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343-兽医基础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大学341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食品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341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食品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是农业推广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农业推广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基础知识和食品污染物的识别、分析检验及预防控制措施的掌握程度。

二、评价目标(1) 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考试内容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3.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4.食物中毒及其控制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5.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三)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广西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兽医基础(343)》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广西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兽医基础(343)》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 动脉性充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2. 静脉性充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3. 缺血的病因;4. 出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5. 血栓的形成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6. 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子运行途径;7. 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8. DIC的发生机理和分型以及对机体的影响;9. 休克的发病机理和发展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4、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5、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和要求:详见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等考试内容范围。
兽医病理学
第一章 疾病概论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疾病发展的阶段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化脓性脑炎、非化脓性脑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的发病机理。
难点:化脓性脑炎、非化脓性脑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性脑炎的发病机理。
兽医药理学
绪言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药物、兽药的概念和药物按来源所进行的分类。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 兽医药理学学科的性质、研究内容、任务和发展简史、学习方法;2. 药物与毒物的关系。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病理性色素沉着和钙盐沉积常见的类型和特点。
难点:细胞凋亡与坏死的主要区别。
第三章 组织的适应与修复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内容有:1. 适应、化生、肥大、再生、肉芽组织、机化的概念;2. 鳞状上皮化生和髓外化生的特征、各种组织的再生特征、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3. 创伤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条件及过程、几种病理产物的机化特征。
难点:1. 动脉性充血的发病机理;2. 肺淤血和肝淤血的病理变化;3. 缺血对机体的影响;4. 漏出性出血的病理变化;5. 血栓形成的机理;6. 梗死的病理变化;7.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机理。

343兽医基础考试大纲

343兽医基础考试大纲

选择题:下列哪项不是兽医基础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A. 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正确答案)B.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C. 动物行为与心理学D. 动物解剖学与生理学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是:A. 血液学检查B. 影像学检查(正确答案)C. 动物行为观察D. 环境因素分析下列哪项是动物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措施?A. 定期接种疫苗(正确答案)B. 改善动物饲养环境C. 提高动物饲料质量D. 增加动物运动量动物发生中毒时,兽医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 立即进行解毒治疗(正确答案)B. 分析中毒原因C. 通知动物主人D. 记录中毒症状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A. 无菌操作B. 减轻动物痛苦(正确答案)C. 准确切除病变组织D. 促进术后愈合在兽医病理学研究中,下列哪项是判断疾病性质的主要依据?A. 疾病的临床症状B. 疾病的病理变化(正确答案)C. 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D. 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下列哪项是动物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动物饲料的研发B. 动物药品的研发与使用(正确答案)C. 动物营养需求的评估D. 动物行为模式的识别在兽医微生物学领域,下列哪项是研究的重点?A. 动物体内寄生虫的鉴定与防治B. 动物体内微生物的鉴定与防治(正确答案)C. 动物体内化学物质的代谢过程D. 动物体内基因的遗传规律下列哪项不是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中的主要职责?A. 制定并执行动物疾病防控计划B. 对患病动物进行诊断与治疗(正确答案)C. 监测动物疫情并报告相关部门D. 宣传动物疾病防控知识。

华南农业大学343兽医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华南农业大学343兽医基础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华南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考试大纲一、适用范围:兽医硕士二、考试范围包括四个部分(每个部分75分):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

考生任选两个部分作答。

动物生理学第一部分:参考书目《动物生理学》(第二版)欧阳伍庆主编,科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单元细目要点分值(75分) 一、概述 1.机体功能与环境(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52.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2)细胞兴奋性与兴奋的概念(3)阈值、阈电位和锋电位52.骨骼肌的收缩功能(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1)血量及血液的基本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102.血浆(1)血浆与血清的区别(2)血浆的主要成分(3)血浆蛋白的功能(4)血浆渗透压3.血细胞(1)红细胞生理:形态和数量、渗透脆性、血沉、生理功能(2)红细胞生成所需的主要原料(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4)白细胞生理:种类、数量及各自的生理功能(5)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及生理功能4.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3)抗凝物质及其作用(4)加速和减缓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和心率的概念(2)心脏泵血过程(3)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和心指数的概念10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1)心肌的基本生理特性(2)心肌动作电位的特点(与神经动作电位相比较)(3)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4)心音3.血管生理(1)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2)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3)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4)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和血管功能的调节(2)心血管活动的压力和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3)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五、呼吸 1.肺通气(1)胸内压(2)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3)肺容积和肺容量(4)肺通气量52.气体交换与运输(1)肺泡与血液以及组织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

北京农学院(343)《兽医基础》(343)2021年初试大纲

北京农学院(343)《兽医基础》(343)2021年初试大纲

2021年初试科目《兽医基础》(343)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兽医基础》(包括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是报考兽医专业硕士的必考科目。

以上科目内容是兽医学的基础知识,既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前提;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理论。

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知识储备、工作条件等方面着重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三方面进行复习,进行考试准备。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兽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

三、考试方式笔试,总分150分,以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三门科目命制试卷,每个科目的内容各占50分。

四、考试内容范围第一部分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二、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细胞的兴奋性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原理第三节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第二章血液生理第一节血液与内环境一、内环境恒定的意义二、血液的组成三、血液的总量四、血液的理化性质第二节血浆的功能一、血浆蛋白的作用二、血糖三、血脂四、无机盐第三节红细胞与气体运输一、红细胞的数目二、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第四节自细胞与免疫机能一、白细胞的数目二、白细胞的防御功能三、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第五节生理止血机制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二、血液凝固第三章循环生理第一节心脏的生理活动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动周期及各种变化四、心电图第二节血管的生理活动一、血压的概念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膊三、静脉血压、静脉脉膊及静脉血流第三节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循环一、微循环二、组织液第四节心脏和血管活动的调节一、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二、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生理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结构特点二、肺通气原理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第二节气体的交换与运输一、气体的交换二、气体的运输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第五章消化生理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的方式二、胃肠平滑肌的特性三、胃肠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四、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五、胃肠激素第二节口腔消化一、采食和饮水二、咀嚼三、唾液的分泌四、吞咽第三节单胃动物胃内的消化一、胃液的分泌二、胃的运动第四节复胃的消化一、瘤胃和网胃的消化二、瓣胃内的消化三、皱胃内的消化第五节小肠内的消化一、小肠内消化液的分泌二、小肠运动及调节第六节大肠内的消化一、大肠液的分泌二、大肠的运动及排粪三、大肠内的生物学消化第七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二、吸收的原理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六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第一节能量代谢一、能量的来源与消耗二、能量的平衡及其测定三、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第二节体温调节一、动物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异二、体温恒定的维持三、体温的调节第七章排泄生理第一节尿的理化特性及组成一、尿的理化特性二、尿的化学组成第二节尿的生成一、肾脏的组织学特点二、肾脏血液供应的特三、尿的生成过程第三节尿液的浓缩与稀释一、逆流倍增的概念二、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第四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一、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作用的因素第五节尿的排出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二、排尿反射第八章神经系统生理第一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纤维二、突触三、神经递质第二节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一、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二、中枢兴奋三、中枢抑制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感受器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三、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三、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三、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第九章内分泌生理第一节概述一、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二、激素三、激素的作用原理四、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第二节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二、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第三节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一、甲状旁腺激素二、甲状腺“C”细胞和降钙素三、维生素D3第四节肾上腺一、肾上腺皮质二、肾上腺髓质第五节胰岛一、胰岛素二、胰高血糖素第六节脑垂体一、脑垂体的形态结构二、腺垂体三、神经垂体四、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第十章生殖和泌乳第一节雄性生殖生理一、睾丸的功能二、附睾的生理作用三、精液四、授精第二节雌性生殖生理一、性周期二、卵巢的内分泌作用第三节泌乳生理一、乳腺的发育及调节二、乳的分泌第二部分兽医病理学第一章绪论掌握病理学、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的基本概念。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一、适用范围:兽医硕士二、考试范围包括五个部分(每个部分75分):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

动物学第一部分:参考书目《普通动物学》(第二版),张训蒲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06。

其它《动物学》或《普通动物学》教参也可。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绪论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命世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动物学基本分类知识;掌握生物多样性、物种及动物学基本概念。

1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生命有机体的构成,掌握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重要概念。

2 原生动物门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四个主要纲的主要区别;掌握主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征,了解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与人类的关系。

3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与个体发育理解多细胞动物的起源、证据及主要学说;了解生物个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掌握生物发生律的概念。

4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掌握体型、骨针、水沟系、胚层逆转等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多孔动物的类群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与地位。

5 腔肠动物门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三个纲的主要区别,以水螅为代表,掌握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

6 扁形动物门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两侧对称、中胚层的形成等重要机能结构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以涡虫为代表,掌握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扁形动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了解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表现,初步理解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

7 原腔动物掌握原腔动物的特征及主要类群;理解线虫动物门的特征,了解蛔虫的结构及生活史。

8 环节动物门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及发育;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系统及经济意义。

9 软体动物门掌握软体动物门的特征;基本掌握软体动物各类群的特征,理解主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343兽医基础

343兽医基础

343兽医基础什么是兽医基础?兽医基础是指兽医学专业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动物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兽医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兽医师的必备要素,它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兽医基础的重要性1.动物生理学:了解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助于判断动物是否处于健康状态,还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

2.解剖学:掌握动物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进行手术操作、采集标本以及进行病理分析。

3.病理学:了解常见动物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并预防其传播给其他动物或人类。

4.药理学:了解常用药物对动物体内各个系统的作用机制,可以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来治疗不同类型的动物疾病。

兽医基础的学习方法1.多听课:兽医基础课程通常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通过听讲解、阅读教材等方式学习基础知识,实践课通过实验操作、解剖动物尸体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多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实验和临床实践,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对兽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多交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困惑,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多复习:定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并及时补充不足之处。

兽医基础的职业发展1.兽医师: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兽医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准确判断动物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兽药销售员: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能够向兽医师和养殖户提供药物咨询和销售服务。

3.兽医教师:通过深入研究和教学,将兽医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更多的优秀兽医人才。

4.兽医科研人员:通过对动物疾病的深入研究,开展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为动物健康做出贡献。

结语兽医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兽医师的必备要素,它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重视兽医基础的学习,通过多听课、多实践、多交流和多复习等方式提高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43兽医基础考试大纲

343兽医基础考试大纲
药物剂量的大小关系到进入体内作用靶部位的浓度高低和药效的强弱。药物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称无效量。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称最小有效量。随着剂量增加,效应强度相应增大,达到最大效应,称为极量。若再增加剂量,会出现毒性反应,出现中毒的最低剂量称为最小中毒量,中毒严重引起死亡的剂量,称为致死量。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到中毒量之间的范围称安全范围;药物的常用量或治疗量应比最小有效量大些,比极量小些。《中国兽药典》或《兽医药品使用规范》对药物的常用量、剧毒药的极量都有规定。临床用药一定要按规定剂量用药,不能随意增加用药剂量。
1.4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效应的强弱取决于靶组织作用部位游离药物浓度的大小。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与给药剂量、途径和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等有关,同时还受其他许多因素影响。在制订药物的给药方案时,对各种因素都应该全面考虑。
药物有的在用药局部发挥作用,称为局部作用,如松节油涂搽皮肤,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末梢产生的局部麻醉作用。有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全身而发挥作用,称为吸收作用或全身作用,如吸麻醉药或全身麻醉药。药物吸收后直接到达某一器官产生的作用,称为直接作用或原发作用,如强心苷洋地黄被吸收后,对心脏产生直接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而强心作用的结果,间接增加肾的血流量,表现利尿作用,使心脏性水肿得以减轻或消除,这种作用称为间接作用,又称为继发作用。
1.2.4 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药物对动物疾病产生好的治疗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也会产生与治疗无关的作用,甚至对机体不利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想法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又可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前者针对病因,如化疗药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感染。后者针对症状改善,如解热药可降低发热动物的体温,但不能解除发热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