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古陶器全解

合集下载

中国陶器发展史

中国陶器发展史

中国陶器发展史一、古代陶器的起源1.1 陶器的出现时间•陶器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从野外生活过渡到定居生活,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陶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7000年左右。

1.2 陶器的制作工艺•古代陶器主要使用黏土为原料,通过捏、拉、坯、烧等工艺制作而成。

•制作过程中还常常使用装饰技法,例如刻花、绘画、粘贴等。

二、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发展2.1 夏朝陶器•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陶器的制作也有明显的进步。

•在夏朝时期,陶器制作工艺逐渐趋于成熟,形态上有了更多样的发展。

2.2 商朝陶器•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中央集权政权的朝代,陶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商朝陶器大量使用青铜器作为装饰,使得陶器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2.3 周朝陶器•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陶器在周朝时期迎来了巅峰。

•周朝陶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上都有很大进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3.1 秦朝陶器•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对陶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陶器制作在工艺和装饰风格上更趋规范化,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制作标准。

3.2 汉朝陶器•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陶器制作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汉朝陶器在工艺、造型和装饰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中国古代陶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发展4.1 魏晋时期陶器•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动荡时期,陶器制作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魏晋时期的陶器在造型上更加丰富多样,装饰技法也更加精湛。

4.2 南北朝时期陶器•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陶器制作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些变化。

•南北朝时期的陶器在创新上更加突出,形成了多个地区独特的陶器制作风格。

五、唐宋时期的陶器发展5.1 唐代陶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陶器制作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

•唐代陶器在技艺上更加精湛,装饰风格更加华丽,成为中国陶器发展的巅峰时期。

中国陶瓷史(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约公元前8000年—前2000年)

中国陶瓷史(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约公元前8000年—前2000年)

中国陶瓷史(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约公元前8000年—前2000年)马家窑文化彩陶蛙纹壶陶器是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人类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考古发现所获得的资料证明,我国的陶器生产距今已有10000多年的历史,陶器是原始先民主要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具。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分布相当广泛,南北各地均有大量实物资料出土。

其主要分布区域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北方地区等。

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彩陶闻名,下游地区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著称;东南沿海地区以印纹硬陶为代表;北方地区则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陶器造型称奇。

各地区的陶器都有其独特之处,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磁山文化红陶深腹双系罐•磁山文化的陶器制陶术的发明,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文化之谜,但新石器时代早期已出现制陶术则已被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所证明。

在我国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甑皮岩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均出土过距今10000多年的陶器。

磁山文化红陶平底碗在陕西省华县老官台、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等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均出土过距今约7000—8000年的陶器。

这些陶器的烧成温度约在600—700℃,颜色有红、灰黑等,带有一定的原始性,是研究早期陶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磁山文化红陶三足钵•璀璨神秘的彩陶艺术彩陶是一种绘有黑、红、白、褐等色装饰纹样的陶器,彩料主要为含铁和锰的天然矿物原料,在陶坯上彩绘之后,经900℃左右的温度焙烧而成。

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彩陶上的纹饰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日月星辰等,画法古朴自然,渗透着原始宗教的理念思维,给人以神秘之感。

它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最早把装饰纹样与器物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品,也是远古文化艺术的第一个高峰。

马家窑文化彩陶水波纹钵青莲岗文化彩陶钵•精巧的制陶工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制陶工艺日趋进步,原料的精选、快轮制陶技术的发明,使陶器造型品种日益丰富,制作工艺也日趋精湛。

文博视野10000年以前陶器大检阅

文博视野10000年以前陶器大检阅

文博视野10000年以前陶器大检阅最近,一段外国小伙野外用原始方法制作鼓风机陶器的视频红遍网络:泥条盘筑法、石镞、木棍、烧制陶炉着实惊呆了小伙伴。

甚至网友评价,学了这招去到原始社会,肯定会被封神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祖先“玩陶器”的历史已经有两万年了,捏个鼓风机并不算什么。

今天就带大家探寻一下万年以前的陶器,了解早期陶器的历史。

陶器的出现是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发明。

几十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一直在探究早期陶器起源问题,陶器的最早历史也一再被刷新: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陶器把世界陶器最早历史推到距今20000年。

下面就来看看早期陶器的历史。

中国万年以前陶器出土情况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最早陶片距今20000年位于江西万年县大源乡,发现于1961年,1993-2005年先后五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制品和动物骨骼等,其中早期陶器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

2009年,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对万年仙人洞陶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检测证实:仙人洞遗址出土陶器的年代可以早到距今2万年,被证实是目前世界上已发表陶器的最早年代。

▲仙人洞遗址出土复原陶器▲仙人洞遗址出土陶片玉蟾岩遗址最早陶片距今17000-18000年位于湖南道州寿雁镇,1988年发现,1993年和1995年两次发掘,出土早期陶片和两件可复原出陶器。

陶器质地粗糙,在低温下烧成,器壁厚,但厚薄不均,最厚处达2厘米。

主要成分是高岭土,烧成温度在400-500℃之间。

复原出来一件釜形器,圆口,口径31厘米,尖底,器高29厘米,内壁和器表都有印纹,可能是绳纹。

▲玉蟾岩复原釜形器庙岩遗址最早陶片距今约15000年位于桂林市南郊雁山李家塘村。

1965年发现,经三次发掘。

发现的陶片,厚胎、夹砂、疏松、烧制火候低,为灰褐色陶片。

▲庙岩遗址出土陶片甑皮岩遗址最早陶片距今11400-12500年位于广西桂林市南郊,1965发现,1973年、2001年两次发掘。

原始陶器

原始陶器

中国陶器发展史许多外国人一提到中国,首先想到的是瓷器。

对瓷器的种类和产地都说的头头是道。

但是,有多少人对瓷器的前身——陶器有了解吗?其实在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制作一些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最开始,陶器只是人们用泥土捏成型后,用火烧制而成的。

以日用陶器为主,器型有:豆、盆、碗、钟、筒杯、勺、盘、缸、甑、釜、小壶、茧性壶、扁壶、钵、罐等。

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欣赏价值。

但是后来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结构简单的的横穴窑与竖穴窑已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已取得了一定经验,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

那时出现的一些陶器,器型庄重,文饰精美,堪称艺术精品。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

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明、清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都是别具一格,倍受赞赏。

裴李岗文化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发现,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千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与此同时在河北武安县的磁山也发现同时期的文话遗址,而出土陶器带有一定原始性,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陶器。

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500—前2500年。

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

仰韶文化以半坡遗址的陶器为典型。

古代陶瓷介绍

古代陶瓷介绍

古代陶瓷介绍古代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陶瓷是指用陶土制成的器物,它是人类最早的制陶工艺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中国,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时期、青铜时期和陶瓷时期。

原始时期是指距今约8000年前至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陶器主要是用手捏成的,形状简单,装饰简单,主要用于日常生活。

青铜时期是指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771年左右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陶器主要是用轮子制成的,形状更加规整,装饰更加精美,主要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

陶瓷时期是指公元前771年至现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陶器主要是用烧制的方法制成的,形状更加多样化,装饰更加丰富多彩,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

中国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是选料,陶瓷的原料主要是陶土和瓷石,不同的原料可以制成不同的陶瓷。

其次是制胎,制胎是指用轮子或手工将陶土制成所需的形状。

然后是装饰,装饰是指在制胎的基础上进行刻画、雕刻、绘画等工艺,使陶瓷更加美观。

最后是烧制,烧制是指将装饰好的陶瓷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其变得坚硬、耐用。

中国古代陶瓷的种类非常丰富,可以分为陶器、瓷器、青铜器等多种类型。

其中,瓷器是中国陶瓷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陶瓷之一。

瓷器的特点是质地坚硬、质感细腻、色泽柔和、透光性好,因此被誉为“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品。

中国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的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宋代的瓷器以青花瓷和白瓷为主,元代的瓷器以景德镇瓷和官窑瓷为主,明代的瓷器以青花瓷和五彩瓷为主,清代的瓷器以粉彩瓷和绘画瓷为主。

中国古代陶瓷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陶瓷的艺术特点是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技艺精湛、装饰华丽。

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中国陶瓷被誉为世界陶瓷史上的珍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自新石器时代至今,中国陶瓷一直跨越着历史的长河,经历着各种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转化。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以探寻中国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

一、原始时代的陶器早在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时代的陶器。

这些陶器多呈灰黑色,造型简单而朴素,用途主要是烹饪和储存食物。

随着农业的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对陶器进行一定程度的装饰,以表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中国的陶器制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陶器的造型更加细致,烧制技术也越来越精湛。

二、秦汉时期的陶器秦汉时期是中国陶瓷制作的一个巅峰时期。

这个时期的陶器制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形成了三彩陶、汉白玉陶、粉彩陶、铁纹彩陶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

其中,汉白玉陶是最为著名的,它是一种以白色为主调的陶瓷,通体洁白如玉,形态优美,雕刻精致。

铁纹彩陶则是一种制作精良、色彩斑斓的陶瓷,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多次上釉和多次烧制。

三、唐宋时期的陶器唐朝是中国的大唐盛世,也是中国陶瓷制作的一个黄金时期。

唐代的青釉瓷、白瓷、黑瓷以及三彩瓷、五彩瓷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三彩瓷和五彩瓷被称为“唐三彩”和“唐五彩”,使用时光更是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宋代则是中国陶瓷制作的一个又一个高峰时期,其瓷器不仅制作精良,而且质地轻薄、釉面细腻、色泽柔和、装饰繁华。

其中,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备受推崇。

官窑瓷器是皇家品牌,制作难度极高,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收藏界和拍卖界的宠儿。

而民窑瓷器则是绝大多数人所使用的,其用途也是非常广泛,有着广阔的市场。

四、元明清时期的陶器元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制作的大融合时期,也是一个具有强烈地国际化特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和外国的陶瓷工艺互相借鉴,产生了很多具有新风格、新元素的作品。

其中,元代时期的青花瓷和明清时期的粉彩瓷、釉里红瓷都是非常著名的陶瓷产品。

中国古陶器形制

中国古陶器形制

中国古陶器的形制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瓮、甑、釜、鬲、鬶、鼎等。

以下是这些形制的部分特点:
1. 瓮:形体高大,深腹,腹以下渐收。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烧制,夏代至汉代较为流行。

2. 甑:形体似盆或罐,深腹,平底,底有许多小孔,作圆形、长方或不规则状。

用途像蒸锅。

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及商周、战国遗址都有出土。

3. 鬶:新石器时代陶质炊具,以夹砂陶制作,主要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

早期造型为圆腹,短颈,口部有扁流,带鋬,三实足;中期器腹渐扁,直颈前移,鸟嘴形流口,三实足;晚期足部演变为袋足。

4. 鼎:常见的青铜器形制,在古代被用作煮食的器具。

此外,还有釜、鬲等不同形制的陶器。

这些陶器在古代被广泛使用于各种生活场景中,如炊煮、盛放、贮藏等。

它们不仅是古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礼仪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02远古陶器

02远古陶器

旋涡纹彩陶 高23厘米,口径14.6厘 米,1977年甘肃兰州出 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壶泥质红陶,手制, 为盛储器。壶张口,缩 颈,阔肩,鼓腹,平底, 腹下左右各有环形耳。 腹部以黄、红、黑彩绘 连续的旋涡状纹,颈部 饰平行线纹。壶外表柔 滑而富有光泽,极其雅 致,风格端正大方。
双耳高颈侈口带流 罐 高30厘米,甘肃 东乡族自治县范家 塬出土,甘肃省临 夏回族自治州博物 馆藏。橙黄陶,黑 红复彩,纹饰带齿 边,线条红、黑相 绕,形成大型旋涡。 图案波动,彩饰浓 重,这是半山类型 典型器形和彩绘特 征。
口径0.88 厘米 高20.2厘 米 底10厘米 腹 11.6厘米 987年1月余杭 镇南湖 器身敞口,长 颈,扁圆腹, 底设矮圈足, 外口下沿下对 称粘附小鼻形 耳一对,口部 带喇叭形平面 盖。盛贮器。
双鼻壶
彩陶 ——色彩对比强烈,图案鲜艳。
黑陶 ——朴实无华,以造型精美,凹凸的图 案给人以节奏感。
蛋壳黑陶高柄杯 龙山文化,通高19.5厘米,口径 4.7厘米,1973年山东日照东海峪 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泥质黑陶,造型细高,有喇叭形大 侈口,深腹,圆底的杯形,下加细 长柄,柄中部凸起一段作鼓腹状, 表面布满竖向细小镂孔,整齐匀和, 柄下端为圈足形座,腹部饰有弦纹。 造型别致秀美,制作精巧,杯身最 薄处不足0.5毫米,令人惊叹。通 体透射着黑色光泽,质感细腻温润, 散发着高雅气质和诱人的魅力,堪 称绝代之作,是古代陶艺的精华。
彩陶舞蹈纹盆
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泥质橙黄陶,表面打磨光亮。敞口,鼓腹,腹 下急收缩足,小平底。器物口沿内外壁均以黑彩涂饰。器外壁最圆鼓处绘有三 圈线纹,古朴简洁。内壁饰以精采的5人一组携手舞蹈的纹饰,共有三组。舞 者的头饰,尾饰均很清晰,形态别致。它是研究新石器时代舞蹈艺术和氏族成 员娱乐生活、风俗人情的宝贵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富特征的新石器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与标志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 区分和界定新石器文化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石器时代各期的划分 与研究。过去,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 识非常肤浅;近十几年来,由于考古发掘工作 的开展,新的遗存不断发现,考古研究不断深 入,积累丰富的物质资料和科学论据,大大开 阔了人们的眼界,因此对这一问题逐渐有了 明确的认识,并陆续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探 讨文章;但众说纷纭,是非相杂,仍有必要作进 一步的澄清与探讨。
毛公鼎
•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中国首批禁止出 国(境)展览文物,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 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 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台北 故宫博物院镇馆三宝之一。 •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 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 造型端庄稳重。 •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记载了毛公衷 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 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 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 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
• 彩陶罐 • 1975年、1977年在河北武安县磁山和河南新郑县裴李岗相继发 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经过科学发掘,出土了较原始的 新石器时代陶器。根据遗存的文化特征,命名为磁山文化和 裴李岗文化或磁山-裴李岗文化。同时代或同一类型的文化 遗存,在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和山东等省也有发现,说 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居民在黄河流域的分布十分广泛。据碳-14 测定。这些遗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6000年,为中国黄河 流域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年代较早的文化遗存。 • 这类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有以下一些特征:陶泥未经细致桃 洗,陶片断面还发现有泥片贴敷的层理结构;胎质粗糙,皆 手制;胎壁厚薄不匀,火候较低,一般在700摄氏度-900摄氏 度之间,易破碎;陶色多呈红色或橙红色;陶器表面以素面 为多,并有少量绳纹、竹簚纹、指甲纹与划纹等。这时的陶 器器类少,性质比较单一,常见的陶器中,以砂质的深腹罐、 泥制的小口壶、圜底或三足钵和碗类器较多,并有一些鼎、 瓮、盘、豆、盂等。各地出土的陶器中,除有早、晚之分外, 陶器的形制与花纹装饰还有地区差别。
• 红 陶双耳壶 裴李岗文化(距今80007000年) 高18厘米,口径5.5厘米 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 • 壶体呈球形,直口, 圆唇,短颈,溜肩, 肩部有对称的两月牙 形竖耳,耳中部各有 一圆形穿孔,圜底, 素面。壶为泥质红陶, 系手工捏制而成,烧 成的温度较低,陶质 松散,表现出较多的 原始性,但就其历史 时代来说,还是一件 制作较为细致的器物。
中国远古陶器
初一二班 陈煜
•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 代,约有八九千的历史。 • 陶器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 变原材料性质的产品。
• 彩陶几何纹盆,新石器时 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高 16.4cm,口径37.4cm。 · 盆折沿,深直腹,圜底。 泥质红陶。口沿及外腹部 均以黑彩描绘纹饰,口沿 上描绘以点定位的水波纹, 腹部描绘两层三角形几何 纹,两层三角形纹饰的大 小及形状相同,但方向相 反。可能是由鱼纹逐渐抽 象演变而来。此彩陶盆的 造型和纹饰具有新石器时 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约 公元前4800~前3900年) 彩陶的典型特征。
绳纹红陶圈足碗

• • • • •
朝代:距今8170—7370年前 质地:陶 出土年份:1999年 出土地点:天水市 详细介绍: 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 口径18厘米。大地湾 文化是黄河流域最早产生陶器的古文化之一。此 时陶质多为加细砂红陶,以陶器器表印有交叉绳 纹为特征。八千年前出现的圈足碗的样式,至今 仍被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