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与理论前沿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与理论前沿

区域经济学概念、分支与学派杨开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00871)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学是日益重要的区域科学和经济学分支学科。

本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学科划分和理论方法架构,明确了区域经济学描述性和分析性两种定义途径,提出了描述性和分析性两种区域经济学分支学科分类体系,指出了区域经济学的四大学派。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区域科学地理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学派区域经济学,又称为地域经济学、地区经济学、区位经济学。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这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在西方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领域;在我国,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有关区域经济学的博士点、硕士点在全国高校和研究院所可谓爆炸式增长。

然而,当前我国对区域经济学的认识是相当混乱的,如不澄清势必会影响到该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试图立足国内外区域经济学学术思想史和近今趋势,系统梳理和厘定区域经济学的内涵、外延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供参考。

一、区域经济学的概念区域经济学的定义和结构是丰富多彩的。

几乎每一个区域经济学家或每一本区域经济学教科书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定义,即使这种差异常常是微小的。

这种状况首先基于一个事实,即目前国内部分区域经济学家通常不引用或接受任何特定的定义,习惯于按自己的方式去定义和理解这门学科。

另一原因,区域经济学是更为广大的区域科学(Regional Scienee难以分割的一部分(理查森,1990;瓦尔特•艾萨德,1991第2页;杨开忠,1999) 1 2,涉及经济、地理、政治、社会、文化、生态诸因素。

然而,纵观学术思想历史,区域经济学无非有描述和分析两种定义角度和途径。

从描述角度讲,区域经济学是关于区域经济的经济学。

在这里,所谓区域经济,也称空间经济、区位经济,是指一定区位条件下在生活中相互作用的一群人,或者说相互作用的一群人之空间分布。

许多学者都或多或少从这个角度定义过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教案(新)

区域经济学教案(新)

区域经济学主讲教师:韩淑梅吉林工商学院教案(首页)2016 —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导论教学具体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传统意义上的区域区域:不同学科的不同理解自然地理学:自然区域政治学:行政区域社会学: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经济学:经济学将区域视为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经济社会综合体不同学科理解的共同点: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某种活动空间分异规律的一种认识。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经济区域特点:1、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2、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3、任一经济区域都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经济区域一般说来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国内与国际。

一国范围内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世界经济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

划分经济区域的方法:1.按照同一性或均质性的原则进行的划分2.按照功能划分3.按管理职能的划分十大经济区域东北区(辽、吉、黑)、华北区(京、津、冀、晋、鲁)、华东区(沪、苏、浙、皖、赣、闽、台)、华中区(豫、鄂、湘)、华南区(粤、桂、琼、港、澳)、西南区(川、滇、黔)、西北区(陕、甘、青、宁)、内蒙古区、新疆区、西藏区。

三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12省市区辽、冀、京、津、鲁、苏、浙、沪、闽、粤、桂、琼)中部地区(9省吉、黑、蒙、豫、晋、鄂、皖、赣、湘)西部地区(10省市区渝、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三、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四、区域开发定义: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影响: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伪科学的、不合理的,就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的概念_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与学科体系

区域的概念_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与学科体系

区域经济评论 2014.06 REGIONAL ECONOMIC REVIEW【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的概念、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与学科体系蔡 之 兵 张 可 云摘 要:目前,学界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存在对区域概念的内涵认识不统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过宽、相关学 者不重视基本概念的识别等三个方面的不足。

造成区域概念难以界定的原因主要有:行政区域概念的限制、区域 概念空间属性导致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区域经济学迅猛发展造成的混乱与学科基础不受重视。

明确界定区域概念 在构建区域经济学学术核心、形成区域经济学研究范式以及划定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该问题理应引起学界重视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区域概念;区域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范式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4)06—0005—08 收稿日期:2014—07—17 作者简介:蔡之兵,男,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北京 100872)。

张可云,男,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DOI:10.14017/ki.2095-5766.2014.0030名里用“区域概念”、“区域内涵”、“区域界定”、“区 域定义”以及“区域含义”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发 现只有 4 篇相关文章,当用相同的关键词在摘要里 进行检索时,共得到 214 篇文章,其中对区域定义进 行探讨的只有 16 篇。

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学的相关 研究虽然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涉及的领域也越 来越多,但是学界对于区域概念探讨较少,甚至很 多学者都采取了躲避的态度。

目前,对区域概念内 涵的认识仍然没有统一。

区域概念的模糊不清直 接影响了区域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定位与发展。

区 域科学在 20 世纪 70 年代迎来学科的巅峰期后,在 20 世纪 80 年代逐渐没落,而导致区域科学由盛转 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区域经济学远离了区域,同时 缺乏学术核心[11]。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5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区域经济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学》 英文名称: Regional Economics学分: 2 总学时: 36实验(上机)学时: 无开课专业: 经济学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限定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是在地理学基本知识,原理掌握之后,对区域研究的一个深化方向。

该课程主要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影响区域发展的基本要素,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与方法,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及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程目的和要求全面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理解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任务,特点和方法,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及实践环节,达到能进行区域经济的初步分析和研究。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区域实际调查,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的基础知识。

二、预修课程:无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2课时第一节区域经济学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区域。

空间。

空间阻滞规律。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第四节区域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

第二章经济区位与区域产业布局6课时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区位基本概念。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机制。

第二节产业布局的指向工业的产业布局指向。

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

第一第三产业的布局指向。

第三节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几合理布局的评价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

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关系研究

区域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关系研究

的相关假设和结论早 已不能完全描述现代市场经济现象。首先 , 现代市场经济信息化 、 运输方式和销售 模式等大大影响着市场 , 世纪的古典 区位理论是不可能涉及这些因素的。其次 , 1 9 古典 区位论 自身的 不足之处也是束缚其发展 的主要原 因。 () 1 在古典区位理论下, 企业 只追求最小成本 或者最 大利 润。忽视消费者 的效用 , 不仅社会效应
环 境 虚无 的空 间点 线 面关 系 , 只是 静态 的空 间分 布和空 间联 系 , 基本 不 涉及 动态 分析 , 上去很 有 道理 , 看
收稿 日期 : 0 0—1 —2 21 1 3
作者 简介 : 柏银玲 , , 女 陕西大荔人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 区域经济学 。
了不小的波动 , 源于两者之 间扑朔迷 离的关 系。两者到底是 不 同的学科 还是相互补充 的发展 , 这 或者是 同一 范
畴 的不 同研 究方法 , 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 。从理论根基 出发 , 着重分析 两者 的不 同之 处 , 望 了空 间经 济学 与 展
区域 经济学是 分是合。
关键词 :区位论 ;空间集聚 ;区域 经济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经济学
西 安石油 学 ( 科版 大学 报 社 学) 会
幽曛
区域 经 济 学 与 空 间经 济 学 关 研 系 究
柏银 玲
(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 , 陕西 西安 70 6 ) 10 9

要: 区域 经济学 已发展为一 门被广 泛认 可的学科 , 空间经济学的兴起 , 区域 经济 学的发 展产 生 但是 使
农业 区位论 、 韦伯工业区位论 、 胡佛运输区位论 、 廖什市场区位论 、 帕兰德市场 区位论。 。 … 从 l 世纪中后叶就 已经有人注意到生产区位 , 8 并从不同的侧面来探讨区位问题 。但是区位被高度 抽象为平面距离的概念 , 只反映在运输成本上 , 这对企业 的区位选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与实际的现实 经济却千差万别。即便如此 , 古典 区位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影响也不容动摇 , 许多现代学科都是以古典区 位论为理论基础 , 如国际贸易学 、 城市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等。如今时过境迁 , 古典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课程性质: 非主流),中观经济学, 课程性质:是经济学的分支(非主流),中观经济学,
是应用经济学,边缘学科, 是应用经济学,边缘学科,综合性强。
课程学习目的: 课程学习目的: 拓宽经济理论知识 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了解中国区域发展实践过程 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区域经济问题 的思路及方法 看懂经济类报纸
经济学的区域:指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 经济学的区域:指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 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经济地理单元。 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经济地理单元。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经济区域或综合区域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经济区域或 重点研究国家内部的区域) (重点研究国家内部的区域) 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 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 他经济学的根本点。 他经济学的根本点。
区域经济学主要是从以下学科中产生的: 区域经济学主要是从以下学科中产生的: ①经济学 ②生产布局学 ③经济地理学 ④城市经济学
(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从改革开放开始。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从改革开放开始。 从改革开放开始 1989年出版第一本 区域经济学》教材( 年出版第一本《 1989年出版第一本《区域经济学》教材(周起 业著)。 业著)。 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理论落后于实践, 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理论落后于实践, 研究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方法上偏 研究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重规范研究,忽视实证研究。 重规范研究,忽视实证研究。
目前全国有几十个学科点,其中重点学科有: 目前全国有几十个学科点,其中重点学科有:人 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 民大学、南开大学、
(三)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区域经济学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区域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要点◆一、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基础◆二、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三、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四、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一、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区域经济学在国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古典区位论。

在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后日益成熟。

目前,区域经济学已成为我国经济学门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型应用经济学科之一。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

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

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

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区域经济学的边界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吴浙(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尽管一些相关学科需要将区域经济学作为它们重要的知识基础,但这并不等同于区域经济学学科边界的扩展。

而从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如何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科学的知识基础,进而在各个领域的决策中体现区域经济学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学科边界学科影响力相关学科一、对区域经济学的边界进行明确界定的可行性区域经济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因此,区域经济学的发展首先是与经济学学科体系内的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相关联的。

例如,厂商的区位决策通常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国家的区域政策往往只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研究中的计量方法和各种数量模型主要来自数量经济学……。

近年来,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经济学的应用性分支学科正在对区域经济学的发展生产越来越大的影响,区域经济学者也开始关注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问题、关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关注跨国性的区域经济合作问题。

并且还有一些分支学科从区域经济学中派生出来、并得到了发展壮大,如城市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等。

在区域经济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经济地理学,不但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空间分析方法和具体案例,也为区域经济学的学术队伍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员。

此外,政府管理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相关学科也在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政府管理学的发展促使人们从经济学的角度重视政府活动的区位决策,社会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关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居民生存和发展问题,市场营销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

与此同时,这些相关学科也将区域经济学作为它们重要的知识基础。

但是,无论是经济学科领域中的有关学科,还是经济学科领域之外的其他一些相关学科,与区域经济学之间仍然是有着明确边界的。

因为不同的学科都有着各自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虽然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并且在某些边缘领域相互渗透和融合,但却很少能够完全覆盖对方的学科领域。

对于区域经济学来说,其所具有的空间属性正是区别于经济学科领域的其他分支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后者对区域经济学的基本要素之一——距离成本的理解与前者有明显的不同。

例如,宏观经济学通常采用的是平均距离成本,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平均分担而消失了;微观经济学只是把距离成本作为成本构成中的一个普通因素来看待;发展经济学在探讨城乡二元结构时并不具体考虑距离成本因素。

虽然主流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地理和贸易》、《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和其他论著中曾经试图用经济地理学的方法和区域经济学的方法来诠释一些经济现象,但在其所擅长的国际经济学领域,距离成本也只是在某些具体案例中才会被提到。

至于在经济学以外的其他学科领域,只有经济地理学对距离成本有较多的关注。

①但经济地理学①这里的距离成本不仅仅指运费,也包括了由于距离而导致的交易费用和其他各种支出的变化。

关注距离成本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其三大来源之一——区位理论——同样也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源泉。

然而,在引入了源自于苏联的生产力布局理论之后,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之间的分叉更为明显。

①美国区域经济学家沃尔特·艾萨德曾经借鉴苏联的生产布局学理论,建议在波士顿附近建设一座钢铁联合企业,以满足新英格兰地区的需求,但这一想法却一直没有能够实现。

②有鉴于此,对区域经济学的边界进行明确界定是可行性,其主要依据就是对距离成本因素的考虑。

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应当将对距离成本的分析置于重要地位。

二、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相关学科和应用领域在对区域经济学的边界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之上,根据各个学科自身的特点及其与区域经济学之间关系,可以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相关学科和应用领域分为以下四个类型(见图1):(1)区域经济学的相邻学科主要是指经济学学科体系内的其他一些相关学科,它们是区域经济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从以往来看,主流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突破,很快也会反映在区域经济学之中。

如新古典经济学、博弈论等,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的新贸易政策理论的发展,也将对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但反过来看,区域经济学对主流经①经济地理学的三大来源是指:商业地理学(Commercial Geography)、区位理论和生产力布局理论。

②Isard, Walter et al., Methods of interregionaland regional analysis, Aldershot, Hants,England; Brookfield, Vt.: Ashgate, 1998.济学发展的借鉴意义非常有限。

(2)区域经济学的派生学科最为典型的是城市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

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对土地利用和城市经济的研究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艾德加·胡佛的《区域经济学导论》,专门辟有一章讨论土地利用(Chapter 6 Land Use ),另有两章讨论城市经济(Chapter 7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reas, Chapter 8 The Location of Urban Places )。

①但是,这些学科自身的发展十分迅速,其在许多方面的影响甚至已经超越了区域经济学。

在对Yahoo 门户网站的搜索中,包含有"Regional Economics"的网页为57900个,而包含有"Urban Economics"的网页却多达66800个,即使是包含"land Economics"的网页也有37800个。

(3)与区域经济学具有相互影响的学科和应用领域指得是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感兴趣的,或者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它们具有指导意义的,并且它们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学也会产生影响的学科。

它们主要属于管理学科(如企业管理、政府管理等),也包括了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重要基础的社会学。

对于这些学科来说,区域经济学为他们提供的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知识,要比他们传统的知识来源、也是与区域经济学具有同源关系的学科经济地理学所提供的知识更为准确。

其中在区位决策、区域政策、区域规划等领域,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早已是众所周知的。

但是,区域经济学对管理学科和社会学的重要性仍然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关注。

① Hoover, Edgar M. & Giarratani, Frank, An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s . Thirdedition.相互影响的学科和应用领域 经济地理学 区域规划 具有同源关系的学科图1 区域经济学的相关学科(4)具有同源关系的学科——经济地理学在区域经济学的相关学科中,最为独特的是经济地理学。

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有着一部分共同的渊源,这就是区位理论。

并且在一些具体的研究领域中,两者的界线是难以区分的。

三、 区域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应重视具有相互影响的学科和领域 从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理论进展主要与某些相邻学科、也就是经济学科体系中的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相联系的,而其影响力的扩大则在于具有相互影响的学科和领域对区域经济学研究所提供的知识的重视。

最近一些年来,情况更是这样。

在北美的商学院中,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

因为北美市场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地区市场的组织是所有的商人们都十分关注的。

来相邻学科 区域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数量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 政府管理学 社会市场营销学 ………… 区域政策 区位决………区域经济学及其派生学科自于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知识,对于商人们建立高效率的地区市场组织和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不可缺少的。

尽管他们并不直接需要高深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但却需要有人向他们提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准确的知识,而后者则要求相关知识的提供者具有较高的区域经济学分析能力。

随着欧盟范围内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和欧盟的东扩,区域经济学在欧盟范围内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除了区域政策这个一直受到普遍重视的领域之外,从事市场营销研究的人们也像他们在北美的同行一样,开始关注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

在欧盟、特别是美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区域经济学的知识也越来越显示出它们的重要性。

美国国内的区域问题研究,相当一部分是在社会学的框架之内进行的,许多区域研究机构是在文学院(即Social Science)之下的系所或跨学科机构,而附属于经济学科的区域研究机构却较为罕见。

由于许多区域社会问题是在区域经济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事区域社会问题研究的人员必须对区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类似的情况同样也出现在中国,目前关注地区差距现象的不仅仅是区域经济学界,更多的还是从事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研究的学者,包括社会学者、政治学者、历史学者等。

相对于其他相关学科对于区域经济学方面知识的渴求,区域经济学本身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特别是中国的区域经济学者,所关心的主要是生产性领域,包括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区域生产力的增长、区域的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等等。

而对于区域的市场需求问题,国内外的许多区域经济学权威几乎都不屑一顾。

特别是对于区域的居民收入和福利等与社会发展相关的问题,尽管在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已经得到了较多的重视,但在中国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中也往往被忽视。

因此,中国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应当在了解其他学科的具体需求的基础上,特别是关注那些以往被忽略的学科和应用领域对区域经济学的需求。

只有这样,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才能更快地拓展,并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地发挥作用。

当然,区域经济学者也应尽可能地掌握一些有关学科和应用领域的指示,其中以下三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对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是有重大帮助的:(1)政府管理学,特别是其中与财政支出相关的部分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政策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而区域政策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如果单纯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区域政策所调节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关系,其直接的手段是将经济要素从一个地区调动到另一个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