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共26张PPT)

1.商人盛行占卜,十分迷信。
( √)
2.商人占卜工具是龟甲和兽骨。
( √)
3.甲骨文记录了商人的占卜结果。
( √)
4.祭祀和田猎,都属于商人占卜的事 项 ( √ )
商代人盛行占卜,几乎事无大小 都要求神问卜·甲骨(龟甲或兽骨) 就是他们的主要占卜用具。占卜时先 将甲骨刮削整治,然后在背面钻孔凿 槽,用火灼烧,然后卜者根据正面出 现裂叙的密度、方向判断吉凶。占卜 完毕,将占卜的经过和结果概括地写 成卜辞,刻在甲骨上备查,即成甲骨 交
象形
羊
日
田
雨
指事
上
下
会意 形声 假借
明
从
柄
右,假借为“佑”,祈求保佑
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的关系
清华附中 宋薇
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的关系
清华附中 宋薇
上 上图是安阳出土的甲骨文,牛骨 的正面刻有卜辞百余字,记录了 商王武丁祭祀先祖、乘车田猎等 占卜内容。
以下内容符合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 ,请在 括号内 划“√ ”;违 背材料 信息所 表达的 意思, 请在括 号内划 “×” 。
中国文字的形成与
发甲展骨有深文远有影什响 么重中要国有地文位字可?考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商朝字。
尊神重鬼的殷商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萌芽 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尚不能把握自己命运、对自身能力 缺乏信心的表现。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青铜器与甲骨文
远古人类的生活经验,靠口耳相传,
靠记忆保留下来。但记忆力有限,不及 用实物记录下来持久。
夏
商
西 周
据说中国远古的人结绳记事: 大事打个大绳结表示,小事打
个小结。绳的长短和颜色也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大汶口灰陶 尊上的符号
甲骨文记事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
二里头陶器上的符号[夏]
二、甲骨文记事
你能写出下列这些古文字的现代汉字吗?
人
牛
水
日
上
下
明
射
二、甲骨文记事
抢答一
1、什么是甲骨文?最早是由谁发现的呢?
2、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3、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 1、含义: 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 铜器的呢?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发展的过程:
发展 过程
a、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 b、发展—— 夏朝 c、繁荣—— 商朝(鼎盛时期) d、丰富—— 西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青铜器——由铜、锡、铅的合金铸造 的器具, 因颜色青灰,所以叫青铜器。
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称篆 D.隶书
2.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汉
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 D )
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
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D )
2、用途: 占卜
一片甲骨惊天下
3、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
4、记载内容: 祭祀、战争、农牧业、医药等等
5、影响: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
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 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兽骨 龟甲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 (21张)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 熔化后 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合铸而成的 器具,颜色 为青绿,故称“青铜”。最早出现在原始 社会末期;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2、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的阶段: (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 地点: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 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出现了铜器。 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 出土了铜镜。
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礼器。
仔细观察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图图11和:甲图2骨体现文的,是什商么朝文。字?图它2们:分别金盛文行于,什商么、朝代周。
(2)图这1:刻两种在文龟字甲一和般兽都骨刻上写,在说什明么我材料国上有?文有字什可么考历历史史意从义商?朝开始。图2:铸刻在青铜器上, 它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象 D.司母戊鼎
D
9.下列各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铜器 ②铁器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D
③石器
材料解析
仔细观察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件文物叫什么名字?
司母戊鼎 (2)这件文物出自哪个 朝代?
商朝 (3)这件文物的历史地位如何?
铸造技术: 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 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液态
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 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熔炼矿石)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 的模型里。(制造泥范、熔炼合金)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成形、铸后加工)
课堂小结
甲骨文
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清单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
2、代表作:(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
(2)四羊方尊。
3、青铜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兽骨上的文字。
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等。
3、甲骨文的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老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其中,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
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第 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 铜
青铜器作为礼器, 其数量反映了当 时权力的大小和
器
严格的等级差异。
用
途
功
能
夏代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
周代青铜器
议一议: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商朝以后青铜 器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青铜器之铸造工艺】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的铸造技术是什么?
材料中涉及到的造字方法有几种?甲骨文使用的 造字方法有哪些?其中最原始和最为进步的分别是 哪种?
材料中涉及到的造字方法有几种?甲骨文使用的 造字方法有哪些?其中最原始和最为进步的分别是 哪种?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形声。
【为汉字点赞】
观察图片,了解汉字 的发展演变过程,谈谈你 的感受有哪些?
个人,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需 要多少人协同工作?
二、甲骨文记事 【猜猜我是谁】 观察图片,合作辨识,比一比哪个小组辨识的更准确。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一片甲骨惊天下】
王懿荣
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的第一人。
在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最高学府国 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有一次得了病, 派人去买药,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 龙骨的中药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这不 禁引起他的好奇。于是他以每片二两银 子的高价,把药铺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 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 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 应该是殷商时期的,由此,他展开了专 门的研究。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 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 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 龟类兽类的甲骨,所以将它们命名为 “甲骨文”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拓展】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为后人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
丰富的资料。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商代
社会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
级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
甲骨,至今已超过 16 万片,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 10 余万片,
单字约 4 500 个,已经识别的有 1 500 多字。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身边生活❹
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
屯村周围。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
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 20 世纪中 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5. 代表: 司母戊鼎,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 832.84 千克,铸造工艺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特别提示】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知识拓展】 1.商周青铜器❸的特点及功能 (1)特点
①从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点二 甲骨文记事(重点)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
的文字。
2.发现
(1)1899 年,清朝人王懿荣❹首次发现甲骨文。 【特别提示】
王懿荣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此后在安阳殷墟❹ 、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 .发展: 商朝以后,青铜器❶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制作 工艺高超。 3. 功能: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功能也由食器等 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 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 级界限。 4 .工艺: 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❷,用来制造不同用途 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整理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要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时间: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方面。
2.功能:由饮食器具发展为礼器,成为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它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代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二、甲骨文记事1.定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王懿荣。
3.主要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4.出土数量:至今已出土16万片以上,单字4500个左右。
5.地位和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由于有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自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这种方法造出的字约占甲骨文的40%。
3.形声是最为进步的造字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这种造字法造出的。
知识框架简图黄河流域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青铜器商朝以后数量、种类多,饮食、祭祀、军事由饮食器具发展为礼器,成为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王懿荣发现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和山东等地,16万片以上,单字4500个左右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有了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自商朝开始甲骨文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约占出土甲骨文40%形声是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现代汉字中很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说明:奴隶作为奴隶主的殉葬品 可以被任意的杀死或活埋。奴隶
的地位和猪狗一样。
编辑版ppt
12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 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
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 很对。这是祖国历史 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编辑版ppt
1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器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 青铜器出现 夏朝: 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 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西周: 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2、著名的青铜器有: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3、青铜制造业的特点:
编辑版ppt
2
1.1米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 1.1米,重832.84千克,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 器。当时,铸造这样一 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 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 1.33米 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 的规模了。
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
4. (2010·安徽)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 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5. (2010·山东潍坊)《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 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这说明了什么?
司母戊鼎
特点一:生产规模大
编辑版ppt
3
觥
觚
盥水器
编辑版ppt
酒 器
爵
乐 器
铜 镜
4
食器
鼎
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畜牧业的发展工具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畜牧业品种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方式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商业繁荣:都城繁荣、交通发达、沿途设有旅店
奴隶的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奴隶制经济发达是
悲惨生活奴隶主还可以把他们随意转让和买卖建立在努力残酷剥
5课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手工业发展演变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玉器制造业: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
玉器雕刻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农业品种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孟子思想反对一切战争
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不要过分的捕捞鱼鳖按时令伐树历史地位:战国时期道家的代源自人物庄子思想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历史地位: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思想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
提倡法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历史地位: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孙武
思想: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2、孔子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后世影响极大
历史地位: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家老子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思想②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著作:道德经
历史地位: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思想主张“兼爱”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
主张“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在的代表人物
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削压迫的基础上
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7课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
铁农具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牛耕: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作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
著名的时间:战国时期
都江堰修筑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功能:是文明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
商鞅变法
背景: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有并出租,出现了封建地主和农民
目的: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奖励军功④建立县制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9课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历史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大思想家①提出“仁”的学说
②主张爱人
③为政以德
孔子历史贡献
大教育家①创办私学
②广收门徒
③因材施教善用启发式教学
④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历史影响:1、著作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