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文言练习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二)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②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注释:①管:钥匙。

②无乃:大概。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间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B.故公问其故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C.信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则》)D.属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1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选文(一)略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20,选文(二)写蹇叔对秦国准备攻打郑国的看法,结合选文(一)说说曹刿和蹇叔对战争取胜因素的看法有何不同?(2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答案17.D(2分)18.(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会按照实情处理。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秦晋崤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秦晋肴之战阅读试题及答案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

秦晋肴之战阅读试题及答案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

秦晋殽之战阅读试题及答案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 6分)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

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骰,毅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7.《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____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1分)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蹇叔之子与师 ( ) (2)穆公访诸蹇叔( )(3)秦伯素服郊次 ( ) (4)乡师而哭 ( )19.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吾其还也b.劳师以袭远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c.君见师之出为吾子之将行也d.余收尔骨焉复驾言兮焉求《秦晋殽之战》阅读答案20.把上文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同为“哭师”,蹇叔与秦伯的“哭”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举例分析课文《秦晋殽之战》叙写战争的主要特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编年(1分)18.(1)参与,参加(2)咨询,询问(3)停留,驻扎(4)同“向”,向着,对着(4分)19.c(2分)20.劳而无功(既疲劳又无所成功),一定会产生背离的心思;并且(况且、再说)行军千里,难道谁还会不知道?(3分,“悖”、“其”各1分,其余1分)21.蹇叔哭师是因为预见师必败子不归,秦伯哭师是因为自责已拒谏将受辱。

第5册文言诗文复习(中)答案

第5册文言诗文复习(中)答案

高中第五册文言诗文复习练习(中)答案21、《秦晋殽之战》(1)重点词语冬,晋文公卒(去世)。

庚辰,将殡(殡葬)于曲沃将有西师过轶..(越过)我。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发兵)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之于)蹇叔。

蹇叔曰:“劳(使······疲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叛离)心。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合抱)矣!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抵抗,阻击)师必于殽。

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头盔)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粗疏,不谨慎)。

郑商人弦高将市(做生意)于周,遇之,以乘(一车四马,这里代“四”)韦(熟牛皮)先牛十二犒(犒劳)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丰厚,富饶)敝邑,为从者之淹(停留,驻扎),居(住,停留)则具(准备)一日之积(军需给养),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驿车)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捆扎,结束)载、厉(磨砺,磨快)兵、秣(喂饱)马矣。

吾子取其麋鹿,以间(通“闲”,让······休息)敝邑,若何?杞子奔(逃往)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希望)也。

攻之不克(攻下),围之不继(有后援),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使······辛劳)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放纵)。

栾枝曰:“未报秦施(恩惠)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征调)姜戎。

子墨(染黑)衰绖,梁弘御(驾驭)戎(兵车),莱驹为右。

遂墨(穿黑色衣服)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专升本大学语文《秦晋肴之战》练习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秦晋肴之战》练习题及答案

专升本大学语文:《秦晋殽之战》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左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传为刘向所撰B.善于描写战争C.取材详略得当D.记事线索分明2.《秦晋殽之战》一文中,哭师止秦袭郑的人物是()A.杞子B.原轸C.蹇叔D.文嬴3.《秦晋殽之战》中,秦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劳师袭远B.以贪勤民C.轻而无礼D.准备不足4.《秦晋殽之战》中,蹇叔劝阻秦国袭郑的原因不包括()A.劳师袭远B.师劳力竭,远主备之C.入险而脱,又不能谋D.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成语“厉兵秣马”出自()A.《左传·秦晋殽之战》B.《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C.《史记·李将军列传》D.《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6.《秦晋殽之战》选自()A.《左传》B.《诗经》C.《史记》D.《汉书》二、解释加点词1.将有西师过轶..我。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蹇叔之子与.师。

4.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5.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6.以间.敝邑。

7.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8.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三、阅读分析题1.阅读《秦晋殽之战》,回答问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1)秦晋殽之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栾枝说的“秦施”指什么?(3)秦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齐桓公伐楚》,回答问题。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同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

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

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14、《秦晋肴之战》(字词答案)《秦晋ブ战》一、表述以下加点的字词。

1.冬,晋文公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去世.2.将殡于曲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殡葬.3.柩有声如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棺木.4.卜偃使大夫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跪拜之礼.5.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事..6.君命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君向我们公布战争命令....7.将存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边的军队..8.将存有西师过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过..9.击之,必大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攻取.10.郑人并使我殿中其北门之管_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11.若潜师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秘密.12.国可以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都,都城.13.穆公访华诸蹇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任词,“之于”.14.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队烦躁..15.师劳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都用完了..16.远主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方国家(指郑国)的君主..17.远主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军的进攻)作好了准备..18.无乃不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怕??吧(固定句式)...19.勤而无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而无功....20.必有悖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叛离的心思..21.公辞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听,拒绝听取.2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23.中寿,尔墓之木拱形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等寿命..24.中寿,尔墓之木拱形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六寸.25.中寿,尔墓之木拱矣_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现在你坟上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26.蹇叔之子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27.晋人御师必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阻击.2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主.29.其北陵,文王之马萨省风雨也_________________同“躲避”,避开.30.必死就是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中间。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曹刿论战与秦晋崤之战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篇一」《曹刿论战》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

(12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

楚人济④泓而来。

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

(2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2)然后襄公鼓之鼓: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2分)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2.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黄龙职中——《肴之战》练习题

黄龙职中——《肴之战》练习题

《殽之战》练习题一、关于字词(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殽.山()蹇.叔()悖.心()犒.师()秣.马()衅.鼓()一眚.()饩.牵()(二)释加点字的含义。

1.北门之管.() 2. 穆公访诸..蹇叔()3.公辞.焉() 4. 尔墓之木拱.矣()5.秦师遂东.() 6. 轻.则寡谋()7.以乘韦..先() 8. 遽.告于郑()9.不可冀.也() 10.秦……以贪勤.民()11.彼实构.事二君() 12. 武夫子而拘诸原.()13.堕.军实而长寇仇() 14.不以累.臣衅鼓()15.素服郊次.() 16.不替.孟明()(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____》,又名《______》、《______》,其编者相传为春秋时期的鲁国史官_______。

2.《殽之战》记述了春秋时期两个诸候大国_____和_____在殽山进行的一次战争,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国的三帅等。

二、课文阅读练习(一)全文共九个场面,概括写出每个场面叙述的内容。

1.第一个场面:2.第二个场面:3.第三个场面:4.第四个场面:5.第五个场面:6.第六个场面:7.第七个场面:8.第八个场面:9.第九个场面:(二)据课文试分析秦穆公、蹇叔、原轸的形像。

(三)找出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并根据句意在省略的地方补出被省略的词语。

1.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与东门之外。

2.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3.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4.必死是间。

5.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6.杞子自郑命使告于秦……(四)翻译下列各句。

1.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2.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3.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4.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

(五)背诵“文赢请三师”至“三年将拜君赐”一段。

三、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秦晋殽之战》
一、文学文化常识(共14分,每空2分)
1.《左传》是的简称,该书原名,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撰,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它与、合成“春秋三传”。

2.“”是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共54分,除9、11题每题6分外,其余每题3分)
1.冬,晋文公卒.
2.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穆公访诸.蹇叔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
..不可乎
5.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6. 蹇叔之子与.师
7.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8.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9.以乘韦
..先,牛十二犒师
10.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
11.且使遽.告于郑/遂发命,遽.兴姜戎
12.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1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14.遂墨.以葬文公
15.彼实构.吾二君
16.堕.军实而长寇雠
三、指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句子:( )(3分)
A.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B.函梁君臣之首
C.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D.乡师而哭
四、指出下列句子与“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句是:()(3分)A.劳.师以袭远 B.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D.羝乳.乃得归。

五、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共12分,每题3分)
1. 劳师以袭远
2.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4.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六、指出下列句式与“牛十二犒师”相同的一句:()(4分)
A.请其矢,盛以锦囊。

B.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何以女为见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七、句子翻译:(共10分,每题5分)
1.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