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简介

合集下载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

⽩居易《长恨歌》原⽂ 《长恨歌》是唐代诗⼈⽩居易的⼀⾸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借历史⼈物和传说,创造了⼀个回旋宛转的动⼈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该诗对后世诸多⽂学作品产⽣了深远的影响。

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居易《长恨歌》原⽂,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长恨歌 长恨歌简介简介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出⾃⽩居易的长恨歌。

在这⾥可以把碧落和黄泉理解为两个尽头,极处的意思,这句诗代表的是⼀种决⼼和⽆奈,找遍九天之上,寻遍九地之下,却还是,茫茫不见,所寻不得。

长恨歌 ⽩居易 汉皇重⾊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初长成, 养在深闺⼈未识。

天⽣丽质难⾃弃, ⼀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笑百媚⽣, 六宫粉黛⽆颜⾊。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滑洗凝脂。

侍⼉扶起娇⽆⼒,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 三千宠爱在⼀⾝。

⾦屋妆成娇侍夜, ⽟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 可怜光彩⽣门户。

遂令天下⽗母⼼, 不重⽣男重⽣⼥。

⽩居易《长恨歌》原⽂ 骊宫⾼处⼊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尽⽇君王看不⾜。

渔阳鼙⿎动地来,惊破霓裳⽻⾐曲。

九重城阙烟尘⽣,千乘万骑西南⾏。

翠华摇摇⾏复⽌,西出都门百余⾥。

六军不发⽆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收,翠翘⾦雀⽟搔头。

君王掩⾯救不得,回看⾎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下少⼈⾏,旌旗⽆光⽇⾊薄。

蜀江⽔碧蜀⼭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宫见⽉伤⼼⾊,夜⾬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中,不见⽟颜空死处。

君⾂相顾尽沾⾐,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长恨歌

长恨歌

年轻时
年老时
本是京城女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去年辞帝京 被贬江洲
名满京都的艺人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病卧浔阳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起对比反衬作用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 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 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 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 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 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 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 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 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 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 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 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 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 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 广。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 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 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 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 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 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 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 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题Hale Waihona Puke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 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 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 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 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 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 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 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长恨歌》完整版PPT课件

《长恨歌》完整版PPT课件

1 2 3
宫殿 诗中描绘了宫殿的巍峨壮观和富丽堂皇,如“九 天阊阖开宫殿”、“万户千门成野草”等,展现 了唐代建筑的雄伟气势。
园林 诗中通过对园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如“春风桃李 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展现了唐代 园林的精巧和雅致。
服饰 诗中通过对人物服饰的描绘,如“云鬓花颜金步 摇”、“翠翘金雀玉搔头”等,展现了唐代服饰 的华丽和多彩。
相对较高,参与政治、文化、经济 活动。
女性地位与命运变迁
唐代女性地位提升
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等女官涌现。
女性命运变迁
《长恨歌》中女性形象
杨玉环美貌与智慧并存,成为悲剧人 物。
婚姻自由,可再婚,有一定财产权。
民间传说与艺术创作
01
02
03
《长恨歌》来源
民间传说与文人加工相结 合。
艺术特色
以史为鉴,借古讽今,运 用象征、隐喻等手法。
《长恨歌》完整版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思考与讨论
01
引言
《长恨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唐代中期,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 事被广泛传颂。《长恨歌》是在这一 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作者对这 段爱情的深深同情和赞美。
绘画美:色彩、构图、意境
色彩
诗中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如 “金碧辉煌”、“翠色欲滴”等, 使得画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构图
通过远近高低、虚实相生的构图 手法,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意境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 感,营造出深邃优美的意境,使

白居易《长恨歌》简介

白居易《长恨歌》简介

白居易《长恨歌》简介白居易《长恨歌》简介《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恨歌》简介《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最著名的长篇歌行之一,对后世诗歌文学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称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人,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作者时任盩厔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话及唐玄宗、杨贵妃事,有感而发,陈鸿作《长恨歌传》,白居易作《长恨歌》。

传世的《长恨歌》就这样诞生了。

白居易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这些观点充分反映在《长恨歌》的李杨爱情传奇中。

《长恨歌》的第一部分:由‚汉皇重色‛起笔,以李杨爱情为主线,写一代君王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起因。

第二部分:描述由‚安史之乱‛引起的‚马嵬事变‛,这是爱情悲剧的高潮。

第三部分:唐玄宗失去杨贵妃后的痛苦感受,包括单身入蜀与孤守长安宫殿两个情景。

第四部分:在临邛道士的帮助下,玄宗、贵妃重新团圆,这是神话传奇般的结局。

《长恨歌》的主题反映在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中。

这个主题充分反映了李杨二人悲剧的命运与永恒的爱情。

在《长恨歌》中,杨贵妃一出现就成为悲剧式的主人公,在封建社会的压力之下,‚一朝选入君王侧‛,她被迫入宫,她的命运不能由自已作主。

白居易对贵妃寄予了极大的同情,成功地在开篇就塑造了女性的悲剧,还原了历史的原形。

白居易一反古代史学家们的‚女人祸水论‛的谬论,如陈鸿《长恨歌传》就直白其写作目的在于‚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而白居易却不这样持有偏见,他将唐玄宗的`误国与杨贵妃的得宠分开来谈。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

而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大家熟知一个基本史实是: 而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大家熟知一个基本史实是:杨玉环 早在册封贵妃前六年,即开元二十三年, 早在册封贵妃前六年,即开元二十三年,她已被封为李瑁 寿王) 那么,她又如何成为她公公的贵妃呢? (寿王)妃。那么,她又如何成为她公公的贵妃呢? 据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 开元二十二年十一月, 据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开元二十二年十一月, 归于寿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温泉宫( 归于寿邸。二十八年十月,玄宗幸温泉宫(自天宝六载十 月复改为华清宫) 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 月复改为华清宫),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度为女道 号太真,住内太真宫。天宝四载七月, 士,号太真,住内太真宫。天宝四载七月,册左卫中郎将 韦昭训女配寿邸。是月, 韦昭训女配寿邸。是月,于凤凰园册太真宫女道士杨氏为 贵妃。 据此,我们知道, 贵妃。”据此,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大宦官高力士一手 策划: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 策划: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之后又以另一女子作为替 身赐与寿王;再将杨玉环纳入宫中。就这样偷梁换柱, 身赐与寿王;再将杨玉环纳入宫中。就这样偷梁换柱,作 为儿媳的杨玉环竟成了公公的贵妃! 为儿媳的杨玉环竟成了公公的贵妃!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
——基本保持史实旳客观性 ——其事情本身具有否定意义和
借鉴作用
抒情——二人相爱不能相见旳遗恨
回眸一极笑尽百铺媚排渲生染,之六能宫事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细清腻刻池画,了温君泉王水沉滑痛洗、凝哀伤脂、。 侍儿扶起寂娇寞无、力悲,凉始旳是心境新承恩泽时。
——生动体现了贵妃凄楚、眷恋、 企盼、忠贞旳内心世界
回环往复,不断进一步
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 此恨绵绵无绝期。 ——款款深情
思索 1. 情节进入仙境是怎样过渡旳? 2. 从杨贵妃旳形象描写中看她旳性情特征
和心态。 3. 此段对体现“长恨”旳主旨有何作用
过渡—— 苦苦怀念 方士招魂
仙子述怀 ——是情感旳呼应 ——是主题旳深化
仙子形象
雪肤花貌 闻讯惊喜 仙袂飘举 玉容寂寞 含情凝睇 寄物表情 重申誓词

——泪沾衣 ——信马归 ——睹物垂泪 ——彻夜不眠 日思夜想, 企盼梦中相见

——太液芙蓉 ——未央柳 ——春风桃李 ——秋雨梧桐 ——秋草 ——落叶 ——白发 ——飞萤 ——孤灯 ——迟迟钟鼓 ——耿耿星河 ——瓦冷霜重 ——翡翠衾寒
作用 ——推动情节继续发展,
引起天上幻境旳呈现 ——奏响“长恨”旳主旋律,
艺术鉴赏
1.论述、写景和抒情相结合, 婉转缠绵、凄恻感人。
论述——李杨二人旳爱情悲剧
洁。
因焦点在“长恨”上,故论述事件极其简
如: 一朝选在君王侧
渔阳鼙鼓动地来 宛转蛾眉马前死 写贵妃旳貌美、二人旳贪欢、人物心理 描写、环境渲染却不惜笔墨。
——用外视角描述二人纵情享乐、 沉迷声色之欢旳行为和情态
头”此句诗旳用意是什么? 3. 二人死别之后,诗作怎样以情景交
融旳手法写李旳心情旳?

《长恨歌》中的历史典故与文学意义解读

《长恨歌》中的历史典故与文学意义解读

长恨歌中的历史典故与文学意义解读一、《长恨歌》简介《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该诗以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为主线,深入描绘了唐朝的风云变幻、社会风貌以及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历史典故解读1.大明宫:《长恨歌》中提到的大明宫是指当时唐朝的皇宫,具有巨大的规模和壮丽的建筑。

这个典故暗示了当时盛世繁华和皇家权力。

2.芙蓉帐:芙蓉帐是杜牧所撰写《秋夕即事》一诗中描写悼念逝去父亲类似于汉乐府风格寄托哀怨抒发心情中用来表示妖冶美女的象征。

“芙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出尘仙子般美丽华贵女性。

3.驾辖深宫:古代皇帝常有多位妃子,驾驭深宫是指皇帝统治下的后宫之意。

这个典故反映了当时杨贵妃作为皇帝的心爱妃子,在深宫中享受着荣华富贵。

4.承恩密旨:承恩密旨指由皇帝亲自下达给杨贵妃的特殊命令,表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特别款待和宠爱。

5.长门色:长门色是指美女容貌出众、气质清秀,可以引起人们追捧和倾慕。

三、文学意义解读1.独特叙事形式:《长恨歌》以诗歌形式叙述了一个感人而辽阔的爱情故事。

采用长篇抒情诗形式,使整个故事更具韵律和感染力。

2.历史背景描绘:通过描述唐朝盛世与倾颓时期的变迁,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兴衰与沉浮,并通过主人公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凸显了贵族权力和荣耀背后的复杂性。

3.对爱情的追求: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美人之一。

她所代表的爱情观念与当时社会风尚相映成辉,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4.艺术形象刻画:《长恨歌》中通过对杨贵妃等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地描述,展现了作者极高的艺术创作水平和塑造形象能力。

结论《长恨歌》是一首以唐朝宫廷为背景的抒发爱情悲欢离合、反映历史变迁与社会风貌的诗篇。

通过历史典故与文学意义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

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

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
《长恨歌》初创于1932年夏,是我国现代音乐创作中最早的一部清唱剧。

关于这部作品的写作动机和社会背景,词作者韦瀚章在1979年3月曾有过如下的谈话回忆:“写作《长恨歌》的动机,一方面是因为音专教材的需要,一方面是受了当时当地、亲自体验环境所鼓起的强烈民族意识的激励”。

“1932年的中国局势可说颇混乱,‘九一八’与‘一二八’事变后,大家的爱国情绪可说达于沸点,我们当时选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并不是在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想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正如唐明皇沉迷酒色而引致安史之乱一样”。

可见《长恨歌》这部清唱剧在当时的出现,无论是创作动机或社会效果都是积极的;作品本身虽然描述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它的实质是借古喻今,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长恨歌》的歌词是韦瀚章根据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写出的,共分十部分,每部分的标题都采用白居易原作中的诗句:
(一)仙乐风飘处处闻,(二)七月七日长生殿,(三)渔阳鼙鼓动地来,(四)惊破霓裳羽衣舞,(五)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宛转蛾眉马前死,(七)夜雨闻铃肠断声,(八)山在虚无缥渺间,(九)西宫南内多秋草,(十)此恨绵绵无绝期。

黄自从中选谱了七个乐章,没有全部完成(第四、第七、第九三个乐章未谱)。

但从整个作品的构思和主题思想的表达来说,七个乐章的《长恨歌》已基本上完成了该作品所要表现的全部内容,因此,它依然不失为一部完美的作品。

如今,清唱剧《长恨歌》已属于我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珍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