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总资料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一、西方文论的概念与起源1.1 西方文论概念西方文论(Western Literary Theory)是指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文学的产生、形式、内容、风格、流派、主题、意义等方面。
西方文论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变迁,探寻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1.2 西方文论的起源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学哲学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的文艺批评家如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等人,关于文学的审美规范、创作技巧和审美功能的思考,为西方文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文学批评活动,如维特鲁威、蓬塔诺等人提出了一些与西方文论相关的理论观点,为文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与演变2.1 古典主义文论古典主义文论是指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在文学创作中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和传统,追求规范化、经典化和理性化,通过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借鉴,强调文学作品的规则性和完美性。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柯尼耶、英国的杜费等。
2.2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化、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追求文学作品的奇特、唯美和非理性特质。
浪漫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与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融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英国的科尔里奇等。
2.3 现实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追求作品的真实、自然和精确,强调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客观性和客观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现。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米约、英国的伦斯特、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2.4 后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主张超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二元对立,批判现代化的理性主义和真理寻求,追求个体化、异质化和多元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专题知识点总结西方文论是研究文学和文化现象的学科,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涵盖了文学的起源、发展、结构、风格、流派、作家、作品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后人种主义等众多角度来总结西方文论的专题知识点。
一、结构主义1. 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的基本理论基础是对“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通过对文本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文本内部的意义体系和结构规律。
2. 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弗洛伊德、赫拉德·格拉米希等。
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3.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结构主义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历史、作者、文学作品等观念转向了更加注重文本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意义。
这种转变为后来的文论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二、后结构主义1. 后结构主义的起源和特点后结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一种文论思潮,它在结构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结构主义擅长发现和解读文本的多重意义,并试图揭示文本之外的更深层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2. 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后结构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家有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让-福科·利约塔、朱利亚·克里斯蒂娃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并对后结构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3. 后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后结构主义的出现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理解,并使得文学研究更加注重对文化、社会、权力等方面的分析和关注。
由此,后结构主义为后来的文论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考和材料。
三、后现代主义1.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文论观念,它试图超越传统的现代主义范畴,反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伦理、形式和结构的限制,强调个体主义和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西方文论整理

西方文论整理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一、简述柏拉图理式论的摹仿说。
1、文学艺术是摹仿的摹仿2、摹仿者不能判断摹仿的美丑优劣3、摹仿的作品是低劣的4、摹仿说有它的价值二、柏拉图灵感说的内容是什么1、神力凭附说2、灵魂迷狂说3、“上界回忆”说4、“磁力吸引”说5、灵感说的价值三、柏拉图驱逐诗人的理由是什么1、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2、摹仿的艺术与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3、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四、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怎样论述悲剧的1、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严肃是戏剧的根本性质,完整是对行动和戏剧结构的要求,完整还要求单一适度。
亚里士多德将悲剧分成6部分,认为动作第一,性格第二,性格使用动作形成和展现的。
2、悲剧的主角——“过失说”:悲剧主角必须具有与一般人相似又比一般人善良的特点,一个善良人因犯了某种过失而陷入某种厄运,但他所遭遇的灾祸却又不是罪有应得,所以才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之情。
五、亚里士多德净化说(卡塔西斯说)的内容是啥1、“卡塔西斯”具有三种含义:一是宣泄,这是医学术语,以毒攻毒,使观众把病态的情感通过观看戏剧宣泄出去,达到情感和心理上的平衡。
二是净化,这是宗教含义。
悲剧以怜悯恐惧为媒介,使人望而生畏,洗净罪恶的思想和欲望,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是陶冶,这是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含义,使观众在心理生理上保持一种平和的感情,并使这种感情得到锻炼,达到适度。
六、贺拉斯的《诗艺》提出了怎样的古典主义原则1、贺拉斯认为,学习写诗“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2、贺拉斯在亚里士多德强调文艺摹仿人生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摹仿古典的原则。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惟独“理式”才是真正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张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管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管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者“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顾,这种回顾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采,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迷狂说(灵魂回顾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论的特征:打破了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文论的中心化、人本化、固定化、价值(意义)的一元化等倾向。
追求文论的边缘化、非人化、动态化、价值(意义)的多元化,消解了一切传统的固定模式,将文学及其意义作了无限开放。
西方文论整合版

西方文论整合版西方文论绪论一.西方文论1、定义“文论”主要指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就是文学实践得概括、总结与对文学发展得希望与预言,反过来它又指导与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
“西方文论”就是西方对文艺现象与规律得认识与瞧法。
文学理论涉及作品、宇宙、作家、读者等文学得四要素。
2、西方文论与哲学、美学得联系西方文论得主要来源:哲学家;作家;专门得文学批评家与哲学得联系: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出自哲学家得理论体系,依托一定得哲学思想。
与美学得联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得关系。
二.西方对文学本质得瞧法模仿说模仿说就是西方文论中占主导地位得学说。
模仿就是指两项事物及其对应关系。
模仿:艺术模仿现实世界表现说文学艺术本质上就是艺术家内心世界得外化,就是她们得感受、思想、情感得共同体现,就是艺术家激情下得创造。
强调艺术家得主观能动性。
“诗只不过就是诗人思想情感得载体”——华兹华斯形式论形式论认为艺术得本质在于它得特殊得存在方式,在于它得审美特性。
康德“美在形式”瓦尔德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三.西方文艺理论得发展概况古代:(分古希腊与古罗马两部分)古希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艺对话录》《诗学》古罗马:贺拉斯《诗艺》古典主义及“寓教于乐”;朗吉纳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理论也成为神学得附庸。
奥古斯丁《忏悔录》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锡德尼《为诗一辩》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
布瓦洛《诗得艺术》就是古典主义得法典。
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论得主要目得就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功利性。
代表:狄德罗、莱辛、歌德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
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
浪漫主义文论:主要就是一些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得宣言。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雨果《克伦威尔》序;史达尔夫人《论文学》。
现实主义文论:主要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为主。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左拉;托尔斯泰《艺术论》;别林斯基;泰纳(种族、环境、时代) 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重要概念:美:“美感〞、“魅力〞、“和谐〞艺术:泛指人类的创造活动,并且根据消耗体力的程度来区分高低,轻那么自由。
摹仿:最初意义为宗教祭祀活动中激情的表达,后来德谟克利特将其称为摹仿自然,亚里士多德后为借鉴古人。
净化〔宣泄〕:通过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净化。
〔亚里士多德〕2、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时间及政治主张:公元前六世纪兴起,主掌智慧与权利应当合一。
主要观点:数即宇宙,万物的起源是一,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描绘的准确性。
道德目的:将世界化为数字的秩序。
以和谐的比例安排生活到达净化。
〔第一次出现净化〕审美理想:一定比例或者对称〔“恰当排列〞〕——最根本的美学命题。
特殊提醒:1、心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产生审美愉悦。
2、人类心灵对宇宙和谐的感知才能,成为摹仿成功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以一种独立的角度深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对立产生和谐〞〔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解〕。
“艺术为人的自然。
〞德谟克利特:摹仿以自然为对象,追随自然,主张“经历〞创作论,不强调“神赐灵感〞。
智者学派:由自然哲学转向人类哲学,强调在主观性相对性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美的相对性阐述“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绝对的美丑。
高尔吉亚: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人,由于其自身的不可知论,认为艺术只能制造幻觉,或者欺骗。
苏格拉底:1、对于美的普遍性认识与讨论,用否认的方式渐进地定义“美〞。
2、论辩方法:反问〔抓住对方谈话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成认自己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一无所知〕、归纳〔归谬或者证伪,对片面见解的层层否认〕、诱导〔助产,通过启发和比喻,诱导〕、定义〔概括性质的说明〕。
3、目的:提醒真理,探求“善〞本身。
在社会之中便是道德。
“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认识和实用的利己主义——尼采〕——典型的功用论。
4、美与善的关系:美中必然蕴含着善。
西方文论重点整理

西方文化概论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
《伊利亚特》描写希腊人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第十年的故事。
《奥德赛》描写伊萨卡国王、远征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荷马史诗不仅是古代欧洲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而且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
2、尼西亚公会议: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敕令》,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公元325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会议,即尼西亚会议。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辩和皇帝的最终裁决,确定了圣子与圣父本体同一的正统教义,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基督教内部的分歧和分裂。
3、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古代文明的总称,是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是指爱琴海区域公元前3000后半期—公元前12世纪的出现青铜文化。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迈锡尼两大中心,这一时期,原始氏族制度逐步解体,奴隶制国家随之产生,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成为目前已知的欧洲古文明的渊源。
4、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许多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神话传说相互混杂和历史演化的结果,是口头或文字上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宗教的组成部分之一。
5、赫西俄德的《神谱》:赫西俄德他在《神谱》这首长诗中把民间流传的纷繁凌乱的原始神话缀集为具有内在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体系神话,将一幅清晰明白的神族血缘谱系和人间英雄根源呈现于后世人们的眼前。
它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第二,它蕴含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
6、希腊悲剧:希腊悲剧基本上取决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
从剧情上看,希腊悲剧与此前的系统叙事诗所表现的古老家族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反映了那些显贵家族内部的伦理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选择填空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易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提出美是和谐统一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提出摹仿论,是摹仿论自然说3.德漠克利特的摹仿说第一个提出摹仿社会宇宙万物由原子构成第一个探讨天才,重视灵感和语言的人,美是快乐苏格拉底的摹仿说与功用说模仿的是人,神学目的论,美是有用的,美是善的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摹仿说①理式的基本含义②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③理式论摹仿论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①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②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③,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A,柏拉图为西方第一个重视自然美的作家B,对于音乐,柏拉图认为,要保留的是简单的,严肃的多里斯式和激越昂扬具有英雄气概的佛律癸亚式的乐调C,柏拉图式西方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文艺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3.灵感说①灵感的基本含义②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③,您敢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一矛盾三启发亚历士多德的诗学,文艺本质论,《诗学》是西方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今之前世纪末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1.文艺本质论①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②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③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2.悲剧理论,本质在于行动的严肃①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点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②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a.亚历士多德提出了悲剧六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b.亚历士多德认为情节是悲剧的基础和灵魂,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性格c.悲剧模仿的对象和悲剧的目的决定情节重于性格③悲剧的布局情节的整一性,有机整一等于活④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即好人犯的错误——过失说——悲剧冲突⑤悲剧的社会作用-卡塔西斯说(陶冶)1.②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受到严肃的对待,因为厕所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第二章,罗马古典主义贺拉斯的《诗艺》其《诗艺》是西方诗人谈诗的第一部著作1.古典主义原则,文艺摹仿古典2.理性主义倾向,赫拉斯认为,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的和源泉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①人物的性格要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的人物,要描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②人物语言要符合各人的身份和遭遇③结构要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并要着眼于整体效果④,高贵的内容与优雅的形式4.诗的社会作用,寓教于乐,既劝渝读者,又使他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朗加纳斯的《论崇高》1.崇高作品的特征2.崇高的来源3.崇高作品的创作与意象说4.崇高,天才与社会环境崇高的来源有五个方面依靠天赋一,庄严伟大的思想二,强烈而激动的情感技巧的训练三,运用藻饰的技术四,高雅的措辞五,结构的堂皇卓越第三章,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圣奥古斯丁的文艺观:1.上帝是美的本体2.文学艺术是神学信仰的敌人3.形式美,虚构与语象理论,奥古斯丁认为:欣赏艺术作品必须把握整体阿拉伯对世俗文艺的肯定:1.文艺不该做神学的奴婢2.情感是创作动力变支配者对自然的描绘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文艺观:1.摹仿自然及摹仿上帝的创造2.美与善,艺术道德的区别3.《圣经》的象征意义普罗提诺的艺术理论:(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太一)1.神是美和艺术的来源2.对艺术美的观照,凭心灵和理性3.对模仿说的新解释,艺术美的占有者,又补充自然之不足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但丁认为《圣经》的语言有四种含义:字通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1.但丁的“四义说”和民族语言论“四义说”与《神曲》人本主义寓意民族语言理论(但丁首次提出)2.薄伽丘的诗论诗的虚构中隐蔽着真理诗的社会作用3.卡斯特尔维屈罗对《诗学》的阐释与“三一律”(强调悲剧表现的事件时间,空间高度集中)4.文学体裁,类型的古今之争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戏剧理论:1.塞万提斯的小说理论①自然是小说的唯一范本②才情与小说的社会作用2.维加的戏剧理论(悲喜混杂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1.锡德尼的《为诗辩护》2.莎士比亚文艺创作①艺术的目的是反应自然②艺术真实与艺术想象第五章新古典主义(法国,英国,德国)法国新古典主义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1.布瓦洛和路易十四时代。
2.《诗的艺术》的主要内容①理性的原则。
②自然的原则。
③古典的原则。
④道德的原则。
3.艾弗蒙与布瓦洛的古今之争。
(艾弗蒙:厚今薄古)英国新古典主义:屈雷顿及其《论剧体诗》--英国新古典主义创始人,“英国文学批评之父”蒲柏的《论批评》“巧智”:(蒲柏,培根,霍布斯,洛克,艾奇生)约翰生的“类型”理论(约翰生:新古典主义最后一位批评家)德国新古典主义:高特雪特与莱比锡学派(与苏黎世的英法之争:学习法国还是英国的争论)温克尔曼的古典艺术理论无论是就姿势还是表情来说,希腊艺术的杰作的优点一般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第六章启蒙主义文艺思想(法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启蒙主义文论:1.伏尔泰文艺思想的二重性①《论史诗》的文学发展观和进步的文学主张②晚年著作中的保守倾向2.卢梭的“回到自然”理论①对科学艺术的批判与否定②返回自然的口号③对个性和真情的呼唤3.狄德罗的戏剧理论改革(“自然”是指客观存在的世界包括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①关于严肃剧的理论(严肃剧的三个主要特点①主题的严肃性,具有道德教化的积极作用②题材的现实性,重在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③兼有悲剧和喜剧的某些优点,既有严肃的场面,又有逗笑的因素,是一种悲喜混合体(瓜里尼,维加,狄德罗))②艺术的自然原则和真实原则(达到“逼真”)③戏剧的情景与人物性格④论作家与批评家德国启蒙主义文论:1.莱辛的《拉奥孔》和《汉堡剧评》①对高特雪特的古典理论进行批判②向“诗如画”传统观点挑战③为建立德国市民剧斗争2.赫尔德的民族文学理论①民族文学的独创性②民族文学的独创性“诗力说”③诗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意大利维柯的新科学:1.人类历史发展与文学艺术的发展(神的时代-想象力强,英雄的时代-以物拟人,人的时代-推理能力强)2.原始思维-想象的象征(原始思维即想象思维)想象的特征1.以己度物2.想象性的类概念——为后来的“移情说”和典型化理论,形象思维提供了重要启示第七章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康德《判断力和批判》中的文艺理论:1.对文学艺术理论有重要影响的美学思想①关于美的本质②崇高理论2.文学艺术理论①艺术的本质特征②审美观念③天才席勒的《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1.诗的分类及其根据2.感伤的诗的类型3.历史的分类和风格的分类歌德的艺术经验总结:1.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①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②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③歌德的文学理念,创造显出特征的整体④关于风格2.文艺与时代:古典的与浪漫的3.文学的发展: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黑格尔的艺术哲学:1.艺术想象的本质特征①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是艺术想象的本质特征②艺术理想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有机统一③矛盾冲突和和悦静穆的统一2.你想性格的主要特点①丰富性,整体性②主导性,明确性③坚定性,决定性3.艺术理想与艺术创造①如何使理念现观为理想性格②立足于艺术经验的创作理论③想象天才与灵感4.艺术发展的三种类型①象征型艺术②古典型艺术③浪漫型艺术5.名门艺术的传统和诗论第八章浪漫主义(德国,英国,法国)德国浪漫主义:1.以史勒格尔兄弟为代表的耶拿派浪漫主义。
弗.史勒格尔①浪漫主义的诗是无限的,自由的,不受任何规律约束。
②艺术乃是上帝在世间的可睹现象,是人对人是现实不关心。
奥威史勒格尔①美的艺术“无目的”。
②文艺批判是主动的,自由的,纯心灵的活动。
2.海涅《论浪漫派》中的文艺思想。
①中世纪的基督教浪漫主义已没有继承的必要。
②无视德国现实而一味缅怀中世纪耶拿派浪漫主义没有出路。
③在对歌德与席勒的评论中探讨德国文学的发展道路。
英国浪漫主义:1.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①诗的题材应是田园生活,诗的语言应为真挚单纯的语言。
②诗的目的是抒发情感,歌颂自然和人性,诗是神谕的东西。
③诗的想象以及想象与幻想的区别。
2.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
①诗的本质介乎某一思想和某事物之间,是主客观的统一。
②想象是浪漫主义诗创作的根本动力。
③诗是诗的天才的特产。
3.济慈的“消极能力”说(济慈的“消极能力”指一种没有思索,没有激情的纯然,淡漠的感受能力,是诗人创作“纯美的诗”的一种特有手段)①诗只表现感受,不表现思想。
②诗人应是具有“消极能力”的人,目的是4.雪莱与庇卡克的对峙。
驳庇卡克对诗的否定。
驳庇卡克对诗人的否定驳庇卡克“诗不如科学有用”的论调简答天才的独特能力在于:①天才能把人见惯的事物表达出新意,它能把儿时的感情和惊喜感新奇感带给成年人。
②天才有音乐感,心灵没有音乐绝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
③天才有激情,因为成功的艺术形象必须受到一个主导热情的陶冶。
④天才需要思想的深度和活力,如果同时不是一个深沉的哲学家,他绝不会是个伟大的诗人。
法国浪漫主义:1.夏多勃里昂的“基督教诗意”说。
①基督教最富于诗意,最富有人性,最有利于自由,艺术和文学。
②神秘才美。
2.史达尔夫人对南方文学,北方文学的划分。
(提出南北文学概念)①南北方文学的不同,取决于地理气候条件所形成的不同人性。
②浪漫主义文学是唯一可以充实完美的文学。
③对布瓦洛新古典主义的批判。
3.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①是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②基督教的产生与美丑对照原则。
③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与真实。
④文学的自由主义原则。
美丑对照的方式,雨果在论述举例中主要谈到:①角色安排的对照。
②人物性格内部美与丑的对照。
③不同情境的对照。
④情节的对照。
⑤外在形象与内心品质的对照。
第九章现实主义(法国,俄国,英美)法国现实主义:1.斯丹达尔对现实主义精神的阐发。
①文学必须反映人民的现实状况,适应时代的要求。
②文学要有真实的再现现实,展现人的心灵世界。
③文学需要想象和创造理想。
2.巴尔扎克论现实主义原则。
①小说应成为社会风俗的历史。
②现实主义真实性原则。
③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
3.福楼拜对客观性原则的强调。
①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
②忠于现实,但不摹写现实。
③对形式美和细节描写的刻意追求。
俄国现实主义:1.别林斯基论艺术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