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测投影基本常识

轴测投影基本常识
轴测投影基本常识

轴测投影基本常识

轴测图是用平行投影的原理绘制的一种图形,如下图(A)所示:

(A)(B)

这种图接近于人的视觉习惯,富有立体感。图(B)所示为该形体的三面正投影图,这种图能准确地表达形体的表面形状及相对位置,具有良好的度量性,是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图示方法,其缺点是缺乏立体感。因此,轴测图在生产中作为辅助图样,用于需要表达机件直观形象的场合。

一.轴测投影的形成

轴测投影图和三面投影图不同,它是一种单面投影图,即只有一个投影面表达空间形体的形状.如下图所示,将形体及坐标系一起,按选定的投射方向S向投影面P进行投影,得到了一个同时反映形体长,宽,高和1,2,3三个表面的投影.这样投影所得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

(A)(B)

7-2

在轴测投影中, 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投射方向S称为轴测投影方向.

当投射方向S垂直于轴测投影面时,所得图形称为正测投影,如上图(A)所示.

当投射方向S倾斜于轴测投影面时,所得图形称为斜测投影,如上图(B)所示.

二.轴测投影的基本性质

轴测投影是用平行的投影法画出的,所以它具有平行投影的一切投影特性.现结合轴测投影叙述如下:

1.平行性空间平行的直线, 轴测投影后仍

平行;空间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轴测投影

后仍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

2.沿轴量OX, OY, OZ轴方向或与其平行的

方向,在轴测图中轴向变形系数是已知的,故画轴测图时要沿轴测轴或平行轴测轴的方向度量.这就是轴测图名称之由来.

三.正等轴测图(简称正等测)

1.正等测的轴间角, 轴向变形系数

正等测的三个轴间角均相等,即:

正等测的轴向变形系数也相等,即:

p=q=r=0.82

为了作图方便,采用p=q=r=1的简化轴向变形系数,即凡平行于各坐标轴的尺寸都按原尺寸作图.这样画出的轴测图,其轴向尺寸比按理论变形系数作图的长度放大了1/0.82≈

X1Y1

Z1

图7-3 正等测轴间角

1.22倍,但这对表达形体的直观形象没有影响. 如下图(b)和(c)所示.在实际绘制正等轴测图时,均按简化轴向变形系数作图

.

(a)正投影图 (b) p=q=r=0.82 (c)p=q=r=1

2. 正等测的基本画法

通常可按下述步骤作图:

(1) 根据形体结构特点,选定坐标原点位置,一

般定在物体的对称线上,且放在顶面或底面处,这样对作图较为有利. (2) 画轴测图.

(3) 按点的坐标作点, 直线的轴测图, 一般自

上而下,根据轴测投影基本性质,逐步作图,不可见棱线通常不画出.

[例] 根据正投影图(7-5a),绘制六棱柱的正等轴测图.

X

o'7-5(a)

[解] 由正投影图可知,正六棱柱的顶面, 底面均为水平的正六边形. 在轴测图中, 顶面可

见, 底面不可见, 宜从顶面画起, 且使坐标原点与顶面正六边形中心重合,作图步骤如下:

(1) 在视图上确定坐标,如图7-5(a)所示.

(2) 在适当位置作轴测轴O1X1, O1Y1, 如图7-5(b)所示.

O1

X1Y1

7-5(b)

(4)作点A, D, 1, 2, : 沿O1X1量取M, 沿

O1Y1量取S, 得到点A1, D1, 1’, 2’, 如图7-5(c)所示.

D1

7-5(c)

(5)作点B, C, E, F: 过1’ , 2’两点O1X1轴的

平行线,并量取L得到点B1, C1, E1, F1, 顺次连线, 完成顶面轴测图, 如图7-5(d)

所示.

7-5(d)

(6)完成全图:过A1, B1, C1, F1, 各点向下作

直线平行于O1Z1, 分别截取棱线的高度

为H, 定出底面上的点, 并顺次连线, 删

除多余线, 完成作图, 如图7-5(e)所示:

7-5(e)

机械制图轴测图教案

第十九讲§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 角相等,用正投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

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 =O1B1/OB,r1 =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简称正(斜)二测图;

轴测投影基本常识

轴测投影基本常识 轴测图是用平行投影的原理绘制的一种图形,如下图(A)所示: (A)(B) 这种图接近于人的视觉习惯,富有立体感。图(B)所示为该形体的三面正投影图,这种图能准确地表达形体的表面形状及相对位置,具有良好的度量性,是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图示方法,其缺点是缺乏立体感。因此,轴测图在生产中作为辅助图样,用于需要表达机件直观形象的场合。 一.轴测投影的形成 轴测投影图和三面投影图不同,它是一种单面投影图,即只有一个投影面表达空间形体的形状.如下图所示,将形体及坐标系一起,按选定的投射方向S向投影面P进行投影,得到了一个同时反映形体长,宽,高和1,2,3三个表面的投影.这样投影所得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

(A)(B) 7-2 在轴测投影中, 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投射方向S称为轴测投影方向. 当投射方向S垂直于轴测投影面时,所得图形称为正测投影,如上图(A)所示. 当投射方向S倾斜于轴测投影面时,所得图形称为斜测投影,如上图(B)所示. 二.轴测投影的基本性质 轴测投影是用平行的投影法画出的,所以它具有平行投影的一切投影特性.现结合轴测投影叙述如下: 1.平行性空间平行的直线, 轴测投影后仍 平行;空间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轴测投影

后仍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 2.沿轴量OX, OY, OZ轴方向或与其平行的 方向,在轴测图中轴向变形系数是已知的,故画轴测图时要沿轴测轴或平行轴测轴的方向度量.这就是轴测图名称之由来. 三.正等轴测图(简称正等测) 1.正等测的轴间角, 轴向变形系数 正等测的三个轴间角均相等,即: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教案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相等,用正投 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O1B1/OB,r1=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透视投影详解

透视投影 透视投影是用中心投影法将形体投射到投影面上,从而获得的一种较为接近视觉效果的单面投影图。它具消失感、距离感、相同大小的形体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等一系列的透视特性,能逼真地反映形体的空间形象。透视投影也称为透视图,简称透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透视图常用来表达设计对象的外貌,帮助设计构思,研究和比较建筑物的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辅助图样。 透视投影符合人们心理习惯,即离视点近的物体大,离视点远的物体小,远到极点即为消失,成为灭点。它的视景体类似于一个顶部和底部都被切除掉的棱椎,也就是棱台。这个投影通常用于动画、视觉仿真以及其它许多具有真实性反映的方面。 在平行投影中,图形沿平行线变换到投影面上;对透视投影,图形沿收敛于某一点的直线变换到投影面上,此点称为投影中心,相当于观察点,也称为视点。平行投影和透视投影区别在于透视投影的投影中心到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是有限的,而平行投影的投影中心到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是无限的。当投影中心在无限远时,投影线互相平行,所以定义平行投影时,给出投影线的方向就可以了,而定义透视投影时,需要指定投影中心的具体位置平行投影保持物体的有关比例不变,这是三维绘图中产生比例图画的方法。物体的各个面的精确视图可以由平行投影得到。另一方面,透视投影不保持相关比例,但能够生成真实感视图。对同样大小的物体,离投影面较远的物体比离投影面较近物体的投影图象要小,产生近大远小的效果. 透视投影的原理和实现 by Goncely 摘要:透视投影是3D渲染的基本概念,也是3D程序设计的基础。掌握透视投影的原理对于深入理解其他3D渲染管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透视投影的原理和算法实

轴测图基本知识

轴测图 在工程上应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多面正投影图,可以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作图简便,度量性好,依据这种图样可制造出所表示的物体。但它缺乏立体感,直观性较差,要想象物体的形状,需要运用正投影原理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对缺乏读图知识的人难以看懂。 轴测图是一种单面投影图,在一个投影面上能同时反映出物体三个坐标面的形状,并接近于人们的视觉习惯,形象、逼真,富有立体感。但是轴测图一般不能反映出物体各表面的实形,因而度量性差,同时作图较复杂。因此,在工程上常把轴测图作为辅助图样,来说明机器的结构、安装、使用等情况,在设计中,用轴测图帮助构思、想象物体的形状,以弥补正投影图的不足。 多面正投影图与轴测图的比较如图5.0-1所示。 (a) 多面正投影图(b) 轴测图 图5.0-1 多面正投影图与轴测图的比较 5.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一、轴测图的形成 轴测图是把空间物体和确定其空间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按平行投影法沿不行于任何坐标面的方向投影到单一投影面上所得的图形。如图 5.1-1所示。 轴测图具有平行投影的所有特性。例如: 1.平行性: 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2.定比性: 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3.实形性: 物体上平行轴测投影面的直线和平面,在轴测图上反映实长和实形。 当投射方向S 垂直于投影面时,形成正轴测图;当投射方向S 倾斜于投影面时,形成斜轴测图。 图5.1-1 轴测图的形成 二、轴测图的基本术语 图5.1-2 图5.1-3 三、轴测图的特性 由于轴测图是用平行投影法形成的,所以在原物体和轴测图之间必然保持如下关系: ①若空间两直线互相平行,则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 ②凡是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必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且其伸缩系数与相应的轴向伸缩系数相同。 凡是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都可以沿轴向进行作图和测量,“轴测”一词就是“沿轴测量”的意思。而空间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在轴测图上的长度不具备上述特性。 四、轴测图的分类 1、按投射方向分 按投射方向对轴测投影面相对位置的不同,轴测图可分为两大类: ①正轴测图:投射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时,得到正轴测图,如图7-2 ( a )所示。 ②斜轴测图:投射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时,得到斜轴测图,如图7-2 ( b )所示。 2、按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分 在上述两类轴测图中,按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每类又可分为三种: ①正(或斜)等轴测图(简称正等测或斜等测):p 1 = q 1 = r 1 。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一)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一)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教案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 =O1B1/OB,r1 =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 ,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 ,简称正<斜)二测图; 3)正<或斜)三等测轴测图——p1≠q1≠r1 ,简称正<斜)三测图; 本章只介绍工程上常用的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画法。 3、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中仍互相平行;物体上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在轴测图中仍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且同一轴向所有线段的轴向伸缩系数相同。 <2)物体上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可以用坐标法确定其两个端点然后连线画出。 <3)物体上不平行于轴测投影面的平面图形,在轴测图中变成原形的类似

投影基本知识

投影基本知识 单选题,只要答案。不要用附件。例如:1.A 2.B 3.C 4.D 5.A . . . . . . 1. 下列说法中,属于平行正投影基本性质的是() A. 积聚性 B. 定比性 C. 平行性 D. 可量性 E. 以上都对 2. 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投影形成需要的要素是() A. 光线 B. 承影面 C. 物体 D. 影子 3. 轴测投影的投射线() A. 与H面平行 B. 与W面平行 C. 与V面平行 D. 与承影面垂直或倾斜 4. 透视投影属于下列投影中的哪一种?() A. 平行投影 B. 正投影 C. 斜投影 D. 中心投影 5. 标高投影属于下列投影中的哪一种?() A. V面投影 B. 中心投影 C. W面投影 D. 带有高程数值的单面正投影图 6. 下列投影中的哪一种会用到斜投影?() A. 标高投影 B. 多面正投影 C. 透视投影 D. 轴测投影 7. 下列说法中,有关轴测投影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属于中心投影 B. 属于正投影 C. 属于斜投影 D. 属于单面投影 8. 下列说法中,有关多面正投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便于度量 B. 作图简便 C. 可准确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 D. 立体感强 9.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主要区别是() A. 平行投影投射线平行,中心投影的投射线交于一点 B. 平行投影投射线与承影面垂直,中心 投影的投射线与承影面倾斜 C. 平行投影投射线与承影面倾斜,中心投影的投射线与承影面垂直 D. 以上都不对 10. 下列选项中不是土木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 A.多面正投影 B.轴测投影 C.透视投影 D.标高投影 E.地图 1。E平行正投影基本性质:积聚性、定比性、平行性、可量性 2。D 投影形成需要的要素:光线、承影面、物体 3。D 轴测投影的分类:正轴测的投射线与承影面垂直,斜轴测的投射线与承影面倾斜 4。D 透视投影属于中心投影 5。D 标高投影属于带有高程数值的单面正投影图 6。D 轴测投影:斜轴测的投射线与承影面倾斜,标高投影与多面正投影属于正投影,透视投影属于中心投影7。D 轴测投影属于平行投影,可以是正投影,也可以是斜投影.是在单个投影面上形成的投影:单面投影8。D 多面正投影的特点:便于度量、可准确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作图简便、缺乏立体感,每面投影只有两个方向上的尺度,需多面投影结合反映物体的空间形状 9。A 投影法的分类:平行投影投射线平行,投射线与承影面垂直的是正投影,投射线与承影面倾斜的是斜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射线交于一点. 10。E 土木工程上常用的工程图的种类:多面正投影、轴测投影、透视投影、标高投影

透视投影的原理和实现

透视投影的原理和实现 by Goncely 摘要:透视投影是3D渲染的基本概念,也是3D程序设计的基础。掌握透视投影的原理对于深入理解其他3D渲染管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透视投影的原理和算法实现,包括透视投影的标准模型、一般模型和屏幕坐标变换等,并通过VC实现了一个演示程序。 1 概述 在计算机三维图像中,投影可以看作是一种将三维坐标变换为二维坐标的方法,常用到的有正交投影和透视投影。正交投影多用于三维健模,透视投影则由于和人的视觉系统相似,多用于在二维平面中对三维世界的呈现。 透视投影(Perspective Projection)是为了获得接近真实三维物体的视觉效果而在二维的纸或者画布平面上绘图或者渲染的一种方法,也称为透视图[1]。它具有消失感、距离感、相同大小的形体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等一系列的透视特性,能逼真地反映形体的空间形象。透视投影通常用于动画、视觉仿真以及其它许多具有真实性反映的方面。 2 透视投影的原理 基本的透视投影模型由视点E和视平面P两部分构成(要求E不在平面P上)。视点可以认为是观察者的位置,也是观察三维世界的角度。视平面就是渲染三维对象透视图的二维平面。如图1所示。对于世界中的任一点X,构造一条起点为E并经过X点的射线R,R与平面P的交点Xp即是X点的透视投影结果。三维世界的物体可以看作是由点集合 { Xi} 构成的,这样依次构造起点为E,并经过点Xi的射线Ri,这些射线与视平面P的交点集合便是三维世界在当前视点的透视图,如图2所示。

图1透视投影的基本模型[2] 图2透视图成像原理[6] 基本透视投影模型对视点E的位置和视平面P的大小都没有限制,只要视点不在视平面上即可。P无限大只适用于理论分析,实际情况总是限定P为一定大小的矩形平面,透视结果位于P之外的透视结果将被裁减。可以想象视平面为透明的玻璃窗,视点为玻璃窗前的观察者,观察者透过玻璃窗看到的外部世界,便等同于外部世界在玻璃窗上的透视投影(总感觉不是很恰当,但想不出更好的比喻了)。 当限定P的大小后,视点E的可视区间(或叫视景体)退化为一棱椎体,如图3所示。该棱椎体仍然是一个无限区域,其中视点E为棱椎体的顶点,视平面P 为棱椎体的横截面。实际应用中,往往取位于两个横截面中间的棱台为可视区域(如图4所示),完全位于棱台之外的物体将被剔除,位于棱台边界的物体将被裁减。该棱台也被称为视椎体,它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投影模型。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轴测图直观、小朋 友都可以看得出形状 【复习提问】 【前置任务】 【分组讨论】 【引入新课】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案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讲授新课】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 1、投影法可分为哪两类? 2、平行投影法有哪两类?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简单物体的轴测图(如图> 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对轴测图和三视图进行观察,并让学生说出其感官特点 课件展示轴测图,对照模型,让学生观察轴测图有哪些基本特性。 教师对照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归纳和总结 以提问的形式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复习已学知识知识,并回答相关问题 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徒手画出其三视图,其余同学在下面画出 观察轴测图和平面投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观察并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情况 三视图学过制图的才能看明白

非常实用的轴测图知识

请勿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上传任何涉及版权侵权的文档,除非文档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 "权利提示"页面可帮助您确定您的文档是否侵犯了他人的版权等合法权益 点击上传文档即表示您确认该文档不违反文库协议和权利提示等百度文库帮助条款 如果在上传文档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查看文库帮助。

教案首页

第八章轴测图 本章重点 1)掌握轴测图的形成和基本作图原理。 2)掌握正等测的作图原理和作图方法 3)掌握斜二测的作图原理和作图方法 4)用CAD绘制轴测图 本章难点 1)掌握正等测和斜二测的作图方法 2)掌握CAD绘制轴测图的方法 本章要求 1)已知物体的三视图,作其正等测立体图。 2)已知物体的三视图,作其斜二测立体图。 3)CAD绘制轴测图 四、本章内容: §8-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一、轴测图的形成及投影特性 用平行投影法将物体连同确定物体空间位置的直角坐标系一起投射到单一投影面,所得的投影图称为轴测图。 由于轴测图是用平行投影法得到的,因此具有以下投影特性: 1、空间相互平行的直线,它们的轴测投影互相平行。 2、立体上凡是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在其轴测图中也必与轴测轴互相平行。 3、立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 二、轴向伸缩系数和轴间角 投影面称为轴测投影面。确定空间物体的坐标轴OX、OY、OZ在P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投影轴,简称轴测轴。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Z1O1X1称为轴间角。 由于形体上三个坐标轴对轴测投影面的倾斜角度不同,所以在轴测图上各条轴线长度的变化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把轴测轴上的线段与空间坐标轴上对应线段的长度比,称为轴向伸缩系数。 三、轴测图的分类 轴测图分为正轴测图和斜轴测图两大类。当投影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时,称为正轴测

轴测图的基础知识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教研组机械加工制造科目机械制图课型专业课课时1上课班级 课题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知识和初中几何知识有紧密联系。初中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画简单的立本图形,如画长方体、正方体。本课开始将学习怎样画复杂图形的立体图。鉴于职校学生本身学习能力较差,可能有的同学并没有牢固掌握,所以需要教师在进行新课时不断提醒,以便在巩固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教学目标1、了解轴测投影的概念、用途和分类。 2、熟悉轴测投影的投影特性。 3、掌握正等测图的轴间角、轴向变形系数和画法。 4、并掌握斜二测图的轴间角、轴向变形系数和画法 重难点重点:掌握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变形系数和画法。 难点:根据物体的三视图,绘制其轴测图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板(一对)、多媒体 教学过程 过程意图一、组织教学:课堂”7S”。( 1-2分钟) 二、课堂导入:(2-3分钟) 让学生回忆初中怎样画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草稿本上画出,组织学生,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的壮态。 过程意图

同本次新课进行对比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内容:(30分钟) 用PPT展示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学习轴测图的表达方式,正确画出简单零件的轴测图 <一>、轴测投影图的形成 1、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1)轴间角:控制物体轴测投影的形状变化。 2、轴测投影的基本性质 由于轴测投影所用的是平行投影,所以轴测投影具有平行投影的投影特性。 1)平行于某一坐标轴的空间直线,投影以后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 2)空间互相平行的两直线,投影以后仍互相平行。 3)点在直线上,点的轴测投影在直线的轴测投影上。 轴测投影的种类 根据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关系可把轴测投影分为以下两类: <二>、正轴测投影——投影方向垂直于轴测投影面 1、正等测投影。轴向变形系数p=q=r; <三>、斜轴测投影——投影方向倾斜于轴测投影面 1、斜二测轴测投影。轴向变形系数p=q≠r; <四>、课堂练习:根据三视图画轴测图。 四、课堂小结:(3分钟) 本次课学习了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轴测投影图的形成过程,记忆轴间角轴向变形系数。抽同学回答课堂导入提出的问题。 五、课堂作业:机械制图习题集 P37 (1)小题。(2分钟)用初中以学的知训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用PPT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轴测图。 课堂练习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应用。 对本次课进行复习。 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巩固。

第11章 透视投影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11章透视投影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1.1 点的透视与其基透视为什么会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答:因为空间点与其基点的连线垂直于基面G。分析如下:将此连线与其线外S点即视点组成一平面,该平面容纳了包括过空间点及其基点所作视线在内的所有通过这条连线上任一点的视线,故可称为过这条连线的视平面。由于连线本身垂直于基面G,故该视平面亦垂直于G,此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自然也是垂直于G的了。 11.2 如何根据点的基透视确定空间点的位置? 答:如果基透视在基线下方,空间点位于画面前;如果基透视在基线上,点位于画面上;如果基透视在基线和视平线之间,空间点位于画面后。基透视更靠近视平线的点离画面更远;当点离开画面无穷远时,其基透视及透视均在视平面上。 11.3 视线迹点法是用来干什么的? 答:视线迹点法是最基本的透视作图思想:只要求出视点S与空间点A之连线即视线SA与画面的交点,即为空间A点的透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类作图的思路都是以此为基准,设法寻找这个交点。 11.4 直线的透视及其基透视为什么还是直线?例外的情况是? 答:直线的透视及其基透视都是通过视点的视线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仍为直线。例外的是两类情况:其一,当直线延长后通过视点S时,直线的透视为一点,其基透视为铅垂线。其二是当直线垂直于基面时,其透视为一铅垂线,而其基透视成为一点。 11.5 直线的画面迹点与其灭点有什么关系? 答:直线与画面的交点称为直线的“画面迹点”,直线上无穷远点的透视称为直线的“灭点”。迹点和灭点是成对出现的:只有当直线与画面相交时,这条直线才会有迹点和灭点;假若直线与画面平行,迹点和灭点同时不存在。另外,将迹点和灭点相连,可以得到与画面相交直线的透视。 11.6 真高线的意义何在? 答:当点位于画面上时,其透视为其自身,直线亦然。因此,当直线位于画面上时,其长度是真实的。这种能反映真实长度的直线中,有一种垂直相交于基线的画面铅垂线,因其反映直线的真实高度而被称为真高线。利用真高线,可以解决空间点的高度问题,也可以还原作出基面垂直线的真实高度。 11.7 透视图是按什么依据分类的?各自都有什么样的视觉特点?为什么? 答:透视图依据主要方向灭点的数量,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当建筑某主要棱线方向(一般为进深方向)与画面垂直时,该方向将在画面上形成一个与视心重合的主向灭点。其长、高两方向将因同时与画面平行而无灭点。在这种前提下所作的建筑透视,称为一点透视或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多用于表现室内效果或街景等。由于有一个和画面完全平行的立面,常用于强调建筑庄重沉稳的形象;同时由于有一个非常集中的视觉中心,一点透视也常用来表现景深感强的街景。 两点透视是建筑透视中应用最多的一种透视类型,它使建筑的高度方向平行于画面,同时保持画面与建筑竖向轮廓均处于铅垂位置,而其余(长宽)方向水平地与画面倾斜,客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