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验进程的通信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进程的管道及消息通信)

printf("\n Ihave wrote:%s",string); write(fd,string,45); string[0]+=1; } else { read(fd,buf,256); printf("\n The context by I have read is :!%s",buf); buf[0]='\0'; } } close(fd); } 运行结果:
char parent[]="A message to pipe'communication.\n";
main() {
int pid,chan1[2]; char buf[100]; pipe(chan1); pid=fork(); if(pid<0) {
printf("to create child error\n"); exit(1); } if(pid>0) { close(chan1[0]); printf("parent process sends a message to child.\n"); write(chan1[1],parent,sizeof(parent)); close(chan1[1]); printf("parent process waits the child to terminate\n"); wait(0); printf("parent process terminate\n"); } else { close(chan1[1]); read(chan1[0],buf,100); printf("The message read by child process from parent is :%s.\n",buf); close(chan1[0]); printf("child process terminates\n"); } } 运行结果:
操作系统 进程的管道通信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与步骤:
编写程序实现进程的管道通信。用系统调用pipe( )建立一管道, 二个子进程P1和P2分别向管道各写一句话:
Child P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ld P2 is sending a message!
父进程从管道中读出二个来自子进程的信息并显示(要求先接收P1, 后P2)。
进程的管道通信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时间
2011年11月18日
专业
网络工程
班级
5班
实验题目:进程的管道通信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什么是管道
2.熟悉UNIX/LINUX支持的管道通信方式
3.通过进程多次的循环读写学习利用管道进行进程间的通信
4.验证lockf的加锁解锁作用
5.验证读写进程本身是否已经实现了互斥作用
2.熟悉UNIX/LINUX支持的管道通信方式, 并在程序中运用了pipe(), read()和write()等系统调用。
3、验证了lockf的加锁解锁作用, 并验证了读写进程互斥。
4、进程中sleep(5)的作用是让所显示的内容休眠5秒钟,即等待5秒钟再显示。进程1和进程2也能对管道进行操作,因为他们同属于共同的管道,共同共享资源。
printf("%s\n", InPipe);
}
exit(0);
}
}
return 0;
}
运行结果如下:
分析与体会:
1.通过本实验, 我了解到所谓管道, 是指能够连接一个写进程和一个读进程、并允许它们以生产者—消费者方式进行通信的一个共享文件, 又称为pipe文件。由写进程从管道的写入端(句柄1)将数据写入管道, 而读进程则从管道的读出端(句柄0)读出数据。并知道pipe文件的建立。
进程通信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进程通信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进程通信的常用方法,包括管道、消息队列、信号量等。
3. 通过编程实践,加深对进程通信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Linux开发环境:gcc三、实验内容1. 管道通信2. 消息队列通信3. 信号量通信四、实验步骤及分析1. 管道通信(1)实验步骤1)创建一个父进程和一个子进程;2)在父进程中创建一个管道,并将管道的读端和写端分别赋给父进程和子进程;3)在父进程中,通过管道的写端发送数据给子进程;4)在子进程中,通过管道的读端接收父进程发送的数据;5)关闭管道的读端和写端;6)结束进程。
(2)实验分析通过管道通信,实现了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数据传递。
管道是半双工通信,数据只能单向流动。
在本实验中,父进程向子进程发送数据,子进程接收数据。
2. 消息队列通信(1)实验步骤1)创建一个消息队列;2)在父进程中,向消息队列中发送消息;3)在子进程中,从消息队列中接收消息;4)删除消息队列;5)结束进程。
(2)实验分析消息队列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允许不同进程之间传递消息。
消息队列的创建、发送、接收和删除等操作都是通过系统调用实现的。
在本实验中,父进程向消息队列发送消息,子进程从消息队列接收消息,实现了进程间的消息传递。
3. 信号量通信(1)实验步骤1)创建一个信号量;2)在父进程中,对信号量执行P操作,请求资源;3)在子进程中,对信号量执行V操作,释放资源;4)结束进程。
(2)实验分析信号量是一种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机制。
在进程通信中,信号量可以用来协调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
在本实验中,父进程和子进程通过信号量实现了对共享资源的同步访问。
五、实验结果1. 管道通信实验结果:父进程成功向子进程发送数据,子进程成功接收数据。
2. 消息队列通信实验结果:父进程成功向消息队列发送消息,子进程成功从消息队列接收消息。
3. 信号量通信实验结果:父进程成功获取资源,子进程成功释放资源。
进程通讯管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进程通信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进程通信的常用机制和方法;3. 能够使用进程通信机制实现进程间的数据交换和同步;4. 增强对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模块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2. 编程语言:C3. 开发环境:GCC三、实验内容1. 进程间通信的管道机制2. 进程间通信的信号量机制3. 进程间通信的共享内存机制4. 进程间通信的消息队列机制四、实验步骤1. 管道机制(1)创建管道:使用pipe()函数创建管道,将管道文件描述符存储在两个变量中,分别用于读和写。
(2)创建进程:使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实现父子进程间的通信。
(3)管道读写:在父进程中,使用read()函数读取子进程写入的数据;在子进程中,使用write()函数将数据写入管道。
(4)关闭管道:在管道读写结束后,关闭对应的管道文件描述符。
2. 信号量机制(1)创建信号量:使用sem_open()函数创建信号量,并初始化为1。
(2)获取信号量:使用sem_wait()函数获取信号量,实现进程同步。
(3)释放信号量:使用sem_post()函数释放信号量,实现进程同步。
(4)关闭信号量:使用sem_close()函数关闭信号量。
3. 共享内存机制(1)创建共享内存:使用mmap()函数创建共享内存区域,并初始化数据。
(2)映射共享内存:在父进程和子进程中,使用mmap()函数映射共享内存区域。
(3)读写共享内存:在父进程和子进程中,通过指针访问共享内存区域,实现数据交换。
(4)解除映射:在管道读写结束后,使用munmap()函数解除映射。
4. 消息队列机制(1)创建消息队列:使用msgget()函数创建消息队列,并初始化消息队列属性。
(2)发送消息:使用msgsnd()函数向消息队列发送消息。
(3)接收消息:使用msgrcv()函数从消息队列接收消息。
(4)删除消息队列:使用msgctl()函数删除消息队列。
进程控制与进程通信程序实验报告

进程控制与进程通信程序实验报告一、引言进程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操作系统中最小的资源管理单位。
进程控制与进程通信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内容,涉及到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以及进程间的信息传递和同步管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编写进程控制与进程通信程序,加深对操作系统中进程管理和通信机制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进程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方法。
2. 掌握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共享内存、管道、消息队列和信号量等。
3. 能够编写简单的进程控制和进程通信程序。
三、实验内容1. 进程控制实验:编写一个程序,实现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
通过调用系统调用函数,创建多个子进程,并通过进程控制函数实现父子进程的协作与同步。
2. 进程通信实验:编写一个程序,实现进程间的信息传递和同步管理。
通过共享内存、管道、消息队列或信号量等机制,实现不同进程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四、实验步骤1. 进程控制实验:(1)创建父进程和子进程:使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并通过判断返回值来区分父子进程。
(2)调度子进程:使用wait()函数等待子进程的结束,以实现父子进程的同步。
(3)终止子进程:使用exit()函数终止子进程的运行。
2. 进程通信实验:(1)共享内存:使用shmget()函数创建共享内存段,使用shmat()函数映射共享内存到进程的地址空间,实现共享数据的读写。
(2)管道:使用pipe()函数创建管道,使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通过读写管道实现进程间的数据传输。
(3)消息队列:使用msgget()函数创建消息队列,使用msgsnd()函数向消息队列发送消息,使用msgrcv()函数从消息队列接收消息,实现进程间的消息传递。
(4)信号量:使用semget()函数创建信号量,使用semop()函数对信号量进行P操作和V操作,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互斥。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以及进程间的信息传递和同步管理。
操作系统实验4 进程的管道通信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计算机0703班200729实验4 进程的管道通信1. 实验目的1)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分析进程争用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4)学习解决进程同步的方法。
5)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贯穿始终,也是学习现代操作系统的关键。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理解进程的实质和进程管理的机制。
在Linux系统下实现进程从创建到终止的全过程,从中体会进程的创建过程、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关系、进程状态的变化、进程之间的互斥、同步机制、进程调度的原理和以管道为代表的进程间的通信方式的实现。
2. 内容及要求:这是一个设计型实验,要求自行编制程序。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两个子进程分别向管道写一句话:Child process1 is sending a message!Child process2 is sending a message!父进程从管道读出来自两个子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1)父进程先接收子进程1发来的消息,然后再接收子进程2发来的消息。
2)实现管道的互斥使用,当一个子进程正在对管道进行写操作时,另一子进程必须等待。
使用系统调用lockf(fd[1],1,0)实现对管道的加锁操作,用lockf(fd[1],0,0)解除对管道的锁定。
3)实现父子进程的同步,当子进程把数据写入管道后,便去睡眠等待;当父进程试图从一空管道中读取数据时,也应等待,直到子进程将数据写入管道后,才将其唤醒。
3.相关的系统调用1)fork() 用于创一个子进程。
格式:int fork();返回值:在子进程中返回0;在父进程中返回所创建的子进程的ID值;当返回-1时,创建失败。
2)wait() 常用来控制父进程与子进程的同步。
在父进程中调用wait(),则父进程被阻塞,进入等待队列,等待子进程结束。
操作系统实验三(进程通信)

暨南大学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成绩评定实验项目名称进程通信指导教师戴红实验项目编号0806002903 实验项目类型综合型实验地点学生姓名蔡高成学号2007052431学院国际商学院系企业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时间年月日下午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学习如何利用管道机制或消息缓冲队列进行进程间的通信,并加深对上述通信机制的理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撰写规范的科学研究报告。
二、实验环境及设备(一)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实验室(二)主要仪器设备:PC机、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三、实验内容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管道来实现父子进程之间的进程通信。
子进程项父进程发送自己的进程表示符,以及某字符串。
父进程则通过管道读出子进程发来的消息,将消息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终止。
四、实验调试分析1、实验函数说明(1)pipe头文件:#include<unistd.h>定义函数:int pipe(int pipedes[2]);函数说明:pipe()会建立管道,并将文件描述词由参数pipedes 数组返回。
pipedes[0]为管道里的读取端,所以pipe用read调用的pipedes[1]则为管道的写入端。
写进程A pipedes[1]返回值: 若成功则返回零,否则返回-1,错误原因存于errno 中。
错误代码:EMFILE 进程已用完文件描述词最大量ENFILE 系统已无文件描述词可用。
EFAULT 参数pipedes 数组地址不合法。
(2)sprintf函数功能:把格式化的数据写入某个字符串头文件:#include <stdio.h>函数原型:int sprintf( char *buffer, const char *format [, argument] … );返回值:字符串长度(strlen)(3)flock头文件: #include<sys/file.h>定义函数: int flock(int fd,int operation);函数说明: flock()会依参数operation所指定的方式对参数fd所指的文件做各种锁定或解除锁定的动作。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进程通信

Pipe(fd);
While ((pid1=fork())==-1;
If (pid1==0)
{
Printf(“child 1 will going on!\n”);
Lockf(fd[1],1,0);
Sprintf(outpipe,”child 1 process is sending message!”);
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学号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实验
班级
2011级计师(1)班
实验名称
实验五进程通信
课程类型
必修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2)了解和掌握管道通信机制;
(3)了解和熟悉消息通信机制、共享存储区机制以及信号通信机制。
Wait(0);
Read(fd[0],inpipe,50);
Printf(“%s\n”,inpipe);
Exit(0);
}
}
}
四.分析分析实验结果
功能: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线,两个子进程p1和p2分别向管道各写一句话,而父进程从管道中读出来自于两个子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说明:Lockf(files,function,size)
二.实验内容
1.编写一段程序,实现进程的管道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pipe( )建立一条管道,创建两个子进程P1和P2。让P1和P2分别向管道各写一句话:
Child 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ld 2 is sending a messag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原理和linux操作系统相结合的实验)实验二进程的通信一实验目的1 学会使用vi编辑器编辑C语言程序2 学会Linux环境下gcc的使用3 学会调试工具GDB的使用二实验原理1 利用linux提供的进程通信的系统调用设计进程通信程序,加深对进程通信概念的理解。
2 体会进程通信的方法和效果。
三实验环境PC机1台,Windows操作系统和其上的虚拟Linux操作系统。
四实验步骤1.管道通信(1)编写一个程序。
父进程创建一个子进程和一个无名管道fd,由子进程向管道写入信息“This is a message”,然后终止执行;父进程接收到子进程终止信号后从管道中读出并显示信息后结束。
#include<stdio.h>#include<unistd.h>main(){int p1,fd[2];char outpipe[50]; //定义读缓冲区char inpipe[50]="This is a message!"; //定义写缓冲区pipe(fd); //创建无名管道fdwhile((p1=fork())==-1);if (p1==0) //子进程返回{write(fd[1],inpipe,50); //写信息到管道exit(0);}else //父进程返回{wait(0); //等待子进程终止read(fd[0],outpipe,50); //从管道读信息到读缓冲区printf("%s\n",outpipe); //显示读到的信息exit(0);}}(2)父进程创建两个子进程,父子进程之间利用管道进行通信。
要求能显示父进程、子进程各自的信息,体现通信效果。
(源程序pipe_1.c)#include<stdio.h>main(){int I,r,j,k,l,p1,p2,fd[2];char buf[50],s[50];pipe(fd);while((p1=fork())==-1);if(p1==0){lockf(fd[1],1,0);sprintf(buf,"Child process p1 is sending message!\n");printf("Child process p1!\n");write(fd[1],buf,50);lockf(fd[1],0,0);sleep(5);j=getpid();k=getppid();printf("p1 %d is weakup.My parent process id is %d.\n",j,k);exit(0);}else{while((p2=fork())==-1);if(p2==0){lockf(fd[1],1,0);sprintf(buf,"Child process p2 is sending message!\n");printf("Child process p2!\n");write(fd[1],buf,50);lockf(fd[1],0,0);sleep(5);j=getpid();k=getppid();printf("p2 %d is weakup.My parent process id is %d.\n",j,k);exit(0);}else{I=getpid();wait(0);if(r=read(fd[0],s,50)==-1)printf("can’t read pip e.");elseprintf("Parent %d:%s\n",l,s);wait(0);if(r=read(fd[0],s,50)==-1)pr intf("can’t read pipe");elseprintf ( "Parent %d:%s\n",l,s);exit(0);}}}结果:2.共享内存通信。
编程实现消息的发送与接收:发送进程将要发送的消息从键盘输入,每输入一行就作为一条消息发送,用“end”作为结束消息。
(源代码:sndshm.c)接收进程从消息队列上逐个取出消息并显示输出,也用“end” 作为结束消息。
通过先运行发送进程然后再运行接收进程的方式来实现同步。
(源代码:rcvshm.c)发送进程源代码:sndshm.c如下:#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string.h>#include<unistd.h>#include<sys/types.h>#include<linux/shm.h>main(){int shmid; /*定义共享内存内部标识shmid */char *viraddr; /*定义附接共享内存的虚拟地址*/char buffer[BUFSIZ]; /*定义存放信息的字符型数组*/shmid=shmget(1234,BUFSIZ,0666|IPC_CREAT); /*创建共享内存*/viraddr=(char*)shmat(shmid, 0,0); /*附接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while(1) /*循环输入信息*/{puts("Enter some text:");fgets(buffer,BUFSIZ,stdin);strcat(viraddr,buffer); /*采用追加方式写到共享内存*/if(strncmp(buffer,"end",3)==0) /*输入为“end”时结束*/break;}shmdt(viraddr); /*断开附接*/exit(0);}接收进程源代码:rcvshm.c如下:#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string.h>#include<unistd.h>#include<sys/types.h>#include<linux/shm.h>main(){int shmid;char *viraddr;shmid=shmget(1234,BUFSIZ,0666|IPC_CREAT); /*获取共享内存*/viraddr=(char *)shmat(shmid,0,0); /*附接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printf("Your message is :\n%s",viraddr); /*输出信息内容*/shmdt(viraddr); /*断开附接*/shmctl(shmid,IPC_RMID,0); /*撤消共享内存*/exit(0);}结果如下,由屏幕输出的结果看出,发送进程发送到共享内存中的信息已经被接收进程接收了。
3 消息缓冲通信。
发送进程将要发送的消息从键盘输入,每输入一行就作为一条消息发送,用“end”作为结束消息。
(源代码sndfile.c)接收进程从消息队列上逐个取出消息并显示输出,也用“end”作为结束消息。
设消息队列的key为1234。
(源代码rcvfile.c)源代码sndfile.c如下:#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string.h>#include<unistd.h>#include<sys/types.h>#include<linux/msg.h>#define MAXMSG 512 /*定义消息长度*/struct my_msg /*定义消息缓冲区数据结构*/{long int my_msg_type;char some_text[MAXMSG];}msg;main( ){int msgid; /*定义消息缓冲区内部标识*/char buffer[BUFSIZ]; /*定义用户缓冲区*/msgid=msgget(1234,0666|IPC_CREAT); /*创建消息队列,key为1234*/while(1){puts("Enter some text:"); /*提示键入消息内容*/fgets(buffer,BUFSIZ,stdin); /*标准输入送buffer*/msg.my_msg_type=1; /*设置消息类型为1*/strcpy(msg.some_text,buffer); /*buffer送消息缓冲*/msgsnd (msgid,&msg,MAXMSG,0); /*发送消息到消息队列*/if(strncmp(msg.some_text,"end",3)==0) /*消息为“end”则结束*/ break;}exit(0);}源代码rcvfile.c如下:#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e<string.h>#include<unistd.h>#include<sys/types.h>#include<linux/msg.h>#define MAXMSG 512 /*定义消息长度*/struct my_msg /*定义消息f缓冲区数据结构*/{long int my_msg_type;char some_text[MAXMSG];}msg;main(){int msgid; /*定义消息缓冲区内部标识*/long int msg_to_receive=0;msgid=msgget(1234, 0666|IPC_CREAT); /*获取消息队列,key为1234*/ while (1){msgrcv (msgid, &msg, BUFSIZ, msg_to_receive, 0); /*接收消息*/printf ("You wrote:%s",msg.some_text); /*显示消息*/if (strncmp (msg.some_text,"end",3)==0) /*消息为“end”则结束*/ break;}msgctl (msgid, IPC_RMID,0); /*撤消消息队列*/ exit (0);}程序运行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