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1)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学生现状】八年级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分析音乐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自身音乐基本素养和对艺术的审美还有待加强。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感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魅力。
2.知识与技能:a、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协奏曲这一体裁知识以及记住曲中的音乐主题及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
b、能够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3.过程与方法:a、聆听音乐,领略音乐作品的韵味的同时能说出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出现的次数。
【教学重点】1.欣赏全曲能记住音乐主题及乐器音色并学唱歌曲《化蝶》。
【教学难点】1.熟唱“爱情主题”的歌曲《化蝶》。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欣赏电影《梁祝》片段引出课题。
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柔美、深情的旋律,能打动人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二、讲授新课1.了解作者何占豪、陈刚何占豪(1933—)浙江人,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优秀7篇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里是敬业的小编征途帮大家找到的7篇初中音乐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案篇一一、设计理念:本课时在所选材料上选取了《黄河船夫曲》、钢琴协奏曲《黄河》、歌曲《保卫黄河》。
通过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去理解歌词,感受跌宕起伏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鲜明的民族风格。
结合对歌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激起更多的情感投入。
领悟到更多的精神力量。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黄河船夫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学唱《保卫黄河》,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魄及中华民族奋进的的伟大精神。
3、通过欣赏《长江之歌》及音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音乐知识:乐句、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
4、能够体会与分析乐(歌)曲的情绪表达。
二、学习重点、难点:a)重点: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合唱的'演唱形式之一轮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b)难点:正确的感受和体会乐曲,掌握乐句、乐段。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四、教学时间:1课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分为2课时)五、教学过程:1、课前音乐,营造轻松、和谐的学生学习环境。
播放《江河万古流》的伴奏音乐。
2、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演唱情绪演唱上节课所学歌曲《江河万古流》3、新课学习:(1)导入新课:“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默默地生活在这片苍凉贫瘠的土地上,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在贫苦中过着充实的生活。
他们唱着发自肺腑的歌谣,简单却真实,正如这辽阔的黄土地一样!”“听!黄河的船夫们唱起了悠扬的歌声。
”(2)学生通过歌词及多媒体播放的图片欣赏《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这是一节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课程,我们将学习中国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将了解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同时也会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我们将特别分析这些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二、课程目标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认识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
3.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文化的知识。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并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三、教学内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并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
2.认识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而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理解其中的音乐元素。
2.观看音乐剧或舞台剧表演,参观音乐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的角度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五、教学流程1.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分析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如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
3.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其中的曲调、节奏、器乐形式等元素。
4.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音乐表现中人物形象的构建。
5.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包括“凭阑人”、“墙头马上”等,并探讨其中的音乐表现手法。
6.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演唱,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课堂重点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音乐元素以及相关概念。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2.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3.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过程方法1.听音乐,感知音乐所传递的情感;2.观看图片,了解情景描述,拓展学生思维;3.选择个人喜爱的方式表达音乐所传递的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化内涵;2.学会欣赏表现爱情主题的音乐。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2.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3.能够口头表达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表现手法。
1. 故事梗概本故事发生在唐朝,梁山伯是个书生,祝英台是个富家少女。
两人误打误撞相识,彼此相爱。
祝英台的父母不同意两人在一起,祝英台被强迫嫁给了别人。
后来,梁山伯从南海仙山回来,得知祝英台被逼成婚,十分痛苦,最终因病而亡。
而祝英台也无法忍受与梁山伯分离的痛苦,最终投水自尽。
2. 音乐表现手法这首歌曲《梁祝》采用了民族音乐的曲式形式和传统的唢呐、二胡等民族乐器,表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情感纠葛:•弦乐和合唱体现了情愫渐进,情泪纵横的梁山伯;•独具东方韵味的唢呐、二胡的乐器演奏则表达了祝英台温柔中带有坚韧的性格,以及她为爱情而痛苦的心情;•合唱演唱表现了两人的思念之情,又交织着悲凉的气氛。
3. 音乐欣赏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这首《梁祝》。
请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曲子的起头让你想起了什么?2.这首曲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3.这首曲子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这首曲子在哪几个地方的变化最为明显?5.你喜欢这首曲子传递给你的情感吗?为什么?4. 情感表达请让学生选择个人喜欢的形式,表达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可以是绘画、写作、朗诵等。
第一步放一遍《梁祝》音乐,让学生听一听。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内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及作曲家何占豪,陈钢。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情感方向,初步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作品及协奏曲的相关音乐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体味音乐在协奏曲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并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领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寓意,反映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重点: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熟悉主要音乐主题中各音乐要素所发挥的艺术表现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主题进行联想和想象。
难点:
把握协奏曲的特点,理解并想象《梁祝》音乐中的艺术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课件、音像资料、黑板。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祝故事源流、影响和意义。
2.了解《梁祝》中的旋律、曲式和表现形式。
3.能够用专业术语描述《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4.增强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梁祝》中的旋律、曲式和表现形式。
2.专业术语描述《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增强音乐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
四、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背景梁祝故事起源于唐朝,发扬于明朝。
传说梁山伯和祝英台之爱情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人文化传承的结果,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化中的佳话,也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2. 《梁祝》中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梁祝》以语言、音乐、舞蹈互相补充,反复交叉,产生出丰富的艺术效果,既有婉转动人的爱情描写,也有豪放洒脱的戏曲表达。
其中音乐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制造氛围,表达情感和情节推进的重要工具。
在音乐方面,《梁祝》是一部富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其运用了各种音乐手段,包括:1.旋律:《梁祝》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韵味和内涵。
2.曲式:《梁祝》中的音乐曲式都是中国传统音乐曲式,如长调、仙曲等。
3.表现手法:音乐中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音乐描写、音乐对比、音乐衔接等,为整个作品增色不少。
3. 《梁祝》中的旋律分析传统音乐的曲式和旋律是讲求和谐的,在《梁祝》这部作品中也不例外,旋律的温婉和优美恰到好处,恰当地体现了梁祝两人的情感和故事发展。
以《梁山伯和祝英台》为例,这首曲子的整首旋律都是以慢、中、快三部分构成的。
第一段慢板部分,旋律优美、简练、清晰、明朗、具有民族特点;第二段中板部分,旋律华丽,具有豪放的艺术性;第三段快板部分,旋律强烈,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味道,展现了梁祝的欢乐。
4. 《梁祝》音乐鉴赏在学习完各种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之后,让学生进行《梁祝》的音乐鉴赏。
教师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通过听音辨曲,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旋律特点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首,大家都比较熟悉。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用音乐表达的《梁祝》。
二、新课教学: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
(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
(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
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
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
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介绍乐曲。
A、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
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
B、奏鸣曲式的结构。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师:刚才有同学介绍了这首乐曲主要是反映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梁祝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倾听音乐述说的故事吧!(请学生边听边
思考,听完后分别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
)故事就在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开始了。
3、欣赏乐曲。
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A、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师: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的一座村庄祝家庄,聪明美丽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途中与善良、淳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音乐活泼、欢快),两人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乐转慢)。
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梁山伯送祝英台送了十八里,最后在长亭依依惜别,这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B、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师: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谁来给我们讲讲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学生讲述: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誓死不屈,再加上官僚马太守的威胁,为了父母和祝家庄,祝英台被迫屈服。
师:这段激烈音乐表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音乐中似乎也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大封建势力的重压。
师:听,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庄探望并打算提亲,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如诉如泣的曲调缠绵悱恻的音调,把两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谁来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生: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就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在一个深夜里,她穿上了新娘嫁衣,独自来到梁山伯的坟前祭奠,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C、再现部—化蝶。
师:接下来,乐曲出现了开始的引子部分,把我们带入了神话的意境。
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4、体会。
A、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由学生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
)
B、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
(学生讲述或用歌声表达等等。
)
C、学生演唱《化蝶》。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说出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一双彩蝶
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让我们带着
感动欣赏一首歌曲,并祝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寻找到真正属于他们的幸福吧!(播放歌曲)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
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
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
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