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1.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第一单元:古诗三首 教科版

所见教学目标:1。
学会6个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诗句理解字意。
2。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主人,学习的主体。
3、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
学会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词语、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看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骑着黄牛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漫步,仿佛听到他那愉快、激越的歌声。
那么,谁情愿有感情地给大伙儿读读这首诗,我们情愿跟您一同步入那美妙的境界、生:指名朗读全诗。
师:读得太美了,确实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境界。
那么谁来说说上节课您都学会了什么?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唱着山歌。
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突然他看见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着向树上望去。
师:说得真准确。
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重点来学习诗中的生字、师:(电脑出示诗)谁来读第一句诗,同时找出诗中的生字、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生字有所、振。
师:特别准确,接着找生字。
生:“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这句诗中的生字有欲、蝉、忽、闭、(学生每找到一个生字,教师操作电脑给生字加红点)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生字“所”,谁情愿领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字?生:请同学们跟我读suo,它是平舌音,请大伙儿注意。
(全班跟读suo)师:指名读、师:您是如何学习这个字的?生:我是如此学习“所”这个字的。
“所”户部,左右结构,共8画。
师:特别好,谁情愿用“所"组词?生①:因此生②:所有生③:储蓄所生④:所长生⑤:所向无敌(屏幕出现“所"字)师:同学们观察,写“所”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生①:写这个字头齐脚不齐、生②:写这个字要注意第三笔横折落笔在横中线上。
生③:写这个字要注意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预学案+教案+实录+测评+拓展)

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9古诗三首学生预学案设计学内容预习字词1.认真描一描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打“√”。
⎭⎬⎫符()苻()号⎭⎬⎫洒()酒()家⎭⎬⎫导()异()地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曈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元日》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清明》中描写天气和人们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
资料搜集1.搜集诗人王安石、杜牧、王维的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阅读质疑1.例:“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的一人是谁?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学生自由朗读。
了解作者
按阅读提示进行交流
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
理解重点词
交流形近字辨析、猜谜语等多种识字方法。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1.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1.古诗三首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4)鸳鸯又在做什么呢?
小结: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春意,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是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
1.教师引导: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单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
2.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3.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教学反思
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练习书写
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 《9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元日》课堂实录◆想象画面,吟诵诗句懂习俗。
(教学重点)师:同学们,通过读诗,你能发现几百年前的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生:古人在过春节时会放爆竹。
(师板书:燃爆竹)第一句就说:爆竹声中一岁除。
师:放爆竹了,新的一年到来了,我们又长了一岁。
孩子们会怎么样呢想象一下,用上“有的……有的……”说说当时的场景。
生1:放爆竹了,孩子们有的躲得远远的,有的捂住耳朵,还有的胆子大的专门负责燃放爆竹的,可开心了!师:爆竹声伴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云霄,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欢快吧!(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诗。
)生2:我从第二句中知道,人们在春节还会喝屠苏酒。
(师板书:饮屠苏)师:你知道为什么要喝屠苏酒吗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
当时,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
师:想象我们一起喝了一杯屠苏酒,喝完这屠苏酒你有什么感觉生3:我喝了屠苏酒,感觉由内而外有一股暖暖的感觉。
师:看来这春风把温暖送到了屠苏酒中,喝了屠苏酒,我们感到暖洋洋的春天已经来了,春风借着屠苏酒把温暖送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诗)生4:过春节时,人们都得贴春联。
古代人挂桃木做的桃符,用来求福避祸。
慢慢地,挂桃符演变成贴春联了。
(师板书:换桃符)师:燃爆竹、饮屠苏、换桃符,三个典型的春节习俗,寥寥数语,作者就为我们勾画出古人过春节时的喜庆场景。
时至今日,每当辞旧迎新之时,人们总会吟诵起王安石的《元日》,让我们再一次诵读这首诗吧!(生有感情地朗读《元日》)赏析:教儿童阅读古诗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儿童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清明》课堂实录一、激趣导入,介绍节俗文化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这个视频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也在读诗,让我们来一边听,一边想一想,视频里的老师和小朋友诵读古诗跟我们诵读古诗有什么不同?(播放吟诵视频《橘颂》)师:我看小朋友们听得特别入神,那么在今天上课之前,让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我们大家熟悉的。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注:以下为 AI 智能写作,非真实课堂实录)
三年级小学生们进入教室后,老师微笑着对他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请你们认真听讲。
”接着,老师拿起了黑板上的粉笔,开始向他们讲解古诗的韵脚和词语,让孩子们体会其中的美妙之处。
老师快速地读出一首《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她问道:“同学们,这首古诗用了什么样的韵脚呢?”孩子们纷纷举手表示自己知道,老
师依次询问他们的意见,并耐心指出他们的错误,直到所有人都弄清楚为止。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自己跟着课本上的反复阅读,带着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含义和韵味。
所有的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逐渐发现古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深意。
紧接着,老师读出了另一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
古诗是宋朝的杜甫所写,讲述了与黄鹤楼相关的故事,令人感叹时光荏苒,不会等待任何人。
最后,老师朗读了《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生活
上的积极向上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起欣赏其中所包含的美好情感。
随着古诗课堂的结束,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愉悦的表情,他们对学习和文化的热爱在这个美妙的教育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释放。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一、师: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在画中怎样表现“春风”?
生1:用线条直接画出来。
生2:画被风吹歪了的叶子。
生3:画孩子在放风筝。
二、师:春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这些景物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比如柔柔的春风。
王熙雯:老师我可以造一个句子吗?
师:可以。
王熙雯:我想说的是“可爱的燕子”,造句是“春天来了,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来了,花儿向它点头,小草向它招手,大树爷爷张开双臂拥抱它。
”
师:真精彩的回答,这个句子用到了几种修辞手法?
生:两种,分别是拟人和排比。
三、师:苏轼诗唐宋八大家之一,谁了解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王浩阳: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三年级孩子能掌握唐宋八大家,不禁想点个赞!)
四、师:“竹外桃花三两枝”,试着按这样的格式再说两个句子?
生举手寥寥无几,思考状。
师:“竹外”就是“竹林外”的意思,表示地点......
生恍然大悟,举手者明显增多。
生1:窗外梨花千万朵。
生2:天上大雁三四群。
生3:田里禾苗千万颗。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第一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五、师:《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有什么异同?
同——生1:都是写的春天。
生2:每首诗都写了两种动物。
异——生1:前者春天,后者初春。
生2:前者是杜甫亲眼所见,后者是苏轼看画所作。
生3:前者是作者用了视觉、嗅觉,后者作者用了视觉、想象。
(课堂的生成,格外有趣)。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新教材)部编版(1)

复习导入
《绝句》和《慧崇江春晚图》 这两首诗都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 美好画面,谁愿意来背诵一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 诗《三衢道中》,去看看有什么 新奇的景象呢?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 日晴,小溪 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 时路,添得 黄鹂四五声。
知识链接: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 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总结学 法
解题目 知作者 释词句 懂诗词 品诗味
板书设 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南水乡春景图 蒌蒿/满地/芦芽短, 喜爱、赞美 正是/河豚/欲上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描绘的 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 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 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 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 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从诗中描写的事物感受春 生机勃勃与自然和谐之美。
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 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关于“理”的名句 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用作“自己”的“自”。 三、名句背诵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 相近发音。 2.《杨氏之子》全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实录今天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的上课时间,在这堂课上,我们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和感悟。
老师先让我们朗读了《静夜思》,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诗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几句话,是李白在夜晚看到窗外的月亮,想起故乡的情景,感慨万千,写成了这首诗。
老师告诉我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描写了夜晚的寂静和美好,让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种美好的氛围,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
接着,老师又教给我们一首《梅花》,这是唐代诗人王安石写的诗,诗中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几句话,是王安石在寒冬中看到墙角的梅花,感叹它的坚强和美丽,写成了这首诗。
老师告诉我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钦佩,也表达了对梅花所具有的美好品质的赞美。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一起想象出了那承受寒冬的梅花,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香气。
最后,老师还教给我们一首《春晓》,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诗,诗中写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几句话,是孟浩然在春天早晨听到鸟叫和风雨声中醒来,看到花儿凋零,感叹春天的来临和万物的更新,写成了这首诗。
老师告诉我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感慨,也表达了对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赞美。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感慨万分。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和朗读,我们不仅感悟到这三首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也更加懂得了如何欣赏和理解诗歌,更深入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堂课真的很有意思,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
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2 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
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
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读出来
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
四、拓展
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
1、略读两首诗: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花多的特点,了解后两句的对仗写法,感受春天美好。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春雨,感受春雨润物无声的美好。
2、欣赏吟诵调《春晓》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要点:了解吟诵调,感受春天的美好。