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生态习性和防治讲
老鼠的防治与灭杀方法

老鼠的防治与灭杀方法一:关于老鼠: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
种类多,有450多种。
数量大全球有儿百亿只。
繁荊速度很快,生命力很强,儿乎什么都吃,在什么地方都能住。
会打洞、上树, 会爬山、涉水,而11糟蹋粮食、传播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
老鼠的食性很杂,爱吃的东西很多,儿乎人们吃的东西它都吃,酸、甜、苦、辣全不怕,但最爱吃的是粮食、瓜子,花生和汕榨食阳。
一只老鼠一年人约可吃掉9kg粮食。
除了消耗或污染食物外,老鼠性喜磨牙,故因老鼠咬而遭破坏的包装材料或建筑设备颇为可观,据统计美国有四分Z—原因不明的火灾,可能是由老鼠咬损电线所引起。
老敏极易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成为主要之有害动物。
老鼠常出没于下水道、测所、厨房等处,在带菌处所与干净处所来回行动,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病原菌。
目前我国常见的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
1.褐家鼠:分布于全国各地,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该鼠的存在。
是广大农村和城镇的最主要害鼠, 数量多,为害大,是家栖鼠中较大的一种,体K150〜250亳米,体重220〜280克,尾明显短于体长,栖息场所广泛,为家、野两栖鼠种。
室内主要在屋角、墙根、厨房、仓库、地下道、垃圾堆等杂乱无章的隐蔽处营穴。
室外则在柴草垛、乱石堆、墙根、阴沟边等处打洞穴居。
褐家鼠繁殖力强,一年可产6〜8胎。
孕期3周左右,每胎产仔7〜10只,多达15只。
幼鼠产下后3个月左右即达到性成熟,寿命2年左右。
褐家鼠食性广而杂,凡是人类所用食物,它都可以取食。
嗜食肉类物品及含水分较多的苹果等果品,粮食类食品中喜食小麦、人米等。
2.黄胸鼠:体形中零,比褐家鼠纤细,体长135-210^米;背毛棕褐色或黄褐色,背中部颜色较体侧深。
头部棕黑色,比体毛稍深。
腹而呈灰黄色,胸部毛色更黄。
黄胸鼠是我国的主要家栖鼠种之一,行动敏捷,攀缘能力极强,建筑物的上层,屋顶、瓦楞、墙头夹缝及天花板上而常是其隐蔽和活动的场所。
夜晚黄胸鼠会下到地而取食和寻找水源,在黄胸鼠密度较高的地方,能在建筑物上看到其上下爬行留下的痕迹。
老鼠动物的知识点总结

老鼠动物的知识点总结一、生态习性1. 分布范围老鼠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区。
它们喜欢生活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如村庄、田野、仓库等。
2. 栖息地老鼠适应能力强,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包括田野、农田、城市、沼泽地等地方。
它们常常在人类建筑物的地下室或者墙角、床下、家具缝隙等处筑巢繁殖。
3. 生活习性老鼠主要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多数时间躲藏在巢中休息。
它们喜欢在暗处活动,对光线敏感。
老鼠是群居动物,一般会组成群体生活。
它们有很强的求生能力,适应能力强,是一种典型的杂食动物。
二、食性老鼠的食性十分广泛,主要以植物和动物性食物为主。
它们主要以谷物、种子、果实、昆虫等为食,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蛇类、鸟类等。
老鼠的食物选择性较高,对食物的挑选也比较讲究。
三、繁殖方式1. 繁殖季节老鼠的繁殖季节一般为春季至秋季,且在气温适宜的环境中更容易繁殖。
2. 繁殖特点老鼠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般在出生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可以开始繁殖。
它们的繁殖周期比较短,一般一年可以繁殖多次,每胎可产仔7-10只,仔鼠出生后约21天就可以离巢自理。
3. 繁殖数量老鼠的繁殖数量非常庞大,有着极强的数量繁殖能力。
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的数量可以迅速增加,形成大规模的鼠患,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四、行为习性1. 活动特点老鼠主要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多数时间躲藏在巢中休息。
它们的生活习性非常灵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善于捕食和逃避天敌。
2. 社会行为老鼠是群居动物,一般会组成群体生活。
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地域界限和社会等级,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
3. 适应能力老鼠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和气候条件。
它们对食物的选择也比较灵活,是一种典型的杂食动物。
五、对人类的危害老鼠作为一种害兽,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它们喜欢啃食农作物、仓库货物、粮食谷物等,会给农田、仓库、粮食等带来财产损失。
鼠害防治基本知识

鼠害防治基本知识
一、鼠类的生活习性
鼠类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一般喜欢在夜间活动。
它们的食物来源广泛,能够食用人类、畜类、禽类的食物,也能够食用种子、果实等植物食物。
鼠类的生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就会形成严重的鼠害。
二、鼠害的危害
鼠害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例如破坏农作物、食品等储存物品,危害人类健康,如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等多种疾病。
三、鼠害的防治措施
(1)环境改善: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垃圾堆积、废弃物存放等,减少鼠类的栖息地。
(2)物理防治:采用防鼠垫、粘鼠板、鼠笼等物理方法捕捉鼠类,有效减少鼠害。
(3)化学防治:使用杀鼠剂对鼠类进行毒杀,包括颗粒剂、毒饵、气雾剂等多种形式。
使用化学杀鼠剂时,应注意防护,避免对人、动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4)生物防治:使用天敌、猫、狗等自然敌害对鼠类进行控制,避免使用化学剂和杀鼠器具。
(5)综合防治:结合环境改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四、鼠害防治注意事项
(1)应注意杀鼠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遵守使用说明和剂量要求,防止杀鼠药物残留对人类和环境的污染。
(2)使用防鼠剂、粘鼠板等物理方法时,应根据鼠类的活动规律放置捕捉器具,避免对其他动物造成伤害。
(3)应及时清除垃圾,防止垃圾堆积成为鼠类的栖息地。
(4)对于农村和城市中的鼠害防治,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例如农村地区可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城市中可采用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为主。
(5)应定期进行鼠害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鼠害,防止鼠害扩散和传播。
老鼠防治课件ppt

06
CHAPTER
老鼠防治的未来展望
06
CHAPTER
老鼠防治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或病原体控制鼠害,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智能监测系统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测和预警鼠害情况。
新型灭鼠剂
研发更高效、低毒、环保的灭鼠药剂,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破坏建筑物
老鼠在建筑物中打洞、咬食电线、 破坏家具等,造成经济损失和安全 隐患。
对农作物的危害
01
02
03
直接啃食
老鼠会啃食各种农作物, 造成产量下降和品质受损 。
传播病虫害
老鼠携带多种病菌和寄生 虫,传播给农作物,导致 减产和品质下降。
破坏农田设施
老鼠在农田中打洞、咬食 水管等,破坏农田设施, 影响农业生产。
速增长。
性别比例
在适宜的条件下,雌性老鼠的数 量通常多于雄性,这有助于维持
种群稳定。
老鼠的繁殖特点
繁殖速度
老鼠的繁殖速度很快,雌鼠孕期 约21天,一胎可产仔6~12只。
生长周期
幼鼠出生后约一个月即可成熟并 开始繁殖,因此老鼠数量容易迅
速增长。
性别比例
在适宜的条件下,雌性老鼠的数 量通常多于雄性,这有助于维持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传播疾病
老鼠是多种病原体的携带者,如鼠疫 、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可通 过接触或污染食物传播给人类。
咬伤和抓伤
污染食物和水源
老鼠经常在人类居住环境中活动,会 污染食物和水源,引发消化道疾病。
老鼠的牙齿和爪子锐利,容易咬伤或 抓伤人类,引发感染。
对环境的破坏
老鼠的生态与习性:为何令人讨厌且难以根除

老鼠老鼠之所以惹人讨厌,是因为它常常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
老鼠喜欢藏身于人们堆放谷物或水果的粮仓中,还会在房间里四处乱窜。
老鼠是肉食动物,更确切地说,它是杂食动物,对咬不动的东西有特别的爱好,喜欢啃食羊毛、布料、家具等物品,还能凿穿木头,在墙上打洞,躲在厚木板的夹层或者房梁、壁板的缝隙中。
老鼠外出觅食时,总是把所有能拖动的东西全部运回洞里,时常会将栖身的缝隙也当作储藏室,特别是在产下幼崽后。
老鼠的繁殖力强大,一年中产崽数次,多数都是在夏季,一胎有五到六只。
冬季,老鼠会朝温暖的地方靠拢,比如壁炉旁边、干草中或是麦秸堆里。
虽然猫、鼠药、捕鼠器等的存在对它产生了威胁,但它惊人的繁殖速度,仍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特别是农村的老房子,人们习惯将谷物存放在顶层的仓库中,这个地方距离干草堆和粮仓都比较近,因此成为老鼠最好的藏身处和繁殖地。
老鼠的数量之巨,如果不是它们会因为内部矛盾而相互残杀,就会逐步扩展领地,迫使人们搬迁粮仓。
不过,有人曾观察到,受到饥饿威胁的老鼠会自相残杀,并吞噬同类。
因此,当老鼠泛滥而粮食不足时,老鼠中的强者便会将弱者视为目标,咬开弱者的头颅,吸食其脑浆,再吃掉残余的部分;这样弱肉强食的战争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大部分的老鼠死亡为止。
正因如此,人们会觉得老鼠骚扰人们一段时间后好像就突然消失了,这种“消失”有时会持续很久。
这种情形也发生在田鼠身上,只要食物缺失,它们就会同类相残,数量也因此锐减……老鼠产下幼崽后,会为它们准备食物和床铺。
母鼠会时刻不离地守在幼鼠身边,直到它们长大到能够离开洞穴。
为了保护幼鼠,母鼠甚至会不顾危险与猫周旋和搏斗。
一只成年老鼠要比一只幼猫更厉害,虽然它们的力气差不多大,但老鼠牙齿尖锐,咬合力更强,猫实际上是咬不过它的,只能凭借爪子搏斗。
猫对付老鼠,依靠的更多的是实战经验而非单纯的体力。
老鼠的天敌中,对其更有威慑力的是白鼬。
虽然白鼬的体形比较小,但它能够钻入老鼠的洞穴。
老鼠的生活习性及灭鼠的方式方法

老鼠的生活习性及灭鼠的方式方法县创卫办朱正才灭鼠对保障人民健康意义重大。
老鼠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它通过其体外寄生虫叮咬、排泄物污染、机械携带以及直接咬人等方式,可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同时,鼠类盗食粮食、啃咬庄稼,破坏草原植被,影响牧业,咬坏家具、衣服,毁坏建筑物,破坏堤坝,咬坏电线引起火灾、破坏通讯等,造成人类巨大损失。
所以,老鼠过街,应该人人喊打。
1,老鼠能否被灭绝虽然目前科学技术进步迅速,但要在大范围内灭绝老鼠还办不到,灭鼠除害仍然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一劳永逸。
当前的目标是,群策群力,科学灭鼠,把老鼠的数量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老鼠没有被灭绝的主要原因是:①老鼠的适应性强,反应灵敏,善于隐藏,难以一网打尽,消灭一批后老鼠又能很快繁殖,恢复原样。
②人们对老鼠的特点了解不够,灭鼠的方法不甚理想。
2、消灭老鼠应遵循的原则要取得减轻以至消除鼠害的实效,灭鼠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综合治理。
包括断绝鼠粮(居住区管理好粮食、食品、牲畜家禽食料、水源、垃圾、粪便等),以尽可能减少害鼠的食源;减少害鼠的栖身地(搞好环境卫生,堵塞鼠洞,地面硬地化等)。
②群策群力。
必须在较大范围内协同统一行动,灭鼠效果才能持久。
③因地制宜。
老鼠的生活习性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条件下,消灭老鼠的办法也有所不同。
另外,任何方法每用一次,等于对老鼠进行一次选择、训练,不能连续用一种方法灭鼠。
④持之以恒。
防治鼠害是长期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有长期打算。
3,鼠? 常见种类老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
全世界啮齿动物约有1700多种,我国有145种老鼠,广东省鼠科种类有20#,常见的家鼠有褐家鼠、黄驹鼠、小家鼠。
4,老鼠传播疾病的途径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鼠伤寒、蜱性回归热等57种。
老鼠传播疾病有三个途径:①鼠体上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吸血将病原体传染给人。
老鼠的习性、危害及防治措施

简介大,有几十亿只,而且繁殖很快,生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吃,什么地方都能住。
生活习性1、夜出昼伏凭嗅觉就知道里有什么食物,吃饱后三三两两打闹、追逐,饿了或发现有新的美味食物,再结伴聚餐。
2、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在窝—食物—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3、视力敏捷老鼠大多数在夜间活动、觅食,夜间活动的老鼠在很暗光线下能察觉出移动的物体,白天活动的老鼠视力更好。
4、钻洞本领高家鼠鼠洞很明显,常在墙旮旯里、牲囗圈、仓库伙房处。
5、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在熟悉的环境中改变一部分,立即会引起它的警觉,不敢向前,经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
如处受过袭击,它会长时间回避此地。
危害2、挖掘田地,偷吃粮食,危害农业。
3、啃咬衣物、食品,传播疾病。
4、在堤坝上打洞造成水灾。
5、破坏财物:因老鼠要定期磨牙,所以会啃咬各种物体。
6、污染环境:如田鼠会破坏庄稼,鼠细菌等。
7、传播疾病:如鼠疫等。
8、扰人安宁。
传播疾病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蜱性回归热等57种。
经研究老鼠传播疾病有三个途径:1、鼠体外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吸血时,将病源体传染给人;2、体内带致病微生物的鼠,通过鼠的活动或粪便污染了食物或水源,造成人类食后发病;3、老鼠直接咬人或病源体通过外伤侵入而引起感染。
防治环境灭鼠老鼠需要水、食物以及隐蔽的栖息条件,才能生存和繁殖。
因此,创造一个不适宜其生存的环境,就能使一个地方的鼠量大大下降,并能使灭鼠成果容易得到巩固。
物理学灭鼠法又称器械灭鼠法,应用较久,应用方式也较多。
它不仅包括各种专用捕鼠器,如鼠夹、鼠笼,也包括压、卡、关、夹、翻、灌、挖、粘和枪击等。
化学灭鼠法又称药物灭鼠法,是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灭鼠方法。
药物灭鼠又可分为肠毒物灭鼠和熏蒸灭鼠。
生态学灭鼠也就是通过改良环境,包括防鼠建筑、断绝鼠粮、农田改造、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鼠类隐蔽处所等,也就是控制、改造、破坏有利于鼠类生存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使鼠类不能在那些地方生存和繁衍。
老鼠的生活习性

老鼠的生活习性
老鼠,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之一,它们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田园、城市甚
至家里。
老鼠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秘一下。
首先,老鼠是夜行动物,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则选择在安全的地方休息。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夜晚听到老鼠的活动声音,而白天很少见到它们的原因。
其次,老鼠是杂食动物,它们可以吃各种食物,包括谷物、果实、昆虫和甚至
是垃圾。
这也是为什么老鼠常常出现在人类居住的地方,它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食物来源。
另外,老鼠是非常善于钻洞的动物,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挖出一个很大的洞穴,用来藏匿和繁衍后代。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田野或者废弃的地方经常能够看到老鼠的洞穴。
此外,老鼠是非常敏捷和机灵的动物,它们可以很快地逃脱危险,或者找到新
的食物来源。
这也是为什么老鼠很难被捕捉到的原因。
总的来说,老鼠的生活习性非常适应各种环境,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找到食
物和栖息地。
但是,由于老鼠也会给人类带来很多麻烦,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要注意卫生和防治老鼠的方法,以免给自己带来不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跃 褐家鼠和黄胸鼠能垂直跳过60厘米, 小家鼠能跳高30厘米。
咬啮
家栖鼠类有一对非常坚硬锐利的门齿,大部分的建筑材料,如木材、铝板、铅管等 ,都能遭到鼠类的破坏。
游水和潜 水
三种家栖鼠都善于游水,其中褐家鼠的水性最好。褐家鼠可以被视为一种半水生的 动物,喜生活在河岸、溪流边,沼泽地带、下水系统和水稻田中。在35℃的水中 能漂浮60-72小时。潜入水中时间可达30秒。常可通过抽水马桶潜入建筑物 内。
四害的生态习性及其防治
老鼠的生态习性及防治
(一)家栖鼠的种类
常见的家栖鼠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
褐家鼠
黄胸鼠
小家鼠
(二)家栖鼠的生态习性
一、鼠类的繁殖力和寿命
在兽类中,老鼠是繁殖力最强的动物,母鼠产下的幼鼠,一般不到三个月便成熟,开始
交配生育,产后又立即可再交配怀孕。老鼠的繁殖力和寿命,因鼠种而有别,并与营养、栖 息环境等多因素有关。
老鼠的食量很大,每天吃的东西—一般相当于体重的十分之-一 到五分之一。食量大、小与食物质量有关,适口性越好吃得越多, 反之吃得少,甚至不吃。老鼠吃东西常常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的, 每次食量不多,但吃的次数多,例如小家鼠,每天吃的东西不到 2.5克,却分成100多次到200多次去吃。
五、鼠类的食性
鼠类主食植物,不同鼠种、不同环境其食性有别。例如,褐家鼠 食性复杂,既食植物也食肉类,特别喜吃含油类的香味食物;黄 胸鼠则以植物为主食,间有杂食;小家鼠主食植物,基本不吃肉 类。不同的环境,鼠类取食的行为也不同,例如,在环境干燥的 粮仓和食品仓里的老鼠,喜欢吃含水分多的植物性食物。
记忆力:老鼠记吃又记打,善于汲取“教训”,例如,一旦吃了 毒饵死亡,或吃不足毒饵而未被毒死,能在几个月内牢牢记住这 种毒饵的形状和味道,不易上当;用电猫或其他捕鼠器捕鼠,目 睹同伴被抓住,能在很长时间紧记而回避这些捕鼠器具。 也是因为鼠类很敏锐的记忆力,所有的鼠类都有定型行为,例如 摄食行为、鼠道、隐蔽场所和活动周期等。这些都是灭鼠是可以 利用的鼠类的弱点。
鼠种
性成熟时间 (天)
孕期 (天)
每胎仔 (只)
每年生育 (胎)
寿命 (年)
褐家鼠
75
22-24
8-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4
1-2
黄胸鼠
68
20- 22
6-7
3-4
1-2
小家鼠
42
19-21
4-5
6-10
0.5-1
二、鼠类的感觉: 鼠类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行程相当独特。
嗅觉 视觉 味觉 听觉 触觉
鼠类的嗅觉非常发达,利用敏锐的嗅觉去找寻食物、求偶,并进行个体间的联系 ,包括识别熟悉的和陌生的个体。在鼠类经常活动的线路上会留下尿和生殖道的 分泌物,鼠类就沿着这些有特殊气味的路线活动,形成光滑的鼠道。利用鼠类这 一弱点,在鼠道上投放毒饵和捕鼠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探索行为: 鼠类有强烈的探索行为和好奇性,经常不断的在其 活动的范围内奔跑,探索了解环境中所有的物体、食源、水源、 隐蔽场所、地形、鼠道、鼠洞、临时躲藏场所等情况。这些情况 的了解对鼠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摄食行为:鼠类在探索环境的同时,也尝试环境中新、旧的食物。 开始尝试时取食的量很少,每次尝试时间的间隔较长。随后取食 量渐渐增加,间隔时间也不断缩短。鼠类的这种摄食行为是长期 演化的结果。起着保护性作用。防止由于摄食的不当引起中毒。 鼠类的这种摄食行为对毒饵灭鼠,特别是烈性灭鼠剂毒饵的灭鼠 造成很大的困难。鼠类摄食行为的另一种表现是搬拖食物。褐家 鼠一天可以搬拖1-2公斤食物隐蔽在洞内或其他隐蔽的场所。 灭鼠毒饵最好用粉状的,不要用块状毒饵,以防止鼠类拖走。
三、鼠类的生态行为
活动周期:家栖鼠类主要的夜间活动,黄昏后和黎明前有2个活 动觅食高峰。这种活动的周期性会受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密度 或食物、水源短缺时,会迫使体弱和处于从属地位的个体白天活 动。
惊疑性:鼠类对不良的经历会在随后的行为上表现出来。不良的 经历主要有恶味、痛苦的症状、受伤等。鼠类会回避这种引起不 良经历的物体,如毒饵和捕鼠器,以及发生的场所,达数月之久。 这种行为给鼠类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
新物反应:褐家鼠和黄胸鼠对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有恐惧回避的 行为先躲避、观察一番,然后再试探性地接近、接触。这种行为 在人很少干扰的环境中表现尤为明显,给鼠害的防治造成很大的 困难。 小家鼠没有这种新物反应行为,喜欢接近新发现的目标, 故容易捕鼠器所捕杀。
栖息地 :褐家鼠喜栖息于温度稳定、潮湿的地方,在华北、西 北和东北等干旱的地区尤其如此。鼠洞多挖掘在层基周围、垃圾 堆、道路两旁的路面下。地下室、墙基、下水道、船坞、港口码 头以及沿河岸的冲积地也是褐家鼠喜欢的栖息地。 小家鼠喜栖 息于干燥离食源近的场所。由于体形小,常在墙基、仓库货堆中 和保温层内打洞或在破箱、抽屉中筑巢。筑巢材料多为破布、纸 屑等废物。
四、鼠类的活动能力
打洞 栖息 攀登
褐家鼠是善于打洞的动物,只要遇到泥土它即掘土打洞营巢。在松软的土壤中挖掘 的洞道可长达180-300厘米,但窝巢的深度很少超过50厘米。
褐家鼠有趋湿性,喜欢住在下层,善打洞栖居;黄胸鼠喜干燥,喜欢住在高层,如 屋顶、天花板等;小家鼠多靠近食源处栖居,栖居条件简单,常在抽屉、报纸堆、 旧鞋里等絮窝栖居。
鼠类有色盲,视力很差,但对光线强度的变化相当敏感,能在黑暗中发现运动的 目标和简单的图象,辨别10米以内的目标,正确估计1米以内的深度,在跳跃 时不致失足。
鼠类的味觉很敏锐。据实验,大白鼠和野生的褐家鼠都能辨别食饵中所含的微量 化合物。有时甚至拒食只含有极低浓度不纯的杀鼠灵毒饵或霉菌污染的粮食。鼠 类锐利的味觉给毒饵灭鼠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配制毒饵的粮食必须新鲜干净, 灭鼠剂的含量要准确、均匀,否则容易引起拒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鼠类的听觉非常发达,能在黑暗中判断声音来源的方向,对突然出现的声音很敏 感,对有节奏的无害声音很快适应,能听到50米外轻轻的步声。鼠类本身也能发 出超声波,幼鼠睁眼前就靠发出的超声波和回音回巢。
家栖鼠类有非常发达的触觉,在黑暗中凭借它在鼠道上奔跑。触须和体表的刚毛 和地面、墙基及物体接触起到定位的作用,指导活动。在黑暗复杂的环境中不断 重复的利用刚毛、触须的感觉活动形成一条熟悉的跑道。鼠类的这种行为称为趣 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