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合集下载

心理学人物及历史

心理学人物及历史

哲学思辩。

19世纪以前。

经验描述。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实证分析。

始于20世纪20年代。

古希腊盖伦:提出‘气质’概念。

古希腊希波克拉特:把人分成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气质类型学说:体液说:希波克拉特体型说;克雷奇米尔血型说:古川竹二激素说:伯曼冯特:在1879年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用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只要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心理(完形)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两大层次;无意识和意识。

在两者之间称为前意识。

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

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重视人的价值和潜能。

桑代克: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工具条件反射。

马斯洛:1968年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韦伯定律:δi∕i=k。

δi差别阈限;i原来刺激强度费希纳定律:s=klogr费希纳:开创心理物理学新领域。

艾宾浩斯:开创记忆实验研究。

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的外周理论坎农:情绪的丘脑理论沙赫特:情绪的认知理论汤姆金斯,伊扎德: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公式:b=f (p,e)特利普里特、莫德:使用实证方法的先驱社会学习论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认知行为疗法。

高尔顿:气质和智能差异是遗传的;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基础;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文章,开先河;强调心理测验应立足于实验并有统一的标准;要有可比较的常模。

儿童发展理论,章节测试 第一章

儿童发展理论,章节测试 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是()A.弗洛伊德B.华生C.冯德D.皮亚杰【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心理学诞生。

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典的实验,详尽地描述了儿童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化的发展事实,最后归纳出年龄常模和发展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华生C.格塞尔D.班杜拉【解析】C3.高举无意识的大旗,从根本上修改了心理学的定义和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托马斯C.维果茨基D.班杜拉【解析】A4.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不包括()A.心理与实质B.量变与质变C.遗传与环境D.心理与生理【解析】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理论的研究主题。

无论是研究认知的发展理论,还是研究人格的发展理论,都必须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心理的实质、量变与质变、遗传与环境(或称成熟与学习)、理论自身的建设。

5.华生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对刺激的反应,其公式为()A.S-VB.N-ZC.S-RD.O-P【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为对刺激的反应公式。

华生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对刺激的反应,其公式表示为SR。

其中,S是刺激,R是反应。

6.个体社会化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彻底的是()A.机械论者B.机体论者C.遗传决定论者D.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解析】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认识。

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大,个体社会化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彻底的是以维果茨基为首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他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研究社会、文化、历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成为当代心理学中令人瞩目的一派。

7.提出认知结构的机能和结构演变的规律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皮亚杰C.格塞尔D.班杜拉【解析】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皮亚杰理论的认识。

皮亚杰在康德哲学的影响下,建构了一套全新的认知心理学,揭示出认知结构的机能和结构演变的规律,对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和认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机能主义
背景
高尔顿
最先研究个体差异心理,被称为差异心理学的创始人、英国新心理学的先锋;②利用仪器进行心理测量,在相关因素分析上作出巨大贡献,是心理测验的肇始;③其研究对卡特尔产生很大影响。
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
霍尔
提出【复演说】、使用问卷法
被认为是“心理学的达尔文”,是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鲍德温
1、认知发展观2、人格发展观、3、个体与种系发生观
西方心理学历史体系
心理学学派
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
理论意义
心理学哲学起源
古希腊、罗马时期
泰勒士
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
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末
萨蒂奇、格罗夫、维尔伯
1、对象论是意识状态和超越经验、最高潜能和终极价值;
2、方法论是遵循三个研究原则:对象中心、多学科、跨文化;
3、意识理论
扩大心理学研究范围,促进心理学实际应用,但缺乏系统性,难以进行科学验证。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20世纪80年代
洛根
1、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的批判与解构;
2、对象论是生活世界和意向性;
方法学是质的研究取向;
3、主要研究领域是:因果知觉、思维、焦虑。
1、坚持最为坚实的人文科学心理学;
2、将现象学方法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层面,发展出思辨和实验、经验和解释四种研究方法取向;
3、提出了面向生活的心理学;
4、缺乏整合性的统一理论系统,推广难度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与与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方面。

包括:认识过程:接收、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决不会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总要对它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某种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人们不仅在不断认识世界,产生情感体验,而且还要在实践中改造世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拟定实践计划、作出决定、执行决定以及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意志过程。

三者关系:一是人的情感和意志总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所谓“知之深,爱之切”(一见钟情)。

二是人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有重要的影响。

因为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认识中起着过渡和动力作用,又是衡量人的认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只有强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力,才能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

个性心理:它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积极性。

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如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灵活;有的人记忆敏捷,有的人迟缓。

这是能力上的差别。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心理学的萌芽: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大约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阐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那时心理学还属于哲学范畴,研究心理学的都是哲学家和医生,所用的方法与哲学一样都是思辩的方法;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百年的事情。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的发展:1.学派不断涌现2.队伍逐渐壮大3.体系日趋完善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的目标:解释
解释行为:对行为的了解意味着 我们能说明一种行为产生的原因。 如责任分散导致的冷漠旁观。
心理学的目标:控制
控制行为:根据预测结果,改变影响行为 的条件。 如改变教室环境来促进孩子的学习;责任 到人;面试时注意自己的衣着和言行。
总之
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无外乎是找出下列 问题的答案: 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 这种行为为什么会发生?(了解和解 释) 我们能预测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发 生么?(预测) 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有哪些?(控制)
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 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 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 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 憎、惧等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
指人为了某种需要,在一定动机的激励下, 自觉确定目标,按计划不断排除各种障碍, 力图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定义: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 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 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普通心理学所总结出 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意义。
对心理学科的初步认识
1、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的一门中间学科,或者叫边缘学科。 2、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 用学科。 3、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
比喻
如果说人的心理活动就像是一条川流不息 的生命之河的话,那么——
心理过程就是河水 心理特征就是河床 心理状态就是行船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 实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
心理学通常把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 程统称为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

基础心理学(PDF)

基础心理学(PDF)
特点:(1)着重探讨被行为主义所忽视的 意识或内部的心理过程;(2)将心理过程 理解为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和提取使 用的过程;(3)以客观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不 是只根据个人的内省报告.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 生理心理学 代表人物:塞里、沃尔夫等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 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 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二、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 •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 激。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
• 听觉适应、听觉疲劳、职业性耳聋 (二)听觉器官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 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
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 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却只按算 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用 公式表达即S=KlogR。S是心理量;R是物 理量;K是一个常数。S和R的关系是对数 的关系。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感觉分类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 和机体觉。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定义
• 感受性的定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 觉能力叫感受性。
• 感觉阈限的定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量叫感觉阈限。
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 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
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 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 器活动和过程。

心理学

心理学

1、1879年,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人都心理活动若不能够被描述和测量,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有时甚至会被看成是完全任意都、主观自觉都、不受因果规律支配的、绝对自由的;②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

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③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

预测是对一个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都陈述,控制是核心都、嘴激励人心的目标。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E.教育性原则F.伦理性原则5、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实验研究的方法:相关研究——测验法因果研究——实验法描述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6、科学的心理观:心理的实质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①动物演化的研究表明,动物心理的发展和动物神经系统的发展相适应②个体发展史说明,心理的发生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③近代医学史研究表明,心理现象与脑的活动有密切联系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现象③人的心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7、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为了适应经常变化的外界条件,有机体便形成了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学会的反射,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例如:奶头放进乳儿嘴里引起吮吸反射,这是无条件反射;久而久之,奶瓶代替了奶头起信号作用,成为条件刺激物,乳儿看见奶瓶就急着要吃奶,这就是形成了条件反射。

在条件反射的形成上,关键是刺激物(如奶瓶)与无条件刺激物(如奶头)在时间上多次结合出现(强化),是脑内条件刺激物和非条件刺激的兴奋点之间建立了暂时联系。

心理学发展简史总结

心理学发展简史总结

心理学发展简史总结一、什么是心理学?为什么它要花时间学习?1.心理学是关于理解我们所做一切的学科,是什么原因决定了人类的行为2.心理学有实用性提供了有力的思考方式3.心理学源于希腊语,灵魂和对事物的研究4.悠久的过去,发展史短暂二、心理学早起发展史1.一门新科学的诞生:冯特和霍尔的贡献●心理学诞生于哲学和生理学的结合●德国冯特让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心理学创始人●里程碑: 1879 莱比锡大学第一个正式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室●1879为心理学诞生年●1881 创办第一份用于发表心理学研究的期刊●冯特的观点对象关注范围●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主要关注对象是意识(对即刻体验的觉知)心理学重点关注的是对意识经验的科学研究●关注范围,集中于人的心理和心理过程●霍尔●冯特的学生是心理学在美国发展的贡献者开创了发展心理学 1883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887创办美国第一份心理杂志1892美国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2.流派之争: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两个最初的流派●构造主义●1892年英国人铁钦纳领导●基本观点是心理学的任务是将意识分解为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各要素间是如何关联的●认为意识经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感觉情绪和表象只涉及听觉视觉和触觉●使用的方法是内省法,对自身意识经验进行仔细和系统自我观察的方法实验室中●机能主义●威廉詹姆斯美心理学原理成为后代心理学家的标准读物是心理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对于人们如何养成习惯的论述为学习研究奠定基础,自我概念为人格理论提供基础●基本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或目的,而不是他的结构●受达尔文自然选择(用进废退)影响,指出意识是人类物种的重要特征,他一定具有某种用途,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而非结构●意识是由持续流动的思想组成的。

构造主义者分析意识的要素相当于在观察流动中固定的一点。

机能主义想要了解流动本身ie意识流真实世界的行为●卡特尔和杜威心理测验儿童的成长模式,教学实践及两性行为差异3.弗洛伊德将潜意识纳入研究范畴●奥地利医生源于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工作,创造创新的精神分析疗法●潜意识包括潜藏在意识之下,会对行为产生很大影响的想法,记忆和渴望建立在大量观察之上●认为心理疾病原因是潜意识层面的个人冲突行为受人们如何处理性冲动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试图通过关注行为的潜意识决定因素,解释人格动机与心理疾病●其他重点人物:荣格阿德勒●1909年霍尔邀请弗洛伊德到克拉克大学教学,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获得公开认同4.华生改变心理学的发展进程:行为主义首登历史舞台●与精分冲突●1913年至1920年在心理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由华生创建流行心理学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行为前提之上华生是试图重新定义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要研究行为科学●华生认为,科学方法是要有可验证性,然而心理过程不是用来进行研究的合适对象,因为无法验证●行为是指生物体做出的任何外显可观察的反应或活动●华生认为,行为是后天造就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I/I
第五章
第一节
(三)物理学与心理学
2. 费希纳(G.T.Fechner,1801-1899), 莱比锡大学的一位物理学家
潜心研究心-身关系问题,心身能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并可以通过测量心理感觉和产生心理感觉的物理刺激进行数 学上的精确描述
费希纳发现刺激量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感觉量按算术级数增加
S=KlgR
R是刺激强度, S是感觉强度,K是常数 1860年费希纳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对心物关系做了详尽的 说明,费希纳研究阈限研究的三种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 法。
第五章
第一节
二、实验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 展更为迫切
2.哲学上赞成心理综合和意识分析 3.德国很早就把生理学当成一个科学来看 4.教育的快速发展:优秀大学的建立、教育 和社会的改革、精良的实验设备
(2)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约翰内斯﹒缪勒(J.Muller,1801-1858)——生理心 理学之父
神经特殊能说——每种感觉系统的神经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质或能,感 觉所反映的不是外物的性质,而是由神经诱导出来特殊状态,是关于神经
自身的性质或状态的知识;神经状态以一种恰当和规则的方式对应于外物
(3)1850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H.V.Helmholtz)第一
第五章
第一节
(三)物理学与心理学
韦伯和费希纳对感觉过程的研究则开创了物理心理学。心理物理学是 对刺激事件的知觉(“心理”)和正在被知觉到的刺激(“物理”)的物 理维度之关系的研究。
1. 韦伯(E.H.Weber,1795-1878)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两个 贡献:确定了皮肤不同区域的相对灵敏度;论证了心理和物理之间的一种数学关 系——韦伯定律
– 德国生理学家海林(E.Hering)提出红、绿、蓝、黄的”四色说“, 红绿质,黄蓝质和黑白质三种色质,三种加工
(2)听觉方面,了解了耳的某些构造,测定了声波的频率,赫尔姆霍茨 的共鸣说:听觉由声音的不同频率与耳蜗内基底膜上相对应的纤维 发生共鸣而产生 哲学为心理学的思想体系研究铺平了道路,生理学开始用实验 方法来研究作为心理现象之基础的生理机制,然后就是把实验方法 用于心理学
第五章
第一节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
1. 脑机能的研究
(1)加尔(F.J.Gall,1758-1828),德国的一位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
第一个提出了脑的各个区域是心理活动的特殊器官;提出面相学和头骨 学
(2)弗卢龙(M.J.P.Flourens,1794-1867),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通过对动物的解剖实验,认为尽管中枢神经系统按其性质和功能可能分 为不同的部分,但仍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大脑机能统一说;切除法-动 物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冯特与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冯特的平生与著作 冯特的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 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冯特论心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对冯特的评价
一、冯特的平生与著述
冯特(W.Wundt,1832-1920)平生
49岁创办 心理学期刊 《哲学研究》
57岁莱比 锡大学 校长
德国巴登 内卡拉
19岁进入杜 平根大学
(3)布洛卡(P.Broca,1824-1881),法国著名外科医生
发现大脑左侧偏前的一块区域与语言能力的失去有关,并命名为言语运 动中枢——”布洛卡区“
(4)弗里奇(G.Fritsch)和希奇格(E.Hitzig)德国生理学家
宣布电刺激大脑能引起运动,发现了皮质层的运动控制区域,随后又发 现了负责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区域
47岁(1879) 建立了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
88岁 去世
23岁修完医学课 程,24岁师从 约翰内缪勒
42岁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 43岁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
30岁开设 《自然科学的 心理学》讲座
27岁开设 文化心理学
课程
25岁获得 医学博士
26-32岁为 赫尔姆霍茨
的助手
一、冯特的平生与著述
冯特的著述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1856-1862,24岁-30岁),此书与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视为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冯特第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实验心理学思想 《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1863,31岁)报道了人差方式, 反应时实验,心理物理法 《生理心理学原理》(1873-1874,41-42岁)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 系统成体系的心理学专著,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成熟的标志 《心理学大纲》(1896,64岁),其心理学体系完全确立的标志 《民族心理学》(1900-1920,68-88岁),从语言、艺术、神化、 宗教、社会风尚、等方面来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各阶段 《心理学导论》、《人体生理学教科书》、《逻辑学》、《哲学 体系》等著作
第五章
第一节
一、实验心理学产生的科学背景
(一)天文学与心理学
贝塞尔(F.W.Bessel)研究发现,所有天文工作者报 告星体通过的速度都有差异——“人差方程”。激发了人们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兴趣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
19世纪30年代,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 学,形成了生理心理学,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1)两点阈限:人的感觉开始从“一点”向“两点”发生变化,
刚刚能感觉到两点的距离称为皮肤的差别阈限或两点阈限;
对于皮肤的任何一个特定区域都存在一个两点阈
(2)韦伯定律:“肌肉感觉”;我们在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时,
我们所知觉的不是两个物体重量之间的绝对差数,而是所
增加的重量与原来的重量之间的相对的比例数
次对神经传导的速率进行了测量——肌肉测量计;应用于心理活动和反应
时间的研究测量
第五章
第一节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
3. 感觉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在视觉方面发现了棒状和椎体细胞,发现了盲点、色盲、色混合、
视后像
– 1856年赫尔姆霍茨提出了视觉”三色说“——红、绿、蓝;三种色素 的感受器其不同程度的激活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哲学的发展以及19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 及其方法直接促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 科学。
一、实验心理学产生的科学背景
天文学、生理解剖学以及物理学等自然科学
的巨大发展;采用系统的观察法和实验法(自然
学科的共同特点),并将其引入心理学的研究中,
这是使心理学成为科学的最直接的前提条件。
第五章
大脑机能定位说VS大脑机能统一说;切除法、临床法、电刺激法
第一节
(二)生理学与心理学
2. 神经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1811年到1822年,英国的生理学家、解剖学家查尔斯﹒贝尔(C.Bell)和
法国生理学家弗兰索瓦﹒马戎第(F.Magendie)分别对动物神经进行了研
贝尔-马 究 戎第定律
构成神经系统的感觉中枢中,电流会向脊髓和大脑的方向传导; 在运动神经中,电流则从大脑和脊髓向肌肉和器官的方向流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