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要去大城市
年轻人大城市闯荡辩论稿

年轻人大城市闯荡辩论稿# 年轻人大城市闯荡辩论稿## 引言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我是今天的辩论队辩手,我们的辩题是“年轻人在大城市闯荡”。
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大城市打拼。
我将从经济发展、个人成长以及社会贡献三个方面阐述年轻人在大城市闯荡的重要性和优势。
## 经济发展首先,年轻人闯荡大城市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大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年轻人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年轻人的加入为大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力,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努力和奉献,他们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创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 个人成长其次,年轻人在大城市中闯荡能够得到更多的个人成长机会。
大城市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和机遇,年轻人可以更好地接触到先进的科技、教育和文化。
他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大城市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年轻人可以结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这种多元化的社交环境有助于年轻人形成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提高社会融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 社会贡献最后,年轻人在大城市闯荡也能够做出更多的社会贡献。
大城市饱含着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年轻人可以参与到各种公益和志愿活动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创新,提出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会进步。
年轻人的思维活跃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 综述总结来说,年轻人在大城市闯荡对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和进步都有积极的影响。
他们可以通过大城市的发展机遇,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得更多的个人成长机会,同时通过社会贡献回馈社会。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积极投身于大城市的闯荡之中,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尽量简洁全面,但无法附带链接和图片等格式内容。
毕业后到底是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小县城作文

毕业后到底是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小县城作文很多人都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过。
有人认为,大城市机会多,机会多的人就会多,大城市的成功概率就会高。
有人说,家乡小县城工资低、环境差,根本不适合生活。
甚至有人认为,大城市是年轻人的天堂,小县城是老年人的乐土。
在我看来,去哪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没有错。
但是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1.大城市的优势我们都知道,大城市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平台。
所以很多人向往大城市。
但是你是否想过,大城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可以带给我们许多东西。
比如:更开阔的视野、更多的人脉资源……但是这些东西都是需要代价的,甚至需要牺牲一些东西才能得到。
比如:你要离开自己生活了20年或者30年的城市去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你会发现:除了工作和家庭之外,你一无所有。
所以有人说,如果你决定在大城市发展,那么你必须接受孤独。
这意味着你必须放弃一些东西去获得另外一些东西。
但是有多少人能接受得了孤独呢?我以— 1 —前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放弃北上广选择回县城》,里面提到了以下几个原因:2.大城市是一张文凭。
在大城市里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跟周围人所拥有的学历差距并不大。
而在小县城里则是截然不同,因为大城市里教育资源、就业机会更多。
很多人都想着“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很多人宁愿去大城市打拼也不愿回到家乡发展。
3.大城市更包容、更自由、更包容。
在大城市里人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想去哪里工作;你想旅游就旅游;你想和谁谈恋爱……而在小县城里这些东西都不存在,在大城市里你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住了手脚;在小县城里你可能会受到各种规章制度、人情世故的束缚……— 2 —。
新时代青年去大城市拼搏更有价值辩论主题

新时代青年去大城市拼搏更有价值辩论主题新时代青年去大城市拼搏更有价值辩论主题导语在当代社会中,大城市往往被认为是机会与成功的象征,许多年轻人纷纷前往大城市,希望通过拼搏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去大城市拼搏到底会带来多少价值,引发了激烈的辩论。
有人认为,大城市中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能够让年轻人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发展机会;而也有人主张,留在小城镇或者去乡村发展更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回报。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并分享自己对新时代青年去大城市拼搏更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解。
正文一、大城市拼搏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1. 人才集聚:大城市拥有更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高水平人才。
这样的人才集聚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能够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2. 资源丰富:大城市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以及更广阔的网络和信息资源。
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有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能力。
3. 创业环境:大城市具有更为成熟和活跃的创业环境,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投资渠道。
年轻人可以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大城市的创业氛围和资源优势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遇。
二、留在小城镇或者去乡村发展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回报1. 公益贡献: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往往面临更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需要更多年轻人的投入和贡献。
在这些地方,年轻人具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创新机会:相较于大城市,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在某些特定领域可能存在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发展空间。
年轻人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才华和创意,在这些地方开拓出新的市场和商机,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文化保护: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往往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保护。
留在这些地方或者前往这些地方发展,可以成为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力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年轻人大城市闯荡辩论稿

年轻人大城市闯荡辩论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大城市去闯荡。
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趋势,也是人们不断追求自由与梦想的结果。
然而,对于年轻人大城市闯荡这一现象,人们的看法不一,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我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肯定其优势,也不忽视其中的劣势,更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去闯荡,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首先,年轻人大城市闯荡具有很多显著优势。
比如,大城市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这里,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也可以锤炼自己的心志和意志力。
此外,大城市的文化和氛围也是吸引年轻人的原因之一。
大城市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化的文化氛围,这些能够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大城市生活的多样化也使年轻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年轻人大城市闯荡也存在着许多劣势。
比如,竞争激烈。
在大城市中,竞争是如此之激烈,一份工作可能会有很多人竞争,而且还有很多的机会被短暂地占用,更何况是从事高端的工作。
因此,年轻人若想在大城市中立足,除了必需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优秀的能力和良好的竞争心态。
另外,生活成本高昂。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普遍较高,在这里,年轻人需要承担更多的生活开支,例如房租、交通等费用。
因此,若想在大城市中过上好的生活,就需要有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经济基础。
总之,年轻人大城市闯荡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若想在大城市生活得更加成功,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优秀的能力和良好的竞争心态。
而对于那些没有这些条件的人,也不必拘泥于大城市闯荡的观念,适当地选择生活和发展的环境,亦可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
因为毕竟每个人的情况和背景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不盲目跟风,不轻易放弃和逃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加稳健、更加坚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年轻人适合出去闯荡吗

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去大城市闯荡,因为这是一种很好锻炼自己的方式。
在小城市有大城市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基础设施,大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要比小城市更加完善,更加先进。
这是小城市所比不了的,而且大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获取到最早的风口信息。
比如说一些新的风口,最开始就是在大城市上火的,这种小城市都是后来才普及的。
等到这个风口已经过去的时候,挤进来已经晚了。
机会已经被别人全部拿走了。
还有现在许多新试点的项目都是在大城市先开放,比如说信息技术之类的,因此去大城市闯荡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让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先进的东西。
年轻人选择一线城市居住的原因作文

年轻人选择一线城市居住的原因作文
《年轻人选择一线城市居住的原因》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现在有好多年轻人都喜欢选择去一线城市居住呢。
为啥呀?因为一线城市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就比如说北京,有大大的故宫,那里的房子可漂亮啦,红墙黄瓦,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上海有高高的东方明珠塔,晚上灯光一亮,可美啦!
而且一线城市还有好多好吃的。
像广州,各种美味的点心,让人吃了还想吃。
更重要的是,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多。
小明哥哥大学毕业后就去了深圳,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了好工作,能学到好多本事,赚的钱也能让他给爸爸妈妈买好多礼物。
所以呀,年轻人都愿意去一线城市居住,那里充满了机会和乐趣!
《年轻人选择一线城市居住的原因》作文二
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去一线城市住。
一线城市学校多又好。
小花姐姐为了能上好大学,就去了北京。
那里的老师很厉害,能教给她好多知识。
还有呢,一线城市能见到大明星。
小军哥哥特别喜欢唱歌,他去了上海,说不定哪天在路上就能碰到他喜欢的歌星。
另外,一线城市的交通特别方便。
地铁、公交车到处都是,想去哪儿很快就能到。
比如说,小王姐姐早上在市中心上班,晚上就能很快坐地铁回到住的地方。
小朋友们,这就是年轻人选择去一线城市居住的原因啦。
年轻人去大城市打拼的理由实用一篇

年轻人去大城市打拼的理由实用一篇年轻人去大城市打拼的理由 1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小城市过相对安逸的生活,这是一个__来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显而易见的优缺点:大城市生活丰富,工作机会多,如果是非体制内领域,还相对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在创意产业、科技产业等上年纪的人基本无法进入的新兴领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业务多于重人际(但人际同样重要)的氛围,缺点是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日子相对安逸,但工作机会少,又普遍是人情社会,任何事都得靠关系,又因人际关系复杂,隐私空间常被侵犯。
这些优缺点并非绝对,它往往会随着个体自身的特点而转化。
比如在家办公的__职业者,工作主要依靠网络传递,那么小城市的低房价就显得__,但如果他又特别喜欢丰富的生活和多元的资讯,那么大城市的高房价也不会阻挠他。
正如有人所说,世间所有的选择,到最后其实都是五个字——你想要什么?许多过来人见到这句话,会不屑地说一句“图样图森破”,告诉你这种想法实在太不成熟了,因为许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
他们会摆出各种大道理,列出一连串的“反面教材”,告诉你若不循规蹈矩,人生将会如何悲惨。
可是,如果你连想想的勇气都没有,你又能实现什么?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问题上,我的感情一直倾向于前者。
当然,我并不是认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更不是说年轻人必须要选择大城市,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这个选择中,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倾斜的,前者的生存压力更大,也因此更需要勇气去承担。
而遵循内心的勇气,不但是我自己缺少的,也是我喜欢并尊重的。
对于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我同样尊重,因为他们尝试过。
对于选择小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轻人,我也并不反感,因为那也未必不是遵循内心的选择。
我唯一不能认同的,是某些人对打拼者的嘲笑,以及庸俗化的论调。
我见过不少世俗眼光中的失败者,虽然我并不认为那是失败,但他们无一例外遭遇了嘲笑。
比如有人被迫从北上广回到家乡,就有一些这辈子未曾离开家乡的人嘲笑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当然还少不了“早说过这条路走不通”之类的论调。
青年人应该去远方发展具体事例

青年人应该去远方发展具体事例青年人应该去远方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寻求在远方发展的机会。
离开熟悉的环境和舒适区,去追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可以让年轻人个人成长,还能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多的机遇。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事例,展示了为什么青年人应该去远方发展:1. 增加人际交往和人脉资源。
在异地工作或学习,能够与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接触,拓宽自己的眼界。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拥有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远离家乡,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接触到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在新的城市或国家,青年人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也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这将促进青年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离开家乡,青年人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这种经历将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自理和管理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处理各种困难和挑战,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
4. 开阔眼界和丰富阅历。
在远方发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丰富自己的阅历。
这样的经历也有助于拓宽思维,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同时,青年人还可以通过旅行和探索,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拥有更多的人生体验。
5. 提升个人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求职市场变得更加竞争激烈。
青年人若能在远方获得更多的经验和能力,将使自己在职业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在未来的求职中,有着多元文化背景和跨国工作经验的青年人将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总结起来,青年人应该去远方发展,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和发展机会,还能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开阔眼界和丰富阅历,提升个人竞争力。
无论是在学业还是事业上,远离家乡的经历都将给青年人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勇敢地踏出舒适区,去追求梦想和挑战,青年人必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轻人为什么要去大城市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小城市过相对安逸的生活,这是一个近年来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
可是,它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吗?在大学时候,某天我去一个学校的图书馆,找了一些自己自选的书籍和读者之类的杂刊,其中有一篇关于刘达任的《柏克莱那几年》。
幸有此文,让我一直坚定了我毕业之后的梦想。
上世界六十年代,刘大任从台湾去美国求学,恰巧在柏克莱遭遇了自由言论运动风潮。
最终,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成为了“乌托邦的寻找者”。
这位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小说家写道:“也真是直接参与运动的亲身体验,因…柏克莱人‟而感染的…寻找乌托邦旅程‟,接受了残酷考验,所有事业梦想全部报废,学位自动抛弃,人生大转弯,甚至对人生的本质产生了难以解决的怀疑,然而,直到今天,扪心自问,没有一丝一毫后悔。
”他还提到了有名的《呼伦港宣言》,开篇是那几个著名的句子:“我们这一代的人,孕育于至少是相当舒适的环境,安置在各地的大学殿堂里,不安地看着我们继承的世界``` ```”如今的中国年轻人,不也是身处一个“至少相当舒适的环境”,但又不安地看着找个世界吗?只是,比起上世纪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如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更加物质化,甚至使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屈从于生活的压力。
但是,万一如今这种琐碎的物质生活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在上世纪风起云涌面前也注定是小儿科,至少不会像目前这样。
换言之,如果你是一个能为“寻找乌托邦”放弃一切的人,那么“大城市小还是城市”式的问题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你能听到并听从内心的声音,任何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显而易见的优缺点:大城市生活丰富,工作机会多,如果是非体制内领域,还相对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在创意产业,科技产业等上世纪的人基本无法进入的新兴领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业务多于重人际(但人际同样重要)的氛围,缺点是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日子相对安逸,但工作机会少,又普遍是人情社会,任何事情都得靠关系,又因人际关系复杂,隐私空间常被侵犯。
这些优缺点并非绝对,它往往会随着个体自身的特点而转化。
比如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者,有一份中上的收入,那么小城市的低房价就显得诱惑,但如果他又特别喜欢丰富的多元的生活,那么大城市的高房价也不会阻挠他。
你想要什么,最终就会实现什么,当然这和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是分不开的。
许多人会觉着这种想法太不成熟了,因为许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实现,即使行动起来,路上也会遇到各种现实的艰难险阻,以至于不得已放弃。
他们会摆出各种大道理,列出各种反面教材,告诉你若不按部就班,以后的生活回如何凄惨·······可是,如果你连对梦想追求的勇气都没有,你又能实现什么?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问题上,我的感情一直倾向于前者,。
当然,我并不是认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也并不是呼吁每一个年轻人必须去大城市生活,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但是前者的生存压力更大,也是需要更大的的勇气去承担,而遵循自己内心的勇气,克服心理障碍,也正是我所缺少的,也是我喜欢并尊重的。
对于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我同样尊重,因为他们尝试过。
对于选择小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轻人,我也并不反感,因为那也未必不是遵循内心的选择。
我唯一不能认同的是某些人对打拼者的嘲笑,以及庸俗化的论调。
我见过不少世俗眼光中的失败者,虽然我并不认为那是失败者,但他们无一例外遭遇到了嘲笑。
比如有人被迫从北上广回到家乡,就有一些这辈子未曾离开过家乡的人嘲笑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当然还少不了“早说过在外面难以生存”这样之类的话。
还有一些人正在大城市里面打拼,每逢过节回到家乡,就会成为七大姑八大姨谈资以及被训导的对象,告诫你生活如何应该安守本分,然后再去结婚生子考个公务员之类的铁饭碗才是世界上唯一的标准。
我甚至认为,正是这些人的的存在,才逼得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宁愿在大城市孤独打拼,也决不回来。
这也正是我自己一直远在外地不愿回家的其中原因之一。
没错,大城市里有许多平凡的打拼者,终其一生也无法跻身这个城市的上游,他们甚至买不起一套小房子,终日为温饱奔波。
但谁有资格嘲笑他们呢?没有人可以,正如世俗所说:“为什么女孩子一定要成功、出色,才能留在大城市?在大城市安个家不就行了吗?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选择去留,她们永远都该仰仗别人的意见生活吗?”在中国的人生选择中,女性比男性的选择空间更为狭窄,没在三十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仿佛是一条死罪。
世俗的说法是大城市并不属于也不适合女孩子。
一个社会对女性的苛求与偏见,意味着整体价值观的缺陷。
女性遭遇苛求,男性同样不会好过。
认为女性留在小城市安于现状就是最好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样也是逼婚,逼考公务员的主力,她们的逼迫对象其实不分男女,这也许是小城市令人窒息的一面。
我之前我在宜昌实习工作,每天过着安逸的生活,不谙世事,不善交际,有一份稳定工作和可以维持生存的收入,每天反反复复地上下班工作,周末就与朋友逛街吃饭看电影什么的。
可是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中终有一天我爆发了,决定放弃这一切的安逸,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环境,选择去自己曾经计划过的城市上海,选择了漂泊、租房、挤地铁······当时过来上海之前我就做好了一切的心理准备,当然我并不是为了大城市的繁华和刺激而过来的。
在上海虽说遇到了种种了苦难,但是相比以前我开心多了。
我离开那个小城市的唯一理由就是孤独,同时,我也不愿意像长辈们所说的那样随便找个人结婚生子告别孤独——那样的话,我也许会更孤独。
在一些人看来,这种独孤似乎是矫情,自找的。
他们会搬出一万种社会适应法则来告诉你,这是你自身的问题,你要改变你自己,释放自己,接触社会,就能有更广阔的圈子。
可是这个说法从更本之间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抹杀了一个人原有独立个性。
即使这种独立个性会被某些人不认同。
在家里面,一些七大姑八大姨对被相亲者拒绝时候会说如此之类的话:“知道你读过大学,漂亮,招人喜爱。
我们家谁没上过学,各方面条件一般,知道配不上你··· ····”我自身一直认为价值观的差异与身份、地位、学历都无关。
最重要的是思想和心灵默契,即使都是高学历,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一个读《红楼梦》和一个除了读了课本再也没有读过其他书的人有心灵上的契合呢?抑或是一个《红楼梦》于《西游记》,浪漫主义之于现实主义。
因为价值观而造成的孤独,无法因为自身的改变而缓解。
即使是改变,也只能是就高不就低,也就是说,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去适应别人的高度,但无法刻意拉低自己的智商,去迁就比自己更平庸的人。
这或许就是人往高处走的真谛,并不是世俗说爬向多高的地位,拥有多少的财富,而是人要不断进取,要有远大的理想。
在男权社会里,有独立思想和能力的女性,更容易在小城市里感受到这种孤独。
工作没有挑战性,缺少共同话题的朋友,找不到看得上眼的男人,还有因为没有拍拖、不结婚和没生孩子这样的事情被当成异端,这已经不仅仅是孤独的问题,更关乎尊严的丧失。
所以,一个人越出色,小城市的面目就越可憎。
更别说那些内地封闭小城了,即使是距离港澳或者繁华城市一两个小时的距离,小城市就是小城市,你依然要忍受以下这些事情:老一辈们永远会关心你为什么毕业了还不谈恋爱,二十五了怎么还不结婚,结婚一年了怎么还不生孩子。
即使是同龄人,也早已老去,坐下来谈的不是马上结婚的事情,就是以后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这时候,你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了。
有时候,我常常会这样想,能忍受这些,简直比在大城市生打拼还需要千万倍的勇气。
后来,我从大城市回家乡了,我明白了,这不是勇气,而是妥协和懦弱。
大城市当然也存在这些问题,但你起码有躲开的机率,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你完全可以自己主宰生活。
之前我在上海公司我的一个经理,他的故乡在一个不发达的小城,他说:“我死也不会回去,我不想在年轻的时候选择安逸而看到我以后年老时候的生活,我要在年轻的时候为年老的幸福生活铺垫出一片美好。
”因为,在那样的小城里,除了国企、公务员、学校、医院之外,你几乎没有其他什么好的选择。
他告诉我们如今宣传的虽说是社会主义,实质上却是资本主义。
最后他用在老家买别墅的钱在上海(大城市)昆山(郊区,挨近上海,不属于上海)付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
这样的话,房子再小,也是自己买的,路再难,也是自己选的,这样的话,谁也没有借口来干涉你的生活了。
我知道,这就是勇气。
它可以回应某些老人的另一种谬论——年轻人选择大城市是一种逃避,比如逃避生活的责任和传宗接代的重任等。
且不说年轻人选择大城市大多有着理想和追求的因素。
即使真的是逃避,我也建议下持此看法的人们,为什么人家甘愿放弃安逸,以孤身去大城市打拼的代价去逃避你们以及你们所期盼的那些东西,是什么让你和你的期望比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激励竞争更恐怖?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老去,然后妥协生活。
到时候现实生活和老一辈人就会来定义我们,房子和车子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四十岁之前没有车没房就是不成熟或者没能力。
可是,许多人未曾想过,你认为最好的,未必是别人想要的,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人,未必是关怀,而是侵犯,不管你是否打着“为你好”的旗号。
这样的事情,在这个国家和社会固然随处可见,但小城市似乎更明显一些,同时让人无处可躲,也无从辩驳。
越是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生活的人,越是庸碌的人,越喜欢嘲笑那些有勇气去承受压力的人。
不够现实的乌托邦,总会引来嘲笑。
但是,如果你现在二十多岁,你是希望看到一个乌托邦,还是一个自己年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