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能力训练
三年级语文知识能力训练

三年级语文知识能力训练1、小明喜欢()在桌上睡觉 .A. b a B . p a C . p a2、选择带点字的读音:黄澄澄()A. ch engB . d engC . d dig3、“得”字有三个读音;下面句子中的“得”应读(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做;得好好反思一下了A. de B . d eC . d m4、读准“一会儿”;正确的是( ).A . y i hu i rB . y 1 hu i rC . y i hu i r5、“皮”字共 5 画;第一笔是(). A 竖 B 横钩 C 撇6、下面三组字中;全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一组是() .A 送 旬 问B 匡 病 断C 幽 家 疾7、张某外出;走到十字路口;不知往哪走;遇到一人;正躲在路口大石头后面 . 张某去问路;那人不作声;却从石头后面伸出头来; 张某知道了走向; 是( ).A 左B 中C 右9、“画”是() .A 独体字B 合体字C 象形字10、假如遇到生字“疖”;不知道读音;用( A 音序查字法 B 部首查字法 1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 . A 亲 B 清 C 青12、与“珍惜”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A 珍贵B 爱惜C 爱护13、与“喜欢”意思相反的词语是()A 讨厌B 厌恶C 憎恨 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的心情非常( )A 兴奋B 高兴C 愉快)方法去查字典 . C 数笔画查字法).A 两B 二15、燕子尾巴() A 象 B 像 16、这是小刚( ) A 作 B 制 17、选合适的词 .)个人;一边走一边谈话 C 俩 剪刀. C 相的飞机模型 . C 做14、从对面走过来(猜字谜( )一点一横长;竖撇像堵墙;里面有个人;只有一寸长A •府B .磨C . 床夏天到了;池塘变得( )起来 .A.欢乐B .欢快C . 活跃他( )完成了学业A.出色地B .胜利地C . 正确地歇后语:马尾拴豆腐——().A.粉身碎骨 B .提不起 来C .多此一举飞机飞( )又快又平稳.A.的 B .地 C . 得喻人的惯用语:比喻粗心大意的人().A.马大哈B .不倒翁C . 糊涂虫“时间就是生命 . ——鲁迅”这 是().A •格言B .警句C . 谚语填量词:她唱了一( 歌.A.只 B .支 C . 回选ABB 式后两个音节:软()A.绵绵 B .洋洋 C . 乎乎认识病句:这是晴朗的一个夜晚( )A.用词不当B .词序颠倒C .意思不完整下面这句话犯了啰嗦的毛病;应该删除().我在光明小学学习;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 .A •学习B .到现在C .已经有下面这个句子可以缩成( ).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A •飞机飞行.B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为下面的诗句选搭配的诗句 . ( )小荷才露尖尖角A.牧童遥指杏花村B .早有蜻蜓立上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这句诗的意思是( A •想要把景物看到尽头;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B •想要看到一千里地方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C •想要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层楼18、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28、29、31、32、C .一架飞机在飞行 .C .怕得鱼惊不应人 ).33、小文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 靠近了;靠近了!只见她( A.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B .慢慢地C .稳稳地 34、霞光中;山溪丁冬;鸟雀鸣叫;鱼群戏水;霞光中;露珠儿滴翠;花苞儿含 笑;霞光中;鸡鸭扑翅;牛羊撒欢;炊烟袅袅……这段话写了( )种景物 . A . 8B .9C .1035、太阳公公躲到云里休息去了; 云婆婆给太阳公公盖了五层被子; 天空暗了下 来.一会儿;雷伯伯敲起了大鼓;发出隆隆的声音;惊醒睡梦中的雨点……这段话描写的景象;一般出现在()A.春天B .夏天C .秋天36、一轮明月悬挂在灰黑色的空中; 好像看见一位美丽的嫦娥正在月宫中; 遥望 着美丽的人间 .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月亮可真美啊!”这段话描写的景色;是()A.中秋之夜B .元宵之夜C .国庆之夜37、 下面这句话朗读时的停顿有一种是正确的 . ()A. 他的丨目光丨从丨我丨妈妈丨身上丨移到丨我丨姐姐丨那儿B. 他的目光丨从我丨妈妈身上丨移到我丨姐姐那儿 • C •他的目光丨从我妈妈身上丨移到丨我姐姐那儿 . 38、 下面有一组童话全是安徒生写的().A •《鳄鱼的眼泪》《白雪公主》《睡美人》 B.《渔夫和他的妻子》《小红帽》《穷人和富人》 C •《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 39、《掩耳盗铃》是(A.童话 B .寓言40、写日记;第一行应写(A.年月日 星期 期 天气41、下面句子正确的一组是(A.朝霞被大地染得一片金黄B.老师饱含深情的朗读被大家感动了 C •减轻作业负担;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42、给下面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我爱读 小学语文报 你呢43、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正确理解是( ).?B .; ?D .“ ” . ? A .《 》C .《 》 . ?).C .民间故事 ) B .年月日 天气).C .年月日 星说人“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A. 他爱鱼非常投入的样子.B. 他看鱼看得入迷;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C•他不认识自己了.44、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是().美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A. 这句话是对美的赞美.B. 这句话是对人的劳动的赞美.C•这句话是对人类的赞美.45、下面句子中只有一句是正确的;请指出来:()A. 他在海滩上发明了一个贝壳.B. 他在海滩上发觉了一个贝壳.C. 他在海滩上发现了一个贝壳.46、给句中带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A•高尚的品质 B .旺盛、繁茂 C .精明、机灵第二部分主观题(47—50 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47—50 题.早晨;我漫步在山间小路上;去寻觅春姑娘的踪迹;淙淙溪水欢笑着从我的脚边流过;像玩耍的小孩儿似的互相追逐着;扑打着. 山风带着花香;带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我贪婪地享受着温柔的美;清新的美. 突然;我眼前一亮;眼前出现一朵鹅黄色的花;样子像个小喇叭;枝头的花蕾含苞欲放. 啊!迎春花!它像一只小喇叭;多么鲜艳夺目!渐渐地;鸟儿发出了呼唤. 群鸟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大地;带来春的希望4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寻觅()追逐()渐渐鲜艳夺目(48、“淙淙溪水欢笑着从我脚边流过”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A.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50、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上语文能力测验卷包含答案(能力提升)

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上语文能力测验卷包含答案(能力提升)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写出意思相反的字。
前—下—东—坏—2. 给下面的字口头组词。
天地人你我他3. 填空。
“人”字共画,第一画是。
“火”字共画,第二画是。
“文”字共画,第一画是。
“六”字共画,第三画是。
4. 比一比,组成词语,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鸟乌水小看拼音写词语(每题10分,共10分)5. 读拼音填空。
我:zì我我men立:lì正lì马正:正hǎo正zhōng书写(每题10分,共10分)6. 看我写得多漂亮!一二三上连线题(每题10分,共10分)7. 跟爸爸妈妈一起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嘴巴尖尖像把刀,捉起害虫本领高,大树公公有了病,只要它到病就好。
语言表达(每题10分,共10分)8. “时候”的“候”读音是()A.hóu B.hǒu C.hou诗歌鉴赏(每题10分,共10分)9.现代文阅读(每题20分,共20分)10. 阅读小白兔过生日五月十日是小白兔的生日,小动物(wù)们都来向它祝(zhù)贺(hè)。
它们送(sònɡ)来了小白兔喜(xǐ)欢(huān)的礼(lǐ)物(wù)。
小灰兔送萝(luó)卜(bo),小山羊送青草,小牛送牛奶,小鸡送白菜(cài)。
大家一起唱(chànɡ)歌(ɡē),祝小白兔生日快乐。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小白兔的生日是月日,有个小动物来祝贺小白兔的生日。
(3)小动物们送了哪些礼物给小白兔呢?答案解析填空题1. 后;上;西;好2. 【答案】天上;地上;人间;你们;我国;他人3. 2;撇;4;撇;4;点;4;撇4. 小鸟;乌鸦;喝水;大小看拼音写词语5. 自;们;立;立;好;中书写6. 一;二;三;上连线题7. 啄木鸟语言表达8. C诗歌鉴赏9. nǎi niú;táo huā;chuí liǔ;liú shuǐ现代文阅读10. (1)3(2)五;十;四(3)萝卜、青草、牛奶、白菜。
中心小学各学段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训练目标

中心小学各学段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训练目标一、总目标1.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2.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3.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4、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二)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小学四年级知识能力训练语文a版答案

小学四年级知识能力训练语文a版答案1、1《荷塘月色》《画里阴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吴冠中、施耐庵。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清塘荷韵》中,作者季羡林想说明的人生哲理是: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抵御。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赘语(zhuì)熨帖(yù)淬火(cuì)B、浩瀚(hàn) 克隆(lóng)感慨(kǎi)C、玄虚(xuán)国粹(cuì) 鱼翅(chì)D、摩登(mó)神祗(qí)裨益(pì)(正确答案)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蠕动(rú)艾蒿(hāo) 聆听(líng)B、残羹(gēng)给予(jǐ) 湍急(tuān)C、悚然(sǒng) 允诺(nuò) 弹丸(dàn)D、侍坐(shì) 徘徊(huí) 凌驾(léng)(正确答案)5、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金陵十二钗的是( ) [单选题] *A.王熙凤B.李纨C.薛宝钗D.刘姥姥(正确答案)6、1肖像描写即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等。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荷塘和月色,表现了作者希望在自由宁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成语完形,望()秋水[单选题] *川穿(正确答案)见透9、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红缯zēng 紫绡xiāoB、龟裂guī记载zài(正确答案)C、贮藏zhù焦核héD、宠幸chǒng 炫耀xuàn10、1礼貌、坦诚、平等、避讳是交谈文明得体的基本原则。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方法

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方法语文是小学阶段必修的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综合训练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方法。
一、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多读多练:学生要多读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章,并进行理解和分析。
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新闻或科普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并通过问题回答来巩固理解。
2. 阅读策略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概括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阅读交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分享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借鉴和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写作能力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写作训练方法:1. 主题写作:设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展开自由写作。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2. 模仿写作:通过模仿优秀的作文,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作文范文,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并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3. 写作指导: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写作结构,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教师要重视修改与提升,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三、口头表达训练除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针对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口头表达训练方法:1. 朗读训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文或故事,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 概括能力训练10篇

精品文档1为爱挺直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
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
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
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
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
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
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
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
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
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
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
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
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
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
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
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
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
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
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
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
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1.选文第④段中说“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他的“希望”是什么?2.“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育的关键部分之一。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化修养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从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文化修养这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培养阅读能力1. 读好书: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层次和阅读能力的优秀作品。
让学生通过有意识地观察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思辨方式等,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2. 阅读训练:通过丰富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3. 阅读指导: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解读、引导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要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阅读。
1. 写作训练:从简单的句子写作开始,逐渐引导学生写出有逻辑、有条理的篇章。
可以通过写作练习、写作指导、写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语言积累:通过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才能有更多的选材和素材来写作。
可以通过背诵好词好句、运用词语搭配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写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给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勇于表达和创新。
三、培养口语表达能力1. 口语训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景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口语训练来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同时要注意教授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感知能力。
2. 口语演讲:组织一些口语演讲比赛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思辨性的发言,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和表达能力。
3. 语音积累:学习正确的口音和语调,让学生具备准确的语音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朗读、听力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四、培养文化修养1. 文学鉴赏:学生要通过阅读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了解和理解文学的魅力和荣光。
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训练

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训练语文学科是每个中小学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从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三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一、阅读能力的训练阅读是语文学科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多读好书:选择适合年龄段的名著、文学作品,让学生多读经典之作。
鼓励学生读完整本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写作等练习,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2. 阅读理解训练: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选取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新闻报道、科普知识、小说等,让学生通过答题的形式进行阅读理解,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和理解能力。
3.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包括阅读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
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章,并进行阅读笔记的记录,提高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
二、写作能力的训练写作是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集体讨论,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2. 交流互动:设置写作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互相评论和修改彼此的作文。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3. 主题写作:设置不同主题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表达。
可以选择一些热门话题作为写作素材,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口语表达是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和互动。
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能力训练一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意义从一般教学论讲: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区别点之一。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
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
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
也就是说,小学的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
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
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
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
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
数学是工具学科,要掌握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必须掌握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
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
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
这里谈的习惯,即指能力而言的。
这段话说明:第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
叶老把语文能力看作为“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新大纲”所提的学习语文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要达到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二,明确指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必要的,通过理解获得知识;理解知识之后,还必须通过语文实践形成语文能力。
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一是出发点──知;一是终极点──行。
由知到行,必须经过理解和训练。
二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进行严格训练小学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前边引叶老的话已说明这一点,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级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行”就是实践,就是练习。
叶老还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
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
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
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4页。
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练习写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样用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
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指点,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练习,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训练。
(2)语文能力训练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学生身上生根,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习惯。
(3)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
所以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有人说,强调语文课的语言训练,会把语文课上成支离破碎的练习课。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是对语言训练的误解。
除了将“训练”和“练习”混同外,主要对语言训练的内涵不清楚。
语言训练应包括: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方面。
(1)要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载体,语言包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
过去重在内容理解,轻语言形式的掌握;要教会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即作者在具体情境中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所透视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韵味。
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
(2)要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有人认为积累语言就是记忆、背诵。
虽然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读背内容,教给读背方法。
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重点背诵某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语言精华在什么地方?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背下来又有何用。
不要忘记要学生积累的是语言的精华。
只有语言精华积累多了,学生才能在说写中灵活运用。
(3)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即说写训练。
语言积累为语言运用打下基础。
同时还要进行说写的单独训练。
“新大纲”提出“口语交际”是要进行训练的。
总之,语言训练包括丰富的内容,不能用支离破碎的练习课来代替。
同时,语言训练是要讲求方法的。
叶老对语言训练做了具体解释:“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
第一,必须讲求方法。
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
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
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7页。
也就是说,学生要掌握语文能力,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这种训练,第一,必须要有教师的示范和方法上的指导;第二,要有学生自身的反复实践。
一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意义从一般教学论讲: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区别点之一。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
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
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
也就是说,小学的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
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
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
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
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
数学是工具学科,要掌握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必须掌握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
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
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
这里谈的习惯,即指能力而言的。
这段话说明:第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
叶老把语文能力看作为“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新大纲”所提的学习语文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总之,要达到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二,明确指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必要的,通过理解获得知识;理解知识之后,还必须通过语文实践形成语文能力。
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一是出发点──知;一是终极点──行。
由知到行,必须经过理解和训练。
二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进行严格训练小学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前边引叶老的话已说明这一点,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级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行”就是实践,就是练习。
叶老还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
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
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
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4页。
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练习写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样用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
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指点,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练习,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训练。
(2)语文能力训练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学生身上生根,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习惯。
(3)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
所以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有人说,强调语文课的语言训练,会把语文课上成支离破碎的练习课。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是对语言训练的误解。
除了将“训练”和“练习”混同外,主要对语言训练的内涵不清楚。
语言训练应包括: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方面。
(1)要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载体,语言包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
过去重在内容理解,轻语言形式的掌握;要教会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即作者在具体情境中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所透视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韵味。
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
(2)要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有人认为积累语言就是记忆、背诵。
虽然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读背内容,教给读背方法。
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重点背诵某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语言精华在什么地方?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背下来又有何用。
不要忘记要学生积累的是语言的精华。
只有语言精华积累多了,学生才能在说写中灵活运用。
(3)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即说写训练。
语言积累为语言运用打下基础。
同时还要进行说写的单独训练。
“新大纲”提出“口语交际”是要进行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