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光切显微镜实验讲解

合集下载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PPT讲稿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PPT讲稿
(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底座,使显 微镜保持直立、平稳。切忌用单手拎提;且不论使用单筒显 微镜或双筒显微镜均应双眼同时睁开观察,以减少眼睛疲劳, 也便于边观察边绘图或纪录。)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四页PPTT,共三成显微镜镜检的工作习惯,观察时要双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二页PPTT,共三十八页。
八、显微结构图的绘制
• 生物绘图中绘出的图要清楚,并正确的表示出形态构造的特 点,绘图注意事项如下:
(1) 绘图要用黑色硬铅笔,不要用软铅笔或有色铅笔, 一般用 2H 铅笔为宜。
(2) 图的大小及在纸上分布的位置要适当。一般画在靠近中
央稍偏左方,并向右方引出注明各部名称的线条。各引出 线条要整齐平列,各部名称写在线条右边
3. 载物台和切片夹(Mechanical stage and specimen retainer)
4. 推进器(Mechanical stage adjustment knob)
5. 物镜(Objectives) 6. 粗细螺旋(Course and fine
focus knob)
7. 目镜(Oculars)
块内表皮,将其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注意表皮的外面应朝上) ,如 果内表皮发生卷曲,应细心用解剖针将其展平. • 盖上盖玻片,注意加盖玻片时,应该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使盖 玻片另一侧边缘与水滴边缘相接触,然后慢慢放下,直到放平为止, 这样可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被水挤出,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如果水太多浸出盖玻片外,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水吸去
2.相位板(annular phaseplate):物镜中加了涂有氟化镁的相位板, 可将直射光或衍射光的相位推迟1/4λ。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页PPTT,共三十八页。

实验一特殊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实验一特殊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实验一特殊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殊显微镜是一种能够观察微观尺度物体的仪器,它通过利用光学、电子、声波等原理来放大和显示样品的细节。

特殊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材料分析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光学、电子和声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一、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可见光作为照明源的显微镜,其主要由物镜、目镜、调焦机构和光源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物镜将样品上的光聚焦到目镜上形成放大的影像。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如下:1.确保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并保持垂直。

2.调节光源亮度,使其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

3.将样品放在载物台上,并使用样品夹夹紧。

4.用粗调焦机构将物镜与样品靠近,然后用细调焦机构调节焦距,直到看到清晰的影像。

5.调节目镜,使影像更为清晰。

6.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滤光片或偏振片来改变光的属性。

7.使用目镜检查样品,并调节焦距和目镜,如有需要。

光学显微镜的优点是成本较低、易于操作,并且可以观察到样品的活体细胞。

缺点是分辨率有限,仅能观察到大约200-300纳米的细节。

二、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取代可见光来照射样品的显微镜,它可以提供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

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子束的散射、透射和反射来获得样品的影像。

具体而言,电子束通过电子枪产生,然后经过准直系统和电子透镜聚焦。

在样品中穿透或被散射后,电子束最终落在屏幕或探测器上生成影像。

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如下:1.准备样品,通常需要制备薄片并清洁表面。

2.打开电子显微镜,等待其预热。

3.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台上,并将其安装在显微镜中。

4.调节电子束的对焦,使其尽可能锐利。

5.对样品进行调节,以便获得所需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6.观察和记录样品的影像,可以使用照相机或电子影像探测器。

电子显微镜的优点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可以观察到更小的细节,如原子尺度。

缺点是设备复杂、操作困难,并且样品必须处于真空环境中才能进行观察。

光学显微镜的实验原理及步骤

光学显微镜的实验原理及步骤

光学显微镜的实验原理及步骤光学显微镜(OpticalMicroscope)是一种用来观察形态特征、尺寸大小和成分组成的精密仪器,它是计算机自动化观察的基础。

光学显微镜的研究原理源于原子结构模型,是由若干普通的光学元件组合而成的,其组件包括透镜、支架、放大器、振镜和探测器。

首先,从物体表面取得光束,经过透镜系统的传输,这些光束被放大到一定的倍率,然后将其聚焦到振镜上,振镜会根据物体的尺寸和形状将光散射到振镜面上,从而将物体形象反映在放大器上。

放大器将物体形象进一步放大,放大器上的形象经探测器再次放大,然后由探测器分析该形象,并将形象转换为电信号,最终电子显微镜系统将内藏的细节显示出来,从而观察到物体的细节,完成了实验。

因此,光学显微镜的实验原理是:光束经过透镜系统被放大到一定的倍率,然后聚焦到振镜上,振镜会根据物体的尺寸和形状将光散射到振镜面上,从而将物体形象反映在放大器上,放大器将物体形象进一步放大,放大器上的形象经探测器再次放大,最终电子显微镜系统将内藏的细节显示出来,从而实现物体的观察。

实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装光学显微镜,根据所使用的设备的类型和结构,安装各种远、近视物镜、控制单元、电源和探测器等;2.据物体的形状和尺寸,调节振镜的焦距和角度,以使光束的聚焦在物体的表面上;3.放大器的倍率调节到所需的值,使物体的形象放大,然后显示出来;4.探测器检测放大器上的形象,将形象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传输给显微镜,实现显示;5.据实验结果,对图像进行分析,记录实验结果,以作为未来实验的参考。

光学显微镜是目前用于观察物体细节的最常用仪器,它可用来检测各种材料的细节结构,比如药物的微粒、针筒的扩口、半导体材料的位错和缺陷等。

然而,光学显微镜的实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受到物体的限制,只能观察到类似的物体。

而且,由于其受到光束的限制,可以观察到的物体也有限制。

总之,光学显微镜的实验原理是通过近视物镜和放大器使光聚焦振镜上,振镜将物体形象放大显示出来,最终由探测器检测放大器上的形象,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实现显微观察的实验。

光学显微镜的实验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实验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实验原理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它由物镜、目镜和光源组成。

其实验原理如下:
1.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准直器使光线垂直并准直进入光路。

2. 横截面为圆形的准直光束通过物镜,其中的一个面是凸面,使光线发生折射,并在焦点附近汇聚。

3. 微小待观察的物体放在物镜的焦点附近,这样物体上的光线几乎全部平行地进入物镜。

4. 物镜汇聚和放大了物体上的光线,并将它们投射到目镜中。

目镜中的光线会经过凹透镜将它们有效地延伸至无穷远处,以便使人眼看到清晰的放大影像。

5. 由于眼睛与入射光线之间有一定的夹角,所以在目镜中放大的图像将看起来比物体实际大小要大。

6. 观察者通过调节焦度,使物体放大的图像清晰可见。

通过这种光学原理,光学显微镜可以放大物体至几百倍乃至几千倍,并提供清晰的延伸图像。

它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实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保养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保养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及保养一、目的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材料,掌握显微镜的保养措施。

二、用具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或小绸布、二甲苯、任意一种植物切片或临时装片。

三、方法步骤(一)显微镜的结构:通常使用的生物显微镜,其结构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现说明如下:1. 机械部分(1)镜座:即显微镜最下面的马蹄形部分,用以固定和支持镜体。

(2)镜柱:直立于镜座上的短柱,与镜臂相连。

(3)镜臂:取放或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一般呈弓形,也称执手。

(4)倾斜关节:镜柱与镜臂相连的关节,用于调节显微镜的倾斜度,以便于观察。

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要倾斜,以防玻片上的水流出,一般观察时,倾斜度不宜超过30°,以免显微镜因倾斜跌倒。

(5)载物台:位于显微镜中部,载标本制片的方形或圆形平台。

中央有一圆孔,既通光孔,光线即由此孔通过,台上两侧有用以固定制片的推进器。

(6)镜筒:为一金属圆筒,连接在镜臂上,下接转换盘。

(7)物镜转换盘:可以任意转动,上面安装有3—4个物镜,使用时根据需要可更换放大倍数不同的接物镜。

(8)焦螺旋:装在镜臂上部两旁,通过转动,调节焦距,有大小两对,大的叫粗准焦螺旋,转动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0mm,小的是细准焦螺旋,每转动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mm。

2. 光学部分(1)目镜:装于镜筒上端,上面刻有号码,表示放大的倍数。

“5×、16×”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2)物镜:安装在转换盘的螺旋孔上,一般有三个物镜:即低倍镜(10×)、高倍镜(40×)、油镜(100×,)物镜下端的镜孔越小,放大的倍数越大。

(3)聚光器:在载物台下,由透镜组成,可以聚集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照明玻片标本,聚光器下装有光圈,推动其上的小柄可使光圈任意开大或任意缩小,以调节光线强弱。

(4)反光镜:在聚光器下,安在镜臂下端可前后左右随意移动的一个镜片,通过它把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面,凹面反射的光较强。

简明指导--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讲解

简明指导--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讲解

实验 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一、 目的与要求1、学习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的实际含义。

二、 测量原理光切显微镜是利用光切法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其原理如图3-1所示。

由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聚光镜2,穿过狭缝3形成带状光束。

光束再经物镜4以45度角射向工件5,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呈现出曲折光带,再以45度角反射,经物镜6到达分划板7上。

从目镜看到的曲折亮带,有两个边界,光带影像边界的曲折程度表示影像的峰谷高度h ΄。

h ΄与表面凸起的实际高度h 之间的关系为式中,M 为物镜6的放大倍数。

在目镜视场里,高度h ΄是沿45度方向测量的,若在目镜测微器7的读数值为H ,则h ΄与H 的关系为 h ΄=Hcos45˚,将前后两式代入可得,MH M H h 2245cos 0==,令E M =21,则H E h ∙=。

系数E 作为目镜测微器装在光切显微镜上使用时的分度值。

E 值与物镜的放大倍数M 有关,一般它已由仪器说明书给定。

三、测量仪器光切显微镜1、基座,2、立柱,3、横臂,4、手轮,5、横臂紧固螺丝,6、微调手轮,7、手柄,8、照明灯,9、插座,10、摄影装置,11、测微目镜,12、物镜组,13、快门线,14、百分尺,15、工作台紧固螺丝,16、壳体,17、V型块,18、座标工作台。

19、测微目镜紧固螺丝,20、摄影选择旋钮,21、对焦辅助旋钮四、测量步骤1、按工作粗糙度的估计值,选择适当放大倍数的物镜并装在仪器上;2、将被测工作置于工作台上;3、通过变压器接通电源;4、调整仪器,其步骤如下:(1)松开横臂紧固螺丝5,转动横臂3及手轮4,使镜头对准被测量表面上方,然后锁紧横臂紧固螺丝5;(2)调节微调手轮6,上下移动壳体16,使目镜视场中出现切削痕纹;(3)转动工作台,使加工痕纹与投射在工作表面上的光带垂直,然后交错调整微调手轮6、对焦辅助旋钮21,直到获得最清晰光带为止;(4)松开测微目镜紧固螺丝19,转动目镜,使目镜中的十字线的水平线与光带大致平行。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观察实训内容和方法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观察实训内容和方法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观察实训内容和方法
1. 嘿,你知道怎么调焦距吗?就像我们拍照要找好角度一样,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得仔细调节焦距才能看清细胞呀!比如我们要看洋葱表皮细胞,那就要慢慢转动旋钮,找到最清晰的那个画面。

2. 哇哦,样本的制作可太重要啦!如果这一步没做好,就好像做饭食材没准备好一样,后面能做出美味吗?我们在制作细胞样本时,可不能马虎哟!把样本放好、压平,这样才能更好地观察。

3. 你们知不知道照明也有讲究呀?这可不是随便开个灯就行的。

就好像舞台上的灯光要恰到好处才能突出主角,显微镜的照明也要调好,才能让细胞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呢!
4. 哈哈,观察细胞时要耐心呀!不能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东一下西一下的。

一次就好好地观察一个地方,看看细胞的形态、结构,就像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仔细。

5. 咦,换物镜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哟!这可不能粗暴对待,就像对待宝贝一样轻拿轻放。

不然物镜坏了可就没法好好观察细胞啦!
6. 哇,在低倍镜下先找到目标再换高倍镜呀,这就好比先找到大方向再深入探究。

这样才能更快地找到我们想看的细胞呀!
7. 嘿呀,记录观察结果也很重要呢!不能看完就完事儿了,这就像出去旅游不拍照留念一样可惜。

要把看到的细胞特征好好记录下来。

8. 喂喂喂,大家要爱护显微镜啊!这可是我们观察细胞的好伙伴,不能随意损坏它。

就像和好朋友相处一样要好好珍惜。

9. 总之呀,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真的很有意思!只要认真去做每一步,就会发现细胞的世界特别奇妙,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直探索下去。

光学显微镜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光学显微镜是如何工作的

光学显微镜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光学显微镜是如何工作的

光学显微镜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光学显微镜是如何工作的1.试验时要把显微镜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地位,镜座应距桌沿6~7cm左右。

2. 打开光源开关,调整光强到适合大小。

3.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头1.试验时要把显微镜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地位,镜座应距桌沿6~7cm左右。

2. 打开光源开关,调整光强到适合大小。

3.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

先把镜头调整至距载物台1~2cm左右处,而后用左眼注目目镜内,接着调整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径光阑调至最大,使光芒通过聚光器入射到镜筒内,这时视线内呈光亮的状态。

4.将所要视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视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心,而后用标本夹夹好载玻片。

5.先用低倍镜视察(物镜10X、目镜10x)。

视察之前,先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上升,物镜渐渐接近玻片。

必需重视,不能使物镜涉及玻片,以防镜头将玻片压碎。

而后,左眼注目目镜内,同时右眼不要闭合(要养成睁开双眼用显微镜进行视察的习惯,以便在视察的同时能用右眼看着绘图),并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渐渐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6.假如在视线内看到的物像不契合试验要求(物像偏离视线),可渐渐调整载物台移动手柄。

调整时应重视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线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假如物像不甚清楚,能够调整微动调焦手轮,直至物像清楚为止。

7.假如进一步运用高倍物镜视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把物像中必需放大视察的部分移至视线中心(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视察时,视线中的物像规模削减了很多)。

一般具备正常功能的显微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基础齐焦,在用低倍物镜视察清楚时,换高倍物镜应能够见到物像,但物像不愿定很清楚,能够转动微动调焦手轮进行调整。

8.在转换高倍物镜并且看清物像之后,能够依据必需调整孔径光阑的大小或聚光器的高下,使光芒契合要求(一般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察时,视线要稍变暗一些,所以必需调整光芒强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1 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 加深对粗糙度评定参数轮廓最大高度Rz 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z 值。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参看图1,轮廓最大高度Rz 是指在取样长度lr 内,在一个取样长度范围内,最大轮廓峰高Rp 与最大轮廓谷深Rv 之和称之为轮廓最大高度 。


Rz = Rp + Rv
图1 图2
光切显微镜能测量80~1μm 的粗糙度,用参数Rz 来评定。

光切显微镜的外形如图2所示。

它由底座1、工作台2、观察光管3、投射光管11、支臂7和立柱8等几部分组成。

光切显微镜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如图3所示。

被测表面为P 1、P 2阶梯表面,当一平行光束从450方向投射到阶梯表面上时,就被折成S 1和S 2两段。

从垂直于
光束的方向上就可在显微镜内看到S 1和S 2两段光带的放大象1
S '和2S '。

同样,S 1和S 2之间距离h 也被放大为1
S '和2S '之间的距离1h '。

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 h 。

图4为光切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图。

由光源1发出的光,经聚光镜2、狭缝3、物镜4以
450方向投射到被测工件表面上。

调整仪器使反射光束进入与投射光管垂直的观察光管内,经物镜5成象在目镜分划板上,通过目镜可观察到凹凸不平的光带(图5 b )。

光带边缘即工件表面上被照亮了的h 1的放大轮廓象为h 1′,测量亮带边缘的宽度h 1′,可求出被测表面的不平度高度h 1:
1h =1h cos450=N
h
'1cos450
式中 N —物镜放大倍数。

图 3 图 4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测微目镜中十字线的移动方向(图5a )和被测量光带边缘宽度h 1′成450斜角(图5b ),故目镜测微器刻度套筒上读数值h 1′与不平度高度的关系为:
1h ''=0
20145cos 45cos Nh h ='
所以 h =N
h N h 245cos 1
021"=
" 式中,
N
21
=C ,C 为刻度套筒的分度值或称为换算系数,它与投射角α、目镜测微器的结构和物镜放大倍数有关。

(a )
(b)
图 5
四、测量步骤
1. 根据被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按表1选择合适的物镜组,分别安装在投射光管和观察光管的下端。

2. 接通电源。

3. 擦净被测工件,把它安放在工作台上,并使被测表面的切削痕迹的方向与光带垂直。

当测量圆柱形工件时,应将工件置于V 型块上。

表1
4. 粗调节:参看图2,用手托住支臂7,松开锁紧螺钉9,缓慢旋转支臂调节螺母10,使支臂7上下移动,直到目镜中观察到绿色光带和表面轮廓不平度的影象(图5b )。

然后,将螺钉9固紧。

要注意防止物镜与工件表面相碰,以免损坏物镜组。

5. 细调节:缓慢而往复转动调节手轮6,调焦环12和调节螺钉13,使目镜中光带最狭窄,轮廓影象最清晰并位于视场的中央。

6. 松开螺钉5,转动目镜测微器4,使目镜中十字线的一根线与光带轮廓中心线大致平行(此线代替平行于轮廓中线的直线)。

然后,将螺钉5固紧。

7. 根据被测表面的粗糙度级别,按国家标准GB1031—68的规定选取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8. 旋转目镜测微器的刻度套筒,使目镜中十字线的一根线与光带轮廓一边的峰(或谷)相切,如图5b 实线所示,并从测微器读出被测表面的峰(或谷)的数值。

在取样长度范围内测出最高点(最高的峰)和最低点(最低的谷)的数值。

然后计算出R z 的数值。

9. 纵向移动工作台,在测量范围长度内,共测出n (n 一般取5)个取样长度的Rz 值,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被测表面的轮廓最大高度。

按下式计算:
Rz (平均)=
n
Rzi
n
i ∑=1
10.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被测表面粗糙度的适用性。

附:目镜测微器分度值C 的确定。

由前述可知,目镜测微器套筒上每一格刻度间距所代表的实际表面不平度高度的数值(分度值)与物镜放大倍率有关。

由于仪器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和装配误差,以及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会使物镜的实际倍率与表1所列的公称值之间有某些差异。

因此,仪器在投入使用时以及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或者在调修重新安装之后,要用玻璃标准
刻度尺来确定分度值C ,即确定每一格刻度间距所代表的不平度高度的实际数值。

确定方法如下:
(1) 将玻璃标准刻度尺置于工作台上, 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并移动标准刻度尺,使在 目镜视场内能看到清晰的刻度尺刻线(图6)。

(2) 参看图2,松开螺钉5,转动目镜 测微器4,使十字线交点移动方向与刻度尺象 平行,然后固紧螺钉5。

(1) 按表2选定标准刻度尺线格数Z ,
将十字线焦点移至与某刻线重合(图6中实 图 6 线位置),读出第一次读数n 1。

然后,将十字线焦点移动Z 格(图6中虚线位置),读出第
二次读数n 2,两次读数差为:
A =12n n
表2
C =
A
TZ
2 式中 T ——标准刻度尺的刻度间距(10μm )。

把从目镜测微器测得的十点读数的平均值h //乘上C 值,即可求得Rz 值:
Rz =Ch //
思 考 题
1 . 为什么只测量光带一边的最高点(峰)和最低点(谷)? 2. 测量表面粗糙度还有哪些方法?其应用范围如何?
3. 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为什么要确定分度值C ?如何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