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论语》《庄子》《重温最美古诗词》共30页30页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译文)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 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庄子心得 于丹教授 读书交流 ppt

庄子心得  于丹教授  读书交流  ppt

• 于丹,女,汉族,出生:1965年,属蛇。中共党员。文学 硕士,影视学博士,著名文化学者。1986年于北京师范大 学(分校)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 典文学专业进行深造。1995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 传媒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影视系主任2007年, “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于丹以1060万元的 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引发广泛关注。
1.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心。 2.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3.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4.在我们成长中一定有某种潜能从没有被开发出来。 5.心斋(审视内心、反躬自省)是认识自己、获得人生效率的好方法。 6.外在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 7.你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 8.对自己的评估,只有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9.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 10.敢于亮出自己的弱项仍然可以得到人的尊重。 11.用辽阔的境界跟天地可以有共同的默契,用共同的默契可以获得更多的力量。 12.内心的力量就是一种和缓的对人的凝聚。 13.所谓废物只是放错地方的财富。 14.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15.对生命的解读要问问自己——我要怎么样的决断。
• 最近总觉得很累,觉得人活着很辛苦。坐下来,静静再读了《于丹< 庄子>心得》这本书,体会良多,人也豁然开朗了。尤其是其中的 《感悟与超越》这篇文章,于丹老师以自己的感悟诠释了庄子淡薄为 大的人生哲学,教我们明白只有超越名利,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才能 感悟世间的道理,超越自我,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的确,人生本来很短暂。如果一个人对金钱、权力等等欲望太多,什 么都想得到,得不到了就痛苦不堪,不能释怀,那样生命如何能承受 重负,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有正常的欲望心并非完全是坏事, 倘若欲望心太重就并非完全是好事了。有人拼命地挣钱,似乎腰包越 鼓,越有人生价值;有的追求享受,吃一顿饭够一个孩子上一年学, 他们觉得消费得越高,越显得潇洒;有的一心当官,用心揣摩上级心 思,阿谀奉承来迎合领导口味……其实,这一切,只会加重人的负担, 让人越活越累,辉煌灿烂的背后往往是精神上的贫瘠。如果贪恋钱财, 就会为那些纸钞天天寝食难安,让金钱牵着鼻子走;如果沉溺于酒色, 只会让精神萎靡不振,不图进取;如果热衷名利,很容易被套上沉重 的利益枷锁,一辈子做名和权的奴隶。以前也听过一个寓言故事,一 个困在沙漠中的人,不愿舍弃身上背的金银珠宝,结果因负重太多最 终没走出困境,渴死在沙漠。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也象 像一个人背着一个堆满美丽的鲜花的重枷去远行。枷锁太大,太重, 终有一天,你会因沉重的负担而在路途上停滞不前。因此,如果少一 分欲望,多一份淡泊,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才能让自己达到人生的 最高境界,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于丹《论语》心得课件

于丹《论语》心得课件

05
总结与展望
《论语》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论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对于中华文化的传 承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
在传承《论语》的同时,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论语》进行创新 性的解读和应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语》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价值
03
《论语》的核心思想
仁爱与人际关系
仁爱
孔子认为仁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建立和谐 人际关系的基础。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对他人的关爱 和尊重,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人际关系
孔子认为人际关系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倡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张以诚信、宽容、谦逊的态度来处理人 际关系。
道德与修养
道德
孔子认为道德是个人修养的核心,是 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在《论语》中 ,孔子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提倡以 道德为行为准则,以道德来约束自己 的行为。
修养
孔子认为修养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 要途径,主张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 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以达到君子 的境界。
政治与治理
政治
孔子认为政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主张以德治民,提倡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诚信、公正的态度 处理政务。
人才培养
企业可以通过汲取《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出更多 优秀的人才。
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
公共道德建设
借鉴《论语》中的道德观念 ,政府可以加强公共道德建 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 社会责任感。
社区建设
通过汲取《论语》中的“仁 爱”思想,社区可以加强居 民之间的互助和关怀,营造 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

《论语》五则PPT课件

《论语》五则PPT课件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君与俱来
1.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 省略宾语“之” ○ 告诉(误入桃花源)这件事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01 调,就是调整语序。主要针对倒装
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谓语前置等。
02 求可使报秦之人
公冶长篇第五
Hale Waihona Puke 1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2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3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4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5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让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们使他怀念我。”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 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小人而无忌惮也。”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 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ppt课件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语文:《论语导读》课件

语文:《论语导读》课件
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孔子如此对待他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更 深刻的原因吗?编者把这段选出来,并放在“发愤进取”的标题 下,这是为什么?
明确:宰予在孔子心目中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差生,从这段记
录中可以看出孔子之所以如此贬斥他原因就是宰予不勤奋,而 且言而无信;而更深刻的原因就是宰予不屑孔子所讲的“道”; 编者把这段文字选入于此,就是从反面说明发愤进取的孔子对 懒惰学生的强烈不满。
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
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诵读后思考:孔子与子贡原本比较人的境界的问题, 子贡听了老师对人更高境界的描写,为什么用《诗经》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言说这种境界?而孔子听完
又为什么大加赞赏? 明确:子贡这里言说的是从人要到达更高境界所要历 经一个反复历练的过程;孔子之所以大加赞赏,就是 因为,子贡不仅仅认同了两种境界的不同,而且还能 讲出由较低境界向更高境界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讨论探究
▲探究三 说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对我 们的学习生活和立身处世有什么意义? 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对于我们学习生 活和立身处世确实有利于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 大做强自己。不过,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思”和“内 省”,也就是要对照自己认真思考,何为“长”何为 “短”,所谓的“贤”与“不贤”是一个价值判断, 这本身需要文化思想做前提的。我认为,“贤”应该 是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满足自己的才能品德。因此,也 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去考量,从自我出发,否则,我们 就可能在“齐” 的时候,迷失了自我。
▲诵读后思考: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 矣。”有哪两层含义?
明确:一是真理乃人生之必需,甚至比生 命还宝贵;二是为了真理,要有献身精神, 也就是说,只有具备献身精神的人,才可 以获得真理。

于丹《论语》心得ppt课件

于丹《论语》心得ppt课件
33
处世之道,就是做 事的原则和把握原 则的分寸

不及
34
对待领导、朋友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太过疏远、太过亲密都不是 最佳状态,要掌握好亲疏的分寸
35
对待亲人、恋人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 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拒绝“非爱行为”, 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不论贫贱或富贵,内心都快 乐富足,这种思想传承下来, 对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士诗人 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7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我们该如何为人呢?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见《论语·里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先进:用对话与实际例证注解《学而》
《为政》《里仁》
12、颜渊:同上
13、子路:《为政》的引申
14、宪问:《里仁》的发挥与引申
15、卫灵公:学问之用
16、季氏:政治哲学、用人行政
17、阳货:孔子为人世重点,《述而》
的引申
18、微子:一些与孔子有关的个人历史,
与《泰伯》相应
19、子张:孔子学生对孔门道学的发挥
20、尧曰:中国文化精神即“公天下”,
学问是做人做事还不够,要立人,利国利天下 10
论语的天地人之道
✓ 孔子是一个积极的入世者,《论语》讲的就是如何在世间完成做一个 幸福快乐的人:如何修心、如何处世、如何做人做事
✓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天地人之道即人在天地间的 入世之道!
2、为政: 学问的外用,从政者的修养

于丹讲论语全集

于丹讲论语全集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听于丹老师品《论语》处世之道话外音: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

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论语中交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

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交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

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容一切的人。

曾经有他的学生问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论语.宪问篇)。

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说你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

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

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匮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抱怨的,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抱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

其实孔夫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抱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的循环将是一种恶性的,将是无止无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