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2017教师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习题详细答案第3章 第8讲
最新版2017教师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习题详细答案第3章 第10讲

第3章第10讲考点一用物质分类思想认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题组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答案 C解析纯铁为银白色,A错;铁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FeS,B错;自然界中有少量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陨铁),D错。
2.答案 B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再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e(OH)2,在空气中加热Fe(OH)2,铁元素被氧化为+3 价,最后所得红棕色残渣为Fe2O3。
3.答案 C解析HNO3具有强氧化性,与Fe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A项错;铁与Cl2反应无论量的多少产物都是FeCl3,B项错;C项中Fe2O3溶解产生Fe3+恰好将铁单质氧化,因而不能置换出H2,正确;FeCl3溶液加热时易水解,D项错。
4.答案(1)①(2)④(3)③解析向稀HNO3中加入铁粉,开始时稀HNO3过量应生成Fe3+,随加入铁粉量的增加,HNO3反应完全后,发生反应2Fe3++Fe===3Fe2+,最后全部转化为Fe2+。
题组二Fe2+、Fe3+的检验5.答案 B解析B项中的Cl-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6.答案 C解析在该溶液中先加入少量NH4SCN溶液,溶液不变血红色,证明无Fe3+存在,再加入氯水,将Fe2+氧化成Fe3+,溶液变为血红色。
KMnO4溶液呈紫红色,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
题组三Fe(OH)2的制备方法7.答案(1)稀硫酸、铁屑(2)加热煮沸(3)避免生成的Fe(OH)2与氧气接触而被氧化解析(1)稀硫酸抑制Fe2+水解,铁屑防止Fe2+被氧化。
(3)Fe(OH)2很容易被氧化,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在无氧条件下生成。
8.答案①②③⑤解析因为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即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要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氧气或空气。
①、②原理一样,都是先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的原理为铁作阳极产生Fe2+,与电解水产生的OH-结合生成Fe(OH)2,且液面用汽油保护,能防止空气进入;⑤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④由于带入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Fe(OH)2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
2017版新步步高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3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3.3

(k∈Z) 上递增;
(k∈Z)
+2kπ,
3π
2
在 [2kπ,π+2kπ]
(k∈Z)
上递减
+2kπ]
π
2
x= +2kπ(k∈Z)
ymax=1;
x=-
π
2
+2kπ(k∈Z)
ymin=-1
上递增;
在(-
π
2
π
+kπ,
2
(k∈Z)
+kπ)
上递增
(k∈Z) 上递减
时,
时;
当x= 2kπ(k∈Z) 时,
ymax=1;
2
π
5π
所以 2kπ+ ≤x≤2kπ+ (k∈Z).故选 B.
6
6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三点 十三分。
解析答案
(2)函数
π
π
f(x)=3sin2x- 在区间[0, ]上的值域为(
6
2
3 3
A.- ,
2 2
3
B.- ,3
2
3
3
3
3
C.-
+
≥
,
2
4 2
所以
π 3π
ωπ+4≤ 2 ,
1
5
解得2≤ω≤4.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三点 十三分。
思维升华
解析答案
π
(1)函数 f(x)=sin-2x+ 的单调减区间为
3
π
5
,kπ+12π,k∈Z
kπ-
12
最新版2017教师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习题详细答案第3章 第9讲

第3章第9讲考点一铝、镁的性质及应用题组一对比掌握铝、镁的性质1.答案 C解析加热时O2、N2、CO2等都能与镁反应。
2.答案 B解析铜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与浓硫酸反应,加热时浓硫酸能与氧化铝反应;铜的导电性能比铝强。
3.答案 C解析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Mg能在CO2中燃烧而Al不能。
题组二铝与酸或碱反应的特点4.答案 A解析在镁、铝混合物中加入HNO3和浓H2SO4都不产生H2;加入NaOH溶液,只有Al与之反应生成H2,而镁不反应;加入盐酸,镁、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所以放出H2的量最多。
5.(1)答案1∶1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得Al与H2的关系式均为2Al~3H2,故只要参加反应的Al的量相等,所得H2的量必相等。
(2)答案1∶3解析因为在反应中Al过量,产生的H2由HCl和NaOH的量决定。
根据化学反应中的关系式:6HCl~3H2、2NaOH~3H2,故当HCl、NaOH物质的量相等时,二者产生H2的体积比为1∶3。
(3)答案3∶1解析因为铝足量且产生H2相等,根据关系式n(HCl)∶n(NaOH)=3∶1,又因为两溶液体积相等,故物质的量浓度c(HCl)∶c(NaOH)=n(HCl)∶n(NaOH)=3∶1。
(4)答案 A解析其反应原理分别为2Al+6HCl===2AlCl3+3H2↑,2Al+2NaOH+6H2O===2Na[Al(OH)4]+3H2↑。
可见当参加反应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一样多时,产生H2的体积比是1∶3,而题设条件体积比为1∶2,说明此题投入的铝粉对盐酸来说是过量的,而对于NaOH来说是不足的。
2Al+6HCl===2AlCl3+3H2↑6 mol 3 mol3 mol·L-1×0.1 L 0.15 mol则Al与NaOH反应生成的H2为0.15 mol×2=0.3 mol。
2017版新步步高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 3.2 课时3

思维升华
(1)利用导数解不等式,一般可构造函数,利用已知条件确定函数单调性解不 等式; (2)证明不等式f(x)<g(x),可构造函数F(x)=f(x)-g(x),利用导数求F(x)的值域, 得到F(x)<0即可; (3)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首先要构造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 单调性,求出最值,进而得出相应的含参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也可分离变量,构造函数,直接把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解三点析十答四案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若对于任意实数x≥0,函数f(x)=ex+ax恒大于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
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解三点析十答四案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设a为实数,函数f(x)=ex-2x+2a,x∈R. (1)求f(x)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解析答案 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三点 十四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求证:当a>ln 2-1且x>0时,ex>x2-2ax+1. 证明 设g(x)=ex-x2+2ax-1,x∈R, 于是g′(x)=ex-2x+2a,x∈R. 由(1)知当a>ln 2-1时,g′(x)取最小值为g′(ln 2)=2(1-ln 2+a)>0. 于是对任意x∈R,都有g′(x)>0, 所以g(x)在R内单调递增. 于是当a>ln 2-1时,对任意x∈(0,+∞),都有g(x)>g(0). 而g(0)=0,从而对任意x∈(0,+∞),都有g(x)>0. 即ex-x2+2ax-1>0,故当a>ln 2-1且x>0时,ex>x2-2ax+1.
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英语人教版

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英语人教版新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Unit 1 School lifeIn this unit, we will focus on school life and explore various topics related to education and learning. By the end of this unit, you shoul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school life and be able to express your opinions and experiences in English. Let's get started!Part 1: School Subjects and Activities1.1 SubjectsIn this section, we will learn and review different school subjects. Vocabulary related to subjects such as mathematics, English, history, and biology will be introduced, along with common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used in the classroom.1.2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Besides academic subjects, schools also offer a variety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We will discuss popular activities such as sports, arts, and music, and talk about their benefits and the skills they develop.Part 2: School Rules and Regulations2.1 School RegulationsEvery school has its own set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We will discuss common rules such as uniform requirements, punctuality, and behavior in the classroom, and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English.2.2 Disciplinary ActionsWhen students break the rules, there are consequences. We will explore different disciplinary actions schools take, such as warnings, detentions, and suspensions, and practice discussing consequences in English.Part 3: School Life and Experiences3.1 Daily RoutineSchool life revolves around a daily routine. We will talk about typical activities in a school day, including attending classes, doing homework, and participating in various school events. You will also learn how to describe your own daily routine in English.3.2 School Events and CelebrationsThroughout the school year, there are special events and celebrations that bring the school community together. We will discuss events such as sports day, graduation ceremonies, and cultural festivals, and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these events in English.Part 4: School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4.1 Classroom Tools and TechnologySchools are equipped with various tools and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learning. We will explore common classroom resources such as whiteboards, projectors, and computers, and practice using correct terminology in English.4.2 Library and Study SpacesA well-stocked library and comfortable study spaces are essential for a conduc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e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libraries and study spaces, as well as how to ask for assistance and borrow books in English.Part 5: Exam Preparation5.1 Study SkillsPreparing for exams requires effective study skills. We will introduce different study techniques, such as note-taking, summarizing, and self-testing, and provide tips on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5.2 Exam StrategiesTo perform well in exams,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exam strategies. We will discuss time management, question analysis, and exam tips to help you approach exams with confidence.ConclusionIn this unit, we have explored various aspects of school life, including subjects, activit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aily routines, facilities, and exam preparation. By mastering the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introduced in this unit, you will be better equipped to communicate and navigate through your school life in English. Keep practicing and learning, and good luck with your studies!。
2017版新步步高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3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3.6

4-3 3 (2)已知 cosθ+π4= 1100,θ∈0,π2,则 sin2θ-π3=___1_0____. 解析 由题意可得,cos2θ+π4=1+cos22θ+π2=110,
cos2θ+2π=-sin 2θ=-54,即 sin 2θ=54.
因为 cosθ+π4= 1100>0,θ∈0,π2,所以 0<θ<π4,2θ∈0,π2,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可得 cos 2θ=35,由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可得
123 45
解析答案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三点 十三分。
4.若
f(x)=2tan
2sin2 x- x
2x-1x,则
sin 2cos 2
f1π2的值为___8___.
解析
1-2sin2 ∵f(x)=2tan x+ 1
x 2
2sin x
=2tan
x+2scionsxx=sin
2 xcos
x=sin42x,
得c2oassiθn21θ--2siansiθn-θa==01,,
由 θ∈-π2,π2知 cos θ≠0, a=-1,
解得θ=-π6.
思维升华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解三析点 十答三案分。
跟踪训练3
(1)(2014·课标全国Ⅱ)函数f(x)=sin(x+φ)-2sin φcos x的最大值为 ___1_____. 解析 因为f(x)=sin(x+φ)-2sin φcos x =sin xcos φ-cos xsin φ=sin(x-φ), -1≤sin(x-φ)≤1,所以f(x)的最大值为1.
π
A.3
B. 3
C.6
D.4
解析 由已知可得 tan A+tan B= 3(tan A·tan B-1),
2017版新步步高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8章 平面解析几何 8.9 课时3

已知椭圆 C 过点
M1,
6
,点 F(- 2,0)是椭圆的左焦点,
2
跟踪训练1
点 P,Q 是椭圆 C 上的两个动点,且|PF|,|MF|,|QF|成等差数列.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x2 y2
解 设椭圆 C 的方程为a2+b2=1 (a>b>0).
6
2
4
a
1
=4,
解析答案
思维升华
1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F(2,0),直线 l:x=-2, 跟踪训练2
点 P 在直线 l 上移动,R 是线段 PF 与 y 轴的交点,RQ⊥FP,
PQ⊥l.
(1)求动点Q的轨迹C的方程;
解
依题意知,点R是线段FP的中点,且RQ⊥FP,
∴RQ是线段FP的垂直平分线.
题型二
例2
定值问题
x2 y2
1
已知椭圆 C:a2+b2=1 (a>b>0)的离心率是2,其左,右顶点分别为 A1,
A2,B 为短轴的一个端点,△A1BA2 的面积为 2 3.
(1)求椭圆C的方程;
解
c 1
e= = ,
a 2
由已知,可得ab=2 3,
a2=b2+c2,
解得 a=2,b= 3.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8.9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三点 十八分。
内容
索引
课时3 定点、定值、探索性问题
题型一 定点问题
题型二
定值问题
题型三 探索性问题
最新版2017教师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习题详细答案第一章第2章 第3讲

第2章第三讲考点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答案 A解析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3.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⑱考点二物质的分类题组一采用反例否定,准确辨析概念1.答案(1)×(2)√(3)×(4)√(5)×(6)×(7)×(8)×(9)×(10)×(11)×题组二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2.答案 C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 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3.答案 C解析A项,光导纤维属于酸性氧化物,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纯碱不是碱而是盐;C项,氧化物是化合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D项,H2SO4是含氧酸,但含氧酸不一定都是强酸。
考点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深度思考1.答案(1)×(2)×(3)×(4)√(5)×(6)√(7)×(8)×(9)×(10)×2.答案①⑤⑧3.答案①②③④题组一准确判断物质变化1.答案 C 解析C项,包含了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两个化学过程。
2.答案 D解析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题组二判断物质性质,理解物质转化3.答案 A解析A项,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热,能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可作制冷剂,正确;B项,石英的成分是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错误;C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错误;D项,AlCl3是共价化合物,加热升华不导电,错误。
4.答案 B解析A项,当A为Mg、B为Cl2、C为H2时,符合题给信息和框图转化,A、B、C中没有氧元素,A项错误;B项,碱至少有三种元素组成,B项正确;C项,常温下,B、C均为气体单质,E溶液不可能为硫酸,C项错误;D项,金属在常温下不为气体,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第8讲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应用题组一 钠与水的反应及拓展应用1.答案 D解析 钠与盐酸反应时钠先与H+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为2Na+2H+===2Na++H↑,A错误;B错误;X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OH,Y烧2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Cl,Z烧杯中生成NaOH,由于原溶质为NaOH,故Z烧杯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C错误;因向三个烧杯中加入钠的物质的量相同且钠全部反应完,故生成H2的量相同,D正确。
2.答案 ①④⑤⑦解析 2Na+2H2O===2NaOH+H2↑,①中Mg2++2OH-===Mg(OH)↓;④中反应消耗水,溶液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2降低,析出Ca(OH)2产生沉淀;⑤中Ca2++HCO+OH-===CaCO3↓+H2O;⑥中生成的Cu(OH)2是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⑦中水减少,c(Na+)增大,使NaCl(s)Na+(aq)+Cl-(aq)平衡向左移动。
3.答案 c>a>b 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H+间的置换反应,H+浓度的大小决定了反应速率的快慢,由三种物质电离H+的能力可知H+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b,因而反应速率为c>a>b题组二 钠与水反应实验拓展4.答案 (1)abd (2)b解析 (1)钠投入饱和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其现象与钠在水中的反应现象相同;又因为原溶液是饱和的,反应消耗水,析出NaOH固体,则NaOH溶液浓度不变,但溶液体积减小,故Na+数目减少。
(2)Na和H2O反应产生H2的同时产生NaOH,NaOH可以和Al发生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故用铝箔包住Na时产生的H2的体积较大。
5.答案 (1)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上的煤油,用小刀在玻璃片上切米粒大小的钠做实验用,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不要随意丢弃(2)有气泡生成,钠熔化成小球且在煤油和FeSO4溶液界面处上下跳动,最终完全溶解(3)下层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4)下降 上升(5)2Na+FeSO4+2H2O===Fe(OH)2↓+Na2SO4+H2↑考点二 钠的氧化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题组一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1.答案 B解析 A项,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和具有助燃物质;B项,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C项,Na2O2与CO2、H2O的反应都是Na2O2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D项,Na2O2先和水反应生成O2和NaOH,NaOH再与Ca(HCO3)2反应产生沉淀CaCO3。
2.答案 A解析 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HCO+OH-===CO+H2O,HCO浓度减小,CO浓度增大;SO具有还原性,被Na2O2氧化,浓度减小;CH3COO-浓度几乎不变。
3.答案 (1)①2Na2O2+2CO2===2Na2CO3+O2 不合理(2)均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有气体逸出 ④中气体明显少于③中气体(3)溶液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溶液红色退去,加热后不能恢复红色(4)溶液变蓝 溶液先变蓝后退色解析 (1)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能发生:Na2O2+SO2===Na2SO4。
(2)FeCl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Fe(OH)3是不溶性的红褐色沉淀;④中Fe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Na2O2氧化并生成Fe(OH)3,Na2O2与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会有O2产生。
(3)SO2的漂白性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易分解的无色物质,Na2O2的漂白性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
(4)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呈碱性,同时Na2O2又有漂白性。
题组二 Na2O2与H2O、CO2反应的定量分析3.答案 B解析 (1)甲、丁相比:甲:Na→NaOH 消耗H2O,溶剂减少丁:NaOH无反应 溶剂不变故NaOH的质量分数:甲>丁。
(2)乙、丙相比:溶剂相等故乙、丙溶液完全等同。
(3)乙、丙与甲相比甲:Na 乙:Na2O 丙:Na2O2当它们物质的量相等时,甲(Na)所得NaOH是乙、丙(Na2O、Na2O2)所得NaOH物质的量的,它们所消耗的水相等,故溶剂相等,因此甲的质量分数比乙、丙小。
4.答案 C解析 Δm 转移电子 2 mol 2 mol 56 g 2 mol 1 mol 1 mol 28 g 1 mol由上述关系,不难得出C项正确;B项中未指明标准状况,错误。
5.答案 C解析 2CO+O22CO2 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①+②得:Na2O2+CO===Na2CO3(虚拟的反应)即:CO可被Na2O2完全吸收2H2+O22H2O ③2Na2O2+2H2O===4NaOH+O2↑ ④③+④得:Na2O2+H2===2NaOH(虚拟的反应)即:H2可被Na2O2完全吸收由于CO完全被吸收,当CO2、CH4的体积比符合1∶1时,相当于2CO∶2H2,可被Na2O2完全吸收。
考点三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题组一 Na2CO3、NaHCO3的比较与鉴别1.答案 D解析 D项,Na2CO3不能与NaOH反应。
2.答案 B3.答案 (1)Ⅱ (2)2NaHCO3Na2CO3+H2O+CO2↑,CO2+Ca(OH)2===CaCO3↓+H2O D(3)NaHCO3解析 (1)图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无论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均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石灰水作用变浑浊,故不可以;图Ⅱ可以鉴别,因为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同,可根据气球膨胀程度来判断。
(2)图Ⅲ、Ⅳ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实验Ⅳ的优点是可同时做对比实验。
(3)试管B装入碳酸氢钠,试管A装入碳酸钠,这样直接加热的碳酸钠,温度高,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碳酸氢钠很不稳定。
题组二 Na2CO3、NaHCO3与酸反应的定量关系4.答案 C解析 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解答此类题目用归“1”法,A项,假设二者都是1 g,则n(NaHCO3)=n(CO2)=mol,n(Na2CO3)=n(CO2)= mol,故A正确;B项,假设二者均为1 mol,则消耗的盐酸:Na2CO3为2 mol,NaHCO3为1 mol,故B正确;C项,假设二者均为1 g,Na2CO3需盐酸为2× mol=mol,NaHCO3需盐酸 mol,故C错。
5.答案 C解析 滴加盐酸先发生反应:OH-+H+===H2O,再发生反应:CO+H +===HCO,最后发生反应:HCO+H+===CO↑+H2O;因n(OH-)2=n(CO)=0.01 mol,故加入0.02 mol HCl后开始有气体生成,故C正确.题组三 Na2CO3和NaHCO3质量分数的测定6.答案 C解析 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根据差量法可求出NaHCO3的质量,从而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A正确;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氯化钠,列方程组即可求出,B正确;C中,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由于逸出气体中含有H2O(g),故无法求解,C错误;D中由于二者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由Na2CO3→BaCO3、NaHCO3→BaCO3的转化关系,列方程组即可求出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D正确。
题组四 以钠的化合物为载体的综合实验题7.答案 (1)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2)⑤①④(3)G→B,A→F8.答案 (1)Na2CO3 分液漏斗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2)①液面上升 ②体积(3)①过滤 称量 ②106y/197x解析 (1)NaCl不与稀硫酸反应,Na2CO3与稀硫酸反应。
仪器b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或干燥CO2气体) (2)①将针筒活塞向内推压,增大了容器中的压强,故若b下端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CO2是气体,故能直接测得的数据是CO2的体积。
(3)①生成沉淀,故操作Ⅰ需涉及过滤操作。
要知道固体的质量需要称重。
②经过计算,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06y/197x。
考点四 碱金属元素 焰色反应题组一 碱金属元素性质规律的应用1.答案 C解析 钾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这是碱金属单质密度依次增大的一个例外;碱金属中除锂外,均不与氮气直接反应,由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不分解,可得出Cs2CO3加热也不分解,Cs与Na同为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由Na2SO4易溶于水,可得出Cs2SO4也易溶于水。
2.答案 C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K在Na的前面,K比Na活泼,故K在空气中可以被氧气氧化,A项正确;Na能与乙醇反应放出氢气,K也能与乙醇反应放出氢气,B项正确;K与水的反应比Na与水的反应剧烈,C项错误;Na、K均可放在煤油中保存,D项正确。
题组二 焰色反应3.答案 B解析 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容易掩盖钾的浅紫色。
4.答案 D解析 由于焰色反应是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检验离子是否存在的方法,所以实验时所用火焰和所用金属丝在灼烧时都不应该有很明显的颜色,否则将无法观察到被检验离子的真实焰色反应情况;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目的是滤去黄光,避免钠的干扰。
1.答案 B解析 A项,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不会分解;B项,虽然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但钠都是由0价升为+1价;C项,应为0.25 N A;D项,Na2O与Ba(HCO3)2反应生成BaCO3沉淀、Na2CO3和H2O,没有气体生成。
2.答案 B解析 A项,Na2O2中钠的化合价为+1,1 mol Na只能失去1 mol e-,错;C项,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错;D项,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错。
3.答案 D解析 Na2O2+SO2―→Na2SO4反应中Na2O2的作用是氧化剂,A、B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中Na2O2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中Na2O2只作氧化剂。
4.答案 C解析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然后通入CO2,利用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而析出。
由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NH3,但为了防倒吸,所以a通入NH3,然后b通入CO2,考虑NH3的尾气处理所以选择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即C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