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2 动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2.2 动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细胞可来自经免疫处理小鼠的脾脏中B. ①中可加入乙二醇以促进细胞融合过程C. ④可置于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D. 该技术可用于研发相应的诊断试剂盒2.下图为某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细胞为经免疫处理小鼠的脾细胞B. ①中可加入甘露醇以促进细胞融合过程C. ④应置于CO2培养箱中以提高细胞克隆形成率D. 该技术可研究相应抗原蛋白的结构、细胞学分布及其功能3.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单克隆抗体制备中使用的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和卵细胞。
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够无限分裂,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
B. 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有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C. 动物细胞培养时,如果缺少氨基酸供应,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D. 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专能性,能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4.下列有关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B. 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和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 要先用胃蛋白酶处理得到单个细胞,然后用诱导剂处理得到杂交瘤细胞D. 运用的生物学原理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培养人的浆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B. 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需用胃蛋白酶处理C.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不同D. 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6.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①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③胚胎移植④细胞核移植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7.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有几处是不正确的()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特殊处理机械法去除细胞壁胰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典型应用人工种子、杂种植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培养液区别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动物血清不可缺少A. 1B. 2C. 3D. 4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导弹是用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杀死癌细胞B. 乳腺细胞比乳腺癌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C. 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D. 灭活病毒可使细胞相互凝聚并让细胞膜上的分子重新排布9.请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a、b分别对应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则d能产生单克隆抗体是b的遗传物质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若d形成有性杂交后代,则a和b融合形成d的过程叫受精作用C. 若d形成无性杂种植株,则采用了细胞工程中的核移植技术D. 若d形成无性杂种植株,由于杂种细胞具有双亲叶绿体,则可能培育出比有性杂交品种光合作用性能更好的植株10.如图为杂交瘤细胞制备示意图。
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动物细胞工程及应用教案

考点2 动物细胞工程及应用1.动物细胞培养(1)地位: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等。
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2)培养过程(3)培养条件 ①无菌、无毒环境⎩⎪⎨⎪⎧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培养过程加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清除代谢产物②营养:除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之外通常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③适宜的温度:36.5 ℃±0.5 ℃;适宜的pH :7.2~7.4。
④气体环境⎩⎪⎨⎪⎧ 95%的空气:其中O 2为细胞代谢必需5%的CO 2:维持培养液的pH2.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核移植技术)(1)原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核移植分类: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3)核移植过程(以克隆高产奶牛为例)(4)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
②保护濒危物种。
③生产医用蛋白。
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
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
3.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动物细胞融合①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融合方法: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③意义: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也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2)单克隆抗体①制备过程②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以大量制备。
③用途: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提醒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B淋巴细胞要经过免疫过程,即接触抗原,增殖分化为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B淋巴细胞,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实际上是浆细胞。
(析图建模)下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顺序已被打乱),请据图分析:(1)图中B注射的物质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2)在获取C细胞的过程中,筛选淘汰了哪些细胞?(3)C细胞有什么特点?(4)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答案(1)注射特定抗原;目的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从而产生浆细胞(效应B细胞)。
《单体克隆抗体》名师教案

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2第2节第2部分内容。
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典型实例,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多方面技术,其原理还涉及特异性免疫、细胞癌变等知识。
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
整个制备过程既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又具有特定的技术步骤(尤其是杂交瘤细胞的筛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有关内容,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比较相似,有利于新内容的学习。
学生学习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距离学习特异性免疫和细胞癌变等知识的时间比较久,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遗忘较多,教师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起这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2.能力目标:(1)尝试设计实验(2)学会实验过程的分析,尝试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1)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2)介绍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2、教学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问答法。
2、学法:学生主要采用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制备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回答问题,总结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图。
(见学案注:第4个问题后,提供一种选择性培养基的资料,让同学们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补充资料: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
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
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
教师讲解: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出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补充资料:有限稀释法:通过适当的稀释达到分离单个细胞进行培养的目的。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第一章:动物细胞融合概述1.1 动物细胞融合的定义与意义1.2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1.3 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第二章: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2.1 物理方法2.1.1 电融合法2.1.2 超声波融合法2.2 化学方法2.2.1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2.2.2 灭活病毒融合法2.3 生物方法2.3.1 细胞表面分子的诱导2.3.2 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诱导第三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3.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流程3.1.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3.1.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3.1.3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3.2 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3.2.1 抗体特异性鉴定3.2.2 抗体亲和力鉴定3.2.3 抗体效价测定第四章:单克隆抗体的应用4.1 诊断方面4.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1.2 免疫荧光技术4.1.3 免疫组化技术4.2 治疗方面4.2.1 抗体药物4.2.2 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4.2.3 抗体工程第五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5.1 重组抗体技术5.1.1 重组抗体的制备方法5.1.2 重组抗体的应用5.2 抗体的人源化5.2.1 人源化抗体的制备方法5.2.2 人源化抗体的优势及应用5.3 抗体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5.3.1 抗体药物的联合应用5.3.2 纳米抗体技术5.3.3 抗体药物的个性化治疗第六章:细胞融合的效率与优化6.1 影响细胞融合效率的因素6.1.1 细胞类型与状态6.1.2 诱导方法的选择与优化6.1.3 融合条件与时间的控制6.2 提高细胞融合效率的策略6.2.1 细胞预处理技术6.2.2 融合诱导剂的浓度与处理时间6.2.3 融合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条件控制第七章: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7.1 筛选杂交瘤细胞的方法7.1.1 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7.1.2 HAT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与应用7.1.3 筛选过程中的计数与纯度评估7.2 克隆化培养技术7.2.1 有限稀释法7.2.2 显微镜手工分离法7.2.3 自动化克隆化技术第八章: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8.1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8.1.1 体外培养体系的设计8.1.2 培养条件的优化8.1.3 细胞株的生产能力评估8.2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8.2.1 纯化方法的选择8.2.2 蛋白质A/G纯化法8.2.3 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第九章: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与质量控制9.1 抗体特异性分析9.1.1 抗原结合实验9.1.2 交叉反应分析9.1.3 抗体竞争实验9.2 抗体亲和力测定9.2.1 生物素-亲和力实验9.2.2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9.2.3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9.3 抗体质量控制9.3.1 抗体产量与纯度的控制9.3.2 抗体稳定性的评估9.3.3 抗体生物安全性检测第十章:实验操作指南与常见问题解析10.1 实验操作指南10.1.1 实验材料与设备准备10.1.2 实验步骤与操作流程10.1.3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10.2 常见问题解析10.2.1 细胞融合失败的原因10.2.2 杂交瘤细胞筛选困难的原因10.2.3 单克隆抗体产量低的原因10.2.4 抗体质量问题的排查与解决第十一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实验设计11.1 实验目的与意义的确定11.2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优化11.3 实验条件的控制与调整11.4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第十二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案例分析12.1 案例一:治疗性抗体的研发与应用12.1.1 案例背景与问题陈述12.1.2 实验设计与方法12.1.3 结果分析与讨论12.2 案例二:诊断用单克隆抗体的开发12.2.1 案例背景与问题陈述12.2.2 实验设计与方法12.2.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十三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拓展应用13.1 抗体偶联药物(ADCs)13.1.1 ADCs的制备与性质13.1.2 ADCs的应用与挑战13.2 免疫调节剂的研究13.2.1 免疫调节剂的类型与作用机制13.2.2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前景13.3 疫苗研发与免疫预防13.3.1 疫苗设计与制备13.3.2 疫苗的临床试验与评价第十四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未来趋势14.1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体研究中的应用14.1.1 CRISPR/Cas9技术在抗体基因克隆中的应用14.1.2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体亲和力增强中的应用14.2 与高通量技术在抗体发现中的应用14.2.1 在抗体设计中的应用14.2.2 高通量筛选技术在抗体筛选中的应用14.3 细胞治疗与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4.3.1 利用抗体技术促进细胞治疗的发展14.3.2 抗体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评价15.1 教学目标的回顾与评估15.2 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15.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15.4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细胞融合的方法、诱导手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第十单元 第59课时 动物细胞工程-2025年高中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59课时动物细胞工程课标要求 1.阐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
2.阐明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原理和过程。
3.阐明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
4.概述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技术。
5.简述干细胞在生物医学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考情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022·福建·T32022·江苏·T142022·湖北·T62.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2023·北京·T122023·湖北·T222022·山东·T152022·福建·T132021·山东·T152021·江苏·T112020·全国Ⅰ·T383.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2023·天津·T72021·辽宁·T132020·天津·T1考点一动物细胞培养1.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技术。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3.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1)细胞贴壁:体外培养的大多数动物细胞往往________在培养瓶的瓶壁上。
(2)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________________时,细胞通常会停止________________。
(3)原代培养:________之前的细胞培养,即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________________。
(4)传代培养:________后的细胞培养。
4.干细胞培养及其应用种类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骨髓、脐带血和外周血体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等)特点能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组织和器官甚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诱导分化成类似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应用分化成心肌细胞、神经元和造血干细胞等造血干细胞用于治疗白血病等;神经干细胞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治疗小鼠的镰状细胞贫血、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1)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打开培养瓶盖的方式以获取新陈代谢所必需的O 2()(2)将动物细胞置于含有95%O 2和5%CO 2的混合气体的CO 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动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都具有细胞贴壁的现象()(4)培养动物细胞的第一代(即第一次细胞增殖)被称为原代培养()(5)干细胞都能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6)胚胎干细胞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应用也最为成熟的一类成体干细胞()为研究长春新碱(VCR)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来源于单一B细胞克隆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其制备流程主要包括免疫原制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鉴定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
1. 免疫原制备。
首先需要准备纯化的抗原蛋白,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细胞膜蛋白等。
抗原蛋白的纯度和活性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纯化和活性检测。
通常采用亲和层析、离心、电泳等方法进行抗原蛋白的提取和纯化。
2. 动物免疫。
将纯化的抗原蛋白注射到小鼠或兔子等动物的体内,诱导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免疫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免疫程序,监测抗体滴度,以及合理调整免疫方案,以提高单克隆抗体的产量和质量。
3. 细胞融合。
从免疫动物中获取脾细胞或骨髓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如SP2/0、NS-1等)进行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产抗体能力,能够长期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
4. 筛选和鉴定。
通过ELISA、免疫印迹、细胞免疫荧光等方法对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筛选和鉴定。
筛选出特异性较强的单克隆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并进行亚克隆的鉴定,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5. 扩大培养和纯化。
将筛选出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进行扩大培养,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上清液。
然后采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制剂。
总结。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需要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控制条件,确保单克隆抗体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上述步骤的实施,可以获得高效、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选修3学案: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知识点一 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2.结果:形成单核杂交细胞。
3.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4.过程:不同动物的两个或多个细胞――→灭活的病毒或PEG杂交细胞5.诱导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
注意: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是并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
6.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这一过程既能反映出糖蛋白在细胞识别中的重要作用,又能反映出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特点。
7.动物细胞融合的优点与应用(1)优点: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目前,已有种间、属间、科间,甚至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细胞融合获得了成功。
(2)应用:是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造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区别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步骤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体细胞,再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杂种植株分散成单个细胞后诱导细胞融合诱导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灭活病毒结果形成杂种植株形成杂种细胞【典题精练1】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正确的是()A.两者应用的原理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B.两者都可用聚乙二醇(PEG)诱导细胞融合C.两者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都是形成融合细胞核D.两者的目的都是用于大量生产分泌蛋白【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聚乙二醇(PEG)既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又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动物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形成融合细胞核,C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产生杂种植株,动物细胞融合可用于大量生产分泌蛋白,D错误。
3.细胞融合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 细胞融合: 50%PEG(400~1000), pH8.0, 37oC, 2min
3.融合细胞的筛选
融合后细胞混合液
HAT培养基
2 weeks later
HT培养基
1 week later
正常培养基
4.抗体的检测
常用方法:
要求: ➢ 简便、快速、敏感; ➢ 在短时间内能检测大量样品
+3.6ml M
150ul/孔
E、F、 G、H
调细胞浓度为1-5х103cell/ml 取100个cell于7.2ml完全培养液 (M)中
2个cell/孔
1个cell/孔
0.5个cell/孔
6.杂交瘤细胞的鉴定
染 色 体 核 型 分 析
大规模培养——批量生产单克隆抗体
常用的大规模培养方法:
动物接种法 转瓶培养法
溶液能产生最多杂交细胞。 PEG溶液在pH6.0时细胞融合率最高。
PEG诱导融合的特点:其优点是融合成本低,勿 需特殊设备;融合子产生的异核率较高;融合过 程不受物种限制。其缺点是融合过程繁琐,PEG 可能对细胞有毒害。
PEG的作用机理: Kao等认为,由于PEG分子具有 轻微的负极性,故可以与具有正极性基团的水、蛋 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形成H键,从而在在质膜之间 形成分子桥,其结果是使细胞质膜发生粘连进而促 使质膜的融合;另外,PEG能增加类脂膜的流动 性,也使细胞的核、细胞器发生融合成为可能。
电融合的基本过程:
细胞膜的接触:当原生质体置于电导率很低的溶液
中时,电场通电后,电流即通过原生质体而不是通过 溶液,其结果是原生质体在电场作用下极化而产生偶 极子,从而使原生质体紧密接触排列成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重要知识回顾3.动物细胞融合(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是指个或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的过程。
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或细胞遗传信息的细胞,称为细胞。
(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成为研究、、和的重要手段。
(1)抗体: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
(2(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又能产生。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并。
(5)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准确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的优点。
②用于:主要用于治疗,可制成“”,也有少量用于治疗其它疾病。
二、自主检测(一)课堂例题例题1、基因型为Aa与基因型为Bb的动物体细胞混合,用灭活的仙台病毒处理后,不可能获得下列哪种基因型的细胞 A.AAaa B.AaBb C.Aabb D.BBbb例题2、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有几处是不正确的A.0 B.1 C.2 D.3例题3、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一般需要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诱导B.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C.体外培养时,一个B淋巴细胞不但能形成细胞株,而且还能形成细胞系D.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优越性明显例题4、右图为细胞融合(A/和B为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____ ___________处理,除去了____________;由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______________,然后用使其分散开来;由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是,所形成的D称为,A、B融合为C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效应B细胞,则A细胞来自于,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经被注射了。
注射后小鼠身体发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图中B为。
杂种细胞C共有个染色体组。
(5)用单克隆抗体制成“生物导弹”主要利用了抗体的特性。
(6)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_____种,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培养液中培养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与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区别是培养基要用培养基。
(物理状态),培养基中除了添加必要的营养物质为还需加入。
(8)若A为人细胞,B为鼠细胞,并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C细胞时,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
到D细胞阶段,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反馈训练单项选择题1、关于杂交瘤细胞的叙述不正确是()A.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B.不能无限增殖C.可分泌特异性抗体 D.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大量增殖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A.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B.制各单克隆抗体C.培育新品种D.生产杂种细胞3、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A.经过兔疫的B淋巴细胞B.没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D.没经过兔疫的B淋巴细胞4.只能使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诱导方法是A.PEG B.灭活的病毒C.电刺激 D.离心5.下列是动物细胞的工具酶的是A.限制酶B. DNA连接酶 C.胰蛋白酶 D.果胶酶6.“生物导弹”是指A.单克隆抗体B.杂交瘤细胞C.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D.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7. 运用细胞工程技术获得单克隆抗体时,下列操作不必要的是A.对小动物注射抗原B.融合并筛选杂交瘤细胞C.培养杂交瘤细胞D.将胰蛋白酶注入小动物腹腔8.单克隆抗体与血清抗体相比,优越之处在于 ( )A.单克隆抗体能够制成“生物导弹” B.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外制备C.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也大大高于血清抗体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简单9.生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试剂的作用是A.能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复制B.能阻止淋巴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C.能抑制淋巴细胞的DNA复制D.能阻止杂交瘤细胞核糖体上所有蛋白质的合成10、英国克隆羊“多利”的产生,番茄-马铃薯的创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依次所属的生物工程技术为A.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细胞工程、细胞工程C.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细胞工程D.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基因工程11.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要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①B淋巴细胞②小鼠骨髓瘤细胞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⑤杂交瘤细胞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④D.①③12、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正确的是①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②所用的技术手段不相同③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④都能形成杂种细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珍断B、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C、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D、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14、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1过程注射的物质和A细胞的名称为A、抗体、T淋巴细胞B、抗原、T淋巴细胞C、抗体、B淋巴细胞D、抗原、效应B淋巴细胞多项选择题15、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一般不需要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诱导B.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C.体外培养时,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D.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优越性明显16、1975年米尔斯坦和柯勒成功地获得了单克隆抗体。
下列细胞中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有关的是A.效应B细胞 B.T淋巴细胞 C.骨髓瘤细胞D.杂交瘤细胞17.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B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其依据是A.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B.B淋巴细胞只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才能产生抗体C.骨髓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D.骨髓瘤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增殖18.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 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 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C.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或人工种子,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D. 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表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19、下列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是A.将抗原注人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C.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作诱导剂,促使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简答题20、图是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
据图回答:(1)这是细胞,它是由分化而来的。
(2)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填标号)。
抗体的分泌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并以〔〕的形式转变。
(3)在分泌抗体时要消耗由〔〕提供的能量。
(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它能与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免疫。
(5)若该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则该细胞名称为。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要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是。
21.右图是制备分泌抗X抗体的过程,根据图解回答问题:⑴给小鼠注射抗原的目的是__ ___。
⑵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 的特性。
⑶由图中可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前者常用的诱导剂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是可用_____________。
⑷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与植物细胞培养基有所不同的是,还含有____________。
⑸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需要将所选取的组织细胞离散开,以利于细胞融合,可用___________处理离体组织细胞使之分散开。
⑹图中有两次筛选过程,其中步骤④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⑤⑥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 _________。
22、两场筹备了10年的“太空结合”首次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举行了,“新人”之一是小白鼠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新人在“产房”——电融合仪内孕育新生命。
160min 后,中国首批“太空娃娃”终于顺利诞生。
“太空娃娃”诞生和地面实验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小白鼠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能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特点。
(2)若用于SARS 的预防上,则宜采用细胞。
科学工作者正在研究治疗癌症使用的生物导弹是 。
(3)B 淋巴细胞和T 淋巴细胞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形成的。
这种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叫做 。
(4)鼠的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在培养时通过_______________(有丝/减数)分裂方式大量繁殖。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淋巴细胞相比有何特点?____________;要清晰地观察融合后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可用一定浓度的 处理。
(5)融合的细胞具有两种细胞的特性,即 和________________。
(6)制备单克隆抗体的B 淋巴细胞一般从 (器官)中采集。
从右表看,用于筛选杂交瘤细胞的是特定的 培养基,其选择的机理是 。
7)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体外培养法,可获得10μg/mL 的抗体;②动物体内诱生法可获得5-20mg/mL 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