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病毒的其他特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2.病毒总论

病毒的分类与名称
分类方法
病毒可以按照核酸类型、宿主种类、病毒形态 等进行分类。
命名规则
Hale Waihona Puke 病毒名称通常基于宿主、疾病名称、发现者或 地理分布等因素。
病毒的繁殖方式
1
溶菌与菌落
病毒通过使寄主细胞溶解,释放新形成的病毒颗粒。
2
内源加壳
病毒核酸复制过程中,新的病毒颗粒形成并包装在宿主细胞内。
3
外源加壳
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外组装和包装形成新的病毒颗粒。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2.病毒总论
病毒是微小的传染病原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它们依赖于寄生于宿主细 胞内复制,并引起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疾病。
病毒的结构与复制
病毒结构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有一种或多种结构经过 自我组装形成复制体。
病毒复制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复 制自身,生成新的病毒颗粒。
某些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来避免宿主免 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疫苗可以模拟病毒感染,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 供免疫保护。
病毒的疾病和控制
病毒疾病
病毒感染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等。
病毒控制
控制病毒传播的方法包括疫苗接种、卫生措施、隔 离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 侵入宿主细胞
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结合宿主细胞表面进入宿主细胞内部。
2 操纵宿主细胞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复制和传播自身,改变宿主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3 免疫逃避
某些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来避免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病毒与免疫的关系
免疫应答 免疫逃避 疫苗开发
宿主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细胞免疫响应 来抵抗病毒感染。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病原真菌

曲霉菌属
• 曲霉菌中对畜禽危害严重的有黄曲霉、烟 曲霉、寄生曲霉、棕曲霉、杂色曲霉、构 巢曲霉、白曲霉以黑曲霉等。 • 曲霉菌病临床不多见。正常机体对本菌有 一定抵抗力,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 感染。
• 本菌较明显地因其所作用的机体体质类型 机体反应性以及作用环境状况的不同而引 起不同类型的疾病。 • 如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与霉菌毒 素中毒性疾病。 • 黄曲霉菌可产生毒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 食后可引起中毒并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青霉菌属
• 是一群种类多、分布广的真菌。 • 其中黄绿青霉、桔青霉、岛青霉、圆弧青 霉、扩展青霉,是本属中主要常见的产毒 素真菌,对人和动物机体的毒性作用各有 不同。
• 本属的基本特征是,营养菌丝从无色到有 鲜明颜色、菌丝有隔; • 气生菌丝呈密毯状,棉絮状或部分集结成 菌索; • 分生孢子梗有隔,光滑或粗糙,顶端有呈 扫帚状的轮生分支,称帚状支; • 分生孢子呈球形、椭圆形或圆柱形,大部 分呈黄绿、绿或灰绿色。
• 致病性
• 在表皮角化层、毛囊、毛根、毛根鞘及其 细胞内繁殖 • 使皮肤发生丘疹、水泡和皮屑,有的毛发 区发生脱毛、毛囊炎或毛囊周围炎,有黏 性分泌物或上皮细胞形成痂壳等。
猫 癣
• 生物学特性
• 菌丝均有分隔并分枝,不产生有性孢子 • 形态多样
须癣毛癣菌(棒状大分生孢子和葡萄状小分生孢子)
黄曲霉菌
• 黄曲霉通常寄生于各类粮食、花生、棉子 鱼粉及肉制品上,当收获、加工和贮藏过 程中处理不当,便会大量繁殖。 • 大多数菌株腐生于谷物后,对畜禽和人无 害;但少数的菌株在繁殖时能产生毒素, 可引起多种畜禽发生真菌毒素中毒症,并 能导致癌症,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 分生孢子梗壁厚而粗糙,无色 。分生孢子 呈圆珙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 • 在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灰白色、扁平,以后 出现放射状皱纹,菌落颜色转为黄至暗绿 色,菌落背面无色至淡红色。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常用微生物知识)ppt课件

呼吸作用
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进行 ,少数真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
物质代谢
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 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所需的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包括菌丝的生长、孢子的形成 和萌发等过程。
常见真菌种类及其特性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可发酵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 碳,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等领域。
蘑菇
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等。
病毒的危害
导致人类和动植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同时,病毒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05 微生物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促进土壤形成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和 矿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 和发育。
微生物的收多 、转化快和生长旺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促 进动植物生长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01
02
03
有益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农 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如制作面包、酿造啤酒、 生产抗生素等。
有害关系
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大型真菌,具有食用 和药用价值。
霉菌
多细胞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 状,可引起食品、衣物等物品的霉变。
青霉
属于半知菌类,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可 引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腐烂。
04 病毒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病毒的基本结构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 动植物的病害,如细菌引 起的痢疾、病毒引起的流 感等。
中性关系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和平共 处,不引起疾病,也不产 生明显的益处或害处。
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进行 ,少数真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 生能量。
物质代谢
能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 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所需的 营养物质。
生长发育
包括菌丝的生长、孢子的形成 和萌发等过程。
常见真菌种类及其特性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可发酵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 碳,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等领域。
蘑菇
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疱疹病毒等。
病毒的危害
导致人类和动植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口蹄疫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同时,病毒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05 微生物在自然界 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促进土壤形成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和 矿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 和发育。
微生物的收多 、转化快和生长旺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促 进动植物生长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01
02
03
有益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农 业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如制作面包、酿造啤酒、 生产抗生素等。
有害关系
属于担子菌门,是一种大型真菌,具有食用 和药用价值。
霉菌
多细胞真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 状,可引起食品、衣物等物品的霉变。
青霉
属于半知菌类,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可 引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腐烂。
04 病毒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
病毒的基本结构
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 动植物的病害,如细菌引 起的痢疾、病毒引起的流 感等。
中性关系
许多微生物与人类和平共 处,不引起疾病,也不产 生明显的益处或害处。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基本知识》ppt课件

自然界中各类环境适应性分析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功能
包括氮循环、有机物分解等。
水体中的微生物生态
如淡水、海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探讨高温、低温、高盐、低氧等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机制。
人体内外环境中共生关系探讨
01
人体正常菌群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如肠道菌群对消化、免疫的贡献。
02
在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缺氧条件下,一些微生物会进行厌氧呼吸,产 生乳酸或酒精等代谢产物;在高温条件下,一些微生物会产生耐热性酶和蛋白质,以适应高温环境。
04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DNA和RNA
1 2
DNA作为遗传物质 大多数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它们携带 着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转录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遗传信息 被转录成mRNA,为后续的蛋白质 合成提供模板。
翻译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遗传信 息被翻译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 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因素
基因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 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这些突 变都可能导致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与细菌相比,真菌的 细胞结构更为复杂,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真菌的繁殖方式
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如芽殖、裂殖等。
病毒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 复制方式增殖。
病毒的结构
包括核酸(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部分病毒 还有包膜结构。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ppt课件

疫苗研制原理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疫苗类型与特点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不同类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如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微 生物防治领域的重要趋势。如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重 组蛋白疫苗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03
微生物组学在防治中的应用
微生物组学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在微 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解析微生物群落 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为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包括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 期。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温度、pH、氧气、渗透压等。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01
包括发酵、呼吸和光合磷酸化等。
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02
代谢旺盛、代谢途径多样、代谢产物独特等。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03
抗生素、维生素、酶等。
微生物的能量转换与物质运
真菌的基本形态
菌丝、孢子等。
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真菌的特殊结构
菌丝体、子实体等。
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 核。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疫苗类型与特点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不同类型的疫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如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新型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微 生物防治领域的重要趋势。如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重 组蛋白疫苗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03
微生物组学在防治中的应用
微生物组学是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在微 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解析微生物群落 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为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包括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 期。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温度、pH、氧气、渗透压等。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01
包括发酵、呼吸和光合磷酸化等。
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02
代谢旺盛、代谢途径多样、代谢产物独特等。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03
抗生素、维生素、酶等。
微生物的能量转换与物质运
真菌的基本形态
菌丝、孢子等。
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真菌的特殊结构
菌丝体、子实体等。
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 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支原体、衣原体也能够通过 应用:过滤除菌 滤膜与细菌
30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温度:病毒耐寒不耐热 甘油:病毒对甘油有较强的抵抗力 脂溶剂:脂溶剂能破坏病毒的囊膜而使有囊
膜病毒灭活。
pH:病毒一般能耐pH5~9 化学消毒药
31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兽医):可用 于某些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
16
病毒的血凝现象
些动物的红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称为病毒的血凝现象,简称病毒的血凝。
血凝试验(HA试验)
18
血凝抑制现象
血凝抑制现象:当病毒与相应的抗病毒
抗体结合后,能使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受到 抑制,称为病毒血凝抑制现象,简称病毒 的血凝抑制。
的意义
早期抗病毒
干扰素
具有种属特异性
病毒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
刺激正常细 胞产生抗病 毒蛋白,从 而抑制病毒 的生物合成
13
干扰素的功能
抗病毒
免疫调节
抗肿瘤
巨噬细胞
CTL
NK细胞
肿瘤细胞
14
干扰素的理化特性
pH3~10内稳定 对热稳定 对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敏感
15
干扰现象的实践意义
在接种疫苗时,应减小或避免干扰 现象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注意间 隔时间)
异种干扰:最常见 同种干扰:同种同型、同种异型 自身干扰
7
干扰现象发生的原因
占据或破坏细胞受体 先入为主:争酶系统、生物合成原料及场
所 病毒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干扰素抑制
了病毒的生物合成
8
干扰素
干扰素的概念 干扰素的种类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理 干扰素的功能 干扰素的理化特性
10
干扰素的概念
概念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机体的活细胞受 病毒感染或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 低分子量的糖蛋白。
11
干扰素的种类
种类 IFN-α IFN-β IFN-γ
12
干扰素抗病毒的机理
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
广谱抗病毒
抑制生 物合成
动物种属特异性
抗病毒蛋白
干扰素抗病毒对机体 激活干扰素基因基因活化
33
血凝抑制实验(HI试验)
21
血凝现象的实践应用
ND、AI等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监测 ND、AI等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
24
病毒的包涵体
概念
某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在细胞内形 成的一种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的特殊 “斑块”,称为病毒的包涵体。
机理 特点 应用:某些病毒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26
病毒的滤过性
病毒的其他特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实践意义 掌握病毒的血凝现象及实践意义 了解病毒的包涵体及滤过性 了解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能力目标
具备病毒病防治,病毒病诊断和ND、AI 抗体检测的理论基础。
2
主要内容
病毒的干扰现象 病毒的血凝现象 病毒的包涵体 病毒的滤过性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干扰现象的概念和意义 血凝现象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
干扰现象发生的原因 包涵体形成的机制
4
病毒的干扰现象
干扰现象的概念 干扰现象的类型 干扰现象发生的原因
5
干扰现象的概念
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 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 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6
干扰现象的类型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32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0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温度:病毒耐寒不耐热 甘油:病毒对甘油有较强的抵抗力 脂溶剂:脂溶剂能破坏病毒的囊膜而使有囊
膜病毒灭活。
pH:病毒一般能耐pH5~9 化学消毒药
31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兽医):可用 于某些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
16
病毒的血凝现象
些动物的红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称为病毒的血凝现象,简称病毒的血凝。
血凝试验(HA试验)
18
血凝抑制现象
血凝抑制现象:当病毒与相应的抗病毒
抗体结合后,能使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受到 抑制,称为病毒血凝抑制现象,简称病毒 的血凝抑制。
的意义
早期抗病毒
干扰素
具有种属特异性
病毒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
刺激正常细 胞产生抗病 毒蛋白,从 而抑制病毒 的生物合成
13
干扰素的功能
抗病毒
免疫调节
抗肿瘤
巨噬细胞
CTL
NK细胞
肿瘤细胞
14
干扰素的理化特性
pH3~10内稳定 对热稳定 对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敏感
15
干扰现象的实践意义
在接种疫苗时,应减小或避免干扰 现象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注意间 隔时间)
异种干扰:最常见 同种干扰:同种同型、同种异型 自身干扰
7
干扰现象发生的原因
占据或破坏细胞受体 先入为主:争酶系统、生物合成原料及场
所 病毒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干扰素抑制
了病毒的生物合成
8
干扰素
干扰素的概念 干扰素的种类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理 干扰素的功能 干扰素的理化特性
10
干扰素的概念
概念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机体的活细胞受 病毒感染或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 低分子量的糖蛋白。
11
干扰素的种类
种类 IFN-α IFN-β IFN-γ
12
干扰素抗病毒的机理
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
广谱抗病毒
抑制生 物合成
动物种属特异性
抗病毒蛋白
干扰素抗病毒对机体 激活干扰素基因基因活化
33
血凝抑制实验(HI试验)
21
血凝现象的实践应用
ND、AI等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监测 ND、AI等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
24
病毒的包涵体
概念
某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在细胞内形 成的一种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的特殊 “斑块”,称为病毒的包涵体。
机理 特点 应用:某些病毒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26
病毒的滤过性
病毒的其他特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实践意义 掌握病毒的血凝现象及实践意义 了解病毒的包涵体及滤过性 了解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能力目标
具备病毒病防治,病毒病诊断和ND、AI 抗体检测的理论基础。
2
主要内容
病毒的干扰现象 病毒的血凝现象 病毒的包涵体 病毒的滤过性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干扰现象的概念和意义 血凝现象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
干扰现象发生的原因 包涵体形成的机制
4
病毒的干扰现象
干扰现象的概念 干扰现象的类型 干扰现象发生的原因
5
干扰现象的概念
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 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 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6
干扰现象的类型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32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