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与冬至祭祖(改)

合集下载

冬至祭祖文书

冬至祭祖文书

冬至祭祖文书
冬至祭祖文书的撰写,需要结合家谱,依据事实,从四个方面进行撰写:标题、称谓、正文和结尾。

以下是一份示例:
一、标题:冬至祭祖文
二、称谓:尊敬的列祖列宗
三、正文
今日冬至,寒风凛冽,思及我祖之恩德,子孙心怀感激。

自先祖创业至今,世代相传,子孙繁衍,皆因我祖之庇佑。

今特此祭奠,以表孝心。

昔日先祖披荆斩棘,开创基业,为子孙后代奠定基础。

历尽艰辛,传承家风,教导子孙以德行为本,勤俭持家。

今日我辈虽远离故土,但心中永怀先祖之教诲,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感恩先祖之庇佑,使我等安居乐业,事业有成。

愿我祖在天之灵,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幸福、昌盛。

愿家道隆昌,世代永续。

谨以此文,表达我辈对先祖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愿我祖在天之灵,庇佑子孙,福泽绵长。

四、结尾:氏族人名称及其日期
1/ 1。

2024年冬至文明祭扫倡议书(三篇)

2024年冬至文明祭扫倡议书(三篇)

2024年冬至文明祭扫倡议书一年一度的冬至即将到来,在这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为深入推进殡葬改革,树立文明新风,确保冬至祭扫安全有序,我们向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发出如下倡议:一是树立厚养薄葬的孝德理念。

晚辈要在亲人健在时多关心、多照料,多尽孝道,使长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老人逝后,从俭办丧,文明祭祀,让逝者欣慰,生者无憾。

二是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礼俗。

要以文明的丧葬礼仪追悼先人、告慰前辈、教育后人,从俭办丧事,不搞迷信,用真诚的情感和感恩的心灵追思亲人。

三是培养高尚文明的公德意识。

用环保、生态、洁净的葬礼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不污染环境,不堵塞交通,不影响他人生活,让公共环境更清静更洁净更优美。

四是推广绿色生态的葬式葬法。

树立绿色殡葬新风尚,提倡采用树葬、水葬、草坪葬和安息堂存放等安葬方式,把宝贵的土地资源留给子孙后代,造福后人。

五是开展文明有序的祭祀祭扫。

科学安排时间,避开周末、节假日高峰期,遵守祭祀、祭扫秩序。

提倡采用鲜花祭祀、植树祭祀、无烟上坟等现代祭祀方式祭奠前辈,追念故人,用科学时尚的祭扫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广大市民朋友们,推动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祭扫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殡葬改革和文明祭祀的推动者和传播者, 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冬至祭扫大环境,为全面提升我市城乡社会文明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倡议人:日期:___年___月___日2024年冬至文明祭扫倡议书(二)尊敬的各位亲爱的市民们:大家好!我代表本市文明传媒联合会,向您发出2024年冬至文明祭扫倡议。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尊敬祭祀的日子。

冬至祭扫承载着尊敬与缅怀的情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明祭扫的风气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美好价值观,提倡文明祭扫行为,我们发起这次倡议,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参与。

冬至节的来历及习俗是什么

冬至节的来历及习俗是什么

冬至节的来历及习俗是什么冬至节的来历及习俗是什么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方过冬至节。

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冬至节的由来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冬至的来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的习俗冬至的习俗:古代纪念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冬至的习俗:现代民俗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

冬至的习俗:九九消寒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祭祖大典祭祖祭文

冬至祭祖大典祭祖祭文

冬至祭祖大典祭祖祭文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祖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下面是一篇简短的冬至祭祖大典祭祖祭文,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习俗。

尊敬的先祖们:在这个冬至的日子里,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向您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正是您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才使我们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古人云:“百世之师,必备其祖。

”我们深知,我们的一切成就和荣耀都源于您们的智慧和奋斗。

您们为了我们的前程和幸福,放弃了太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心怀感激,向您们表达我们最真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思念。

我们将铭记您们的教诲,传承您们的智慧。

您们教导我们要勤奋努力,坚韧不拔。

您们告诫我们要诚实守信,坚守道义。

您们让我们明白,家族的荣誉和传统是我们要继承和传扬的重任。

在这个祭祖的日子里,我们向您们敬献鲜花和美食,代表我们对您们的感恩和敬意。

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向您们祈福,祝福您们在天堂里安详快乐。

衷心的祭拜和敬意,已经超越了时空和距离。

我们相信,您们在天堂里会感受到我们的情感和真诚。

让我们的祭祀仪式,成为我们与您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尊敬的先祖们,请接受我们最真挚的祭祀和祝福。

您们是我们永远的依靠和支持,您们的智慧和力量会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行。

在这个冬至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怀念和纪念您们,共同感受浓浓的亲情和家族的凝聚力。

让我们传承您们的精神,将这份血脉相连的情感代代相传。

最后,我们再次向您们表达我们最真挚的敬意和感谢。

祝福您们在天堂里幸福安康!愿您们的灵魂得到永恒的安宁。

祭文完。

冬至祭祖习俗作文(精选10篇)

冬至祭祖习俗作文(精选10篇)

冬至祭祖习俗作文(精选10篇)冬至祭祖习俗作文(精选10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至祭祖习俗作文(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祭祖习俗作文1在江南,在我老家,有冬至祭祖的习俗。

与清明扫墓有所不同,冬至祭祖主要是以修葺墓地,立碑等方式进行祭奠活动。

修葺主要是指整理墓冢,除去墓冢上的杂草杂物,并在墓冢上添加适量的新土,使墓冢始终保持原有的形状。

倘若墓主人没有后人的话,墓地就会杂草丛生,墓冢也会慢慢的与周边的地形成为一体,久而久之墓冢也就不复存在了。

从中也可以看出墓主人家是否人丁兴旺,后继有人。

立碑是指下葬时没来得及立碑的坟墓,可在冬至这天为之立碑,其他时间都不便进行此项活动。

由此可见,冬至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马虎不得。

又逢冬至,我们兄弟四人带上子侄辈去老家祭祖。

像往常一样,为祖先的墓除草,培土,烧香,祭拜。

特别是站在父亲的墓前,心中感慨无限。

想想父亲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起早歇晚,辛勤劳作,把我兄妹五人养大成人。

并先后为我大哥,二哥娶妻,为我姐出嫁。

一大家子人,全靠父亲的肩膀,父亲的付出,才有了后来的我们以及今天的生活。

是何等的不易啊。

我甚至觉得与父亲相比,自己真的是很无能。

在科学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物质生活没有今天丰富的年代,他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怎么就能养活我们这么一大家子人呢。

而今天的我们养一个孩子都是那么辛苦,那么艰难,那么犯愁。

我真的好想知道父亲那一代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没有感到愁苦甚至是绝望的时候。

我依然还清楚的记得,在我五岁时的一个农忙季节的傍晚,月亮已经升了起来,我站在村口,等收工回家的父亲,我看到父亲见到我时脸上浮现出的慈爱和笑容,全然没有一点疲劳的感觉。

我还得父亲用他那沾满泥土的双手,把我从地上抱了起来,并用他那沾满灰尘和汗水的脸,贴到我的脸上。

冬至节气十大传统习俗

冬至节气十大传统习俗

冬至节气十大传统习俗冬至节气十大传统习俗冬至习俗1:享祀先祖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

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

《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

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

”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

”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

”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

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

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习俗2:九九消寒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

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

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

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

冬至习俗3:吃饺子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还有谚语:冬至到,吃水饺,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冬至习俗4:吃馄饨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冬至祭祖的流程有哪些

冬至祭祖的流程有哪些

冬至祭祖的流程有哪些冬至,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气,也是民间祭祖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怀着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举行庄重的祭祖仪式。

以下就为您详细介绍冬至祭祖的流程。

一、前期准备1、确定日期冬至日当天是祭祖的主要时间,但有些地区可能会因习俗或个人安排提前一两天进行。

2、清扫祖墓提前安排人员前往祖先的墓地,清除杂草、杂物,打扫干净墓碑及周边环境。

3、准备祭品(1)香烛:香和蜡烛是必不可少的,象征着光明和敬意。

(2)纸钱:通常是黄纸或金纸制成的纸钱,用于祭祀时焚烧。

(3)供品:常见的有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糕点(如月饼、米糕等)、肉类(如猪肉、鸡肉等)、酒水等。

(4)鲜花:可选用白色或黄色的鲜花,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

4、通知家族成员提前通知家族成员祭祖的时间、地点和相关安排,确保大家能够按时参加。

二、祭祖当日流程1、集合出发家族成员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集合,一同前往祖墓。

2、摆放祭品到达墓地后,将准备好的祭品整齐地摆放在墓碑前。

3、点燃香烛由家族中的长辈或长子点燃香烛,插在墓前。

4、敬酒将酒水轻轻洒在墓前,表示对祖先的敬意。

5、焚烧纸钱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小心地焚烧纸钱,同时可以向祖先诉说家族的近况和自己的心愿。

6、磕头行礼全体家族成员按照辈分依次向祖先磕头行礼,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怀念。

7、默哀在行礼后,全体默哀片刻,缅怀祖先的功绩和恩情。

8、整理现场祭祀结束后,整理好祭品和现场,确保环境整洁。

三、家中祭祖流程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前往墓地祭祖,也可以在家中进行。

1、布置祭台在家中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地方,设置祭台。

可以铺上干净的桌布,摆放祖先的牌位或照片。

2、摆放祭品将准备好的祭品摆放在祭台上,与墓地祭祀的祭品类似。

3、点燃香烛同样由长辈或长子点燃香烛。

4、行礼祷告全体家族成员向祖先牌位或照片行礼,并默默祷告,表达敬意和怀念。

5、焚烧纸钱在安全的容器内焚烧纸钱。

6、结束整理祭祀结束后,整理好祭台和现场。

冬至写祭祖(实用17篇)

冬至写祭祖(实用17篇)

冬至写祭祖(实用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冬至写祭祖(实用17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至节与冬至祭祖
冬至节
冬至,又名「冬节」、「至节」、「长日」或「长至节」,它的起源与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有关,由于阳历十二月廿二或廿三日之后,太阳的照射由南回归线渐向北移,令北半球的的昼日,开始由日短夜长,慢慢回复日长夜短,所以到了冬至这个时刻,阴气盛极而衰,阳气亦随之萌生,历法文献记载有云:「斗指戊,其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

」《礼祀.郊特牲》云:「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礼记.月令》指出:「律中黄钟,乃阳之极,万物之始也。

」可见我国古代已重视阴阳观念,冬至实属古人推算历法中节气的依据。

日属阳,夜为阴,此时阳气始生,适宜安息静养,所以又有冬至忌出游的说法。

《易经.复卦象传》说:「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施不行,后不省方」。

冬至这个节令,由来已久。

周代以十一月为正月(今以建寅为正),天子就选在冬至日举行郊祀的典礼。

冬至后白日渐长,阳气转盛,认为是祭天的最佳时节。

秦延其制,以冬制为岁首,称为「小过年」。

尽管冬至后,日光照射逐渐北移,但酷寒的气候仍会持续一段日子,汉朝有在冬至献履袜给尊长的习俗。

《四民月令》记载:「十一日,冬至之日荐羔。

先荐玄冥于井,以及祖祢。

斋、馔、扫涤如荐豚。

其进酒尊长,及修谒剌贺君、师、耆老如正日。

」汉代人在冬至以糕祭水神玄冥及祖先,以酒进奉尊长,并在冬至这天准备「谒剌」。

谒剌的做法是将竹木削薄后,再于其上书写姓名。

同时汉朝以冬至为「冬节」,称为「日至」,官场并举行贺节之仪,称为「贺冬」,冬至被定为正式的节日,朝庭上下百官皆有一天的假期,所谓「冬大过年」,反映中国人对「冬至」是非常重视。

沿至魏晋元朝,冬至称为「亚岁」,百姓这一天要对父母尊长拜节。

及至宋代,皇帝要在该日祭天,百姓则祭祖,《宋书.礼志》:「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因小会其仪,亚于岁朝也。

」有人因此就称冬至为「亚岁」。

《秦中岁时记》记载:「冬至,赐百官辛盘,谓之借春。

」除了在冬至赐臣下外,官中也于此日受外邦进贡。

《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

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
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宋人注重冬至的程度,远超过其它的岁时节庆。

南宋时,甚至在冬至前后三天商店罢市,垂帘饮酒赌博,称为「做节」。

元朝的冬至,由太史院向宫中进次年的历书。

宰相并率百官入宫朝贺。

士庶人家则往来贺节,互赠礼物。

明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起,冬至开始放假三天。

《酌中志》记载,明朝宫中自冬至节开始,宫眷内臣都换穿阳生补子蟒衣,房中则挂绵羊太子画贴。

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

一般认为,冬至后,要过九九八十一天才能寒尽春来。

清朝皇室于冬至日祭天,次日百官上表朝贺。

是一年当中相当重要的典礼。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

」这种习俗,又称拜冬。

拜冬的时候,不论男女,都会穿上新衣来互相拜揖。

南方人则有在冬至拜墓的习俗,称为挂冬。

先冬至一日,亲朋之间就以食物相馈赠,提筐担盒,往来不纪于道,称为「冬至盘」。

节前一夜,称为「冬至夜」,人家设席饮宴,称为「节物」。

归宁娘家的女儿,在这天一定得回到婆
家。

据说,冬至夜若留已嫁的女儿在娘家过节,那会使两家都发生不吉利事情。

不论贫富,家家都在冬至拜祖先。

民间在此日,要隆重祭祖,所谓「冬大过年」,来源于此,不只是就观念而言,而是在生活中表现的。

民国废除帝制后,再也没有了皇帝祭天,但民间祭祖则沿袭下来。

人们也习惯把「冬至」前一天称「小至」,过一天称「至后」。

冬至祭祀——祭天与祭祖
冬至节缘于上古的“腊祭”,究其实是缘于古人的原始信仰。

古人因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把它们归于上天神灵的操控,认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汉、日蚀月亏、大旱洪荒、海啸地震等自然现象,全都是上天神灵所为。

因此,古人特别重视以祭祀活动来娱神祭天,祈求上苍与神灵的保佑。

从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实就是古人娱神祭天的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

冬至节的祭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天祭神。

冬至之日,历代王朝都要行“贺冬”之仪,举行隆重盛大的祭
天祭神大典。

祭祀活动场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举行,因此又被称为“郊祭”。

至明、清时期,祭祀活动在古代祭祀的基础上,更加神圣化,更加隆重。

为此,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坛。

天坛规模宏大,中央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东北为牺牲所,西南为斋宫。

此后,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坛举行。

祭天活动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驾斋宫,进行沐浴,次日在圜丘举行祭天大礼,所用牛、羊、猪、鹿都是在牺牲所专门饲养的。

祭天时,必须穿祭服,升火悬灯,乐奏钟鼓,唱迎神曲,请神牌,行大礼,祈求天神保佑国泰民安。

冬至祭天祭神演进到唐宋时代,在民间逐渐演为祭祖的活动,叫“祭冬”或“拜冬”,并成为祭祖的节日,久之则演为传统民俗。

冬至祭祖的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室外祭奠,另一种是室内祭奠。

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举行。

俗传冬至动土百无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则不宜随便“动土”因此,人们多选择在冬至这天给祖坟添土或竖碑,传说是给祖先整修居所。

添土竖碑后,再在墓前摆符盘,点烛、燃香、烧纸、放鞭炮,向祖先鞠躬行礼致敬,以缅怀祖先功德。

室内祭奠,则在家祠举行。

冬至日头天晚上开始,事先在宗祠设香案,摆供品,供三牲(猪、鸡、羊或鱼)。

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辈主祭,领合族男丁,敬香,上灯,敲磬,鸣炮,按辈分长幼依次拜祭,行三献礼,读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寿康宁。

无论是室外祭还是室内祭,祭祖过程中都有聚餐的风习。

北方人作兴冬至这天吃饺子、馄饨,南方人作兴喝红豆粥、吃汤圆。

冬至祭祖,不仅在民间,汉传佛教界也承习了这个传统。

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数》上说:“冬至,则一阳初生,履长之始。

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

冬至这一天,佛教寺院多举行祭祖法会,僧众也要前往祖师塔墓、祖堂祭供历代祖师大德。

有些寺院为方便信众,还要特设功德堂等,为信众提供放置祖先牌位的处所,以供超荐。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这是华夏民族承传了数千年的传统。

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的民风民俗,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至今仍广泛流传。

浙江杭州等地民间至今仍盛行冬至扫墓。

广东潮州则作兴冬至上坟“挂冬纸”。

冬至诗词选:
冬至鲍照
舟边庄甚笑,水流孔急叹。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鹰。

长河结栏玕,层冰如王岸。

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

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

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是三泰。

冬至日遇京使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冬至吟二首邵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辛酉冬至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日朱德润
卷地颠风响怒雷,一宵天上报阳回。

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

双阙倚天瞻象魏,五云书彩望灵台。

江南水暖不成冻,溪叟穿鱼换酒来。

杂咏杨允孚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丙子冬至李梦阳
奉天门下玉阑桥,此日催班早侍朝。

占史奏云欢万国,大官传宴散层霄。

苑梅迎律春先动,宫柳临风色欲摇。

一出忽惊今十载,百年勋业有渔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