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含解析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答案:2错,1、3正确
解析(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任 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 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 的真实联系。
联系观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 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 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2)联系具有 ②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 普遍性 1.联系的 间是相互联系的。 普遍性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
(3)联系普遍 性性的方法论
要求人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来看 问题。
2、(江苏卷32)下图漫画 “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是(A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 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 折性的统一 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联系观考点2:联系的客观性
考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实质与核心的内容
①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也叫对立统一 规律)
③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④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是: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2009安徽 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二(2 )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 的前景。 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 络服务于社会生活。(8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1)联系客观性含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七课小结:《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内容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内容分析本课通过观察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工作。
本课设计了两个框,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讲第一框时应当明确,我们谈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都是基于世界的辩证本性来说的,也就是说联系的上述特性都是世界本身所固有的。
世界是怎么样,我们就应该用怎么样的眼光看待它。
因此,我们所讲的联系只不过现实世界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虽然教材在这一框下,只讲了两个目,但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无疑也应包括从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出发认识和观察事物。
当我们在生活和实践中追问世界是怎么样时,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客观世界的联系本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和方法。
因此,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课通过观察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工作。
本课包括两个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最后得出结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二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侯(一侯为5天):“一侯雷始收声;二侯蛰虫坯户;三侯水始涸。
”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三侯”现象表明()A.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B.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C.认识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声音商标是指由能够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声音构成的商标。
通常情况下,只有消费者在某种声音与商品或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起特定联系时,声音才可能获得核准注册为商标。
为顺应商标注册的国际发展趋势和企业自主创新要求,新修改的商标法将声音商标纳入可申请注册范围。
这说明()①事物具有内在异质性,这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根据②要在联系中把握事物,事物属性只有在一定联系中才能表现出来③尊重规律,推进创新,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才能维护经济基础的巩固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3.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郊,即使成活也多半是枯矮畸形;如果生长于森林丛中,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
管理专家们将此现象称为“森林效应”。
这表明()①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②统筹全局,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联系是多样的,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4.《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求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有道之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在于他()A.借鉴了别人的经验B.看到了事物的内在联系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D.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及答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标要求】内容目标学习建议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和材料,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问题。
2.通过举例,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3.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4.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5.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6.有人说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自主探究二:易错辨析(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分析)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
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5.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偶然的。
自主探究三: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一.唯物辩证法基本知识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
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4.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联系的基本特征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必修4第三单元第7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及张家口举行。
据测算,冬奥会将大幅带动京津冀的消费,基础建设支出也将拉动该地区的GDP,在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等产业创造方面可提供60万个就业机会。
这蕴含的哲理是()A.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人为联系总是推动实践的发展C.人们的意识都具有科学预见性D.认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统一【答案】A【解析】冬奥会在北京及张家口举行会带动京津冀的消费和经济发展,这说明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正确;人为联系总是推动实践的发展说法绝对,B不选;人们的意识并不是都具有科学预见性,C不选;正确的认识才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统一,D不选。
故选A。
2.回顾两年来的建设成果,有理由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将在中央关怀、支持下,立足整体优势、加强三地联动,进一步高质量高效率向前推进。
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大湾区和城市群,必将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图景。
据此可知()①探索大湾区发展新路径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促成高质量发展合力②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大湾区的变化和发展③三地联动新格局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而建立起来的自在事物的联系④大湾区建设要重视关键节点,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相关知识。
③错误,三地联动新格局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人为事物的联系;④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关键部分的作用,且该观点表述错误;粤港澳大湾区立足整体优势、加强三地联动,会进一步促进三地的发展,说明了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大湾区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探索大湾区发展新路径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促成高质量发展合力,①②入选。
故选A。
3.生物钟运作机制一直是一个谜,也一直是科学家探索的课题。
科学家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在分子层面较好地揭示了细胞内生物钟的工作机制,也以此解释了人类健康与生物钟的密切关系,对增进人类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政治必修四提纲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24: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唯物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3、思辨:凡是辩证法都是正确和科学的。
【分析】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是正确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它的辩证法是正确的,但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
考点25: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观:(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思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是正确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是错误的。
②、联系普遍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在这一点上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高中政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绵阳一诊)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近年来,随着各地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拥有量剧增,由PM2.5造成的灰霾天气频现。
专家指出,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
这说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③事物的联系是自在的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能源消耗攀升和汽车尾气排放增多等因素造成灰霾天频现,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①④应选。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②不选。
题干体现的是一种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不选。
答案:C读漫画,回答2~3题。
如果你把一个坏苹果留在一桶好苹果里,结果你将得到一桶烂苹果,这些就是坏苹果法则。
2.漫画蕴涵的哲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B.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解析:漫画反映的主旨是联系具有普遍性,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应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看问题应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C.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D.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本题主要强调局部对整体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我国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政治必修4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政治必修4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错误。
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但不能说一事物与其他一切事物都有联系,或者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存在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错误。
因为:联系具有可变性和条件性,并非永恒不变;联系是不可随意改变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错误。
因为: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4.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错误。
因为: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说明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5.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就能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错误。
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把握联系的客观性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但不必然能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侯(一侯为5天):“一侯雷始收声;二侯蛰虫坯户;
三侯水始涸。
”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
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三侯”现象表明( )
A.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B.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认识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声音商标是指由能够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声音构成的商标。
通常情况下,只有消费者在某种声音与商品或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起特定联系时,声音才可能获得核准注册为商标。
为顺应商标注册的国际发展趋势和企业自主创新要求,新修改的商标法将声音商标纳入可申请注册范围。
这说明( )
①事物具有内在异质性,这是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根据②要在联系中把握事物,事物属性只有在一定联系中才能表现出来③尊重规律,推进创新,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才能维护经济基础的巩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郊,即使成活也多半是枯矮畸形;如果生长于森林丛中,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
管理专家们将此现象称为“森林效应”。
这表明( )
①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②统筹全局,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联系是多样的,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求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有道之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在于他( )
A.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B.看到了事物的内在联系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D.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1=0”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实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液,金融业在经济升级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创新推出针对性强的金融措施,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相互配合,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支撑。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因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风能、太阳能在昼夜和季节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人们把独立的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组合为风光互补发电,能有效克服各自缺陷,提高电网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风光互补发电( )
①是根据主观需要创造事物间新的具体联系的运用②坚持了从整体着眼,又重视局部③表明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表明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7·江苏)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
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
材料表明( )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9.美国拉斯克奖揭晓,荣获基础医学奖的是美国的三位研究人员。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的实验室就首次发现了一种称为Nitella的细长藻类,之后研究人员又发现此种藻类中的巨大乌贼轴突(squid axon)能帮助它们分析与运动相关的蛋白,以及沿着细胞内部骨架移动的蛋白。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个新型骨架马达蛋白——驱动蛋白,这种蛋白能沿着称为微管的细胞骨架移动。
这些工作解释了分子机器是如何帮助细胞移动和肌肉收缩的,也指出研发新的心脏疾病和癌症潜在药物的方向。
这说明( )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认识总是在纠正谬误中得到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自在事物的联系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和预见性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帮助我们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堂、廊、亭、榭等建筑的位置非常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天空、山水、花木等有机地组织为一系列风景画面,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一个建筑美与自然美相互融揉的境界。
我国园林设计表明( )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③把握住联系的条件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④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它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气、形、神的统一体,认为人由相互对立的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就会发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病因,既有同病异治,也有异病同治。
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的辩证法智慧有( )
①坚持从整体出发,注重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②坚持辩证法的否定观,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创新
③要注重事物量的变化,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④坚持对立统一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