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一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阅读附答案
【精品文档】张纯如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2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张纯如阅读答案篇一:201X全国卷高三语文模拟卷试答案201X全国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解析“发展到鼎盛时期”错,原文只说“蔚成风气”。
答案 C2解析原因表述错误,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丽的山水可以使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
答案 B3解析“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错,应源于竹子的特点与“历史上某些……产生深刻的影响”。
答案 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解析执:逮捕。
(3分)答案 B5答案 A(3分)6解析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答案 B(3分)7答案 (1)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5分)(2)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
(5分)参考译文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
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
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
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
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难道唯独是我方孝孺吗?”他的父亲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
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
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
”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
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
太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
”蜀献王闻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
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
江苏省镇江市永胜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镇江市永胜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
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
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
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②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l990年。
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
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③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
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
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
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
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
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
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
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
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他的俄文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数一数二了,他曾发宏愿,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牺牲后鲁迅感叹说,本来《死魂灵》由秋白来译是最合适的。
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
和秋白同时代的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
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
”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含参考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含参考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一)(25分)儒者之豪迈徐百柯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
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
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
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
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
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
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
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
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
”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
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
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
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
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它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
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
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
写人的阅读题及答案

写人的阅读题及答案一)我不能忘掉祖国1908年,XXX15岁,就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XXX,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
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研究。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
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
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XXX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XXX就站起身来。
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
XXX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
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
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XXX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搜收,温和柔和,震动振动,坚艰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淘汰——被历史所淘汰;交口称赞——大家一致称赞3、就短文的题目,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试着回答。
问题:XXX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和信心?回答:XXX通过认真研究和在国外的言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和信心。
4、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XXX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答:XXX认为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不可能被淘汰。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张家港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分)1.阅读《海底两万里》后,老师让同学们交流:假如给你一次跟随鹦鹉螺号探险的机会,你最想体验的是书里提到的哪个情节?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表述有误的是哪一项?()A. 我最想体验“漫步海底平原”。
我穿上最完美的潜水衣,背上呼吸器,带上猎枪,跟随尼摩船长欣赏海底美景。
脚下的细沙平原非常柔软,海水异常的清澈。
阳光照射下来,可以看见各种美丽的花、石、植物、介壳等。
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实在令人向往。
B. 我最想体验“荒岛求生”。
在格波罗阿尔岛,我们躺在天然吊床上享用椰子、芒果、雅克果,还有美味的烤面包果,捕猎来的野猪和兔袋鼠,这一切让晚餐变得更加丰盛。
更让人激动的是可以亲身感受尼摩船长过人的胆略和他对一个落难者无私的帮助。
C. 我最想体验“海底采珍珠”。
行走在平坦海底,观赏各种新奇的鱼类、贝类,还有吃椰子的大蟹。
最吸引人的是近距离欣赏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的壮观场面,亲眼见识那只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珠母。
更刺激的是可以与船长一起拯救采珠人。
D. 我最想体验“海底考古”。
在大西洋底,穿过纵横交错的石头迷宫和神奇的矮树林,最终可以抵达柏拉图笔下那座沉没的亚特兰蒂斯古城。
漫步在坍圮的庙宇、倒塌的石柱、破毁的城墙前,领略托斯卡纳式建筑的雄伟气魄,这奇异的景色真让人大开眼界。
2.期末名著阅读分享会上,小明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其中表述有误的是哪一项?()A. 《基地》:走进阿西莫夫的科幻帝国,那里银河璀璨,星辰流转。
我发现全书并没有过多讲述星球大战,反而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人物。
与其他科幻小说相比,它是如此与众不同,既能让人领略科学与理性之美,也能让人沉浸在诗意的哲思之中。
B.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哈利与伏地魔身世相近,也都有极高的魔法天赋,但他们却有本质的不同。
哈利心中有着伏地魔所没有的、被伏地魔轻视的力量——爱!正是这爱的力量,让哈利涅槃重生,让伏地魔暴毙身亡,让光明重新照耀人间。
父与女阅读答案

父与女阅读答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5题。
(20分)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③他着了件灰绸的皮袍。
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便知是家乡的出品。
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知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
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
呵,那被烟蒂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头,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胡须:“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似想起了什么:“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爸,车要开了。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800字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800字导读:读书笔记《南京大屠杀》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800字: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社交媒体上被一张照片疯狂刷屏。
照片上面写着“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那是2017年的中国人对1937年所有受难同胞穿越时空的牵挂和悲痛。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最早认知应该来源于历史课本上零星的片段。
只是肤浅的知道死了很多很多同胞,日本人很残忍。
然而对于它当时具体的情况知之甚少,比如日本人诸多灭绝人性的残杀手段;当时的中国士兵采取的态度;日本军队针对此事件的内部矛盾;一大批外国人为了建立南京安全区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再比如,残忍的南京大屠杀为什么二战以来在西方社会鲜为人知;为了让世界重拾这段痛苦的记忆又发生了什么……除去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本身,这本书的作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有人评价她三十六年的生命,像是一个炽烈如火的过程。
她的母亲在前言中写到张纯如为写这本书付出的巨大代价:“在写作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有关屠杀的血腥的文献和报告,以致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震撼,导致失眠、厌食。
”在那个年代,这似乎只是她一个人的战斗,她凭着孤勇和热忱完成了这部创作。
人是永远都无法做到感同身受的,我们并未经历她所经历的,所以也无法理解她所失去的和叹息的。
书中是如何具体描写南京大屠杀的伤亡规模我已经记不大清楚,大致是所有受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长达200英里,他们的尸体可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是的,南京大屠杀揭露了军事冒险主义十恶不赦的本质,30万手无寸铁百姓的生命由于他人一时的恶念闪现而陨落,更悲哀的是,他们的死亡没有任何意义。
乔治·桑塔亚纳说: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80年过去了,在世界舆论面前,日本人扭曲历史,粉饰犯罪,仍旧执迷不悟,毫无忏悔之心。
对待日本这种态度,国人更应该警醒,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我非常赞同张纯如在书中的观点“这本书无意评判日本的民族性格,也不想探究什么样的基因构造导致他们犯下如此暴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纯如——一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阅读附答案
张纯如——一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你们不会希望,一个人,在她的余生,如行尸走肉般活着……之所以这么做,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我知道,我的所作所为,会把这种痛苦的一部分加于他人。
尤其是那些最爱我的人。
请原谅我,因为我无法原谅自己。
”
这是她的遗言。
这位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于2004年11月9日决绝地在美国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吞枪自杀,结束了她年仅37岁的风华生命。
性格文静的张纯女,从小就喜欢写作,喜欢这种自由表达的方式。
在她看来,真正的作家不是玩文字游戏,而要通过文字来传达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和感情。
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当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而且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居然没有一本提及这段本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南京暴行》出版后,她对美国读者的热情反应也感到意外,她说,“这本书虽然重要,但我以为只会得到图书馆的垂青。
”但纯如也相信,真相是不可毁灭的,大家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
1997年,她出版《南京大屠杀》一书,讲述了二战期间,在中国南京,平民被日本士兵屠杀的惨烈景象。
这本书在1998年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那一年,她29岁,是第一个如此年轻就获此荣耀的华裔作家。
而且,她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为那些边缘群体发出声音。
在她2003年出版的《美国华人》一书的序言中,她表示,她有职责去驳斥美国新闻报道里对中国人的成见,她要让别人看到真实的、三教九流的美籍华人的生活,看到那些修筑铁路的华工后代,大字不识的工厂工人,白人夫妇收养的小女孩等等。
仔细观察,她所秉奉的态度的差别,并非是出自国家。
她也替美国人说话,譬如那些二战期间,在菲律宾被日本俘虏的老兵。
他们大都来自美国中西部,在被俘后,曾度过一段地狱般的时光。
在他们找到张纯如,希望她来写他们的故事后,她觉得自己无法拒绝。
她对被侮辱的、被损害的、被遗忘的,有着特别的敏感。
她有着很东方式的“侠肝义胆”,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然而,如此一个侠义女子最终选择自杀,让很多人大惑不解。
有人说,她自杀的直接原因是她在被诊治为抑郁症后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导致了她的很多幻觉和自杀倾向。
也有人说,对人类的绝望是纯如自杀的主要原因。
读过她的书,许多读者都会对人类的兽性和仇恨,产生愤怒与绝望。
而她是在长期忍受这种愤怒而绝望的煎熬,她的忧郁症也许早已埋下了根苗。
为推广《美国华人》,张纯如穿梭北美大陆,密集参加签售活动,签售结束后她的母亲张盈盈发现一向风风火火的女儿忽然变得心事重重、闷闷不乐。
一次,她向母亲讲述了旅行中的一幕:有个人演讲后走过来,用充满威胁的口气对我说,如果你加入我们组织的话或许可以安全些,我大吃一惊,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立刻走开了。
她的父母曾回忆:“她以前从来没有自杀的念头,但后来医生说她患了忧郁症。
……”两位老人清楚地记得纯如最喜欢的座右铭是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的名言:忘记历史的人将重蹈历史覆辙。
“只有吸取历史教训,才能有未来的和平,”张盈盈说,“中国人要像犹太人一样,让全世界记住这段历史。
”
纯如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要求家人记住她生病前的样子,她说:“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她的遗体葬在加州洛斯盖多圣安东尼牧场的天堂之门公墓,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家,人权斗士。
”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尽管每一个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但在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竟没有一本提及南京大屠杀,这让张纯如震惊。
B.29岁的张纯如凭借《南京大屠杀》一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作者的宝座,她成为第一个获此荣耀的华裔作家。
C.张纯如敢于揭示美籍华人三教九流的真实生活,虽在旅行中被无辜威胁,但她毫不在意,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
D.任何坚强的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张纯如这个“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的人自己结束了生命。
E.本文多次引用张纯如的典型语言,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文章为什么以张纯如的遗言开篇?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说张纯如是一个“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侠义女子最终选择自杀,让很多人大惑不解。
有人认为缘于忧郁症,也有人认为缘于对人类的绝望。
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5分)
D E(A.原文为“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B.原文为“第一个如此年轻就获此荣耀的华裔作家”;C项“毫不在意”有误,原文有“忽然变得心事重重、闷闷不乐”。
)
(2)(6分)
①突出了张纯如临终前痛苦的内心世界,交代了她自杀的原因,为全文奠定一个令人叹惋的基调。
(3分)②便于以倒叙方式介绍张纯如,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3)(6分)
①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认真、努力、真诚地用自己的生命和写作提醒全世界,让世界不再重蹈历史覆辙。
(2分)②出版《南京暴行》《南京大屠杀》《美国华人》,把历史真相披露于众,使历史被记住;(2分) ③有着“很东方式的‘侠肝义胆’”,不拒绝撰写二战期间在菲律宾被日本俘虏的美国老兵的故事。
(2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4)(8分)
【示例】
我认为源于对人类的绝望。
(2分)这是因为:①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学家,通过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和揭示,她看到了人类的兽性和仇恨;(2分)②历史的真相使得喜欢自由的她无比愤怒但又无能为力,使她产生了一种绝望的煎熬;(2分) ③她不想让自己的余生长期延续行尸走肉般的软弱,于是在无法排解的绝望中选择死亡。
(2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