脂肪酸钠盐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即皂化反应前后反应液均呈碱性,不能依据石蕊试纸变蓝判断反应是否完全,所以A 项错误;反应液不会呈酸性,也不会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B 项错误。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