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爬电距离地规定与设计

合集下载

爬电距离的标准

爬电距离的标准

爬电距离的标准
电距离是指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下,电子能传输的最大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在这个距离内,物体表面不能有附着物或积尘,否则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爬电距离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和电压等级,一般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来确定,常见的标准有如下几种:
1. 低压环境下:在空气中,300V以下的电压,爬电距离一般为
2.5mm。

2. 中压环境下:在空气中,1000V以下的电压,爬电距离一般为12mm。

3. 高压环境下:在空气中,1000V以上的电压,爬电距离一般为25mm。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适用于干燥、洁净的空气环境,如果是潮湿或工业现场等复杂环境,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标准1. 引言开关电源是一种常见的电源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由于其中的一些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会导致开关电源在关机状态下仍然存在一定的电流输出,即爬电现象。

为了保证开关电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一份关于开关电源爬电距离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2. 定义2.1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开关电源在关机状态下,导体表面与大地或其他导体之间的最大距离,即可允许的电流通过的最大距离。

3. 测量方法3.1 仪器要求:使用绝缘电阻计或绝缘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测量电压应不大于500V,电流应小于1mA。

3.2 测试条件:将开关电源置于关机状态,拔掉所有输入和输出连接线,确保开关电源与外界无直接的物理连接。

3.3 测量步骤:3.3.1 将绝缘电阻计或绝缘电阻测试仪符合标准的测试电极连接到开关电源的导体表面上。

3.3.2 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值,记录下来。

3.3.3 移动测试电极,逐渐增加电极与大地或其他导体之间的距离,保持电压和电流不变,直到电流降到可接受的范围。

3.3.4 记录下电极与大地或其他导体之间的距离,即为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

4. 标准要求4.1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应符合以下标准:4.1.1 低压开关电源:不大于5mm;4.1.2 中压开关电源:不大于10mm;4.1.3 高压开关电源:不大于20mm。

4.2 在特殊情况下,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

5. 结论根据上述测量方法和标准要求,可以对开关电源进行爬电距离的测量及评估。

确保开关电源的爬电距离符合标准要求,有助于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了电气故障和人身意外的风险。

注:此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爬电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确定。

任何使用该标准的行为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可靠使用开关电源。

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是高压设计的一种要求和规范。

与爬电距离相关的还有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是指高压带电体离另一个导电体之间的沿物体表面“爬行”的最小距离,电气间隙是指它们之间的最小空间距离。

一般10kV的爬电距离为250mm,电气间隙为125mm。

环境潮湿或灰尘较多的地方,要加大距离
做销售不是太在意你的口才,而是你的思想。

给你些建议:1)产品和市场定位。

你的产品销售渠道、市场定位、目标客户一定要定位清楚。

(2)开发新客户,留住老客户。

销售人员的6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都主要用在这方面上了!
(3)建立完整详细的客户档案。

并且经常与客户沟通想法和建议。

对待新老客户要定期电话回访。

(4)明确销售理念。

成功的销售人士都是在成功的将自己推销出去以后,再进行产品销售的!否则客户根本不会对你的产品感兴趣!干销售,其实就是在推销自己!
(5)积极扩大社交范围和朋友圈。

销售业绩不好,往往就是认识的人太少!
(6)积极作好售后服务工作。

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够带来更多的定单!而且仔细耐心的倾听客户的反馈意见,不要与客户争吵、争辩!否则生意肯定砸了!
(7)制定可靠的市场开发计划和销售计划!前提是要有严
密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同类产品(竟品)的市场调研!否则销售计划过高或过低均对销售不利!
(8)制定完计划后,严格的落实!否则只能是空谈!。

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

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

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是指两个电源之间可以传导电流的最大距离。

在电力传输和供电系统中,了解和控制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电力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了解什么是爬电。

爬电是指电流在绝缘体表面或绝缘体之间沿表面移动的现象。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电力设备的工作电压较高,电流往往会在绝缘体表面形成爬电现象。

而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则是指电流能够沿着绝缘体表面传导的最大距离。

在电力系统中,爬电可以导致多种问题。

首先是能量损耗。

爬电会导致电流在绝缘体表面形成导电通道,从而导致电能的损耗。

其次是电弧灼伤。

当电流通过绝缘体表面形成导电通道时,如果通道上存在空气或其它易燃物质,就会引发电弧灼伤,对设备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爬电还会导致电压失真和电磁干扰,进一步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那么,如何控制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呢?首先是要对电力设备进行绝缘处理。

绝缘处理是指在电力设备的绝缘体表面涂覆一层绝缘材料,以阻止电流沿表面传导。

常用的绝缘材料包括橡胶、塑料和绝缘漆等。

其次是要合理设计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布置。

在设计电力系统时,应考虑电源之间的距离,避免电源之间过近,以减少爬电现象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采取屏蔽措施,使用屏蔽材料将电源之间的空间隔离开来,阻止爬电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爬电距离的测量和控制。

爬电距离的测量可以通过高压试验仪进行。

高压试验仪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电力系统的工作环境,通过施加高电压来观察绝缘体表面是否会发生爬电。

如果发生爬电现象,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爬电距离,如增加绝缘材料的厚度或改变电力系统的结构。

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是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了解和控制电源之间的爬电距离对于确保电力传输的安全和高效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绝缘处理、设计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爬电现象的发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定期对电力系统进行爬电距离的测量和检查也是必要的,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ul2231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标准

ul2231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标准

一、概述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过程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它们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制定相关的标准对于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二、爬电距离的标准1.1 爬电距离的定义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体之间在一定电压下不发生放电或击穿的最小距离。

它是衡量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

1.2 爬电距离的国际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IEC xxx 高电压试验技术空气和气体绝缘的爬电和液体的电气击穿试验》标准,其中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爬电距离要求。

1.3 爬电距离的国家标准我国《电气设备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GB 2423.5-1995对爬电距离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爬电距禿要求、测量方法等内容。

三、电气间隙的标准2.1 电气间隙的定义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电体之间安装设备时所预留的间距。

合理的电气间隙能够有效防止因接触而引起的放电和击穿现象,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2.2 电气间隙的国际标准《IEC xxx-3 绝缘配合标准第3部分:耐电压》以及《IEC xxx-4 绝缘的协调-第4部分:在电气设备中所选取的绝缘标准》对于电气间隙的要求做出了规范。

2.3 电气间隙的国家标准我国《含硅树脂零件通用技术条件》GB/T1695-2005中对于电气间隙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了材料、尺寸等要求。

四、标准的重要性3.1 保障设备的安全性符合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标准的设备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接触而导致的放电和击穿现象,从而保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3.2 保障设备的可靠性合理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绝缘性能,降低因绝缘失效而引起的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3 促进电气设备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爬电距禿和电气间隙标准能够推动电气设备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爬电距禿和电气间隙作为电气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其标准制定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促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爬电距离标准

爬电距离标准

爬电距离标准电气爬电距离是断路器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是指电气装置上的不同电气部件之间电压形式部分爬电距离最小距离。

该参数是电气安全防护设备和绝缘设备设计性能指标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

电气爬电距离是指电气部件或高压接触点之间的最小机械距离,它保证这两个电气部件间不发生意外接触电压搭跨或火花,从而使电气安全得到确保。

要保证电气安全,其技术要求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极和其他部件的物理距离应大于或等于其中某一部分的最小爬电距离,该距离取决于装置的极性及其他因素,但是其最小值为3毫米。

电气爬电距离标准主要由电气零部件设计中涉及的分类等级决定,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标准取决于其类别及相应环境条件,传动设备对爬电距离的要求也较高。

根据不同类别的电气设备的特点,通常要分为中压、高压、变压器、断路器,每种类别均有其专有的爬电距离标准。

中压设备的Overexcitation Unit(OU)爬电距离至少为6毫米;接地体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3毫米;线圈绕组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4毫米;仪表和调节器的OU爬电距离至少为3毫米;无源故障模块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2毫米;火花塞的OU爬电距离至少为4毫米;低压电机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3毫米。

高压设备的OU的爬电距离至少为20毫米,对于复杂设备,应考虑其复杂结构,提高爬电距离;变压器OU爬电距离至少为20毫米;断路器OU爬电距离至少为5毫米,并要根据断路器的结构,合理分层控制,确保安全。

所以,根据不同电气设备,电气爬电距离标准大致有上述要求,要根据技术参数,合理设计电气设备结构,保证其爬电距离;同时,还要定期检查测量,保证其爬电距离的有效性,以提高其工作状态,保证安全。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国标摘要:一、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及区别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三、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及举例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重要性五、总结正文:众所周知,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那么,究竟什么是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它们有哪些区别?在电力设备中如何应用?我国又有哪些相关规定呢?一、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及区别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它是为了防止电极化导致的绝缘材料带电现象而提出的。

电气间隙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它是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简单来说,爬电距离关注的是绝缘材料,而电气间隙关注的是空间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有着不同的侧重,但都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在电力设备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设计带灭弧的隔离开关时,固定螺丝之间的距离、触头之间的距离,以及灭弧罩之间的距离都需要根据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来合理设置。

这是因为距离太大了会浪费材料,使产品尺寸变大;距离太小了则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三、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及举例我国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标准规定如下:1.0.4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20mm;2.1-3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75mm;3.6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100mm;4.10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125mm;5.15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150mm;6.20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180mm;7.35kv电压等级下,电气间隙应大于或等于300mm。

此外,爬电距离的计算则需根据污秽等级来确定。

10kv爬电距离标准

10kv爬电距离标准

10kv爬电距离标准10kv爬电距离标准是指在10kv电力线路下,人体与地面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

这个距离标准的确定,对于确保人身安全,避免电击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电力线路施工、维护和日常运行时,必须要严格遵守10kv爬电距离标准,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10kv爬电距离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电场强度和电压的计算和测量。

根据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和10kv电压的特性,可以通过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来确定10kv爬电距离标准。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电力线路参数和环境条件进行实地测量和评估,以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10kv爬电距禿标准数值。

其次,10kv爬电距离标准的确定还受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约束。

国家对于电力线路的安全管理和人身安全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中包括了对于10kv爬电距离标准的要求。

各个地区的电力行业标准和规范也会对10kv爬电距禿标准进行具体的规定,以保障当地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

另外,10kv爬电距禿标准的执行对于施工作业和日常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力线路的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10kv爬电距离标准进行操作,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同时,对于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防护也需要根据10kv爬电距离标准来进行布置和管理,以确保电力线路周边的安全。

总的来说,10kv爬电距禿标准的确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电场强度、电压特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严格执行10kv爬电距禿标准,以确保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对于10kv爬电距禿标准的研究和完善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总结,以适应不同环境和要求,提高电力线路安全管理水平。

希望本文能够对于10kv爬电距离标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有所帮助,提高大家对于电力线路安全的重视和认识,确保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ush. IEC 60335-1: 2001 新标准的变化简介广州日用电器检测所陈灿坤罗军波IEC 60335-1 : 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1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All empires fall, you just have to know where to push. 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GB4706.1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GB4706.1-XXXX 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 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变化介绍:第3章定义:在新的标准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原来的一些定义稍作了改动。

3.3.5功能绝缘functional insulation :为实现电器正确功能,两导电体之间的绝缘,没有安全的功能。

其实这也不是“新”的概念,在开关标准、电子产品标准早就有这个概念了。

大家不妨打开GB4943-1995 ( idt IEC 60950-1:1991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标准,我们就会发现有类似的概念129.1 “工作绝缘: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并不起防电击作用”。

最常见的功能绝缘的例子:PCB板上带电件之间的绝缘,如图1中所示,带电件1和带电件2之间的绝缘即为功能绝缘。

而在IEC60335-1 :1991版中,会把它当作基本绝缘来考核第13.3条:电气强度试验电压发生了变化。

IEC60335-1 : 1991 (第三版)标准的要求:可以认为器具内部的部件工作电压都是小于250V,按额定电压小于250V的水平来考核的。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白色家电采用新的技术,譬如家用空调变频技术,微波炉高压倍压电路等,器具使用的是220V的额定电源电压,但在器具内部可能出现高于电源电压的工作部件,有的部件工作电压高达数千伏。

经过大量的实践,技术专家们觉得应该修改第三版标准不分工作电压考核的情况。

请看标准中的表 4 :表4-电气强度试验电压我们可以看到,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试验电压从原来的2750V和3750V分别下降到了1750V和3000V,但是增加了对工作电压大于250V的部件/位置的试验。

第14章:瞬时过电压(冲击电压试验),它与29章电气间隙试验密切相关。

通俗地说,瞬时过电压试验模拟闪电瞬时引入的一个高电压,看看器具的电气承受能力。

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它是第13章电气强度试验的延伸。

第22.3条:增加了直接插入插座式器具的插脚保持力的测试,要求经过70 C处理1h后,沿插脚纵向施加50N拉力,插片不应有大于1mm 的位移。

第29章: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

由于采用了新的体系,而且与前面14章紧密相连,有必要先给大家理一理29章各条款的联系。

29章提出总的要求: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要能够承受电气应力,是充分的。

29.1条电气间隙的要求,并提出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可以减小的条件和试验。

29.1.1条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29.1.2条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29.1.3条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击电压更高一级别的限值。

29.1.4条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按表16中基本绝缘的限值;按表16中的限值,但采用额定冲按表16的限值,但某些情况可以实用标准文档不考虑(例外情况)。

29.1.5条对工作电压大于额定电压的情况电气间隙的要求;29.2条爬电距离的要求;29.2.1条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 ;29.2.2条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中基本绝缘的限值;29.2.3条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中两倍于基本绝缘的限值;29.2.4条功能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8,但某些情况可以不考虑(例外情况);29.3条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固体绝缘(穿通绝缘)距离要求;为方便理解,试归纳查电气间隙的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过电压类别、额定电压查标准中表15得出额定冲击电压;步骤二:查表16得出基本绝缘电气间隙;步骤三:必要时,按一定的条件减少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步骤四:按不同的绝缘,得出相应的电气间隙文案大全解释:从防触电的角度分析,内部布线的绝缘层提供基本绝缘防护,风扇外壳提供附加绝缘防护,两者合称双重绝缘。

现在要考核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

步骤一:查表15得知额定电压220V,过电压类别II的情况下额定冲击电压2500V ;步骤二:查表16得出基本绝缘在额定冲击电压2500V情况下最小电气间隙为2.0mm ;步骤三:按29.1.2条附加绝缘是采用基本绝缘的限值,即 2.0mm。

而按IEC60335-1:1991 标准,查表得到4.0mm 的限值,由此可见,要求的确是降低了。

IEC60335-1:2001 表15-额定冲击电压IEC60335-1:2001 表16-最小电气间隙注1:这些尺寸要求只适合于空气中的电气间隙。

注2 :由于大规模生产会产生一些误差,比标准IEC 60664中更小的电气间隙要求因此未被采用。

注3: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里,有可能会造成间隙的减少,考虑到这些原因,表16的要求比标准IEC 60664中最小间隙增加了0.5mm 。

IEC60335-1:2001 表17-基本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IEC60335-1:2001 表18-功能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对于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可以有条件地减少,条件是:a)通过第14章的瞬时过电压(冲击电压)测试;b)结构上能保证不变形:在装配时或发生磨损或有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电气间隙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螺丝,联接线等必须可靠联接,不会发生脱落。

这里刚性联接能被接受。

要强调对于0类和01类器具的基本绝缘在污染等级3的情况还是要按表16执行,电气间隙的要求不能减少。

查爬电距离的要求的步骤可归纳为:步骤一:确定被考核部位的工作电压;步骤二:确定被考核部位的材料组别(CTI指数);步骤三:确定被考核部位的污染等级;步骤四:按不同的绝缘,在相应的表中查在该工作电压、材料组别和污染等级下的爬电距离要求。

在讨论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问题时,值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零部件与整机的问题:在参照IEC 60664 制订标准时,TC 61 标准委员会在选用电气间隙要求时, 增加了0.5mm 的余量(参照前面表16 注3)。

虽然零部件标准委员会也参照IEC 60664 标准制订零部件标准,但他们选用最低的电气间隙要求制订他们的标准。

(因为IEC 60664 只给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绝缘配合系统,没有对每个不同产品有具体电气间隙的要求,因此每个标准委员会会根据产品的特点进行选择。

所以不同类型的产品就会有不同要求。

)因此出现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对零部件按照标准最低电气间隙要求进行考核,那么,符合零部件标准的零件不一定就能符合整机要求。

因此我们在选用零部件时就需特别注意。

这个问题在新的修改版中有望得到解决。

2、漆包线的问题:在第三版的标准中虽然没有功能绝缘这个概念,但是浸渍过的绕组电气间隙有1,0mm 的减少。

但在第四版的标准,只有在额定冲击电压大于1500V 的情况下,才允许有0.5mm 的减少。

3、根据表16 的不同额定冲击电压的值可以查出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

但是,对于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在表16 中要选高一级别的额定冲击电压对应的限值。

4、对于电热管(防尘)和PTC 元件,它们的电气间隙要求被减少到 1.0mm 。

5、由于新版电气间隙要求比旧版减少很多,因此新版第22.31 条的要求与旧版的就有了很大变化。

原来要求是:螺丝或导线等脱落后,要保证50 %的要求,而现在严格按100 %满足表16 要求。

6、我们需要改变这个观念:由于过去电气间隙有足够多的余量,如果电气间隙满足要求了,交流耐压测试(电气强度试验)要求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往往比较注意电气间隙的要求,经常会忽略交流耐压测试。

现在情况有所不同,电气间隙要求减少许多,我们在考虑电气间隙同时,还要考虑交流耐压和冲击电压的测试。

有时,我们最终还以冲击电压测试为准考核电气间隙(如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当然前提是结构上还要满足一些附加条件,前面已讨论过这个问题,这里不再重复。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个人意见和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笔者很荣幸能够参加GB4706.1-XXXX (对应于新版的IEC60335-1 )的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在工作中,标准宣贯研讨会中和大家共同探讨,有意者可留意我们的网站的培训通知,或是直接联系培训部。

本文版权归 GTIHEA 所有,未经许可不许专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