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迪斯尼动画《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从迪士尼《木兰》与国产《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迪士尼《木兰》与国产《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迪士尼《木兰》与国产《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摘要:《花木兰》是美国迪斯尼公司于1998年推出的第36部年度动画片,该片以中国历史故事《木兰辞》的花木兰为背景,结合西方文化中的美国自由主义,对木兰这一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的诠释,构建出与中国儒家文化倡导的忠孝美德的花木兰不同又有相通的一个现代版的“女英雄”木兰故事形象,使得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有了灵魂上的交锋与融合。

本文分三章来论述国产《花木兰》的木兰形象与迪斯尼电影《花木兰》中的木兰形象,分析在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木兰形象有何不同,以及在影片《花木兰》中体现出的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并对儒家文化与美国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木兰形象分别作探讨。

关键词:木兰形象;儒家文化;自由主义;中美文化差异1.1由马楚成执导的国产电影《花木兰》在各大院线放映。

赵薇塑造的花木兰“忠孝两全、舍身卫国”的刚烈以及爱情悲剧令无数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赵薇版的花木兰没有一如既往的将花木兰表现为气质英武,而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女性的角色上”。

从别父,从军、征战、乃至遭遇爱情、被出卖、刺杀、还乡,层层迭起中,木兰始终陷于复杂的情感矛盾和心灵挣扎里,在女性的本质和男性的环境中让人既怜且惊。

赵薇扮演的木兰形象,是将自己的女性阴柔完全收藏,在夜深无人语时才拿出来与内心独白。

1.2迪斯尼将中国的花木兰推向了全世界。

它的成功在于它以诙谐幽默的手法揭开了中国这个古老东方的神秘面纱,成功的再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

迪斯尼版本中花木兰语言幽默风趣、鲜明个性、追求自由,成了一个说话的时候会耸肩膀,可以由着自己性子做事说话的典型美国女孩,有着不同一般的轻松幽默的美式街头风格,木兰在迪斯尼公司的塑造下成为一个普通的邻家女孩,没有太多的责任压在肩上,而更多的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为个人成功而不断奋斗。

2.1在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熏陶下,花木兰是人们理想的一个化身,既是替父从军奇女子,又是待字闺中的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怀念故乡的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家。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

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跨文化阐析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位女将军的形象,她以勇敢、聪明和执着而闻名于世。

在中美文学与电影中,花木兰的形象也被塑造得丰富多样。

本文将通过对中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花木兰形象的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文化对于女性英雄形象的理解和演绎。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古代文学中对花木兰形象的描写。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花木兰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她代替生病的父亲参军打仗,在军队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和表彰。

这种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对于女性勇敢和顽强的崇尚。

花木兰在故事中展现了女性的大无畏和智慧,她以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克服了身为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向人们展示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同样可以发光发热。

然而,在美国文学和电影中,花木兰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个性和情感。

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将花木兰描绘成一个拥有独立思考和坚持信念的女孩。

在电影中,花木兰并不仅仅是为了代替父亲而参军,她更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打破传统束缚。

这种形象体现了美国社会中对于个人主义和自由的推崇,强调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和超越自我的权利。

不可否认,在两种文化中,花木兰的形象都表达了对于女性的赞美和尊重。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文化差异对于形象的影响。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和家庭责任,花木兰代替父亲参军是一种牺牲个人利益追求家庭和社会利益的行为。

而美国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权利与追求,花木兰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观去参军成为了个人选择的体现。

此外,还可以从角色的性别表现上看出两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花木兰穿越男装加入军队,成为了女扮男装的英雄,她通过男性的行为和角色才能在世俗社会中获得价值和认可。

而在美国文学中,花木兰并没有消除自己的女性身份,她依然是一个女性英雄,通过她的智慧和勇气来展现女性的力量。

总结起来,中美文学与电影中的花木兰形象在塑造方式和角色设定上存在着明显的跨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花木兰强调了女性的顽强和牺牲,而美国文化中的花木兰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追求自由。

通过迪士尼电影《木兰》看中美价值观的不同

通过迪士尼电影《木兰》看中美价值观的不同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2 从《瓦尔登湖》看“天人合一”与梭罗超验思想3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4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5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6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电影片名英译中的运用分析7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人物与社会的冲突8 分析《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9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1 探究瓦尔登湖的积极现实意义——倡导和谐生存发展模式12 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13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14 On John Galsworthy’s Realism in The Apple Tree15 浅谈《认真的重要性》里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冲突16 简爱的独立性格剖析17 等值理论视阈下的英汉广告翻译18 论欧•亨利的写作风格19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20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21 Jane Au sten’s Cinderella Complex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22 试析中文歌曲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与功能23 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24 《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被殖民化分析25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的黑人文化26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27 从释意学理论看中英口译28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29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 tonomous Ability30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探析中西方人文差异3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2 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in Byatt’s Possession33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34 《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妹情谊35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的家庭理想36 An Eco-Critical Approach to Moby Dick37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38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39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40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41 《最蓝的眼睛》中的自我迷失和身份寻求42 从生态和消费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思想43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44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45 On Wordsworth’s and Emerson’s Conceptions of Nature46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47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48 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体现49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50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51 从《西风颂》看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52 商业广告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53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54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形象解析55 《觉醒》中的爱与死亡56 The Functions of Landscape Description in T ess of D’Urbervilles57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58 商务谈判策略研究59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60 运用文本分析法看中英女性婚姻观的差异61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62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开题报告+论)63 论《宠儿》中社区与逃离的关系64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65 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66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幽灵叙事探析67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68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69 《京华烟云》中姚思安的性格分析70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比较71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72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73 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74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75 英汉招呼语对比与应用研究76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77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日常用品》中三位美国非裔女性的自我迷失78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79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80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81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82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83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84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义85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86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87 无尽的欲望致使毁灭88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89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90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解读爱伦•坡的《黑猫》91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92 译员主体性在歌曲《我有个梦》歌词翻译中的体现93 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互译94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95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96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影响97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98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tertainment News Reports Viewed from the Stylistic Perspective99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 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100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Death of a salesman101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102 简爱:魅力人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103 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成长主题探析104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105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106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107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108 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看《推销员之死》的现实意义109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110 从家庭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11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12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13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114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115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11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117 汉英谚语的语意对比118 Contradiction of Hawthorne Reflected in the Symbols and Image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119 广告语篇中的预设分析120 艾丽丝•沃克《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21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122 汉英道歉语回应之比较12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解读124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125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Thorn Birds126 从修辞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的语言魅力及梭罗的思想127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28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129 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30 《名利场》利蓓加•夏泼和《简•爱》简•爱的对比研究131 哥特式风格特征在《远大前程》中的诠释132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133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134 华兹华斯与拜伦自由意识的主要区别135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136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137 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的影响138 “美国梦”的再探讨—以《推销员之死》为例139 从奈达翻译理论初探英汉新闻导语翻译策略140 “同一性危机”——浅析汉娜的悲剧人生141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142 论美国精神在《阿甘正传》中的反映143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144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女性形象145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146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147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148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人的意象149 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汉译150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51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152 中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分析与对策153 中美礼貌语中的“面子文化”154 浅析海尔看中国名牌战略实施现状及关键因素155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156 论英语商务合同中状语从句的翻译157 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对比研究158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159 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听学的角度160 外贸英语句子分隔的研究及其翻译161 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多义词的词义关系162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163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164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蝴蝶梦》165 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166 新闻中新兴词语的翻译原则及策略167 Hemingway’s I ndividual Heroism from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6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9 如果不复仇——论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170 “笼中鸟儿们”的反抗--从《琐事》中解读女性意识的觉醒171 从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看麦康伯的死亡172 中文菜名英译的失误与分析173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174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175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176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77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178 从功能理论视角研究公示语的中译英翻译179 试论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异同——商务英语书面语的特点180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181 An Analysis of Catherine in A Farewell to Arms182 浅析隐喻在口译中的可译度183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184 《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185 A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186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187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188 从安利(中国)的成功看直销模式在我国的发展189 析《苔丝》中的象征意义190 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女性人物塑造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191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192 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纯真年代》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193 东西方生命观的交融--《春江花月夜》与《再回湖畔》的比较研究194 论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欣赏195 魔幻现实主义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应用196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197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198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199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200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基于中西文化的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研究分析

基于中西文化的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研究分析

基于中西文化的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研究分析美国迪斯尼公司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动画电影界的佼佼者,其所制作的《木兰》更是备受瞩目。

这部电影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加入了西方的视觉效果和叙事方式,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本文将对基于中西文化的美国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进行研究分析,探寻其中文化元素的运用与表达,以及影片对传统文化的诠释与创新。

我们需要理解《木兰》电影所依托的传统文化背景。

《木兰》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民间传说,讲述了一位女子顶替父亲从军,最终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强调男女有别,女子应该守家园、侍奉亲族。

而《木兰》的故事颠覆了传统模式,展现了一个女子勇敢、聪慧、坚毅的形象,受到了中西方观众的共鸣与喜爱。

《木兰》电影并非单纯地照搬传统文化故事,而是在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改编。

电影中,木兰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得到了一众朋友的支持与帮助,这一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常见。

电影中也融入了一些西方文化元素,如音乐、幽默元素等,使得电影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

这种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使得《木兰》成为了一部富有包容性和国际化视野的作品。

在电影的视觉呈现和叙事手法中,也能够看到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首先是电影的画面设定和人物形象。

《木兰》中的画面用色鲜艳、线条流畅,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细腻和立体感,使得整个世界更加生动和饱满。

在人物形象上,木兰和其他角色的服饰、发型等也融合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元素,展现了古今相融的美学观念。

其次是叙事方式和节奏掌控。

《木兰》的叙事方式多样,有大场面的战争,也有小品式的幽默,这种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反映了西方电影的商业化特点,使得电影更容易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影片中也体现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包容。

在电影中,虽然木兰和她的小伙伴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但他们最终都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并且共同对抗外来侵略者。

从动画影片《花木兰》看中美文化的相互认知

从动画影片《花木兰》看中美文化的相互认知

从动画影片《花木兰》看中美文化的相互认知从动画影片《花木兰》看中美文化的相互认知导言:《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英雄故事,在1998年被迪士尼改编为动画电影。

该影片讲述了一个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中国女孩花木兰假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作为一部诠释中国文化的动画片,它成功地将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美国电影制作技巧相结合,展示了中美文化之间的相互认知。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价值观念、艺术表现等方面探讨《花木兰》中所体现的中美文化之间的相互认知。

一、人物塑造中的文化认知《花木兰》中的人物形象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同时也融入了美国电影制作的元素。

女主角花木兰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她顽强地追求梦想,为了父亲代替其从军。

她不仅表现出典型的中国女性柔情,还展示了坚毅,与传统中国女性形象相符。

然而,在花木兰的塑造上,影片也融入了一些美国化的元素。

比如,花木兰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定的意志,这与传统中国女性形象有所不同。

这种塑造方式使得《花木兰》在中美文化的传播中更受到西方观众的喜爱,奠定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

二、价值观念的展示与对比《花木兰》中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这在影片中得以体现。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行为既表达了她对家人的责任感,也展示了父女情深的感人场面。

通过这种方式,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中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理解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

与此同时,影片也展示了西方价值观念中的个人主义和自由追求。

在花木兰与训练队友相处的过程中,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队友们的尊重和认可,展示了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这种展示方式凸显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也体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认知与尊重。

三、艺术表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融合《花木兰》在艺术表现方面融合了中美文化的元素,体现了中美文化之间相互认知的特点。

在影片中,无论是细节的描绘还是场景的刻画,都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比如,中国传统的音乐、服饰和建筑都得以充分展现在影片中,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具有浓厚中国风的世界。

从《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与南北朝

从《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与南北朝

中 国南 北朝 名 歌 《 木 兰诗 》里 有 一位 女孩 名 字 叫花 木兰 ,她 代 父 从 军 的故 事在 1 9 9 8 年 被美 国迪 士 尼 公司 改编 成 一部 带有 美 国 风 格 的 动 画 电影 。 同一 个 故事 体现 着 两 个不 同 的灵 魂 ,这两 个 灵 魂 的区别 正是 中国人 与美 国人 思维 上 的差异 。 中美 关于 花 木兰 人物 塑造 的差 异 唧 唧复 唧唧 ,木 兰 当户织 。不 闻机 杼 声 ,惟 闻女 叹息 。 《 木 兰 诗》 的 开头 是这 样 介绍 花木 兰 的 :她 原本 和 传统 的 女孩 子没 有 什 么区 别 ,专 心于 纺 织 女红 。只 是 因为 “ 阿 爷 无大 儿 ,木 兰无 长 兄。 ’当 时匈 奴 强 敌 来袭 ,年 迈 的 父 亲如 果 去 抗 击 匈 奴 ,身 体 必 定不 如 年轻 人 ,去 了 战场 凶 多吉 少 。并且 如 果父 亲 去 了危 险 的 战 场木 兰 也会 失 去尽 孝 的对 象 ?如 果一 家人 没 有一 个人 愿 意 为 国 出力 ,那 便是 对 国家 不 忠 。为 了忠 孝两 全 ,木 兰在 没 有办 法 的情 况 下选 择 了代 替 父亲 从 军 。在 这样 特殊 的情 况 下 《 木 兰诗 》 里面 的花木 兰 为 了 “ 忠 ”和 “ 孝 ”所 以选择 从 军 。再看 动 画 片 《 花木 兰 》 中 的花 木兰 ,不论 是 穿着 睡衣 在 家里 东奔 西 走 、大 喊大 叫 , 还 是 骑 马去 寻 找媒 婆 、在路 边 多管 闲事 。都 体现 了动 画 片里 的花 木 兰 是一 位 非常 叛逆 调 皮任 性 的女 孩 ,在 被媒 婆 否 定 了 自己的人 生 价值 之 后 ,才 有 了证 明 自己、替 父 从军 的想 法 。 正如 木兰 在湖 边 的那一 段 : “ 也 许我 并 不是 为 了我 爹 ,我 这么 做 也许 只是 想证

浅析中美文化的差异——以《花木兰》为例

浅析中美文化的差异——以《花木兰》为例


花 木 兰 代 父 从 军 的故 事 在 中 国 可以说是 家 喻 户 晓
故 事 的 来源是 中 国 南北朝 乐 府 民 歌 的 代表作木 兰 诗 是 一 篇 著 名 的叙 事 诗 其主要内容 讲 述 了在北魏 末年

而整个 《木 兰 辞 》
,
,
的 更 多 的 是西 方 的个人主 义

,
而 木 兰 在 电影 当 中 所表 现 出来 这 和 中 国 传 统 的 价 值观念 有 着 明
在 整部 动 画 中 国 古代 的 女子要 求 温婉 贤淑 其 最终 的 归宿 也就是嫁 一 个好人 家 通过这 样 的方 式 能 够 给 自 己
的 家庭 带 来 荣 誉

主 要人 物 角 色 的 塑 造 以 及 相 应情 节 的 处 理都 具 有 明 显 的 美 国 特
企业 文化
·
c
o
m Pa
n
y
c U
l
U re
t
浅析 中美 文化 的差异
李 佳 (渤海大学外 国语学院 辽宁
,

,

《花 木 兰 》 为 例
锦州
,
12 1 0 00
)
, , , ,
摘要
:
电 影 《 花 木 兰 》 是 美 国 迪斯 尼 公 司 以 中国 传 统 故 事 《 木

兰 辞 》 为 原 型 成 功创 作 的 商 业 动 画 片

性格 甚 至 可 以说是 大相 径 庭 的
而 木 兰 则 展 现 出 了 不 拘 泥 于 世 俗 的 叛逆 的 这与故 事 当 中 传统 的 木 兰 形 象存在着 十分 明 显 的 差 别
, , , ,

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来对比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来对比中美文化的差异
关 键 词 : 美 国 ;花 木 兰 ; 中 国
简 介
《 花木兰》是 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讲 述花木 兰女扮男装 ,代 父从军 ,征战疆场一十二年 ,屡建功勋 ,无人发现她是女子 。1 9 9 8年美 国迪斯尼把花木兰这个古 老故事 搬进银幕 ,命名 为 《 木兰》 ,此部作 品 并受到 了中外的热烈欢迎 。之所 以这部 电影受到两国的喜爱正是 因为内 容不尽保 留了一些中 国元 素,比如 ,集体主义 ,等 级主义 和男 权 主义 ,


但是美 国,属于低权利国家 ,提倡公平平等 。托马斯 ・ 潘恩在 《 常 识》 中高呼美国独立人人平等 , 并认为人 民和总统也是平等关 系。在影 片中当花木兰成功营救了皇帝后 ,皇帝 给了她深深鞠 了一躬 ,木兰给皇 帝 了一个拥抱 。皇帝是上级 ,木兰属于下级 ,上级给下级鞠 躬 ,并且拥 抱 ,这是一种对等级的无视 ,和对平等的赞赏 。在迪斯尼出品的 《 花木 兰2 》 中,皇帝命 令木兰和李将军护送 三位公主去契古 王国完婚 。在途 中 ,木兰与三位公主聊天 ,最后与公主成为朋友 。这在 中国 ,由于等级
还 增 添 了一 些 美 国 特 有 的元 素 ,如 个 人 主 义 ,平 等 主 义 和 女 性 主 义 。 本
上的权力是超越于他的 。将军 ,宰相 ,皇帝 ,他们每个人都处 于不 同
文就是通过研究这部电影来探究 中美文化 的差异 。从 《 木兰》 的文化传 播传 略人手 ,对 比中美文化的不 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迪斯尼动 画 《 花木 兰》 来对 比中美文化 的差异
付 静
摘 要 :美国迪斯尼拍摄 的 《 花木兰》打破 了以往 中国花木兰的传统形象,增添 了一些 美国特 色。但是却受到 了中美的欢迎。通过研 究美国版 《 花木兰》 ,可以看 出中美的文化 差异:中国的集体主义 ,阶级主义 , 男权主义和美 国的个人 主义,平等主 义和女性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会话含义分析鲍西娅人物形象2 The Comparis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ndia3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4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对自然的态度5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6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审视:基于通识教育的视角7 《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石化现象与对策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9 女权主义评论视角下的《金色笔记本》10 《纯真年代》中艾伦•奥伦斯卡和梅•韦兰的人物命运分析11 英汉文化差异与由此产生的不可译性12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13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14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15 追寻荆棘的女人——浅析《荆棘鸟》中梅吉的形象16 谈新闻发布会口译中的礼貌原则17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18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19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20 论有效开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21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22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23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24 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25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海狼》两个译本26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27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的幽默28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分析29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3031 伟大理想的毁灭——《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32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33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34 The Analysis of Hesitation in Oral Communication35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36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37 从后殖民主义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功38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39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40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4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42 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43 浅析小组合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4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45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46 论《亚瑟王之死》中的骑士精神47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48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49 论外交英语的模糊性50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成长51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52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53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54 论《小妇人》中的美国清教思想55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56 英语习语非稳定性结构特征研究57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成因分析58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59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60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61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62 The Lost Generation—“Nada” in Hemingway’s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63 中国菜名翻译的技巧与准则64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65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66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67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68 On Freudian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69 东西方人名文化与翻译—以英汉人名为例70 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方法探析71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72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73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74 On Idioms from the Holy Bible75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Light of Chinese Brand Names Translation76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77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78 浅谈英语幽默的文化特征79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80 The Tragic Fate of Tess81 高校学生英语口语课堂焦虑感控制的研究82 从《通往雨山之路》看美国印第安文化的逐渐衰落83 Modern Views on Marriages in Wuthering Heights84 解读托尼•莫瑞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身份的迷失与回归85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86 试析威廉布莱克和他的《老虎》87 试析中文歌曲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与功能88 英语动词时态的认知及隐喻概念研究89 Body Languag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90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91 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92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策略93 解读西方传统童话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94 谈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95 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96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97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98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99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100 论《喧哗与躁动》中的女性形象101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10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103 英语公益广告中隐喻的应用及翻译研究104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105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Association in Literature Creation—Artistic Styles Presented in Mrs. Dalloway106107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形象分析108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109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110 公共标识语翻译失误分析111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112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113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114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115 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康普生的悲剧116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117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118 论《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119 浅论中文标语英译120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121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122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 ocabulary123 论高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124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125 论欧•亨利的写作风格126 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12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128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129 探索在小说《道雷格林画像》中奥斯卡王尔德的自我画像130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131 从心理分析角度分析《屋顶丽人》中汤姆的升华132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 133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34 从标记理论看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135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136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37 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138 寻找自我——浅谈《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解放139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40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的悲剧英雄形象141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142 美国俚语中的文化特征143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144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其翻译研究145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46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147 从颜色词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148 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异149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150 A Brief Analysis of Political Euphemism151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152 The Influenc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153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154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155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156 汉语叠词翻译的对等研究157158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59 新闻英语文体分析160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161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162 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163 论《海的女儿》的女性自我价值主题164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165 中西婚姻文化差异166 An Analysis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Uncle Tom’s Cabin167 《名利场》利蓓加•夏泼和《简•爱》简•爱的对比研究168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169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170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71 论英语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干扰及相应对策172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73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信用证英语的翻译174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175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176 A Com parison betwee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177 海明威战争小说人物悲剧色彩研究178 嘉莉妹妹三个梦的心理需求分析179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180 海斯特—《红字》中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女英雄181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182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183 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习语汉译184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贵妇画像》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选择185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186 《愤怒的葡萄》中圣经的象征和隐喻187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88 神经漫游者中的两个世界189 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90 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19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192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193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194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195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196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197 从迪斯尼动画《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198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199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200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sions in Touristic Tex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