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油墨的基本知识
凹版油墨配方

凹版油墨配方
凹版油墨是一种可印刷的颜料组合,通常由颜料、树脂、稀释剂和添加剂等组成。
凹版油墨常用于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等不同材质的表面印刷。
在制备凹版油墨的过程中,颜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成分。
颜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印刷材料的属性和要求,以及所需要的颜色和效果来进行较为精细的筛选。
一般来说,颜料应该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光、抗水、稳定等特性,才能满足印刷的要求。
同时,凹版油墨的颜色精度也很重要,因此在选择颜料时,还应考虑颜色鲜艳度、均匀度和光泽度等。
凹版油墨中的树脂是另一个重要成分。
树脂是凹版油墨的粘结剂,它能够将颜料与印刷材料牢固结合。
因此,树脂的质量决定了油墨的耐磨、粘附性能等。
常见的树脂种类有醇酸树脂、酮酸树脂、聚酰胺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等。
不同种类的树脂有着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凹版油墨的配方中,需要根据印刷材料,印刷设备和印刷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
凹版油墨的稀释剂可以使凹版油墨的流动性更好,因此需要添加适量的稀释剂。
常用的凹版油墨稀释剂有丙酮、甲苯等有机溶剂。
除了以上的成分外,凹版油墨还需要添加一些助剂来提升其性能,如消泡剂、抗菌剂、干燥助剂等。
这些助剂可以提高油墨的稳定性、防止腐败和增强印刷效果。
总的来说,凹版油墨的配方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成分的特性,制定出最佳的组合方案。
不同的印刷材料和印刷效果需要不同的配方,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各种成分的平衡,确保凹版油墨具备较好的粘着性、流动性和色彩鲜艳度,为印刷工作提供优质的印刷效果。
凹版印刷油墨

凹版印刷油墨一、凹版印刷简介凹版印刷是印版的图文部分凹入版的平面部分(非图文部分)的一种印刷。
当印刷时,把油墨涂布于印版的凹纹中,然后用刮擦的方法除去非图文部分的油墨进行压印,使油墨转移到印刷基材上,其印迹厚实,线条凸起,可套印各种颜色。
二、凹印油墨的性质:它不同于凸版印刷油墨的特点是粘性小。
(1)、油墨易于填充于凹入图文内。
(2)、揩试版面时,非图文部分的油墨要容易揩去。
(3)、印刷时,凹入图文内的油墨要容易转移到印刷基材上。
(4)、印刷后,印品上的油墨要保持图文清晰,凸起并能迅速干燥。
(5)、印品在折叠时,不断裂、不脱落。
鉴于凹印油墨具有以上性质,因而在设计油墨时应考虑以下的因素:(1)、流动性:要使油墨具有好的流动性,大量减少触变性和屈服值,这要求油墨中颜料含量不能太低,介质对颜料浸润愈好,触变性也愈小。
若触变性太大则会首先出现油墨的流平性不好、油墨传递不良等现象。
(2)、粘度:粘度是和流动性息息相关的,粘度的状况决定了油墨的转移率。
粘度太小则会出现针孔,发虚不平实等现象,粘度太大则会出现刮痕、咬色、糊版等现象。
通常现在的供应粘度是50-60秒(Zahncup #2),而印刷粘度则会在25-30秒甚至40-50秒都有可能,这与车速有关。
(3)、干燥性:凹印油墨是属于挥发干燥型:A、由于凹印机速度快,100-150m/min。
B、墨膜厚度9-20微米。
因而光靠底材吸收及氧化结膜是不可能,使墨膜干透的,其干燥速度的快慢可通过调节溶剂中快干与慢干溶剂的配比来达到合适的干燥速度。
干燥速度与印刷速度、印刷环境的温度、湿度也有关系。
(4)、印刷适性:主要是指油墨的流动传递性、刮刀角度及压力大小的调整,能使印刷品获及良好的印刷效果。
(5)、安全及毒性:如无甲苯及水性墨是低毒安全的。
三、高式凹印油墨系统:Cellacoat(NC) Toluene for paper/Board/FoilNo TolueneW/BMultigloss toluene for PE filmSTELLAR alcohol for BOPP/peal BOPPMIL toluene BOPP/PE(lamination)ASTRALAM alcohol BOPP/PET(lamination)。
凹版油墨(三)090427

凹版油墨(三)二)配方设计原则。
照相凹版油墨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它与其它几种印刷方法完全不同,油墨膜是不受压的,第二点是它的应用粘度非常小(比染料型的柔性凸版油墨还要小)。
照相凹版油墨是表面张力比较小(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斑点)、非常稀薄而粘度低(这样,刮刀的压力可以小些刮刀对滚筒的压力一般为7公斤力/厘米2,从而可以减少磨耗,印品的效果也比较好)的流动体。
它可以用泵来输送(在欧洲,一般凹版油墨的实用粘度为柴(恩)氏杯15~25秒—18~56厘泊)。
可以理解,油墨的粘度太大时就不易充填入凹版的着墨孔内,刮刀既不能满意地刮去非图文部分上的油墨,着墨孔内的油墨也不易全部转移到纸(或其它承印物)上去。
反之,如果油墨的粘度太小,则印迹容易发生铺开变形,失去网点(不易辨认)而得不到良好的复制效果,高调部分满意而低调处却容易起斑点。
现代的高速轮转凹印机的速度为300—450米/分。
我们知道,油墨由印版着墨孔内转印到纸上主要是由于毛细引力所致,但即使是最佳条件,着墨孔中的油墨也只有75%的量能转印到纸上,一般情况则只有60%左右的量能转印。
增加油墨转移性的因素很多,油墨粘度小些,印刷速度低,纸张光滑而吸收性好,增加印刷压力,着墨孔窄小等等均可增加油墨的转移性。
照相凹版油墨还应具有足够的内聚力,以平衡一定的离心力而使自己保持在印版的着墨孔内,但粘附力要小,这样才能使油墨易于在瞬间压印下完全离开着墨孔。
可以理解,油墨对纸张的粘附力应当大于它对金属版的粘附力。
油墨应当具有适当的再溶解性(复溶性),这样才不至于在印版着墨孔内干结,沉积,油墨如果在印版着墨孔内干结沉积则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复制效果,高调部分也容易丢失,造成糊版之弊。
照相凹版油墨是典型的挥发性干燥油墨(虽然柔性凸版、滤过版以及轮转胶印油墨中都有采用挥发干燥的原理),它们的干燥速度取决于1.溶剂在油墨中的蒸发压;2.溶剂通过油墨膜表面的扩散速率;3.溶剂从印品中蒸发的速度和效果。
凹版印刷油墨调色基础知识

凹版印刷油墨调色基础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凹版印刷油墨调色这档子事儿,这可真是一门有趣又超级重要的学问呢!
你想想看,就好比画画,咱得用对颜色才能画出好看的画呀,凹版印刷不也是这样嘛!油墨的调色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法,能把各种颜色调配得恰到好处。
比如说,你想印一张超级酷炫的海报,那颜色要是调不好,不就砸啦!
咱先来说说颜色的基本知识。
就像彩虹有七种颜色一样,油墨也有它的基本色呢,红、黄、蓝这可都是老大哥呀!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哎呀,就跟变魔术似的!你不信?那你试试把红色和黄色油墨混一混,嘿,橙色就出来啦!神奇吧!
然后呢,还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这些玩意儿呢!这就跟给颜色化妆一样,能让它们变得更漂亮或更特别。
比如说,想让一个颜色变暗一点,咋办?调调明度就行啦!这多有意思呀。
这时候可能有人就问啦,“那怎么才能调得准呢?”嘿嘿,这可就得靠经验和技巧啦!就好比你做饭,盐放多少得有数呀。
要仔细观察,不断尝试。
而且呀,不同的材料印出来的颜色效果还不一样呢,这可得长点心呐!
再来说说调色过程中的那些注意事项。
可不能马虎哟!一不小心弄错了,那可就麻烦大啦!就像走路一样,得一步一个脚印走稳咯。
我觉得呀,凹版印刷油墨调色真的是充满挑战又超级有趣的事儿。
只要
咱用心去学,去尝试,肯定能调出最棒的颜色,印出最牛的作品!咱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油墨调色,它可是能创造出大奇迹的呢!快动起来,去探索这神奇的油墨调色世界吧!。
凹版的印刷油墨常用溶剂介绍

凹版的印刷油墨常用溶剂介绍
凹版的印刷油墨常用溶剂:
醇类溶剂:乙醇(酒精)、异丙醇、正丁醇
酯类溶剂:醋酸乙酯、醋酸丁酯
苯类溶剂:甲苯、二甲苯
酮类溶剂:环己酮、丙酮、甲乙酮(丁酮)
由于凹版油墨是以挥发干燥为主,所以大部分采用高挥发性溶剂.
在油墨溶剂中我们把能够单独溶解油墨的溶剂称为真溶剂,把不能溶解油墨的溶剂称为假溶剂,把不能单独溶解油墨须和别的溶剂混合后才能溶解油墨的溶剂称为助溶剂.
以上列举的溶剂中象醋酸乙酯、丁酮、丙酮、甲苯、乙醇都属快干溶剂.
像醋酸丁酯、二甲苯、异丙醇、环己酮都属慢干溶剂.
在苯溶性表印油墨中不能单独使用苯类和其它类溶剂,应把苯类溶剂和醇类溶
剂预先混合好后再稀释油墨,其比例可参考油墨供应商提供的资料调配.
在复合里印油墨中(氯化聚丙烯型)苯类、酯类、酮类溶剂都为真溶剂.不可使用醇类溶剂稀释.为了降低成本,可使用苯类溶剂,但要根据干燥速度而定,其比例可参考油墨供应商提供的资料调配.
在pvc收缩膜油墨中只有酯类溶剂为真溶剂,苯类溶剂为助溶剂,不要单一加入苯类溶剂,而应将酯类溶剂和苯类溶剂混合使用.其比例可参考油墨供应商提供的资料调配.。
凹印油墨的主要特性及对印刷的影响

凹印油墨的主要特性及对印刷的影响油墨是印刷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
1.触变性:油墨的触变性是指油墨一经搅动、摩擦后即变得稀薄,其流动性增大,而静置一段时间后,油墨又会恢复到原来较稠的状态。
油墨在印刷传递过程中,经过墨斗和胶辊的转动摩擦,使其温度升高,于是流动性、延展性也随之增大,直至将油墨转移到印张后,由于外力消失,其流动性、延展性减少,随之由稀变稠,从而保证印刷墨色的清晰度。
若油墨触变性过大,容易引起堵版、糊版等弊病,而随着印刷过程的进行,油墨越来越稀,印品墨色越印越淡,导致图文不清,印刷时应注意这个问题。
2.黏度:黏度是指阻止流体物质流动的一种性质,即流体流动的阻力。
若油墨粘度过大,印刷过程中油墨的转移不易均匀,容易造成印张粘脏,墨层转移不均,墨层反拉,干版等问题;如果油墨粘度过小,则容易发生印迹发淡、油墨不匀等不良现象。
3.流动性:流动性是指油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会像液体一样流动,由油墨的黏度、屈服值和触变性决定,同时也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油墨的流动性影响油墨在墨槽、墨泵、压辊和承印物之间的传递,从而影响印刷效果。
黏度大的油墨,流动性差;黏度低的油墨,流动性好。
4.干燥性:油墨应具有良好的干燥性能,油墨干燥过快或过慢都会对印刷过程的控制及印刷质量造成影响。
若油墨干燥性过慢,容易造成印品背面粘脏,严重时会出现粘连现象;印迹无光泽甚至粉化。
若油墨干燥过快,则会导致墨辊堆墨、传墨困难,墨色前后不一致,纸张脱粉掉毛,墨膜晶化等故障,还会破坏墨辊表面性能。
5.细度:油墨的细度是指油墨中颜料(包括填充料)颗粒的大小与颜料颗粒分布在连结料中的均匀度。
细度不好的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容易产生印刷布墨不均、积墨糊版、掉点、磨损印版、呈色效果不好等质量问题。
油墨细度好其浓度相对也较大,印刷也较清晰。
若油墨细度差,印品网点版面易发虚,印版的耐印率也低。
6.着色力(色浓度):油墨着色力的大小决定着油墨色相的深浅程度。
第三章 凹版印刷油墨

3.1 凹印油墨 3.1.1 凹印油墨的组成
1.色料 色料的选择 色泽鲜艳,着色力强 体质要轻、柔软,不易磨损印版滚筒 分散性好 性能稳定 溶剂释放性良好
3.1 凹印油墨 3.1.1 凹印油墨的组成
1.色料 (1)无机颜料
无机盐类:铬黄、铁红、锰紫、体质颜料 氧化物类:钛白、锌钡白 单质元素:碳黑 金属颜料:铜粉、铝粉
是白墨的常用颜料。 锌白:无机颜料,有毒,耐碱、耐热、耐光、耐溶剂但不耐酸。 (2)体质颜料 沉淀碳酸钙(胶质碳酸钙):油墨中一般采用超细级沉淀碳酸钙,稳
定性好,干燥性好,印刷品光滑、网点完整。 沉淀硫酸钡:半透明,在酸、碱、热和光中稳定。 (3)黑色颜料 炭黑:无机颜料。无迁移,遮盖力大,导电性好,耐光8级,耐热5级,
2.连接料
(2)溶剂 溶剂在凹印油墨中起到溶解树脂、决定油墨干燥性能、油墨粘度的
作用。 凹印油墨选择溶剂应满足下列条件: 沸点在80~150℃ 能充分溶解选定的树脂 能将残留在版面上的干燥墨膜溶解 不腐蚀凹印机上各滚筒和刮墨刀 无毒或微毒,无异常刺激气味 有适当的挥发速度
3.辅助剂
抗静电剂 消泡剂 稀释剂 增塑剂 紫外线吸收剂 稳定剂
溶剂挥发状态图
有机溶剂的选择
3.环保与安全 在作业车间内挥发性有要溶剂的浓度必须低于50mg/m3 如果溶剂闪点较低,则可在凹印机的干燥装置中引入惰性气体 在能满足凹印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凹印油墨选用的油墨应低毒或无
毒、挥发性小、安全可靠。 4.经济性 在保证印刷质量和生产的稳定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价格低廉的溶
积的大小等,适当调节溶剂的种类和各组成百分比以获得理想的产品 增强对承印材料的润湿或溶解 在印刷塑料薄膜时,如果凹印油墨对薄膜面不润湿或不溶解,导致油墨
画册印刷凹印油墨相关知识

画册印刷凹印油墨相关知识一、油墨的基本构成及分类1.油墨的基本构成软包装画册印刷凹印油墨主要由颜料、树脂、挥发性有机溶剂和助剂等组成。
与其他油墨相比,软包装画册印刷凹印油墨应具有较低的粘度和良好的流动性,并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
2.分类软包装画册印刷凹印油墨种类较多,其分类方法各异。
一般可按印刷印版类型或用途不同进行分类。
(1)按印刷印版类型分类。
凹版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即雕刻画册印刷凹版和照相画册印刷凹版。
由于这两种凹版对油墨的性能要求不同,故可将凹印油墨分为两类,即雕刻凹版油墨和照相凹版油墨。
A.雕刻凹版油墨。
这种油墨其流变特性是稠厚而不粘,具有适当的触变性,印刷油墨既要能易于填人印版图文的着墨孔内,擦版时又易于将非图文部的油墨擦掉。
同时,当油墨向印刷承印物上转移时具有良好的转移性能。
B.照相凹版油墨。
这种油墨是典型的液体油墨,要求油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其稠度要低些,主要以挥发干燥为主,其粘度为0.05一1Pa"s。
照相凹版油墨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分为不同的油墨。
(2)按画册印刷承印物的性能分类。
按承印物的性能或用途分类比较方便,使用什么样的承印材料就选用何种油墨,其种类如下:A.纸张用凹印油墨。
B.铝箔用凹印油墨。
C.玻璃纸、塑料薄膜用凹印油墨。
这种油墨又分正面印刷用油墨和反面印刷用油墨。
1.正面印刷用油墨: PE用凹印油墨;PP用凹印油墨;2.反面印刷用油墨:PT用凹印油墨;PP用凹印油墨;PEr用凹印油墨;NY用凹印油墨。
二、油墨的主要特性及选用原则软包装承印材料大多属于非吸收性薄膜。
这种薄膜可以单体使用,也可以将不同的材料复合加工后使用。
在进行复合加工时,应考虑粘合剂的合理选用和复合条件的控制,使之符合印刷油墨的要求。
同时,还要注意商品的包装条件、销售形态及消费者的使用方法等因素。
选用油墨时,应以凹印机的稳定性、画册印刷品的千燥性以及生产率等印刷适性为前提条件,并根据承印材料的性能、印刷条件、印刷效果、后加工方法以及产品的用途等因素合理进行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7.19
<11>
油墨的基本知识
6,常见的油墨问题 ▲静电须
原因
对策
1,油墨的粘度偏小。 2,其油墨本身易产生静电须。 3,溶剂搭配不合理。
1,提高油墨的粘度。 2,在油墨中添加抗静电剂或加 入极性较强的助剂。 3,降低机速。
2004.7.19
<12>
油墨的基本知识
6,常见的油墨问题 ▲ 残留溶剂
棕色 墨绿 咖啡
2004.7.19
<10>
油墨的基本知识
6,常见的油墨问题: ▲反粘
原因
对策
1,油墨溶剂过多,干燥不足, 处于半干或假半干。
2,油墨本身存在问题。
3,油墨附着力差。
4,油墨颜料含量多,相对树脂 含量少。
1,换用快干溶剂。
2,换用其它型号的油墨或其它 厂家的油墨。
3,添加一些助剂如(耐刮剂, 增加附着力剂)
<14>
油墨的基本知识
6,常见的油墨问题 ▲色差
原因
对策
1,重新配置油墨添加,刮样不准。1,配置油墨前,先刮好样待接近
2,油墨在使用的过程中粘度化大,冲溶剂过多。
切卷后发现色差及时进行微调。
3,一些浅网油墨堵版。
2,利用滴定法,稳定油墨的粘度。
4,机速不稳定以及刮刀不平。 3,对于一些浅网,尽量使用慢干 溶剂。
2004.7.19
<20>
油墨的基本知识
7,浅谈颜色调配方法: ▲ 在消化旧油墨时,一定要注意几种颜色地油墨互补关系。 ▲ 切换卷后,在看版上进行贴样对比,观察整批每卷在换
卷后,油墨工必须把颜色和标准样进行比较,发现有色差时,需 和机长说明并进行微调,微调后及时切卷观察。
2004.7.19
<21>
<4>
油墨的基本知识
4, 油墨的几种性质: a 粘 度:又称黏性或流体流动的内部阻力。 b 触变性:油墨搅拌时由稠变稀,由疑胶状变为胶状。放置
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一种特性。 c 润湿性: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其表面收缩的力。 d 干燥性 e 油墨的细度 f 流动性
2004.7.19
<6>
油墨的基本知识
2,油墨放置过长,超过规定的 保质期。
3,溶剂对油墨的溶解性不是太 好,导致油墨在使用的过程中 颜料下沉。
4,油墨吸水。
1,提醒操作人员不同树脂,不 同型号,不同厂家的油墨尽量 不要混用。
2,超过保质期的油墨报废。
3,对于大订单的油墨尽量将其 循环,实行大桶配置,小量添 加的原则。
2004.7.19
2004.7.19
<3>
油墨的基本知识
作用: ▲ 颜 料: 赋予印品丰富多彩的色调。 ▲ 连接料(树脂) ①将颜料包裹起来,起载体作用。 ② 作为颜料的黏合剂,使色料固定在承印物的表面上。 ▲ 填充料: 赋予油墨适当的性质,使得油墨满足各种印刷适性。 ▲ 溶剂: 用于溶剂树脂和作为油墨的载体。
2004.7.19
由浅到深,慢慢配置。 ▲ 刮墨时,要充分搅拌油墨,使其上下粘度保持一致,
边调边看,待接近样板时,再进行适量的微调。 ▲ 浅色墨调配时,尽量用白墨,而不用稀释剂,要以白
墨为主,向白墨中加入少量的色墨。 ▲ 针对用量大的油墨,一定采用“大桶配置,小量添加”
的原则,尽量一次性配够,加入时要充分搅拌,慢慢地小量常时间 添加,使其保持有一定的新鲜油墨。
▲ 原色
原色是指最基本的颜色,而这些颜色是任何色墨都不能 调配出来的。由于兰,红,黄是不能用任何颜色调配的,因此 称为三原色。
▲ 间色
又称调和色,是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一种颜色,间 色色彩艳丽,富有明快感。
如:红+橙=大红
黄+兰=绿
兰+紫=专紫
2004.7.19
<8>
油墨的基本知识
5,颜色的变化规律: ▲ 复色
如:专红用橙+红调配要比黄+红 亮
深绿用黑+绿调配要比兰+绿 深
专紫用兰+紫调配要比兰+红 亮 ▲ 配色时尽量减少油墨的品种,避免多种颜色混合变暗,使其颜 色复杂化。
2004.7.19
<18>
油墨的基本知识
7,浅谈颜色调配方法: ▲ 调配好的油墨一定要封盖好,防止溶剂挥发以及油墨
吸水,造成溶剂配比失调。 ▲ 添加油墨时,最好在换卷前500米小量添加,切卷后
对策
1,重新研磨与过滤油墨。 2,添加一些溶解性好的助剂。 3,再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添加 一些新的油墨。 4,降低油墨的粘度。 5,不同型号的油墨,不能混用, 使用专用溶剂。 6,旧墨尽量和一些新的油墨混 合使用。
2004.7.19
<16>
油墨的基本知识
6,常见的油墨问题 ▲ 堵版
原因
1,溶剂挥发过快,比例失调, 油墨干燥过快。 2,油墨供墨量过多,粘度大。 3,油墨颜料颗粒太粗。 4,机速过慢。
观察与印样有差别后赶紧进行微调(包括已使用地和未使用地油墨 需同时进行)
▲ 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树脂地油墨尽量不要混用。 每卷在换卷后,油墨工必须把颜色和标准样进行比较,发现有色差 时,需和机长说明并进行微调,微调后及时切卷观察。
2004.7.19
<19>
油墨的基本知识
7,浅谈颜色调配方法: ▲ 选择一种近似样板的油墨,加入间色或补色进行配置,
原因
对策
1,油墨本身存在问题。
1,要求油墨厂家改善油墨本身
2,油墨对溶剂的挥发释放性不 性能。
佳。
2,使用快干溶剂。
3,油墨所使用的溶剂过于慢干。3,降慢机速。
4,油墨的粘度过小。
4,提高机器的烘箱温度。
2004.7.19
<13>
油墨的基本知识
6,常见的油墨问题 ▲油墨分层
原因
对策
1,将不同树脂的油墨混合在一 起。
4,颜色的三要素:
▲ 色相
又称色调,是各种颜色的主题,颜色的基本属性, 有光的波长决定。
▲ 明度
又称亮度,颜料反射光的程度,是区别颜色的明与 暗,浓与淡的量度,浅色明度亮,深色明度暗。
▲ 饱和度
是指物质所含物质量的多少程度,在颜色类用来区别其 鲜艳程度。
2004.7.19
<7>
油墨的基本知识
5,颜色的变化规律:
油墨的基本知识
1,油墨的基本概念: 油墨是有极细的颜料,连接料,填充料,助剂等材料按照
一定的比例,通过机悈混合研磨而成的一种具有颜色,流动性 和干燥性的粘稠较稳定的流体。
2004.7.19
<2>
油墨的基本知识
2,油墨的组成 颜 料: 连接料: 填充料: 溶 剂: 助 剂:
5- 20% 10- 30% 0- 15% 50- 75% 0.5-10%
对策
1,使用慢干溶剂,注意版面的 热风量。 2,降低油墨的粘度。 3,过滤和研磨油墨。 4,停机清洗版辊。
2004.7.19
<17>
油墨的基本知识
7,浅谈颜色调配方法:
▲ 印墨调色时尽可能地采用油墨厂家生产的色相相 同的定型油墨,定型油墨的饱和度要比用两个颜色的油墨调色的饱 和度高。
▲ 若要用几种油墨配色时,尽量选用颜色相近的油墨 为主,亮度高。
又称混合色,是由间色与间色相加或间色与原色相加所 得的颜色,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色调配而成,复色纯度较低, 成分复杂。 ▲ 补色
是三原色混合所得,也可用一原色加一种间色所得黑色 或尽似于黑色。
2004.7.19
<9>
油墨的基本知识
5,颜色的变化规律: ▲ 颜色的调配图
原色
红
黄
兰
红
黄
间色
橙
绿
紫
橙
复色
4,采用“大桶配置,小量添加” 的原则,切卷后及时和标准样对 比,以及及时进行微调。
2004.7.19
<15>
油墨的基本知识
6,常见的油墨问题 ▲ 拉丝
原因
1,油墨过脏,颗粒大。 2,油墨放置过长,溶剂挥发比 例失调。 3,油墨本身性质,易拉丝。 4,车间湿度大,造成油墨吸水 过多,形成结块。 5,油墨的粘度过大。 6,溶剂对油墨的溶解性不是很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