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陶艺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珍品之一,而中国陶瓷的传承与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陶瓷艺术一直保持着活力,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创新发展,成为了世界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宜兴紫砂壶、景德镇瓷器和现代陶瓷三方面进行浅谈,探讨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自唐代兴起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备受世人关注。
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朴素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之一。
紫砂壶在历代艺术家们的创新与传承下,不断实现着陶瓷艺术的升华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紫砂壶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如制作茶具、工艺品等,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成为了现代陶瓷艺术的一部分。
景德镇瓷器则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另一个亮点。
作为中国瓷器之乡,景德镇有着悠久的瓷器制作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瓷器历经千年而不衰,一直保持着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精髓,兼收并蓄各地瓷器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德镇瓷器传统工艺。
景德镇瓷器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不衰,其精湛的制作工艺、玲珑剔透的器型、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景德镇瓷器不仅在传承古老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是与当代设计家、艺术家合作,使传统的景德镇瓷器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现代陶瓷艺术的一面旗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陶瓷艺术也在不断追求着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因此现代陶瓷的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现代陶瓷在传承古老工艺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陶瓷艺术的精髓,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
现代陶瓷不仅在工艺上进行了创新,更是在造型、装饰、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的开发,如功能性陶瓷、装饰性陶瓷、艺术性陶瓷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浅析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1. 引言1.1 传统陶瓷技艺的重要性传统陶瓷技艺作为我国悠久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民族传统。
传统陶瓷技艺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实用品,更是艺术品,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通过陶瓷制作,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勤劳,领略到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深刻地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陶瓷技艺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更是因为它承载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当今社会,人们虽然已经拥有了种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工艺技术,但对于传统陶瓷技艺的热爱与追捧却愈发浓厚。
因为传统陶瓷所展现出来的朴实纯粹、淳朴自然的美感,恰恰是现代社会中所缺失的。
传统陶瓷技艺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传承与发展也成为了当代人们不可或缺的任务。
传统陶瓷技艺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价值,更在于它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将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当代人们提供更多美的享受与文化共鸣。
1.2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陶瓷技艺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契机。
传统陶瓷技艺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传统陶瓷技艺与当代生活的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的课题。
传统与现代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可能会与当代社会的需求和趋势产生冲突。
如何在这种碰撞中找到平衡点,传承传统的精髓并进行创新,是当前陶瓷艺术家和工匠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之路,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
只有在这种碰撞和融合中,传统陶瓷技艺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统陶瓷技艺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必将迸发出新的火花,为传统陶瓷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魅力。
传统工艺包括制胎、施釉、烧制等,历经千年演化为今日的艺术形式。
发展历程见证了从唐宋明清到现代的变迁与传承。
现代中国陶瓷注重创新与突破,挖掘传统工艺的潜力,展现出活力与创意。
在当今世界,中国陶瓷艺术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示着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厚。
未来发展展望充满希望,传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陶瓷艺术的光辉前景将带领观众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对文化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实践与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中国陶瓷艺术、传承、发展、历史、工艺、创新、突破、地位、未来发展、重要性、前景、文化传播。
1. 引言1.1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悠久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粗糙的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陶瓷艺术逐渐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在古代,中国陶瓷艺术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还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的崇尚。
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不断创新和提升,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陶瓷艺术风格。
中国的陶瓷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从汉唐时期的汉白玉、唐三彩,到宋元明清时期的钧瓷、青花瓷,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不仅是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悠久,承载着无数匠人的智慧和心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世界,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依然令人着迷,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1.2 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源自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陶瓷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从唐宋时期开始,中国陶瓷逐渐走向繁荣,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亮点。
中国陶瓷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独特的韵味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
浅述陶艺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浅述陶艺的传承与发展论文“现代陶艺”>名思义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略语,是相对“传统陶瓷艺术”而言。
艺术界和评论界广泛使用的“现代陶艺”这一概念,己经基本摆脱界别时空的时间名词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也是不争的事实“现代陶艺”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比装饰注重造型、比技法注重创意。
它注重社会化的象征意义和作家的自我意识,成了作家发挥想象的载体,成了实现作家个性的媒介,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寓所之一。
在千百年的陶瓷发展史中,陶瓷制作逐步形成了模式化的弊端,造型追求完整规范,装饰讲究精细关观,从而导致了历代陶瓷造型的大同小异。
光亮的杯、碗、瓶、罐、壶、钵虽然实用、关观,但是,器型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艺术个性。
造型:传统陶艺,讲究规整、平衡、对称。
器型的口、颈、肩、腹、腰、足的轮廓线以弧形为主,器型两侧的轮廓线的长短、高低一致,釉而光洁细润,不能出现变形、斑点等缺陷,烧成后瓷器的裂痕、卷曲、变形等问题都属于废品。
现代陶艺则注重从变形、卷曲、开裂的问题中发现肌理、窑变现象,从釉料的垂流、积料等缺陷中寻找作品的独特视觉效果从粗犷的材质,残缺的器皿中,探索质感特技,从质朴的材料中显示出独到的形态,有意识地将坯体卷曲、挤压、切割、挖残成随意的形状,显示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
器型:传统陶艺讲究“成器、造物、求关”,陶瓷器型以实用的瓶、罐、碗、盘为主。
现代陶艺采用“弃用、索义、求变”的创作理念。
传统器型以圆形为主。
现代陶艺的器型,把拉坯成型的圆器,泥板拼接的镶器等器型相结合,作为装饰的载体,有意识地把完整的器型加工成不完整的形状,利用残缺、开裂、破损的器型来形成独特的新形态,在坯胎上进行切割、敲击、打破处理。
一块泥土,一只坯体是没有生命力的,经过陶艺家的揉搓、挤捍、加工、装饰,就能使冰凉的坯体变成充满生命激情的艺术品,产生新奇的关感。
肌理:经过艺术处理后的器型材质上,产生出粗犷的肌理效果,犹如山峰、峡谷、石林。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悠久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中国陶瓷器具出土于河南等地,如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遗址中发现的黑陶、灰陶等器物,展现了古代先民的制陶技艺和审美情趣。
随着青铜器的盛行,陶瓷器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古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
汉代的汝窑、唐代的四大名窑、宋代的官窑、明代的景德镇等著名陶瓷窑厂相继兴起,陶瓷制作技艺日臻完善,瓷器的品质逐步提高,被誉为"中国之国骨"。
中国陶瓷艺术凝聚着千百年来的积淀和传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从古代的青瓷、白瓷到后来的宣德炉、粉彩瓷,每一种瓷器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展现出中国陶瓷艺术独特的审美特质。
中国陶瓷器在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之美,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其历史悠久、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特点,使中国陶瓷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陶瓷艺术贡献了独特的智慧和财富。
1.2 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
中国陶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魅力。
中国陶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深受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推崇。
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承载了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陶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细致的装饰处理,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中国陶瓷的风格多样,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风格,展现了中国陶瓷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
中国陶瓷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被誉为世界陶瓷之乡,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源远流长,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艺术追求的情感表达,其独特之处将继续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和珍视。
陶瓷的工艺发展历史论文

陶瓷的工艺发展历史论文陶瓷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品,它在人类的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陶瓷制品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可以用来装饰家居,还可以用来盛放食物和饮料。
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手工制作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陶瓷工艺不断地迭代更新,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和形式。
古代的陶瓷制作主要依靠手工技艺,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复杂。
在中国,最早的陶瓷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当时的陶器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和祭祀用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陶瓷工艺不断发展,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陶瓷文化。
而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陶瓷制品也以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著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陶瓷制作工艺逐渐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和自动化所取代。
这种改变不仅提高了陶瓷制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陶瓷制品逐渐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之中。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增加,陶瓷制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性用途,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品。
陶瓷制品的工艺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为陶瓷制品的设计和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陶瓷的工艺发展历经漫长的岁月,从最初的手工制作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陶瓷制品不断地迭代更新,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和形式。
陶瓷工艺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性用途,而是成为了一种融合了艺术与工艺的产物。
在未来,陶瓷制品的工艺发展还将继续不断创新,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美产品。
古今中外对陶瓷的工艺发展历程有很多方面的探索、创新和变革。
中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都有着悠久的陶瓷制作传统与历史,它们的陶瓷工艺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采。
中国的景德镇被誉为“中国陶瓷之都”,而中国的汝窑、唐三彩、宋代定窑等古陶瓷名窑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技艺而闻名于世。
意大利的陶瓷制作也历史悠久,从意大利雷焦艳帝国时期的马伊奥利卡陶瓷到如今的意大利陶瓷制作,都展示出独到的意大利风格与设计感。
浅谈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当代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摘要: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其他天然矿物制成的陶瓷。
它也是陶瓷制品和瓷器的总称。
而我国陶瓷艺术领域十分广阔,在视觉语言和设计意象上可以分析审美趋势和趋势。
再加上陶器历史悠久,透过它所发生的变化,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意义,就像古代女性刺绣一样,依人们的用途而定,代表刺绣的意义等图案,如一对邮品是偶数鸭,刚结婚的女性使用刺绣,它象征着昂贵的婴儿的早期出生,等等。
陶艺也是陶艺,因此陶艺也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正文对当代陶艺的传递与创新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陶瓷艺术;传承;创新引言:瓷器是我国发明的,所以全世界的陶器都是中国的代表,而中文英文名称“China”不仅指中国,也指瓷器。
对外国人来说,陶瓷不仅是一门值得敬佩的工艺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的瑰宝。
因此,在现代社会,陶艺与陶艺的发展成为我国人民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完美性审美特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包括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口味和生活地点,因此不同民族的审美标准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陶瓷等工艺品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差异。
现代陶瓷艺术常指中国现代陶瓷产品,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一般指特殊的艺术陶瓷。
现代陶艺家在审美创作过程中,往往借用陶艺的素材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或更深层次的寓意,将其制作、加工于外。
1.1思想典范陶艺的艺术风格随现代生活特点等因素而变化,如史前陶艺呈现自然轻盈的感觉,这也是我们现代陶艺所追求的美的典范。
但史前陶艺文化的产生,不仅受到人们情绪的影响,也受到生产条件的影响,而新陶艺则将人们对史前陶艺的关注从其文化脉络上移开,集中在其中包含着适合现代美学的元素。
与后来出现的瓷器相比,陶瓷风格更倾向于纯净自然的感觉,但缺乏主观审美追求。
1.2完美性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审美观的完善,这些陶艺诞生以来长期积累的审美价值观是通过各种历史环境变迁形成的。
我国的陶瓷制品,无论其形式或内在对其意义的认识如何,都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产品,因为它的外观非常奇特,而且需要高技术,其隐含的意义是传统文化与我们这一代文化的结合。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陶瓷艺术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享誉世界,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瑰宝。
在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浅谈。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先民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使用陶器,陶器是人类最早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
中国古代的陶瓷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陶瓷艺术风格。
在中国历史上,陶瓷艺术几乎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承载着饮食文化、礼俗习惯,还承载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如唐代的三彩、宋代的青瓷、汝窑等都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
唐代的三彩釉彩绘工艺精湛,图案多样,以彩色的明快和对称的形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大亮点。
而宋代的青瓷与汝窑则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技艺的代表作品,以其细腻的质地和淡雅的色泽而著称于世。
这些传世之作不仅在中国的瓷器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也为后世的陶瓷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陶瓷艺术进一步发展。
明代的景德镇窑、官窑、陆家窑等工艺大放异彩,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的瑰宝。
无论是青花瓷、五彩瓷还是釉里红、粉彩瓷等,都展现了当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而到了清代,景德镇窑的瓷器更是达到了高峰,在琳琅满目的造型和瓷器上凝聚了大量的艺术智慧,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又一代表。
明清时期的陶瓷艺术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鼎盛时期。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陶瓷艺术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中国的陶瓷艺术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传统的工艺技法到现代的设计理念,中国的陶瓷艺术正在进行着融合与升华。
现代的陶瓷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创新,使得陶瓷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陶艺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现代陶艺”>名思义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略语,是相对“传统陶瓷艺术”而言。
艺术界和评论界广泛使用的“现代陶艺”这一概念,己经基本摆脱界别时空的时间名词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也是不争的事实“现代陶艺”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比装饰注重造型、比技法注重创意。
它注重社会化的象征意义和作家的自我意识,成了作家发挥想象的载体,成了实现作家个性的媒介,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寓所之一。
在千百年的陶瓷发展史中,陶瓷制作逐步形成了模式化的弊端,造型追求完整规范,装饰讲究精细关观,从而导致了历代陶瓷造型的大同小异。
光亮的杯、碗、瓶、罐、壶、钵虽然实用、关观,但是,器型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艺术个性。
造型:传统陶艺,讲究规整、平衡、对称。
器型的口、颈、肩、腹、腰、足的轮廓线以弧形为主,器型两侧的轮廓线的长短、高低一致,釉而光洁细润,不能出现变形、斑点等缺陷,烧成后瓷器的裂痕、卷曲、变形等问题都属于废品。
现代陶艺则注重从变形、卷曲、开裂的问题中发现肌理、窑变现象,从釉料的垂流、积料等缺陷中寻找作品的独特视觉效果从粗犷的材质,残缺的器皿中,探索质感特技,从质朴的材料中显示出独到的形态,有意识地将坯体卷曲、挤压、切割、挖残成随意的形状,显示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
器型:传统陶艺讲究“成器、造物、求关”,陶瓷器型以实用的瓶、罐、碗、盘为主。
现代陶艺采用“弃用、索义、求变”的创作理念。
传统器型以圆形为主。
现代陶艺的器型,把拉坯成型的圆器,泥板拼接的镶器等器型相结合,作为装饰的载体,有意识地把完整的器型加工成不完整的形状,利用残缺、开裂、破损的
器型来形成独特的新形态,在坯胎上进行切割、敲击、打破处理。
一块泥土,一只坯体是没有生命力的,经过陶艺家的揉搓、挤捍、加工、装饰,就能使冰凉的坯体变成充满生命激情的艺术品,产生新奇的关感。
肌理:经过艺术处理后的器型材质上,产生出粗犷的肌理效果,犹如山峰、峡谷、石林。
在装饰绘画前,用麻袋片在潮湿的坯胎上压印出纤维肌理,然再施釉、绘画、入窑高温烧炼。
经过高温烧成后,坯胎发生了窑变现象,既显示出清晰的织物纹理,又使釉而形成高低不平的料痕,犹如冰雪消融的痕迹。
现代陶艺作品,虽然是人工创造,却必须依靠窑火的助力。
适当的烧成气温是成功作品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恰到好处的肌理效果,也需要窑温的恰当控制才能产生出来。
纹饰:传统陶艺以粉彩、新彩、绘画、书法雕刻等形式,在加工后的坯胎上进行装饰,古色古香的人物,疏朗的山水瓷画与器型相融汇。
在装饰设计上,以粗糙的涩底与光洁的釉而装饰作对比,完整的画而与残缺的器型相呼应,现代造型与古代生活情趣相映衬,不规则的开光形与精细的绘画装饰相结合,产生出强烈视觉对比效果。
内涵:现代陶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独特的器型装饰中,蕴含着深刻意境。
虽然玩泥、捍陶是少年儿童也会做的事情,但是,现代陶艺创作并非轻而易举的玩陶。
我的作品,造型、肌理、纹饰、看上去很随意,实际上都是经过精心构思后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内涵意蕴。
现代陶艺是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按现代的艺术风格可分为:具象陶艺、抽象陶艺,象征性陶艺、极简陶艺和装饰性陶艺。
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容器类陶艺和雕塑性陶艺。
一、陶艺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陶艺艺术的历史悠远,依存也无比丰富,这是其他门类的艺术品都无法
比拟的。
可以说中华名族将她最内在的本质、他及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完关的表现在她博大丰厚的陶艺中。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于陶瓷材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的审关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思想情感。
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都是泥与火的艺术。
传统陶艺以实用功能为主,口的是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而现代陶艺则以审关为主,更注重审关价值和审关作用。
造型、胎质、釉色等因素构成的完整形象,唤起了一件现代陶艺作品的关感。
人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人,陶艺逐渐形成一种陶瓷文化。
现代陶艺作品不仅是物质产品,还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
二、现代陶艺是对传统陶艺的转型
中国传统陶艺比较注重造型的完整,传统陶艺器型大多工整、严谨,追求造型完关,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强调作品的使用功能,并且进行大量装饰。
而现代陶艺己从其实用功能中蜕变出来,强调艺术欣赏性,体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现代陶艺的综合性早己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陶艺,强调了与人精神关系的真实再现,将作品与人、与空间的交融,体现社会中人与本能、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等一系列的关系。
现代陶艺由传统陶艺发展而来。
传统到现代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就陶艺本身而言,包含了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保留传统风格,运用传统的表现方法追求完整;第二种是将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组合;第三种是纯现代意识的创新。
因此,现代陶艺创作表现出三个明显的趋向:一是在坚持传统技艺和实用风格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注重艺术个性、审关情趣的表达;二是通过对传统技艺和实用风格的转变来追求陶艺的新意,充分体现陶艺家个人的审关追求;三是不受传统的约束,注重作品的观念创新和审关实践。
三、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审关差异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在审关标准和制作工艺上都是截然不同的。
传统陶艺强调器物的实用功能,而现代陶艺注重体现艺术欣赏性。
现代陶艺从现代审关观念的关术潮流中获取活力,致力于陶瓷艺术与实用性的分离。
在材料方而,现代陶艺尽可能地发挥材质的特性;在工艺方而,常常有意地利用传统陶艺所认定的缺陷,如:龟裂、起泡、缩釉、断裂、变形等,并将“缺陷”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装饰方而,不强调过多的装饰,追求泥料本身特有的肌理效果,融泥、釉为一体,或采用釉色的渐层表现,或利用肌理、釉色交叠熔融,充分体现其自身的随机性、自然性和偶然性,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痕迹,这是与传统陶艺的一个很大差异。
关国詹姆斯·玛金斯的作品就充分体现了造型的不完整性,立意创新,破传统完关之造型,融现代审关之意识,将“完型”有意打破,有动感起伏的线条与整个造型和谐,整体形象鲜明,构成了一种新的形态特征。
四、现代陶艺的审关取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表现出一种渴望回归自然,以缓解日益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精神负荷。
现代陶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中应运而生的,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代陶艺创作,是一项既有意义,又很难取得成就的事业。
在造型、纹理、肌理中进行独到的设计是难的,难的是经过精心创作设计的作品在高温烧出成果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做陶艺的时候是有感而发,好多陶艺作品愿意保留其原始的肌理和手工痕迹,有好多作品是随机的偶发形态。
对自己的构思有了新的触动,进而使自己的创作思路跟清晰。
陶艺作品不能做作,要胸有成i白一次成型,不可反复修改。
正是由于现代陶艺的创作难度大,而且又有新意,在现代陶
艺创作、在与泥胎坯料的加工中,感受到泥土的变化,在窑火烧炼中,想象烧成后的效果。
创造力在人生过程中,随着对艺术创作感情寄托而产生,是陶艺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