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心理学概述》《认知发展与教育》选择题练习+

教师招聘特岗事业单位教师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心理学概述》《认知发展与教育》选择题练习+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

A.心理过程B.心理特征C.心理活动D.心理特质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环节。

A.开端B.外部C.终端D.中间3.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B.婴儿吃奶C.望梅生津D.谈虎色变4.“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表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B.主观性C.目的性D.社会性5.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6.“小明既聪明又勤奋”,该评价涉及的心理现象是()。

A.气质和意志B.能力和性格C.能力和气质D.性格和气质7.反射弧是由什么组成的()。

A.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8.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9.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多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心理学大纲》B.《认知心理学》C.《论灵魂》D.《生理心理学原理》10在心理学史上格式塔心理学派又被称为()。

A.完形心理学派B.机能主义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神经心理学派11.最早对无意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心理学学派是()。

A.人本主义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机能主义学派D.构造主义学派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1.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相同的歌曲旋律,不管是用钢琴演奏还是用小提琴演奏,我们都能听出来是同一首歌。

这说明知觉具有()。

A.理解性B.选择性C.恒常性D.整体性3.防止遗忘的最根本方法是()。

A.识记B.联想C.复习D.训练4.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假如小华学习《静夜思》10分钟后就刚好能背诵,为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小华需要再读()分钟。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概念

普通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3、抑制: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5、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6、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7、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8、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大脑中的反映。

7、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9、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0、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1、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12、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现象。

14、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16、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17、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18、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

19、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20、似动现象: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φ现象。

21、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知觉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22、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3、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24、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25、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及答案

各位同学,这份资料结合了老师在2班划的重点和我们班划的重点(因为我们2个班的重点稍微有点不同),是我们2个班的新旧学委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课本上整理的答案,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请大家谅解,谢谢!第一章1、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将要调查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以此来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3、科学心理学是那年诞生的,创始人是谁?1879年诞生,创始人是冯特4、什么是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一种,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物质器官。

2、一切心理现象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3、反射的种类有哪些?反射按照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放射。

非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先天反射活动,如眨眼、吸吮,膝眺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4、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哪些?①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5、安慰剂效应(参考《心理学与生活》)又名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的,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

第三章1、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与与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方面。

包括:认识过程:接收、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决不会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总要对它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某种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人们不仅在不断认识世界,产生情感体验,而且还要在实践中改造世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拟定实践计划、作出决定、执行决定以及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意志过程。

三者关系:一是人的情感和意志总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所谓“知之深,爱之切”(一见钟情)。

二是人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认识中起着过渡和动力作用,又是衡量人的认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只有强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力,才能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

个性心理:它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积极性。

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如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灵活;有的人记忆敏捷,有的人迟缓。

这是能力上的差别。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心理学的萌芽: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大约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阐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那时心理学还属于哲学范畴,研究心理学的都是哲学家和医生,所用的方法与哲学一样都是思辩的方法;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百年的事情。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的发展:1.学派不断涌现2.队伍逐渐壮大3.体系日趋完善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心理学课后题答案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

(2)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包含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表 1-1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时间心理学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思想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主张实验自察法(即实验的自我察见解)铁钦纳( E. B. Titchener)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 W. James)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单研究心理杜威( J. Dewey)的主观方面,并且重视心理的客观方面——外显行为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J. B. Watson)以为心理学一定是对于行为的科学,重申对行为的训练和加强(reinforcement )。

这是 20 世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派别。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 M. Wertheimer )重申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考夫卡( K. Koffka)精神剖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S. Freud)假如说结构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19 世纪末常行为的剖析,那么精神剖析则重视异样20 世纪初行为的剖析,并且重申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

20 世纪 50 认贴心理学皮亚杰( J. Piaget)模拟人脑、主张认知加工。

着力研究智慧年月以来的性质,以为智力的实质就是适应。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A. H. Maslow )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权力”。

侧重于人品方面的研究,重申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章1.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科学的心理观以为,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应。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1)经典条件反射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斯金纳提出的。

(2)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心理学绪论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绪论试卷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2.心理3.实验法4.个性5.心理过程解答: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是在复杂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光怪陆离的客观世界的反应。

3.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控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4.个性的心理活动倾向性与心理过程特性综合在一起,构成了个体完整的个性心理,或简称个性和人格。

5.心理过程指心理活动与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个案研究______和_成组研究______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包括_认识过程____、_情感过程_____和_意志过程______,通常人们称为_知_____、____情___、____意___。

3.心理学是既具有_自然科学_____性质以具有_社会科学______性质的_中间_____科学或__交叉_____科学。

4.个性倾向性主要指的是需要_____、_动机____、_兴趣_____、_价值观_____。

5.认识过程主要包括_感觉__、_知觉___、_记忆___、_思维_____和__想象_____。

6.个性心理特征是指_能力____、_气质____、_性格____、_____。

7.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_华生____,他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_行为______科学。

这学说的公式是__S-R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人的心理过程B.行为活动C.个人心理 C.心理活动(心理)2.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有关知觉的历程的这是属于( C )的主要观点。

A.行为主义学派B.构造主义学派C.格式塔学派D.精神分析主义学派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的研究实验室于1879年创立于:( B )A.俄国B.德国C.美国D.英国5.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方法是:( A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心理度量法6.人们的喜、怒、哀、乐属于:( B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个人心理D.意志过程7.“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是心理学现象中的:( D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四、多项选择1.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且最重要的方法有:( ABC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心理度量法2.实验法的研究方法可分为:( AB )A.自然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观察法D.调查法3.心理活动过程可划分为:( ABD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思维过程D.意志过程4.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BD )A.能力B.气质C.情感D.性格5.精神分析派的创立人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分成:( ABD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儿童心理学五、简答题1.什么是心理?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解答:1.心理是在复杂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光怪陆离的客观世界的反应。

心理学题库(答案)

心理学题库(答案)

心理学题库:一、单选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体差异)。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5.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6.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7.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心理学研究除了运用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外,还要运用(.个案法)9.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条件反射)10.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11.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C.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12.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后象,这叫(负后象)13.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14.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15.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16. (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17.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18.对识记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19.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20.瞬时记忆保存时间一般在(1)秒钟以内。

21.短时记忆的信息(经复述可以被意识到的)2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23(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况的反映。

24.思维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5.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况是(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26.想象是(对已有的表像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式的过程)27.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8.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29.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30.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二、多选题1.一般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体差异知、情、意和个性)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3.心理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4. (吃食物流口水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是无条件反射。

心理学习题答案

心理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外刺激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里的一种方法。

4.调查法调查法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活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5.测验法测验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

6.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二、填空题1.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3.“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说法的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4.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5.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6.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创立的学派称为格式塔心理学派。

7.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学派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三、案例讨论题四、实践应用题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名词解释1.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高层次心理活动,是指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的变化的觉知。

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填空题1.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实现。

2.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3.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我们判断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准主要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四个方面。

三、案例讨论题四、实践应用题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意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是直接作用、个别属性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分析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是直接作用、整体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指向性、注意的集中性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特征是过去
再认: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够识别的记忆过程。

重现又叫再现或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够把它回忆出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

意志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

需要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二、关于种类:
依据注意的对象处于个体内部和外部世界划分为内部注意、外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有无目的性及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根据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则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这些可纳入外部感觉,还有反映机体本身状态的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这些属于
内部感觉。

联觉
又叫通感;或叫感觉挪移。

是指不同的感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联系,彼此合作,形成统一的独创性的共同感觉。

一、根据记忆的对象、内容或映象的性质分类
形象记忆、语词或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或阶段来分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的容量或广度约是7±2个组块或单位。

记的过程包括了识记和保持两种基本形式
根据识记的联系、性质分类: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对没有意义的材料或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并运用巳有的经验而进行的识记。

后继学习的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是倒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会对后面学习的材料的影响是前摄抑制。

保持: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遗忘: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被错误地再认和重现的现象。

忆包括了再认和重现(或叫再现或者回忆)两种基本形式
再认:当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够识别的记忆过程。

重现又叫再现或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够把它回忆出来。

重现的分类
1、无意重现与有意重现
2、直接重现与间接重现
3、追忆
无意重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重现。

有意重现:是指事先有目的,进行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重现。

直接重现:是指不需要中间联想,由当前事物直接唤起经验的重现。

间接重现:是指要借助中介物才能把需要的内容重现出来。

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重现,它有时需要较大的努力,费一番思索才能回忆起来,它同时具有有意重现和间接重现的特点。

情绪的种类
1、心境2、激情3、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紧张性加强的心境,是短暂、激烈、爆发性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急促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2、审美感3、理智感
道德感是指用社会准则去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言行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感是指在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对事物美的体验。

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所依据的中介物来分类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分类
集中思维叫求同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3、按思维成果的独创水平和新颖程度分类
常规思维又叫再现性思维、创造思维
4、按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步骤和清晰的意识分类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思维的一般过程
1、分析与综合2、比较3、抽象与概括4、系统化和具体化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1) 提出问题
(2) 分析问题
(3) 提出假设
(4) 检验假设
心理定势:又叫功能固着或习惯定向,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特殊的准备状态。

它影响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原型的启发:即从相似或类比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这是想象中最常见和最简单的初级形式它是人们在回忆时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所想起的某一事物又想起有关的其它事物的一种心理过程。

需要的种类
1、从需要的起源看,可把需要分成
①、生物性需要
②、社会性需要
2、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可把需要分成
①、物质需要
②、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①、生理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爱与归属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

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价值观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

一般能力是指为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一般认识能力也称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等,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是指为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需并对该种活动的效率有很大制约性的能力。

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体液理论: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性格的类型
①.理智型、意志型与情绪型
②.内向型和外向型
③.顺从型和独立型
④.按目的__意志的相关关系分类性格的类型
A.目的方向明确和意志坚强型
B.目的方向明确,但在坚定性、自制力等方面有缺陷的类型。

C.“没有目的方向”(目的性不稳定或缺乏高尚目的),但意志坚
强的类型。

D.“没有目的方向”和意志薄弱型
三、关于品质:
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或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记忆的品质:识记的敏捷性
保持的持久性
记忆的精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意志的品质:
(1) 自觉性
(2) 果断性
(3) 自制力
(4) 坚持性
四、关于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 适应现象:这是指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感觉的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类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知觉的一般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刺激并不都发生反映,而只是对其中的少数刺激物加以反应。

人的这种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就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恒常性:
这是知觉的稳定性和不变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观察物体,其特征看起来基本上保持不变。

3、知觉的整体性
当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在不完备的情况下,人能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刺激进行加
工处理,使自己的知觉仍保持完备性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解释,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德国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
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遗忘的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缓慢。

联想的规律:
1、接近律:由表象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所引起的联想。

2、相似律:由表象与表象间性质上的相似所引起的联想。

3、对比律:由表象之间相反的特点所引起的联想。

4、关系律:由表象间的各种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