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失败案例分析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失败案例分析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失败案例分析毛健(会计1107, 20111702733)1 背景资料上汽集团是中国三大汽车工业集团之一,2003年生产整车78.2万辆,并以合并销售收入117亿美元跻身于全球500强企业行列。

双龙汽车公司起始于1954年初创的东亚汽车公司,是韩国第4大汽车企业,主要生产越野车和高级轿车。

l997年,双龙汽车公司因资不抵债而被大宇集团收购。

l999年大宇集团解散时,双龙汽车公司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

由于经营不善,双龙汽车公司的债权债务出现严重倒置,企业濒于破产。

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便尝试向海外出售股权,以便收回其投入的资金。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

根据协议,上汽集团以5 900亿韩元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2%的股份;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上汽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上汽拥有资金和市场的优势;双龙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上汽通过此次并购,既可以获取技术,又可以增强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而双龙的研发实力也对上汽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2并购动因2. 1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可以摆脱目前上汽在自主研发方面有所束缚的困扰,上汽的。

上汽不仅可以完善其产品类型,还将获得双龙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一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研发能力,以及双龙在其强项SUV车型的整车宝贵技术。

于是,上汽自主开发能力将因有了双龙的技术乎台而得以站得更高。

12.2占领市场双龙汽车当时是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商,年生产能力为l8万辆豪华轿车和SUV,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为11%。

收购双龙,使上汽集团可以拥有双龙品牌汽车的生产权和销售权,为上汽打入韩国乃至欧美市场提供了跳板。

2..3规模经济通过并购扩大了企业规模,初步达到了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最小水平,并有望通过整合中韩双方的管理和组织上优势资源,实现成本的降低,摆脱国产车高价低质的问题。

上汽集团swot分析案例

上汽集团swot分析案例

通过利用迈克· 通过利用迈克·波特的五力模型对房地产行业的五种力 量进行分析后,可知房地产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 量进行分析后,可知房地产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 供应商和买方没有什么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竞争很 供应商和买方没有什么讨价还价能力, 弱,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程度中等。 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程度中等。 所以房地产业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行业, 所以房地产业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行业,这也是房地 产业成为热点原因所在。 产业成为热点原因所在。
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 14.25
Page 16


1 2 3 4 5 6 7 8 9
LOGO
企业 序 丰田 通用 大众 现代-起 亚 福特
PSA
销量(万辆)
356.4 355.2 310. 215.3 214.5 158.7 158.6 154.6 121 115.2
Page 17
本田 日产 上汽集 团 铃木
LOGO
Page 1
LOGO
Page 2
LOGO
Page 3
LOGO
Page 4
Let’s go …
LOGO
Page 5
LOGO
目录
汽车行业国际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案例分析(上汽集团) 案例分析(上汽集团)
LOGO
Page 7
汽车行业的国际环境分析
体系竞争战略
EFE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关键外部因素
1.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汽车的需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权重 求增加,客观上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有提高。 求增加,客观上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有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上海通用汽车招聘员工解密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上海通用汽车招聘员工解密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研究分析:上海通用汽车招聘员工解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SGM)成立于1997年,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各出资50%组建而成,目前拥有凯迪拉克、别克2大品牌。

日前,本刊记者就员工招聘策略以及相关问题,对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招聘的高级经理、陆先生进行了专访。

问题1欲进公司须过几关?上海通用汽车最紧缺哪些人才?陆先生:2005年上海通用汽车最紧缺的人才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的营销管理人才,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营销、制造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岗位。

上海通用汽车对于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什么?对新员工的招聘策略是什么?陆先生:公司对于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应具备良好的学习、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的技能和管理能力。

公司根据企业的宗旨和价值观以及经营目标,建立起包括基本素质、个人品质、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素质模型”。

这个模型是招聘员工策略的核心。

为测试应聘者是否满足“能力素质模型”的要求,公司借鉴美国通用汽车(GM)其他工厂人才评估中心招聘员工的经验,结合中国的文化和人事政策,建立专门的人才评估中心,作为人力资源部的重要组织机构之一,并出资聘请国外知名的咨询公司对评估人员进行培训。

应聘者要进入上海通用汽车须通过哪些测试?陆先生: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应聘者要进入公司,首先要通过人才评估中心的测试,包括面试、笔试和团队练习等。

再由各部门组织专业技术方面的面试。

完成录用程序后,每位新员工都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入门培训及专门的融入计划,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

整个评估过程完全按照标准化、程序化的模式进行。

凡被录用者,须通过填表、筛选、笔试、目标面试、情景模拟、专业面试、体检、背景调查和审批录用9道环节。

问题2有多少细节值得关注?能否介绍一些应聘者关心的在简历投递、笔试、面谈、情景模拟和专业面试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陆先生:可以的。

上汽集团海外并购失败原因分析

上汽集团海外并购失败原因分析

上汽集团海外并购失败原因分析第2章上汽集团海外并购案例分析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总公司成立于2 00 4 年11月29 日,注册资本25 7 .6亿元。

它集成了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旗下与汽车产业链紧密相关的汽车主营业务、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以及对未来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产业。

2 00 4 年7月,上汽集团合并报表后的销售收入达到1 17 .2 亿,正式跻身世界5 00 强企业。

于是上汽集团将目光放在国际市场,宣称到20 20 年上汽集团要成为世界上第六大汽车制造公司,要与通用、丰田、福特、戴克莱斯勒和大众等5家汽车公司平起平坐。

为达到这一目标,上汽集团需要将整车年产量提升到40 0 万辆。

为达到建成世界级企业的目标,拓宽资源配置空间上汽集团提出了“规模提升、国际经营、科技强身”的策略,提出要做好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将公司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际化企业。

2.1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是国内汽车产业首个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的整个过程都备受关注。

2.1.1上汽集团收购双龙的过程自20 04 年年初开始,上汽集团便开始活跃在海外并购的市场上,于国际市场上进行大规模运作,为后来的海外并购探路。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是国内首家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的目的有三,首先是完善上汽集团的产品类型,上汽集团希望拥有更加完整的汽车生产线;其二是为了获得双龙汽车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研发能力和双龙SU V车型的整车技术,该技术是双龙汽车立足于国际市场上的核心技术,对于上汽集团来说S UV 车型的技术显得尤其宝贵,因为国内汽车企业受限于发动机和内燃机车型,在SU V 车型上一直止步不前,如果获得了双龙的SU V技术,对于上汽集团扩展国际和国内传统内燃车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三是为了获得拥有双龙的技术平台,韩国双龙具有相对完整的技术平台,对于研发体系尚不健全的上汽集团来说,这是一个提高整体研发实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上汽集团打造自主知识产权。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

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解析中国与外国汽车行业间的并购案例一、上汽收购双龙:1、这次合作,堪称近三十年来汽车界最失败的一次。

2、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尤其是全球金融海啸的不可抗力。

在并购时机选择、自身管理、团队实力、危机处理能力方面尚有欠缺。

3、2004年底,上汽斥资约5亿美元,收购了经营状况岌岌可危的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次年,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增持双龙股份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收购时间:2004年10月收购金额:5亿美元收购资产:双龙汽车48.9%的股权现状:在合资的几年里,上汽入股双龙时达成的技术转让协议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上汽被迫决定停止继续注资、听任双龙汽车破产重组时,反倒落了个“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的罪名。

去年,双龙汽车宣告破产,上海汽车为此付出近20亿元学费。

教训:失败源于文化差异,韩国工会、自己的技术问题、境外资本运作和管理问题。

其体验值得借鉴:宁可高价收购技术、设备,也不要低价并购工厂。

(一)企业概况1、背景资料: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历史双龙公司创办于1954年1月,之初主要生产重型商务车和特殊用途车辆。

在1975年5月,双龙公司股票正式上市.自1983年接收东亚(DONG-A)汽车公司后,双龙迅速崛起,成为最可靠的专业四轮驱动运动型多用途车的制造商。

双龙集团在兼并了东亚公司后,改名为双龙汽车。

1988年,双龙推出SUV型KorandoFamily,其对本土消费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1991年双龙与奔驰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合作范围涉及汽油/柴油发动机技术转让和共同开发轻型商务车等方面。

其合作在韩国也被称为短期内实现技术转让最成功的案例。

1993年双龙推出MUSSO系列四轮驱动越野车,成为韩国四轮驱动越野车的代表。

同年,双龙公司看好韩国高级轿车市场(当时韩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公司举债10亿美元进军高级轿车领域,引进德国奔驰轿车制造技术,生产双龙豪华运动轿车。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物流成本控制成本案例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物流成本控制成本案例

实施 内容 和益

作为SGM的陆运代理人,上海货 目睹了SGM的困难,总公司所倡导 的"创新是灵魂,改革是出路,发展 是目标"经营服务理念,如何应用到 通用项目中去,这一目标促使我们 变压力为动力,深化物流理念。在 上海中货公司领导下,项目组立即 着手进行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包 括可行性论证、场库勘察、成本核 算等,并且主动了解客户的需求, 协调各个环节的联系。经过反复斟 酌,决定在内陆集装箱运输的基础 上提供增值物流服务,实施上海通 用CKD木箱物流配送项目(以下简 称通用物流项目)牵一发动全身, 以全方位的项目战略攻克各个方面 的症结。
上海通用聘请一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由他们来设计配送路线,然后到不同的供 应商处取货,再直接送到上海通用,利用 “牛奶取货”或者叫“循环取货”的方式 解决了这些难题。这种做法体现了上海通 用的一贯思想:把低附加价值的东西外包 出去,集中精力做好制造、销售汽车的主 营业务,即精干主业。建立供应链预警机 制 追求共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 的资源优势,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核心 竞争力。
上海通用汽车基于精益生产理念建 立了一套完整的采购、物流、制造、 销售与售后服务体系和质量管理体 系,并在生产和管理中大量采用计 算机控制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的国内第一条柔性化生产线,涵盖 了冲压、车身、油漆、总装等整车 制造环节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动 力总成制造过程。
降低 物流 成本 分析
对于其他资源的整合,公司大胆采用“外 采购”。引进外部资源,利用其专业化优 势,节约总体成本。
(2)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开展通用CKD木箱物流项目的基础是高 效率的信息处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 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
降低 物流 成本 分析

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_上汽双龙并购案例跨文化剖析

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_上汽双龙并购案例跨文化剖析

297《商场现代化》2007年8月(上旬刊)总第511期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跨国企业并购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国际上众多知名的跨国公司不断地利用并购这种手段来实现企业迅速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与此同时,一批知名的中国企业如海尔、TCL、联想等也开始顺应国际潮流,纷纷走出国门,以收购兼并的形式到海外经营。

虽然1+1>2的期望值如此诱人,但从西方国家大量并购交易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跨国兼并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协同效应,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

Jack Prouty在总结当今并购的“70/70现象”时指出:当今世界上70%的并购后企业未能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 70%的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其中企业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失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独有偶,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对2000年~2004年间并购失败的案例研究发现,所有失败的并购有50%跟人有关,包括沟通不良和文化差异。

由此可见,文化是企业管理模式变化的巨大障碍,也是企业并购失败的罪魁祸首,处理好文化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作为“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的第一案”,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以来的罢工风潮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笔者以独特的跨文化视角对上汽收购双龙后频发的罢工风潮作了深入的剖析,阐述了上汽双龙罢工风潮的症结所在,并由此提出跨国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建议,对于加深理解跨国并购或跨国公司管理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紧密关系和中国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上汽双龙罢工症结的跨文化剖析2005年1月2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股权交割手续,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份,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此后,来自双龙工会的反对浪潮始终没有平息,在并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内,上汽先后经历了三次双龙工会罢工,缺乏国际化经验的上汽正饱受双龙罢工事件的困扰。

双龙工会几次罢工是否与收购案有直接的关联,与文化冲突是否也有直接的关系,通过跨文化视角分析,我们可以将上汽双龙工会频频组织罢工症结归纳为以下五种理由。

上汽并购双龙案例分析

上汽并购双龙案例分析

上汽并购双龙分析一、案例始末: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

过加强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全球著名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形成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申沃等系列产品;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相继推出了荣威品牌和750产品,逐步形成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

上汽集团除直接经营管理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等业务外,其核心的整车业务已注入持股83.83%的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车”),目前上海汽车已成为国内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双龙汽车起家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营不善,到1999年自有资本滑到负613亿韩元,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便探讨向海外出售股权,以便收回其投入的资金。

2003年下半年,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邀请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中国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以及印度塔塔的海外企业前来投标。

2004年7月上海汽车公司被债权团选中,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

2005年1月2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股权交割手续,获得双龙汽车5 1.33%的股份,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08年,随着国际油价的飞涨,双龙以生产SUV和大型车为主的弊病显现出来。

2008年上半年,受韩国国内柴油价格高出汽油价格的影响,韩国政府取消了对柴油车的补贴,使得主要产品为柴油车的双龙汽车在韩国.国内市场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截至08年第三季度,双龙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2009年1月5日,上汽紧急调拨4500万美元注入双龙,用于支付员工工资,上汽提出援助条件是双龙公司要从生产一线裁员2000人,但工会坚持不裁员使得上汽无法接受,其2亿美元的救济性资金援助也暂时搁浅。

救不救双龙,一时间让上汽陷入两难境地。

2009年1月9日,上海汽车向韩国首尔法庭申请双龙破产保护,以应对销量下滑和债务攀升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贡献小,总资产报酬率15。46%,投资收益 率,仅为5。26%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 析
2002年8月11日 对外经贸大学企管研究生班 应春成,李淼龙,李燕,潘中艺, 钟菊芳,李晓华,柏许民,黎儒国
孟祥勃,
• 公司的基本财务比率 • 分析企业现金流量 • 趋势分析 • 关联方交易 • 综合分析
公司的基本财务比率
• 净资产收益率 17。69%
• 总资产报酬率 15。46%
• 总资产周转率 0。37次
• 流动资产周转率 1。06次
• 资产负债率
29。21%
• 已获利息倍数 67。48倍
• 营业增长率
3。14%
• 资本积累率
3。07%
分析企业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亿,有良好 的主营业务收益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9亿,其中 债务性投资支出12。75亿,因为它是安 全性投资,剔除债务性投资支出因素影 响,所以投资回报良好,投资活动是合 理的。
• 筹资活动分析结果表明筹资渠道畅通
趋势分析
• 99年毛利率42%,98年毛利率44%,99年 存货周转率7、79次,98年存货周转率7、 05次,两年费用支出绝对数基本没有大 的变化,国家对于汽车行业的支持,近 年汽车工业长足发展,相信在未来几年, 企业有良纳入合并范围
综合分析
• 当年支付税金3。5亿,应缴税金科目期末余额 减少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 其他应付款附注说明不清楚,金额较大,有可 能隐含收入
• 现金流量表中长期债券投资支出12。75亿,而 附注中其没有说明,短期投资披露又只是期初 和期末数,过程不清楚,影响投资收益的分析
• 资金闲置较严重 • 长期投资占用较多资金,而回报不高,对于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