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论文

合集下载

论陶艺创作中的写意性

论陶艺创作中的写意性

论陶艺创作中的写意性
陶艺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陶艺作品大多以实用为主,以功能性为基础,注重形式和工艺的精细,同时表达了创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对世界的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艺逐渐走向了艺术的领域,艺术家开始追求陶艺作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上的享受。

陶艺创作语言的特点使得在陶艺创作中更容易表现写意性。

在造型上,陶艺可以通过对形状、纹饰和比例的随意调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观思想。

在玉石、瓷器等材质上只能精确刻画的其他艺术形式中,陶艺可以更自由地发挥。

在绘画上,陶瓷的表面可以自由地进行锦上添花式的绘画和装饰,陶艺家可以运用各种斑彩和釉色进行创作,使陶艺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在当今社会,陶艺创作正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写意性的表现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陶瓷饰品和容器,而是逐渐涉及到公共艺术、装饰和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等多个领域。

陶艺作品在展示时更加注重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反应,通过作品所营造出来的氛围和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使观者能够在感官上获得愉悦和情感上的共鸣。

陶艺创作中的写意性体现了艺术家对自然、社会现象及其内在丰富情感的主观加工和表现。

陶艺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意义使得陶艺创作更容易表达个体的主观思想和情感体验,并传递给观众。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陶艺的创作形式正逐渐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写意性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意义也不断演变和拓展。

陶艺创作中的写意性将会继续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人们带来新的视觉和情感的享受。

陶艺 毕业论文

陶艺 毕业论文

陶艺毕业论文陶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导言: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本文将探讨陶艺的历史渊源、技术特点以及当代陶艺在艺术界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一、陶艺的历史渊源陶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陶器出现在距今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通过发现和利用陶土,开始了对陶艺的探索与创作。

在中国,陶器的制作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青铜时代的彩陶到唐宋时期的青瓷,陶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陶艺的技术特点陶艺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挑选陶土、制作陶胚、装饰、烧制等。

不同的陶艺家会运用不同的技术和工艺,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其中,最为知名的技法包括胎釉陶、素瓷、刻花、彩绘等。

这些技术特点使得陶艺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艺术魅力。

三、当代陶艺的地位和发展前景随着时代的变迁,陶艺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当代陶艺家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创作出更加个性化的作品。

陶艺在当代艺术界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陶艺展览和艺术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同时,陶艺也逐渐进入了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装饰艺术,例如陶艺家居用品、陶艺饰品等。

这为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陶艺的文化传承陶艺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陶艺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陶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一些陶艺家致力于将传统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符合了当代审美需求。

结语:陶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门手工艺,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

当代陶艺家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与探索,为陶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陶艺将继续展现其独特魅力,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

陶艺教学论文六篇

陶艺教学论文六篇

陶艺教学论文六篇陶艺教学论文范文1(1)陶艺教育在素养教育中的应用。

陶艺教育是一种基于艺与工的教育方式,能够对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养。

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学习者能够以一种纯粹的、浑然天成的心态去创作陶艺座屏,而冲破传统教条教育的束缚,从而有效地爱护学习者的个人爱好与挖掘学习者的创作潜力。

在进行教育实践中,学习者通过主观的想象力,发挥对实体与虚拟物体的充分联想和想象,一种非语言性的东西将想象的画面、个人情感等外化在陶瓷艺术上,以丰富的表情、立体感等呈现出艺术的特性,从而在实践中挖掘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天赋。

(2)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

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正是对艺术与工艺的完善呈现和详细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是陶艺教育的主体,而艺术与工艺则是陶艺教育的内涵,同学在接受陶艺教育过程中,将能够对其自身的制造力的挖掘、智力的培育以及共性的树立等进行完善。

首先,陶艺教育重视艺术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挖掘同学的制造力。

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同学是主体,需要不断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接触的图像、实物等实体以及虚拟的东西进行想象,凭借其对社会生活、文化科学等的感知和熟悉,以观看者的角度提炼升华,并借助艺术的观赏力量和表现力量,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

其次,陶艺教育重视工艺技能的把握,有助于开发同学的智力。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简单的系统,掌握着个人动作、形象思维、语言以及抽象思维等力量。

对于青少年学习者而言,其智力开发程度远远不足,可开发空间巨大,孕育无限的发掘潜力。

陶艺教育重视学习者工艺技能的把握,强调形象思维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最终,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有助于培育同学的共性和陶冶情操。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陶艺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与对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记录和表现。

人们对于陶瓷艺术的观赏和审美观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转变,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以娴熟的工艺呈现完善的艺术,需要学习者共性的表述与情操的流露。

浅谈现代陶艺教育论文(1)

浅谈现代陶艺教育论文(1)

浅谈现代陶艺教育论文(1)
现代陶艺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推动陶
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陶艺教育的相关问题:
1.教学目标
现代陶艺教育应该明确其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对陶艺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
现代陶艺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陶艺历史知识、陶艺制作工艺、陶
艺艺术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内容。

此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
能力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
现代陶艺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包括理论讲解、实践操作、
师生互动、艺术展览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力量,激
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4.教学评估
现代陶艺教育的评估方式应该以综合评价为主,包括学生制作作品的
审美水平和创新程度等多个方面内容。

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每个学
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

总之,现代陶艺教育的发展不仅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而且还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态度。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
们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推动陶艺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一、理论欣赏篇总结性的来说我们的理论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中华陶瓷的演变与发展过程1、在80000-9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彩陶浮出水面。

那时的陶瓷都是在8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用过渡金属的氧化物作画料,这些画料耐高温,且在高温下易显色,如铁红(氧化铁)。

2、在夏、商、周出现了釉陶,这是“釉”的第一次出现,是陶瓷艺术史的一次飞跃,而在这时的陶瓷上的釉都只有几十微米厚,但却因为有釉的加入而变得很好看;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越窑便出现了青瓷,这种青瓷是在釉陶的基础之上转变而来的,青瓷的釉变厚;4、隋唐五代,南青北瓷和天马行空的造型设计成为了陶瓷艺术是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其广阔的想象力为以后的器型设计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无法超越的巅峰;5、宋代五大名窑的出现导致了瓷器的出现,这是第二次飞跃,使得瓷器到达顶峰状态;6、元明,一枝独店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在明代清幽古镇宜兴(中国陶都)出现了紫砂、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7、在清代的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这是陶瓷艺术的第三次飞跃。

二、中国陶瓷的艺术特点:1、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欢;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4、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三、各个时代的陶瓷简介1.陶的起源人类在制造工具和定居之后,开始需要储存食物和饮用水,容器的概念和容器的发明就同时产生了。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或仰韶文化时期有一个相当长的使用葫芦容器的时期,然后将葫芦容器作为陶器的天然模型,从而制成陶容器。

陶器的烧制和使用,被认为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

2.新石器时代彩陶。

(1)仰韶文化大地湾类型彩陶彩陶的发现和制作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

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合集五篇]

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合集五篇]

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基础教学陶艺论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基础教学陶艺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陶艺作为综合艺术,无论是造型设计、外观表现还是艺术内涵等,都体现着浓厚的文化信息。

如宜兴的紫砂壶,集造型、书画、篆刻等诸多传统文化元素为一体,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如,有一把紫砂壶造型别具一格,壶盖为一只小鸟,形象生动,而壶把形似树根,枝桠上有着梅花点点,这种构思清新典雅。

紫砂壶是集陶文化、茶文化及书法、绘画等多种传统文化于一体的艺术载体。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一部分,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显著特点,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美学、艺术的相融。

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除泥色、造型、制作工艺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诸多方面。

这正是陶艺融合多门类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

二、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再认识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基础教学主要是以简单的结构设计、素描、色彩运用、造型等艺术内容为先导,使学生对造型、色彩、技法的认识上升到艺术审美的高度,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每年有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不同领域的艺术设计工作。

因此,做好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对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至关重要,这是艺术设计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艺术设计是物质与精神、个体与社会、科技与技术、经济与文化的高度统一。

过去以工业化为基础的设计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教育出发,不仅要注重设计的实用性,更要注重艺术设计的`精神体现。

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有机融入陶艺作品,使城市既表现出现代化发展,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是一种美的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主要方向。

中国陶瓷论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陶瓷论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中国陶瓷论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通过几篇中国陶瓷论文,来探讨了解一下中国的陶瓷。

中国陶瓷论文范文第一篇: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作者:姚翊姁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摘要:陶瓷雕塑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表现载体与最早的人造材料,在世界以及中国的传统雕塑材料艺术当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地位。

在陶瓷雕塑当中,所使用的材料与石头、木头等大自然当中所可以获取的一些天然材料,其使用也就意味着一种人造材料在历史的发展和推动之下产生,也意味着我国现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演变。

由此可见,陶瓷雕塑材料其自身不仅仅需要将泥与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然后塑造不同的造型特点,更重要的则是通过融入火的锤炼,才能够促使坯体在捶打过程当中产生质的变化,从原有的一种物质转换成为另外一种在世界当中没有的全新物质。

由此,文章以历史维度中的中国陶瓷雕塑材料分析作为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陶瓷雕塑材料和艺术表现,也为促使其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历史维度;中国陶瓷雕塑;材料表现;作者简介:姚翊姁(1989.10-),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单位:长沙师范学院,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工艺设计创新。

;中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文化底蕴极为丰富,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内涵。

在陶瓷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理念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要想进一步实现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实现可持续,就必须要针对其创新手法、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延伸和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提供保障。

一、陶瓷雕塑的基本概况(一)现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陶瓷雕塑工艺而言,其可以说是现当代陶艺术当中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类型,并且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陶瓷雕塑艺术也经历了各不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拥有者每一个阶段当中不同的发展和艺术特点。

陶文化论文六篇

陶文化论文六篇

陶文化论文六篇陶文化论文范文1由于创与消费者均主要集中于青年群体当中,“卡通化”陶艺的价格普遍偏低,仍有很多具有类同于玩偶的性质,因而大多数的“卡通化”陶艺作品是小型陶瓷雕塑,包括人物和动物题材,很多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各类卡通动漫影视片。

这些小型“卡通化”陶瓷雕塑作品大多形态生动可爱、造型夸张变形,极富有童真童趣和生活情趣,多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其中有部分作品立意较为深刻,能够引起观者对人生、对世界深化思索。

除了各类小型“卡通化”陶瓷雕塑与玩偶以外,很多“卡通化”陶艺与生活陶瓷相结合,形成各种多姿多彩的“卡通化”生活陶艺。

与一般日用瓷相比,大多数“卡通化”生活陶艺系手工制作,创作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不受一般日用瓷各种设计法则的约束,自然、清爽、新奇、朴实而具有创意性。

在“卡通化”生活陶艺作品中,卡通形象以各种方式与茶具、餐具、饰品、花盆等结合在一起,并且装饰手法也呈多样化进展趋势,如实行像生、捏雕、刻画、彩绘等,结合形式多样,布满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想象力和共性化创意。

这些“卡通化”生活陶艺表达的不仅仅是儿童化的动漫形象,表达的更是一种生活情调与态度,特殊是对于调整和缓解都市白领阶层的工作、生活压力具有突出功能,营造出一种令人温馨愉悦的氛围。

虽然“卡通化”陶艺进展势头日渐迅猛,但由于其进展历史还很短,可以说尚处在尝摸索索的试验性阶段,因而还远未摆脱非主流的地位,这明显与其进展状况和将来前景不相匹配。

在各类陶艺展览和学术研讨中,“卡通化”陶艺均未能占据一席之地,当然,这与其本身进展还不够成熟与完善有亲密关联。

“卡通化”陶艺所表达的仍主要为西方审美形式与内容,因而,“卡通化”陶艺创需要在将来的进展中努力寻求公众认知和机遇,其首要需解决的是本土文化的表达问题,即如何使“卡通化”陶艺脱离或减弱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更多地具有民族文化气息。

另外,“卡通化”陶艺目前还主要处在表层进展中,注意于外在形体的直观视觉表现上,普遍还没有触及和揭露隐蔽于外在卡通形体之后的深刻社会、文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李照宇工科试验班(工学) 3130104748摘要: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而在中国,陶瓷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

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陶瓷艺术也一直是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历经千年,仍盛而不衰。

本篇论文将从中国陶艺的发展历程,现当代陶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浅谈中国的陶瓷艺术。

关键词:中国陶艺文化;发展历程;现代陶艺。

正文:一、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历程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活动。

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仰韶文化的彩陶。

仰韶文化多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器表装饰各种精美的纹饰。

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

曾出土了像人面鱼纹盆这种艺术珍品。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那便是黑陶艺术。

龙山文化采用快轮制陶技术,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自身的黑色取胜,表面光亮如漆,器体薄如蛋壳,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

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尽管在商代制陶工艺没有明显进步,艺术性也没有明显提高,但是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瓷器的前身“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战国到东汉,逐渐的走向成熟,出现了青瓷。

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

而且它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

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同时,在秦汉时期,制陶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朝时的陶俑造型逼真,深刻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彩陶方面,汉代彩陶一改奔放热烈的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艺术表现力强。

到了隋唐时期,经济的高度发达,民族的大一统使得唐朝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空前繁荣。

而在陶瓷艺术中,最能代表这种盛唐气息的便是唐三彩。

唐三彩吸取了中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以黄白绿为主要色调,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它多用于陪葬,作为一种冥器,它的实用性远不如当时的青瓷、白瓷。

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的白瓷,到隋朝时,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至唐朝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到宋代,汉族传统制瓷工艺达到了巅峰时期。

考古学家将宋代瓷器分为六大瓷窑系,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它们因受到当地文化以及不同的加工材料的影响而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宋人在制瓷上,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而从造型角度来看,宋瓷几乎涵盖了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所有器形。

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尽显贵族雍容。

而在纹饰上,宋瓷纹饰题材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而独特。

一般来说,龙、凤、鹿、鹤、自然山水常作为主题纹饰突出显著部位,而用回纹、云头纹等辅助主题,颇具生活气息。

总的来说,宋朝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面旗帜,它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大大丰富了瓷器的种类,这也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明青花,斗彩,五彩都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

粉彩、珐琅彩闻名中外。

二、名陶鉴赏中国传统陶艺这一路走来,有不可名数的艺术珍品,本文适当选取一些,共为鉴赏。

人面鱼纹盆藏品简介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用途:葬具所处时期:新石器时代前期出土时间;1955年出土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半坡人面鱼纹盆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人面呈圆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

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蛋壳黑陶杯藏品简介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用途:随葬礼器所处时期: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这件高柄杯为泥质黑陶,器表乌黑光亮;宽斜口沿,深腹杯身,细管形高柄,圈足底座;杯腹中部装饰六道凹弦纹;细柄中部鼓出部位中空并装饰细密的镂孔,貌似笼状,其内放置一粒陶丸,将杯子拿在手中晃动时,陶丸碰撞笼壁会发出轻脆的响声,杯子站立时,陶丸落定能够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设计十分巧妙。

这件高柄杯的造型体态轻盈,挺拔秀丽,制作技艺美妙绝伦,是一件绝无仅有的古代艺术珍品。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藏品简介名称: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高:41厘米口径:12.2厘米年代:明永乐年间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瓶小口,带盖,盖上有宝珠形纽,圆肩,肩下渐收,平底。

盖纽及盖面中央饰莲瓣纹,盖之立壁上绘折枝花卉。

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

腹部主题纹饰绘竹石芭蕉,衬以坡地、花草,宛如园中小景。

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三、现代陶艺文化陶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代名词。

然而,当中国的陶艺家们猛然从“传统”等字眼中惊醒重新打量世界时,却发现自己落后了。

我们不否认在传统陶瓷领域,中国的话语权独占鳌头,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个事实,中国现代陶艺在世界领域的戏份却不再是那么重。

现代陶艺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工艺美术而存在,也不仅仅靠“实用”“美观”等观念就能涵盖的了的,它已成为艺术家进行文化批判的利器,从陶瓷中便可展现出思维的火花。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新鲜的事物,仍存在这很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现代陶艺的现状,值得我们去深思。

1.现代陶艺的功能问题从传统的陶艺过渡到现代陶艺是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像所有艺术领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辩论自然不会少。

我们讨论了太多太多的话题,但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现代陶艺的功能问题。

这直接关系到了现代陶艺的社会定位,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的现代陶艺才能像传统陶艺一样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话语权。

现代陶艺不能像传统陶艺那样,只是作为一种工艺美术而存在。

传统的陶艺家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这样陶艺难以真正上升为一门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只能算得上是工艺。

现代陶艺应该扩大陶艺的艺术属性,不在仅仅局限于它的社会功用,着重于表达人的情感,透过艺术作品来进行更多理性的批判。

2.陶艺的传播与传承问题虽然,中国人不缺少对陶瓷的感情,但也谈不上对现代陶艺有多大的感情。

从现状来看,现代陶艺仅在景德镇、上海等瓷区和大都市中基础较好,而从整体来看,现代陶艺的群众基础相当薄弱,没有一个真正的陶艺欣赏群体,这是很不利于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发展的。

要想使现代陶艺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必须从全民的角度出发,让全民重视起来,而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靠媒体传播。

就目前来说,在我国,没有一个普适性的陶艺刊物,只是一些零零散散的报道,所以很难将国民的兴趣与陶艺找到一个统一的契合点。

同时,对于陶艺的传承问题又归结到教育上来。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陶艺的教育亦是如此。

我们应该加强对孩童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

当然,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毕竟陶艺是一门动手完成的艺术创作,单单靠学习书本上枯燥的知识,这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很难有创新性的思维。

3.陶艺批评机制的完善批评机制的缺失是造成现代陶艺发展滞后的一大原因。

一团和气的倾向只会造成一个平稳发展的假象。

同时,在这种平稳的环境下,新思维,新创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推广。

因此,陶艺的批评机制应该立即引入到现代陶艺的发展的轨道中来,这样才能刺激现代陶艺真正的成长,在发展的过程中汲取到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以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来创造出一个适合现代陶艺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结语:中国传统的陶艺独具东方艺术的情韵风格,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它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民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代表了中华民族精神实质,也正因如此,传统的中国陶艺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艺术创造,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一种不可遏制的发展状态之中。

无论是宋代的秀丽,还是元代的浑厚,抑或明代的精工,清代的精致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进入新时代,我们也应该让现代陶艺更具时代的特色,以批判的思维来指引现代陶艺的发展,期待着现代陶艺绽放出像传统陶艺那样的光芒参考文献:[1]齐彪陶艺的起源与流变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12月:1—221[2] 张晓杰. 浅谈中国当代陶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陶瓷. 2011(02)[3]部分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和中国知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