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的起源与发展概论
陶艺有趣的知识点总结

陶艺有趣的知识点总结一、陶瓷的起源和发展1. 陶瓷的起源:陶瓷起源于中国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陶器是用来装饰和储存食物的。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陶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工艺品,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2. 陶瓷的传播: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陶瓷艺术逐渐传播到亚洲、中东和欧洲等地,成为当时的国际贸易品。
3. 陶瓷的革新:随着时代的变迁,陶瓷制作技术不断改进,釉料、装饰工艺等都得到了革新,陶瓷艺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期。
二、陶瓷的种类和特点1. 定型陶器:定型陶器是最早的陶瓷制品,用来装饰和储存食物。
定型陶器造型简单,以纹饰为主要装饰手法。
2. 陶瓷器:陶瓷器是较为精致的陶瓷制品,多为盆、碗、壶、罐等。
陶瓷器的特点是造型优美、釉色丰富、装饰精致。
3. 瓷器:瓷器是陶瓷制品中的佼佼者,通常指制作精良、瓷质洁白的陶瓷器。
瓷器的特点是质地坚硬、透明光亮、釉色绚丽。
4. 陶艺创作:现代陶艺创作已经远离了传统的陶瓷器制作,变得更加艺术化和个性化。
现代陶艺创作既包括传统的制作工艺,也涵盖了当代艺术的新思潮。
三、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1. 陶泥的制备:陶泥是制作陶瓷的原材料,通常由粘土、石英和长石等成分混合而成。
调制陶泥需要一定的比例和配方,以保证陶泥的质地和强度。
2. 制作工艺:陶瓷制作的工艺通常包括拉坯、塑坯、轧坯、模压等步骤。
拉坯是最常见的手工制作方式,通过手工或陶轮将陶泥拉制成坯体,再进行修整和装饰。
3. 烧制技术:烧制是制作陶瓷的关键环节,烧制温度和烧制时间对陶瓷的质量和特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现代陶瓷烧制多采用电窑或燃气窑进行。
4. 釉料和装饰:釉料是陶瓷表面的一种涂料,可以使陶瓷的表面光滑、透亮并具有装饰效果。
装饰工艺包括刻画、绘画、浮雕等多种手法,可以丰富陶瓷的艺术表现力。
四、陶瓷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1. 文化意义: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陶瓷艺术作为艺术品、实用品和装饰品,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陶艺的起源与发展_陶艺的历史发展

陶艺的起源与发展_陶艺的历史发展陶艺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对我国的瓷器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那么,关于陶艺的历史,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的概述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
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
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
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华的矛盾与碰撞,诸如“何谓陶艺”,“陶艺与陶瓷艺术的关系如何”等一系列看似不是问题的基本的问题,直到如今未能取得统一认识和标准。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分为传统陶艺和以个人艺术创作为特点的现代陶艺两大部分。
陶艺的起源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他们把陶土掺水湿润后塑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温度烧,烧成坚硬的陶器。
在商代由于陶窖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以及“釉”的发明,使人们创造了比陶器胎质细密,坚硬,不仅外表光滑,而且更具实用性的瓷器。
陶艺的历程中国的陶瓷艺术举世闻名,其中陶艺的出现和发展先於瓷艺。
大约从唐朝开始,瓷器製作开始逐渐取代陶器製作,此后的陶器艺术开始走向下坡路。
然而无论如何,陶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巨大成就之一。
对中国古代陶器的欣赏,有助於我们更好地瞭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考古发现证明,远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陶瓷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泥质和砂质胎体居多,个别陶器用高岭土作胎。
製陶工艺,尤其是彩陶工艺的发明,标誌著我国古代的生产发展和艺术发展发生了重大的飞跃。
1、彩陶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花纹的陶器,它的彩是在陶坯打磨以后、未烧以前用毛笔蘸红色(赭石)、黑色(锰化物)颜料画上去的,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表面不易脱落。
《陶艺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陶艺在生活中的运用
01
02
03
家居装饰
陶艺品可以作为家居装饰 品,如花瓶、餐具、壁画 等,增添家居的艺术气息 。
礼品赠送
精美的陶艺品可以作为礼 品赠送亲朋好友,传递情 感和祝福。
文化传承
陶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欣 赏,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 族文化。
陶艺的艺术价值
造型美
陶艺品具有独特的造型美 ,通过形态、线条、色彩 等表现形式展现艺术魅力 。
现代陶艺的发展
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时期的陶艺作品以 抽象、自由的形态和色彩表现个 人情感和观念,代表人物有美国 的马克·罗斯科和英国的彼得·沃
克。
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时期的陶艺作品强调艺 术家的观念和思想,通过作品传 达对社会、政治等问题的关注和
思考。
手工制作
现代陶艺中,手工制作成为一种 重要的创作方式,艺术家通过手 工制作来探索材料、工艺和形态 之间的关系,追求个性化的表达
远的影响。
02
陶艺的发展历程
古代陶艺的发展
石器时代
陶器最早出现于约一万年前的新 石器时代,主要用于烹煮、储存
食物和盛水。
古埃及和古希腊
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陶艺在造型、装 饰和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代表作品有古埃及的彩绘陶器 和古希腊的红色陶器。
中国古代陶艺
中国古代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以 青瓷、白瓷和彩瓷等为代表,其制 作工艺和装饰手法独具特色。
。
03
陶艺的种类和特点
传统陶艺的种类
瓷器
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烧制而成的器物。瓷器表面细腻 光滑,透光性好,多用于餐具、茶具等。
陶器
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烧制而成的器物。陶器表面粗糙, 质地较厚重,多用于炊具、储物器等。
陶艺发展史ppt课件

环保理念在陶艺中的应用
环保材料
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的环保材料,如竹子、稻草等,替代传统陶 瓷原料。
节能技术
采用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地热能等,降低陶艺生产过程中的能源 消耗。
减少废弃物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倡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
未来陶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个性化定制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 化,未来陶艺将更加注 重个性化定制,满足不 同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罗马时期
以实用性为主的陶器,如水罐、 酒杯等,工艺精湛,装饰简洁。
哥特时期
以繁复的雕刻和彩绘为主要特点 ,展现出中世纪独特的艺术风格
。
文艺复兴时期
追求完美的造型和细腻的装饰, 如意大利的梅第奇宫廷陶器等。
现代陶艺的兴起
抽象表现主义
强调个性表达和自由创作,打破 传统陶艺的规则和形式。
极简主义
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态为特点, 追求简约、明快的设计风格。
轮制成型
将陶土放在轮盘上,利用旋转的轮盘来制作陶器,这种方法可以制 作出形状规整、表面光滑的陶器。
注浆成型
将泥浆倒入模具中,待泥浆凝固后脱模,即可得到所需的陶器形状 。注浆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
04 陶艺的应用与价值
陶艺在生活中的运用
家居装饰
陶艺品可以作为家居装饰品,增添家居的艺术气息和生活品味。
环境陶艺
将陶艺与环境相结合,强调与自然 、人文的和谐共存。
03 陶艺的风格与技术
陶艺的材质与色彩
材质
陶艺常用的材质包括粘土、瓷土、陶土等,每种材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 围。粘土适合制作手工陶艺,瓷土则用于制作瓷器。
色彩
陶艺的色彩主要来源于釉料,不同的釉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如青瓷 、白瓷、黄瓷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彩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在陶器表面绘制各种图案和色彩 。
陶艺起源 陶艺技法

陶艺起源陶艺技法一、陶艺起源陶艺即陶瓷艺术,可追溯至石器时代。
最早的陶器仅用于民生器皿,但随着技术和制造工具发达,制陶逐渐变成了一种艺术。
1.原始陶器:通常用手工捏制泥条盘筑法成型,多为细泥红陶,用篝火烧制,烧成温度低,烧结程度差。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常用泥条盘筑法成型,有黑色的几何图案作装饰,晚期出现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图案。
2.大汶口文化时期:彩陶使用了慢轮成型的工艺。
陶轮的发明,为制陶技术带来了革命。
3.龙山文化时期:出土了黑陶、灰陶、红陶、白陶等多种陶器,其中黑陶使用快轮成型技术以及刻花、镂空等装饰手法。
4.商周时期:手工制陶脱离农业成为独立发展,产品多为灰陶,还有青铜器造型的白陶。
5.西周时期:陶器常用几何纹、弦纹、兽面纹和回纹装饰,并且开始运用灰釉,制作原始青瓷。
6.春秋时期: 陶器多是印文硬陶,造型多样,表面采用磨光、暗花、划花、施漆衣和彩绘等技法,普遍使用云雷纹和兽面纹。
7.秦汉时期:陶器主要为硬陶,出现了陶砖、陶瓦和瓦当,制作工艺精美,故后人有“秦砖汉瓦”之说。
8.唐代:出现了三彩陶器。
9.汉代:大量使用绿、黄、褐等低温色釉,同时彩绘陶也较普遍。
10.宋代:瓷器艺术空前发展,有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及磁州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窑,其陶器的制作技巧、器型美感、釉色效果、装饰手法(粘贴、刻花、笔绘、化妆土)等都堪称完美。
11.辽金时期:陶瓷以鸡冠壶、马蹬壶为代表,体现了民族的生活特性。
元代:代表瓷器是青花、釉里红、釉下彩瓷。
12.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青花瓷成为主流。
清代:陶瓷工艺发展到了顶峰,色釉达到了十几种,如古彩、粉彩、珐琅彩等。
二、陶艺技法介绍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艺术创作,陶艺创作是具备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成型方式有:1.拉胚成型法:适用于制作圆形、弧形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管子等等,他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
2.徒手捏制法: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
陶艺的起源和发展

陶艺的起源和发展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和智慧。
从最早的手工捏塑到现代的陶瓷工艺,陶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创新和变革。
一、陶艺的起源陶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类开始学会利用土壤中的黏土,通过捏塑、烧制等方式制作简单的陶器。
这些陶器主要用于存储食物和水,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陶艺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陶艺的发展1. 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掌握了更加高级的陶艺技术。
他们开始使用陶轮,使陶器的制作更加精细和规整。
同时,人们还发现了釉料和彩绘技术,使陶器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陶器的实用性,也增添了艺术的美感。
2. 文化的传承陶艺在不同的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古代中国,陶器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器,用于祭祀和宴会。
中国的青铜器文化也对陶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陶艺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和雕塑制作。
每个文化都为陶艺注入了独特的风格和意义,丰富了陶艺的内涵。
3. 陶瓷的崛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陶瓷逐渐成为陶艺的一种重要形式。
陶瓷以其高温烧制和耐磨性能,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陶瓷的发展推动了陶艺的创新和改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陶瓷工艺,如瓷器、瓷砖等。
陶瓷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生活用品到建筑材料,再到艺术品,陶瓷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实用性。
三、陶艺的意义1. 文化传承陶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明。
通过陶器的制作和装饰,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系。
陶器上的图案和纹饰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艺术风格,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2. 创造力的表达陶艺是一门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通过捏塑、雕刻、绘画等方式,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在陶器上。
陶艺作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抒发和沉淀。
第二章陶艺的起源和发展

•
火的使用是 陶器产生首 要条件,无 庸赘述。但 是火的使用 在那个阶段 和陶的产生 相关联,却 是饶有兴趣 的问题。
• •
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甘肃省静宁县威 戎镇杨湾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中 期彩陶窑址。这是窑炉的烟道 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摄
• 考古学和民俗学发现,人类定居以后,火 塘在人居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崇 拜火,火塘也可以取暖、烧烤和炊煮。 • 当炊煮的需求开始萌动时,葫芦容器不能 实现,于是用泥包裹葫芦,以葫芦器为内 模烧制粗陶的原始方式就产生了。 • 为了升温,火塘又改进为原始窑炉。人类 制陶的历程就这样开始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 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 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 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 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 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 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 址而得名。 •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 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 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 高度。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 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 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 石板、调色陶碟等。
有学者指出:“通常认为,人类在新石器时 代或仰韶文化时期,就发明了陶容器;但忽 略了前此尚有一个相当长的使用葫芦容器 的 时期,然后将葫芦容器作为陶器的天然 模型,从而制成陶容器。 我们根据民族志资料可以推断:世界上凡是远 古曾生长葫芦的地方,那里的原始先民, 在使用陶容器之前,曾先使用天然容器 --葫芦;而葫芦容器也就是陶容器的现成模 型。” 这样的推断大致是不错的 。原始彩陶中有些 器形是模拟葫芦器的, 可以算是证明。
陶艺的起源与发展

陶艺协会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工艺研究部制作
陶艺的起源与发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史前时期
01
先秦时期
02
秦汉时期
03
魏晋南北朝
04
唐代以后
05
明清时期
06
陶艺的发展历史
史前时期
火和泥的使用 世界上凡是远古曾生长葫芦的地方,那里的原始先民使用天然容器 ---葫芦,当炊煮的需求开始萌动时,葫芦容器不能实现,于是用泥包裹葫芦,以葫芦器为内模烧制粗陶的原始方式就产生了。为了升温,火塘又改进为原始窑炉。人类制陶的历程就这样开始了。
马家窑文化
时间:距今约四千年左右
范围:东起渭河流域及泾水上游的马莲河谷,西至湟水流域,南及白龙江,北达内蒙古阿拉善附近
特点:工艺以细泥质和夹砂质橙黄、褐红色陶居多,灰陶很少,彩陶多施于泥质红陶上,以黑彩居多,也有红彩和紫彩。但素面陶器却有显著发展,流行篮纹、绳纹、弦蓖纹、附加堆纹、划纹等纹饰,并有少量镂空工艺陶器的出现。
陶与瓷的区别
区别
陶器
瓷器Leabharlann 烧成温度700—1000℃
1200℃以上
原料
黏土
高岭土 (氧化铝含量高)
坚硬程度
较差 敲击闷声
较好 敲击清脆声
透明度
不具备半透明特点
半透明
釉料
挂釉低温时熔融
与胎体高温烧成
魏晋南北朝陶瓷俑
越青刑白唐三彩
唐朝
越窑青瓷
浙江上虞尼姑婆山越窑址 青瓷片
刑窑白瓷
花口洗
唐三彩
仰韶文化
名称:人面鱼纹盆 高:16cm 口径:39.5cm 类别:半坡类 出土时间:1955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 化,因最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
存在的时间为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 仰韶文化的陶器绚丽多彩,展现了母系氏族 社会从繁荣至衰落时期制陶工艺的特色。仰 韶文化的陶器,用河流沉积的中砂性粘土作 原料,以手工制作,主要用泥条盘筑法成型,
鸟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彩陶纹饰
三角纹时代晚期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 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 今5000年—4000年。
马家窑文化制陶工艺很成熟,人们 日常生活使用大量精美的陶器,彩 陶占各类陶器总和的80%。陶器绝大 多数是红陶,许多泥质细陶的口沿、 外壁满绘花纹,有的器物内壁也绘 彩。就连作炊器用的夹砂陶也有彩 画,这是其他原始文化少有的现象。
兵马俑
汉 代 铅 釉 陶
东汉黄釉陶楼
汉代陶佣
越窑青瓷
浙江上虞尼姑婆山 越窑址 青瓷片
秦汉时期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 重要现象是瓷器的成熟。一九四 九年以后的考古发现,在河南、 湖北、江西、河北、山东等地出 土了不少以高岭土作胎、表面施 釉,质地坚硬,烧结温度近 1200℃的商代“釉陶”碎片和整 器,专家认为,这些器物具备了 原始瓷器的条件。
齐家文化彩陶
齐家文化早期距今约 四千年左右。分布范 围东起渭河流域及泾 水上游的马莲河谷, 西至湟水流域,南及 白龙江,北达内蒙古 阿拉善附近。
齐家文化大耳罐
齐家文化陶器以细泥质和夹砂 质橙黄、褐红色陶居多,灰陶 很少,彩陶多施于泥质红陶上, 以黑彩居多,也有红彩和紫彩。 但素面陶器却有显著发展,流 行篮纹、绳纹、弦蓖纹、附加 堆纹、划纹等纹饰,并有少量 镂空工艺陶器的出现。
双耳尖底陶瓶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高54厘米, 口径6.5厘米, 1972年陕西临潼县姜塞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瓶为 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 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 耳,可系绳。 这是仰韶文化 遗存中特有的产品,距今约 6000年,设计美观,实用性很 强,体现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
还有手捏成型、粘接成型等手法。
❖ 仰韶文化大地湾类型彩陶
❖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三足褐红彩红陶钵 口径33.4cm,白家村,7000年前,
最早彩陶。(重53)
•(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高 16厘米,口径 39.5厘米, 1955年陕西西 安半坡遗址出 土,中国社会 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藏。仰韶 文化半坡类型 彩陶的代表作。
龙山文化的陶器几乎是 纯色的黑陶,所以曾 被称作“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的烧造 技术十分成熟,陶质 坚密,烧成温度很高, 在实用的功能上注重 造型艺术风格的形成, 讲究器形各部分形与 线的对比和节奏变化。
先秦时期
夏陶器 商周的白陶与印纹硬陶 发明瓷器 商周及春秋战国的原始瓷
灰陶
灰陶是灰色和灰黑色的陶器 的统称。成型的陶坯在烧制 时,控制窑炉成还原火焰, 粘土中的金属铁的氧化物大 部分转化为二价铁,陶器的 胎体呈现灰色,就称为灰陶。
作者: 美工部
戴砚超
陶艺的起源 与发展
中国古代陶器的出现大约是在一万 年以前,河南安阳小南海1.2万年前 的旧石器晚期洞穴里,在和吃剩的 烧骨堆在一起的有一堆烧结的土块, 这是陶被发现的最早的证明。陶和 食物被一起发现,说明陶和人类生 活的关系 。
史前时期的原始陶器
掌握火的使用方法 使用泥
发明陶器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出现
黑陶
黑陶器表呈黑色,仰韶文化就已 开始生产,但数量很少,黑色不 纯。黑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 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
良渚文化的黑陶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
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 的古文明。因发现于 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 名,距今5250~4150年。
良渚文化黑陶盉
龙山文化黑陶
魏晋南北朝陶瓷俑
唐代以后的陶器
唐三彩陶山池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高度发展和繁荣时期, 陶器发展史上也出现了我国制 陶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发明创 烧出了三彩陶器。三彩属低温 釉陶,以黄、绿、蓝三种颜色 为主烧制而成,称唐三彩。
三彩骆驼载乐 俑唐 通高56.2厘米, 长41厘米
淄博地区仅在淄川罗村出土一 件三彩炉,是否为当地烧制还 有待研究。
印纹硬陶
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有的达到烧结 程度,少数器物表现呈现出因窑内高温 溶化而形成的光泽,似施有一层薄釉。 用含铁量料高的粘土制作、表面拍印几 何图案的陶器。其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 偏高,温度高的烧成后呈紫褐色,低的 呈灰褐或黄褐色。个别胎体烧结程度高 的扣击可发出金石之声。器表多拍印叶 脉纹、云雷纹、人字纹、绳纹、方格纹、 回纹、曲折纹、菱形纹、波浪纹、夔纹 等。
明清紫砂陶
它们以天然的矿物组成,蕴 藏在岩石和普通陶土的夹层 中,故有“岩中泥”、“泥 中泥”之称。紫砂土经隧道 式的开采,经自然风化、粉 碎、过筛,加适量的水拌和, 放阴凉处陈腐、槌练(真空 搅练),才能达到理想的可 塑性。
现代陶艺欣赏
•
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 是战斗 的人, 才能取 得胜利 。。22. 3.2322. 3.23We dnesda y, March 23, 2022
❖ 先秦时期,中国已能烧制原始瓷器。 被称作瓷器的制品须满足几个基本条 件:
❖ (1)以含铁量2%左右的高岭土制胎, 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
❖ (2)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胎质烧 结致密,不吸水分;
❖ (3)器表施釉,表层在高温下烧成与 胎体结合很牢的玻璃釉质。
原始瓷带盖折肩罐
秦汉魏晋南北朝 时期
白陶
《白陶豆》河南郑州出土。高13厘米,口 径22.5厘米,造型端庄凝重,刻有精致的 云雷纹和圆形连续图案,为白陶珍品。
白陶是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 种素胎陶器。它是用高岭土为制陶 原料,因胎中含铁量在2%以下,故 烧成后呈白色或接近白色,质地细 腻,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白陶 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 泥条盘制和轮制。至商代因制作技 术的提高,使原料的淘洗更加精细, 烧制火候的掌握也恰到好处,因而 使所烧器物愈加素净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