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技术体系及案例分享

合集下载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技术体系及案例分享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技术体系及案例分享

预制构件的连接材

选择合适的连接材料,如钢筋、 混凝土、焊接材料等,以确保连 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预制构件的安装技术
预制构件的吊装
采用适当的吊装设备和工艺,将预制构件从生产场地吊装至安装 位置。
预制构件的定位与固定
通过精确测量和定位,将预制构件安装到预定位置,并采用焊接、 螺栓等方式进行固定。
预制构件的拼装与连接
产业链整合与人才培养
总结词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详细描述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通过专业教育和 培训,培养具备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感谢观看
THANKS
优势特点
该学校教学楼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节能环保等优点,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可缩短工期30%以 上,减少人工成本和材料浪费。同时,该教学楼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隔声性能,为学生提供更加舒 适的学习环境。
04
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将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建造效率和建筑品质, 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
优势特点
该高层住宅楼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节能环保等优点,与传统施 工方式相比,可缩短工期30%以上,减少人工成本和材料浪费。
案例二:某商业综合体
建筑概况
该商业综合体包含一栋高层酒店和两栋商业楼,总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其中,高层酒 店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建造,商业楼采用常规施工方式。
技术体系
该商业综合体的高层酒店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柱、预制梁、预制楼板等构件。 同时,采用预制外墙板、预制楼梯等构件,实现建筑的快速组装。

装配式建筑过程全解案例分析展示实例

装配式建筑过程全解案例分析展示实例

装配式建筑过程全解案例分析展示实例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非常受欢迎和发展迅速的建筑方式,它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建筑工程,具有节能环保、质量可控等优势。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典型的装配式建筑案例,以便深入了解其过程和特点。

一、案例1:XX学校装配式教学楼在某个城市,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XX学校决定利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来建设新的教学楼。

经过与设计师合作,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并选择了经验丰富的装配式建筑公司进行施工。

1. 概述阶段首先,在概述阶段,设计师与学校代表进行多次沟通会议,明确项目需求和预算限制。

设计师通过使用专业软件建立3D模型,并与学校代表讨论和修改方案,最终达成一致。

2. 制造阶段接下来是制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装配式生产厂家负责将组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生产。

这些组件包括墙板、楼梯、地板等,并且在工厂中进行预装和质量检验。

这一阶段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提高施工质量。

3. 运输和安装阶段完成了制造阶段后,各组件将被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

通过使用起重机等设备,装配式建筑公司将各个组件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精确安装,并与现场固定工程师密切合作以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

4. 装饰和调试阶段当所有的组件都被安装好后,开始进入装饰和调试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内部墙壁的涂料、地板铺设、门窗安装等工作。

与传统建筑相比,由于大部分工作在工厂中已经完成,因此现场施工时间更短。

二、案例2:XX医院装配式手术室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个医院使用装配式技术来建设手术室。

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最关键的区域之一,对环境要求非常高。

所以选择使用装配式建筑能够快速满足需求并保证高品质。

1. 设设计计划阶段在这个阶段,医院代表与设计师一起讨论手术室的功能需求、卫生要求和空间布局。

他们通过沟通与交流最终敲定了详细设计计划。

2. 制造和制造阶段随后,装配式生产厂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组件制造,并且特别注重空气净化、材料耐腐蚀性等特殊要求。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结构体系及典型案例汇报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结构体系及典型案例汇报

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被明确列为发展方向。
1.3 国内建筑工业化政策
在9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决定大力发展装 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会议指出:“一要适应市场需求,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推进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 、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品种和规格,引导企业研发适用技术、 设备和机具,提高装配式建材应用比例,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二要健全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 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 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三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将发展装 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规划建设考核指标,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规划审批、基础设施配套、财政税 收等支持政策,在供地方案中明确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要求。用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 观的装配式建筑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结构体系
工业化范畴
轻钢结构
主体结构
木结构 钢筋加工
PC结构 建筑部品
钢结构 机械施工
1.2 建筑业转型升级趋势
1.我国建筑业目前主要采用现场施工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 2.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成为倒逼建筑业转型的最直接动力
高能耗与高排放 高投入
环境污染严重 低产出


建设需求增加


劳动力成本增长

工期紧 管理难度加大
利润降低
3.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各行业转型升级成为建筑业转型的必然要求
1.2 建筑业转型升级趋势
传统建造模式
厂房
国家产业升级 人工成本上涨
国家政策扶持 企业技术升级 必由之路

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与应用分析

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与应用分析

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与应用分析装配式建筑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手段,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将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简称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或车间中,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将建筑结构或构建件加工完成,然后进行现场组装安装的建筑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现场施工,装配式建筑更注重工程制造化和现代化生产,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历程装配式建筑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和北美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一大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装配式建筑技术在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受到全球各地的广泛应用。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领域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

在住宅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工程质量;在商业建筑方面,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灵活拆装和快速改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而在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建筑可以提高建筑节能性能,降低能源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未来趋势未来,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效率和环境友好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预制构件、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等将成为装配式建筑技术的重要趋势,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和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也将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朝着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在未来,装配式建筑技术将更好地融合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科技,为人们提供更舒适、节能、智能的建筑环境,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方向。

在未来,装配式建筑技术必将在建筑行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效率,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分享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分享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分享一、简介装配式建筑,又称现代工业化建筑,是指在工厂制造完成主体结构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动化装配后,再将其运输到现场进行最后的安装和调整。

它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和流程的新型建筑方式,在解决传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装配式建筑发展至今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享。

二、关键技术1.设计与规划装配式建筑过程中,设计和规划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组件制造与现场安装之间的精准匹配,需要使用先进的3D打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等技术进行模型设计和预测分析。

通过BIM可以实现对空间协调性、施工性能以及供应链信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和控制。

2.材料选择相较于传统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对材料要求更加严格。

轻质高强度材料如钢结构、复合板材等成为了装配式建筑的常见选择。

这些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好等特点,能够满足建筑物在设计寿命内的使用要求。

3.生产制造装配式建筑的核心在于工厂化生产,并通过现场安装实现最终成品。

其中,模块化设计和数字化工艺是关键技术之一。

传统建筑中所涉及到人工操作和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得以解决,通过机器人自动脱模、喷涂等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4.运输与安装一旦组件在工厂完成制造后,必须进行准确可靠的运输与现场安装。

为此,在目前多采用集装箱运输或者专门设计的运输车辆来保证构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而为保证安装准确性,则采用先进的定位系统和数控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和调整。

5.施工管理装配式建筑需要协调各方资源,进行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

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全流程控制。

同时,还需要开展全面培训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应用案例分享1.青岛希尔顿酒店青岛希尔顿酒店是典型的装配式建筑案例。

该酒店采用了钢结构和轻质复合板材作为主体材料,并通过CAD/CAM等先进技术进行设计与制造。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成功案例分享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成功案例分享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成功案例分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不仅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还能够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几个成功案例,以展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和实际应用效果。

一、快速搭建——美国芝加哥NOMA项目美国芝加哥NOMA项目是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商业综合体。

该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提高项目可持续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预先制造构件,并在现场进行组装安装,NOMA项目只花费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量。

相比传统施工方法,这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

而且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可以精确控制质量,整个项目具备了更好的抗震性能。

二、绿色环保——瑞典Skellefteå办公楼位于瑞典Skellefteå的一座办公楼成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典范。

这座办公楼采用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和木质外墙面板,使得整个建筑能够轻松实现可持续发展。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在制造阶段对材料进行精确控制,减少了浪费并且节约了资源。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了噪音和粉尘的产生,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

这种环保设计理念也为Skellefteå办公楼赢得了绿色建筑认证。

三、抗震防灾——新西兰Christchurch医院新西兰Christchurch医院是通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重建的一个项目。

由于该地区频繁发生地震,医院需要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

装配式建筑提供了解决方案。

整个医院的主要结构使用钢结构模块化构件进行搭建,并在现场进行组装安装。

这样一来,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就能更好地强化结构以满足抗震需求。

项目还使用了高性能隔震系统和防火材料等先进技术,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安全性。

四、经济高效——中国苏洞壁appartments苏洞壁是韩国最负盛名的商业区之一。

而中国苏洞壁appartments项目则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以应对该地区房屋需求的急剧增长。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结构体系及典型案例交流汇报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结构体系及典型案例交流汇报

2.2国内二十世纪推广的装配式结构体系
三、预制装配大板式建筑体系(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北京开始大量建造高层住宅。通常称之为内浇外挂大模板结构体系。内浇外 挂又称"一模三板",内墙用大模板以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配钢筋网架;外墙挂预制混凝土复合墙 板,配以构造柱和圈梁。 特点: 其内墙(承重)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外墙板、楼板等其它建筑 构件为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机械化程度高;外墙挂板带饰面减少现场湿作业,缩短工期。
形势表明: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已上升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
1.3 国内建筑工业化政策—北京
调整产业布局,完善资源配置。一是在北京市东、南、西、北4个区域扶持建设若干家预 制部品生产企业,使生产能力适应产业化住宅建设需要。二是鼓励传统建材企业向以住 宅产业化为特点的部品生产企业转型,形成 3 至 4 家大型骨干企业。组织住宅产业化技 术联盟,将住宅产业化技术研究列为科技重点攻关方向。
2015.4
《关于加快推 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意见》
2016.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4.03
2016.2
2016.3
《国家新型 城镇化规划》
《关于深入推 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的若干意
见》
《国家十 三五纲要》
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积
2.2 国内二十世纪推广的装配式结构体系
四、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 )
a 该体系又称为IMS体系,来源于前南斯拉夫.其 柱子9-12米预制,柱网内楼板带边肋预制,柱网安装 后,吊装楼板,在柱轴线用预应力筋对楼板拼装,接 点为摩檫节点.梁钢筋未进入节点,只有预应力筋 连续.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技术体系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技术体系

北京万科——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基于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叠合楼盖体系
半套筒灌浆连接节点接接头技术
北京万科——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预制墙板吊装
墙板灌浆
叠合板吊装
预制飘窗吊装
北京万科——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适用范围: 北京万科(装配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抗震设防烈度小于等于8度的地区(采用灌浆 套筒); 特征: 1、预制墙板:套筒灌浆操作作为竖向钢筋上下墙板连接,灌浆套筒成本较高,可适 用于8度区;预制墙板还采用反打面砖工艺在工厂完成外立面装饰的工序。 2、采用预制墙板、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等构件工程施工质量可以得到控制,工程 成本较现浇剪力墙结构高;
特征: 1、预制墙板:套筒灌浆操作作为竖向钢筋上下墙板连接,灌浆套筒成本较高,可适 用于8度区;预制墙板还采用反打面砖工艺在工厂完成外立面装饰的工序。 2、中建MCB体系中采用套筒为专利技术,较市面套筒价格便宜,大大降低了工程整体 成本。 3、采用预制墙板、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等构件工程施工质量可以得到控制,工程 成本较现浇剪力墙结构高;
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技术体系及项目
1 建筑工业化发展概述 2 国内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3 企业概况 4 典型业绩
发展概述
1.建筑工业化范畴
定义: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 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 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3.国外装配式建筑主要成就
新加坡 预制剪力墙+灌浆套筒
日本 预制框架+灌浆套筒
美国钢+PC挂板组合结构,装配式 框架+预应力双T板车库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技术体系及案例分享
与同行分享,请大家指正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BIAD+IBC樊则森
发展概况
目录 CONTENTS
发展趋势
技术体系
BIAD案பைடு நூலகம்分享
1发展概况
国际
1 装配式建筑主要成就
预制概念古已有之:
古罗马帝国就曾大量预制大理石柱部件
1 装配式住宅主要成就
3.2规范立法、示范带动 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建筑技术体系,需要建设相应的产业化建筑标准体系,并建立 法治化的准入和淘汰机制。同时抓好产业化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的建设,发挥导向性作用, 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
3.3绿色环保、提质增效 未来的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新型城镇化” ,不能再走低品质、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要 转变建筑生产方式,推进建筑业的绿色工业化,提高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 “美丽中国”。
(八)推动建筑工业化。 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
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
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
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
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 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
宇辉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间接搭接连接)
黑龙江宇辉集团开发的“保利花园”应用了 预制墙体、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叠合 板等建筑部件;
长沙远大住工现浇结构外挂板体系
远大住工在整体厨卫、成套门窗等技术方面实 现了标准化设计、并建设了以预制混凝土外墙 板为主的工业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建造体系
南京大地集团装配式框架外挂板体系
3、二战后是建筑工业化真
正的发展阶段:
钢、幕墙、PC预制、各种体系
4、七十年代以后,国外建筑
工业化进入新的阶段:
1)预制与现浇相结合的体系取得优势 2)从专用体系向通用体系发展
1 国际上装配式建筑主要成就
发端于工业革命,二战后大规模创立和推广。70年代后,各国各地区基于不同的自然和人 文条件及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与方式。
结构装配: 现浇连接段+水平现浇带/圈梁:将 预制墙板与现浇剪力墙连接为整体 水平现浇带/圈梁:将剪力墙与楼 屋盖连接为整体 钢筋套筒连接:使竖向钢筋连续 钢筋搭接连接:使水平钢筋连续 钢板连接:预制墙板实现抗剪连接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关键技术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关键技术
防水构造: ①结构防水 ②构造防水 ③材料防水
11 of 11
1 国际上装配式建筑主要成就
1.1瑞典 瑞典开发了大型混凝土预制板的工业化体系,大力发展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通用体系。有 人说:“瑞典也许是世界上工业化住宅最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住宅预制构件达到了95% 之多。
瑞典建筑工业化特点: 1)在完善的标准体系基础上发展通用部件; 2)模数协调形成“瑞典工业标准”(SIS),实现了部品尺寸、对接尺寸的标准化与系列 化。
门窗安装构造
洞口公差从50mm精细到5mm 预制精度与工厂化门窗精度匹配 工序减少 效率提高 性能提升 解决了外窗渗漏的问题。
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
三明治式的构造 内叶墙板+保温+外叶墙板 多种表现手段: 清水混凝土外饰面 瓷砖反打 装饰混凝土
预制阳台和空调板
部品部件及管线综合 工艺由复杂变为简单 优质提效省工省时
2发展趋势
2 国外此类住宅主要技术趋势
2.1向长寿命居住和绿色住宅产业化方向发展 世纪之交全人类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促使人们探索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保 等方面综合统筹建造更“绿色”的建筑,而“长寿命居住”是最大的“绿色建筑”。 对 我国而言,“绿色建筑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
预制概念古已有之: 我国古代预制木构架体系的模数化、 标准化、定型化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1 装配式建筑主要成就
近现代预制建筑有四个阶段:
1、19世纪是第一个预制装配
建筑高潮
代表作:水晶宫、满足移民需要的预制 木屋、预制铁屋等
2、20世纪初是第二个预制装
配建筑高潮
代表作:木制嵌入式墙板单元住宅建造 体系;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法国Mopin 多层公寓体系等
香港标准化设计为核心的装配式公屋
1/2人单位 实用面积 : 14.05平方米
2/3人单位 实用面积 : 21.493平方米
3/4人单位 实用面积 : 30.118平方米
5/6人单位 实用面积 : 36.948平方米
香港的住宅产业化模式及政策
香港在1980年开始在保障房建设中推进住宅产业化,到了 2001年政府出台建筑面积奖励政策,对采用预制外墙的商品 房给予建筑面积6%的奖励,香港普通商品房开始采用住宅产 业化建设。
范试点。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 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2014年3月28日在北京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 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仇保兴发表了“普及绿色建筑的捷径——装配 式住宅”的主题演讲,将装配式建筑的“绿色性”提到新的高度。
3国内 技术体系
构件采用预制构件流水线生产,生产及施工效率 高、成本低。框架结构不符合国内主流住宅的特 点;预应力叠合楼板存在反拱,存在技术缺陷。
万科上坊公寓保障房
中南建设装配式剪力墙体系
装配率及预制率高,构件可采用预制构件流水线 生产,经济性较好。但建筑高度受限。
合肥西伟徳宝业叠合式剪力墙
德国技术,装配率高、整体性好,效率高,技术 成熟。建筑混凝土和钢筋含量大,材料成本高。
预制楼梯剖面示意
清水混凝土预制楼梯,特别 能体现出工厂化预制的便捷、 高效、优质、节约的特点。本 工程全面运用了预制楼梯,提 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预制楼梯
工厂化装修
①整体厨房及关键厨房电器(如灶具、油烟机等)统一配置; ②整体卫生间及卫浴设备的统一配置; ③家庭收纳系统的统一配置; ④固定家具工厂预制; ⑤地板和门等部品的统一配置和装配化施工; ⑥预制构件图做好水电点位预留预埋的设计。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陈 刚表示:“推进住宅产业 化将大大促进节能减排, 推进绿色安全施工、提升 住宅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促进建设行业产业结构调 整,是实现绿色低碳住宅 的有效途径;“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 具体体现。”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 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
3.4循序渐进、中国国情 回顾中国发展住宅工业化半个多世纪的经验教训,与其把工业化定位太高,令建筑成本提 升过多,以致住宅工业化至今仍停留在试点阶段,建筑业仍被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垄断, 不如做好循序渐进的准备,统筹兼顾各种要素,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的建筑产 业化”道路来。
面对资源环境的过度 消耗和劳动力的日益匮乏, 建筑业亟待转型升级,建 筑产业现代化已经成为行 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从闭锁体系向开放体系发展 西方国家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自1950年至1970年是第一阶 段,1970年至今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施工方法被称为闭锁体(closdeysstem),其生产重 点为标准化构件,并配合标准设计、快速施工,缺点是结构形式有限、设计缺乏灵活性。 第二阶段的施工方法被称为开放体系(ponesysetm),致力于发展标准化的功能块、设计上 统一模数,这样易于统一又富于变化,方便了生产和施工,也给设计更大自由。
新加坡 预制剪力墙+灌浆套筒
日本 预制框架+灌浆套筒
美国钢+PC挂板组合结构,
香港
装配式框架+预应力双T板车 PC外墙挂板+标准化定型化
库体系;各种工业化小住宅
芬兰全预制 装配板式+弱连接


装 配 式 建 筑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2.4从只强调结构预制向结构预制和内装系统化集成的方向发展 建筑产业化既是主体结构的产业化也是内装修部品的产业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均是错误的。
2.5更加强调信息化的管理 通过BIM信息化技术搭建住宅产业化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 交换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平台支持,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是实现住宅全 生命周期和质量责任可追溯管理的重要手段。
息化管理 • 全产业链整合
3 我国发展此类住宅的建议
3.1市场推进、政府引导 要继续坚持主要靠市场推进建筑产业化,但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服务,促进建筑产业化健康 发展。政府的作用可以体现在统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承建和物业管理上,同时利 用政府批核设计的权利,制定一套审查制度,并且对工业化房屋设计一套激励政策,还要 改革预制构件的征税制度,不要把房屋的半成品——预制构件视作消费品征税。
2.3从湿体系向干体系发展,现在又广泛采用现浇和预制装配相结合的体系 湿体系(wetsysetm)又称法国式。其标准较低,所需劳力较多,接头部分大都采用现浇混凝 土,但防渗性能好。干体系d(yrSysetm)又称瑞典式,其标准较高,接头部分大都不用现浇 混凝土,防渗性能较差。
2 国外此类住宅主要技术趋势
中国香港
1 国际上装配式住宅主要成就
我国香港地区 香港快速发展住宅产业化主要归功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标准化设计,从“和谐式”公屋的 多种系列的标准设计使得房间尺寸相互配合,建筑构件的尺寸得以固定,形成了公屋专用 体系的预制生产,新开工的公屋全部采用预制、半预制构件和定型模版建设。
上图:香港海德1A公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