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试卷初中数学真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中学数学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中学数学考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中学数学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函数中,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是:A. f(x)=1/xB. f(x)=√(x-1)C. f(x)=log₂(x+1)D. f(x)=|x|答案:D解析:选项A的定义域为x≠0;选项B的定义域为x≥1;选项C的定义域为x>-1。

只有选项D的函数f(x)=|x|在全体实数范围内都有定义。

下列关于二次函数y=ax²+bx+c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当a>0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上,顶点为函数的最小值点B. 当a>0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上,顶点为函数的最大值点C. 当a<0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上,顶点为函数的最大值点D. 当a<0时,函数图像开口向上,顶点为函数的最小值点答案:A解析: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函数的最小值点;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为函数的最大值点。

在下列数学概念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是:A. 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B. 函数的单调性C.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D. 概率及其计算答案:C解析:数与代数领域主要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

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属于几何领域;函数的单调性虽然与函数有关,但更侧重于函数的性质分析;概率及其计算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A. 传统的讲授法B. 举例说明法C. 问题解决法D. 案例分析法答案:B解析:举例说明法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传统的讲授法虽然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但可能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问题解决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但在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可能不够直接;案例分析法则更侧重于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梯形答案:C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满足a²+b²=c²,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能作为负数的表示方式?A)0.234B)-0.234C)^2√ -0.8D)0正确答案:D解析:负数可以表示为带负号的实数,也可以表示为虚数,但0不是负数。

2.化简下列式子:(2x+3y)^2A)4x2+6xy+9y2B)4x2+12xy+9y2C)4x2+6xy+3y2D)4x2+3y2解析:利用分配律展开,得到:(2x+3y)(2x+3y) = 4x2+6xy+6xy+9y2 = 4x2+12xy+9y23.解方程:2x-3 = 5A)x = 1B)x = 4C)x = -1D)x = -4正确答案:B解析:将3移到等式右边,得到2x = 3+5 = 8,再除以2,得到x = 4。

4.下列哪个数字是理数?A)√2B)0.5C)-3/4D)π解析:理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0和负数,而选项B) 0.5是一个正分数,所以是理数。

二、解答题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占整体的60%。

如果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5倍,求女生人数。

解析:设女生人数为x,则男生人数为0.6 * 40 = 24,因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5倍,所以有x = 1.5 * 24 = 36。

答案:女生人数为36。

2.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全程240公里,第一天行驶了1/4的路程,第二天行驶了剩余路程的一半。

问第二天行驶了多少公里?解析:第一天行驶了1/4 * 240 = 60公里的路程,剩余的路程为240 - 60 = 180公里。

第二天行驶了剩余路程的一半,即180 / 2 = 90公里。

答案:第二天行驶了90公里。

三、应用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地和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距300公里。

甲车每小时行驶90公里,乙车每小时行驶70公里。

问多长时间两车相遇?解析:甲乙两车的相对速度为90 + 70 = 160公里/小时。

在t小时后,两车相遇时的路程总和为160t,根据题意,两车相遇时的路程总和等于300。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考试真题及答案(完整版)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答案】D2.【答案】B3.两个n维向量a与β不能进行的运算是()。

A.a+βB.a-βC.a.βD.a-β【答案】D4.【答案】B5.点M(2,-3,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

A.(-2,3,-1)B.(-2,-3,1)C.(2,-3,-1)D.(-2,3,1)【答案】A6.【答案】B7.天支地干是中国传统纪年的一种方式,俗称六十一甲子(意为60年一个循环)蕴含的数学概念是()。

A.中位数B.最大公约数C.最小公倍数D.平均数【答案】C8.义务教育阶级数学命题的主要类型包括()。

A.基本事实、定理、公式B.定理、公式、符号C.基本事实、定理、图形D.定理、公式、证明【答案】A简答题9.【解析】10.【解析】2x-3y+3z+5=011.12.请回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数感"的含义,并举例加以解释。

【解析】数感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务的顺序;能再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

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

比如小学阶段学习的大数的认识是对数的直观感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表示的含义,通过学习平方千米、公顷等面积单位及吨和于克等单位概念能够帮助学生对于生活中较大的物体用数字来描述其大小或重量,通过学习小数的性质、分数的性质能够弓导学生发现事物中蕴含的数量规律等等。

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

13.简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解析】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新课标指出要确立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初中数学资格证试卷及答案

初中数学资格证试卷及答案

1. 下列函数中,定义域为全体实数的是()A. y = 1/xB. y = √xC. y = |x|D. y = x²答案:C解析:选项A的定义域为x≠0,选项B的定义域为x≥0,选项D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²-5x+6=0,下列选项中,方程的解为()A. x₁=2,x₂=3B. x₁=3,x₂=2C. x₁=1,x₂=4D. x₁=4,x₂=1答案:A解析:根据因式分解法,将方程x²-5x+6=0分解为(x-2)(x-3)=0,得到x₁=2,x₂=3。

3.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B=∠CB. ∠BAC=∠BCAC. ∠BAC=∠BD. ∠BAC=∠C答案:B解析: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底角相等,即∠B=∠C。

4. 下列选项中,符合勾股定理的是()A. a²+b²=c²B. a²-c²=b²C. c²-a²=b²D. c²+b²=a²答案:D解析:勾股定理表述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c²=a²+b²。

5. 已知函数f(x)=2x+3,下列选项中,关于函数的图象平移的描述正确的是()A. 向左平移1个单位B. 向右平移1个单位C. 向上平移1个单位D. 向下平移1个单位答案:B解析:函数f(x)=2x+3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即f(x-1)=2(x-1)+3=2x+1。

6. 下列选项中,属于一次函数的是()A. y = x²B. y = √xC. y = 2x+3D. y = 1/x答案:C解析:一次函数的定义为y=kx+b(k≠0),选项C符合一次函数的定义。

7. 在△ABC中,若∠A=30°,∠B=45°,则∠C的大小为()A. 30°B. 45°C. 60°D. 75°答案:D解析:在三角形ABC中,∠A+∠B+∠C=180°,代入∠A=30°,∠B=45°,得到∠C=180°-30°-45°=105°。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自测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自测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到x 轴的距离是 ____.答案:3解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该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

对于点P (2,−3),其纵坐标为−3,所以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3|=3。

2、若分式x+1x−2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____.答案:−1解析:根据分式值为0的条件,分子必须为0且分母不能为0。

对于分式x+1x−2,我们有:x +1=0 x −2≠0 解第一个方程得x =−1,该解满足第二个条件x −2≠0,所以x =−1。

3、计算:√12−|−2|+(√3−1)0−4sin60∘=____.答案:−2解析:首先计算√12,由于12=4×3,所以√12=2√3。

接着计算绝对值|−2|,得|−2|=2。

然后计算零指数幂(√3−1)0,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所以(√3−1)0=1。

最后计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4sin60∘,由于sin60∘=√32,所以4sin60∘=4×√32=2√3。

将以上结果代入原式,得:√12−|−2|+(√3−1)0−4sin60∘=2√3−2+1−2√3=−24、在三角形ABC中,若∠A = 60°,∠B = 40°,则∠C = _______.A. 60°B. 80°C. 100°D. 120°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A+∠B+∠C=180∘。

已知∠A=60∘,∠B=40∘,代入得:∠C=180∘−60∘−40∘=80∘5、已知点P(a,b)在第四象限,则ab____0,a−b____0.答案:<;>解析:由于点P(a,b)在第四象限,根据坐标系的性质,我们知道在第四象限内,x坐标为正,y坐标为负。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数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数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函数中,属于一次函数的是:A.(f(x)=x2+3x−2)B.(g(x)=2x+4)C.(ℎ(x)=√x+5)+3)D.(j(x)=1x2、下列关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B.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360°C.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D. 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3、题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3,4),点B的坐标为(-2,1)。

下列关于点B的坐标的描述正确的是()A. 点B在第二象限B. 点B在第三象限C. 点B在第四象限D. 点B在x轴上4、题干: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2,公差为3,则第10项an的值为()A. 25B. 28C. 31D. 345、下列关于函数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函数y=x^2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B. 函数y=√x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C. 函数y=2x+1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为2,y轴截距为1D. 函数y=|x|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左的绝对值函数6、下列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错误的是()A. 因式分解法可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B. 配方法可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C. 求根公式法可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D. 降次法不能求解一元二次方程7、在下列函数中,属于二次函数的是())A.(y=1xB.(y=x2+2x+1)C.(y=√x)D.(y=x3−2x2+x+1)8、已知函数(f(x)=2x2−3x+1),则函数的对称轴是())A.(x=−34)B.(x=34)C.(y=−34)D.(y=34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一题请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谈谈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第二题题目:简述在教授初中数学时如何运用直观演示法,并举例说明其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教资真题试卷数学答案

初中教资真题试卷数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1B. πC. 3/4D. 无理数答案:C解析: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其中分母不为0。

选项C中的3/4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因此是有理数。

2. 下列方程中,无解的是()A. 2x + 3 = 7B. 3x - 5 = 2x + 1C. 4x + 5 = 0D. 2x + 3 = 2x + 3答案:D解析:方程2x + 3 = 2x + 3可以化简为0 = 0,这是一个恒等式,对于任何x的值都成立,因此有无数解。

3. 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等腰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矩形D. 正方形答案:D解析: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可以沿任何一条对称轴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因此是轴对称图形。

4. 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 y = 2x + 1B. y = 3/xC. y = x^2D. y = x^3答案:B解析: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 = k/x(k ≠ 0),选项B中的函数符合这个形式,因此是反比例函数。

5.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2,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A. (2, -3)B. (-2, 3)C. (3, -2)D. (-3, 2)答案:B解析:点P(2,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 -y),即(-2, 3)。

6.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a + b)^2 = a^2 + b^2B. (a - b)^2 = a^2 - b^2C. (a + b)^2 = a^2 + 2ab + b^2D. (a - b)^2 = a^2 - 2ab + b^2答案:C解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选项C正确。

7. 下列图形中,周长最大的是()A. 正方形B. 长方形C. 等腰三角形D. 圆答案:D解析:在相同面积的图形中,圆的周长最大,因为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而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教师资格《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

教师资格《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

教师资格《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1 [单选题](江南博哥)设函数列x=0为f(x)的( )A.可去间断点B.跳跃间断点C.无穷间断点D.震荡间断点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因为,且f(x)在x=0处有定义,故x=0是f(x)的跳跃间断点。

2 [单选题]A.0B.1C.eD.e2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3 [单选题] 一排9个座位坐了3个三口之家,若每家人坐在一起,则不同的坐法种数为( )A.3x3!B.3X(3!)3C.(3!)4D.9!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此排列可分两步进行,先把三个家庭分别排列,每个家庭有31种排法,三个家庭共有3!x3!x3!=(3!)3种排法;再把三个家庭进行全排列有3!种排法,因此不同的坐法种数为(3!)4,故选C。

4 [单选题]A.0B.C.1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5 [单选题]A.B.C.D.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6 [单选题] 若级数收敛,则级数( )A.一定绝对收敛B.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C.一定条件收敛D.一定发散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如收敛,级数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7 [单选题] 课题学习属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界定的四个内容领域中的( )A.数与代数B.图形与几何C.统计与概率D.综合与实践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课题学习属于综合与实践。

8 [单选题]A.B.C.D.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9 [简答题]设行向量组(2,1,1,1),(2,1,a,a),(3,2,1,a),(4,3,2,1)线性相关,且a≠1,求a。

参考解析:10 [简答题]什么是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概念形成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参考解析:所谓数学概念形成,是指在教学条件下,从大量的实际例子出发,经过比较、分类,从中找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对所发现的属性进行检验,最后通过概括得到定义并用符号表达出来。

这种获得数学概念的方式叫做数学概念形成。

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观察实例、分析共同属性、抽象本质属性、确认本质属性、概括定义、具体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矩阵012301120⎛⎫⎪ ⎪ ⎪-⎝⎭的秩为()A.0B.1C.2D.31.D 【解析】0121201201203013010610121200120120011---⎛⎫⎛⎫⎛⎫⎛⎫⎪ ⎪ ⎪ ⎪→→→ ⎪ ⎪ ⎪ ⎪ ⎪ ⎪ ⎪ ⎪--⎝⎭⎝⎭⎝⎭⎝⎭,则该矩阵的秩为3。

2.当0x x →时,与0x x -是等价无穷小的是()A.sin(x-x 0)B.0x x e -C.(x-x 0)2D.ln|x-x 0|2.A 【解析】当0x x →时,sin(x-x 0)与x-x 0是等价无穷小。

3.下列四个级数中发散的是()A.11n n ∞=∑ B.211n n ∞=∑C.()111nn n ∞=-∑ D.()2111n n n ∞=-∑3.A 【解析】对于P-级数11n n ∞=∑,当p ≤1时,发散,p>1时收敛,故A 项发散,B项收敛;()111nn n ∞=-∑与()2111n n n ∞=-∑属于交错级数,收敛。

4.下列关于椭圆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B.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之比为小于1的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C.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射线,经椭圆反射后通过椭圆的另一个焦点D.平面与圆柱面的截面是椭圆4.C 【解析】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常数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动点轨迹是椭圆,A 错;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顶点不在定直线上)距离之比为小于1的常数的动点轨迹是椭圆,B 错;平面与圆柱面的截面是可能是长方形、圆椭圆,D 项错误。

故选C 。

5.以下多项式是二次型的是()A.22122332x x x x x +++B.22212312x x x x +++C.221233231x x x x -++ D.212313324x x x x x +-5.D 【解析】212313324x x x x x +-对应的二次型矩阵为302001210-⎛⎫⎪ ⎪ ⎪-⎝⎭。

6.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N ()2,μδ,假设随机变量Y=2X ,Y 服从的分布是()A.N ()22,2μδB.N ()24,4μδC.N ()22,4μδ D.N ()2,μδ6.C 【解析】X~N ()2,μσ,Y=2X ,则E(Y)=2E(X)=2μ,D(Y)=D(2X)=4D(X)=42σ,故Y~N ()22,4μσ。

7.“矩形”和“菱形”的概念关系是()A.同一关系B.交叉关系C.属种关系D.矛盾关系7.B 【解析】“矩形”和“菱形”的外延中都包含正方形,因此属于交叉关系。

8.下列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线段B.正五边形C.平行四边形D.椭圆8.B 【解析】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正五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9.将平面曲线y=x 2分别绕y 轴和x 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面分别为S 1和S 2。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写出曲面S 1和S 2的方程。

(2)求平面y=4与曲面S 1所围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

9.【解析】(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y=x 2绕x 轴旋转,则x 不变,将y 变为,代入可得21:S x =。

绕y 轴旋转,y 不变,将x 换成将其代入可得222:S y x y =+。

(2)244008V dy ydy πππ===⎰⎰。

10.据统计,在参加某类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中,有60%是本专业考生,有40%是非本专业考生,其中,本专业考生的通过率为85%,非本专业的考生的通过率是50%。

某位考生通过了考试,求该考生是本专业考生的概率。

10.【解析】该考生通过考试的概率P 1=60%×85%+40%×50%=0.71,该考生是本专业考生的概率是P=60%85%510.7171⨯=。

11.在平面有界区域,由连续曲线C 围成一个封闭图形,证明:存在实数ξ,使直线y=x+ξ平分该图形的面积。

11.【解析】证明:设y=x+ξ与该图形相交,将其面积分别分为S 1和S 2,则S 1-S 2是关于ξ的连续函数,记F(ξ)=S 1(ξ)-S 2(ξ),所以F max =S (S 为封闭曲线的面积),F min =-S 。

根据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所以一定存在ξ,使F(ξ)=0,即S 1(ξ)=S 2(ξ),此时y=x+ξ平分S 。

12.给出平行四边形和实数的定义,并说明定义方式。

12.【参考答案】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定义方式为属加种差定义法。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定义方式为外延定义。

13.请用韦达定理简述设置选学内容的意义。

13.【参考答案】对于选修课来说,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韦达定理为例,韦达定理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根的判别式是判定方程是否有实根的充要条件,韦达定理又很好地解释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无论方程是否有实数根,根据韦达定理公式都能快速地求出方程两根的关系,因此韦达定理应用广泛,在初等数学、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等知识中均有涉及。

三、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10分)14.线性空间R 3中,已知向量1α=(1,2,1),2α=(2,1,4),3α=(0,-3,2),记{}{}11223|,,|V R V k k R λαμαλμα=+∈=∈。

令{}31122121122|,,,V t t t t R V V ηηηη=+∈∈∈。

(1)求子空间V 3的维数;(2)求子空间V 3的一组标准正交基。

14.【解析】(1)因为{}31122121122|,,,V t t t t R V V ηηηη=+∈∈∈,由题意可得123121121121=2140-320-320-320-32000ααα⎛⎫⎛⎫⎛⎫⎛⎫ ⎪ ⎪ ⎪ ⎪→→ ⎪ ⎪ ⎪ ⎪ ⎪ ⎪ ⎪ ⎪⎝⎭⎝⎭⎝⎭⎝⎭则1α,2α线性无关,所以dim(V 3)=2。

(2)由题(1)可知1α,2α为V 3的一组基,所以将1α,2α正交化,令()()()121122111,2581,2,1,,,333βαβαβαβββ⎛⎫===-=- ⎪⎝⎭,将12,ββ单位化,可得V 3的一组标准正交基126266293593893,666939393ηη⎛⎛==- ⎪⎝⎭⎝⎭。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15.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

(1)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2)阐述数学文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15.【参考答案】(1)在导入部分,通过数学史中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发现地板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情境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在新课讲授阶段,通过运用赵爽弦图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由求边的关系转化到求面积的关系,这其中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在用面积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中,通过移、补、凑、合,使得面积不变,向学生展示割补原理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巩固练习阶段,通过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小结阶段,让学生寻找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①数学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数学命题、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还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意识等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数学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也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文化中的历史文化和故事均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③数学文化有利干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还在于它的应用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的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增强数学的应用性,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生活中各个领城中都要用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16.案例:某学校的初二年级数学备课组针对“一次函数”,拟对“兴趣班”的学生上一次拓展课,经过讨论,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 (k ≠0)中参数的含义;②探索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位置关系。

【教师甲】先出示问题: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两个一次函数表示的直线平行时,它所对应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中参数k 有什么特点呢?然后得出一般结论:若函数y=k 1x+b 1(k 1≠0),y=k 2x+b 2(k 2≠0)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则有k 1=k 2,接着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参数k 的含义。

【教师乙】同一坐标系下,作一次函数图象,体会k 的含义。

画y=-x+1,y=-x+2;113,122y x y x =-=+,观察每组位置关系,体会k 的含义。

问题:(1)对该备课组拟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评析;(2)分析甲、乙教学思路的特点。

16.【参考答案】(1)本次课为拓展课,针对的是兴趣班的学生。

评析分为以下几点:①该备课组所拟定的目标,目标主题正确,行为动词恰当。

②就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言,进一步理解参数含义符合拓展课的需求以及兴趣班的学情,而探索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体现了本节课的具体过程;就过程与方法而言,有过程却无明显的方法体现,这一点目标拟定有所不足。

③三维目标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兴趣班学生的拓展课,一定要体现出学生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该备课组所拟定的目标在这一点也没有具体体现。

(2)教师甲先出示了问题,之后给出了“平行直线中一次函数解析式中k值相等”的结论。

这种设计思路是为了让学生直接对问题的结论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产生一定的认知,再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参数k的含义,这样也对结论进行了巩固。

但这样的设计思路也有一些不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是有所缺陷,启发性有些不足。

教师乙在授课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参数k的含义,而是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先将学生分组,进一步合作画图归纳总结出答案,使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了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思想方法,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17.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后,某老师设计了一个教学目标;①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②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开判定定理解决问题;③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