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广度实验
记忆力广度试验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一、背景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
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才算正确。
刺激系列可以通过视觉呈现,也可以通过听觉呈现。
呈现的刺激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数字。
记忆广度的测定和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是类似的,可以用最小变化法,即将刺激系列的长度逐级增加;也可以用恒定刺激法,即将选定的若干长度不同的刺激系列随机呈现。
计算记忆长度的方法也是以找出50%次能够通过的刺激系列的长度为准。
例如,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时,8 位的数字系列能够通过,9位的数字不能通过,其记忆广度即为8.5。
这种计算方法也有变式,如将每一长度的刺激系列各连续呈现 3 次,则以 3 次都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作为基数,再将其他未能完全通过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按 1/3 或 2/3 加在基数上,将其和算作记忆广度。
例如,3 次均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为 7 位数,则基数为 7。
如果 8 位数字系列 3 次中能通过两次,则在基数上加 2/3,9 位数字系列 3 次中只通过一次,则在基数上再加1/3,如果 10 位数字系列也通过一次,11 位数字系列 3 次均未通过,则再加 1/3。
这样,此人的记忆广度即为: 7+2/3+1/3+1/3 = 8+1/3。
二、实验目的掌握心理学实验中测定短时记忆的方法,分析与记忆广度相关的因素。
总结提高记忆的训练方法。
三、实验要求本实验两人一组,一人为主试另一人为被试,轮换进行。
考虑采用最小变化法和恒定刺激法的具体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实验数据记录分析表。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归纳提高短时记忆的途径。
四、实验方案小组成员在做实验之前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和仪器操作方法,由小组成员轮流做被试,主试同学记录下该同学在码一,顺答情况下的数据。
五、数据处理编码方式:码一回答方式:顺答人员答对最高位时间/min:s 错误次数/次得分数/位王三驹09 4:49 12 7.5张桃07 4:45 12 6.0孙东升08 5:30 09 7.5冯武恩09 6.5六、数据分析1、实验数据显示,在【码一】、【顺答】的情况下,几位被测者的答对最高位在7~9之间,在用时5分钟左右的条件下,错误次数达到9~12次,得分6.0~7.5。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记忆广度的测试,探究被试者的记忆能力和认知机制。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测试,包括两个部分:数字记忆和图形记忆。
每个部分包括不同数量的测试项目,被试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记住并回忆出测试项目中的数字或图形。
实验结果:经过对10名被试者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被试者的数字记忆能力和图形记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数字记忆能力相对较弱,表现为记忆广度较窄;图形记忆能力相对较强,表现为记忆广度较宽。
此外,被试者的记忆能力和认知机制存在个体差异,有的被试者在数字记忆方面表现较好,有的被试者在图形记忆方面表现较好。
实验结论:被试者的记忆广度受到记忆能力和认知机制的影响,数字记忆和图形记忆能力存在差异,个体差异也是影响记忆广度的重要因素。
这些发现可以为进一步了解人类记忆机制提供参考,并为制定个性化的记忆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 1 -。
试验六记忆广度试验

背景介绍
�
记忆广度又称为“记忆范围”。是瞬时记忆一种重要的品质。它 指对某种材料呈现后能正确复现的数量,个人的记忆广度指 标,简言之,就是个体对记忆材料呈现后能记住的最大量。反 映出其人瞬时记忆能力。 在记忆广度的测试中,数字记忆能力的测试是目前心理学研究 瞬时记忆中简单易行又最为典型的一种方法。它最能体现记忆 广度的特点:是决定记忆材料的数目,而不是材料的意义。 7±2。 目前,公认的记忆广度的平均数为 目前,公认的记忆广度的平均数为7
�
实验目的
学会应用记忆广度测试仪 测定视觉数字记忆广度
实验仪器
�
EP805记忆广度测试仪
实验操作程序
� � �
按使用方法完成实验前准备。 实验指导语:实验前向被试者讲明记忆广度实验指导语。 被试者明确指导语后,即可测试。直到蜂鸣器长响时, 主试者按“停蜂鸣”键,改变显示键状态,记录测试成绩。
实验结果
记录数字的记忆广度
思考题
�
你认为一个人的记忆广度能作为他的记 忆能力指标吗?为联?
�
�
数字记忆广度的测试常用方法如下:按固定的顺序逐一呈现 一系列数字后,以个体刚刚能立刻正确再现的数字长度值为 衡量记忆广度的标准值。测试中所呈现的各数字间的时间间 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也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才算正 确。 数字记忆广度的测定和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类似,常用最小 变化法,即将刺激数字的长度逐级增加,并以个体能否通过 数字数目来计量。
短时记忆的广度 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
研究人员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了实验,以探究人类大脑在短时记忆任务中的表现和限制。
实验采用了一系列视觉和听觉刺激,要求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记住并回忆这些刺激,从而评估他们的短时记忆广度。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记忆视觉刺激时表现出更广泛的记忆广度,而在记忆听觉刺激时表现较为有限。
这一发现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广度受到刺激类型的影响,视觉刺激能够激发更广泛的短时记忆能力。
此外,实验还发现,参与者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刺激时,短时记忆广度会受到限制,表现出更低的记忆能力。
这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广度受到刺激复杂性的影响,复杂的刺激会降低人们的短时记忆能力。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类的短时记忆广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类型和复杂性。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人类记忆机制以及开发相应的记忆训练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更多关于短时记忆广度的奥秘。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广度实验报告记忆广度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实验,旨在测试被试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验背景记忆广度实验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斯特恩伯格于1966年提出,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被试者在短时间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
这项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对于理解人类记忆机制、提高学习效率、治疗记忆障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被试者在短时间内对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能力,包括数字、字母、单词、图形和颜色等。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被试者的记忆广度和深度,进而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治疗记忆障碍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共有五个测试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不同类型信息的记忆测试。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1. 数字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数字,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数字,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输入。
2. 字母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字母,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字母,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输入。
3. 单词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单词,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单词,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输入。
4. 图形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图形,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图形,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选择。
5. 颜色测试: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呈现10个颜色块,被试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记住这些颜色,并在随后的测试中按照呈现的顺序依次选择。
每个测试阶段的时间限制为30秒,每个测试阶段之间有30秒的休息时间。
实验过程中,计算机会自动记录被试者的答题时间和正确率。
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有30名被试者参加,其中男性15人,女性15人,年龄在18-25岁之间。
实验结果如下:1. 数字测试:被试者平均正确率为80%,平均答题时间为18秒。
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

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记忆的广度实验报告导言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记忆的广度,即在给定时间内个体能够记住的信息的数量。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和限制。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随机呈现的字母序列作为刺激材料,参与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记住这些字母。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练习阶段,旨在熟悉实验过程和刺激材料;第二阶段为正式实验阶段,记录参与者在给定时间内记住的字母数量。
实验过程在练习阶段,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字母序列,每个序列呈现时间为10秒。
参与者需要在序列呈现结束后尽可能多地回忆刚刚呈现的字母。
实验者会记录参与者正确回忆的字母数量,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在正式实验阶段,参与者需要记住一系列不同长度的字母序列。
序列长度从3个字母开始,逐渐增加到10个字母。
每个序列的呈现时间也为10秒。
与练习阶段类似,参与者需要在序列呈现结束后回忆刚刚呈现的字母。
实验者记录参与者正确回忆的字母数量,并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参与者在不同长度字母序列下的平均正确回忆数量。
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记忆3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2个字母;在记忆4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3个字母;在记忆5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4个字母;以此类推,参与者在记忆10个字母的序列时,平均能够回忆出7个字母。
讨论与结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记忆的广度随着刺激材料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参与者在记忆较短的序列时,能够回忆出较高比例的字母;而在记忆较长的序列时,回忆能力下降明显。
2. 人类记忆存在一定的容量限制。
参与者在记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记忆溢出的情况,导致无法准确回忆所有刺激材料。
3. 记忆的广度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进行提升。
在实验中,参与者在练习阶段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有助于他们在正式实验阶段提高回忆能力。
字母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一、引言记忆广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体能够准确记忆并复述的刺激材料的数量。
它是衡量个体短时记忆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字母记忆广度实验,探讨不同条件下个体短时记忆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影响记忆广度的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测定被试的字母记忆广度。
2. 探讨不同呈现方式、不同难度条件下,被试记忆广度的差异。
3. 分析影响记忆广度的因素。
三、实验方法1. 被试招募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随机排列的字母,包括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共100个。
3. 实验步骤(1)将被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2)第一组:视觉呈现方式。
实验者将字母随机排列在屏幕上,被试需在短时间内观察并记忆字母。
(3)第二组:听觉呈现方式。
实验者朗读字母,被试需在短时间内记忆字母。
(4)第三组:视觉+听觉呈现方式。
实验者同时呈现视觉和听觉刺激,被试需在短时间内记忆字母。
(5)每组实验结束后,让被试尽量复述记忆的字母,记录复述的正确个数。
四、实验结果1. 不同呈现方式下的记忆广度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视觉呈现方式、听觉呈现方式和视觉+听觉呈现方式下的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其中,视觉+听觉呈现方式下的记忆广度显著高于视觉呈现方式和听觉呈现方式。
2. 不同难度条件下的记忆广度实验设置了不同难度条件,包括易、中、难三个等级。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不同难度条件下的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其中,难度越低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广度越高。
五、讨论1. 不同呈现方式对记忆广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听觉呈现方式下的记忆广度显著高于视觉呈现方式和听觉呈现方式。
这可能是由于同时使用两种感官通道进行信息输入,能够提高记忆效率。
2. 不同难度条件对记忆广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难度越低的条件下,被试的记忆广度越高。
这可能是由于难度低的条件下,被试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减少干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实验三十六 不同学习材料的短时记忆广度

实验三十六不同学习材料的短时记忆广度实验背景知识记忆广度是指按一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之后,被试能够按刺激呈现顺序正确再现所呈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在记忆广度实验中,通常要求呈现刺激后,立即再现呈现的刺激系列。
该方法是测定短时记忆容量的一种常见方法之一。
呈现的实验材料不同,短时记忆的广度也可能会有所差异。
本实验通过测定数字和字母两种实验材料的短时记忆广度,探讨实验材料与记忆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1、测定数字和字母实验材料对短时记忆广度的影响2、掌握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两因素实验设计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实验方法一、被试全班同学,4人一组二、仪器与材料1、实验设计以全班同学为被试,考察数字和字母两种实验材料的记忆广度,实验设计还考虑了性别因素,因此,实验结果可以从材料、性别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实验程序(1)运行数字与字母记忆广度实验设计程序,进入实验状态。
(2)实验材料的制作:在编辑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数字材料、字母材料或其他实验用材料子菜单,单击相应的子菜单之后,屏幕上会出现生成实验材料的窗体,在窗体上先定义最大的记忆材料长度,然后单击生成材料,便会生成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并可以对生成的材料进行编辑,编辑后存盘退出,程序将自动实验材料存为默认的文件。
(3)正式试验:在“正式试验”菜单中选择已经定义的实验材料的子菜单,屏幕上便会出现指导语窗体,仔细阅读指导语,阅读完指导语后按“开始实验”键进行实验。
指导语如下:“下面呈现的是有关记忆广度的实验材料,一种是数字,一种是字母,在呈现刺激时请你注意记住刺激的顺序,刺激呈现完毕,请按曾记得额呈现顺序逐一回忆出来,并予以确认,下面先从数字材料开始。
”(4)实验结束后,将个人信息填入提示对话框,便于结果记录与查询。
(5)结果查询与打印:在“帮助”菜单中选择“结果查询”,便可以查询到个人和全体被试的实验结果。
选择“结果打印”便可以讲数据文件打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广度测试实验
一、实验背景
认知系统的信息储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当前信息加工的需要而短时储存信息,一般称之为工作记忆;另一种是为以后信息加工的需要而储存信息即所谓的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也叫短时记忆和操作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工作记忆是思维过程中结果保持的地方,同时也是知觉系统产生表象的地方。
工作记忆的特点:(1)信息保持时间很短。
保持时间大约是5s—1min .
(2)记忆容量小。
但若在记忆过程中将输入的信息重新编码,使小单位联合成为有实际意义、有关联的较大单位,减少信息中独立成分的数量,即可明显提高短
时记忆的广度,增加记忆的信息量。
(3)对中断的高度敏感。
短时记忆极易受干扰,受干扰的程度取决于记忆中存储的信息的多少。
(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被意识。
记忆广度是测定短时记忆能力的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地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正确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二、实验目的
掌握测量记忆广度的基本方法,通过最小变化测量法测量出同学的记忆广度,并将数据进行相互之间的对比以此来加深对短时记忆特点的认识并分析影响记忆广度的因素,同时总结一些提高记忆的方法。
三、实验场所
机械楼5楼,人因工程实验室。
四、实验仪器
BD-Ⅱ-407型记忆广度测试仪(Memory Span Tester)适用于心理特点测定中的数字记忆广度试验和提高记忆力的训练。
并具有同时测量被试视觉、记忆、反映速度三者结合能力的功能,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测量仪器。
五、实验内容
用最小变化法测量记忆广度:
1.主试根据需要方便地改变操作内容。
按“编码”键,码Ⅰ、码Ⅱ指示灯及选择编码相互
转换,相应码Ⅱ灯亮时,表示记忆材料选编码Ⅱ。
按“显示”键,计时、计分指示灯及相应显示内容相互转换,计时灯亮时,六位数码管显示计时和计错。
按“方式”键,选择顺答方式。
2.被试按下键盘盒上的回车键“*”,仪器自动提取一个三位数组。
被试见到键盘上回答
灯亮时,用键盘按选定方式回答所记忆的数字,回答正确,回答灯灭, 计0.25分,被试再按下回车键,仪器马上又提取下一个数组,再次回答。
如 4个数组都答对,计 1分,位长自动+1。
按回车键后,仪器提取下一位组的第一个数组。
如果回答有错,仪器响一下蜂鸣,答错灯亮,计错一次。
被试记不住显示的数码,按下任一数字键,仪器响蜂鸣提示出错,再按下回车键,仪器也马上提取下一组数码。
如此循环,直到仪器出现停机长蜂鸣,测试结束。
(过程中,每回答错一组数计错一次,被试如连续答错八次,仪器自动停机长蜂鸣,测试中断。
)
3.停机长蜂鸣后,显示实验结果。
主试改变显示状态,记录被试测试成绩。
4.进行完顺答后再进行逆答,分别记录下相关的数据。
六、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表一被测者顺答的数据
I号在6时的数据与实际出现偏差,由于在按测试时仪器莫名的卡死没有反应。
据被测者描述,她本人记的很清楚,不会出错。
但仪器没有反应了只能再按一个数,仪器发出错误警报,再继续进行后续的测试。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II号的4的数据上,也可能是被测者在用键盘输入时没有完全按到键盘造成的,但实际上被测者都能很清楚的记得看到的数字。
分析表1数据:
排除一些不定因素的干扰,由表1中的顺答数据分析知,人们的记忆广度基本处于8.0—10.0之间,少数人的记忆广度可能超过10.0或是低于8.0。
当测试的数据的位数在3—7之间时,很少出现错误,一般都能记得很清楚。
到8位数的时候开始出现少量的错误,此后随着位数的不断增加,错误率也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超过10位后,人的记忆的广度就变小。
不同的测试者所测得的记忆广度各不相同,但错误的次数都比较相近,而且一般记住的位数较多的记忆广度较大,可见记忆广度的差并不在错误的次数上,而是在记忆的容量上,信息容量越大,记忆广度越大。
所以在小信息量范围内人的短时记忆能力是基本相当的。
不同的人所用的时间也不相同,这与跟被测者输入的速度以及测试中停滞的时间有关。
在顺答的过程中,被测者不自然的会默念所看到的数字,在屏幕显示出数字时复述看到的数字,以防止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同时大部分人在测试中数字位数较多时会采用分段记忆的方法,例如在数字达到7位左右时会采用5+X的记忆方法。
有人采用4+X的方法。
也有人会采用一连串记忆的方法,但效果不如分段记忆的好。
测试中III号就是用的一连串记忆的方法,而其他人都是采用分段记忆的方法。
另外,被测者的精力集中度也影响到记忆的广度,精力不集中人的记忆能力会有小幅的波动。
分析表2数据:
有表二的数据对比分析知,一般人的顺答记忆广度比逆答的要大一些,一般要大将近一点多。
逆答的错误次数要比顺答的多,即使是在达到同样的记忆信息量下,而且一般逆答的时间要比顺答的时间长,主要是因为在逆序输入的时候会不自然的把其顺着的顺序模拟一遍,因此会浪费一些时间。
逆答的错误不仅仅是因为记不住,还有一些原因是因为在输入的时候把数字的顺序输错,而导致得错误。
综上所述
影响记忆广度的因素有:
1.记忆的方法,即记忆存储的方法。
采用分段记忆或是联想记忆法会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2.被测者本身的精力集中程度。
精力越集中,测得的记忆广度也会相应增加。
3.记忆者本身的一些长期积累的原因造成的思维方式和个人习惯的不同。
提高记忆的方法:
练习使用分段记忆或是练习使用联想记忆法,将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成组块。
练习根据个人的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增强记忆效果。
七、其它
我认为,个人的记忆广度还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
不同的外界环境对被测者产生不同的干扰,短时记忆又极易受到干扰,造成记忆中断。
本实验的实验误差,究其影响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被测者的输入情况不确定,难免会出现输入错误。
2.外界环境的变化,干扰被测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