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教学提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一、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科学、客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以衡量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并为改进和优化义务教育提供指导。
二、评估指标⒈学校基础设施(1)教学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2)运动场地:评估学校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包括操场、篮球场、田径场等。
(3)生活设施:评估学校是否提供饭堂、宿舍、洗手间等生活设施。
⒉师资力量(1)教师数量:评估学校教师的数量是否足够,是否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2)教师素质:评估教师的学历、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等方面。
(3)教师培训:评估学校是否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⒊学生素质(1)学生数量:评估学校学生的数量是否合理,是否超过学校所能承载的范围。
(2)学生学业成绩:评估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包括各科成绩和升学率等。
(3)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情况,包括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⒋教育公平(1)教育资源分配:评估学区内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情况。
(2)教育质量差异:评估学区内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异情况,是否存在贫富差距过大现象。
(3)民族和地区差异:评估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
⒌家庭教育支持(1)家庭教育环境:评估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良好程度,包括家庭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等。
(2)家长参与程度:评估家长对孩子学业和学校活动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3)家庭教育指导:评估学校是否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
三、评估方法评估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等。
四、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各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分级和排名,为改进和优化义务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附件:⒉评估数据统计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义务教育:指国家规定的必须受教育的阶段,一般为小学和初中阶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一、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以便全面评估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
该评估指标可以帮助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了解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程度,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分类1.学校资源a) 学校数量:评估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校的数量。
通过统计学校数量,可以确保学校的数量能够满足学生数量的需求。
b) 师资力量:评估这个地区或国家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时,需要考虑师资力量的充足性。
充足的师资力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c) 教育设施: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育设施的完备性。
教育设施的完备性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生数量和分布a) 学生总数: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的总数。
通过统计学生总数,可以了解学生数量的分布情况,从而判断义务教育的覆盖面和均衡发展情况。
b) 学生性别比例: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性别比例。
通过统计学生的性别比例,可以了解男女学生的比例是否均衡。
3.教育质量a) 教学质量评估: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可以了解教学水平的高低和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
b) 学绩: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绩。
通过学绩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
4.教育公平性a) 地区间差异: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地区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和资源分配情况,可以评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程度。
b) 社会经济地位差异: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情况,可以评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统计数据表格:包括学校数量、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学生数量和分布等数据的统计表格。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教学提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一、办学条件评估指标及内容:1、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普通教室(图书室)生均面积=总面积÷在校学生数;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生均面积=(总面积÷个数)×班数÷在校学生数。
(小学要求:普通教室使用面积每个61㎡或生均1.35㎡;科学实验室使用面积86㎡或生均1.91㎡;图书室6个班80㎡,12个班120㎡,18个班170㎡,24个班220㎡或6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0.29㎡,7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0.22㎡;微机室使用面积每个86㎡或生均1.91㎡;语音室使用面积86㎡或生均1.91㎡。
)(初中要求:普通教室使用面积67㎡或生均1.35㎡;理化生实验室使用面积每个96㎡或生均1.91㎡;图书室12个班181㎡,18个班261㎡,24个班340㎡,30个班420㎡或12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0.30㎡,13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0.28㎡;微机室使用面积每个96㎡或生均1.92㎡;语音室使用面积96㎡或生均1.92㎡。
)2、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小学要求:消除土操场;设150米环形跑道和60米直跑道(山区农村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至少达到标准篮球场面积420㎡)。
)(初中要求:消除土操场;设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或11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面积5.9㎡以上,12-18个班的学校生均面积4.2㎡以上,19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面积3.5㎡以上。
)3、教学仪器设施配备(小学要求: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初中要求: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和初中均要大于或者等于15台。
5、图书册数(小学要求:生均图书30册(不含电子图书)。
)(初中要求:生均图书40册(不含电子图书)。
)6、师生比(小学要求: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城市1:21,农村1:23。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指标及分工

B6
教师
配置 (10分)
C13建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 师补充机制,新进教师根据省里统 一部署,主要从资教生、特岗生或 免费师范生中招聘录用。(5分)
查有关教师招录文件。 1.县(市、区)政府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3分)。 2.资教生、特岗生或免费师范生政策得到落实(2分)。 ☆经核实,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尚未建立或运转的,暂缓通过评估验 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规划财务股
辛建安
C7严格落实国家和省“从土地出让 查相关财务报表。
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的政 策,并在安排支出上向农村倾斜。
县(市、区)政府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 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
规划财务股
(2分)
办公室 法制与安全 教育管理股
(5分)
后复核确认。
汪大华 辛建安
C3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 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 库和监测评价机制。(2分)
查有关文件、数据库和档案。 1.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活动(1分)。 2.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进行逐校监测和分析 (1分)。
(15分)
办发[2011]24号),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辛建安
A级指标
B级指标
评估标准
评分细则
责任 科室
查上一年度相关财务报表。
C5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 1.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率达到3%(1分)。
附加足额征收,并按规定用于均衡 2.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达到2%(2010年以前为1.5%)(1分)。
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

23.区域教育质量优良且校际之间大致相当,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1)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组织实施小学、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
(2)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学业合格、体质健康、体艺2+1水平)优良,校际水平基本均衡,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附件:
江苏省县(市、区)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
主要指标
评估要点
分值
一
普及
巩固
与
机会
均等
1.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辍学现象基本消除。
(1)适龄健康儿童按时入学率达到100%。
(2)控制儿童少年辍学措施落实,成效显著,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
2.0
20.德育与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有机融合,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多样,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富有特色。
(1)年度教育工作计划充分体现德育为先、五育并重的指导思想,促进德育与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的有机融合,体育、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富有特色,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2)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艺术课,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持之以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体育器材使用率100%。
5.0
9.所有学校实现基于教育城域网的“班班通”,共享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优质教育资源。
(1)所有学校(包括教学点)实现光纤或高速无线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互联网,节点达到每个班级和其他学习、活动场所。
(2)所有学校的每一个师生能通过教育城域网等共享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可以市、县为单元共建共享)。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

学
校
标
准
化
建
设
10分
B4
布局调整
(6分)
C10按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当地义务教育学校布局。(6分)
查有关规划。1.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明确永久性保留学校、过渡性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经县级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并印发(3分)。2.稳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新建学校应当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3分)。☆经核实,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未完成,中小学生标准课桌椅配备率、标准食堂配备率和寄宿制学校一生一铺及宿舍楼内洗浴、如厕率未达到100%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C2县(市、区)政府实行义务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城乡中小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2分)
查文件、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相关档案:1.县(市、区)政府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目标责任制度(1分)。2.建立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校园校车安全(1分)。
B11
教育质量(12分)
C21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择校”问题明显改善。(4分)
查文件、统计报表。1.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1分);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3%(1分)。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每所公办学校招生范围、公布招生人数(1分),择校问题明显改善(1分)。
C22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3分)
C15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活动载体。(5分)
查有关文件、实施方案、“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评价方案、教师家访手记等。1.“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三个100%的目标(3分)。2.建立“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考核评价体系(1分)。3.“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评优指标向农村倾斜(1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训提纲

四川省对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培训提纲一、督导评估的主要文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4、《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督[2012]3号);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四川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办函[2012]217号);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川府发[2011]35号);7、《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8、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关于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川财综[2012]50号);9、《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川教督【2013】1号)。
这个文件包含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程序、准备工作、评估要求、评估标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各县区、各学校要认真研读。
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认定程序这次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与上次省对县区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有些不同,这次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是认定性评估,主要以上报的数据和现场检查的情况认定是否达标还是不达标(按评估细则得分、问卷调查满意度、对学校检查的办学基本条件得分均应达到85分或85%以上以上才视为达标),要求非常严格。
评估的程序是:1、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查;2、市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组织相关人员复核;3、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组织专家督导评估;4、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将督导评估结果(文字和表册)报国家教育部。
5、国家教育督导团在省上评估后,次年组织国家督学到已评估县(市、区)区复检认定(简称“国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

查有关文件、资料,访谈学生、信访调查等;1.无办重点校、重点班现象1分;2.无利用节假日、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有偿补课现象1分;3.无乱订滥印教辅资料现象1分;4.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措施,课业负担控制在合理范围1分;
B11
教育质量12分
教师培训
4分
C16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城乡教师统一安排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4分
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文件、培训经费划拨和支出记录;1.制定教师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规划,确保培训率达到100%1分;2.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义务教育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政府预算1分;3.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2分;
查入学名册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5%2分;
附件:
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指标
A级
指标
B级指标
评估标准
评分方法及细则
A1
发
展
规
划
及
保
障
25分
接
上
页
B1
政策规划
5分
C1县市、区政府制定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将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分
查有关文件、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将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C13建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新进教师根据省里统一部署,主要从资教生、特岗生或免费师范生中招聘录用;5分
查有关教师招录文件;
1.县市、区政府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
估指标
一、办学条件评估指标及内容:
1、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普通教室(图书室)生均面积二总面积十在校学生数;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生均面积二(总面积一个数)X班数彳在校学生数。
(小学要求:普通教室使用面积每个61 rrf或生均1.35
rrf ;科学实验室使用面积86 rrf或生均1.91 M ;图书室6个班80卅,12 个班120 r^,18个班170曲24个班220卡或6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0.29曲7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0.22川;微机室使用面积每个86卅或生均1.91卅;语音室使用面积86卡或生均1.91 rrf o)
(初中要求:普通教室使用面积67 rrf或生均1.35 rrf ;理化生实验室使用面积每个96卡或生均1.91卡;图书室12个班181 曲18个班261曲24个班340乩30个班420卡或12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0.30乩13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0.28卅;微机室使用面积每个96卡或生均1.92卡;语音室使用面积96卅或生均1.92 m o)
2、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小学要求:消除土操场;设150米环
形跑道和60米直跑道(山区农村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至少达到标准篮球场面积420 rrf )o)
(初中要求:消除土操场;设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或11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面积5.9卡以±,12-18个班的学校生均面积4.2卡以上,19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面积3.5卡以上。
)
3、教学仪器设施配备(小学要求: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
(初中要求: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和初中均要大于或者等于15台。
5、图书册数(小学要求:生均图书30册(不含电子图书)。
)
(初中要求:生均图书40册(不含电子图书)。
)
6、师生比(小学要求: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城市
1:21 ,农村1:23。
)
(初中要求: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城市1:15.农村l:18o)
7、专任教师学历(小学要求: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5%。
)
(初中要求: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75%O)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小学要求:专任教师中级及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达到35%。
)(初中要求:专任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达到35%。
)
9、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或骨干教师比例(小学要求:县域内小学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达到2%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以全县小学专任教师人数为基数计算),或者以
学校为单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5%。
)
(初中要求:县域内初中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达到10%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以全县初中专任教师人数为基数计算),或者以学校为单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5%。
)每所学校达到上述7项及以上指标的,该校"综合评估"为达标。
县域内每所学校"综合评估"必须达标。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计算机台数、图书册数等三项指标,独立设置的小学、初中直接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提取数据;完全中学,需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
=1 : 1.2"的比例对三项指标进行拆分,将其初中部占有部分作为单独一所初中学校数据;省级办学基本标准9项指标详见附件l o 二、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指标: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2、生均体育场馆面积;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5、生均图书册数;
6、师生比;
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
义务教育学校(不含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
学校等)校际综合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分别应小于或等于0.6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