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选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ppt配套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ppt配套课件
——乳酸菌与人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优酸乳、酸酸乳、酸奶是儿童喜欢喝、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饮料。 它们的加工均离不开乳酸菌的作用,乳酸菌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1)列举几种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生产的食品。 提示:酸奶、肉制品、泡菜(即酸菜)、果蔬汁乳酸饮料、乳酸发酵 谷物制品等。 (2)通过查阅资料,你能说出乳酸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吗? 提示:乳酸菌是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被称为“人体健康的卫士”。它 能促进体内消化酶的分泌和肠道蠕动,帮助清除体内垃圾,达到排毒、消 除便秘的效果;另外,乳酸菌能刺激人的消化腺分泌更多的消化液,进而 增强消化能力,提高食欲;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症、心脑血管 栓塞、高血压等疾病也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3.用流程图表示亚硝酸盐的测定步骤。 提示:配制检测溶液
制备标准显色液
制备样品处理液
比色
迁移与应用 3 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 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先 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与 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 形成玫瑰红色化合物,在此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很大变 化。
A.温度控制 B.溶氧量控制 C.pH 控制 D.酶浓度控制 答案:D
1.泡菜制作的关键 泡菜制作的三个关键是:容器、盐水和调料。要制作色、香、味俱 佳,营养卫生的泡菜,应掌握原料的性质,注意选择容器,制备盐水、搭配 调料等技术。 2.泡菜发酵的阶段 泡菜在发酵期间,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发酵产物乳酸不断积累, 因此可以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酸积累量,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 三个阶段:

选修1 泡菜的制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选修1  泡菜的制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

发酵初期
蔬菜刚人坛时,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
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它们进行异型乳酸发酵和微弱的酒精发酵,发酵产物为 乳酸、乙醇、醋酸和二氧化碳等。由于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产生,气泡会从坛沿水 槽内的水中间歇性地放出,使坛内逐渐形成无氧状态。此时泡菜液的含酸量约为 0.3% ~0.4%,是泡菜初熟阶段,其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
从乳酸的含量、泡菜的品质来看,在初期发酵的末期和发酵中期阶段,
泡菜的乳酸含量为0. 4%~0.8%,品质较好,因此,常以这个阶段作为泡 菜的成熟期。
完成情况
1.泡菜腌制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发酵时期
亚硝酸盐 增加(硝酸盐 发酵初期 少 还原菌的作用) 下降 ( 硝 酸 盐 还 原菌 最多(乳酸抑 积累、增多、 受抑制,部分亚硝酸 发酵中期 制其他菌活动) pH下降 盐被分解) 下降至相对稳定 减少 (乳酸继续积 继续增多, (硝酸盐还原菌 发酵后期 累, pH继续下降, pH继续下降 被完全抑制) 抑制其活动)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比色法 。
2.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1)检测原理 ①有关反应: 对氨基 N1萘基乙二胺 玫瑰红色 染料。 NO- ―――→ 反应物 ―――――――→ 2 苯磺酸 盐酸盐 ②判断方法: 观察样品颜色变化, 并与 标准显色液 比较, 然后计算亚硝酸盐含量。 亚硝酸盐溶液的浓度高, 颜色 深些 ; 溶液浓度 低 ,颜色浅些。 (2)检测步骤 配制溶液→制备 标准显色液 →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
4 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达 (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在腌制过程的第_____ 到最高值。若要食用,至少要在腌制的第______ 10 天后比较好。
(2)某小组探究了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 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请你提出 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导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 用5%的食盐水制作泡菜比较合适,但要在发酵时间达11天 以后食用才比较适宜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时作业1: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高中生物选修一课时作业1: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第3课时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基础过关知识点一乳酸菌的特点和亚硝酸盐的性质1.制作泡菜时,所用的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A.防止水分的蒸发B.防止菜叶萎蔫C.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D.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答案]C[解析]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进行的,而乳酸菌是厌氧菌,所以要密封菜坛子,以避免氧对其发酵作用的抑制。

2.泡菜制作过程中,下列对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泡菜初期并无乳酸菌的存在B.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含量会逐渐增多并达到最高峰,然后下降C.腌制后期乳酸菌含量会急剧下降D.腌制的全过程乳酸菌的含量不变,活性不同[答案]B[解析]泡菜的制作是利用蔬菜表面的乳酸菌的代谢,将糖类转化成乳酸,因此发酵初期就有乳酸菌存在;由于发酵条件的变化,乳酸菌大量繁殖,达到一定量后由于酸度过大,乳酸菌数量会下降。

3.膳食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下列含量不正确的是()A.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B.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C.豆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可达10 mg/kg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左右[答案]D[解析]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不得超过2 mg/kg。

知识点二泡菜制作的实验设计4.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因操作不当而使泡菜腐烂。

造成泡菜腐烂的原因是()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乳酸菌为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制作泡菜时,如果罐口封闭不严,氧气进入罐内,会抑制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同时进入的氧气促进了罐内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造成泡菜腐烂。

5.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 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

高中生物 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为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泡菜厂家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下面不是开发新产品所考虑的内容是()A.对泡菜材料进行创新拓展B.对水与盐的比例进行调整C.对香辛料的种类和比例进行调整D.对通气发酵和密封发酵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不需要通气发酵。

2.在腌制泡菜时,抑制有害菌繁殖是关键。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利于泡菜发酵及抑制有害菌繁殖的是()A.接入乳酸菌菌种B.适量加入盐和调料酒C.利用无氧环境抑制有害菌D.加入抗生素,接入乳酸菌菌种可以增加乳酸菌的数量,使乳酸菌快速成为优势菌种,抑制有害菌繁殖;适量的盐和料酒可调节风味,也可抑制有害菌繁殖;无氧环境可以抑制需氧型有害菌的繁殖;加入抗生素,不仅抑制杂菌繁殖,也会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影响泡菜的正常发酵。

3.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随着泡菜发酵中产生的乳酸的量不断增加,硝酸盐还原菌的代谢被逐渐抑制,亚硝酸盐的产量减少。

同时亚硝酸盐的分解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

发酵过程主要是乳酸菌的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有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此外,还有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

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蔬菜保持脆嫩而不软化腐败。

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状态。

4.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同时已生成的亚硝酸盐被降解,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逐渐下降。

5.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量少B.发酵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C.发酵过程中应及时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纸层析法6.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应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应在食品中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易溶于水,A项正确;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B项正确;咸菜中亚硝酸盐较多,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可转变成致癌物,因此应尽量少吃咸菜,C项正确;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 g时会引起人死亡,D项错误。

高二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件: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高二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件: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解析 答案
2.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 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 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答案
方法技巧
发酵过程中杂菌的控制方法 (1)泡菜坛的密闭性及灭菌。 (2)蔬菜的清洗可以防止杂菌繁殖。 (3)食盐的用量合适可以控制杂菌的繁殖。 (4)调味料也具有抑菌的作用。 (5)泡菜盐水的浸泡提供的无氧环境为乳酸菌的繁殖提供条件,同时又能 抑制好氧菌繁殖。
⑥氯化镉、氯化钡:溶于蒸馏水后作为亚硝酸盐的提取剂。 ⑦氢氧化钠:中和过多的盐酸,营造碱性环境。 ⑧氢氧化铝:作为吸附剂,使泡菜滤液脱色,变澄清。 ⑨蒸馏水:作为溶剂。 (2)亚硝酸盐含量计算公式
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 亚硝酸盐含量=取样量40 mL滤液的质量,kg
拓展应用
3.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
内容索引 一、泡菜的制作 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当堂检测
一、泡菜的制作
基础梳理
1.菌种——乳酸菌 (1)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都有分布。 (2)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 (3)常见种类:乳酸链球菌和 乳酸杆菌 。其中乳酸杆菌 常用于生产酸奶。 2.制作原理 在无氧 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 分解为乳酸 。
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基础梳理
1.亚硝酸盐 (1)物理性质:白色 粉末,易溶于 水 。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 。 (3)直接危害:当人体摄入总量达0.3~0.5 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 达 3 g 时,会引起死亡。 (4)间接危害: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随尿排出,但在特定 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 (5)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人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人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反应条件
20℃ 无氧
30~35℃ 通入氧气
15~18℃接
种,酒精含 常温,无
量控制在12 氧条件
%左右
检测方法
重铬酸钾 与其反应 呈灰绿色
品尝、 pH试纸 检测
pH检测,亚 硝酸盐的检 测方法
(一)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
外膜 内膜

结构: 外膜、内膜、嵴、基质(含少量DNA和有关酶)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应及时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 量进行鉴定,比较不同时期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及其对泡菜质量的影响。
果酒
果醋
腐乳
泡菜
微生物 类型
原理
酵母菌,真 醋酸菌,
菌,兼性厌 细菌,好

氧菌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产生酒精 产生醋酸
毛霉,真 乳酸菌,细 菌,兼性 菌,厌氧菌 厌氧 毛霉产生 蛋白酶和 无氧呼吸 脂肪酶 产生乳酸
计算公式是:
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 取样量(40mL滤液的质量,Kg)
(4)比色
吸取40ml透明澄清的滤液,转移到50ml比色 管中,将比色管做好标记。按步骤2的方法分 别加入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 盐酸盐溶液,并定容至50ml,混匀,静置15分 钟后,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显色液 比较,找出与标准液最相近的颜色,记录对应 的亚硝酸钠含量,并计算。每隔2天测一次, 将结果记录下来。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 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 酸盐结合生成 玫瑰红 溶液。将经过反应显色 后的待测样品与标准液比色,即可计算出样 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高中生物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生物试题

课时训练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乳酸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B.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均有C.一个泡菜坛内的所有乳酸菌构成一个种群D.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解析:乳酸菌是一类微生物的通称,常见的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等分属于不同的物种,因此一个泡菜坛里的所有乳酸菌不是一个种群。

答案:C2.下列有关亚硝酸盐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为无色无味的结晶或粉末状物质B.亚硝酸盐被食用后积累在人体内,但对人体无害C.亚硝酸盐进入人体以后,若在人体中长期积累,特定条件下,可转变成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D.一次误食亚硝酸盐0.3~0.5 g就会引起中毒,并导致死亡解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少量的亚硝酸盐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但一次误食亚硝酸盐0.3~0.5 g,就可能引起中毒,当一次食用超过3 g,则可能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在体内长期积累,在特定条件下可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答案:C3.下列关于食品的检测做法,正确的是( )。

A.日常的食品中含亚硝酸盐的量很少,没有必要对食品进行检测B.日常的食品中只有亚硝酸盐会对人体构成伤害,对食品进行检测时只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即可C.泡菜在腌制过程中,是经过严格灭菌发酵得来的,只会产生乳酸这种有益物质,不用检测可大胆食用D.对食品检测时,不仅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和砷、铅等物质的含量,还要检测黄曲霉、大肠杆菌菌群、食品中的致病菌等物质的含量解析:亚硝酸盐在我们的日常食品中广泛存在,需要对很多食品进行检测。

泡菜的制备过程中,硝酸盐可能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的不仅仅是亚硝酸盐,重金属、微生物、病原体等都可能对人体构成危害。

亚硝酸盐不是唯一的检测指标。

答案:D4.制作泡菜所利用的乳酸菌最初来自于( )。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8: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8:1.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学习目标: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三、知识梳理(一)泡菜的制作原理: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其代谢类型是型。

在条件下,将糖分解为。

反应式为:。

常见的乳酸菌有和,生产酸奶的是。

思考:为什么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二)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剂。

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超过。

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排出体外,但在、和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质。

思考: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发生反应后,与结合形成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三)实验操作1.泡菜的制作:①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处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等佐料,并继续装至八成满。

④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

⑤盖上泡菜坛盖子,并用密封发酵。

发酵时间受到影响。

思考:泡菜坛内的“白膜”是怎样形成的?思考:在腌制过程中要控制好哪些因素?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1)配制溶液:①4mg/kg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g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mL体积分数为盐酸中,避光保存。

②2mg/kg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称取g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解于mL水中,避光保存。

③5ug/mL的亚硝酸钠溶液:称取g于硅胶中干燥器中干燥24h的亚硝酸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mL,再转移mL溶液至mL容量瓶中,定容至mL。

④提取剂:50g氯化镉和50g氯化钡,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用浓盐酸调节pH至1⑤氢氧化铝乳液和2moL/L的NaOH溶液:(2)配制标准显色液:①用吸取为0.2mL 0.4mL 0.6mL 0.8mL 1.0mL 1.5mLNaNO2溶液分别置于50mL的中,再取另一支作对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 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 (3)乳酸菌的分布 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 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 道内 都有分布。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2.制作过程 (1)将新鲜蔬菜预先处理成 条状或片状 。 (2)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的质量比为 4∶1 的比例配制, 煮沸冷却 备用。 (3)腌制的条件 注意控制腌制的 时间、 温度 和 食盐用量 ,温度过高,食盐用 量不足10%,腌制时间 过短,容易造成 细菌大量繁殖 ,亚硝 酸盐含量 大量增加 。 (4)一般腌制 10 d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下降。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2.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食品类别
肉制品 酱腌菜 婴儿奶粉
亚硝酸盐的
<30 <20
<2
残留量/(mg·kg-1)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测定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 发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⑧氢氧化铝:作为吸附剂,使泡菜滤液脱色,变澄清。 ⑨蒸馏水:作为溶剂。 (2) 亚 硝 酸 盐 含 量 可 按 下 面 公 式 进 行 计 算 : 亚 硝 酸 盐 含 量 = 取样样量品中40亚m硝L酸滤盐液含的量质/量m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单击此处进入 随堂达标检测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旁栏思考题 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答案 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抗生素能够 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 奶。
[思维激活2] 现有红萝卜和白萝卜,你认为哪一种更适合用做“不 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的材料? 为什么? 提示 白萝卜;为了避免植物中的色素对显色反应产生干扰。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1.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原理 (1)NO- 2 +对氨基苯磺酸―H―+→反应物 (2)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色染料 (3)显色样品与已知浓度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估算样品 中亚硝酸盐含量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泡菜的制作
【例1】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由于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
因中正确的是
(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巩固1】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 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 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解析 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时要防止 污染,以防泡菜腐败变质,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若食盐 量不足,也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答案 B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泡菜的制作过程
1.制作原理 (1)乳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 异养厌氧型 ;常见种类 乳酸链球菌 和 乳酸杆菌 , 乳酸杆菌 常用于生产酸奶。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2)乳酸菌的作用 在 无氧 条件下,乳酸菌可将葡萄糖分解成 乳酸 。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巩固2】 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 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 盐先与对氨基苯磺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然后与N-1-萘基 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在此过程中亚硝酸盐的 理化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答案 D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亚硝酸盐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 不会 (会,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 当人体摄入总量达到 0.3~0.5 g 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 达到 3 g 时,会引起死亡。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 为 亚硝胺 ,后者具有 致癌、致畸、致突变 作用。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思维深化]泡菜制作的关键: 泡菜制作三关键——容器、盐水、调料。要泡制色香味形俱佳、营 养卫生的泡菜,应掌握原料性质,注意选择容器、制备盐水、搭 配调料、装坛等技术。 (1)制备泡菜的容器应选择火候好,釉质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 深、盖子吻合好、钢音清脆的泡菜坛子。 (2)泡菜盐水的配制对泡菜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选择含矿质较多 的井水和泉水配制泡菜盐水,能保持泡菜成品的脆性。食盐宜用 品质良好,含苦味物质极少者为佳。食盐用量一定要适宜。 (3)调料是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不同的香辛料配制的调料,可泡 制出不同风味的泡菜。
答案 果酒的制作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果醋的制作 利用的是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醋酸的代谢,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 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等酶类,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的乳 酸发酵。 传统发酵技术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 良好的生存条件,最终的发酵产物不是单一的组分,而是成分复 杂的混合物。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思维激活1] 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为厌氧型,泡菜制作过程中哪些措 施有利于为菌种提供厌氧环境? 提示 盐水没过全部菜料、泡菜坛水槽中注满水均可为乳酸菌营 造厌氧环境。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1.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流程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 么形成的?
解析 传统的发酵过程对杂菌的控制并不严格,发酵环境中 往往存在多种微生物,它们的活动会影响发酵的过程或结果。
答案 形成白膜是由于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 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 母菌繁殖。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例2】 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质量浓度为4 mg/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呈酸性 B.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应避 光保存 C.质量浓度为5 μg/mL的亚硝酸钠溶液应保持弱碱性环境 D.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中和氢氧化钠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2.测定步骤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特别提示 (1)实验中所用各种试剂、药品及作用 ①对氨基苯磺酸: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 ②盐酸:营造酸性环境。 ③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与重氮化反应的产物结合生成玫瑰红 色染料,作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指示剂。 ④硅胶:干燥剂,用于干燥亚硝酸盐。 ⑤干燥后的亚硝酸钠:制备相应浓度的标准比色液。 ⑥氯化镉、氯化钡:溶于蒸馏水后作为亚硝酸盐的提取剂。 ⑦氢氧化钠:中和过多的盐酸,营造碱性环境。
亚硝酸盐
增加(硝酸盐还原菌 作用) 下降(硝酸盐还原菌 受抑制,部分亚硝酸 盐被分解) 下降至相对稳定(硝 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 制)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曲线 模型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特别提示 (1)泡菜腌制及质量检测指标:成功的关键是营造无氧 环境。检测指标有乳酸的含量、泡菜的色泽和风味,在初期发酵 的末期和中期发酵阶段,泡菜的乳酸含量为0.4%~0.8%,风味品 质最好,因此,常把这个阶段作为泡菜的成熟期。 (2)蔬菜中的硝酸盐容易被滋生的硝酸盐还原菌还原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食用后导致红细胞内的亚铁血红蛋白 被氧化成高价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 致缺氧性中毒症状。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教科书问题解答
活页规范训练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